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过渡:而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这么一位皇帝,他顺应朝代潮流,与时俱进,推动改革,加速民族大融合。
学生:孝文帝
老师: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篇章的学习“与时俱进,孝文帝改革”
老师:了解孝文帝及其改革,先来了解他的民族及国家
老师:(幻灯片)从游牧走向朝堂——北魏的建立及统一北方
老师:孝文帝是哪个民族?
学生:鲜卑族
老师:他的祖先哪年建立北魏?
学生:鲜卑族、匈奴、羯、羌、氐
老师:内迁到哪?
学生:黄河流域
学生:中原地区
老师:长期生活在这是哪个民族?
学生:汉族
老师:这些内迁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一起,这就是我们开头说的民族汇聚。
老师:汇聚一起的各民族由于文化的不同。比如这些少数民族以什么为生?
学生:放牧
老师:我们称之为游牧民族
老师:那汉族又以什么为生?
学生:386年
老师:定都哪?
学生:平城
老师:其祖先后来统一个黄河流域是哪年?
学生:439年
老师:至此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局面。
老师:随着北方的统一,又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北魏面前。(幻灯片)这个从游牧走向朝堂的民族,如何统治以农耕为主的中原地区,怎样才能更好的巩固统治?
老师:这个重担就落在北魏有名的皇帝,哪个?
学生:孝文帝
老师:孝文帝怎么做?
学生:改革
老师:没错
老师:了解孝文帝改革,先来了解这位从雪山下走出来,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老师:(幻灯片)故事二:从雪山下走出来 Nhomakorabea伟人——孝文帝
学生:孝文帝十分敬佩和仰慕汉文化
老师:受汉文化教育的孝文帝,深知想控制黄河流域就必须融入到汉文化中。
老师:(看课本回答问题)孝文帝首先怎么做,在学习汉文化之前?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能看图说出西晋西部和北部大量涌入中原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及其散布地域,学习试图的大体技术;通过列举北魏孝文帝增进民族融合的办法,初步具有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概述孝文帝增进民族融合的办法。

进程与方式第一认真阅读教科书,具体感知这一历史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史实,在结合课后搜集的民族友好交往的小故事,加深对这一时期民族大融合特征的理解;采用问题探讨学习法,从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等多角度对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提出各自的观点,教师予和时而适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彼此学习、彼此影响的史实,培育民族友好交往的意识;了解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不顾保守实力的反对坚持改革,并在改革中以身作则的史实,确立踊跃进取的人生态度,培育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经受挫折的能力〖教学进程〗导入:魏晋南北朝的前面是中国的秦汉时期,历史特征是大一统,它的后面是中国的隋唐时期,历史特征也是大一统,大割裂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位于中国历史进展的两个顶峰时期。

但他绝不是中国历史进展的低谷。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提问:①江南经济进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②有哪些边疆少数民族迁移到中原地域?③这些少数民族最初生活在什么地方?此刻他们又来到了什么地方?(课件演示)这些是什么人居住的地方?④由于他们生活的地方不同,那么他们和汉族的生活适应有什么区别吗?⑤有着这么多的不同,他们还能和平相处吗?尤其是汉族统治者不断向内迁各族征收重税,征派兵役。

乃至把他们掠买为奴隶。

加倍剧了民族矛盾。

⑥若是不能和平相处的话,怎么办?若是有矛盾的话,怎么解决呢?(由学生讨论,取得答案)这一时期每一个少数民族为了在一路的土地上生存下去,都展开了纷繁复杂的战争,各族人民多次起义招架汉族统治者,并前后在北方成立起一些割据政权。

在长达几百年的历史中,各个民族为了一路对抗他们的仇敌,彼此联合起来,在联合的进程中,逐渐对各个民族独特的生活适应出现了认同感民族之间融合成为历史进展的趋势。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历史初一上北师大版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6分钟〕【二】新课导入:〔4分钟〕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诗歌导入,由刘禹锡的《乌衣巷》引入主题:东汉末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既是由统一走向分立的时期,又是从分立趋向统一的阶段,为北方民族大融合创造了条件。

【三】探求心知〔23分钟〕通过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这一时期的特征,即虽然民族交往与民族冲突交织在一起,但民族大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其主要表现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如孝文帝的改革;“各族人民之间自下而上的交往和交流”,如在生产、生活方面的民族融合情况。

提出问题:1.鲜卑族的孝文帝为什么要实行“自上而下”的“胡汉融合”的改革?2.孝文帝改革都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一定要精心安排迁都洛阳的“计谋”呢?为什么改革涉及的范围又是如此之广呢?3.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什么?启发学生从这些改革的有利因素中,明确孝文帝实行改革的原因所在:实行胡汉融合政策进一步冲破鲜卑族旧贵族势力的阻挠,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胡汉融合政策”的彻底,改变了少数民族旧的、落后的风俗,得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政权的拥护,巩固了北魏的统治。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的图片和材料开展教学。

观察“少数民族内迁示意图”,了解北方的局势。

阅读课文“孝文帝改革”内容,指导学生制作“孝文帝改革表”。

观察“胡汉融合”系列插图,了解民族融合的情况。

图片资料【四】归纳升华〔4分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出现了长期混战分立的局面。

与此同时,西部和北部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逐步实现了汉族的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同时,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也展现了民族大融合这一历史发展的主流。

【五】达标测评〔学生完成6分钟〕自我测评、《创新设计》。

六、板书设计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背景:改变北魏落后状况,加强北魏统治力度内容: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政策作用:承担胡汉融合促进任务,顺应民族融合历史潮流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 (10)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 (10)

山东省冠县贾镇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了解“五胡”的名称及大致分布的地区,进一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能够概述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和作用,学会分析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感知这一时期北方民族融和的情况。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通过辩一辩“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败”,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孝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是一位有胆有识的改革家;国家的强盛是靠各民族齐心合力的结果,从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培养民族平等、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重点:北魏季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孝文帝的改革促进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关键:分析改革的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教法学法:讲授、阅读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景导入60周年国庆大典上的民族柱引入新课。

2、学法指导:分析历史事件的一般方法,为什么?(背景、原因、目的)是什么?(内容、过程)怎么样?(结果、影响、作用、意义)3、分析探究,展示成果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先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

4、具体过程:讲授新课(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1、大屏幕上出示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指导学生读书读图2、内迁的民族、原因及民族发展的趋势。

教师补充资料,让学生探究发展的趋势怎样?(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1、北魏的建立及统一黄河流域。

了解情况。

2、通过课本剧反映改革中的内容,及改革遭到了反对。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和作用。

学生阅读课本展现小组合作。

教师补充资料,归纳总结。

(三)、小结:五胡内迁→民族汇聚↓↑孝文帝改革四、课堂练习:五、知识拓展,升华主题:孝文帝的改革对我们现今有什么启示?教师总结:本课结束。

北师大版七上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

北师大版七上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课前预习预习时顺带把这些题给做了,试试你的身手呀!1.请在《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中填出内迁的“五胡”民族。

2.促进民族融合的改革是( )A.商鞅变法 B.李悝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有哪些?课堂练习难点都在那个地点了,课堂上就把它们解决吧。

4.东汉末年以来,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合称“五胡”。

5.北魏是族建立的政权。

6.年,孝文帝将都城从 (今山西 )迁到。

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要紧目的是( )A.摆脱鲜卑贵族的操纵 B.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操纵C.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D.解除对匈奴族的威逼8.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将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 )A.元 B.穆 C.陆 D.贺9.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明确规定在朝廷中必须使用语,禁用语。

10.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包括( )①采纳汉姓②穿汉服③学习少数民族语言④同汉人通婚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1.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要紧缘故是( )A.爱护了人民的利益 B.顺应了历史进展的潮流C.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爱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12.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13.北魏孝文帝对中国历史的进展有什么奉献?课后测试走出教材,迁移发散,你的能耐是不是确实有长进了?一、单项选择题14.终止了十六国时期的纷乱局面,统一黄河流域政权的是( )A.前秦 B.北魏 C.东魏 D.西魏15.古代历史上迁移都城,巩固了政权的统治者有( )①商汤②盘庚③北魏孝文帝④前秦苻坚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6.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在( )A.四世纪初 B.四世纪末 C.五世纪初 D.五世纪末二、填空题1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北方少数民族大量进入。

通过数百年的与,他们与汉族逐步。

18.东晋十六国时期,在“五胡”所建立的政权中,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和。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键入文字]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 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中的一课。

1、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分立时期。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经过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而北方民族大融合又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2、本课共设有两目:一是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二是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措施。

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各族人民在中原和内地杂居、交往,民族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主流。

孝文帝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顺应时代潮流,实行了改革。

所以,孝文帝改革是边疆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的产物,而孝文帝推行的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又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知道“五胡”的名称及分布的地区,进一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概述出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3、正确认识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用学案导学,体现先学后教。

2、通过参与编演课本剧、拟圣旨等活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进而能够概述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
3、通过微服私访、讨论等活动,探究认识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1。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及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知道六世纪至隋朝时期,北方地域和民族的演变,对民族融合和传统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知。

•能够理解北方地域和民族在对中原文明的贡献与发展上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对历史地理文化的针对性、逻辑性思维,认识古代民族交流、融合的现象,并初步感受和探索中国文化多样性的特点和价值。

2. 教学内容•学习北方地域民族的演变过程•了解与中原地域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探讨民族的交融和多元文化的形成•分析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推动作用3. 教学过程3.1 情境引入教师讲述亿年前北方处于海底,巨大的海洋退缩后,形成了宽阔的平原,而平原是人类文明的孕育之地。

同时,引入演变过程的背景,让学生知道北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地理区位和民族面貌。

通过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了解北方的历史发展背景。

3.2 教学过程3.2.1 学生思维导图教师放映相关影片,帮助学生了解汉代北方的文化交流情况,然后学生进行思维导图,记录下汉代北方民族演变的历史情况。

学生思维导图完成后,逐个展示,由教师指导正误,对学生进行纠错和补充。

3.2.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分工。

每组从不同纬度,发掘汉代以来,北方地域和民族的演变过程,通过拼接合并找出共性和互补性,展现北方文化的多元性和交融性。

3.2.3 课堂展示对每组的合作研究结构,进行展示,学生试着从多元的角度,对不同民族在北方地域上的文化的交流和融汇进行加深探究。

如果有现场产生疑问和争议,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从而升华对历史文化发展的思考和理解。

3.2.4 巩固课堂在此基础上,进行小讲解,让学生对交流和融合的演化过程,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介绍北方民族的传统文化特点和对中原文化的贡献和传承,让学生更加全面了解和体验多元文化之间的互动和融合。

通过锻炼不断拓宽学生眼界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3.3 课堂作业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使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并结合理解写出350字作文,掌握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 (9)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 (9)
第22课《北方民族的汇聚》
感知目标
学习
目标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北魏季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孝文帝的改革促进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预
计安 排
复备标注
启动课堂
复习旧知
预习反馈
21课学习笔记的 检查
5
课堂导入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在今天的中国56个民族 中还有没有匈奴、鲜卑、羯、氐这些民族?为什么?你怎样看待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 的措施?
10
教学后记
3
重点拓展
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尽管使鲜卑族不再独立存 在,但是,却促进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相互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因此,应给予肯定。从历史上看,是落后民族向先进民族靠拢、与先进民族同化。为中 华 民族 注入新鲜血液。站在中华民族的角度来 看待这一问题。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和作用。
8
交流学习
交流方式
不断扩大范围的交流方式,以小组交流为主,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组际和师生交流。
知识梳理
疑难解答
处理学生在交 流中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4
难点精讲
孝文帝很想推行这场改革,但他发现很难继续进行下去。提问:为什么呢?(改革就是要改变过去的东西,一下子让鲜卑 族等少数民族放弃原来的生活习惯、风俗传统,他们能接受吗?必然要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受到了以太子恂为首的鲜卑族等其他少数民族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孝文帝怎么做呢?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学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师生共用教学案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一、学习目标:1.了解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

2.掌握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二、预习导学:1、东汉以来,中原王朝为了分化瓦解北方和西北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力量,并达到和的目的,对少数民族进行招抚,甚至强迫他们向内地迁徙。

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在历史上合称“”。

2、鲜卑族拓跋部原居住在一带,过着游牧生活。

386年,拓跋部建立,定都,史称。

年,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年,北魏将都城从迁到。

三、合作学习与探究:(一)知识重点归纳:(二)知识难点突破: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主要有哪些?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些措施。

四、达标训练:(一)知识过关:1.(中考高频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是()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现象,这说明()3.下列不属于北魏孝文帝迁都原因的是()A.平城偏北,不利于对中原进行统治C.只有脱俗革新,加快融合进程,才能立国中原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5.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6.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B.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二)能力提升:1.简答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过哪几次统一局面?2.融入情景,回答问题。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这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请回答:①“魏主”是指谁?②魏主的这个诏令提出了什么方面的改革?他是怎样以身作则的?③类似的改革还有哪些方面?④这些改革措施有什么作用?五、课外天地:收集与本课有关的民族交往和民族友好的历史小故事。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第22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第22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今天我说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22《北方的民族汇聚》,总的设计思想是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理论支撑、教学过程等方面具体阐述。

一、说教材(一)解读教材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北方的民族汇聚》就是这一历史规律的最好体现。

这一主要包含“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两部分内容。

按标要求,这一着重要求学生能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因为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我国各民族间的发展繁荣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说出鲜卑族拓跋部的迁徙过程;能合作探究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能从多角度说明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能以正确的民族观来认识孝文帝改革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和图片,学生从探究中认识、归纳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作用;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学生讨论得出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通过堂分组探究,学生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使学生能简单地评价孝文帝,从而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认同民族融合的价值,并能认识到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作用;2、难点:简单评价孝文帝。

(四)教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及地图展示二、说教法(一)学情分析: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参与性强。

但是他们对事物的是非曲直判断往往不够成熟。

(二)教法:教师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丰富历史情境,兼用朗读、阅读、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谈话、讲述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和丰富的历史想象,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北师七上)

(七年级历史教案)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北师七上)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北师七上)七年级历史教案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和民族大融合的概况。

●二、能力目标1、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作用。

2、通过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北方民族融合内容的学习,分析民族关系、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发展等问题,初步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原则,提高论证与表达能力。

●三、情感目标1、明确北方虽然长期处于政权分立的战乱状态,但在民族交往和民族冲突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下,民族大融合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认识孝文帝改革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对大唐的开放繁盛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

教学重点:北魏季文帝改革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其改革在历史上的影响极其深远。

隋唐时期的北方汉人已是胡汉融为一体的汉人了,这与孝文帝的改革是不可分的,孝文帝不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因此,孝文帝改革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的孝文帝为什么要进行学习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社会改革,最终与汉族融合在一起,而不保持其民族的本色呢?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教师可从落后民族向先进民族靠拢、与先进民族同化这一历史发展规律来分析。

板书设计●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1)鲜卑拓跋部的兴起(2)拓跋珪建立北魏(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2、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的社会背景(2)改革的主要内容(3)改革的历史作用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本课教学应侧重指导学生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加强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的图片和材料,理解“胡汉融合”呈现出的和谐历史趋势。

引导学生从南方六朝对江南开发,而同一时期的北方处于什么状态,又具有什么特征这一角度,来导入新课。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 (1)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 (1)

第22课北方民族的汇聚一、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其实在我们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民族远不止这些,为什么有些民族就淹没在了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了呢?因为各民族经过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互相取长补短,在生活方式、习俗风尚等方面逐渐趋同,这种现象就是“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北方有哪些少数民族,他们又是如何与汉族进行融合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师:首先同学们根据课件上几道简单的填空题“与书本合作”,快速地把课文自习一下,找到答案后请在书上划下来。

一、五胡内迁东汉魏晋以来,内迁的“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改革的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内容:﹝1﹞494年迁都洛阳﹝2﹞汉化措施: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与汉人通婚。

﹝3﹞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师:下面我们“与同学合作”,请同学们观察“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思考下面三个问题:1、看地图,你能得到哪些有些有效信息?生:西晋时期的都城在洛阳;西晋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羯羌氐2、少数民族为什么会内迁?生:中原王朝为了分化瓦解北方和西北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力量,并达到补充兵源和劳动力的目的,对少数民族进行招抚,甚至强迫他们内迁。

3.想一想,少数民族内迁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生:游牧民族和汉族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导致民族矛盾尖锐,在长达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中,各民族生活方式、习俗风尚等呈现出逐渐认同的趋势,各民族逐渐融合。

师:在民族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过渡:那么,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B )A羯B鲜卑C氐D匈奴鲜卑是个什么样的少数民族呢?师: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畜牧迁徙,涉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魏书·序记》材料反映出鲜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生:鲜卑族是个野蛮、落后的游牧民族,这样一个落后的民族,如何控制众多的汉族人和一天天走向汉化的少数民族呢?这对掌握了国家政权的鲜卑贵族来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这也是促使孝文帝改革的直接原因。

北师大版七上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七上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1

北师大版七上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1〖课程标准〗概述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看图说出“五胡”的名称及分布的地区,学习把握识图的差不多技能。

通过列举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初步学会猎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合作探究式的学习适应养成。

通过共同分析北魏孝文帝汉化措施的阻碍,学生初步了解归纳分析的差不多方法。

通过摸索“你如何看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各民族互相学习、互相阻碍的史实,明白各民族友好往来是历史进展的主流,培养其民族友好交往的意识。

学生通过了解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不顾旧势力的反对,坚持改革,并在改革中以身作则的史实,促进其积极进取人一辈子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教学预备〗学情分析1. 学生知识把握的状况和已有体会情形分析。

学生在学习“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时,对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已有初步的了解;现实生活中,民族间友好交往的事实对学生的阻碍较深。

2. 初一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的知觉、爱好、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

因此,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长期融合的史实,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教材分析〗1.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分立时期。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涌入中原,通过数百年的冲突与交往,显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而北方民族大融合又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进展,为隋唐时期的大一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2. 本课共设有两目:一是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二是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大融合的措施。

边疆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各族人民在中原和内地杂居、交往,民族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主流。

孝文帝正是在这种情形下,顺应时代潮流,实行了改革。

因此,孝文帝改革是边疆少数民族内迁、民族融合的产物,而孝文帝推行的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又进一步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教案 北师大版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识读“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了解“五胡”的名称及大致分布的地区,进一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能够概述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和作用,学会分析历史事件。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图,感知这一时期北方民族融和的情况。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通过辩一辩“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败”,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孝文帝是一位有作为的封建皇帝,是一位有胆有识的改革家;国家的强盛是靠各民族齐心合力的结果,从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培养民族平等、团结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重点:北魏季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孝文帝的改革促进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关键:分析改革的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教法学法:讲授、阅读指导、自主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情景导入60周年国庆大典上的民族柱引入新课。

2、学法指导:分析历史事件的一般方法,为什么?(背景、原因、目的)是什么?(内容、过程)怎么样?(结果、影响、作用、意义)3、分析探究,展示成果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先自学,再小组合作学习。

4、具体过程:讲授新课(一)、边疆少数民族的内迁1、大屏幕上出示西晋内迁各族分布图,指导学生读书读图2、内迁的民族、原因及民族发展的趋势。

教师补充资料,让学生探究发展的趋势怎样?(二)、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1、北魏的建立及统一黄河流域。

了解情况。

2、通过课本剧反映改革中的内容,及改革遭到了反对。

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内容和作用。

学生阅读课本展现小组合作。

教师补充资料,归纳总结。

(三)、小结:五胡内迁→民族汇聚↓↑孝文帝改革四、课堂练习:五、知识拓展,升华主题:孝文帝的改革对我们现今有什么启示?教师总结:本课结束。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 (5)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上《第22课 北方的民族汇聚》word教案 (5)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课堂抽测)班级姓名考号评分单项选择题1.下列改革中,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的是 ( )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北魏孝文帝改革D.汉武帝改革2.下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 B.采用汉族政治制度C.北魏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D.孝文帝迁都洛阳3.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4.某剧团要编演一部反映南北朝时期我国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关系的话剧,这部话剧可取材于( )A.七擒孟获 B.孝文帝改革 C.张骞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5.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与下列哪项史实有关 ( )A.北魏迁都洛阳 B.北魏改用汉姓 C.北魏改穿汉服 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6.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不正确的是( )A.北方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C.完成了南北统一 D.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7.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中通过汉化来推动社会进步,并且影响最大的是( )A.商鞅变法 B.“贞观之治”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戊戌变法8.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 )A.阶级矛盾 B.统一黄河流域 C.完成封建化 D.北方民族大融合9.①迁都洛阳②改鲜卑族姓氏为汉族姓氏③采用汉族官制④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学⑤……这是中国古代一位帝王改革的内容,他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请你说出这位帝王(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唐太宗10.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包括( )①采用汉姓②穿汉服③学习少数民族语言④同汉人通婚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能看图说出西晋西部和北部大量涌入中原的少数民族的名称及其分布地区,学习试图的基本技能;通过列举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初步具备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概述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首先认真阅读教科书,具体感知这一历史时期北方民族融合的史实,在结合课后收集的民族友好交往的小故事,加深对这一时代民族大融合特征的理解;采用问题探究学习法,从改革的背景、内容、意义等多角度对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提出各自的见解,教师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的史实,培养民族友好交往的意识;了解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不顾守旧实力的反对坚持改革,并在改革中以身作则的史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坚强的学习毅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魏晋南北朝的前面是中国的秦汉时期,历史特征是大一统,它的后面是中国的隋唐时期,历史特征也是大一统,大分裂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位于中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高峰时期。

但他绝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低谷。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提问:①江南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是什么?
②有哪些边疆少数民族迁徙到中原地区?
③这些少数民族最初生活在什么地方?现在他们又来到了什么地方?(课件演示)这些是什么人居住的地方?
④由于他们生活的地方不同,那么他们和汉族的生活习惯有什么区别吗?
⑤有着这么多的不同,他们还能和平相处吗?尤其是汉族统治者不断向内迁各族征收重税,征派兵役。

甚至把他们掠买为奴隶。

更加剧了民族矛盾。

⑥如果不能和平相处的话,怎么办?如果有矛盾的话,怎么解决呢?(由学生讨论,得到答案)
这一时期每一个少数民族为了在共同的土地上生存下去,都展开了纷繁复杂的战争,各族人民多次起义反抗汉族统治者,并先后在北方建立起一些割据政权。

在长达几百年的历史中,各个民族为了共同对抗他们的敌人,相互联合起来,在联合的过程中,逐渐对各个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出现了认同感民族之间融合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这段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就叫做十六国时期。

十六国在中原大地上象走马灯似的来去匆匆的过客。

经过几十年的征战,最终结束了十六国时代的是公元439年,鲜卑人建立的北魏。

北魏实现了前秦以后的又一次统一,前秦保持北方的统一不到10年,北魏的历史,远比前秦威武壮观,意义也极为深远,引得多年来人民探寻鲜卑族的历史渊源(讲述鲜卑族拓跋部的发展史)
提问:你能用几个词来形容鲜卑族吗?从而你看出鲜卑族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
就是这样的一个民族统一了黄河流域,一个自古就是汉族的统治地区,他们面临着一个草原民族的首领如何统治好汉族人生活的地方。

也就是首先要处理好同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族的关系。

当战争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人民之间就选择和平相处。

如何才能和平相处呢
大家可以想一想:怎么做呢?
就这个问题,北魏的皇帝探索了几代,其中成绩最为卓越的是孝文帝拓跋宏。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很想推行这场改革,但他发现很难继续进行下去。

提问:为什么呢?
(改革就是要改变过去的东西,必然要遭到守旧势力的反对)
孝文帝决定要迁都。

(孝文帝迁都的小故事)
提问:平城和洛阳那一个更适合于改革?
孝文帝迁都以后,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改革内容: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在改革中,孝文帝以身作则,将自己的姓氏改为元,自己叫元宏
提问:①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什么?
②在今天的中国56个少数民族中还有没有“鲜卑”这个民族?
③没有,那鲜卑族上哪去了?(融入汉族之中)
④那你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讨论,视情况而定)
(向先进民族学习,是对的,但是不是应该把本民族的民族特性完全抹煞呢?)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民族的融合,壮大了自己的国家,同时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和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

一、填空题
1.北魏以后,北方又经历了_______和西魏并存、北齐和______对立的局面,历史上将北魏、______、西魏、北齐和______、总称为______朝。

2.为了接受______的先进文化,同时加强对________的控制,北魏孝文帝于公元______年迁都_________,并进一步推进一些改革措施。

例如,他要求鲜卑人采用_____、学说、改穿_______,提倡。

二、单项选择题
1.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B.鲜卑拓跋部C.巴氐族D.羯族
2.北魏的都城最初建立在( )
A.建康B.洛阳C.长安D.平城
3.公元577年,率大军灭北齐,统一北方的是( )
A.孝文帝B.周文王C.周武帝D.周厉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三、识图题
观察下图,请回答:
①这个地方是什么民族的发源地?
②这个民族在我国历史上建立了什么政权?
③它的统治者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了哪些贡献?
答案:
一、1.东魏北周东魏北周北朝 2.汉族中原494 洛阳汉姓汉话汉服同汉族通婚
二、1.B 2.D 3.C 4.B
三、①鲜卑族拓跋部的发源地。

②4世纪后期,拓跋部首领建立魏国,定都平城,史称“北魏”。

③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他顺应当时民族融合的趋势,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