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与有效教学
问题驱动教学
问题驱动教学问题驱动教学(PBL)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以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方式来推动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问题驱动教学的特点、优势以及实施方法。
一、问题驱动教学的特点1.以问题为中心问题驱动教学的核心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个问题可能是真实的、具体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复杂的,但无论如何,问题都应该是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的。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调动各种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学生为主体问题驱动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在问题驱动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主动地寻找和整理相关的信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3.强调跨学科性问题驱动教学强调知识的整合和应用,强调跨学科的学习。
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语文、数学、科学、技术、艺术等。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联系和整体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驱动教学最大的优势之一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学生可以从问题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驱动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更加专注和用心地学习。
2.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问题驱动教学的核心就是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调动各种知识和技能,需要学会提出问题、搜集信息、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最终实施解决方案。
这种综合性的学习过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问题驱动教学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强调团队合作。
“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的探索与研究
“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小学数学教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教学中,问题驱动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
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探讨了“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有效操作活动的方法与实践。
一、“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问题”驱动是指将问题作为学习的引领,通过问题的引导,鼓励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和规律。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问题”驱动下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问题活动的安排和设计,教师可以创设多种形式的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背后的知识和规律在“问题”驱动下,学生通过探究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和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和分享,学生可以彼此帮助,从他人的方案中获得启示和提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4. 促进学生多元化思维的发展通过不同类型问题的设计与解决,学生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归纳分析、推理判断、跨领域思维等多种思维方式,同时也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增强解决问题的多元性。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具有趣味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到乐趣,激发其学习兴趣。
例如,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可以设计一些绘图题目,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更好地理解题意。
2. 设置多层次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深度在设计问题时,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理解和能力水平设置不同的问题。
可以设置多种难度等级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从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深度。
3. 利用教具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大量可视化教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内容,增强其直观感受。
在科学教学中实施有效问题驱动策略
浅议在科学教学中实施有效问题驱动的策略摘要:本文试图从科学学科的性质出发,就问题驱动教法的思维性、真实性、针对性、操作性四个方面,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具体的做法,以促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科学教学有效性问题驱动思维性真实性针对性操作性“问题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要在初中科学课堂中达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本质的课程目标,我们就要树立问题驱动的科学教学思想,尽可能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学生容易探究、乐于探究的科学教学问题,推动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学习。
紧扣学科教学的核心概念、创设合理的问题情景、提供基于学情的问题、营造有效的学习平台是产生有价值问题的四个指标,更是我们在课堂中实现有效问题驱动的四个工作面。
一、契合核心概念,使问题具备思维性教学的有效性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科知识,而非教育学、心理学的一些范式、教条。
因此,有价值的问题要有思维内涵就必须契合学科教育价值和学科核心概念。
教师应当着力解读课程标准,分析教学内容,理清教学主线,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点,找出它们的思考点和启发点。
进而紧紧围绕学科价值和核心概念设置问题,才可能上串下连有序,内引外联有效,真正起到驱动课堂探究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问题驱动教学中,这样的现象屡见不鲜:问题设置价值缺乏必要的追问、问题编排秩序缺乏充分的思考。
有些教师什么都问,低级的、重复的、漫无边际的问题层出不穷;有些教师的设问与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距离较远,甚至严重偏离主题;有些教师所设置的问题,缺乏逻辑,缺乏铺垫,只有少数几个学生能接受,这反映了教师对教材把握的欠缺。
在正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学科价值,进而围绕学科思想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从而让学生获得具有较大思维含量的知识,体验到思考问题、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喜悦和乐趣,感受到知识后面精神的力量。
如在进行“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时结合演示实验通过一环扣一环、一层进一层的提问来突破教学断层:电流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中的电流与两个因素有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呢?如何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呢?怎样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呢?如何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呢?如何保持电压不变呢?根据你们的猜想,想想需要什么实验器材?设计出怎样的实验电路图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由此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
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现状、问题及改进
2019年第34期(总第844期)攵敖冬'科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现状、问题及改进饶芳萍(南京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23)摘要:本文运用总结归纳法梳理问题导向式教学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基=上提出改善建议,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本文提出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以学生为主导、鼓励创新思维、提高教师素养、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培养交叉学科思维模式等建议。
关键词: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改进建议1.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问题导向,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对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思考和把握°”E(41旳如何顺应国家改革要求?如何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并引导其主动学习?如何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是我国对和的问题。
对问题的,对于实现我国顺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即91网。
问题导向式学法以计学习和问题为导向,强调实际的以学生的教育,尘式通和问题,引导学生现实情况及问题实质,通过解决问题,总结[化已有的识,学生分问题和问题具的识现,对学重要叫实际,法一些学生、与性不高、式一等问题。
通总结法理问题导向式学式的应现,从和学生其的问题,,以式的进一和有效的应广有考。
2.概念及模式解析问题导向式教学法是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创的,年引入我国,经多年的,法广学、学、学、学、理学域的人才培养中并广崇叫问题导向式教学又叫问题驱动式教学,主要源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以学生朴素的原始观念,通置一系列与课有关的现实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细分析与,让学生在思维撞击和讨论参与中切身验有关概念和理论,锻炼问题的思想法,问题导向下理识的本质,进新的识町叫另有研究者问题导向式学是一种合学习,也是一种学习,因识体系(包括原理、观念、机制)都不是以抽象的形式学习的,是通创,将它们置具-在教学实践中,该方法的主要思维导式是提出问题一一解决问题一一反思问题,主要模式包括以“线型问题单元链”主线的问题驱动模式和以“树问题单元链”为主线的问题驱动式种-前者主要是从一个简的问题,采用顺向叠加的式置问题,通整为零、以小博大,逐渐向识目标靠近。
“问题驱动”探究性教学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思考
“问题驱动”探究性教学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思考摘要] 在高中课程新要求下,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要有物理分析能力、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
如何在有限时间里有效率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就成了每个物理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根据现代教学理论和长期实践,为提高课堂效益,实践新形势下的新理念、新要求,结合本校物理组“导?悟?思”的教学探索,本文提出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 核心素养问题驱动问题提出科学探究在高中课程新要求下,高中物理教学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要有物理分析能力、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教学理念应强调教学应回归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物理情景创设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经历包括提出问题和解释问题、表达与交流等在内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形成和发展科学概念,认识科学的本质。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并在获取过程中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最终达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一、学生不会总结和提问题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1、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不深入。
有的学生学习物理还只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对物理概念、规律没有进行深入思考和透彻理解,无法把发现的现象和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提出质疑。
象这样的学生在学习上常常是没什么问题可提,或者只能提一些很简单、很肤浅的问题。
2、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质疑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有的学生习惯于接受已有的现象和事实,缺乏敏锐的洞察力,懒于把已有的现象和其他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所以提不出什么问题。
3、心理因素方面的原因。
性格内向的学生不着于与人交流,害怕提问题;缺乏自信的学生羞于向老师提问题,他们害怕所提问题太简单而被人嘲笑,因此,虽然有问题,但宁愿闷在心里,不肯向老师或同学提问。
针对以上的原因分析,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弱,而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会有多少的时间用于学生独自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因此笔者尝试了“问题驱动”的探究式教学。
教育领域的六种创新教学模式
教育领域的六种创新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传统的教育模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
教育者和学生们都在寻找更加创新和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领域的六种创新教学模式,这些模式将教育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通过了解这些模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今教育的趋势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部分:问题驱动学习模式问题驱动学习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方法,它鼓励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批判性思维。
教育者提出复杂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引导他们进行研究和分析。
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积极学习,还培养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技能。
问题驱动学习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它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力,因为他们需要寻找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工程教育,其中学生需要设计和构建解决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二部分:反转课堂模式反转课堂模式是一种颠覆传统教学的方法。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学生在家里完成作业。
而在反转课堂中,学生在家里通过在线教程或视频观看教学内容,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一起讨论和应用这些知识。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它允许学生以自己的节奏学习,并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和提出疑问。
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和辅导者,这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反转课堂模式也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加强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第三部分:项目式学习模式项目式学习模式强调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来获得知识和技能。
学生通常需要合作完成一个综合性项目,这个项目涵盖了多个学科的内容。
这种模式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项目式学习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将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复杂的概念。
学生在项目中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论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2)
论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题目: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文章从现实的小学数学教学出发,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验证,揭示了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文章对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阐明了问题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促进作用。
文章最后对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法;有效性;案例分析;建议一、随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问题驱动教学法已经成为了小学教学中的热门话题。
问题驱动教学法将问题作为教学的起点,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和寻求问题的解答,得到了丰厚的收获。
小学数学作为基本学科的一部分,在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学习中,都是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业成就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本论文主要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教师提供参考。
二、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理论基础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源于西方教育理论,强调依据实际需求和社会实践的教学方法。
目前,问题驱动教学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小学和初中的教学中。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最大特点是不以教师为中心,而以问题为中心。
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研究和学习,从而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
它所要表达的教学理念是: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为社会需求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强的人,而问题驱动教学法正是为此而生。
三、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 提出问题。
老师必须通过合适的方式提出课目的问题,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究解答问题的过程。
问题应当是足够有趣和艰难,只有这样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激情。
2. 组织问题的解答。
问题的解答需要由教师员和学生共同完成。
学生需要培养探索的精神和方法,从而积极地参与学习。
《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
《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有效教学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在当今教育的大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和终身学习的需求,因此,探索有效教学的理念和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一、有效教学的理念1.学生为中心: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求将学生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注重发掘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问题驱动:有效教学将学习视为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参与,让学生从问题中发现和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要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达到学习目标。
3.合作学习:有效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团队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协作,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4.赋能学生:有效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赋能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二、有效教学的策略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故事讲授等方式,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不同的任务中进行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
有效问题设计是提高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有效问题设计是提高问题驱动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作者:李春梅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第20期李春梅(广州市增城区永和中学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问题驱动教学是我校在新课改背景下展开的新的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问题驱动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关注度,引发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理论问题的思考,也能够引导学生从具体的问题中理清对于抽象知识的认识,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深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其中,提高问题设计有效性是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基础,也是推动现代语文课堂转型的重要方法,为此,教师应当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及相关理论资料,研究更多课堂问题推动模式,挖掘更丰富的问题设计内容与环节,与高中生的思维特征及发展需求相结合,真正做到从师本位转变为生本位,成为课堂教学问题的提出者、课堂环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实现多元教学目标,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高中语文问题驱动教学有效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20-060-02 前言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是我校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实践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合理引导,主要是学生发现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在教师问题驱动下展开自主探究,在思考过程中提高自身学习力与实践力的学习方式,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的推进有助于学生素质提升,相较于传统填鸭式教学,研究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更有实践意义,加强其问题设计研究力度也具有更高的教学转型价值。
1.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当前高中语文课堂的优势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升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对于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培养及个性发展等着墨较少,重点强调通过题海战术或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应试能力,但影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使得学生尽管能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分数,但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很难将之运用到实践中去,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影响学生进一步发展。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驱动式教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驱动式教学一、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含义及意义所谓问题驱动式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形式展开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往初中地理教学中,常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严重束缚着学生的思维空间,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对初中地理知识只是一知半解。
而问题驱动式教学则不同,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线索,通过问题的提出、分析以及解决等一系列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实施策略(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解“中国的气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变化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资料提出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解“中国的河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雨季河流容易泛滥?”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创新思维问题驱动式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讲解“中国的自然资源”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如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措施?”这类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来回答。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在问题驱动式教学中,师生互动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中的问题驱动法
教学中的问题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问题驱动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策略。
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本文将从问题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和实施方法等方面探讨其作用。
一、问题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
而问题驱动法则将学习的主动性转移到学生身上,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在教学中,问题驱动法可以用于引入新的知识、概念或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
二、问题驱动法的优势1.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问题驱动法能够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索,并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问题驱动法要求学生分析和评价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
3. 实现知识的整合和应用:问题驱动法能够帮助学生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实现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巩固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三、问题驱动法的实施方法1.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有意识地引入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开放性的,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创设情境和场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和场景,使问题具有实际性和生活化特点。
这样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的内涵,并能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3.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引导和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让学生亲自体验、观察和实践,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寻找答案,并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交流和分享。
4. 引导学生的归纳总结: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提炼出一些规律和结论。
运用“问题驱动法”提升德育课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了解层 次 懂得识别、 辨认事 实
低 水平 识记层次 在原有认知结构 的基础上
,
哪些属于商品 哪些属于意识 形态范畴
价值规律的基本 内容 能够再现和再认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基 本特征
高水平
理解层次 把握知识的 内在联 系, 在深刻理解 的基础上 , 价格 变动会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必须经过一 系列探索 实践活动才能解决 政府的职能是否完善 运用层次 对 已学知识进行 整理 、 比较 、 分析 、 归纳和重 如何解决通货膨胀 组, 并能解决一些现 实 中的问题 落实科 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Hale Waihona Puke 中等职业教育 21 0 2年 第 1 期 1
区, 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 , 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 如就 “ 品 、 商 价格 、 价值 规律 ” 这一 内容 , 教师要 发挥其潜能 , 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区 根据 学生 的思维方式 、 思维能力和原有 知识 水平 , 为 的水平 ,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个发展 区的发展 。 学生设计不同问题 :
中等职 业教育
2 1 年 第 1 期 02 1
运用“ 问题 驱动 法” 升德育课 提 有效教学 的实践与思考
浙江省 慈溪职 业 高级 中学 吴 洁
[ 摘要 ] 随着职 业教育课程 改革的不断深入 , 育课教师在教 学上面临如何 开展有效教 德 学的挑 战。 笔者通过对 问题驱动教 学法的 实践 , 充分认识到 问题设计在课堂教学 中的重要地 位和作用, 它不仅 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 学习的好 习惯 , 而且有效提 高了 堂教 学效率, 课 提升 了教师的教 学业务水平。 [ 关键词 ] 育课堂 有效教 学 问题驱动 问题设计 德
中学历史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
中学历史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导言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学科。
在中学阶段,历史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然而,如何有效地进行中学历史教学,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积极参与并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呢?本文将从教学方法、资源利用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中学历史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1. 问题驱动式教学:历史是一个众多事件和人物交织而成的体系,通过提出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
例如,通过提问“为什么文艺复兴称为文艺复兴?”来引导学生了解文艺复兴的背景和原因,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2. 案例分析: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案例,结合文献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学生通过研究案例,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影响和原因,并培养系统思维和历史研究能力。
3. 视觉化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图像资源,将历史知识可视化呈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
例如,通过展示历史地图、历史照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深入感受历史事件的时空背景,增强学习的真实性和现实感。
二、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1. 图书馆资源:学校图书馆是丰富的历史资源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历史相关的经典文献和各种历史专著。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时代背景。
2. 实地考察:通过组织历史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
例如,参观博物馆、纪念馆、历史遗址等,让学生直接接触历史文物和重要场所,加深对历史事件及其背景的理解。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电子课件和视频资料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历史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历史纪录片或动画片,让他们在观影的过程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和发展。
三、鼓励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1.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享思考和观点。
例谈“问题驱动式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例谈“问题驱动式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作者:陈小清来源:《理科考试研究·高中》2016年第03期“学贵有疑,教贵设疑”在教材某些要求逻辑推理、思辨分析的内容教学中,教师最为通用的教学手段就是“提问设疑”以提醒学生加深理解或引导重点分析某些现象(案例),从中得出规律、科学结论等.现行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里章首页的图与文、每节中的“问题探讨”、“本节聚焦”、“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旁栏思考题”、“课后拓展”等栏目都以问题形式来呈现引导思考与理解,这些都体现出生物教材编制中“问题诱思,分析解决,有效构建”的基本思路和理念.一、“问题驱动学习”的内涵立意“问题驱动学习”(Problem-driven Learning,简称PDL)是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选择时机合理的呈现问题,有效地组织学生活动,在解决疑难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学习伙伴(教师、同学)的必要帮助来建构意义和完善认知结构.问题是教学的核心,围绕问题解决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知识获取、思维创新等能力.笔者将教学流程设定为:问题或案例引出主题→自主合作探索交流→问题解决建构知识→产生新问题拓展延伸→新问题解决深化概念理解.其主要特点是以问题解决师生活动为“引”,在师生互动中生成,让教师专业化讲授起“画龙点睛”的妙用,提高学生深层次理解和思维发展的机会,使“粗放讲授型”课堂教学向“问题靶向型”转变.合理、恰当和巧妙的问题设计与课堂提问是启迪心智、激活思维、并能从已知推理出未知的最快捷和有效途径.课堂问题提出主要由教师在对知识的发生有清晰认识基础上依据教学情境提出引导性问题来驱动学生思维运转,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新问题拓展主要来自教师及时捕捉到课堂学生问题解决中即时生成的问题,在更进一步的问题厘清解决中有利于学生辨识易混点、理顺思维.“问题驱动学习”中教师利用启迪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实践中通过生问生答,生生互动,生问师答,师生互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活泼、富有个性的过程,充分诠释自主、合作、探究,在伙伴互助、竞争中积极建构新知识概念与意义.二、“问题驱动学习”核心之问题设计策略1.新授课宜多层次、小梯度,以利于重点知识的理解新课教学由于是初次接触新知识,围绕新课中的重点、难点,教师有必要将问题分层细化,化解成不同层次、小坡度,利于思考的“问题串”或“问题链”的形式启发学生连续性思考、深入地分析问题,达到理解重点、化解难点,快速正确建构知识、发展和培养逻辑推理能力,教学活动中能及时体验并内化情感目标.如《细胞呼吸》中“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内容,结合教材和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设计如下问题串:①为何选择酵母菌做实验?②观察装置图中有氧、无氧条件分别怎么控制?③怎样保证酵母菌正常生活的条件?④该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分别是什么?⑤实验的观察指标有哪些?可得出什么结论?2.复习课宜大而宽、易发散,以利于知识框架的建构复习课教师应着眼大的目标,再次梳理和培养学习中应建立的思维技巧和方式,帮助学生自主搭建正确的知识框架.如“细菌专题”复习中笔者利用全局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维:细菌属于什么?细菌是一种什么?细菌可作为什么?等等,由此引导学生发散性思考:细菌是一种微生物;是一种原核生物;细菌大多是一种病原体.常见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乳酸菌等.细菌主要作为分解者,也可作为生产者、消费者;细菌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经过思维碰撞讨论,基本上能将高中教材中涉及到的细菌基本知识都涉及到.在此基础上分为两部分复习:①细菌的结构、遗传;②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免疫、生物工程技术中的应用进行各个击破,在支架材料齐备的情况下学生更容易系统建构条理清晰的知识结构.3.习题课宜紧扣关键词,由点及面,有助于难点、易混点的突破习题评讲中的问题设计应遵循由小到大,以点带面.首先定位该题目中的具体问题和知识点,具体操作以题目中呈现的关键词(敏感词)为抓手;然后围绕关键词全面回顾分析并思考涉及到的知识点,对怎样答题(采分点在哪里)、要规避的(注意点在哪里)作递进式的分析得出答案;教师依据经验对题目作变式、拓展和延伸,学生进行补充训练以检查灵活掌握知识的程度,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如《细胞分裂》习题课,围绕“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DNA”等关键词笔者先设计问题回顾题目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①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形成和消失的时期?原因?②基因突变发生在什么时间阶段?③什么分裂什么时期有同源染色体分离现象?然后让学生绘制细胞分裂中染色体、DNA的数量变化曲线,比对、分析并理清曲线转折点的含义及对应的时期;在思考基础上追问④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如何进行逐步的形态变化?⑤染色体与DNA数量上呈什么关系?视学生基础和反应后教师可再延伸:让学生反思学习细胞分裂中还遇到哪些典型易错的问题?引起学生参与并发散思维,联系细胞分裂图判断的问题等,如此把细胞分裂的难点实现有效整合和突破.三、“问题驱动学习”路径之问题解决策略问题解决要注重发挥和培养学生主体智能,参与解决的过程是能够让学生的思维逐渐开启、疑难消解、感知体验、方法创新、意义理解深化等.1.由“学生问教师答”转变为“学生互助,师生共同解决”在问题思考解答阻碍中学生有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不可能都能发现障碍点并作引导性解答来帮助学生理顺思路.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学生思维遇阻无法解决可以开展寻找帮手接替回答活动.具体可由该生指认1名学生替代解决,以此类推.若在学生接龙中连续遇阻则说明是普遍性思维难点,教师要及时统一辅导作答解决.如《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教学中,番茄-马铃薯植株虽长成,但并没有出现预期结果,为什么?学生回答:有的认为是因为营养不够;有的认为因为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缺乏生长素;有的认为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配对出差错,有的认为基因间互相作用影响导致.在这些可能原因中,师生共同分析、排除,在遇到明显不可能结果或情况时,也可用反问形式立即提问学生.如①提供充足的营养,能达到预期吗?②该植株茎尖、牙尖等都存在,怎么会缺乏生长素并影响其运输呢?对于解释难度较大情况,教师主动来承担分析,异缘多倍体植株细胞内染色体的配对情况复杂及基因表达的相互作用机制还不明确可能造成其影响.这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兴趣盎然、探究欲增强.习题讲评课中教师针对个别差异化错题可以利用学生小组内部互助形式“错误的提问,会的解答”即生问生答.这能提高教师评讲针对性解决普遍共性问题和加强学生间协作交流.2.由“揣测学生错误”转变为“学生暴露问题,教师对症下药”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易错误、难理解的内容,若只在教学中揣测学生易犯错的可能原因,在实际反复训练中高频错点仍会出现一错再错,即使讲评时教师已把知识讲的全面细致可效果还是不尽人意.对此,笔者在训练讲解教学中步骤调整如下:①首先让学生自己订正,分析错误原因.是理解偏差?是知识的记忆、理解不够全面扎实?是知识的迁移能力不够?②针对问题查漏补缺,是理解失误的从阅读题目习惯养成上逐步纠正,是记忆的通过加强梳理知识强化记忆.③课堂上教师主要讲解因理解和迁移能力欠缺所造成的错误.这样能明确自己发生差错的原因在哪?知识或能力欠缺在哪?学生会根据需要和实际出发,课堂学习中能自主有意识获取有针对性的信息来提高自身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学习效果更佳.。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驱动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驱动教学法
当谈到小学语文教学时,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以下是一些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示例:
阅读理解问题:在阅读课上,老师可以从故事中选取一段文字,然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
例如,“小明为什么喜欢在阳光下读书?”,“小红为什么不愿意分享她的玩具?”。
通过这些问题,学生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文章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探索性问题:在学习诗歌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例如,“诗中的山有什么特点?”,“你能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情感吗?”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感受来回答这些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创造性问题:在作文课上,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创作任务,并提出问题作为引导。
例如,“如果你是一只小小鸟,你会飞向哪里?为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开展思维,展开想象,同时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文化类问题:在教授古诗文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文化背景的问题。
例如,“古人为什么喜欢写山水画?”,“怎样理解‘一寸光阴一寸金’?”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培养他们的跨文化视野。
问题驱动教学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通过提出合适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并发展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让问题驱动教学成为有效教学之翼
动境地 : 有 的教师 只注意提高部分优等 学生 的课 堂教学
效 率 ,却 忽视 了另一 些学生尤其是后 进生 的教学效 率 , 从 而使部分学生 的课 堂有效学 习的时间明显偏少 , 损害
了这部分学生 的成 长和发展 , 甚 至过段时 间后 产生厌学 情 绪 。为改变这种 现状 , 真正 实施 “ 有效教学 ” 需要多方
关键词 : 问题 驱 动 教 学法 ; 有效教学 ; 教 学相 长 ; 问题 冲 突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0 5 4 6 ( 2 0 1 3 ) 0 3 — 0 1 8 — 0 3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0 5 4 6 . 2 0 1 3 . 0 3 . 0 0 7
怪、 难都没关系 。学生开始对我 的这种作法不解 , 甚至有 的学生交上来 的学案 只是敷衍性 的回答 了我 的问题 , 根 本没有提 出任何 新 问题 . 这时教师 千万不要 因“ 生气 ” 而 放弃, 笔者 将全 班 的学案一 一仔 细看 了一遍 . 并不 是批
无 锡 市教 育科 学规 划“ 十二 五 ” 规 划课 题 ( 批准号 : J / D / 2 0 1 1 / 0 0 3 ) 阶段 性 成 果 。
下面笔 者就 以“ 问题 驱动 教学法 ” 开 展有效 教学 的几个 案例与大家共同探 讨。 案例 一 : 构 建“ 教学 相长 ” 和谐 氛 围 , 使学 生敢提 出
问题
题, 终于 问题 , 并 使学生能提 出越来越多深 化的问题 , 越
来越能启发新 问题 的问题 。可 见, 提出问题是“ 有效 教学
面 的努力与 尝试 。 经实 践 , 笔 者认 为作为 教学 的一个重 要的 “ 阵地 ” . 课 堂必须要好 好把握 , 灵 活使 用“ 问题驱 动 教学 法” 就是提高课 堂有效性至关重要 的一环 。 教育家朱 熹说 : “ 读 书无疑 者 , 须教 有疑 , 有疑 者却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
“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反思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践进行反思,并探讨其在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一、问题驱动教学法的实施在实际教学中,问题驱动教学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在课程设计之初,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确定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2.提出问题:教师将问题引入教学中,通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
3.学生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途径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包括查阅资料、实地调查、小组讨论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5.总结反思: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总结和反思,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在实践问题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优点和局限性,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
1.优点(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驱动教学法通过引入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问题驱动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促进知识的深化和应用: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转化。
2.局限性(1)学生自主性不足:在实际操作中,有部分学生对于问题的探索和解决缺乏主动性,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和激励,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课程设计需要精准:问题驱动教学法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课程设计能力,课程设计不够精准可能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需要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优化课程设计。
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什么?
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因情境和学习者特点而异,但以下几种方法通常被认为是有效的: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教学活动,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理解。
问题驱动教学: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探索和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实践性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实验、实习等方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馈和评估: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指导他们的学习进程,同时定期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并做出调整。
多媒体和技术支持: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技术工具,如幻灯片、视频、在线课程等,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通过小组项目、伙伴学习等方式,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分享知识和解决问题。
激励和激发兴趣:通过奖励机制、激励措施以及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学的有效方法需要根据学科、学生群体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并不断调整和优化,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新课标呼唤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 “丰富学生的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 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 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 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 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 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 师生互动。高中数学课程在教育理念、学科内容、课程资 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挑战。 ”
有效性问题的特征是: 1.目的性(针对性):问题是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而 提出来的,问题有意义,有明确的指向性,针对性,能 反映当前学习的内容; 2.适度性(渐进性):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现 有的发展水平,让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到” ; 3.开放性(挑战性和思辨性):问题富有层次,能入 手,又有开放性,挑战性,探究的空间较大,有助于创 新思维的发展; 4.体验性(发展性):问题能给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 的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
二.问题驱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原始驱动力,由于数学研究是由问题驱动的, 数学学习要模拟数学研究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也应该用问题驱动。 学数学就要做数学,做数学是学好数学的最好途径,数学学习要 解决问题,作习题是演练问题,考试是回答问题。因此问题是贯穿数 学活动的一条主线。 问题驱动教学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 什么叫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就是具有一定困难,要学生去努力克 服,又有能力克服的一种学习情境。 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于一定的问题性情境下产生的。好的问题总是 激起学生的强烈的学习欲望。问题情境首先是问题,问题就是指数学 问题,数学问题是指学生个体与已有认知产生矛盾冲突,还不能理解 或还不能解答的数学结构, 而情境是数学知识和应用产生的具体环境。 问题中有情境,情境中有问题。核心是问题,是问题的有效性。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循环 递进的。 第一个环节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第二个环节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第三个环节是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由教师或学生或学生小组提 出新的问题; 第四个环节是第二个环节的重复;以上环节可能重复多次,螺旋 上升; 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解决过程,系统强化认知过程,完善问题解 决过程的结论,总结规律,进一步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
应该如何面对中学数学课程提出的挑战,如何按照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教学,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 师,必须用自己的教学实践给予回答。在教学实践中遇 到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高中数 学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的特点, 积极探索适合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方式。 ”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 能力,就要把问题作为教学的驱动力,因此“问题驱动 教学”这一教学模式就成为中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教 学模式
“问题驱动教学”就是以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 认知数学知识的思维过程设计一系列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形成问题链,把数学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 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反复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 欲望,进而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获得知识,并在实践中 不断优化自主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一种 教学模式。 “问题驱动教学”的直接效果是“问题引导学习” 。 因此,这一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 的主体地位。
应用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首先要 了解和把握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现有发展水平,再把数学学 习内容转化为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问题的来源有三个: 1.从课本上挖掘的; 2.由教师设计的; 3.由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或自己的探究下提出的。
案例 1. 《对数函数》新授课 在《对数函数》的教学中,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包括指数与对数 的运算及其相互关系,函数的主要性质,如定义域,值域,单调性, 图象等,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等,教师就可以把指数函数的图象和 性质作为最近发展区的起点,利用指数与对数的运算及其相互关系设 计问题,引导学生类比出一个新的函数: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问题 1.你能根据已经学习的指数函数的定义类比出对数函数的定 义吗?思考为什么要规定 a 0, a 1 ? 问题 2.你能根据已经学习的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类 比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吗? 问题 3.用描点法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 你能根据对数函数的图象 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吗?比较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图象,你能发现有 什么规律?你能根据对数函数的图象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吗?
问题 4.(借助于几何画板)曾经学习了当底变化时指数函数的图象 变化的规律,试研究当底变化时对数函数的图象变化的规律? 问题 5.模仿指数函数所学的内容,自己编拟练习题,并评选全班自 创题的最优习题。 这样的问题设计体现了问题的渐进性,问题 1 和 2 体现了类比与 归纳的数学思想,问题 3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具有发展性, 为进一步学习互为反函数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做好准备,问题 5 具有一 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 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提出问题,通过问题达到一种可能达到的新 的发展水平,即潜在发展水平,再以这一水平为现有发展水平提出问 题,引导学生达到另一个潜在发展水平,如此下去,形成一个问题链, 一节课在“问题—解决—发展—进一步的问题—进一步的解决—进一 步的发展—…”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了新知,发展了思维,提高了 能力,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
问题驱动 教学模式 与 有效教学
教 学微 型Βιβλιοθήκη 座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与有效教学
一. 新课标呼唤问题驱动教学模式 二. 问题驱动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 三. 问题驱动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构建” , 问题驱动教学的基础是最近发展区理论
四.问题驱动教学与探究性学习
五. 问题驱动教学与开放性学习
六.问题驱动教学的呈现模式
三. 问题驱动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构建” , 问题驱动教学的基础是最近发展区理论
问题驱动教学的核心是“问题构建” 。 “问题构建”要求 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做足文章,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 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根据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至 少可确定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 (或称现有发展水平) ,表现为学生能够独立地,自主地完成 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或称 潜在发展水平) ,表现为学生还不能独立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 力任务,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的智 力任务。这两个水平的幅度,即为最近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