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思乡诗导学案
思乡诗鉴赏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______第 1 页 共 4 页 第 2页 共4页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行行役诗鉴赏导学案编制: 贾永洁 李赫 审核:刘晓萍 使用时间:2016年12月【学习目标】1. 扎实掌握羁旅行役诗的基本知识,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总结鉴赏思乡怀人羁旅行役诗的思路方法。
3. 全心投入,饱含深情,深刻体味人在旅途的情感。
【导学过程】一、 知识链接:读读画画记记写写,完成下面知识的积累 (一)羁旅行役诗歌的特点: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二) 思乡(亲)缘由:内在――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三) 情感类型古代羁旅行役诗词一般表达客处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怀念亲友、思念家乡。
1.羁旅愁思 2.思亲念友 3.征人思乡 4.闺中怀人 (四)赏析方法:1.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寓情于景 情景相生 情景交融) 2.想象、联想(虚实结合) 3.修辞传情 (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对比) 4.因梦寄情 (五)常见意象的特定内涵:1.月——思乡的代名词。
2.杜鹃鸟(子归)——凄凉哀伤的象征 3.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4.鹧鸪——羁旅乡愁 5.柳 6.中国古典诗歌中用以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很多,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等。
二、知人论世,走近作者1.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
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
长安年间进士。
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罢相,为荆州长史。
诗风清淡。
有《曲江集》。
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及特点;(2)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和技巧;(3)了解我国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2)学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提升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羁旅思乡诗中的家国情怀;(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及特点;(2)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和技巧;(3)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情感和主题的分析;(2)如何评价和欣赏羁旅思乡诗。
三、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羁旅思乡诗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3.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鉴赏心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尝试创作羁旅思乡诗,提升创作技能。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经典的羁旅思乡诗作品,制作PPT;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诗歌,了解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羁旅思乡诗的背景及意义;(2)引导学生关注羁旅思乡诗的特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2)分析教材中的羁旅思乡诗,掌握鉴赏方法。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诗歌意象、情感和主题;(2)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羁旅思乡诗的创作背景及作者情感;(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评价。
5. 诗歌创作(1)教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尝试创作羁旅思乡诗;(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羁旅思乡诗诗歌鉴赏学案(网络资源汇编)
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思乡诗诗歌鉴赏学案◆学习目标:1、把握羁旅思乡诗的感情2、鉴赏羁旅思乡诗中的意象3、鉴赏羁旅思乡诗的表达技巧◆教学步骤一、教师导语: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①,何人不起故园情!注:①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开元二十三年,李白客东都洛阳。
月上柳梢头,喧哗了一日的都市中的各种喧嚣至此已经平静下来了,偌大的城市已经进入了睡梦。
然而就在这个万籁俱寂的、灯火阑珊的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突然传出了一阵玉笛之声。
慢慢的细听,这凄清宛转的笛声原来是一曲思乡怀家的《折杨柳》,诗人的心情便情不自禁地被深深地感染。
中华民族是一个故土难离的民族,李白也是一个和你、和他、和我们大家一样的、有血有肉的人,所以,这首诗也就使得那些不论是古时,还是现代的游子们,经常挂在嘴边心头的诗篇之一了。
二、课前预习——羁旅诗知识简介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如杜甫《旅夜书怀》《月夜》,王湾《次北固山下》等。
三、羁旅诗的感情与方法方法一: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我的鉴赏:【练习1】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请结合全诗,分析最后一句“明日又逢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第一章: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1.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1.2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1.3 羁旅思乡诗的历史背景第二章: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2.1 思乡之情2.2 离愁别绪2.3 乡愁与孤独第三章:羁旅思乡诗的文学技巧3.1 意象与意境3.2 比喻与象征3.3 音韵与节奏第四章:羁旅思乡诗的案例分析4.1 王之涣《登鹳雀楼》4.2 李白《静夜思》4.3 杜甫《月夜忆舍弟》第五章:羁旅思乡诗的创作与鉴赏5.1 创作羁旅思乡诗的技巧与方法5.2 鉴赏羁旅思乡诗的要点与方法5.3 鉴赏实例分析第六章:不同朝代的羁旅思乡诗6.1 唐代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6.2 宋代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6.3 元明清时期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第七章:羁旅思乡诗的地区特色7.1 南方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7.2 北方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7.3 边疆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与代表作品第八章:羁旅思乡诗的主题与内涵8.1 家乡情怀与故土情结8.2 人生感悟与哲理思考8.3 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第九章:羁旅思乡诗的文化价值与影响9.1 羁旅思乡诗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影响9.2 羁旅思乡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9.3 羁旅思乡诗对现代文学的启示与影响第十章:拓展与实践10.1 推荐阅读的羁旅思乡诗作品10.2 组织羁旅思乡诗的创作与鉴赏活动10.3 分析与评价学生的羁旅思乡诗创作与鉴赏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补充和说明:在讲解羁旅思乡诗的历史背景时,需要深入挖掘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以及诗人的生平经历,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羁旅思乡诗的产生和发展。
二、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补充和说明:在解析思乡之情时,应着重分析诗中对家乡的描绘、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故土的眷恋,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三、羁旅思乡诗的文学技巧补充和说明:在解读意象与意境时,应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具体意象,如山水、季节、月亮等,并分析这些意象如何创造出特定的意境,从而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教案: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方法。
(3)了解我国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家和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羁旅思乡诗中的乡愁情感,理解诗人对家乡的眷恋。
(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方法。
(2)分析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羁旅思乡诗中的乡愁情感。
(2)鉴赏古代羁旅思乡诗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羁旅思乡诗的概念和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羁旅思乡诗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古代羁旅思乡诗的代表作品。
(2)总结羁旅思乡诗的基本特点和情感表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2)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2)详细讲解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和技巧。
5.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典型的羁旅思乡诗进行深入分析。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诗歌的艺术魅力。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至少一首古代羁旅思乡诗。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分析古代羁旅思乡诗的题材和主题。
(2)了解羁旅思乡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能够分析并欣赏不期、不同诗人的羁旅思乡诗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
学会运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深入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羁旅思乡诗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故土之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美德。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内容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解释羁旅思乡诗的概念,分析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点。
2. 羁旅思乡诗的表现手法介绍羁旅思乡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寓情于景、对比映衬、直抒胸臆等。
3. 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解析选取不期、不同诗人的羁旅思乡诗作品,进行详细解析和欣赏。
4. 诗词鉴赏方法指导教授学生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品味词句、分析意象、感受意境等。
5. 创作实践与交流鼓励学生进行羁旅思乡诗的创作实践,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相互学习和提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能够分析和欣赏羁旅思乡诗作品,运用诗词鉴赏方法。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羁旅思乡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运用诗词鉴赏方法,独立分析和评价羁旅思乡诗作品。
四、教学过程与方法1. 导入新课: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羁旅思乡诗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与作品解析:讲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作品进行详细解析。
3. 鉴赏方法指导:教授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自主分析和欣赏羁旅思乡诗作品。
4. 创作实践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羁旅思乡诗的创作实践,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讨论作品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作品分析与欣赏:评估学生在分析和欣赏羁旅思乡诗作品时的理解深度和表达能力。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第一章: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1.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解释羁旅思乡诗的概念,即诗人因远离故乡、漂泊他乡而产生的思乡之情,以及在异乡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强调羁旅思乡诗的核心主题是思乡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
1.2 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介绍羁旅思乡诗的常见特点,如对故乡自然景物的描绘、对家乡人物的思念、对乡音的留恋等。
强调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以及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第二章:羁旅思乡诗的历史发展与代表诗人2.1 羁旅思乡诗的历史发展简述羁旅思乡诗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提及唐宋诗词中的羁旅思乡诗。
强调不期的羁旅思乡诗在表达方式和主题上的变化。
2.2 羁旅思乡诗的代表诗人介绍几位羁旅思乡诗的代表诗人,如杜甫、王之涣、王湾等。
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以及他们在羁旅思乡诗方面的贡献和影响。
第三章:羁旅思乡诗的情感表达与意象运用3.1 情感表达分析羁旅思乡诗中诗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如对故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对故土的眷恋等。
强调诗歌中的情感真挚而深沉,以及情感与景物的交融。
3.2 意象运用探讨羁旅思乡诗中诗人对自然景物和事物的描绘,如山水、风物、季节等。
强调意象在表达思乡情感方面的作用,如通过自然景物的对比来突出思乡之情。
第四章:羁旅思乡诗的鉴赏方法与技巧4.1 鉴赏方法介绍羁旅思乡诗的鉴赏方法,如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读意象和情感等。
强调综合运用各种鉴赏方法,深入理解羁旅思乡诗的艺术魅力。
4.2 鉴赏技巧探讨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技巧,如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分析意象和修辞手法等。
强调通过细致阅读和反复品味,领略羁旅思乡诗的独特韵味。
第五章:羁旅思乡诗的欣赏与创作5.1 欣赏羁旅思乡诗引导学生欣赏羁旅思乡诗,感受诗中的思乡情感和对故乡的眷恋。
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对羁旅思乡诗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5.2 创作羁旅思乡诗指导学生创作羁旅思乡诗,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羁旅思乡诗的理解和感悟。
羁旅思乡诗赏析学案
羁旅思乡诗赏析学案羁旅思乡诗赏析学案导语:羁旅诗表达的感情主要有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羁旅之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幽愤之情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等等,由于这些这些感情是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
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羁旅诗赏析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学习目标】1、把握羁旅思乡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思乡诗歌的`常见表达技巧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学法指导】人们思乡缘由可能是: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逢年过节。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抓住诗人选用的意象和构造的图景,弄清诗人所思所想,从而理解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羁旅思乡诗意象三字经夕阳外,暮霭里,月光明,秋风起,杨柳色,春草绿,梧桐树,芭蕉雨,鹧鸪鸣,子规啼,雁南飞,宿鸟归,倚高楼,浮云飘,凭栏处,萧声咽,碧云天,黄叶地,暮钟响,流水长,驿馆里,孤灯下,茅店月,板桥霜,长亭外,古道边,杨花落,笛声残羁旅乡思诗的鉴赏方法1、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思乡,寄予何种感情?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样的景?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之情与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羁旅乡思诗的答题技巧1、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2、抓住意象,分析关键词句3、熟知技巧,明确艺术特色【自主预习问题】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两首诗都以“除夜”为题,“除夜”指两诗都选择作为意象。
2.高诗的“霜鬓明朝又一年”、戴诗的“明日又逢春”,两者都用了“又”字请分别赏析“又”字的内涵。
探究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东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羁旅思乡诗小结导学案 - 副本
羁旅思乡诗鉴赏导学一、自主学习:古人思乡缘由有哪些?1、战乱频仍,背井离乡;2、山长水阔,有家难回;3、久戍边关,遥无归期;4、宦游在外,身不由己三、羁旅思乡诗常见的意象有哪些?四、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1、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满山路,枳(zhǐ)花明驿(yì)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等。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如孟郊的《游子吟》。
3、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如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麟州秋词》等。
4、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2004年江苏卷柳中庸《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五、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以下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这首诗抒写了诗人在传统节日时独自滞留他乡的孤苦之情,这个传统节日是()。
诗中点明的句子是()。
2、结合一、二句,分析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孤独”之情的?3、全诗充满了凄凉之意,但作者为何用了一个“笑”字,请作具体分析。
六、课后作业: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羁旅思乡诗教案
羁旅思乡诗教案一、协议方信息1、甲方(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方(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常见主题和情感表达。
11 认识羁旅思乡诗中思乡怀亲、漂泊无依、孤独寂寞等常见情感。
12 理解诗人在羁旅途中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2、掌握羁旅思乡诗的常见意象和表现手法。
21 熟悉明月、秋风、归雁、家书等典型意象。
22 学会分析借景抒情、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3、提高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
31 能够准确解读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2 学会从诗歌的语言、意象、手法等方面进行赏析和评价。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1 掌握羁旅思乡诗的常见意象和情感内涵。
12 学会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难点21 体会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思乡之情。
22 能够结合诗人的身世背景和时代特点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11 讲解羁旅思乡诗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12 分析典型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表现手法。
2、讨论法2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和情感表达。
22 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羁旅思乡的感受和理解。
3、诵读法31 让学生反复诵读经典羁旅思乡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2 通过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41 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42 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羁旅思乡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 播放一段充满思乡之情的音乐,如《故乡的云》,营造氛围。
12 提问学生对思乡的感受,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知识讲解21 介绍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和特点。
22 讲解常见的意象,如明月、秋风、古道、瘦马等,并举例说明其象征意义。
23 分析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等,结合具体诗歌进行解读。
3、诗歌赏析31 选取经典的羁旅思乡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古代诗歌中的地位。
(2)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方法。
(3)分析并评价代表性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
(2)学会从诗歌的主题、情感、意象、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羁旅思乡诗中的真挚情感,体味诗人的家国情怀。
(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1)羁旅:指离家在外,旅行漂泊。
(2)思乡诗: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向往和对亲人的牵挂。
(3)特点:离愁别绪、家国情怀、寄托哀思、抒发抱负。
2. 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1)抓住诗歌的主题:家乡、亲情、友情、故土等。
(2)分析诗歌的情感:忧愁、孤独、喜悦、悲伤等。
(3)关注诗歌的意象:自然风光、地理景观、民俗风情等。
(4)欣赏诗歌的手法:比喻、夸张、对偶、借景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
(2)掌握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
(3)分析代表性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鉴赏羁旅思乡诗中的意象与手法。
(2)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与家国情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总结诗歌的分类。
(2)提问: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哪一类诗歌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思念之情?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
(2)分组讨论,总结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与特点。
(2)举例分析代表性羁旅思乡诗的艺术特色。
(3)教授鉴赏羁旅思乡诗的方法。
4. 案例分析:(1)选取一首羁旅思乡诗,进行深入分析。
(2)从主题、情感、意象、手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羁旅诗 学案
第四课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学案一.1“羁旅乡思”诗歌:就是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的时候,为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以及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郁郁不得志之情而写成的诗歌。
2.旅思乡的缘由:战乱频仍;久戍边关;宦游不归;贬官异地;羁旅他乡;逢节思亲。
二.旅乡思诗歌抒发的思想情感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duó),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hú)叶落山路,枳(zhǐ)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fú)雁满回塘。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小结】羁旅乡思诗歌的三种思想情感:1.2.3.三、解读羁旅乡思诗歌的技巧1关注特色意象月亮:圆缺、聚散,思乡、思亲,永恒、短暂。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沙鸥:飘零,伤感。
猿啼:哀伤愁怀;寒蝉:悲凉不安;子规:声似“不如归去”;鹧鸪:“行不得也哥哥”落花:凋零,失意,挫折,落寞;黄叶:萧瑟凋零,美人迟暮,时光飞逝。
笛声;芦管;角声等:悲凉孤独,思乡思亲。
节日:除夕;元日;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九;冬至等家书……相同的意象?相同的情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一是“月”的意象:阴晴圆缺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羁旅怀乡诗导学案
何人不起故园情——羁旅怀乡诗鉴赏导学案编制人:任瑞俭【学习目标】1、把握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行役类诗歌的表达技巧(常用哪些意象表达愁思之情)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羁旅行役类诗歌的含义: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
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考点阐述】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
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或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大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漂泊愁苦,表达了古人对亲情、友情的重视,有极高的人文价值。
这类诗情真意切,真实地表现了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符合《考试说明》上“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因此备受命题人的青睐,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
此类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对思想内容的感受与理解、对遣词造句的鉴赏以及对相关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辨认与评析等。
二、羁旅行役诗的特点:字词方面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词:羁旅类诗词中有一些关键的字词,如“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这是鉴赏的切入点。
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有时特殊的节日,也是关键信息,如冬至、除夕、元宵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常常引发旅人的思乡怀人之情。
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月亮[见月怀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以幻作真,为突出对故乡的思念;月亮:对月引发思亲,思乡之愁,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和特点,把握其主要表现手法。
2. 通过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羁旅思乡诗的定义和特点2. 羁旅思乡诗的主要表现手法3. 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分析4. 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5. 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传统文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的分析和鉴赏。
2. 教学难点: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引导学生进行鉴赏。
3. 情感教育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传统文化。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
2. 第二课时: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进行诗歌鉴赏。
3. 第三课时:讨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分享对家乡的热爱。
4. 第四课时:介绍家乡的美丽风光和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教育。
5. 第五课时: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测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一幅描绘故乡美景的画作引导学生思考,引出羁旅思乡诗的主题。
2. 讲解羁旅思乡诗的定义、特点和表现手法:结合PPT,进行详细讲解。
3. 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作品:选取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
4. 诗歌鉴赏:让学生自主阅读一首羁旅思乡诗,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 讨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分享自己的经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评价。
2. 诗歌鉴赏评价:评价学生在诗歌鉴赏中的理解程度和感受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羁旅思乡诗教案
羁旅思乡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篇古诗,了解羁旅思乡的主题,并能够理解及朗读该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感受羁旅思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向往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羁旅思乡的主题及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解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到羁旅思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设计、学生课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引入课题:“羁旅”二字你有了解过吗?你们有没有离开过家乡,外出打工或者旅游呢?你们会怎样想家吗?2. 引导学生谈论离开家乡的感受和思念,鼓励学生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2 学习诗歌(15分钟)1. 向学生展示《羁旅思乡》古诗的全文。
2. 引导学生朗读该诗,并指导学生理解每一句诗的意思。
Step 3 理解诗歌(15分钟)1. 通过介绍古代诗人在动荡时期,因为战乱而离乡背井的情况,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羁旅思乡”的含义。
2. 通过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在离开家乡时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在异乡思念家乡亲人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Step 4 情感体验(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学生回忆离开家乡的经历,并将自己当时的思绪写下来。
2. 学生自由发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思绪,对比各自的感受。
Step 5 朗读表演(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朗读表演。
2. 由老师或学生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并给予奖励。
Step 6 课堂小结(10分钟)1. 老师以“羁旅思乡”的故事为题目,在黑板上进行大致的讲解,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老师提出问题:你们在课堂中学到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感想?Step 7 课后拓展(5分钟)1. 课后让学生完成一篇心得体会,写出在离开家乡时的思念之情。
2. 下节课将让学生朗读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深入了解到“羁旅思乡”的含义和情感,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向往与思念之情。
在课堂上,通过朗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
羁旅思乡诗鉴赏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并鉴赏几首经典的羁旅思乡诗;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鉴赏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鉴赏几首经典的羁旅思乡诗;2. 教学难点:分析羁旅思乡诗中的意象、情感和意境。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羁旅思乡诗的相关知识,挑选合适的教学资源;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诗歌知识,引出羁旅思乡诗的主题;2. 课堂讲解:介绍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经典羁旅思乡诗的情感内涵;3. 案例鉴赏:让学生分组讨论,挑选出本组认为最具代表性的羁旅思乡诗,进行解读和鉴赏;4.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的鉴赏结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羁旅思乡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自己的感悟,创作一首羁旅思乡诗;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羁旅思乡诗的基本概念、特点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作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故乡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家故居,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加深对羁旅思乡诗的理解;2. 邀请诗人或专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羁旅思乡诗的见解和创作经验;3. 开展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高他们对羁旅思乡诗的喜爱程度。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2.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在学习羁旅思乡诗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3. 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古代诗歌之羁旅行役导学案
二、常见意象 天涯、他乡、驿道、驿亭、故园、桑梓、寒山、 烟、暝色、日暮高楼、远客、慈母、家书、双鲤、(客)船、马、 杜鹃、鸿雁(归雁)、宿鸟、寒蝉、梧桐、秋叶(黄叶)、猿啼、 沙鸥、浮萍、飞蓬、杨柳、凄风、苦雨、月亮、斜阳、高楼、危栏、 晚钟、灯漏、孤灯、无眠、醉酒、寒砧、捣衣…… 例析: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 思乡思亲。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寒蝉——悲凉。 猿猴——伤感。 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 沙鸥——飘零;伤感。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 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 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 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景物特点(常用术语):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
四、羁旅行役诗分类 1、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张继《枫桥夜泊》、马致远 《秋思》。 2、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挚爱与思念。如 孟郊《游子吟》、王维《杂诗》等。 3、闺中怀人,表达思妇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抒发 独守空闺的孤独和寂寞。王昌龄《闺怨》。 4、征夫思乡,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
国已经不再,江山易主,李后主望月的心 情已经变了,巨大的悲痛通过一声“何时 4、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 了”表达出来。 个意象?联系我们读过的诗歌,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中“月如钩”也 5 、运用了对比手法。全词紧紧围绕着永恒 是诗人所见的景象,一弯残月照着李后主 “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 和短暂的对比来写,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之 的孤寂的身影,表达的是李后主一种思念, 物 ——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 义吗? 缅怀过去的悲痛心情。如今只能独自一人 与往事、故国、朱颜等所代表的短暂无常 5、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 赏这残月,引起后主无限的遐想回忆,勾 的人生相对比。写出了一位亡国之君面对 起了他的怀念、眷恋。 6、江水奔腾流淌,一泻千里,如愁思之多; 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时的无限怅恨之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月亮”这个意象表现怀念故乡、怀念亲 情。 江水不舍昼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如愁思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人的主题。 的绵长。 江春水向东流” 是以水喻愁的名 本句采用夸张、比喻的手法,把无形的愁思 句,写出了愁的什么特点?抒发赋予在有形的流水上,有深度,有力度,有不 顾一切的感情冲动,大胆抒发了亡国之恨。
羁旅思乡诗学案
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羁旅思乡诗学习目标:把握羁旅思乡诗的特点,体会羁旅思乡诗的意象和感情,分析羁旅思乡诗的艺术技巧。
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象:情感:表达技巧:2、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意象:情感:表达技巧:3、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意象:情感:表达技巧:4、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意象:情感:表达技巧:三、走近高考: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唐〃韦应物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金〃赵秉文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8.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5分)答:答:四、课后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夜宿田家戴复古簦笠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②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③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注]①簦笠:类似现代伞而有柄的笠。
②崦:山。
③化蝶:睡梦。
指庄周化蝶的典故。
诗歌前两联描写了诗人怎样的境况?全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常见的意象:月亮: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李白《静夜思》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
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诗主题阅读教案
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思乡诗语文主题学习教案
安匠初中孙贺星
一、活动目的:
1、掌握羁旅思乡诗的常识,把握诗中常用意象。
2、通过朗读,体会思乡类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课件多媒体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歌曲《故乡的云》
2、了解羁旅思乡的含义以及思乡的原因
3、合作探究一: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乡意象有哪些。
教师讲解:1)、月——《静夜思》、《泊船瓜洲》、《出塞二首·其一》
2)、鸿雁——《次北固山下》、《使至塞上》
3)、酒——《登高》、《梦中作》
4)、子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秋——《秋思》、《秋风引》
以上诗词有的教师范读,有的学生自读,读出思乡之情,教师概括思乡的常见意象。
合作探究二:通过朗读诗词,体会思乡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表现手法。
具体诗词如下:《邯郸冬至思家》、《春夜洛城闻笛》、《渔家傲·秋思》、《天净沙·秋思》、《春望》
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概括每首诗的思想情感。
教师概括思乡诗词主要情感。
四、学生积累思乡名句。
高考语文复习:羁旅思乡诗+学案
羁旅思乡诗——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读一首诗,知一类诗,依据题材,合理推导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但常见题材总是有限的。
大致有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怀古咏史诗、托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即事抒怀诗几类。
1、羁旅思乡诗题材特征借诗人旅途所见所闻,表达潦倒失意、漂泊哀伤、思乡怀亲之情。
常见标志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逆旅、驿站)”“登高”“望月”“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寒食、中秋、重阳、冬至、除夕、日暮、晚秋等时间。
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沙鸥、孤雁、浮云、梧桐、落叶、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内容情感①。
②。
③。
常用手法①借景抒情(或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以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情)。
③。
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借以烘托诗人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教材链接李白《静夜思》、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湾《次北固山下》、杜甫《登高》、马致远《秋思》、李商隐《夜雨寄北》、苏轼《水调歌头》、周邦彦《苏幕遮》。
意境特点: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冷清。
【边练边悟1】晓行巴峡(2017·北京高考) 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树杪:树梢。
1.抓标志:题目,暗示2.读作者注释:暗示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②[景、事]4.定情感:【边练边悟2】含山店梦觉作韦庄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生平不详。
1.抓标志:题目,暗示2.读作者注释:暗示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②[景、事]4.定情感:请你答题:这首诗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其独特之处,试加以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古代诗歌阅读导学案(三)
班级:小组: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把握羁旅思乡类诗歌的常见命题角度。
2、了解羁旅思乡诗歌的常见表达技巧
3、结合具体作品把握羁旅愁思之情的几种具体表现形式
【学法指导】
参考三维设计P148
人们思乡缘由可能是: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逢年过节。
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抓住诗人选用的意象和构造的图景,弄清诗人所思所想,从而理解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
羁旅思乡诗意象三字经
夕阳外,暮霭里,月光明,秋风起,杨柳色,春草绿,梧桐树,芭蕉雨,
鹧鸪鸣,子规啼,雁南飞,宿鸟归,倚高楼,浮云飘,凭栏处,萧声咽,
碧云天,黄叶地,暮钟响,流水长,驿馆里,孤灯下,茅店月,板桥霜,
长亭外,古道边,杨花落,笛声残
羁旅乡思诗的鉴赏方法
1、结合诗人境况,了解诗人因何而思乡,寄予何种感情?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明确作者选用的意象,写了哪些“眼中景”,什么样的景?
3、诗人是怎样把思乡之情与所见所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
羁旅乡思诗的答题技巧
1、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住意象,分析关键词句
3、熟知技巧,明确艺术特色
【自主预习问题】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作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1.两首诗都以“除夜”为题,“除夜”指两诗都选择作为意象。
2.高诗的“霜鬓明朝又一年”、戴诗的“明日又逢春”,两者都用了“又”字请分别赏析“又”字的内涵。
探究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江东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
思量只有梦来去。
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
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1.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探究二:夜归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拓展延伸】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著名的一个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我的疑惑】
【自构思维导图】
【课后作业】
完成三维设计P149的《春日京中有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