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课件全册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课件:2.1.2 嗅觉和味觉(共16张PPT)
2.在充斥着某种气味的环境中待久了,就闻不出该种气味 ,这种特点叫做嗅觉的_适__应__性__。年龄越小,嗅觉越_灵__敏___。
不同的动物嗅觉的敏感程度___不__同_____,同一动物对不同气 味的敏感程度__不__同____。
二、 舌和味觉 3 . 舌 的 表 面 的 小 凸 点 里 有 许 多 __味__蕾____ , 味 蕾 里 有 许 多 _____味__觉__细__胞__ , 能 感 受 各 种 ___不__同__物__质___ 的 刺 激 , 尤 其 对 _____液__态__物_的质刺激特别敏感。 4.味觉主要可以分为__酸__味、_甜___味、__咸__味、_苦_____味、 ___鲜_ 味 等 。 舌 能 够 感 受 这 些 味 觉 。 麻 、 辣 、 涩 等 味 觉 是 人 对 ______多__种__刺__激__综_后合产生的感觉。
嗅觉
3.五一期间,远在上海的表哥来做客,家里做了许多好吃
的,特别是红烧肉,让小明闻了直流口水。嗅觉的形成部位
是在( D )
A.鼻腔
B.嗅神经
C.嗅觉感受器
D.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
4.煤气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燃料,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为了安全,在煤气中添加一种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一旦发
生煤气泄漏,人很快就能闻到这种气味,及时排除危险。这
D.品酒师具有特殊的本领
18.在下列事例后面填上相应的感觉及感觉器官 。
(1)戴着耳机欣赏优美的音乐:__听__觉__、_耳___。 (2)在旅途中欣赏风景:___视__觉_、__眼__。 (3)在酒席上品尝美味的食物:__味__觉__、_舌___。
19.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医生用手背触摸她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动物的生长时期)教学课件
【思考与讨论】
1.这两种受精方式哪一种更优越? (有利于提高受精概率)
2.体外受精的动物所形成的受精卵一般在什 么环境中发育?
3.体内受精的动物, 胚胎的发育都在母体内?
2)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育的不同 ——卵生
2)胚胎发育的多样性 ——胎生
2)胚胎发育的多样性 ——卵胎生
1、除卵生和胎生外, 胚胎发育是否还有其它的类型?
3.体内受精的动物,胚胎的发育都在母体内吗?
思考:1.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哺乳类, 它们是卵生还是胎生?
2.除卵生和胎生外,胚胎发育是否还有其它的类型?
3.卵生和胎生以及卵胎生这三种胚胎发育方式有何不同?
b、胚胎发育的方式不同
方式
卵生
发育场所 母体体外
营养来源
常见动物
昆虫、鱼类、鸟类、 卵中的卵黄 两栖类、爬行类,
思考:
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使种族 得以延续?
雄性 精子 受精 受精卵 雌性 卵细胞 一、动物的生殖方式
新生命
有性生殖: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
精卵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直
接由一个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以下动物的有性生殖有什么不同?
昆虫
鱼类
爬行类
鸟类
两栖类 哺乳类
情景题:
星期天,小明和表弟到乡下去玩,他们帮奶奶到菜地里去 播撒蔬菜种子。翻开土壤的时候,表弟的锄头不小心把一条大 蚯蚓砍成了两段。表弟很伤心, 奶奶说:“不要紧, 蚯蚓砍成两段不会死的。砍成几段都不会 死的,过一段时间他们会各自长成几条蚯蚓的。”
表弟说:“喔,原来蚯蚓能和水螅一样进行无性生殖。” 小明马上说:“不对,我看到书上说蚯蚓是雌雄同体,有雌有 雄那应该不是无性生殖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课件:3.1.1 参照物(共16张PPT)
18.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冒着烟,插有 旗帜的a、b两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旗与烟的情况 如图所示。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
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
动
19.(宁波中考)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 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
12.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D )
A.南辕北辙
B.夸父逐日
C.顺水推舟
D.精忠报国
13.某军舰在东海航行时,不受参照物选择影
响的是( A ) A.航行的时间
B.航行的速度
C.军舰的位置
D.航行的路程
14.小林乘游轮到岳阳楼游览,当游轮越过
洞庭湖大桥后,小林兴奋地叫了起来:“啊!
岳阳楼终于来到我身边了。”小林这么说所选
A.菲菲正确 B.翔翔正确 C.两人都正确 D.两人都不正确
8.公路上飞驰而过的汽车、水里游动的鱼、天空飞 翔的雄鹰,它们的空__间__位__置都发生了变化,物理学里称
这种现象为__机__械__运_。动相对于行驶的汽车而言,车内 的司机是__静__止_(填“静止”或“运动”)的。
9.小明同学陪爸爸到公园散步,他看到了柳树上左 右摆动的柳枝在湖水中的“倒影”,则“倒影”相对 于__人__(_或__水__面__)是运动的,相对于_摇__动__的__树__枝是静止的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课件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传染病预防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预防传染病 的主要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 群。
慢性病控制
慢性病是指长期存在的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 等,控制慢性病需要综合措施,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 和药物治疗。
公共卫生管理
公共卫生管理是通过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努力,改善环境 卫生、控制传染病、促进公民健康的各种措施。
通过卫星轨道测量、大地测量和航海 实践等多种方法,证实了地球的球体 形状。
地球的内部结构
01
地球的内部结构层次
地球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等层次组成。
02 03
各层次的特点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由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之下,由硅、镁 、氧等元素组成的岩石构成;外核是液态的,主要由铁和镍组成;内核 是地球的最中心,由铁和镍固态组成。
影响天气的因素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表面大规模的空气流动,包括季风、洋流、气压带 等,对天气产生重要影响。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对天气的影响表现在经度、纬度、地形等多个方面,如沿海 地区易受台风影响,山区则容易出现云雾等特殊天气。
季节变化
季节变化对天气的影响显著,如夏季多雨、冬季多雪等。
人为因素
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如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城市热 岛效应”,以及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对天气的影响等。
个人行动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合理消费、减少食物浪费等 行为来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06
第五章:人体的营养与健康
人体所需营养
蛋白质
构成人体组织的基本物质,维持 生命活动,促进生长发育。
糖类
七下浙教版科学整册课件课件下载
七下浙教版科学整册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的整册内容。
具体章节包括:第一章《物质的构成与变化》,第二章《力与运动》,第三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四章《电路与电流》,第五章《电磁现象》,第六章《地球与宇宙》。
详细内容涵盖物质的微观粒子、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力的作用、简单机械、能量转换、电路原理、电磁感应以及地球与宇宙的科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构成与变化,掌握基本的物理与化学变化概念。
2. 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了解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
3. 了解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理解电路与电流的基本概念。
4. 掌握电磁现象,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5. 认识地球与宇宙,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电路与电流、电磁现象。
教学重点:物质的变化、力与运动、地球与宇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试管、酒精灯、斜面、滑轮、电路元件、磁铁、地球仪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笔记本、画图工具、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各章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结合实验进行演示。
3. 例题讲解: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讲解,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7.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整册内容2. 目录:按照章节顺序列出主要知识点3. 重点:用不同颜色标注重点知识,便于学生记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物理变化和三种化学变化。
(2)简述力的作用效果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3)分析一个实例,说明能量是如何转化与守恒的。
(4)解释电流的形成及电路的工作原理。
(5)描述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6)简述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特点及其影响。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视频、网站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七下浙教版科学整册课件课件下载
七下浙教版科学整册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分为七个章节,涵盖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第一章:物质与能量,讲述了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和能量的转化。
2. 第二章:地球与宇宙,介绍了地球的结构、地理特点以及宇宙的组成。
3. 第三章:人体与健康,探讨了人体的结构、功能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4. 第四章:植物与生态环境,阐述了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5. 第五章:动物与生物多样性,分析了动物的特征、分类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6. 第六章:科技与生活,介绍了科技的发展对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科技改善生活。
7. 第七章:实验与探究,通过实验操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3. 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思维,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微观结构、能量的转化、生态环境的保护等。
2. 教学重点:物质的性质、能量的转化规律、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情景或问题,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确保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
3. 示例:举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与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探究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教材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所学知识的应用。
2. 答案:(1)教材中的练习题答案。
(2)生活实际举例:如物质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提高科学素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3节 动物的生长时期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91页 0121页 0196页 0304页 0371页 0409页 0459页 0482页 0531页 0593页 0704页 0762页 0833页 0879页 0917页 0983页
第一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2节 走向成熟 第4节 植物的一生 第6节 细菌和真菌的繁殖 第1节 感觉世界 第3节 耳和听觉 第5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 第三章 运动和力 第2节 力的存在 第4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6节 摩擦力 第四章 地球和宇宙 第2节 地球的自转 第4节 月相 第6节 太阳系 研究性学习课题 二 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第一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1节 新生命的诞生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2节 走向成熟
感觉世界(课件41张)--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4. 皮肤有 冷觉、热觉、触觉、痛觉 等感觉功能。皮肤的各 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锐程度是不同的,如测试病人额上的 温度一般用 手背 ,因为这个部位 热敏锐的神经末梢较丰富 ; 触摸用 指尖 ,因为这个部位 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 。 5. 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便溶于唾液 中, 刺激 味觉 细胞,使其产生信息,再通过 神经 传到 大脑 , 经过分析,我们就知道食物的味道了。
2.请分别用手心和手背来接触额头,看哪一部位对热 的感觉较敏锐?为什么?
用手背对热的感觉 较敏锐,因为这个 部位热敏锐神经末 梢集中。
学以致用
如果某人丧失了对冷热的感觉能力,这将对他( 她) 的生 活产生什么影响?
会很容易烫伤、烧伤和冻伤,因为他( 她)感觉不到 冷和热的刺激,所以不会产生保护机体的收缩反射, 可能一直到他已经受伤的时候他才会发觉,同时也 很容易生病,因为他不知道该穿多少衣物来适应外 界气候。
结论:各个部位的皮肤对各种刺激的敏锐程度是不同 的。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的地方感觉功能就敏锐一些, 如指尖触觉较敏锐 、手背对热较敏锐。
盲人用触觉 “阅读盲文”
做一做
1.请分别用手指和手背来触摸人民币的数字处,看哪个 部位的触觉较敏锐?为什么?
用指尖触摸较敏锐; 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 神经末梢比较集中。
例如, 人们能够嗅 到食物变质时产生的臭味, 能够嗅到泄漏出来的煤气 气味。
四、舌和味觉
视察:对着一面镜子,仔细视察自己舌头表面的形态结构, 你能看到些什么?请描述。
小凸点→味蕾→味觉细胞 舌头表面大约有1万个微小的味蕾。
味觉细胞 ——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 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锐。
味觉的形成 溶解在唾液中 的化学物质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套精美课件
汇报人:
202X-12-24
• 引言 • 第一章:地球与宇宙 • 第二章:物质的特性 • 第三章:生物体与生物技术 • 第四章:健康与保健 • 第五章: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01
引言
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适用年级
七年级下学期
课程定位
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究能 力
教学目标
01
02
03
知识目标
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原 理和规律,理解科学知识 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 热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概述
物质科学
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 结构和变化等基本规律。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总结词
个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与行 动
详细描述
作为个体,我们也可以为实现可 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例如,养成 节约资源的习惯
THANKS
感谢观看
天体与宇宙
总结词
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宇宙是由无数天体组成的空间和物质的巨大集合。
详细描述
天体可以包括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星团、星系等。宇宙是由无数天体组成的空间和物质的巨大 集合,宇宙中存在着许多种类的天体,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不 断深入,对于宇宙的探索和研究也在不断推进。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应用
详细描述
在各个领域中,可持续发展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实践。例 如,在城市建设方面,推广绿色建筑和节能技术,改善 城市生态环境;在农业领域,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在能源领域,推广可再生能 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这些实 践不仅有利于环境保护,还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精彩课件全册
2024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精彩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生物的奥秘生物的基本特征与分类细胞的结构与功能2. 章节二:人体的奥秘人体各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人体健康与疾病3. 章节三:力的世界力的概念、分类与作用简单机械与机械原理4. 章节四: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的形式与转换能量守恒定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操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人体各系统的协调与平衡、能量守恒定律。
2.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力的作用、能量转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模型、挂图、实验器材。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报告、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动植物实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多样性。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力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能量的转换和守恒。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基础,详细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习方法。
4. 课堂小结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重要概念、公式、实验步骤。
2. 板书布局:左侧为主题内容,右侧为实例、图示、表格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生物分类知识填空题。
力的作用与简单机械选择题。
能量转换与应用计算题。
2. 答案:见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科学书籍、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布置实践性作业,如观察动植物、设计简单机械等。
组织科学小竞赛,提高学生积极性。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针对性和及时性5.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和拓展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需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科学设定。
七下浙教版科学整册课件课件下载
七下浙教版科学整册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整册教材的内容。
具体章节包括: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二章“生物圈中的生物”,第三章“物质的变化”,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五章“科学探究方法与实践”。
教学内容涵盖生物、化学、物理、地理等多个学科领域,旨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科学探究方法与实践。
教学重点:生物圈中的生物、地球与宇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科学原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每个章节的核心内容和相互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生物圈中生物的分类原则。
(2)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请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现象,并解释其意义。
2. 答案:(1)生物的分类原则包括:形态、结构、生活习性、遗传关系等。
(2)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冰的融化;化学变化:如铁生锈、燃烧。
(3)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产生昼夜更替;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更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培养科学精神。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
能源与社会发展
• 请输入您的内容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水的分子式是H2O,表示每个水分子 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水的密度与浮力
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约为1克/立方厘米,随 着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略有不同
。
浮力原理
水的浮力是由于液体内部压力不均 匀而产生的,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 的压力,使物体有向上的净压力。
浮力与密度的关系
密度比液体小的物体会上浮,密度 比液体大的物体会下沉。
保护措施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空气质 量监测和治理、推广清洁能源等 措施有助于保护大气层。
CHAPTER 03
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植物激素
植物体内产生的微量有机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
生长素的发现
达尔文的单侧光照射实验和詹森的琼脂块传递实验,揭示了生长 素的存在和作用机制。
健康生活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 足够的营养物质,避免 过度摄入热量和不健康
的食物。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 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
疫力。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有助于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 压力和焦虑,避免情绪
波动对身体的影响。
CHAPTER 04
水的压力与流动
水压原理
水的压力是由于重力作用 而产生的,随着深度的增 加,压力逐渐增大。
水泵与水压的关系
水泵通过将水从低处提升 到高处来改变水的压力。
流动的水
流动的水会产生动能和势 能,如水流可以推动水轮 机转动,产生电力。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课件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课件全册一、教学内容1. 章节一:生物的多样性详细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及保护措施。
2. 章节二:生物圈中的生物详细内容: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功能及稳定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层次及价值。
2. 能够分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划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保护措施及生态系统的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生物的多样性:介绍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价值及保护措施。
(2)生物圈中的生物: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功能及稳定性。
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案例,让学生分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性。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多样性:(1)概念(2)层次(3)价值(4)保护措施2. 生物圈中的生物:(1)生态系统概念(2)类型(3)功能(4)稳定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
(2)列举至少三种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并说明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3)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提出保护生态系统的措施。
2. 答案:(1)略。
(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如药用、食用等)、间接价值(如生态功能)、潜在价值(如未来利用价值)。
保护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法制教育等。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保护措施: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资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第一章 第4节 植物的一生
(1)概念:多数种子形成并成熟后,即使在条件适宜的环境中仍暂时不能萌发,这种现象称为种子的休眠。
(2)意义: 休眠可以避免种子在不适宜的季节或环境里萌发,使幼苗免受伤害,是植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
(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① 具有完整的、有生命活力的胚;② 有充足的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③ 种子成熟且不处于休眠期。
A种子
B种子
C种子
水分
空气
温度
水分
空气
温度
水分
空气
温度
甲组
×
√
√
√
√
×
乙组
×
√
√
√
√
×
丙组
×
√
√
√
√
×
注:表中“×”表示无,“√”表示有。
②评价实验方案
问题一
各组的A种子、B种子和C种子之间存在什么差异?
答
各组的A种子、B种子和C种子之间主要存在着温度、水分、空气的差异
1.叶芽(枝芽)——发育成枝条;
2.花芽——发育成花;
3.混合芽——既可发育成叶,也可发育成花。
特别提醒
侧枝上的芽不一定是侧芽
侧芽着生在主干侧面或侧枝侧面,侧枝顶端的芽是顶芽。
3.顶芽和侧芽生长的关系与顶端优势
顶、侧芽的生长关系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顶芽生长旺盛时,就会抑制侧芽生长。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顶芽停止生长或被摘除,一些侧芽没有了顶芽的抑制就会迅速生长
你知道吗
种子的寿命种子寿命是指种子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够保持生活力的期限,即种子的存活时间。
1.不同植物的种子寿命是不同的。小麦、水稻的种子一般能活两三年,白菜和蚕豆的种子一般能活五六年,古莲子“沉睡”了一千多年还能萌发。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教学-月相1PPT课件
课后思考题
请描述一下你所观察 到的月相变化,并解 释其原因。
请思考一下,为什么 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 一面?
请解释为什么月相的 变化是有规律的?
拓展阅读推荐
《月相变化与天文学》 《月球探索:从神话到科学》
《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观测注意事项
安全第一
在观测时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在使用望远镜或固定装置时,要确 保稳定和安全。
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
选择天气晴朗、无遮挡物的夜晚,同时选择合适的观测地点,以确 保观测效果最佳。
尊重自然
在观测过程中,要尊重自然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保护野生动物 和植物。
05 月相的实际应用
农历的制定
下弦月
满月后,月球继续绕地球公转,亮面逐渐减小。
残月
月球再次接近太阳和地球的中间位置,只露出部分暗面 。
04 月相观测与记录
月相观测方法
01
02
03
肉眼观测
使用肉眼直接观察月亮, 注意选择天气晴朗、无遮 挡物的夜晚。
使用望远镜
在望远镜的帮助下,可以 更清晰地观察到月亮表面 的细节和月相变化。
固定装置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月相的基本概念、 形成原理和变化规律。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探究 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 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月相与人类生活、 文化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
02 月相基础知识
月相定义
月相是指月球在绕地球公转过程中所 呈现出来的不同的形态,也称为月貌 。
月相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地球挡住了部 分或全部阳光,使我们看到的月球的 亮面部分大小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七下浙教版科学整册课件课件下载
七下浙教版科学整册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七年级下册浙教版科学教材的整册内容。
具体章节包括:第一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二章“生物与生命”,第三章“地球与宇宙”,第四章“物理现象与科学原理”。
详细内容将涵盖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生物的基本特征、地球与宇宙的关系、物理现象的原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教材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科学实验的操作技能、科学现象的解释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挂图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生活中的科学: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如光的折射、水的沸腾等。
(2)生物与生命:学习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
(3)地球与宇宙:探讨地球与宇宙的关系,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等。
(4)物理现象与科学原理:讲解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如摩擦力、重力等。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各章节和重点概念。
2. 例题和答案。
3. 实践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活中的一个科学现象。
(2)描述一个生物的基本特征。
(3)简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4)分析一个物理现象的科学原理。
2. 答案: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详细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科学探究,开展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胚胎的发育
导 学 设 计
探究点一 胚胎发育
[情景展示]
第2课时
胚胎的发育
[问题探究]你知道胚胎发育过程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卵逐渐形成了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故选C。
第2课时
胚胎的发育
►
知识点2
分娩与养育
2.胎儿从母体内出生的过程叫作 ______ 分娩 ,整个分娩过程分
为__________ 宫口扩张 ,__________ 胎儿娩出 和__________ 胎盘娩出 三个阶段。
母乳 3.刚出生的婴儿主要靠________ 喂养。因其含有婴儿所需 各种营养 ,同时还含有多种抗病物质。 要的__________
思考:只能从生殖器官的差异上区分男女吗?(如下图)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出现)
观察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进入青春期的青 少年在外形上会出现那些变化?
共同点: 身高体重明显增加、长体毛 男性: 肌肉发达、长胡须、喉结突出和声调较低 女性:脂肪增多、骨盆宽大、乳腺发达和声调较高
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分娩后几秒钟,婴儿就会哭或咳嗽。
这种行为能除去婴儿鼻、口腔和肺部的液体,并促使呼吸系统 工作,从而获得氧气。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胚胎的发育
新 知 梳 理
●一 胚胎的发育
受精的场所:_________ 是人生命的起点。 输卵管 ,___________ 受精卵 细胞分裂 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后,一方面进行___________ ,另一方面 沿输卵管下移,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壁上,即怀孕了。
子宫 胚胎发育的场所:_________ 。 胎儿的营养:主要通过_______ 胎盘 和_______ 脐带 由母体提供, 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_______ 胎盘 和_______ 脐带 进入 母体的血液,最后由母体的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人的一生要经历几个生长期?
你已经经历了哪几 个生长期,现在正 处在什么生长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儿童期
青春期
青春期
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 是指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 女孩: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 男孩:比女孩晚两年左右
读图:人类的生长曲线
胚胎期 幼儿期 少年期 青春期 成年期 衰老期
体 重 和 身 高 出生 0
迅 速 地 生 长
3
减 慢 生 长
迅 速 地 生 长
13
体重或 身高逐 渐停止 增长
18 65
死 亡 身 体 衰 老
1、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有几个快速生长的 阶段? 2、各个时期身高或体重变化的特点怎样?
读图:讨论青春期人的体重和身高 是如何变化的?
青春期男、女生身高、体重哪方先变化?
女生
第一性征: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
第2课时
胚胎的发育
胚胎在子宫内发育的时间一般为38周。
[注意] 受精的场所和胚胎发育的场所是不同的。受精后 形成的受精卵从输卵管向下移动时细胞就进行细胞分裂。 [说明] 受精:卵细胞进入输卵管后,在输卵管上部与精 子相遇便结合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受精。
第2课时
胚胎的发育
●二
分娩与养育
分娩:成熟的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作分娩。 养育: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品。
第2课时
胚胎的发育
课 堂 小 结
第2课时
胚胎的发育
当 堂 检 测
► 知识点1
胚胎发育
1.人体受精卵开始分裂和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分别是 ( ) A.子宫和子宫 C.输卵管和子宫 [解析] C B.子宫和阴道 D.卵巢和子宫
人体的受精卵形成后,一边进行细胞分裂,一边
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进入子宫。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受精
例2
提倡母乳喂养婴儿的主要原因是(
)
A.母乳喂养简单方便 B.母乳喂养可以少花钱 C.婴儿喜欢喝母乳 D.母乳营养丰富,并含有抗病物质
第2课时
胚胎的发育
[解析] D
婴儿出生后,需要从消化道获取营养物质,此
时的生长发育需要丰富的营养,同时也要自身具有抗病能力,
母乳正好符合这样的特征,是婴儿最好的食物。
第2课时
胚胎的发育
[归纳提升]胚胎附着在子宫壁后,继续发育。在受精后的
第2周,出现了一层将胚胎包裹起来的羊膜,并逐步发育成一
个充满了羊水的羊膜囊,胚胎悬浮在羊水中,能减少震动对胚 胎发育的影响。到了第3周,胎盘出现,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 可从母体不断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 废物。受精卵在子宫里经过9个多月的生长发育,形成成熟的 胎儿。 [课堂速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男性性器官产生的精子和g形成受精卵分裂后形成的胚
泡慢慢移动到子宫中,最后植入[ d ]________________ 。 子宫内膜
(3)胚胎发育成胎儿后,最后通过 胎盘和脐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母体中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
第2课时
胚胎的发育
►
类型二
分娩与养育
第2课时
胚胎的发育
应 用 示 例
► 类型一 例1 胚胎发育
如图1-1-3所示女性生殖器官,并表示受精、受精
卵发育和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图1-1-3
第2课时
胚胎的发育
(1)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第2课时
胚胎的发育
探究点二
分娩与养育
[情景展示]
第2课时
胚胎的发育
[问题探究]你想知道妈妈分娩婴儿的过程吗?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
胚胎的发育
[归纳提升]妈妈分娩的整个分娩过程分为宫口扩张、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