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地质灾害
原创2: 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三、滑坡和泥石流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 (1)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哪些地方? (2)它们主要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3)滑坡和泥石流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生?
(一)滑坡
1、定义: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一
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A:原斜坡剖面;D:滑坡后的剖面;E:滑动面
2、滑坡发生的条件
(2)我国各类火山的分布如何?
我国的活火山主要分布在台湾和新疆境内,他 们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黑龙江的五大 连池是休眠火山,他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 山西的死火山群,在人类历史以来没有重新喷发 过。
火山喷发的火山
灰和熔岩流,常常破 坏田园、建筑,有时 引起地震;同时也可 能带来丰富的地热、 温泉、肥沃的火山灰 土和硫磺等资源,许 多火山地区已成为旅 游和疗养胜地。
华北太行山和京津唐地区 西北天山和祁连山
西南青藏高原及边缘川、滇 东南部的台、闽
地震的大小用里氏震级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 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 加30倍。
A、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 B、3—5级的地震,人们有不同的感觉,称为弱震 或小震 C、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称为 破坏性地震
山区发生滑坡,在地形、岩石、植被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 地势起伏大 岩石: 较破碎 植被: 植被覆盖较差
(二)泥石流
1、定义: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激发的、含大量 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发生的条件
山区发生泥石流、在地形、岩石、 植被、气候方面的条件是什么?
地形:坡陡谷深的山区 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缺乏,山坡表层缺少保护 气候:暴雨或连续性降雨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灾情发展趋势
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
经济损失迅 速上升 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 上升的原因? 科技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大幅度 提高、人们防震意识的加强,因地震死亡的人口下降。中国经 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 呈上升趋势。
为什么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 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亚欧板 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 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 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 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却是东重西轻。虽然 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 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人 口、城市密度大,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 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课堂小结
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
自然因素:
1.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上,此地震震中位于市区 2.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 1.与人口密度有关,百万人口大城市 2.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 3.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1.地震往往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灾区下列灾害的发 生与这次地震无关的是( C) A.山体滑坡 B.唐家山堰塞湖 C.暴雨 D.泥石流 2.为了将营救出的重伤员及时运送到成都等大城市救 治,应选择的最佳交通工具是( D) A.火车 B.汽车 C.轮船 D.直升机 3.要为评估灾情、抗震救灾、防控次生灾害等提供及 时、可靠的决策信息(影像资料),优先选用的现 代技术手段是( C) A.数字地球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全球定位系统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图)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主要有青藏、新疆、 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地区。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与防灾措施一、自然灾害1.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火山:火山是地壳破裂处喷发岩浆、岩灰、火山灰、碎屑物、火山弹等的自然现象。
3.洪水:洪水指因暴雨、融雪、冰川融化等导致河水暴涨,水位超过河岸线的水文现象。
4.干旱:干旱是指在一段时间内,降水量明显偏少,造成土壤水分不足,影响生物生活的现象。
5.台风: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上的热带气旋,风力达到12级以上。
6.滑坡:滑坡是指地表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现象。
7.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二、防灾措施•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开展地震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
•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地震防范意识。
•建立火山监测预警体系。
•制定火山喷发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火山地质公园建设,合理利用火山资源。
•普及火山知识,提高公众的火山防范意识。
•加强洪水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开展洪水风险评估,制定防洪预案。
•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能力。
•开展洪水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洪水防范意识。
•建立干旱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息。
•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旱能力。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应干旱气候。
•开展干旱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干旱防范意识。
•加强台风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布台风预警信息。
•制定台风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防台风工程建设,提高防台风能力。
•开展台风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台风防范意识。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及时发现潜在隐患。
•制定滑坡应急预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合理避让滑坡危险区。
•开展滑坡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滑坡防范意识。
笔记—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特殊,既位于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的交界 地带,又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 撞挤压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
2.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总体特点:东少西多; 多发地区:青藏、新疆、华北和 台湾。 3.我国地震的灾情特点 总体特点:东重西轻; 变化趋势:人员伤亡总体减少, 经济损失迅速上升。
二、滑坡和泥石流 1.概念: 滑 坡: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 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 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 它饱含泥砂、石块,破坏力极强。
2.成因 自然 : ( 1 )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 ( 2 )岩石破碎,土质疏松, 碎屑物质多; (3)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4)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如,过度开垦、过度樵采、不合理 开矿,引起植被破坏;大规模的工 程活动;建设者的防范意识和措施 不到位。
人为 :(1 )过度开垦、过度樵采、不 合理开矿,引起植被破坏; (2)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3.危害 ①可堵塞江河; ②摧毁城镇和村庄; ③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水利 水电设施; ④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 以及环境造成பைடு நூலகம்大的危害。
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1)自然原因: ①地处印度洋板块 和亚欧板块碰撞挤 压地带,地 壳运动活跃,地质构造复 杂,多断裂发育,岩层疏松破碎。 ②位于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 形起伏大,地势陡峻,大斜坡多 。 ③受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影响,降 水丰富,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初中地理知识点: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5.A
【解析】
【分析】
根据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旱涝、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严重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行分析解答。
4.图中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乙地区,该区域位于山区迎风坡,降水丰富,易发生泥石流、滑坡灾害。故选:B。
5.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夏秋时节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台风,会带县所在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图中A是东西走向的秦岭,它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重要分界线;宁乡县所在的地形区是黄土高原,这里最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造成这种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是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2)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分布在中部山区,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地面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和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与土壤贫瘠无关,故选B。
(2)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分布在中部山区,以下与这些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的原因无关的是(________)
A.地面坡度大 B.土壤贫瘠
C.植被覆盖率低 D.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3)由乡宁县气候统计图推断这一地区滑坡灾害多发的季节在(_____)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请为乡宁县减轻滑坡泥石流灾害、减少地质灾害造成损失提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
A.滑坡、泥石流B.地震、海啸C.洪涝、干旱D.梅雨、台风
读下图,回答4~5题。
4.下图中比较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则夏秋时节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A.台风B.寒潮C.水污染D.干旱
6.关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
B.洪涝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详解】
次生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灾害引发的地质灾害,伴随地震发生的此生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故选:D。
地理人教版选修5课件:2.2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二三
No Image
目标导航
Z知识N梳o理 HIIm SHISaHUgLI e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图表导读教材P30图2.7“中国地震多发区分布” 该图用不同的震 级图例表明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即西多东少,呈带状分布,并且地 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 我国地震多发区有四个——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其中青藏、 新疆多发区分布在西部,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带的北东 边界;华北和台湾多发区在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说明 我国处在两大地震带上,地震频发。
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这里斜坡较多,又是东南季风与西南 季风交互作用的地区,降水较多,还是黄土、石灰岩等可蚀性物质 集中分布地区,同时人类活动广泛且干预程度大,这些都为泥石流 和滑坡提供了有利的生成条件。
一二三
No Image
目标导航
Z知识N梳o理 HIIm SHISaHUgLI e
Z重难聚焦 HONGNANJUJIAO
No Image
目标导航
Z知识梳理 HISHISHULI
Z重难N聚o焦 HIOmNGaNAgNJeUJIAO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例题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4年5月30日9时20分,云南省盈江县发生里氏6.1级地 震;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里氏6.5级地 震;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 生里氏6.6级地震。 材料二:我国局部地区地震、泥石流分布图。
Z重难N聚o焦 HIOmNGaNAgNJeUJIAO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材料二:某年我国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频率逐月分布图。
中国地质灾害
山西大同火山群——死火山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 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
山区坡陡谷深、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植 被不良的地方,当夏季暴雨骤降或是冰雪融水汇 集时突然爆发的特殊洪流,它包含泥沙、石块以 至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
(一)中国的地质灾害
3、滑坡泥石流
(一)中国的地质灾害
2、中国火山众多
(1)成因:我国地 处世界六大板块之间相 撞形成的两大地震带 (2)分布:活火山 有新疆于田附近的昆仑 山中的火山与台湾大屯 火山群的七星山;休眠 火山有长白山的白头山 和黑龙江五大莲池;死 火山主要有山西大同附 近的火山。
长白山天池——休眠火山
长白山天池及其周围地区,是松花江、鸭绿江、图们江三江之 源。长白山天池火山已休眠了300年,仍具有再次喷发的危险。 “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在长白山天池建立了火山监测站,从目 前的观测结果看,尚没有发现火山复苏的征兆。
地壳活动活跃
地震
暴雨
滑坡、泥石流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地质灾 害 破坏生产、生活设施 地震 人员伤 亡 疫病蔓 延
地裂
火灾、海啸、 滑坡
人类破坏植被 工程活动
地质灾害的防御
1、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2、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3、实施一些预防措施: 4、加强宣传 建筑抗震强度增加;护坡工程;植树
泥石流
发生条件: 地形:地势起伏大 岩石:破碎; 想一想:泥石流的发生条件? (地形、岩石、植被、气候、地质) 植被:稀少; 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地质:断层发育、地壳运动强烈。 多发地区: 西部——青藏高原边缘的川、滇两省西部地区; 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替处。
十大地质灾害
我国10大类31种地质灾害的划分我国地质灾害可划分为10大类31种:1、地震:天然地震、诱发地震2、岩土位移:崩塌、滑坡、泥石流3、地面变形: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4、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渍)化、冷浸田5、海洋(岸)动力灾害:海面上升、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港口淤积6、矿山与地下工程灾害:坑道突水、煤层自燃、瓦斯突出和爆炸、岩爆7、特殊岩土灾害:湿陷性黄土、膨胀土、淤泥质软土、冻土、红土8、水土环境异常:地方病9、地下水变异:地下水位升降、水质污染10、河湖(水库)灾害:淤积、塌岸、渗漏(一)地震1、分布发育概况进入20世纪以来,在我国境内(包括台湾及临近海域)发生大于或等于8级的巨大地震共9次;发生大于或等于7级的地震约80次,其中1949~1990年发生了52次。
我国的构造地震分布非常广泛,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其余各省都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
水库诱发地震自60年代以来,目前至少以在11个省的15座水库发生,其特点是与水库蓄水有明显关系。
地震在我国大陆地区具明显的西强东弱、西多东少的发育分布规律。
如本世纪以来发生的9次大于或等于8级大地震,除2次8级发生于台湾临近海域外,其余均发生于西部省份。
我国地震烈度Ⅶ度以上的地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除了台湾外,Ⅶ度以上地区的面积相时少得多。
地震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了不均一性,往往呈带状分布。
近100年发生的地震表明,地震基本上是围绕这26条活动断裂系发生的。
我国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和重复性呈现出成群分布,活跃高潮与低潮相互交替的活动格局。
东部一个周期长约300年左右,西部为100~200年左右,台湾为几十年。
2、危害状况地震灾害以突然、隐蔽为特点,一旦成灾,极易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重大的经济损失。
1901~1980年间,我国地震共死亡61万人,其中死亡人数在千人以上的地震即达31次。
1949年以来,地震就造成死亡27.4万人,伤残76.5万人,居群灾之首,同时地震还造成倒房60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
中国自然灾害与防治一、中国的地质灾害(一)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1)灾情总体特征——东重西轻(2)灾情变化趋势——因地震死亡人数减少,经济损失却有加重趋势(二)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②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③夏季降水丰富、多暴雨、久雨,④人类不合理开发、植被破坏严重,⑤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2.时间分布特点(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黄土高原),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范围广、频次高、强度大5.灾害的严重后果:人员伤亡大、经济损失严重、交通运输受阻等6.防治措施: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或预报)②植树造林、生态退耕、改善生态环境③修建护坡工程、改造或加固岩土体、合理采矿等④完善防灾、减灾的法律及制定规划⑤加强管理和教育、提高公众防灾意识;(三)地质灾害多发区——西南地区1.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①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②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易发生滑坡;③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④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人为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严重,一方面是因人类的过度开发使一些坡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加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泥石流经常发生区域的人口和财产不断增加,导致了地质灾情日益严重。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十分严重,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占国土面积的44.8%,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面塌陷(含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主要分布在岩溶地区和矿区。
岩溶塌陷分布广泛,自1949年以来,已在24个省(区市)发生近干起,塌陷坑总数3万多个,尤以中南、西南地区最多。
矿区(以采煤为主)采空塌陷十分严重,仅华北,华东地区的煤矿区采空塌陷每年就达10.5万亩。
地面塌陷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几十亿元。
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东部平原地区,全国已有上海,天津,苏州,无锡等40多个大中城市出现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
地面沉降虽不致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但由于够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所以造成的经济损
失尤为严重。
地裂缝已在17个省(区市)200多个县(市)发现400多处。
各类地质灾害平均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上百亿元。
地质灾害已成为造成我国人员伤亡的主要灾害之一。
中国的地质灾害
试推测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震源浅
自然原因: 震中位于市区
震发时间为凌晨
人口密度大
人为原因: 人们防震意识薄弱
建筑物抗震系数小
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
一是政府对地震的高度重视。 二是日本国民有较强的防震意识。 除此之外,日本的建筑物、道路等公 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案例: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 主要分布在____ (多选)(填入字母代号)。原因是什么? BCE A.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E.四川盆地周边地区
原因:地形由平原向山区过渡,斜坡较多;处于东 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相互作用地区,降水较多;黄土、 喀斯特等可蚀性物质集中分布区;人类活动广泛且
防灾减 灾措施
加强灾害的监测预报;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的环保和减灾意识;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 法规体系;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 加强国际合作
采取正确的避震措施:躲在室内开间较小和支撑坚 固的地方,如卫生间、墙角、坚固的家具下;尽量 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好头部、眼睛,掩住口 鼻;疏散到空旷的地面上,远离高大建筑物;不要 使用电梯等。
华北区、台湾地 区地震成因:位 于亚欧板块与太 平洋板块交界区 地壳活动强烈
分析材料: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我国河北唐 山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震源深度为10 千米,造成24.2万人死亡,16.7万人伤残,直 接经济损失高达283亿元,灾情之大举世罕见。 2003年9月26日凌晨3点50分,日本北海道 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5时7分又发生7.1级余 震,但仅造成1人死亡400多人受伤的微乎其微 的损失。
中国地质灾害2.ppt
高考链接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滑坡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是以重力为 主要的自然营力作用下或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发生 发展的斜坡变形运动,是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并且 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分布广,发生频繁,危害严重 等特点。产生滑坡的主要条件为:一是地质条件和地 貌条件,这是滑坡发展的内在因素;二是内外营力和 人为作用的影响,这是滑坡发生的诱发因素。
其成因是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28
(4).黄土高原滑坡灾害会加剧当地环境问题。防 御黄土高原滑坡等地质灾害应该采取哪些有效 措施?
水土流失 防御措施:加强对滑坡灾害的科学研究,建
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植树种草;建设护坡、 固坡等工程;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范围广达14个省、自治区、直辖下,相当于
全国面积的1/3。唐山地震造成数十万人伤
亡,民房和公共设施遭受严重破坏,灾情之
大举世罕见。
6
唐山地震灾情严重的原因:
自然因素:
1. 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上,此地震震 中位于市区 2. 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
人为因素:
1.与人口密度有关,百万人口大城市 2. 房屋抗震系数小 3.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
B.暴雨、高温
C.干旱、台风
D.暴雨、低温
31
课堂小结
32
33
图1
26
材料二:图2是黄土高原某地苹果丰收景象。
图1
27
(1)山西省柳林县黄土自然滑坡多发生在( C )
A.1、2月份
B.4、5月份
C.7、8月份
D.11、12月份
(2).下列因素对滑坡的活动强度影响最小的是
知识点一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自然灾害专题知识点一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XX年初,一场罕见的旱灾在我国北方地区蔓延,受旱面积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影响程度之深,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
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中国发生较大水灾1 029次,旱灾1 056次,旱灾的发生频率比水灾有过之而无不及。
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情况更为严重。
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田受旱面积1 133万公顷,到90年代增加到2 067万公顷,20年间翻了一番还多,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比水灾更加严重。
(1)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因是什么?(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农田受旱面积大规模增加的原因是什么?(3)简述旱灾造成的危害及防御旱灾的主要措施。
知识点二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御1.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关联性(1)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20XX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
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下图)。
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考向一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危害示例1 (2009·山东文综)下表为“20XX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方法技巧学习和认识自然灾害的目的是为了减灾与防灾,所以充分认识自然灾害特点十分必要。
(1)自然灾害的区域链发现象(2)群发和群聚现象的发生(3)灾情前兆与预报:虽然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等具有随机性,人类还无法控制,但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都具有自身的规律性,理论上是可以认知和预测的。
中国的灾害
中国的地质灾害一、中国地质灾害基本概况1.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2)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
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3)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2.滑坡、泥石流灾害(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影响。
(2)时间分布特点。
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二、难点突破西南地区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藏、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为严重的省区。
三、中国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1.造成滑坡的主要原因:2.①组成山体的岩石是一些古老的岩系(如千牧岩、片麻岩等),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的作用、破碎严重,容易发生滑坡。
②岩层的倾斜方向和山坡方向一致,往往会出现顺岩层滑坡的现象。
③地下水和地表水浸湿坡面物质,使其软化,降低了黏聚力,所以在大雨后和地下水丰富的地区容易发生滑坡。
此外,风化作用、人为因素和地震等也会促使滑坡发生。
2.形成泥石流的主要条件:①在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烈度大的地区,地表岩层破碎,山坡上有松散的土层和风化物质覆盖,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
②有陡峻的地形,沟谷上游有一定的汇水面积,下游窄小,沟床纵剖面坡度较陡直。
③在中、上游地区有强大的暴雨或冰雪强烈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成给充沛的水源。
此外,强烈的地震、植被的严重破坏等,都可以引起泥石流的爆发。
中国的水文灾害一、中国水文灾害概况1.洪水灾害(1)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坡和南坡多,西坡和北坡少。
(2)暴雨洪水分布: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3)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69227名同 胞遇难、17923名同胞失踪,需要紧急 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直接经济 损失8451亿多元。
2011年4月10日 17点02分,四 川省甘孜藏族 自治州炉霍县 (北纬31.3°, 东经100.9°) 发生5.3级地
震,震源深 度7.0公里。
未造成人员伤亡,炉霍县城全城停 电,部分房屋有开裂现象.
思考:试解释我国西南地区暴雨—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区域
相关性。(只分析自然原因)
我国川、滇、黔地区
多地震 位于板块 交界处 地壳活 动强烈 断裂发 育、岩 石破碎 滑坡、 泥石流 多发
季风气候 暴雨集中
地形崎岖, 山高谷深
思考:四川省、重庆市滑坡 和泥石流灾害频繁的原因 。
(1)大巴山的南坡,大部分地区 海拔在500—1 000米左右,是面 积广大的大斜坡。 (2)岷江和大渡河的上游区又是 地势急剧下降的地区,地质结构 复杂,地表结构不稳。 (3)受西南降水系统的影响,雨 量丰沛,而且盆地边缘植被破坏 严重。
3、我国的地震带的分布
①我国的地震带?我国地震分布的特点? ②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 质灾害的成因?
读图思考: 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我国多发地震的原因。
①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 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中国西部 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 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 近海域影响最大。 ②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 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 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 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
(2)泥石 流
A、概念 B、特征 C、发生的条件 一是地形陡峻、二是有丰富的松散 物质、三是短时间内大量水流。 (3)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降水多,尤其是山区多暴雨、久雨天气,极易发生泥石流;
人为因素,如开垦、开矿等,诱发或加剧滑坡和泥石流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形成原因
一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 地震。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 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 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二是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第一,发震构造是龙门 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 动。第二,这次地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 使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第三,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 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可能导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 间较长。 三是浅源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 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四)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 掩埋房屋,造成人畜伤亡;摧 毁城镇﹑工厂﹑矿山;破坏铁 路﹑公路﹑航道,威胁交通安 全;破坏土地﹑森林﹑植被等
以西南地区为例,说明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地质灾害多发区的成因
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诱发滑坡和泥石流;
地貌类型多变,地势起伏大,大斜坡多,坡面物质松散,易 发生滑坡;
(1)1952年9月17日,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 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 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答: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 1 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 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 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 斜坡坡度一般为20°~40°,过陡的斜坡,在重 力作用下主要表现为崩落; • 风化作用、地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滑坡的发育;
• 人类活动如在斜坡上进行蓄水灌溉,坡面植被的 破坏, 都能诱发滑坡的发生。
3、地震危害
2、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A、概念 B、发生的条件 C、多发地区 D、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 (高度与体积)
我国地震死亡 人口总体下降
经济损失迅速上升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 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 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2008年5月31日航拍,汶川县的山体在滑坡
2010年3月10日凌晨,陕西子洲县双湖峪镇双 湖峪村石沟发生山体滑坡事故,造成20人遇难。
1、地震成因
(1)成因
(2)震级
地震的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 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坏。
(3)烈度
A、概念: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B、影响烈度的因素: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 质构造、地面建筑。
2、地震特点
①分布范围广------里氏6级以上地震大部分 省区都发生过(浙江、贵州除外);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20世纪以来共 发生6级以上强震近800次;20世纪平均每年 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地震;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浅源地震,破 坏严重, 20世纪我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 占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
我国泥石流、滑坡的分布有何特点?
(三)泥石流、滑坡发生的条件
地形: 坡陡谷深的山区
岩石: 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风化或地壳活跃的结果)
植被: 山坡表层缺少植被保护
气候: 暴雨或连续性降雨或冰雪融水汇集成为诱因
地质构造:复杂,褶皱断层相当发育,地震烈度大的地区
人为因素:山区不合理的经济建设活动。
西藏、多发泥石流的原因?四川盆地不是滑坡、与泥石流的多 发区的原因?
讨论:
为什么泥石 流和滑坡在我 国分布较广?
归 纳 总 结
我国山区面积广, 地表起伏大 加强重 力作用
地质 地貌 气候
位于板块交界处
我国季风气候典 型 不合理的 经济活动
多地震
多暴雨
人为因素
破坏植被和 地表结构
我国 泥石 流和 滑坡 分布 较广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 苗稼荡然。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雨雹)为诱因,还造成作物 受灾的灾情。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 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 000多平方千米土 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 严重的放射病。
(一) 时间分布
1、泥石流的时间分布:
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2、滑坡的时间分布:
表现出常发性,尤其是大雨、暴雨
我国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什么地区?
(二)空间分布
地势阶梯的分界线 地震多发区 总体上在西南、中部、东部
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 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 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城市总数46%的城市, 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 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
读图思考:我国近年来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下降,但为什么经济损 灾情发展趋势 失却上升?
答: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核事故。
结论: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
(1)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 (2)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 或资源破坏。
3、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的自 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中国自然灾害的形成深受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明显的南北不同和东西分异,广大 的东部季风区是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华北、西南 和东南沿海是自然灾害多发区。
发现:(1949 —2000年)人口 密度≥400人的地区的死亡人 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的 地区的10倍;是人口密度 100~200人地区的100倍。
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
结论: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发现:(1949 —2000年)人口 密度≥400人的地区的死亡人 数是人口密度200—400人的 地区的10倍;是人口密度 100~200人地区的100倍。
1981年7月9日
1981年秋季
四川省
陕西南部
我国铁路史上发生了一次罕见的泥石流灾害事故
连降暴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随之而产生 滑坡和泥石流 暴雨引起15个乡75个村暴发滑坡 特大泥石流 大面积山体滑坡
1985年7月15日 2005年6月30日 2007年7月31日
湖北鄂西土家 族苗族自治州 四川省泸定县 四川省达州市
Back
Back
四,火山的分布
Back
白头山天池图
4. 发生的条件:
• 地下水丰富和坡面有积水的地方,特别是连续性
降雨后,有大量雨水下渗时,滑坡容易发生;
• 地面有疏松物质的堆积,被水浸湿后发生软化; • 从地质构造上看,断层面、节理面及岩层面是天
然的软弱面,尤其在断层面或岩层内夹有粘土层 时,更加容易形成滑坡;
的浅源地震。我国20世纪初到80年代中期的地
震记录:
5级以上的地震约1200多次,平均每年14 次 7 级以上的地震80多次,平均每年1次
8级以上的地震9次,平均每10年1次
时间: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地点: 四川省汶川县、北川县 震中经纬度: 30.986°N 103.364°E 震级: 8.0级地震 震源深度 : 14千米 伤亡人数: 69227人
时间: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
地点:云南省盈江县 (97°31′E~ 98°16′E, 24°24′N~25°20′N) 震级: 5.8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