杜甫诗三首赏析 有答案

合集下载

杜甫《羌村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羌村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羌村三⾸》全诗翻译赏析杜甫《羌村三⾸》全诗翻译赏析 《羌村》是唐代伟⼤诗⼈杜甫创作的三⾸五⾔诗。

这组诗是公元757年(唐肃宗⾄德⼆载)杜甫在左遗任上因上书援救房⽽触怒唐肃宗,被放还州羌村(在今陕西富县南)探家时所作。

三⾸诗内容各异,从三个不同的⾓度展现了杜甫回家省亲时的⽣活⽚断,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唐代安史之乱中黎民苍⽣饥寒交迫、妻离⼦散、朝不保⼣的悲苦境况。

这三⾸诗蝉联⽽下,构成了诗⼈的“还乡三部曲”,也构成了⼀。

幅“唐代乱离图” 峥⾚云西,⽇脚下平地⑴。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⑵。

妻怪我在,惊定还拭泪⑶。

世乱遭飘荡,⽣还偶然遂⑷! 邻⼈满墙头,感叹亦⑸。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⑹。

【其⼆】 晚岁迫偷⽣,还家少欢趣⑺。

娇⼉不离膝:畏我复却去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⑼。

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⑽。

赖知⽲⿉收,已觉糟床注⑾。

如今⾜斟酌,且⽤慰迟暮⑿。

【其三】 群鸡正乱叫,客⾄鸡⽃争。

驱鸡上树⽊,始闻叩柴荆⒀。

⽗⽼四五⼈,问我久远⾏⒁。

⼿中各有携,倾浊复清⒂。

莫辞酒味薄⒃,⿉地⽆⼈耕。

兵⼽既未息⒄,⼉童尽东征。

请为⽗⽼歌⒅:艰难愧深情⒆! 歌罢仰天叹⒇,四座泪纵横。

注释: ⑴峥,⼭⾼峻貌;这⾥形容云峰。

⾚云西,即⾚云之西,因为太阳在云的西边。

古⼈不知地转,以为太阳在⾛,故有“⽇脚”的说法。

这两句是未到时的远望。

⑵因有⼈来,故宿鸟惊喧。

杜甫是⾛回来的,所谓“⽩头遗徒步归”,他曾向⼀个官员借马,没借到。

“千⾥⾄”三字,⾟酸中包含着喜悦。

⑶妻(nú):妻⼦和⼉⼥。

杜甫的妻⼦这时以前虽已接到杜甫的信,明知未死,但对于他的突然出现,仍不免惊疑,只是发愣,所以说“怪我在”。

下句说,惊魂既定,⼼情复常,⽅信是真,⼀时悲喜交集,不觉流下泪来。

这两句写得极深刻、⽣动,是⼀个绝妙的镜头。

⑷遂,是如愿以偿。

这两句是上两句的说明,下四句的引⼦。

“偶然”⼆字含有极丰富的内容,和⽆限的感慨。

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唐诗三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

《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

试结合作品分析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石壕吏》直接讲述底层劳动人民的故事,诗人自己并不是故事的主角,而是一个近距离的“旁观者”。

一方面,这个故事本身已经足以令人动容,任何直接的议论和抒情都显得多余;另一方面,诗人对这件事情的情感是复杂的、矛盾的,他高度赞扬人民的牺牲精神,而牺牲的具体方式(战争所迫,差役所胁)又是他难以接受的,甚至是需要控诉的,这种复杂的感情也难以直接表达,而蕴含在叙述之中则更能令人回味和深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但诗人并未停留在对自身境遇不幸的描述,而是能够推己及人,从个人遭际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出一种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使得诗歌具有了非常深广的社会历史意义;而且诗人也并不是抽象地议论和抒情,而是借助“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具体、鲜明的形象,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真挚而感人的呼告。

如果不借助结尾议论和抒情的升华,诗歌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都要大打折扣。

二、《卖炭翁》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人的态度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表现出来的?参考答案:本诗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底层人民在这种掠夺之下生活困苦不堪又无力反抗的黑暗社会现实。

诗人对于卖炭翁是满怀同情的,而对宦官及其爪牙则充满了憎恶。

但这一切情感并未采取直抒性的表达,而是蕴含在诗歌的叙述和描写以及强烈的对比之中。

一方面极写卖炭翁生活之困苦、心理之矛盾、烧炭运炭之艰辛,一方面又将宦官及其爪牙的飞扬跋扈、颐指气使、蛮横无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还有结尾处“一车炭,千余斤”之重与“半匹红纱一丈绫”之轻的强烈对比。

《杜甫诗三首》古诗赏析

《杜甫诗三首》古诗赏析

《望岳》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①远望泰山. ②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并且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绵延不绝、参天耸地的形象。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①“钟”:聚集的意思。

拟人的修辞。

生动地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

借虚写大自然对泰山偏爱,表现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虚写)②“割”: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阳光切断。

山南向阳,故明亮;山北背阴,故昏暗。

同一时刻,却分割为两个世界。

“割”突出泰山的高大巍峨(遮天蔽日)的特点。

(实写)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中心主旨句)①如何理解这句话?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思想感情)②品词:“小”在此处是“矮小”的意思。

它不仅形象地写出泰山高大巍峨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4.在诗中,作者是怎样表现泰山之高的?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同答。

一是“齐鲁青未了”,写远望苍翠的山峦在齐鲁大地连绵不断望不到尽头。

借齐鲁两地烘托泰山参天耸立的形象;二是“阴阳割昏晓”,写出泰山像硕大无比的刀将阳光切割,同一时刻,山北山南,一明一暗,两个世界,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三是“荡胸生层云”,写细望泰山腰间的团团云气,表现泰山的高峻;四是“一览众山小”,想象自己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矮小,虚写泰山之高。

《春望》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到花。

2.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示例一:破”字用得好。

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示例二:“深”字用得好。

一个“深”字,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杜甫诗三首》(完美版)解析

《杜甫诗三首》(完美版)解析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烽 国破 草木深
火 离别
忧国思家
思乡是游子共同的情感,古人 还有很多人写自己思乡的情感,请 举出思乡诗句。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
比较两首诗风格的不同
文学常识
• (1)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或七言 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 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从句式 方面看,古诗一般四字为二二式,五字为二二一式 或二一二式,七字为二二二一式,有时因表意需要 而有特殊情况。
• 《望岳》是一首五言古诗,句式有: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暮 投宿
夜 夜久
住宿
天明 告辞
开端:有吏夜捉人(恐怖) 发展:听妇前致词(凄苦) 高潮:老妇从吏归(被逼) 结局:独与老翁别(悲凉)
分析比较
这三首诗在内容和体裁上有什么不同?
1、内容: 前两者属抒情诗,后一首属叙事诗。
2、体裁:《望岳》、《石壕吏》属古体诗,《春望》属律诗。
古体诗字数、句数不限,可以换韵。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又 分绝句和律诗等,它受格律的严格限制。《春望》属五言律 诗,《望岳》像律诗,但由于不合格律,当属古体诗。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在战争 中,人民群众特别是黄河中下游人民遭到了空前的浩劫, 北方经济受到很大破坏。“洛阳四面数百里州县,皆为 丘墟”,“汝、郑等州,比屋荡尽,人悉以纸为衣”, 出现了千里萧条,人烟断绝的惨景。社会阶级矛盾加深 了。

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

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

杜甫诗三首理解性默写《望岳》1、抒发人生誓言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6、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8、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杜甫的《望岳》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望岳》中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空阔的两句诗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春望》1、用拟人手法写作者感时伤世感情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6、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7、表现诗人对家人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9、将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0、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1 、诗人感时伤怀、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2单元 5 杜甫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2单元 5 杜甫诗三首 Word版含解析

5 杜甫诗三首本课话题——和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情,同时也赞颂了她为民族和谐所完成的“和亲”的宏大使命,她的宏大举动进展了中国传统的“和”文化。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古语云:天地和而万物生。

正是由于有“和”,日月才能够撒播光明于乾坤,大地才“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正由于有“和”,山水才能演绎“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传奇,才能呈现“山如眉黛凝,水若眼波横”的美丽;正是由于有“和”,风雨雷电才能奏响宏伟的交响,春夏秋冬才能周而复始地循环。

“和”,使自然界秀丽而多姿,奇特而多彩。

“和”,如阳光,可以溶解心中的坚冰;如春风,可以拂去心中的阴霾;如火炬,可以照亮人际的天空。

“和”使人与人沟通更加有效,更加畅通。

“和”不仅折射出我们心灵疆域的宽广与否,更映射出我们心灵宇宙的博大和深邃的程度。

“和”,以其深刻的内涵与博大的包涵,化育着人类,散发出迷人的馨香,旷远而长久,神圣且贵重。

1.将相和战国时期,赵国文有相如,武有廉颇,两人“和”在一起,使秦不敢加兵于赵。

设想,假如没有相如的宽容,没有廉颇的负荆请罪,那么赵国早已成为秦国疆土。

是“和”使赵国在那个布满硝烟的时代生存得更久。

2.求同存异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观点,提倡以和为贵,最终使会议圆满结束。

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中,国与国之间的冲突此起彼伏,“以和为贵”的观点显得何其重要。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赫拉克利特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美的真谛应当是和谐。

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学问·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萧.森()暮砧.()青冢.()环珮.() 琵琶..()() 猿啸.()渚.清() 潦.倒()【答案】xiāo zhēn zhǒnɡpèi pípa xiào zhǔliáo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去⎩⎨⎧一去.紫台连朔漠(动词,离开)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动词,距离)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杜甫诗三首答案

杜甫诗三首答案

《又呈吴郎》阅读答案杜甫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1)呈:呈送,尊敬的说法。

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

(2)吴郎:作者的一个亲戚,辈分比作者小,在此作者却用了平辈之间的“呈”让人更易接收。

郎是对人的爱称。

(3)扑:打。

(4)任:放任,不拘束。

(5)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6)不为:要不是因为。

(7)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

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

( 8)只缘:正因为。

(10 )恐惧:害怕。

(11)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

亲:亲善。

(12)即:立即,马上。

(13)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

(14)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

(15)便:就。

(16)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

(17)甚:太(18)征求:指赋税征敛。

(19)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

(20)戎马:指战乱。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劝告吴郎的?请简要概括。

(4分)答:(2)从这首诗中你读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2分)答:《又呈吴郎》阅读答案:(1)(4分)答:①我的做法:扑枣任西邻。

②妇人的处境:无食无儿,贫到骨。

③妇人扑枣的心理:心怀恐惧,更应该体贴。

④你插篱笆的影响:她会怀疑你真不让打枣。

⑤大的社会背景:官府剥削加上兵荒马乱,大家活得都不容易。

(答出任意四点即可)(2)(2分)答:心系黎民、忧时伤世的诗人形象。

译文:草堂前打枣任由西邻,她是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一位妇人。

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反过来只因为怕她恐惧却要显得可亲。

那贫妇人见换了新主人您就防着您虽属多事,但您来了就插上稀疏的篱笆却好像是太认真。

贫妇人已经诉说过了因为赋税的征求而贫穷到骨,我由此联想到现在战乱不息带给百姓的灾难而眼泪打湿了衣巾。

(完整版)杜甫诗歌鉴赏练习答案

(完整版)杜甫诗歌鉴赏练习答案

(完整版)杜甫诗歌鉴赏练习答案诗歌鉴赏练习(一)《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

“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二)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

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③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1. 《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什么?“锦江春色来天,玉垒浮云变古今。

2. 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典(借古讽今)。

(1分)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

(2分) (三)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

(“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杜甫诗三首》赏析有答案[修改版]

《杜甫诗三首》赏析有答案[修改版]

第一篇:《杜甫诗三首》赏析有答案《杜甫诗三首》赏析一、望岳①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望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高大雄伟___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分)('06徐州市) ②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B )('12泰安市)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③写出本诗的韵脚字:__了__,__晓__,__鸟__,__小__。

('03邵阳市)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①“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巍峨(高大)__的特点。

('03河南省) ②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03河南省) “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

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11湛江市) 高大巍峨④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高大雄伟”)的形象。

(2分)('09襄樊市)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D )('12泰安市)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D )('12泰安市)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2分)('09襄樊市) 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内容感知本课所选的三首诗,是杜甫晚年滞留夔州的作品。

诗人一生潦倒,晚年更是穷愁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寂寞。

《秋兴八首(其一)》是组诗的第一首,写巫山巫峡的阴沉萧森,烘托动荡不安的环境,抒发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

全诗境界壮阔,感情强烈。

《咏怀古迹(其三)》着重表现了昭君的千古之怨,而昭君之怨一方面是“恨帝始不见遇”,另一方面也包含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的怨恨忧思,后者也正是千百年中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

因而,诗人在咏叹昭君之怨的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

《登高》为重阳节登高咏怀之作,前四句写秋景,烘托其独自登高的孤独悲凉心境;后四句咏怀,慨叹其飘零异乡、衰老多病的悲苦境遇。

整首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风格沉郁悲壮,被古人推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二、例题解析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

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指点迷津: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流寓西南,北归无望,生计日蹙。

诗以首句“江汉”为题,正是漂泊转徙的标志。

分析时要抓住“片云”“孤月”“落日”“秋风”等意象的特征,“片云”多有随浮无定之感,“孤月”“落日”“秋风”则多有黯然冷落之意。

参考答案: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

“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之“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道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或孤清)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杜甫诗三首赏析]杜甫《秋雨叹三首》(其一)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杜甫诗三首赏析]杜甫《秋雨叹三首》(其一)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杜甫诗三首赏析]杜甫《秋雨叹三首》(其一)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篇一: 杜甫《秋雨叹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杜甫《秋雨叹三首》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秋雨叹三首①杜甫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②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天宝十三载的秋天,关中一带大雨,六十余日不止,庄稼遭受了很大损失。

玄宗很忧虑,宰相杨囯忠挑选一些未受灾害的禾苗献上,说:“雨虽多,不害稼。

”杜甫这时候正困守长安。

②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0.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11.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0.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答:用秋日风雨中“烂死”的百草反衬决明的“颜色鲜”,把决明的叶与花分别比喻成“翠羽盖”和“黄金钱”。

决明在风雨中花开灿烂,香远益清,坚毅挺立,借以塑造出资质美好却身处乱世、命途多舛的君子形象。

11.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颈联和尾联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答:①“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句传达出对于富有才华,却遭受摧残的君子的关爱与担忧,更是对他们难逃悲剧结局的同情与哀叹。

②“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句见出诗人对自已徒然白首却无所成就的自伤,面对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无奈而忧虑,体现了他的忧世情怀。

译文在连绵的秋雨中,百草都已烂死,只有台阶下的决明草却颜色正鲜。

学优网http:/// 长满枝叶的决明草好像翠鸟的羽毛饰就的帷盖,无数的黄花好似金色的铜钱。

萧萧的秋风迅疾地吹着你,恐怕你日后难以自立。

堂上一介书生的我徒然满头白发,面对秋风再三闻到决明花的芳香不禁感伤哭泣。

《杜甫诗三首》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杜甫诗三首》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杜甫诗三首》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杜甫诗三首》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一、1、回答本题,先要了解故事发展的全过程,进入诗的意境中。

这样就会发现老妇的话句句都是差吏逼出来的。

原来的情形很可能是这样:差吏一进门就问汝家有男丁否,老妇答以三男邺城戍再问尚有他人否,又答以室中更无人最后是差吏仍逼着要人不已,老妇只好请从吏夜归。

2、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可以有多种解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3、望的'角度不同。

第一联写远望所见,第二联是近望所见,第三联实景是细望所见,第四联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二、改写注意: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要善于运用想象来刻画他们各自的动作、语言和神态;还要补充一些事实上已经发生却被诗人隐去的故事情节。

三、《春望》前三联都是对偶句。

杜甫课外诗歌赏析答案

杜甫课外诗歌赏析答案

杜甫课外诗歌赏析答案杜甫《泊岳阳城下》译文: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有百层之高河岸的风吹卷着夜晚的江浪,小船上冰冷的灯光映照着纷飞落雪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要往南方去还不能够预计(具体的时机和方法),若能像北溟的鲲鱼那般有变化为鹏鸟的能耐那有多好答案1、描写了一幅风吹浪翻,飞雪纷纷的凄凉画面。

(1分)由冷风、江浪、飞雪和寒灯构成。

(1分)2、作者虽然身处逆境无法前行,但心中的雄才大略却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激励着他,这种感情深厚博大。

(2分)在表达这种感情时,承转顿挫:开篇写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山城有百层之高,起笔豪迈;接下来写岸风夕浪,舟雪寒灯,由豪迈转为伤感;然后写自己临危弥坚,不弃不馁,又转为豪迈;最后以鲲鹏自喻,将感情推向最高潮。

(3分)《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米粒似的杨花飘落下来,仿佛在乡村小路上铺了一层白毡,像一叠叠铜钱船的荷花,点缀着碧绿的小溪。

竹笋丛中的小野鸡旁若无人地溜达着,而沙洲上的小鸭子正倚在鸭妈妈的怀里安睡。

答案;1、描写的是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

2、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

3、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流连欣赏的心情。

《宿江边阁》暮色从山径之间漫延开来,江边阁位于这水门之上。

薄薄的云层飘浮在岩边,就像栖宿在那儿似的。

江上波涛腾涌,一轮明月映照水中,月影好像在不停翻滚。

飞翔追逐的鹳鸟与水鹤,此时也安睡了,没有一点声响。

高山深谷之中,豺狼出来觅食,相互争夺,发出阵阵凄厉的嗥声。

不能入睡,因为担忧战乱,没有能力扭转乾坤。

答案1、鹳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2、“宿”字,活化了深夜山间薄云停驻的情态,“翻”字,荡开无穷的韵味,既写出了大江日夜奔流的气势,又烘托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难平的心绪,构成幽渺的艺术境界。

3、抒发了诗人关心时局、忧国忧民的情怀。

《旅夜书怀》岸上的小草在微风中飘摆,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孤独地停泊在江面上。

杜甫诗三首习题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习题及答案

杜甫诗三首习题及答案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史之王”。

他的诗作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被广泛地传诵和研究。

在学习杜甫的诗歌时,我们可以通过习题来加深对他的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下面是三道关于杜甫诗歌的习题及答案,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杜甫的诗歌世界吧。

1. 题目:《月夜忆舍弟》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结合诗歌内容解释其意义。

答案:《月夜忆舍弟》是杜甫写给自己已故的弟弟的一首悼念之作。

其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一句描绘了夜晚月光下的景色。

这句诗通过描绘月光倾洒在水面上形成的倒影,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疏影横斜的倒影意味着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水清浅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整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2. 题目:《登高》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解释其寓意。

答案:《登高》是杜甫写给好友的一首登高作品。

其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描绘了登高时的壮丽景色。

白日依山尽意味着太阳已经西斜,山脉的轮廓清晰可见,给人一种宁静和庄严的感觉。

黄河入海流则暗示着大自然的伟力和壮阔景象。

整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寓意着人生如白日西斜,时光匆匆,应该珍惜眼前的美好,顺应自然,不负韶华。

3. 题目:《春夜喜雨》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气氛?请解释其意义。

答案:《春夜喜雨》是杜甫写给友人的一首赞美春雨的作品。

其中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一句描绘了春夜中的阴雨天气。

风雨如晦意味着天空阴沉,暗示了大自然的变幻无常。

鸡鸣不已则暗示了夜深人静,春雨细密的气氛。

整句诗通过对气氛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欣喜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寓意着即使在阴雨的夜晚,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通过以上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作品。

杜甫的诗歌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杜甫诗三首阅读答案(精选5篇)

杜甫诗三首阅读答案(精选5篇)

杜甫诗三首阅读答案(精选5篇)第一篇:杜甫诗三首阅读答案篇一:杜甫诗三首阅读答案《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含答案)_初二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含答案)_初二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杜甫诗三首》的导学案,有答案。

【学习目标】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风格变化的原因。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预习。

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

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

现在我们要集中学习的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我们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2、杜甫“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钟:(2)阴阳割昏晓阴:阳:(3)会当凌绝顶会当:(4)浑欲不胜簪浑:(5)吏呼一何怒一何:(6)老翁逾墙走逾:走:(7)急应河阳役应:(8)独与老翁别别:望岳1、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

此时,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当他游历到山东,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2、朗读诗歌,探究:(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2)有人说“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春望1、写作背景:公元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不久,唐都长安也被叛军占领,唐玄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

杜甫诗三首赏析含答案

杜甫诗三首赏析含答案

杜甫诗三首赏析望岳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

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

“未了”,绵绵不尽之意。

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

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

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

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

“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

“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

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诗人早年就“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任,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动人的诗句的。

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

八下《唐诗三首》课后题答案

八下《唐诗三首》课后题答案
(选自《白居易集》卷三)
译文: 序说:所有九千二百五十二个字,断为五十篇。每首
诗的句和字没有固定的格式,句数和字数根据要表达的内 容来决定,不受诗歌形式的束缚。采用每首诗的第一句作 题目,在全诗的末尾几句中明白地点出பைடு நூலகம்题和写作目的, 这是继承了《诗三百》的优良传统。其语言质朴浅显,
想见到的人容易明白的。其议论坦率而感情激动,想知 道的人警惕的。作品中所写的事情,都是经过考查而有 根据的。其词句通畅流利而有音乐性,可以传播到乐章 歌曲的。总而言之,为君王、为臣子、为黎民、为物、 任事而作,不是为诗歌而作的。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肖像描写, 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传 神。两鬓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突出其年高与劳苦, 让人为之心酸。“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
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 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晓驾炭车辗冰辙” 这一动作 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 颇强,读之如在目前。 四、背诵这三首诗。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 号”,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我屋 上三重茅”, 写出狂风威力之大。这些动态描写,
惊心动魄。“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 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给人以压抑之感;不言大雨, 而大雨迫至。“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 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末断绝”:写被子破烂冰冷、屋漏 湿冷,透出一个“寒"字,令人悲悯;又以“娇儿恶卧”映 衬其间,更觉苦寒不堪。
三、这三首诗中都有不少精彩的描写,如《石壕吏》中对 老妇“致词”的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诗三首》赏析一、望岳①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__望___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__高大雄伟___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分)('06徐州市)②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B )('12泰安市)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③写出本诗的韵脚字:__了__,__晓__,__鸟__,__小__。

('03邵阳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①“阴阳割昏晓”一句写出了泰山__巍峨(高大)__的特点。

('03河南省)②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作简要赏析。

('03河南省)“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感情,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的景象。

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联中的“割”字突出了泰山怎样的形象('11湛江市)高大巍峨④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山了泰山遮天蔽日(“巍峨高大”“高大雄伟”)的形象。

(2分)('09襄樊市)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12泰安市)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D )('12泰安市)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②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

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2分)('09襄樊市)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

2分)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寓含的人生哲理是什么('03河南省)站得高,看得远。

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只有努力战胜困难,才能享受成功后的自豪与喜悦。

(答出任意一点即可,从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④画线句写出泰山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分)('12昭通市)[画线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写出泰山雄伟高峻的特点(1分),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分)。

⑤“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06徐州市)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⑥这首诗最后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1湛江市)不畏艰难,勇于攀高的豪气壮志。

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3分)('06百色市)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选择题①下面对诗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D )(2分)('06百色市)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蓬勃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②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12泰安市)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③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C )('03邵阳市)A.首联写诗人乍见泰山时惊叹仰慕之情。

B.颔联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字突出山之高。

C.颈联写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同时“入归鸟”三字也可看出诗人羡慕鸟归,意欲归隐的心愿。

D.尾联中“会当”是“该当,应当”的意思;“凌绝顶”富有雄心和气概;“小”有俯视一切的信心。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___ 而_____,时间是从_____至_____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远、近朝、暮).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_____,颔联是_______ ,颈联是______,尾联是________ 。

(远望、近望、细望、俯视)二、春望①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2分)('05黄冈市)②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04扬州市)感时忧国,思念家人。

③从本诗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07浙江省)忧国思家的情怀。

④诗歌表达了诗人__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__的感情。

(2分)('12荆州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①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国破”或“破””一词,透过这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2分)('11仙桃市)②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__破__”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__满目凄然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分)('11黄冈市)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分)('09滨州市)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如此惨象,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④“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04扬州市)用词凝练;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⑤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12乐山市)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差(1分),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

(1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什么(2分)('09滨州市)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好诗含蕴之丰富。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07浙江省)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②请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一名句的妙处。

(2分)('12荆州市)在战火连绵不断的日子里,消息隔绝。

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能激起人强烈的共鸣。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

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12乐山市)“搔”字是对诗人想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1分),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

(1分)②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分)('05黄冈市)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

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2分,画面描写、揭示含义各1分,意同即可)③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分)('11黄冈市)描画出了诗人苍老的形象,展示出了诗人悲凉的心情。

选择题①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11仙桃市)A.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月之久的大火。

D.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悬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②对《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09沈阳市)A.这首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充溢离乱伤痛之情。

B.诗中“烽火”是指因战乱而引发的长安城中的大火,这让作者很难得到家信。

C.诗的尾联意思是诗人的白发越抓越少,简直要插不住簪子了。

D.全诗寓情于景,意在言外,沉着蕴藉,真挚自然,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