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导体电阻的计算

合集下载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算公式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算公式

常用导体材料电阻率计算公式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电学部分】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⑴Q=I2Rt普适公式)⑵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⑴I=I1=I2⑵U=U1+U2⑶R=R1+R2⑷U1/U2=R1/R2 (分压公式)⑸P1/P2=R1/R26并联电路:⑴I=I1+I2⑵U=U1=U2⑶1/R=1/R1+1/R2 [ R=R1R2/(R1+R2)]⑷I1/I2=R2/R1(分流公式)⑸P1/P2=R2/R17定值电阻:⑴I1/I2=U1/U2⑵P1/P2=I12/I22⑶P1/P2=U12/U228电功:⑴W=UIt=Pt=UQ (普适公式)⑵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⑴P=W/t=UI (普适公式)⑵P=I2^R=U^2/R (纯电阻公式)电流密度的问题:一般说铜线的电流密度取6A/mm2,铝的取4A,考虑到大电流的趋肤效应,越大的电流取的越小一些,100A以上一般只能取到左右,另外还要考虑输电线路的线损,越长取的也要越小一些。

计算所有关于电流,电压,电阻,功率的计算公式1、串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串联)①电流:I=I1=I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②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各处电压之和)③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总=nR2、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有以下几个规律:(如:R1,R2并联)①电流: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②电压:U=U1=U2(干路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③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或。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有R总= R注意: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支路电阻都小。

导线、电缆的电阻和电抗的计算

导线、电缆的电阻和电抗的计算

导线、电缆的电阻和电抗的计算之巴公井开创作1.导线(电缆)的电阻计算每千米长导线(电缆)的交流电阻R0按下式计算RR=RR式中R0——导线(电缆)的交流电阻(RRR):S——导线标称截面(mm2):ρ——导线资料的电阻率(Ω∙mm2/Km)导线温度发生变更时,其电阻值也要发生变更,温度与电阻的关系如下Rt=R20{1+R20(t—20)}式中 Rt—温度t℃时的电阻(RKm)R20—温度为20℃时的电阻(RKm)R20—电阻的温度系数(1℃)经常使用导电金属线在20℃时的电阻率,导电率和电阻温度系数,见下表线和电缆芯线大多是绞线,实际长度要比导线长度大R%~R%;其中大部分导线和电缆的实际截面积较额定截面积要小些;此外,实际运行的导线和电缆芯线温度不会是20℃,计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取一平均温度。

修正后,平均温度20℃时的各类电缆的电阻率和导电率如下;铜芯ρ20=18.5Ω∙mm2/Km,R20=R.RRRKm(R∙mm2);铝芯ρ20=31.2Ω∙mm2/Km,R20=R.RRRKm(R∙mm2)2.导线(电缆)的电抗计算(1)三相导线(电缆)的电抗估算。

电缆的电抗值通常由制造厂提供,当缺乏该项技术数据时,可采取下列数据进行估计:1Kv电缆,RR=R.RRRRR,6~10Kv电缆,RR=R.RRRRR,35Kv电缆,RR=R.RRRRR .(2)导线的电抗计算。

1) 铜及铝导线的电抗RR=RR f(R.RRR(RRR/R)+0.5R)×RR-4式中:RR—导线电抗(RRR)f---交流电频率,工频f=50HzD1—三相导线间的几何均距(RR)d—导线外径(RR)R—导线资料的相对磁导率,对有色金属R=12) 钢芯铝绞线的电抗计算较困难,一般用查表法。

3) 钢、铁导线的电抗RR=RR‘+RR”式中RR’——钢.铁导线的外感抗(RRR)RR’=RR f(R.RRR(RRR/R)+0.5R)×RR-4R0’’----钢、铁导线的内感抗(因电流大小而分歧,需查表)(RRR)。

铜导线电阻计算方法

铜导线电阻计算方法

铜导线电阻计算方法
铜导线的电阻计算可以使用欧姆定律来进行。

欧姆定律指出,电阻(R)等于电流(I)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电压(V)与电流之比。

具体地说,铜导线的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
R = ρ * (L / A)
其中,
R表示电阻(单位为欧姆),
ρ表示铜的电阻率(单位为欧姆·米),一般情况下铜的电阻率大约为1.72 × 10^-8 欧姆·米,
L表示导线的长度(单位为米),
A表示导线的横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给定长度和横截面积的铜导线的电阻值。

需要注意的是,电阻率是一个常数,而长度和横截面积则是具体的参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输入即可。

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

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

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设计应用公式一:导体1.绞合外径束绞: D=√N x 1.155 x d2.重量(Kg/100m)= d2 x 0.7854 x 8.89 x N x C x 1.03e/10(d=线径 N=导体条数 C=芯数 1.03=绞入率 e=导体之相关工程绞合次数)3. 绞入率=(外沿线长-中心线长)÷中心线长「本厂适用参考值为1.03」二:绝缘1. 外径=绝缘厚度 X 2+上过程外径2.重量(kg/100m)=(D2-d2xλ)x0.7854xGxCx1.03e/10[注:单支导体λ=1;绞合导体λ=0.85】(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比重 C=芯数 1.03=绞入率 e=绝缘工程之绞合次数)三:外被**用量计算:总原则 : 截面积 x 单位长度(100M)x 比重1.充实型押出:重量(kg/100m)= (D2-d2Xc) x 0.7854 x G/10 (D=完成外径 d=芯线外径 G=比重 C=芯数)2.半管型押出:重量(kg/100m)=(D2-d2 xλ)x0.7854xG/10(D=完成外径 d=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 G=比重λ=编织缠绕取0.95,包纸包带取0.90) 3. 套管型押出:重量(kg/100m)=(D2-d2)x0.7854xG/10(D=完成外径 d=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 G=比重)四:绞合1.多芯线绞合绞距:本厂设定为绞合外径的20倍左右[*参考数据]2.多芯绞合外径D=√N x 1.155 x d; [d为芯线外径]3.多对线绞合外径:D=√Nx1.2x1.65xd五:包带1.宽度=包带前线径的 3.5倍+2MM2.厚度=[ AL-MYLAR: 0.025 mm 棉纸:0.03 mm 绝缘纸:0.04 mm ]3.重量=厚度x(包带前线径+厚度)xPI()x重迭率x比重/10 (注:重迭率1/4Lap=1.25)公司简化公式: AL宽度*X4.68 KG/100M4.方向:本厂棉纸、绝缘纸一般为斜包,1/4Lap;AL-MYLAR单隔离时为斜向反包AL-MYLAR双隔离时为斜向正包)六:缠绕:1.重量(kg/100m)= d2 x 0.7854 x G x Nx1.03*1.03/10(注:本厂缠绕线遮蔽率一般要求达99%以上,缠绕所需条数视情节可±2条。

导线内阻算法

导线内阻算法

计算导体的电阻,要知道其电阻率、截面积、长度,计算公式:电阻=长度×电阻率÷截面积 .
铜电线的电阻率:ρ=0.0172
铝电线的电阻率:ρ=0.0283
电线的导体电阻计算公式:
R=ρ×L/S
L=长度(米),S=线载面(m㎡)平方毫米
对于铝导线,只要知道它的长度(m)和截面积(mm2),就可立即估算出它的阻值,其准数据是:每100m长的铝导线,当截面为1mm2时,电阻值约为3Ω。

如果编成一句口诀便是“百米铝线1-3欧,铜线再打六折算”。

这句口诀中的“1”
代表1mm2.它是根据公式R=ρ×L/S
取铝的电阻率p=0.03(应为0.029)定出基准数据而来的。

大家知道,导线电阻值与导线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截面积成反比。

因此,若有80m、6mm2的铝线,如果用估算法,则是0.03×80/6=0.4(Ω)。

由于铜导线电阻率p≈0.017,约为铝导线的0.6倍,因此,可按铝导</font>线算出电阻后再打六折。

上例如果是铝导线,电阻值便是:
0.03×80/6×0.6=0.24(Ω)
•导线截面积计算方法:。

铜导线电阻计算方法

铜导线电阻计算方法

铜导线电阻计算方法以铜导线电阻计算方法为主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电阻。

电阻是指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它是电阻器的基本特性之一。

电阻的单位是欧姆(Ω),表示为R。

铜导线是电路中最常见的导线材料之一,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可塑性。

因此,我们将以铜导线为例介绍电阻的计算方法。

铜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长度、截面积和电阻率有关。

铜的电阻率在常温下为1.72×10^-8Ω·m。

因此,当我们知道铜导线的长度和截面积时,就可以计算出电阻。

具体的计算公式为:R = ρL/A其中,R表示电阻,ρ表示铜的电阻率,L表示导线长度,A表示导线截面积。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一根铜导线,长度为10米,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那么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它的电阻:R = 1.72×10^-8 × 10 / (1×10^-6) = 0.172Ω除了通过计算公式来计算电阻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计算电阻。

欧姆定律指出,电阻R等于电压U除以电流I,即:R = U/I因此,如果我们知道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就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计算电阻。

例如,当我们知道电压为12伏特,电流为2安培时,可以通过欧姆定律来计算出电阻:R = 12 / 2 = 6Ω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的电路中,导线的长度和截面积可能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电阻的大小。

因此,在设计电路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导线尺寸和长度,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

除了计算电阻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电阻器。

电阻器是一种用于调节电路电阻的元器件,常见的电阻器有可变电阻器、电位器和固定电阻器等。

其中,固定电阻器是一种电阻值固定的电阻器,常用于电路中。

固定电阻器的电阻值可以通过电阻色环来判断,不同颜色的电阻色环对应不同的电阻值。

铜导线的电阻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计算公式来计算电阻,另一种是通过欧姆定律来计算电阻。

在实际的电路设计中,需要根据导线的长度和截面积选择合适的导线尺寸和长度,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

电线的电阻计算公式

电线的电阻计算公式

电线的电阻计算公式
电线的电阻是用来衡量电线导电能力的一个重要参考参数,在电
路设计和实际使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不同材质、截面积、
长度的电线,它们的电阻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计算电线电阻时需要
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电线电阻的计算公式为:R = ρ L / A
其中,R代表电阻,ρ是电阻率,L是电线长度,A是电线截面积。

电阻率是一种物质特性,代表了单位长度内电线电阻的大小,不同的
材料都有不同的电阻率。

常见材质的电阻率如下表所示:
材质电阻率(Ω·m)
铜1.72×10-8
铝2.82×10-8
铁1.0×10-7
由此可以看出,铜导线的电阻率最小,因此在电路设计和实际使
用中也是首选材料。

对于电阻率相同的电线,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
与截面积成反比。

这也意味着,在相同长度的情况下,截面积越大的
电线,其电阻越小,也就具有更佳的导电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使用电线时,不同电线的电阻值还会受到
温度的影响。

通常来说,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这是因为电
线导体的电阻率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在计算电线电阻时,需要考虑所处的温度环境,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总而言之,电线的电阻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参量,在电路设计和实
际使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正确地计算电线电阻需要考虑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多种因素,以及所处的温度环境等具体情况。

有了准确的电
阻计算,才能更好地实现电路设计和电力传输的效果。

铜缆的电阻计算

铜缆的电阻计算

铜缆的电阻计算铜缆是一种常用的导电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和通信领域。

在设计和安装电路时,了解铜缆的电阻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铜缆的电阻计算方法。

一、电阻的定义和单位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是用来衡量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单位为欧姆(Ω)。

二、铜缆的电阻计算公式铜缆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以及电阻率有关。

电阻率是材料的一种特性,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电阻率。

铜的电阻率较低,适用于导电要求较高的场合。

铜缆的电阻计算公式如下:R = (ρ * L) / A其中,R为电阻,ρ为电阻率,L为铜缆的长度,A为铜缆的横截面积。

三、铜缆的电阻率铜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是20摄氏度的电阻率值。

铜的电阻率为1.72 x 10^-8 Ω·m。

四、铜缆的横截面积计算铜缆的横截面积可以通过直径或者截面尺寸来计算。

常用的铜缆规格有标称截面直径,例如 2.5 mm²、4 mm²等。

如果只给出直径,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横截面积:A = π * (d/2)^2其中,A为横截面积,π为圆周率,d为直径。

五、铜缆的长度计算铜缆的长度是指导体的实际长度,一般使用米(m)作为单位。

六、实例分析以一根长度为100米,直径为2.5 mm的铜缆为例,计算其电阻。

计算铜缆的横截面积:A = π * (d/2)^2 = 3.14 * (2.5/2)^2 ≈ 4.91 mm²然后,代入电阻率和长度计算电阻:R = (ρ * L) / A = (1.72 x 10^-8 Ω·m * 100 m) / (4.91 mm²) ≈ 3.50 Ω因此,长度为100米,直径为2.5 mm的铜缆的电阻约为3.50 Ω。

七、注意事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要求和设计参数来选择合适的铜缆规格。

电阻的大小会对电路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合理计算和选择铜缆。

工业用线怎样计算公式

工业用线怎样计算公式

工业用线怎样计算公式工业用线是指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各种线材,包括电线、电缆、通信线缆、光纤等。

在工业生产中,线材的使用非常广泛,因此对于工业用线的计算公式也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工业用线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一、工业用线的计算公式。

1. 电线电缆的截面积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截面积计算公式为:截面积 = 电流 / (电压×导体电阻)。

其中,电流为电线电缆所承载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电压为电线电缆所承受的电压,单位为伏特(V);导体电阻为电线电缆的导体电阻,单位为欧姆(Ω)。

2. 电线电缆的功率损耗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功率损耗计算公式为:功率损耗 = 电流²×导体电阻。

其中,电流为电线电缆所承载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导体电阻为电线电缆的导体电阻,单位为欧姆(Ω)。

3. 电线电缆的电阻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电阻计算公式为:电阻 = 导体电阻×长度 / 截面积。

其中,导体电阻为电线电缆的导体电阻,单位为欧姆(Ω);长度为电线电缆的长度,单位为米(m);截面积为电线电缆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4. 电线电缆的电压降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的电压降计算公式为:电压降 = 电流×导体电阻×长度。

其中,电流为电线电缆所承载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导体电阻为电线电缆的导体电阻,单位为欧姆(Ω);长度为电线电缆的长度,单位为米(m)。

二、工业用线计算公式的应用。

1. 电线电缆的选择。

通过以上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工业生产中所需的电流、电压、长度等参数,选择合适的电线电缆。

例如,当需要承载较大电流时,可以选择截面积较大的电线电缆;当需要长距离输送电能时,可以选择电阻较小的电线电缆。

2. 电线电缆的设计。

在工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电气设备布置和电力输送距离等因素,设计合理的电线电缆布线方案。

通过电线电缆的功率损耗计算公式,可以评估电线电缆的功率损耗情况,从而优化布线方案,提高电能利用率。

导线电阻计算公式出处

导线电阻计算公式出处

导线电阻计算公式出处
导线电阻计算公式出处可以追溯到基本的电阻公式和导体电阻
的定义。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等于电压(V)与电流(I)的比值,即R=V/I。

对于导线,其电阻可以表示为ρL/A,其中ρ代表
电阻率,L代表长度,A代表横截面积。

这个公式是由欧姆定律和导
体电阻的定义推导而来的,即电阻率乘以长度除以横截面积。

这个
公式在电路理论和电工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用于计算导线的电阻值。

因此,导线电阻计算公式的出处可以说是基于欧姆定律和导体电阻
的基本原理推导而来。

电阻率与导体电阻的计算关系

电阻率与导体电阻的计算关系

电阻率与导体电阻的计算关系导体电阻是电流在导体中流动时所遇到的阻碍程度,而电阻率则是导体本身的特性,描述了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电阻率与导体电阻之间的计算关系,并介绍一些相关的实际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阻率的定义。

电阻率(ρ)是一个物质的特性,表示单位长度和单位横截面积的导体所具有的电阻。

它的单位是欧姆·米(Ω·m)。

电阻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ρ = R × A / L其中,ρ是电阻率,R是导体的电阻,A是导体的横截面积,L是导体的长度。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电阻率与导体电阻成正比,横截面积越大,电阻率越小;长度越长,电阻率越大。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

导体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R = ρ × L / A其中,R是导体的电阻,ρ是导体的电阻率,L是导体的长度,A是导体的横截面积。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导体电阻与电阻率成正比,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了解了电阻率与导体电阻的计算关系后,我们可以看到,电阻率是导体本身的特性,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而导体电阻则是导体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与导体的尺寸有关。

这个计算关系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

例如,在电线的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导线的电阻。

根据电阻率与导体电阻的计算关系,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导线材料和尺寸,以满足特定的电流传输要求。

如果电流较大,我们可以选择电阻率较小的材料;如果电线长度较长,我们可以选择较大横截面积的导线,以降低电阻。

此外,电阻率与导体电阻的计算关系还在电路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电路中,我们需要考虑电路元件的电阻,以确定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通过计算电阻率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电阻器,以满足电路的要求。

总之,电阻率与导体电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计算关系。

电阻率是导体本身的特性,描述了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能力;而导体电阻则是导体在特定条件下的表现,与导体的尺寸有关。

导线、电缆的电阻和电抗的计算

导线、电缆的电阻和电抗的计算

导线、电缆的电阻和电抗的计算1.导线(电缆)的电阻计算每千米长导线(电缆)的交流电阻R0按下式计算=式中R0——导线(电缆)的交流电阻():S——导线标称截面(mm2):ρ——导线材料的电阻率(Ω∙mm2/Km)导线温度发生变化时,其电阻值也要发生变化,温度与电阻的关系如下Rt=R20{1+20(t—20)}式中Rt—温度t℃时的电阻(Km)R20—温度为20℃时的电阻(Km)20—电阻的温度系数(1℃)常用导电金属线在20℃时的电阻率,导电率和电阻温度系数,见下表在电力网计算中,还必须对电阻率和导电率进行修正,这是因为导线和电缆芯线大多是绞线,实际长度要比导线长度大%~%;其中大部分导线和电缆的实际截面积较额定截面积要小些;此外,实际运行的导线和电缆芯线温度不会是20℃,计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取一平均温度。

修正后,平均温度20℃时的各类电缆的电阻率和导电率如下;铜芯ρ20=18.5Ω∙mm2/Km,20=.Km(∙mm2);铝芯ρ20=31.2Ω∙mm2/Km,20=.Km(∙mm2)2.导线(电缆)的电抗计算(1)三相导线(电缆)的电抗估算。

电缆的电抗值通常由制造厂提供,当缺乏该项技术数据时,可采用下列数据进行估计:1Kv电缆,=.,6~10Kv电缆,=.,35Kv电缆,=. .(2)导线的电抗计算。

1) 铜及铝导线的电抗=f(.(/)+0.5)×-4式中:—导线电抗()f---交流电频率,工频f=50HzD1—三相导线间的几何均距()d—导线外径()—导线材料的相对磁导率,对有色金属=12) 钢芯铝绞线的电抗计算较困难,一般用查表法。

3) 钢、铁导线的电抗=‘+”式中’——钢.铁导线的外感抗()’=f(.(/)+0.5)×-4’’----钢、铁导线的内感抗(因电流大小而不同,需查表)()。

导线阻值计算题

导线阻值计算题

导线阻值计算题
计算导线的阻值需要考虑导线的电阻和长度,以及导线材料的电阻率。

导线阻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阻值 = (电阻率 × 长度) / 截面积
其中,电阻率是指导线材料的电阻率,通常以Ω·m(欧姆·米)为单位。

长度是导线的长度,通常以米为单位,截面积是导线的横截面面积,通常以平方米为单位。

举例来说,假设我们有一根铜导线,具有以下参数:
•长度:10米
•截面积:1平方毫米(1 mm²)
•铜的电阻率:1.68 × 10⁻⁸ Ω·m
首先,将截面积转换成平方米:截面积 = 1平方毫米 / (1000 × 1000) = 1 × 10⁻⁶ 平方米
然后,将这些值代入导线阻值的计算公式中:阻值= (1.68 × 10⁻⁸ Ω·m × 10米) / (1 × 10⁻⁶ 平方米)
最后,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出导线的阻值。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实际的导线阻值计算可能涉及更复杂的情况和材料参数。

因此,在实际计算中,应参考具体的导线材料特性和相关的公式或标准来进行计算。

导线、电缆的电阻和电抗的计算

导线、电缆的电阻和电抗的计算

导线、电缆的电阻和电抗的计算之答禄夫天创作1.导线(电缆)的电阻计算每千米长导线(电缆)的交流电阻R0按下式计算RR=RR式中R0——导线(电缆)的交流电阻(RRR):S——导线标称截面(mm2):ρ——导线资料的电阻率(Ω∙mm2/Km)导线温度发生变动时,其电阻值也要发生变动,温度与电阻的关系如下Rt=R20{1+R20(t—20)}式中 Rt—温度t℃时的电阻(RKm)R20—温度为20℃时的电阻(RKm)R20—电阻的温度系数(1℃)经常使用导电金属线在20℃时的电阻率,导电率和电阻温度系数,见下表线和电缆芯线年夜多是绞线,实际长度要比导线长度年夜R%~R%;其中年夜部份导线和电缆的实际截面积较额定截面积要小些;另外,实际运行的导线和电缆芯线温度不会是20℃,计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取一平均温度.修正后,平均温度20℃时的各类电缆的电阻率和导电率如下;铜芯ρ20=18.5Ω∙mm2/Km,R20=R.RRRKm(R∙mm2);铝芯ρ20=31.2Ω∙mm2/Km,R20=R.RRRKm(R∙mm2)2.导线(电缆)的电抗计算(1)三相导线(电缆)的电抗估算.电缆的电抗值通常由制造厂提供,当缺乏该项技术数据时,可采纳下列数据进行估计:1Kv电缆,RR=R.RRRRR,6~10Kv电缆,RR=R.RRRRR,35Kv电缆,RR=R.RRRRR .(2)导线的电抗计算.1) 铜及铝导线的电抗RR=RR f(R.RRR(RRR/R)+0.5R)×RR-4式中:RR—导线电抗(RRR)f---交流电频率,工频f=50HzD1—三相导线间的几何均距(RR)d—导线外径(RR)R—导线资料的相对磁导率,对有色金属R=12) 钢芯铝绞线的电抗计算较困难,一般用查表法.3) 钢、铁导线的电抗RR=RR‘+RR”式中RR’——钢.铁导线的外感抗(RRR)RR’=RR f(R.RRR(RRR/R)+0.5R)×RR-4R0’’----钢、铁导线的内感抗(因电流年夜小而分歧,需查。

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

线材设计各种计算公式

设计应用公式一:导体1.绞合外径束绞: D=√N x 1.155 x d2.重量(Kg/100m)= d2 x 0.7854 x 8.89 x N x C x 1.03e/10(d=线径 N=导体条数 C=芯数 1.03=绞入率 e=导体之相关工程绞合次数)3. 绞入率=(外沿线长-中心线长)÷中心线长「本厂适用参考值为1.03」二:绝缘1.外径=绝缘厚度 X 2+上过程外径2.重量(kg/100m)=(D2-d2xλ)x0.7854xGxCx1.03e/10[注:单支导体λ=1;绞合导体λ=0.85】(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比重 C=芯数 1.03=绞入率 e=绝缘工程之绞合次数)三:外被**用量计算:总原则 : 截面积 x 单位长度(100M)x 比重1.充实型押出:重量(kg/100m)= (D2-d2Xc) x 0.7854 x G/10(D=完成外径 d=芯线外径 G=比重 C=芯数)2.半管型押出:重量(kg/100m)=(D2-d2 xλ)x0.7854xG/10(D=完成外径 d=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 G=比重λ=编织缠绕取0.95,包纸包带取0.90)3. 套管型押出:重量(kg/100m)=(D2-d2)x0.7854xG/10(D=完成外径 d=押出前集合芯线外径 G=比重)四:绞合1.多芯线绞合绞距:本厂设定为绞合外径的20倍左右[*参考数据]2.多芯绞合外径 D=√N x 1.155 x d; [d为芯线外径]3.多对线绞合外径:D=√Nx1.2x1.65xd五:包带1.宽度=包带前线径的 3.5倍+2MM2.厚度=[ AL-MYLAR: 0.025 mm 棉纸:0.03 mm 绝缘纸:0.04 mm ]3.重量=厚度x(包带前线径+厚度)xPI()x重迭率x比重/10(注:重迭率1/4Lap=1.25)公司简化公式: AL宽度*X4.68 KG/100M4.方向:本厂棉纸、绝缘纸一般为斜包,1/4Lap;AL-MYLAR单隔离时为斜向反包AL-MYLAR双隔离时为斜向正包)六:缠绕:1.重量(kg/100m)= d2 x 0.7854 x G x Nx1.03*1.03/10(注:本厂缠绕线遮蔽率一般要求达99%以上,缠绕所需条数视情节可±2条。

线电阻的计算公式

线电阻的计算公式

线电阻的计算公式线电阻,这可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呢!咱先来说说啥是线电阻。

简单来讲,线电阻就是指一段导线自身所具有的电阻。

那线电阻咋算呢?这就得提到一个公式:R = ρ×L / S 。

这里的 R 就是电阻,ρ是电阻率,L 是导线的长度,S 是导线的横截面积。

咱举个例子哈,就说有一根铜导线,长度是 5 米,横截面积是 2 平方毫米。

铜的电阻率咱查一下资料能知道,大概是 1.75 × 10^(-8) 欧姆·米。

那按照公式来算,先把横截面积的单位换算成平方米,2 平方毫米就是 2×10^(-6) 平方米。

然后算一下,R = 1.75×10^(-8)×5÷(2×10^(-6)) ,算出来就是 4.375×10^(-2) 欧姆。

我记得之前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时候,就碰到过关于线电阻计算的有趣事儿。

当时我们小组要测量一段细铁丝的电阻,大家都兴致勃勃的。

可一开始,因为对公式理解不透彻,测量的数据那叫一个乱七八糟。

有的同学把长度量错了,有的把横截面积估计得偏差老大。

我呢,还算仔细,认真地按照公式的要求,一点点测量和计算。

测量长度的时候,尺子得拿稳,眼睛得看准刻度,就怕多了或者少了那么一点点。

横截面积就更难搞啦,那细铁丝又不是规则的圆形,还得想办法测量出平均的直径,这可费了不少劲。

好不容易把数据都测好了,开始计算,结果发现和预期的差别很大。

后来大家一起讨论,才发现是有个同学把电阻率记错了,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经过这一番折腾,我们才真正搞清楚了线电阻的计算,也明白了每一个数据都得精确测量,每一个步骤都不能马虎。

在实际生活中,线电阻的计算也很有用呢。

比如说家里装修布线,要知道电线的电阻大小,才能保证电流稳定,电器正常工作。

要是电阻太大,那电流就小了,电器可能就没法正常运行啦。

再比如说在一些大型的电力传输工程中,准确计算线电阻更是至关重要。

导线、电缆的电阻和电抗的计算

导线、电缆的电阻和电抗的计算

导线、电缆的电阻和电抗的计算1.导线(电缆)的电阻计算每千米长导线(电缆)的交流电阻R0按下式计算=式中R0——导线(电缆)的交流电阻():S——导线标称截面(mm2):ρ——导线材料的电阻率(Ω∙mm2/Km)导线温度发生变化时,其电阻值也要发生变化,温度与电阻的关系如下Rt=R20{1+20(t—20)}式中Rt—温度t℃时的电阻(Km)R20—温度为20℃时的电阻(Km)20—电阻的温度系数(1℃)常用导电金属线在20℃时的电阻率,导电率和电阻温度系数,见下表在电力网计算中,还必须对电阻率和导电率进行修正,这是因为导线和电缆芯线大多是绞线,实际长度要比导线长度大%~%;其中大部分导线和电缆的实际截面积较额定截面积要小些;此外,实际运行的导线和电缆芯线温度不会是20℃,计算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取一平均温度。

修正后,平均温度20℃时的各类电缆的电阻率和导电率如下;铜芯ρ20=18.5Ω∙mm2/Km,20=.Km(∙mm2);铝芯ρ20=31.2Ω∙mm2/Km,20=.Km(∙mm2)2.导线(电缆)的电抗计算(1)三相导线(电缆)的电抗估算。

电缆的电抗值通常由制造厂提供,当缺乏该项技术数据时,可采用下列数据进行估计:1Kv电缆,=.,6~10Kv电缆,=.,35Kv电缆,=. .(2)导线的电抗计算。

1) 铜及铝导线的电抗=f(.(/)+0.5)×-4式中:—导线电抗()f---交流电频率,工频f=50HzD1—三相导线间的几何均距()d—导线外径()—导线材料的相对磁导率,对有色金属=12) 钢芯铝绞线的电抗计算较困难,一般用查表法。

3) 钢、铁导线的电抗=‘+”式中’——钢.铁导线的外感抗()’=f(.(/)+0.5)×-4’’----钢、铁导线的内感抗(因电流大小而不同,需查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