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前苏联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前苏联教育改革和教育思想

一、前苏联的教育发展概况

大体上说,苏联的教育发展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创时期(1917—1920)、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1921-1930)、调整与巩固时期(1931—1941)、卫国战争和战后恢复发展时期(1941—1958)、教育大改革时期(1958—1984),各阶段的教育发展又有其特殊的矛盾和特殊的任务。

(一)1917—1920年初创时期的教育

1.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确立俄共(布)对教育事业的领导。

2.“统一劳动学校”制度的建立及演变。

3.普通学校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4.团结、教育和改造旧教师。

(二)20年代的学制调整和教学改革实验

1.学校制度的调整

2.综合教学大纲的试行及其经验教训

3.加强劳动教育和综合技术教育

4.高等教育改革

(三)1931—1941年教育的发展

1.普通教育的整顿。普通教育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建立了统一的学制,普及了

初等教育,然而也导致新的偏差。

2.高等教育的整顿。在改革高等教育结构和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同时,苏联政府对高

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十分关注,高等学校改革了招生制度。

这一时期,苏联普及义务教育工作卓有成效,不仅普及了四年制的初等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普及了不完全中学教育,这也带动了师范教育的发展,教师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并提高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稳定了教师队伍,这些都是苏联三十年代教育改革的成就。

(四)卫国战争时期和战后恢复时期的教育

1.卫国战争时期的教育。首先在普及义务教育方面,调整义务教育年限。其次,调

整了各级学校的教育内容,加强军事体育训练。再次,高校招生人数和高等学校的

数目都大大减少。苏联政府很快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免除了部分高校学生及所有毕

业班学生服兵役的义务,修订了教学大纲和计划,开设了新专业和新课程。

2.战后苏联的教育。学生人数急剧增长,也给师范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加大了教师的

培养与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注重了学校布局的改善。

(五)1958年以后的教育改革

大体上讲,这一时期苏联教育改革的历程可分三个阶段:1958—1964年为第一阶段,1964—1974年为第二阶段,1977—1986年为第三阶段。

1.1958年的教育改革。为解决中学生的升学与就业的矛盾,改变学校教学一定程度

上脱离生活的缺点,培养青年一代“走向生活”、“走向公益劳动”,1958年12月24

日,苏联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苏联国民教育制度

的法律》,开始了全面改革,它涉及学校体系、类型、培养目标、学习年限、教育

教学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是一项较为全面的教育改革。

2.1964—1974年的教育改革。1964年8月起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颁布决议把八

年制学校(义务教育)基础上的三年学习期限改为二年,并大量减少劳动时间。随后

全面审定和修改普通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重新编写教材,重在使学生掌握

现代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并于1966年11月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

作的措施》,要求使教学内容符合现代科技和文化发展的要求,让学生获得牢固的

科学基础知识。1973年7月19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第六次会议上通过了《苏联和

各加盟共和国国民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普通教育、校外教育、职业技术教

育、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几个方面,强调用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

不再过多强调要参加生产劳动,并恢复了对普通中学优秀毕业生的奖励制度。

3.1977—1984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12月22日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通过《关

于进一步改进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指出普通中学的主

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深刻的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职业劳动技能,以适应

升学、就业的需要,并要求增加劳动教学时间,加强职业训练与指导。

1984年4月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及其几

个贯彻决议的出台为苏联20世纪末的教育改革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方针》要求

“学校既要保证授予青年学生进高校深造所必备的高水平的知识,也要引导青年面

向国民经济中的公益劳动,并为之作好准备”。《基本方针》规定了新的中小学学制

系统为“四·五·二”制,儿童入学年龄由七岁过渡到六岁;强调普通学校职业教育化,职业学校普通教育化;强调要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使年轻一代获得深刻巩固

的科学知识。

总之,前苏联的教育发展与其社会的发展进程是相辅相成的,足见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相互之间的关系。前苏联教育的兴衰、教育改革的成败也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的借鉴,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教育深受其影响。

二、马卡连柯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一)马卡连柯的教育实践与理论

1、生平和教育活动

安东·谢苗诺维奇·马卡连柯(1888~1939年)是苏联现代卓越的教育理论家、教育革命家、教育实践家和教育艺术家。马卡连柯从1905年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11年,他因积极参加革命工作,被变相流放至海尔逊省多林斯卡亚东站附近一所偏僻简陋的小学里任教。1914年,他进入坡尔塔瓦省师范专科学校学习。1917年他获得金质奖章毕业于该校。当年9月,他担任了克留可夫车厢制造厂附设的高级铁路职工子弟学校校长。1920年10月,坡尔塔瓦省教育厅任命他为该省幼年违法者工学团(“高尔基工学团”)主任。马卡连柯在这里工作了八年。后来,他根据这一段教育经历,撰写了教育小说——《教育诗》,论述了如何培养一个教育集体。

1927年至1935年,马卡连柯受乌克兰国家政治保安部之托,负责筹建和领导了捷尔任斯基公社工作。其基本任务是教育改造少年犯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后来,他把这一段教育经历写进了《塔上旗》一书,进一步发展了集体主义教育理论。1933年1月31日,高尔基在写给马卡连柯的信中说:“您劳动了12年,您的劳动果实是不可估价的。……照我看,您那有伟大意义和十分成功的教育试验具有世界意义。”

1935年7月1日马卡连柯被任命为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部工学团管理局副局长。他赴任于基辅后,离开了捷尔任斯基公社。1937年2月,马卡连柯迁居莫斯科。专门从事著述工作。两年内,他发表了近60篇作品,如《父母必读》、《荣誉》、《塔上旗》等。1939年1月,马卡连柯荣获“劳动红旗勋章”的崇高奖励。同年4月1日,他由莫斯科近郊作家休养所返莫斯科道中,因心脏病发作逝世,享年五十一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