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活动课程
德育课活动方案
德育课活动方案简介德育课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习惯和价值观。
为了丰富德育课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参与度,我们设计了以下一系列活动方案。
活动一:品德讲座目的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品德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
安排•时间:每个月的第二个周三下午•内容:分为爱心、诚信、友善等主题,每次讲座持续1小时•做法:专家学者讲解,学生提问互动活动二:团队合作挑战目的通过团队合作挑战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安排•时间:每学期举办一次•地点:操场•内容:设计多个挑战项目,如绳网穿越、拓展训练等•做法:学生组队,共同完成挑战任务,促进团队合作活动三:主题班会目的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思考自我、交流心得,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沟通表达能力。
安排•时间:每周一进行一次•内容:以友谊、感恩、梦想等为主题•做法:学生们就主题展开讨论,分享个人见解和感悟活动四:社会实践目的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安排•时间:每学年举办一次•内容:参观社区福利机构、义工活动、环保宣传等•做法:学生亲身参与,体验社会实践活动五:德育专题讲座目的通过专题讲座,深入探讨德育理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安排•时间: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内容:探讨与品德修养相关的话题,如自我管理、人格塑造等•做法:由学校老师或邀请专家进行讲解,学生参与讨论结语以上活动方案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相信学生将在德育课中得到更全面、深入的培养和引导。
愿我们共同努力,将这些活动方案付诸实践,让学校的德育课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成为品德高尚、有担当的社会栋梁之才。
德育课的教案优秀9篇
德育课的教案优秀9篇幼儿园德育教案篇一【设计意图】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品质,怎样对幼儿进行守信用教育呢?时值春暖花开的季节,万物苏醒,小朋友们带来了许多小蝌蚪,大家围着小蝌蚪指指点点,我灵机一动,何不借助小蝌蚪的故事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呢?于是就选择了活动《守信用的小蝌蚪》来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知道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做个守信用的孩子。
【活动目标】1、让幼儿明白答应别人的事要尽力做到,在生活中要做个守信用的人。
2、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故事《守信用的小蝌蚪》图片。
【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守信用”的含义。
【活动方法】图片展示法、谈话法和举例说明。
【活动过程】1、讲述故事《守信用的小蝌蚪》,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守信用”的含义。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有谁?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岩石上的小蝌蚪是哪儿来的?(因为小哥哥的玻璃瓶碎了,所以把他们先放在这儿)小哥哥答应了小蝌蚪什么事?(会来接他们,并把他们放到漂亮的杯子里)谁来了,它要干什么?它怎么对小蝌蚪说的?小蝌蚪怎么说的?水变得怎样了?小蝌蚪怎样了?小花鸭要带走小蝌蚪,小蝌蚪开始有没有答应?谁来了,它要干什么?它怎么对小蝌蚪说的?小蝌蚪怎么说的?水变得怎样了?小蝌蚪怎样了?小花鸭要带走小蝌蚪,小蝌蚪开始有没有答应?岩石公公怎么对小哥哥说的?小哥哥为什么脸红了?(分析:利用故事引出课题,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结合图片,帮助幼儿形象地理解故事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幼儿的印象。
)2、教师和幼儿共同讨论,让幼儿知道应该做个守信用的。
人。
小蝌蚪和小哥哥谁守信用?为什么?如果不守信用,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你认为应该守信用吗?为什么?(分析:再一次为幼儿提供相互讨论的机会,在又一次的经验交流中,使他们理解守信用的含义。
)3、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判断,让幼儿明白在生活中要做个守信用的人。
初中德育课程内容
初中德育课程内容
初中德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初中德育课程的主要内容:
1. 价值观教育
通过宣传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念,教育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 行为规范培养
培养学生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学校规章制度的意识,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和社交礼仪,倡导学生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诚实守信、友爱互助、尊敬师长等良好品德。
3. 团队合作与沟通
通过团队活动和合作研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教育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并加强沟通技巧和交流能力。
4. 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生活,促进学生关心社会、关爱他人,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5. 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
开展健康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
活惯和健康意识。
同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关注学生的情绪和
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初中德育课程的内容凝聚了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期望,旨在培养
学生全面发展并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通过这些内容
的教育,我们相信学生将能够在未来的成长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积极的品德,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
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1. 引言德育课程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等方面,详细阐述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2. 课程目标德育课程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知识层面: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道德规范、法律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
-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法制观念和自我调节能力。
- 情感层面: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惯。
3. 课程内容德育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道德教育:包括诚信、勤奋、团结、尊重等基本道德规范。
- 法制教育:包括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知识。
- 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自我认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生命教育等。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民族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 课程设计德育课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学生,制定合适的德育教学内容。
- 实用性:注重德育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动态性: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德育课程。
- 一体化:将德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结合,实现全面教育。
5. 教学方法德育课程教学方法包括:- 讲授法:系统地传授德育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和法制观念。
- 讨论法:引导学生就德育问题展开讨论,提高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德育知识付诸实践。
6. 评估体系德育课程评估体系包括:- 过程评估:关注学生在德育课程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如出勤、课堂参与度等。
- 成果评估:通过考试、报告、论文等形式,检验学生德育知识掌握程度。
- 实践评估:评估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德育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 综合评估:结合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德育素质。
德育活动课活动方案
德育活动课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与意义德育活动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展德育活动课,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内容安排1. 主题:共同成长,和谐相处2. 活动内容:•第一课时:了解团队意识–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分角色合作游戏–活动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游戏,让学生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第二课时:尊重他人,包容差异–活动形式:教师指导讨论,角色扮演–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探讨尊重他人的重要性,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体会包容差异的价值•第三课时:诚信为本,守规矩–活动形式:案例分析,学生演讲–活动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诚信与守规矩的重要性,学生根据自身经历进行演讲分享•第四课时:奉献社会,回馈社会–活动形式:义工体验活动–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义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奉献社会的价值三、活动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活动内容安排,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提升学生的情感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意识和包容能力3.强化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守规矩习惯4.唤起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四、活动评估与调整为了确保活动的有效实施,需要进行实时评估与调整。
可以通过学生反馈、教师观察、活动成果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活动方案,不断优化活动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五、总结德育活动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希望本文提出的德育活动课活动方案能够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有益参考,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升。
德育课程活动方案
德育课程活动方案引言: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和社会行为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增强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本文提出了一份德育课程活动方案,旨在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2. 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 强化学生的价值观核心和道德自觉。
二、活动内容:1. 课堂讲解与讨论:通过课堂讲解与讨论,介绍道德概念、道德规范以及道德价值观,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互动讨论,提高他们对道德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道德冲突情境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道德抉择的过程,并培养他们正确处理道德冲突和问题的能力。
3. 德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生活,感受他人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4. 课外读书活动:安排学生进行关于道德、品德等方面的读书活动,并组织读后感交流,引导学生从书中的人物和故事中汲取道德启示,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情景剧表演:组织学生编写并表演道德主题的情景剧,通过戏剧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6. 德育主题班会:定期组织德育主题班会,让学生自主选题并发言,分享自己的道德感悟和体会,加深对道德价值观的理解和内化。
三、活动安排:1. 活动周期:本德育课程活动方案为期一学年,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安排。
2. 活动时间:每周安排一节德育课,每次课时为45分钟。
3. 活动形式:根据不同内容的活动,灵活采用课堂讲解、角色扮演、实践活动、读书活动、情景剧表演和班会等形式。
四、活动考核:1. 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每周提交一篇关于道德问题的作文,鼓励他们思考和表达。
2. 参与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角色扮演和情景剧表演,并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中小学德育课题: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和有效实现研究
中小学德育课题: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和有效实现研究1.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尤其是德育实践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塑造健康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策划和实现中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为提升德育教育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策划2.1 课程目标明确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热点、关爱他人;-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解决问题。
2.2 课程内容结合我国德育教育的要求和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国旗班、唱国歌、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习国学经典、传统艺术、民俗活动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行动、支教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心理剧等形式,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安全教育:定期开展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防范校园暴力等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3 课程形式与方法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应注重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可采用以下形式和方法:- 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及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主题讲座,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德育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针对德育实践活动主题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从中汲取经验,为实际参与德育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升素养。
德育实践活动课
德育实践活动课德育实践活动课是一种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课程。
它旨在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品德、道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实践活动课可以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也可以与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德育素养是指学生在道德、品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修养和素质。
通过参与德育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德育实践活动也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能力。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德育实践活动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参观社会机构、企事业单位等,了解社会的运作机制,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增加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2. 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清洁、老人陪伴、义卖等。
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学生可以培养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
3. 校内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如学生会、社团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等。
通过参与校内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 环境保护活动:学生可以参与各种环境保护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通过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学生可以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培养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德育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根据具体的活动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体验式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和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帮助他们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德育活动课程
德育活动课程
德育活动课程是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为目标,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课程。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使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的公民。
3.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和法律的作用。
4.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5.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使学生成为环保的积极参与者。
德育活动课程的实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如主题班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文艺表演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中小学校活动性德育课程实验方案
中小学校活动性德育课程实验方案一、活动性德育课程实验的目的活动性德育课程实验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行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让学生明白社会规则,把道德规范贯彻到实践中,使学生具备个人品德、社会责任感和自控能力,建立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性德育课程实验的内容1、以文学鉴赏为主题的活动性德育课程:以某篇文学作品为例,以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道德寓意,让学生感悟出作品蕴含的道德观念。
2、以生活实践为主题的活动性德育课程:以学校实际情况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学校中可能出现的不道德行为,让学生思考如何纠正自身的不良行为,以及如何做出良好的道德选择。
3、以艺术表演为主题的活动性德育课程:以艺术形式表现道德观念,通过观看或参与演出,让学生感受到艺术表演中所传递出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活动性德育课程实验的组织方式1、在班级组织实验:以小组形式,由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文学鉴赏、生活实践和艺术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道德观念的实践。
2、在学校组织实验:在学校组织系列的活动性德育课程,以各种形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让学生有机会研究并实践道德观念。
3、在社区组织实验:在社区中与社会各界合作,开展系列的活动性德育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研究道德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四、活动性德育课程实验的考核方式1、问卷调查:在实验前后用问卷调查学生的道德观念,考核实验前后学生的道德观念变化,以及实验对学生道德观念的影响。
2、形式多样的综合评价:对学生在活动性德育课程实验中表现出的良好道德行为,以及参与活动性德育课程实验的积极性进行综合评价,以此来考核学生的道德观念。
本次活动性德育课程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能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和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活动方案精选
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活动方案精选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份精心打造的学校德育课程建设活动方案。
这可是我结合了十年经验的心血之作,话不多说,咱们直接进入主题!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在学校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我们决定开展一系列德育课程建设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
二、活动目标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精神风貌。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三、活动主题“关爱·成长·共进”四、活动内容1.开设德育课程(1)课程设置: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设《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与教育》、《传统文化与道德》等课程。
(2)课程形式:讲座、实践活动、讨论与交流等。
2.举办德育主题活动(1)主题一:关爱他人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支教、扶贫、环保等。
(2)主题二:关爱社会活动内容:组织学生参观企事业单位、社区,了解社会现状,感受社会责任。
(3)主题三:关爱自然活动内容:开展环保教育,组织学生参与植树、绿化等活动。
3.德育教育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如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绘画比赛等。
(2)开展德育教育社会实践,如走进福利院、敬老院,关爱弱势群体。
五、活动安排1.第一阶段:筹备阶段(1个月)(1)成立德育课程建设活动筹备组,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形式等。
(2)制定活动方案,报学校领导审批。
(3)组织教师进行德育课程培训,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3个月)(1)开展德育课程教学,确保课程质量。
(2)举办德育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
(3)开展德育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2)对优秀学生、优秀组织者进行表彰。
六、活动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2.落实活动经费,确保活动正常开展。
3.加强宣传报道,提高活动影响力。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5.加强学生管理,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德育活动课程研究计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我国教育部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为指导,结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制定本德育活动课程研究计划方案。
二、研究目标1. 构建一套符合我国教育实际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2. 探索德育活动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3. 提高德育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4. 为我国德育活动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三、研究内容1. 德育活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德育活动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和实施方式,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德育活动课程体系。
2. 德育活动课程实施途径与方法:研究德育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实施,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
3. 德育活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如何开发德育活动课程所需的各类资源,包括教材、教学案例、多媒体资源等,提高德育活动课程的教学效果。
4. 德育活动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活动课程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2023年1月-2月):成立研究小组,明确研究任务和分工,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前期调研。
2. 研究阶段(2023年3月-2024年2月):(1)德育活动课程体系构建:根据调研结果,设计德育活动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和实施方式;(2)德育活动课程实施途径与方法:研究德育活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3)德育活动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收集、整理德育活动课程所需的各类资源,并进行开发与利用;(4)德育活动课程评价体系构建:设计德育活动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3. 实施阶段(2024年3月-2024年6月):将德育活动课程体系应用于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实验,收集教学反馈,不断优化课程体系。
4. 总结阶段(2024年7月-8月):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提出德育活动课程改革的建议。
上海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方案
上海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方案为了加强上海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我们制定了以下德育课程实施方案。
一、德育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2.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提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德育课程内容1.德育核心素养课程:通过德育核心素养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
2.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各种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如“尊老爱幼”、“诚信守约”、“友爱互助”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3.德育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如义工活动、环保活动、社区服务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德育课程实施方法1.注重师生互动: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注重情感教育:教师要注重情感教育,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3.注重实践体验: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悟人生真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德育课程评价方法1.定期考核评价:学校要定期对学生的德育素质进行考核评价,建立健全的德育评价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德育问题。
2.多维度评价:评价方法要多样化,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表现和综合素质提升。
3.德育奖惩机制: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德育奖惩机制,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惩罚学生的不良行为和品德问题。
五、德育课程实施保障1.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德育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德育活动课程
德育活动课程德育活动课程是相对于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它是指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并以活动为实现德育之基本手段的一种德育形式。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整体变革时期,社会转型期与多元化价值冲突肯定要求培育时代所需求的具有新的素养、新的精神面貌的人才。
基于此,学校德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冲破现实逆境,现实危机,学校德育必须找寻保证其合理运行的关键所在,那么,站在新的视角,用新的眼光探讨活动课程在德育中的作用或许正是所要找寻的答案。
本文紧要包含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究了德育活动课程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石以及现实依据;第二部分,分析了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德育活动课程的肯定性和必须性;第三部分,实在论述了构建德育活动课程体系的几大方面,包含构建原则,活动课程的目标确立和内容选择,活动课程的资源手记,以及活动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第四部分,提出了关于在构建德育活动课程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之,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对于德育有着独到的价值。
讨论和实施好德育活动课程对改进我们现有的德育情形,渐渐建立新的德育模式,使德育真正成为科学有效的教育过程,都有着特别紧要的意义。
几十年来,德育活动类课程都是依据组织者的阅历,老师的意志或同学中的实际情况布置的,其内容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零散性,其形式也多是说教式和主体被动型的。
与学科课程相比,活动课程是处于辅佑襄助地位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
而事实上,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对德育有着独到的价值,同学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同学政治的、思想的和道德的认得、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多而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冲突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进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加德育活动的主体,自动积极地认得、体验、践行,把社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精神财富,形成确定的思想品德结构,能够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
学校德育课程活动策划方案五篇(最新)
学校德育课程活动方案1一、工作思路及重点:1、抓住三条主线:行为习惯养成,促学生基础发展;坚持学校德育、艺体特色创建,发挥学生潜能;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延伸教育效果。
2、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课程化;示范课程做引领。
3、转变教育观念,拓宽德育渠道:变说服教育为活动体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由学校教育向社区教育、社会教育延伸,放宽教育视野,更加充分发挥家委会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工作内容及措施(一)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促学生基础发展。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拓展学校的内涵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本学年我校将继续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和节俭习惯方面的养成教育,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文明水平。
工作措施:1、依托班主任,利用班会课、国旗下献词等宣传渠道,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依托实践活动,渗透“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依托学校学能特色课程,推广“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依托城中的餐厅文化,深入“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二)梯次化培训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1、梯次化培训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班主任队伍专业化发展离不开培训再学习,今年打算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调动班主任老师学习的积极性,并将所-用到班级管理中。
校本德育课程教案
校本德育课程教案篇一:校本德育校本课程青春教育教学第一课时关于成长教学目标1、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中的困惑,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2、了解他人的困难,重新评价自我烦恼。
3、学会沟通与理解,做到与别人交谈口齿清楚,态度大方,话语通顺完整,能准确地表情达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自我,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重点1、正确认识、审视、评价自我。
2、能正确表达感受、心理和体会。
3、激发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感受、心理和体会。
主要教法活动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一、创造情景:“茫茫宇宙中,有一种神奇的生物这种生物可以九门功课同步学,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了??这种生物叫做别人家的孩子??”这是当下特别火的一个帖子,几乎每个学生都曾经听父母说过类似的话,都遇见过被“别人家的孩子”比得抬不起头的情形,而且父母每次教育完后无一例外的一定会补上一句:“我都是为你好!”或“你怎么不听我的话?”你是不是也为父母、老师的唠叨而感到烦恼呢?是不是也为曾经努力,而父母、老师却不认同而感到苦闷呢?是不是也为你听话他们说你没主意,不听话他们说你不懂事而困惑呢?那么你又想不想知道他们又苦恼什么呢?二、讨论交流:播放影片《小孩不笨》(片段),请同学畅所欲言谈感想。
1、附《课堂反馈》,同学发言,全班交流。
2、教师小结:无论你喜欢哪个人物,都无可厚非,关键是你明白了这是一群可爱的少年成长中的困惑,这些烦恼仿佛就在眼前,就在我们身边或我们的成长中。
最可贵的是不仅能说出,而且能不断地审视和正确评价自我,这就是笑声中的烦恼,也是《小孩不笨》一片的艺术魅力。
3、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我们是否也有与片中Terry、selina、国彬、文福相似的经历呢?①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各组抽取一个题目。
②题目打在大屏幕上:(1)说说自己的烦恼(一组)。
(2)替朋友解脱烦恼(二组)。
(3)回首成长的烦恼。
(三、四组。
五分钟精选德育课程
五分钟精选德育课程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为学校、教育机构或组织提供一个简洁而高效的德育教学方案。
通过精选的五分钟课程,我们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公民意识和自尊心,同时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智力。
本课程适用于不同年级和年龄段的学生,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定制。
课程结构第一分钟:导入- 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思考。
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思考。
- 活动: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事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活动:教师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事例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 示例:讲述一位道德榜样的事迹,询问学生如何在生活中体现道德价值。
示例:讲述一位道德榜样的事迹,询问学生如何在生活中体现道德价值。
第二分钟:核心概念- 目的:传授德育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
目的:传授德育的核心概念和价值观。
- 活动:教师简要介绍德育的核心概念,如诚信、尊重、责任感等。
活动:教师简要介绍德育的核心概念,如诚信、尊重、责任感等。
- 示例:讨论诚信的重要性,分享诚信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应用。
示例:讨论诚信的重要性,分享诚信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应用。
第三分钟:互动讨论- 目的: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
目的: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
-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活动: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 示例: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中展现尊重,并分享各自的体会。
示例: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中展现尊重,并分享各自的体会。
第四分钟:角色扮演- 目的:培养学生同理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的:培养学生同理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
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
- 示例: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解决学校中的诚信问题。
示例: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解决学校中的诚信问题。
第五分钟:总结与反思- 目的:巩固学生所学,培养自我反思的惯。
目的:巩固学生所学,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
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
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一、课程理念“德育”即思想道德教育。
我校在德育课程的建设中,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精心规划,基于“倾听学生”的精心设计,整合学校社会资源精心研发,力求教育的价值取向能“内化为学生内在的思想品德,外显为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
近年来,在学校始终坚持把“两纲”教育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点,以“两纲”内容指导、深化学校教育活动内涵。
2010年1月,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若干意见》,我校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研究与反思,整理、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等活动内容为主题的六大类别、十九个专题的德育实践活动模式。
我校是上海社区教育先进单位。
1995年,开始踏上走向社区、依托社区的社区教育探索和实践之路,寻求拓宽素质教育渠道的途径。
十余年来,社区教育工作逐渐形成特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亮点。
在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过程中,以“德行”为本质的德育活动课程中,学校依托社区教育资源拓宽素质教育实施渠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课程内容我校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围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遵循“晓知明理,多才多艺”的校训,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及学校特色教育资源,制订德育实践活动的课程体系。
我们在德育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设置中注重养成教育,根据不同的年级,分层递进,形成系列,即预备年级:规范言行,严于律己;初一年级:学习先烈,不怕困难;初二年级:掌握知识,服务人民;初三年级:树立理想,报效祖国。
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开展不同内容的活动,层次分明,前后衔接,整体推进,有效克服德育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增强了计划性,保证了德育实效性稳步提高。
我校系列实践教育活动“立足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活化”了道德知识,在实践、体验中增强学生自主合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挖掘学生个人的潜能,培养学生组织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实践、体验中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学校、热爱黄浦、热爱上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情感,从小树立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德育活动课程目标及内容体系的建立
德育活动课程目标及内容体系的建立德育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伦理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立德育活动课程目标及内容体系,对于有效开展德育活动和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德育活动课程目标及内容体系的建立进行探讨。
一、德育活动课程目标的确定德育活动课程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德育活动课程的重要基础。
德育目标应该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相一致,同时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德育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使其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 培养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自觉。
3. 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拼搏进取的精神,使其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德育活动课程内容的选择德育活动课程的内容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手段。
德育活动课程的内容应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道德知识与道德思考:包括道德伦理理论知识的教育,通过对具体案例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决策能力。
2. 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包括品德修养、礼仪规范、社会公德和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培养,通过模范榜样的示范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 心理健康与心理教育:包括情绪管理、压力释放、心理辅导等方面的培养,通过心理测试和咨询的方式,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 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包括志愿者活动、社会服务和社会调研等方面的参与,通过实践和观察体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德育活动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的建立德育活动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原则:1. 整体性原则:德育活动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应当整体设计,各个层次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体系。
2. 渐进性原则:德育活动课程目标和内容体系的建立应当从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德育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活动课程是相对于传统的以“说教”为主的学科课程而提出来的,它是指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并以活动为实现德育之基本手段的一种德育形式。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整体变革时期,社会转型期与多元化价值冲突必然要求培养时代所需求的具有新的素质、新的精神面貌的人才。
基于此,学校德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冲破现实困境,现实危机,学校德育必须寻找保证其合理运行的关键所在,那么,站在新的视角,用新的眼光探讨活动课程在德育中的作用也许正是所要寻找的答案。
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究了德育活动课程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石以及现实依据;第二部分,分析了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德育活动课程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第三部分,具体论述了构建德育活动课程体系的几大方面,包括构建原则,活动课程的目标确立和内容选择,活动课程的资源采集,以及活动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第四部分,提出了关于在构建德育活动课程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之,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对于德育有着独到的价值。
研究和实施好德育活动课程对改进我们现有的德育状况,逐步建立新的德育模式,使德育真正成为科学有效的教育过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十年来,德育活动类课程都是根据组织者的经验,教师的意志或学生中的实际情况安排的,其内容具有很大的盲目性、零散性,其形式也多是说教式和主体被动型的。
与学科课程相比,活动课程是处于辅助地位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
而事实上,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对德育有着独到的价值,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的、思想的和道德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把社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精神财富,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结构,能够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
这一目的的实现,无疑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交往和道德生活等一系列实践性、活动性的德育过程。
本文试图运用活动教育的理论、学校德育的规律和德育教师在实践中的经验,去研究德育活动课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操作方法。
这一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探索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各种活动教育形式,以此推进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为培养21世纪合格的人才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一、构建德育活动课程的依据在新的课程计划中,德育活动在活动课程中占有非常突出的位置,反映了国内教育界己认识到德育活动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从目前全国各地中小学德育实践来看,活动课程的引入不仅为那些早己实行但又无法正常纳入到学校教育中的德育活动提供了一种使其系统化、正规化的结构框架,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为打破长期以来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的学科化德育模式带来了希望。
(一)活动课程的界定《教育大辞典》把“活动课程”定义为“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为改造儿童的经验而设计的课程。
”。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对“活动课程”作了如下界定:“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基本出发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②在我国,有代表性的活动课程定义还有:“就是指以儿童的生活活动为课程内容,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编制课程的出发点,由儿童通过自己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学习,取得经验,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培养兴趣、能力和各种品质的课程理论。
”⑤“就是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活动课程“有时也叫‘经验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课程,这种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动手‘做’,在于手脑并用,在于兢离开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
①综上所述,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有: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本出发点;认为课程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与实际生活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相脱离的所谓系统的文化知识,而是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当前认为重要的问题,并且设法扩大和加深他们己有的兴趣和生活经验;课程实施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一个权威和领导者,而是一个合作者和指导者。
“问题’,、“兴趣’,、“体验”、“探究”是活动课程的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
道德教育中的活动课程,除了具有上述活动课程的一般性质外,还具有自身的内在特征。
德育活动课程是由学生主动参与的各种感性活动组成的,旨在增进学生道德理智和实践能力、改善学生道德生活的学校教育计划。
这一界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这里的感性活动主要是指学生的各种外部活动,它们是构成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如:游戏、劳动、合作活动、体育、各种社会服务、公益性活动等。
学生内部如思维活动不在此活动之列,虽然并不否认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之间具有互动互塑作用。
学生的活动是有计划的,不是自发的,组织这些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虽然活动是有目的的,是教育有意为之的,但这些活动必须是学生主动、自觉参与的。
学生应是活动过程的实际参与者,而不是对已经安排好的活动计划、活动过程的简单接受者。
活动课程的宗旨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改善学生的道德生活质量。
这既不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也不同于道德教育中的学科课程,即它不是以传授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知能力为主要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道德问题意识,深化他们的道德情境体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为目的.(二)理论探寻1.思想溯源。
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78页3活动课程是由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来的,但活动式教学、活动教育的思想己久。
杜威之前就有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的以儿童为本、适应自然的活动教育思想,这都给杜威的活动课程理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孔子的“知行统一”,“学、思、行结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思想等都是对活动教育的探讨。
然而,杜威不仅提出活动课程,还进行了具体的实施和深入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他认为儿童应该通过自己的活动来获得知识和经验,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儿童有四种本能:社交的本能、制造的本能、艺术的本能和探索的本能。
教育应该顺应儿童,以儿童的兴趣和当前的需要来组织课程。
基于这种观点,杜威严厉批评了学科课程,认为它没有照顾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科分得太细,而且离现实生活太远。
他主张,学校就是社会,教育就是生活,教学内容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不应采用“固定的、现成的”,儿童经验之外的东西做教材;教学活动的组织要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当顾问,当参谋;教学方法是“做中学”。
因此,学什么与怎么学,教材与教法是一致的。
杜威的理论虽有偏颇之处,但他所提倡的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儿童的愿望的思想,对今天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德育改革不失为一条有效的途径。
对于德育来说,活动课程的实施不是传统德育模式在时间方面的简单修补,而是新的德育模式建立的契机和起点。
这不仅是因为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德育不能体现德育的本质,还在于德育活动课程有着深刻的心理学依据和哲学依据。
2.心理学依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是德育活动课程的心理学依据。
他认为,在道德领域中,活动特别是协作,能够促进道德的发展,主要在于通过协作发展了儿童相互了解、相互评价的能力,在互惠的基础上发展了相互尊敬、公正感,培养起了“批判态度、客观性和推理思考的行为形式”,从而使其能够逐渐摆脱成人和外在的强制,真正执行通过协作得来的规则。
即人的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内化和外化的过程,而以同化为主,同化又有两种方向:向内同化将外部世界予以改造和整合纳入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之中,向外同化则改造自己的道德认知结构适应外部世界。
这种内化、外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活动的过程。
德育就是一个将外在的政治、思想、法制、道德的规范和意识内化为个体的品德,个体在再生活动与交往中将这些社会规范和意识外化于社会。
3.哲学基石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活动学说是德育活动课程的哲学基石。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活动是人的本质的显现,是人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一方面,作为实际活动着的人,其最终目的在于追求自由自觉的现实活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才是人所有活动中最本质的表现;另一方面,作为人类发展的历史,“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正是人的活动才构成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活动史。
可以说,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就是人的活动的发展,人类社会,自然界的改造皆存在并实现于人的活动之中。
活动是人的发展的根本条件,人的活动的发展就是人的发展,人的活动方式越广泛,活动范围内容越丰富,活动水平越高级,人的发展也就越全面,越充分。
德育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但又不同于其他社会现象,德育是以规范人的活动为内容的社会现象。
因此,德育活动课程既能体现人的本质又与德育的本质一致。
(三)现实根据近年来,许多西方国家从各自的国情出发,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学校道德教育。
国外的德育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明显地体现出综合化的趋势,各国的道德理论都力图广泛吸收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的最新成果。
各国德育实践的多种模式也在不断地互相借鉴和补充当中获得完善。
德育不是单纯传授“美德”,解决眼前的社会规范问题,而是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完美的个性.同时,设置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使青少年学生关心和认同社会,参与社会事务,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重,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积极因素。
为了取得德育的最佳效果,弥补德育学科课程的局限,许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强调德育实践,注重德育实践的作用,寓道德教育于学校及社会全部教育实践活动之中,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有效力量利用起来,从而形成道德教育网络系统。
德育实践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是活动类课程。
各国对德育活动的管理、引导方式及开展程度尽管不完全相同,但德育活动均受到普遍重视,不少国家还将德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
日本现行中小学《学习指导纲要》总则中明确规定:“学校的道德教育以通过学校全部教育活动为基本,不仅道德课要进行德育,而且各学科及课外活动都必须按照各自的特点进行恰当的指导。
”为此,日本设立了公民课、道德课、特别活动课、安全课、友爱课、垃圾课、环保课等,并通过讲授、讨论、交流、阅读、视听、角色扮演和实际锻炼等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必要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基本品德。
除了设置专门的德育课程之外,日本中小学各科教学也承担着道德教育的任务,在各年级的《学习指导要领》中,根据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内容特点明确规定了培养学生所应该具有的思想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