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港航专业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港航专业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港航专业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某船闸课程设计文件

航道工程课程设计 一、资料设计 (1)航道等级:Ⅱ级 (2)建筑物等级:闸室,闸首,闸门按Ⅱ级建筑物设计;导航建筑物按Ⅲ-Ⅳ级建筑物设计;临时建筑物Ⅳ级。 (3)设计船型:根据调查,该河段近、远期船型资料见表一。 表一 船型资料 (4)货运量 近期:1200万吨/年;远期:2200万吨/年。 (5)通航情况 通航期N =352天/年,每天过闸次数n=8,客轮及工作船每天过闸次数0n =6,船只装载量利用系数α=0.84,货运量不均匀系数β=1.30,船闸昼夜工作时间t =21小时,一般船速V=9.5km/小时,空载干弦高度(最大)取1.5m 。 船型 顶(拖)轮马力 长×宽×吃水(m ) 驳船 长×宽×吃水(m ) 船队 长×宽×吃水 (m ) 备注 一顶+2×2000 370马力 75×14×(2.6-2.8) 185×14×(2.6-2.8) 远期船型 一顶+2×1000 270马力 62×10.6×(2.0-2.2) 151.5×10.6×(2.0-2.2) 远期船型 一拖+4×500 270-27.5×6.1×2.46 53×8.8×1.9 239.5×8.8×2.46 近期船型 一拖+12×100 250-23×4.9×1. 85 24.85×5.24×1.85 321.2×5.2×1.85 近期船型

航道工程课程设计2、地质资料 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得知,地基无不良地质构造情况,地层分布近似水平,地基土表层至▽7.0m以上为重壤土,厚约1.5~3m,其下▽7.0~6.0m为轻砂壤土,厚约1.0m,▽6.0m以下为亚粘土,土壤物理性质见表1-2。 表二各种土壤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 土壤名称 容重(T/m3) 比重 G(T/m3) 内摩擦角 (°) 含水量 W(%) 粘结力 C kg/cm2 渗透系数 K,cm/s 承载力[σ] kPacm2 天然土干土 重壤土18.91 14.7 26.17 23.0 28.4 53.90 4.8×10-6225.4 轻砂壤土19.11 14.9 26.17 27.5 28.3 22.524 1.03×10-5313.6 亚粘土19.01 15.29 26.85 26.0 24.4 56.84 1.0×10-7294.0 3、水文气象资料 特征水位: 上游设计洪水位:▽12.2m 上游最高通航水位:▽11.2m 上游最低通航水位:▽8.5m 下游最高通航水位:▽9.0m 下游最低通航水位:▽7.2m 下游校核低水位:▽6.8m 检修水位:上游▽10m;下游▽8.0m 气象资料:降雨量及气温资料从略。风力:冬天盛行东北风,夏天盛行东南风,最大风力设计8级,校核12级。

40-航道工程学课程设计大纲2016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_、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本课程(船闸)设计主要涉及船闸的平面布置、输水系统形式及水力计算、闸阀门及启闭机型式选择、闸室结构设计?等内容。通过1周的工程设计,掌握船闸的平面布置、输水讣算和船闸结构设计,并给出设计计算说明书和相应的图件,形成完整的设计报告。 2.设计思路: 本课程(船闸)设计采用某航道工程的设汁条件,结合船闸设计规范,并辅以AotuCAD. Matlab等软件,让同学们基本掌握作为船闸设计的基本方法、流程和关键技术问题,提高他们对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以及对实际工程问题的把握。 3.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先修课程:水力学,河流动力学。 本课程(船闸)设讣与水力学、河流动力学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只有在掌握询面二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航道工程学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LI标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和分析能力,达到华盛顿公约规定的国际工程师认证的标准,培养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1)知识获取 熟悉并掌握船闸布置、输水系统水力计算、闸门选择及船闸结构设计;熟悉“船闸设汁规范”等内容;了解本课程设讣所涉及的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向及研究成果。 (2)思维方法培养 综合、系统分析的思维方法。 (3)能力培养 具有运用规范、分析现场资料,动手解决实际航道工程设计?的能力;且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最新科技成果的能力。 三、学习要求 航道工程学课程(船闸)设计是一门涉及到理论与工程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作为港航工程师,在校期间应掌握其设计和讣算,并汇编成设计报告的专业技能。要达到以上学习任务,学生必须 (1)认真分析设计条件,熟练掌握设计要求; (2)结合课本及技术规范,完成每一步计算和设计; (3)利用相应软件,完成图件绘制。

长沙理工大学机械控制工程基础Matlab实验报告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实验报告一 班级·学号机制10-04 宜波实验日期 12.7 任课教师唐宏宾

计算结果: 2、题目:在Matlab中表达系统G(s)=2(s+2)(s+7)/(s+3)(s+7)(s+9)。源程序: z=[-2 -7]; p=[-3 -7 -9]; k=2; sys=zpk(z,p,k) 计算结果: 3、题目: 源程序: numh=[1 1]; denh=[1 2];

sysh=tf(numh,denh); numg=[1]; deng=[500 0 0]; sysg=tf(numg,deng); sys=feedback(sysg,sysh) 计算结果: 4、题目: 源程序: 计算结果:

5、题目:已知二阶系统 G(S)=1/s2+2ζs+1 Matlab法绘制ζ分别取值0.1、0.25、0.5、1.0时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 源程序: t=[0:0.1:10]; num=1; zeta1=0.1;den1=[1 2*zeta1 1];sys1=tf(num,den1); zeta2=0.25;den2=[1 2*zeta2 1];sys2=tf(num,den2); zeta3=0.5;den3=[1 2*zeta3 1];sys3=tf(num,den3); zeta4=1.0;den4=[1 2*zeta4 1];sys4=tf(num,den4); impulse(sys1,sys2,sys3,sys4,t); grid on; 计算结果: 6、题目:已知二阶系统 G(S)=1/s2+2ζs+1 Matlab法绘制ζ分别取值0.1、0.2、0.4、0.7、1.0、2.0是的系统的单位阶跃相应。

航道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航道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 水道教研室 二〇〇六年三月

《航道工程学》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设计的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课堂中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渠化、整治工程设计的一般原则、步骤和方法,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和提高计算、绘图的基本能力。 二、设计任务 通过航道工程课程设计,可以将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同专业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的,加深专业印象,为今后从事航道及通航建筑物的勘测、规划、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达到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三、基本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渠化工程课程设计 (一)基本内容 第一章船闸总体规划及平面布置 1.1船闸型式选择 对船闸的各种型式进行综合比较,确定适宜的船闸型式。 1.2船闸的平面尺寸及各部高程 1.2.1船闸的有效尺度设计 1.2.2船闸的最小断面系数 1.2.3引航道的平面形状与尺寸 1.2.4船闸的各部高程 1.3船闸的通过能力 为本章难点,首先应分别对近、远期过闸的不同船型进行过闸船队组合,找出一次过闸的平均吨位,再根据船闸的平面尺度等计算过闸平均时间等,继而计算其近、远期通过能力,满足货运量的要求。 1.4船闸的耗水量及经济损失计算 需计算船闸一昼夜过闸的平均耗水量和闸阀门漏水,进一步计算电能损失。 1.5船闸在枢纽中的布置 第二章船闸输水系统型式选择及水力计算 2.1船闸输水系统型式选择 2.1.1集中输水与分散式输水系统选择

2.1.2消能工选择 2.2船闸水力计算 2.2.1计算输水廊道的断面面积 2.2.2输水系统设计 包括输水系统廊道的具体布置及细部尺寸(如进出口、转弯、直线段等细部设计),应在方格纸上画出输水系统布置图,并计算输水系统的阻力系数,进而校核流量系数、停泊条件满足要求否。 2.2.3绘制输水系统水力特性曲线 水力特征曲线的计算及绘制力求用计算机完成。 第三章闸阀门及启闭机型式选择 3.1闸门型式选择及门扇尺寸确定 3.2阀门型式选择及尺寸确定 3.3闸阀门启闭机型式选择 第四章闸室结构设计 4.1闸室结构型式选择 需进行型式比选,确定两个方案进行初步设计。 4.2初步设计 两个方案需进行同等精度的计算,并对墙后的排水设施,汇填土进行设计。针对高水、低水、检修、施工、完建等不同计算情况,选择其中两种情况计算,计算内容主要包括地基计算和闸墙结构计算。钢筋混凝土闸墙应计算配筋率;各种力(土压力、水压力、扬压力、船舶荷载、自重、地基反力等)的计算采用手算应列表,可以用计算机进行电算。 4.3结构计算 根据所选择的最终方案,将其余的计算情况进行完善。 (二)设计资料及有关规定 1、航运资料 (1)航道等级:Ⅱ级。 (2)建筑物等级:闸室,闸首,闸门按Ⅱ级建筑物设计;导航建筑物,靠船建筑物按Ⅲ-Ⅳ级建筑物设计;临时建筑物Ⅳ级。 (3)设计船型:根据调查,该河段近、远期船型资料见表1。 表1 船型资料

水运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指导书

水运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指导书 交通工程系港航教研室 二〇〇九年九月

《水运工程施工》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名称:《水运工程施工》课程设计 学时数:26学时 学分数:1.0 开课系、教研室:交通工程系港航教研室 执笔人:周春煦 编写时间:2009年9月 一、设计目的 《水运工程施工》是港航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和查阅资料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使学生成为合格的工程师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设计任务 完参照国家计委的《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大纲主要内容与编制要求》(1997)进行苏北某水利枢纽船闸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三、基本内容与要求 (一)概述(总说明) (二)自然条件和施工条件分析 (三)施工方案设计 定性分析比较不同的防渗排水方案、不同的布置方案(变电站、混凝土拌和站与仓库等)以及工地交通线路方案所产生的影响与后果。 (四)主要工程量计算 1.土方开挖工程(含引航道); 2.土方回填工程量; 3.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含钢量以18 kg/m3计算); 4.导航墙及护坦工程量; 5.引航道浆砌块石工程量(块石护坡厚度40 cm)。

(五)基坑排水设计 1.进行排水负荷计算,分析决定防渗排水方案; 2.选择设备类型、确定相关设备的数量、安排人员数量; 3.决定排水分区布置图并纳入说明书。 (六)施工方法设计 1.土方开挖 1)确定开挖方法,划分开挖区; 2)堆土弃土区布置; 3)选择主要施工机械及数量; 4)根据计算工程量计划工人数; 5)设计布置挖土机械开行路线及运输工具运行路线。 2.混凝土工程 1)初步施工方案; 2)确定生熟料运输方式、安排运输设备和数量; 3)选择主要机械的型式,确定数量,安排机械进场时间; 4)混凝土分层分块安排; 5)安排混凝土浇注程序; 6)优化安排总工期。 3.土方回填工程 1)确定回填方法,注意作业顺序; 2)选择施工机具及数量,计算工期和工人数 4.闸门、公路桥安装(3个月,30人) (七)编制进度计划 1.初拟进度计划 2.修正进度计划 3.编制主要材料、机械设备和劳动力汇总表 (八)施工总平面布置: 1.交通运输线路布置(通达仓库和附属企业); 2.输变电系统设计与线路布置(变电站位置选择,通达混凝土拌和站、工地、仓库、 办公区与生活区);

长沙理工大学波浪与防波堤实验 指导书(本部)

波浪与防波堤相互作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防波堤是港口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的防御波浪的港区的侵袭,在港工建筑物逐步进入深水区域时,传统意义上的防波堤因其造价较高、技术复杂、施工困难等已不能适应深水港发展的要求,且传统意义上的防波堤在水体交换、环境保护等方面有所欠缺,港口工程结构型式正逐步向透空式结构、消能式结构及多功能型结构方向发展。但是现有的透空式防波堤结构相对复杂,造价较高,且消浪效果不佳。而且外海施工条件恶劣,迫切需要一种施工简单,施工周期短,安装、拆卸方便,且消浪效果好的新型防波堤结构。 图 1 新型透空式双层板型防波堤 (1- 支撑桩,2-下横梁,3-预制板,4-上横梁)

本实验针对一种新型透空式双层板型防波堤(见图1)的消波性能进行研究。该防波堤施工成本低廉,利用预制的小型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海上现场装配成相互锁扣的框架,因而施工方便、安全,海上施工工期缩短,适用于软土地基,并且能实现内港与外港之间海水的循环。本实验的目的是,根据不同的波浪参数,得出防波堤的相对波高、相对水深及相对预制板间隙与透射系数的关系,验证此种型式的防波堤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在实际工程中的使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主要是对防波堤的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进行分析。 透射系数是指透射波与入射波的波高比值: t t i K H H = (1) 式中:H i 为堤前入射波高,H t 为堤后透射波高。 反射系数是值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波高比值: r r i K H H = (2) 式中:H i 为堤前入射波高,H r 为反射波高。 三、实验装置及仪器设备 (1)造波系统及水槽(金盆岭校区港航中心港工厅) 波浪水槽长×宽×高=45m ×0.5m ×0.8m ,最低工作水深0.2m ,最高工作水深0.6m ,模型布置在水槽中心位置。造波机后侧设有直立式消能网,水槽的另一端设有消能坡,以消除波浪反射影响。 (2)防波堤模型 根据《波浪模型试验规程》JTJ/J234-2001,依重力相似准则设计正态模型,根据试验室内波浪槽尺度及防波堤尺寸、水深、波浪要素和试验仪器测量精度,本模型采用几何比尺为1:10。模型高度0.4m ,顺水流方向长度B=1m ,宽与水槽宽度相同为0.5m ,模型上下板间距S=0.1m ,单个预制板:长×宽×厚=0.5×0.05×0.01m ,预制板之间的间隙可调,调动范围为0.01~0.03m ,由上下板及前后板组成的消浪室,其上下位置可变动。 (3)浪高仪布置 为避免模型处受到造波机二次反射波浪影响,模型放置在距离造波板m x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设计书

芜申线河口镇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报告 1研究背景 江苏省是全国水运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内河航道里程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水运在我省综合运输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4年水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占全省综合运输网总量的24.8%和63.5%。为充分发挥我省水运优势,从1995年起江苏省交通厅陆续组织开展了苏南骨干航道网和全省干线航道网的规划布局研究工作。2001年,结合国家水运主通道的规划研究,对我省干线航道网规划进行了深化研究。2005年6月,我省在交通部关于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规划的基础上,完成了《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并于同年9月由江苏省政府和交通部正式批准执行,为我省航道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芜申线位于长江三角洲河网地区,横跨安徽、江苏、上海两省一市,是规划的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二纵六横”和江苏省干线航道网“二纵四横”的第四横,水运地位十分突出,规划航道等级为三级。该航道流经我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该地区加工工业、轻纺工业、高技术开发工业密集,外向型经济十分成熟,区域工农业生产、基础建设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由于能源、原材料匮乏,主要依赖从外地调进,水运是大宗货物主要的运输方式。皖南腹地及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物资可通过芜申线航道直达苏南、上海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随着芜申线航道整治工程的建设,芜湖至上海的水运航程比绕道长江约缩短85公里,并且可以避开长江航行的风险,有利于船舶航行安全,同时对苏南运河起到一定的分流作用,对安徽东南部地区和江苏西南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2010年前,集中力量重点建设集装箱运输通道和运输需求旺盛的干线航道,基本形成以京杭运河和苏南干线航道网为主体的航道体系。到2020年基本形成“两纵四横”约3455公里的高等级干线航道网。芜申线上游安徽段和江苏段全线整治贯通后,来自安徽和长江中、上游地区转移和诱增的运量将很可观,全线货运量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芜申线航道是“十一五”期间江苏省重点建设的航道之一,到2020年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报告

芜申线堑口村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报告 班级:09级港航6班 姓名:*** 学号:090301**** 指导老师:** 2012年9月

一、设计目的 1、巩固和提高航道工程学与航道整治学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航道整治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方法。 2、熟练掌握航道整治中autoCAD的运用以及数据处理的步骤方法。 二、设计任务 研究内容:芜申线高溧段堑口段(70K——76K)航道整治工程。 具体的研究工作有: (1)航道等级及设计船型的确定; (2)航道尺度确定; (3)航道线位方案比选; (4)航道平面布置; (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设计资料 1、自然地质条件 (1)河流概况 芜申线高溧段由江苏与安徽交界的高淳县丹农砖瓦厂起,流经东芮线(高淳丹农砖瓦厂至东坝砖瓦厂)、溧坝线(东坝砖瓦厂至溧阳河口南段)一段, 由溧梅线向东北至溧阳南渡镇,沿溧梅线至溧阳轮联船厂(丹金溧漕河口),与芜申线溧宜段起点相接。 芜申线高溧段高淳下坝上游属安徽水阳江、青弋江水网平原圩区,地面高程在 5.5 D(吴淞基面,以下同)以上;下坝以下段为丘陵地区(茅山、天目山余脉),南侧为皖南、宜溧山区。芜申线以高淳县下坝船闸及茅东节制闸为界,上游为长江支水系青弋江、水阳江水系,下游为太湖水系。 芜申线高溧段流经东芮线的官溪河、胥河,历史上胥河又名胥溪河,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凿的的人工运河,它西接固城湖、水阳江、直通长江,下连溧阳、宜兴、抵太湖。相传该河是公元前506年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大将伍子胥为运送军粮开凿而得名。它沟通了长江、水阳江、青弋江与太湖流域的水

上航运,大大缩短了绕道长江的航程,灌溉了苏南农田。明太祖朱元璋为使苏、浙粮运避开长江风险,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重开胥河,并在东坝建石闸封闭,节制水流,解除了苏、浙一带水患。自此,“三湖”(南漪湖、石臼湖、固城湖)之水不复东流,胥河至太湖的航运从此中断。苏州民谣说:“东坝倒,北寺塔上飘稻草。”意即东坝一倒,上游洪水倾泻而下,会淹没苏州城的北寺塔。汛期高淳固城湖水位要比下游太湖水位高出七、八米,为安全计,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又在东坝下游约五公里处构筑了下坝。 由于下坝船闸以西芜申线属青弋江、水阳江水系,茅东节制闸和下坝船闸共同组成该级枢纽节制该水系的水向太湖宣泄,迫使汛期来自皖南山区经水阳江、青弋江进入芜申线的洪水经石臼湖重新汇入长江。安徽水阳江、青弋江水网平原圩区,地面高程在▽5.5(吴凇基面,以下同)左右,每至汛期,芜申线高溧段下坝船闸上游河水水位达▽8.0以上,1999年超过▽13.07,河道两侧防洪大堤高程在▽14.5左右,该段航道为地上河,汛期防洪压力极大。 下坝以下至溧阳河口镇南为溧坝线,芜申线在溧阳河口镇南由溧坝线拐入溧梅线,经南渡、蒋店、五潭渡后横穿丹金溧漕河与溧阳改线段起点相连。该段航道位于溧宜山区北麓,由西部茅山山区、南部溧宜山区洪水冲蚀而成,来自上述山区的洪水和洮湖部分调蓄水流汇入芜申线高溧段经宜兴段流入太湖。该段水系属太湖水系。下坝以下航道狭窄且多弯曲,通航条件较差,地形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周边高、腹部低,逐渐向太湖倾斜。 芜申线高溧段下坝以上有水阳江支流狮树河、永胜河由南向北汇入固城湖,秦淮河通过石臼湖与高溧段相通,石固河将芜申线高溧段上的固城湖与石臼湖沟通,沿线还与漆桥河、漕塘河、沛桥河相连;下坝以下河湖港汊密布,河网纵横,沿线主要有五级以上航道中河、丹金溧漕河和常溧线等,高溧段尾端通过溧阳改线段与芜申线宜兴段连接。除以上主要河道外,下坝以下沿线尚有桠溪河、社渚新河、大溪城河、周城河、上沛河、南渡北河、草溪圩河、泓口河汇入。 芜申线下坝以上航道流经水阳江、青弋江水系的圩区平原,水位变幅较大,每到汛期水位平均在?8.0以上,枯水期芜申线上游段只有地下水和地区迳流补给,水位多在?6.0以下,该段为长江及石臼湖、固城湖的重点防汛区。据调查,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每当洪水水位超过?8.5水位时,高淳下

长沙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验报告范文

长沙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验报告范文Model report of Engineering Geology Experiment of Cha 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长沙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验报告范文 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1)工程地质问题: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2分) (1)外力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有 (2)条痕是,通常将矿物在刻画后进行观察。 (3)变质岩的结构具有和两大类。 (4)古生代包括有: (5)褶皱的主要要素包括: (6)地下水的运动有: (7)沉积岩的构造主要有: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1)何谓流砂?它一般在哪些情况下最容易发生? (2)何谓风化作用?影响风化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按照埋藏条件,地下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4)何谓现场原位测试?现场测试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16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岩石工程地质性质指标的是。 (A)密度; (B)吸水率;(C)弹性模量;(D)渗透系数 (2)河流的地质作用包括。 (A)侵蚀作用; (B)腐蚀作用;(C)搬运作用; (D)沉积作用 (3)若稳定系数K,则斜坡平衡条件将破坏而滑坡。 (A)大于1;(B)大于等于1;(C)小于1;(D)小于等于1 (4)滑坡的防治措施包括。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某浅滩航道整治 课程设计说明书治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1. 滩险概况及整治方案 (1) 2.设计标准的确定和推算 (1) 2.1.设计水位 (1) 2.2.浅滩基本水尺设计水位 (4) 2.3.其它水尺设计水位 (5) 2.4.用比降法确定各断面的设计水位 (6) 2.5.床沙粒径的确定 (6) 2.6.断面Ⅰ、Ⅱ和断面Ⅱ、Ⅲ之间的河床糙率 (7) 3.整治工程设计 (8) 3.1.整治线宽度计算 (8) 3.2.整治线的布置 (9) 3.3.整治建筑物的布置 (9) 3.4.挖槽的确定 (10) 4.水力计算 (11) 4.1.航道的冲刷校核 (11) 4.1.1.确定计算横断面 (11) 4.1.2.确定各计算断面水面曲线 (11) 4.1.3.绘制水流平面图 (12) 4.1.4.流速比较 (15) 4.2.设计水位时挖槽稳定性校核 (15) 5.坝的纵横断面的设计和工程量计算 (16) 5.1.材料选用及粒径确定 (17) 5.2.丁坝的断面尺寸 (17) 5.3.坝根的保护 (17) 5.4.坝头处理 (17) 5.5.丁坝坝基处理 (17) 5.6.丁坝坝面的防护措施 (18) 6.挖槽纵横断面设计和工程量计算 (18)

1.滩险概况及整治方案 该浅滩为平原河流顺直河段上的过渡段沙质浅滩,因为上游有一江心洲,导致上游水流分汊形成分汊河道,洪水期来自上游的大量泥沙淤积在汊道出口两水流交汇处,在退水时又不能被水流全部带走,因此在枯水期形成碍航浅滩。能满足航深要求的上、下深槽宽而浅,且水深相差不大,曲率甚小,但经多年观察,深槽仍然变化不大,基本稳定;上、下边滩低坦,过渡段河面宽阔,水流分散。 采取整治(筑坝)和疏浚相结合的工程措施进行整治。其具体整治措施为:沿溪线布置挖槽,吸引水流,增加航深;两岸用对口丁坝束窄过渡段河面宽度,抬高边滩,稳固中、枯水河槽及其主流方向,加大流速,提高水流输沙能力,确保挖槽稳定。 2.设计标准的确定和推算 2.1. 设计水位 由1963年长江上游某基站日平均水位表得1963年水位保证率曲线计算表: 1963年水位累计频率计算表(表1) 序号水位区间 出现 次数 累计 次数 保证率 (%) 序 号 水位区间 出现 次数 累计 次数 保证率 (%) 1 36.60-36.79 1 1 0.27 20 32.80-32.99 8 48 13.15 2 36.40-36.59 0 1 0.27 21 32.60-32.79 11 59 16.16 3 36.20-36.39 0 1 0.27 22 32.40-32.59 13 72 19.73 4 36.00-36.19 1 2 0.5 5 23 32.20-32.39 9 81 22.19 5 35.80-35.99 1 3 0.82 24 32.00-32.19 10 91 24.93 6 35.60-35.79 0 3 0.82 25 31.80-31.99 13 104 28.49 7 35.40-35.59 0 3 0.82 26 31.60-31.79 16 120 32.88 8 35.20-35.39 1 4 1.1 27 31.40-31.59 19 139 38.08 9 35.00-35.19 3 7 1.92 28 31.20-31.39 19 158 43.29 10 34.80-34.99 1 8 2.19 29 31.00-31.19 31 189 51.78 11 34.60-34.79 1 9 2.47 30 30.90-30.99 16 205 56.16 12 34.40-34.59 3 12 3.29 31 30.80-30.89 17 222 60.82 13 34.20-34.39 4 16 4.38 32 30.70-30.79 22 244 66.85 14 34.00-34.19 3 19 5.21 33 30.60-30.69 22 266 72.88

港口航道工程学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张劲松田兴参 作者: 学号:29

目录 1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2基本资料.. (3) 2.1气象 (3) 2.1.1气温 (3) 2.1.2风速 (3) 2.2水文 (3) 2.2.1洪水 (3) 2.2.2水位及其他高程 (4) 2.2.3泥沙 (4) 2.3地质 (4) 2.4航运 (5) 2.5枢纽工程其他资料 (6) 3设计内容 (6) 3.1枢纽中的船闸布置 (6) 3.1.1船闸等级的确定 (6) 3.1.2船闸布置方案比较论证 (6) 3.1.3船闸各平面尺寸及高程的确定 (7) 3.1.3.1各平面尺寸 (7) 3.1.3.2各高程 (8) 3.1.4船闸通航水位的确定 (9) 3.1.5船闸通过能力及耗水量 (10) 3.1.5.1通过能力 (10) 3.1.5.2耗水量 (11) 3.1.6输水系统选型及廊道断面尺寸拟定 (11) 3.1.6.1输水系统选择 (12) 3.1.6.2输水廊道断面尺寸 (12)

3.1.7引航道布置及尺寸 (12) 3.1.8人字闸门尺寸拟定 (13) 3.1.8.1门扇长度 (13) 3.2船闸的稳定及结构设计 (14) 3.2.1船闸闸首墙及闸室墙的结构形式 (14) 3.2.2确定荷载及其组合 (16) 3.2.2.1闸首墙荷载及其组合 (16) 3.2.2.2闸室墙荷载及其组合 (19) 3.2.3闸首墙尺寸拟定及稳定分析 (23) 3.2.3.1闸首墙抗滑稳定性分析 (23) 3.2.3.2闸首墙抗倾稳定性分析 (24) 3.2.3.3闸首墙抗浮稳定性分析 (24) 3.2.3.4地基承载力分析 (25) 3.2.4闸室墙尺寸拟定及稳定分析 (25) 3.2.4.1闸室墙抗滑稳定性分析 (26) 3.2.4.2闸室墙抗倾稳定性分析 (26) 3.2.4.3闸室墙抗浮稳定性分析 (27) 3.2.4.4地基承载力分析 (27) 3.2.5衬砌墙计算 (28) 3.2.5.1衬砌墙应力计算 (28) 3.2.5.2锚筋计算 (29) 4设计图 (30) 4.1船闸平面图 (30) 4.2船闸纵剖面布置图 (30) 4.3船闸上、下闸首横剖面图 (31) 4.4船闸闸室首横剖面图 (31) 5参考文献 (32)

长沙理工大学数据结构链表的实现及应用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年级 班号 学号 姓名 实验名称: 第一次实验:简单学生管理系统 实验日期 2016年11月25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2016年制

一、实验环境 Windows32位系统Microsoft Visual C++ 二、实验目的 掌握链表的使用 三、实验内容 用单向链表实现的简单学生管理系统 四、数据结构与算法思想描述 对单链表的增删查改 五、程序清单 /* 函数信息: 菜单选项 void Menu(); 初始化链表 void InitLink(node *head); 输出单个学生信息 void SingleShow(node *p); 尾插法 node* AddLink(node *p,char *num); 建立链表,并输入学生信息。 node *CreateLink(node *head); 查找学生信息,查找则返回查找位置前一个点 node *SearchLink(node *head, char *num); 增加学生信息,先进行查找,若已有则提示用户是否修改,否则增加void InsertLink(node *head, char *num); 修改学生信息,先进行查找,若已有则提示用户修改,否则退出 void ModifyLink(node *head, char *num); 删除学生信息 void DeleteLink(node *head, char *num); 显示所有学生信息 void Display(node *head)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M 50 //学生管理系统名字学号成绩的最大字节数 #define Tip "\t\tName\t\tNumber\t\tScore\n"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某浅滩航道整治 课程设计说明书治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目录

1.滩险概况及整治方案 该浅滩为平原河流顺直河段上的过渡段沙质浅滩,因为上游有一江心洲,导致上游水流分汊形成分汊河道,洪水期来自上游的大量泥沙淤积在汊道出口两水流交汇处,在退水时又不能被水流全部带走,因此在枯水期形成碍航浅滩。能满足航深要求的上、下深槽宽而浅,且水深相差不大,曲率甚小,但经多年观察,深槽仍然变化不大,基本稳定;上、下边滩低坦,过渡段河面宽阔,水流分散。 采取整治(筑坝)和疏浚相结合的工程措施进行整治。其具体整治措施为:沿溪线布置挖槽,吸引水流,增加航深;两岸用对口丁坝束窄过渡段河面宽度,抬高边滩,稳固中、枯水河槽及其主流方向,加大流速,提高水流输沙能力,确保挖槽稳定。 2.设计标准的确定和推算 2.1. 设计水位 由1963年长江上游某基站日平均水位表得1963年水位保证率曲线计算表: 1963年水位累计频率计算表(表1)

在该曲线上可找得1963年保证率为95%的水位为30.29m。 根据1955年到1974年的水文资料可得表2,作出累计频率曲线并按P-III 型曲线“求矩适线法”配线(图2),可得到当Cs=3Cv时,理论曲线与实测点的拟合程度最好,所以取保证率为95%的水位为30.2m,即为基站的设计水位。 某水位站保证率为95%的水位累计频率计算表(表2)

按P-III 型曲线配线时,其理论计算表如表3,其中p φ根据S C 和V C 的值查表所得,而 P V p C K φ+=1,82.29621.0+=p p K Z 理论累计频率计算表(表3)Cv= 2.2. 浅滩基本水尺设计水位 基站与浅滩的相关计算表如下表4,并以此为依据推求表示浅滩设计水位与基站设计水位的相关关系的回归方程,即水位相关法。 基站和浅滩水位相关计算表(表4)

心得体会 港航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港航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港航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航道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高良涧二线船闸总体设计学院: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学号:姓名: 设计书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基本资料第一部分:设计基本资料1.1设计依据1.2设计标准、规范1.3地形资料1.4地质资料1.5水文资料1.6经济资料1.7交通及建筑材料供应情况1.8公路及桥梁 第二部分:船闸总体设计2.1船闸基本尺度的确定2.2船闸各部分高程的确定2.3引航道平面布置及尺度确定2.4船闸通过能力计算2.5船闸总体布置原则第三部分:船闸布置图3.1船闸总平面布置图(附一)3.2船闸纵断面布置图(附二) 1.1设计依据 本工程以国家计委关于《开发淮河运输两淮煤矿水运建设任务书》的批复(计交[xx]979文号)主要依据,并按照1978年9月交通部会同煤炭部和安徽省、江苏省共同编制上报的《两淮煤炭淮申线水运建设计划任务书》及xx年9月18日交通部《关于报送对两淮煤炭淮申线水运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调整意见的报告》以及安徽省交通厅、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编制的《两淮煤炭淮申线水运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1.2设计标准、规范 高良涧二线船闸按III级船闸、II级建筑物(闸首、闸室)、III级附属

建筑物标准设计。 设计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xx》1.3地形资料 本船闸位于洪泽湖南面,其南面是苏北灌溉总渠,夹于两水系之间,同时两水系之间还隔有一道防洪大堤。 在大堤的北面与洪泽湖水边线之间有一片洼地,标高在12.0~14.0之间。另外,在大堤上有一条淮阴通往南京方向的公路。1.4地质资料 高良涧二线船闸位于洪泽湖大堤,土质较为复杂。上部为人工夯实的湖堤,多为黄色粘土,持力层为粘土、亚粘土、粉砂夹层,但层次划分不明,软硬变化较大,下卧层基本上为承载力较高的砂性土。通过对有代表性的02号钻孔(下闸首部位)土层分布及试验成果的分析,范围为 1.5~17.10的地基土的平均允许承载力为0.27MPa,平均变形模量为5054KPa,泊松比为0.32。 回填土的力学性能指标表1-1 1.5水文资料 1.5.1特征水位 1.5.2水位组合 1.5.3风力、风向 最大风力8级,偏西方向,风速达21m/s。 1.6经济资料 1.6.1过闸货流

长沙理工大学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三为下届学妹做贡献

3-1 t=0:0.001:1; x=sin(2*pi*100*t)+sin(2*pi*200*t)+1.5*rand(1,length(t)); subplot(2,1,1); plot(x(1:50)); y=fft(x,512); f=1000*(0:256)/512; subplot(2,1,2); plot(f,y(1:257));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2-1012 3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 -200 200 400

3-2 N=input('输入序列的长度='); M=input('输入离散傅立叶变换长度='); f1=20; f2=20.5; f3=40; fs=100; t=0:1:N-1; x=sin(2*t*pi*f1/fs)+sin(2*t*pi*f2/fs)+sin(2*t*pi*f3/fs); X=fft(x,M); stem(t,x); title('原始时域序列'); xlabel('时间序号n');ylabel('振幅'); pause; subplot(2,1,1); k=0:1:M-1; stem(k,abs(X)); title('DFT 抽样点的幅度'); xlabel('频率序号k');ylabel('幅度'); subplot(2,1,2); stem(k,angle(X)); title('DFT 抽样点的相位'); xlabel('频率序号k');ylabel('相位'); 02040 6080100120140 原始时域序列 时间序号n 振幅

上海海事大学港航航道工程课程设计

航道工程课程设计 题目:高良涧二线船闸总体设计 学院: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 专业: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学号:200710613004 姓名:袁雷

设计书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基本资料 1.1设计依据 1.2设计标准、规范 1.3地形资料 1.4地质资料 1.5水文资料 1.6经济资料 1.7 交通及建筑材料供应情况 1.8公路及桥梁 第二部分:船闸总体设计 2.1船闸基本尺度的确定 2.2船闸各部分高程的确定 2.3引航道平面布置及尺度确定 2.4船闸通过能力计算 2.5船闸总体布置原则 第三部分:船闸布置图 3.1船闸总平面布置图(附一) 3.2船闸纵断面布置图(附二)第一部分:设计基本资料

1.1设计依据 本工程以国家计委关于《开发淮河运输两淮煤矿水运建设任务书》的批复(计交[1982]979文号)主要依据,并按照1978年9月交通部会同煤炭部和安徽省、江苏省共同编制上报的《两淮煤炭淮申线水运建设计划任务书》及1981年9月18日交通部《关于报送对两淮煤炭淮申线水运建设计划任务书的调整意见的报告》以及安徽省交通厅、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编制的《两淮煤炭淮申线水运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文件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1.2设计标准、规范 高良涧二线船闸按III级船闸、II级建筑物(闸首、闸室)、III级附属建筑物标准设计。 设计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2001》 1.3地形资料 本船闸位于洪泽湖南面,其南面是苏北灌溉总渠,夹于两水系之间,同时两水系之间还隔有一道防洪大堤。 在大堤的北面与洪泽湖水边线之间有一片洼地,标高在0. ?之间。 14 ?~0. 12 另外,在大堤上有一条淮阴通往南京方向的公路。 1.4地质资料 高良涧二线船闸位于洪泽湖大堤,土质较为复杂。上部为人工夯实的湖堤,多为黄色粘土,持力层为粘土、亚粘土、粉砂夹层,但层次划分不明,软硬变化较大,下卧层基本上为承载力较高的砂性土。通过对有代表性的02号钻孔(下闸首部位)土层分布及试验成果的分析,范围为5.1 17 ?的地基土的 - . + ?~10 平均允许承载力为0.27MPa,平均变形模量为5054KPa,泊松比为0.32。 回填土的力学性能指标表1-1 1.5水文资料 1.5.1 特征水位 1.5.2 水位组合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完整模板

目录 一、滩险概况 (1) 二、险滩成因及整治方案 (2) 三、设计标准的确定和推算 (2) 附图1:床沙粒径级配曲线图 (8) 四、整治建筑物的布置 (9) 附图2:整治线宽度和整治水位计算图 (10) 五、水力计算及结论 (11) 附图3:丁坝断面冲於条件计算图 (13) 附图4:丁坝断面图 (14) 附图5丁坝断面图 (15) 附图6丁坝断面图 (16) 六、施工建议和要求 (18) 七、工程量计算 (19) 附图7:丁坝断面设计及工程量计算图 (20) 参考文献资料 (21) 一、滩险概况

该浅滩位于湘江湘钢附近,河床属于沙质,河宽为600~700m,一般枯水期水深较浅,妨碍航行。 该浅滩属正常浅滩,上边滩较高,下边滩较低,边滩与深槽相互对应分布,上、下深槽相互对峙而不交错,它的两侧具有较高的边滩。上、下深槽在平面上相互交错,下深槽的上端(倒套)窄而深,边滩较低,横向漫滩水流强烈,浅滩脊宽浅,鞍凹斜窄,浅滩冲淤变化较大。 该浅滩右岸有一钢铁厂,需要取水,故要求整治时不封死右边滩,预留水道,设计水位时分流量不小于15m 3/s。中枯水期,水流向上深槽漫越上沙咀流向下深槽,形成扇形水流,水流分散,水深不足,严重影响航行,需要整治。 二、险滩成因及整治方案 该浅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水流分散,边滩较低,导致水流归槽时间迟,由于上边滩较高,水流到达过渡段后,下边滩较低,河面比上面宽,使水流流速减小,挟沙能力减弱,形成淤积。横向漫滩水流比较强烈,浅滩脊宽浅,鞍凹不明显,浅滩冲於变化较大。 根据浅滩成因可知,滩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河面过宽,边滩低,故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制定整治方案如下:束窄河面,加高下边滩,使流速增大,形成对浅滩的冲刷。采取这些措施后,可使中枯水位时,水流归槽早,冲刷时间增加。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左边沿整治线布置一顺坝,起到引导水流、束狭河床的作用。考虑到右岸有钢铁厂取水需要,故整治河段应设计成人工分汊河段,而且在设计水位时右汊分流量应不小于15m3/s,因此须在右岸岸边预留水道河面宽度;再在河中修筑丁坝,使水流集中,流速增大,达到冲刷目的,同时也满足了钢铁厂的取水要求。主航道整治线宽度可按总的整治线宽度减去预留水道河面宽度确定。 三、设计标准的确定和推算 (一)航道基本尺度确定: I航道水深: 航道标准水深包括船舶的标准吃水和富余水深,即H=T+ΔH 式中:H——航道水深(m) T——船舶吃水(m)ΔH——富余水深(m) 取T=1.62m ,H=T+Δ+Δd按沙质河床浅滩考虑,触底安全富余量Δd=0.4m 船舶航行下沉量Δ=m v2==7.1428m/s 查表采用内插法求得m=0.00158 v取20km/h ,即取5.56m/s 取0.877 Δ=0.00158=0.0457m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指导书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港航系 2008.10

《航道整治》课程设计指导书 课程名称:航道整治》课程设计 时间安排:四年级第一学期2周 系(部)、教研室:河海学院港海系 执笔人:赵志舟 一、设计目的 巩固和提高同学们已学知识,初步掌握航道整治设计的基本内容、步骤和方法。 二、设计任务 本课题系采用顺直治段上的过渡段沙质浅滩。浅滩的基本特点为:能满足航深要求的上、下深槽宽而浅,且水深相差不大,曲率甚小,但经多年观察,深槽仍然变化不大,基本稳定;上、下边滩低坦,过渡段河面宽阔,水流分散。拟统一采取整治(筑坝)和疏浚相结合的工程措施进行整治。其具体整治措施为:沿溪线布置挖槽,吸引水流,增加航深;两岸用对口丁坝束窄过渡段河面宽度,抬高边滩,稳固中、枯水河槽及其主流方向,加大流速,提高水流输沙能力,确保挖槽稳定。这个方案是根据课程设计的需要拟定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 三、设计内容和步骤 (一) 设计水位、最低通航水位计算 1、基站设计水位用保证率频率法推算。按皮III 型曲线“求矩适线法”配线。采用《工程水文学》5-9、5-10和4-6表计算。资料表中缺1963年样本水位,系由本人根据该年日平均水位资料,计算各年水位保证率曲线推求补入。此项计算亦应提交成果。 2、用水位相关分析法求出回归方程,推求浅滩基本水尺设计水位。用《工程水文学》4-9表计算。 3、其它水尺设计水位,根据与基本水尺相关水位资料用“瞬时水位法”推求。 4、水位桩及各计算断面设计水位用“比降图解法”确定。 (二)计算浅滩床沙特征粒径,按资料和所附表式计算,点绘粒配曲线(用半对数坐标点绘,该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