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心意拳十大真形精解之二
买式心意拳十大形----李洳波
![买式心意拳十大形----李洳波](https://img.taocdn.com/s3/m/9c87400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cf.png)
买式心意拳十大形----李洳波一、龙形一波未定一波生,好似神龙水上行,猛然一惊冲天起,生光雄勇令人惊。
起势:两腿并立,目视前方。
第一动: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双腿弯曲,右手曲肘上钻,手心向面;左臂曲肘下按,手心朝下贴于左胯外侧(图1)。
接上动,右脚向前迈进一步,双腿弯曲,左腿蹬劲,同时右手反掌下拉至右胯外侧,左手随腰右旋之力向前下方猛力劈击,目视左手击出方向,此形要求手动脚动,周身齐动,变化速度要快,用力要猛(图2)。
二、虎形猛虎出洞一阵风,风吹草动群禽惊,扑食勇猛难逃避,纵山跳涧显威风。
起势:两腿并立,目视前方。
第一动:左脚向前迈出,脚后跟着地,双腿弯曲,重心在后腿,两手曲肘上提,手心朝下,上身束含,收尾提肛,肩下沉,目视远方,意念集中,有待发之势(图3)。
接上动,右脚猛蹬,向前迈进一步双腿弯曲,重心略偏后,双手随后腿之蹬劲猛力向前推出,手心朝前,两中指交叉,肩下沉,头上顶,目视远方。
此形周身动作高度协调配合,快速刚猛,力达双手(图4)。
三、猴形猴形须知身有灵,偷桃献果显本领,看它一身无定式,纵横跳跃一身轻。
起势:两腿并立,目视前方。
第一动:右脚向前迈进一步,两腿弯曲,重心偏前,腰向右旋转,左手随腰旋之力曲肘上穿至面前,右手扶于左肘内侧,两手随腰转在面前左右晃动,此形为“猫洗脸”(图5)。
第二动:左脚向前迈进一步,右手随腰转动向前推出,左手后拉曲肘放于左胯上部,目视击手远方,此形为“猴摘桃”。
此形动作轻灵、快捷,步随身变,手随步出,周身齐动,长期盘练身轻步灵,动作快捷(图6)。
四、马形人学烈马踏蹄功,战场之上逞英雄,英雄四海扬威名,全凭此势立奇功。
起势:两腿并立,目视前方。
第一动:进左步两手前插,左步落地,立起右脚前蹬,同两手变拳沉肘下拉至右大腿两侧,左腿微曲,支撑全身重量。
收尾提肛,沉肩束身目视前方(图7)。
第二动:右脚落地前踩,成左弓右蹬式,双拳向内反转前冲,拳心朝里,与鼻同高,后腿蹬劲直达两拳。
心意拳十大形教学视频[戴氏心意六合枪]
![心意拳十大形教学视频[戴氏心意六合枪]](https://img.taocdn.com/s3/m/3c7a015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77.png)
心意拳十大形教学视频[戴氏心意六合枪]有谱云:“枪法宜前手(指)按定休要战,后手不离胁内藏。
扎时由下向上掏,手贴心兮不可高。
而其成功,则以熟静为主。
盖熟则心能忘枪,和而不滞,静则心不妄动,处之裕如。
至其用法,常扎中门一道线,其高低之度,要与心齐。
其钻手不可离开心口,其一出一入,总要紧贴身子为宜。
其步法以寸步、车轮步、地盘步、虎步、鸡步、败步为宜。
其诀窍,即眼到、心到、手到。
手到即枪到。
其规距,三尖要正,三尖即:鼻尖、枪尖、足尖。
其身法与手拳大略相同,不过两膀不可突起(出),两肘不可离胁。
扎时,枪与心齐,掏的出枪,掏的回枪,前手离心口五寸许,后手离心口仅一二寸许。
练时平扎,用时枪尖稍向下扎一点,因扎低,敌不易顾也。
而练时平扎者,何也?盖不裕将门道示知于人,艺高一着,即此可知。
至枪法之字其数有八即:分、闭、扎、点、搠、挑、滚、扣。
分是合,防吾右,但须缠之以扎。
闭是乘,防吾左,但须缠之以点,点虚而扎实,扎重而点轻,然枪法不患无扎点之劲,而患无分闭之力。
盖分闭有力,扎点方有劲而无险。
至点之法,尤须注意者,即身法就前,其劲始显,但欲身法就前,须加寸也。
搠如劈势,带有扣劲,扣似捉拿,兼含扎刺。
挑是截敌手腕,而寓上起之势。
滚是缠敌枪杆,而带沾连之意。
八字互相渗合而用,方得枪法之妙也。
但或分或闭,彼之枪来,我若搭之,总要搭在我左手前六七寸处。
还须搭在彼枪尖六七寸处为要。
但既搭枪之后,须滚杆而进,万不可离开彼枪,待彼之枪尖离开我身而我之枪尖正在敌之中门一道线上,方合分闭前进之妙用。
再者,分闭顾也,扎点进也。
分闭之兼带扎点即是顾法,连上进法,方不误事。
不然,分闭之后,再行扎点,则敌易变化,我终无扎点之机会。
总之分扎是一势,闭点亦是一势,若分为两势,则滞而不灵矣。
至分闭,将敌之枪,离我身而上起者,上也。
平出者,中也。
下落者,下也。
然其所以如此者,则在枪之搭法,搭右滚左,则上起,搭左滚右,则下落,扎下则平出矣。
至分闭之枪圈,以转一个半转圈子为上,一个圈子为中,半个圈子为下。
河南邓州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之——白蛇吐信组合
![河南邓州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之——白蛇吐信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2b2681fa941ea76e58fa04e4.png)
本文由jdzhaoban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河南邓州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之——白蛇吐信组合 马雷石 海 涛 心意六合拳是明末清初姬龙凤先生在诸门派繁杂套路和技术的基础上汲取枪法之精创新而演变成的 优秀拳种,三百余年的传承过程当中,历代门人通过不断地锐意创新,使心意拳在拳理拳法上日臻完善。
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心意拳与昔日相比,无论在风格还是内功方面,都包容着博大精深的武学内涵,这 颗灿烂的明珠,应该被世人所重视和发展。
心意六合拳取自然界中(龙、虎、鸡、蛇、熊、鹰、猴、马、鹞、燕)十种动物的特长,故其不仅有 心明意灵,应变无穷之妙用,又有开而便击,裹而不露之神效。
该拳有虎扑羊之猛,蛇拨草之巧,猴纵身 之灵,龙缩骨之法,烈马奔蹄之功,熊守洞之本,鸡好斗之勇,燕子抄水之功,鹞子钻天之技,鹰捉拿之 精,皆取其形而得其意。
身法步法要求六艺(鸡腿、龙 身、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 ,强调内外三合相合来 盘拳练艺,以心意诚于中,肢体行于外,心意支配行动, 行动贯穿心意,心意指挥六合,六合偶有心意为指导思 想。
以五劲(踩、扑、裹、束、决)练就浑身七星(头、 肩、肘、手、脚、膝、胯)长短之运用,浑身是功,遍 体为拳。
一枝动百枝摇,一动无所不动,上中下三盘一 起进攻,浑身各部都为击敌之武器。
随招势而发,浑身 无所不用,讲手脚齐到,起根拔节之打法,充分体现了 古传贴身靠撞之特点。
与人较技,既有硬打硬进,又有 蛇形之柔化刚发,避虚击实,穿空钻隙,攻中有守;交 手时强调身手动作协调,连贯一致,无论是防守、退闪 都要势势相连,不丢不顶不滞钝,常有追风赶月,排山 倒海之势,用兼顾兼打之法而击敌措手不及。
此拳以它 招式奇绝、简单实用、发力迅猛而著称,是一个内外兼 修,刚柔相济,虚实兼备,看似简单,其意深奥,注重 实用的有价值的内家拳学。
白蛇吐信为心意十大真形的单把之一,此把取意于 蛇分草之能。
(56)心意拳谱
![(56)心意拳谱](https://img.taocdn.com/s3/m/3fcf25f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f.png)
(56)心意拳谱说明;这本谱是戴魁师爷在口外教徒弟时他囗述,有文化人给整理的,史雄霸在八十年代挖掘整理武术活动中献给省体委的,马二牛师伯也有一本与此一样,我都核对过,大家都想看戴家谱,我先开个小头吧。
谱中的话语文字不妥处望大家包含,我只能照登不改而以,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还准备好挨骂的心理了。
如有不对不妥处还希望戴家心意门人及行家高手给指正及批评,本人虚心接受。
老心意拳谱清朝戴二闾侠客,山西祁县小韩村人,是侠客.他师付李祯是剑客,系河南鲁山县人,住址南门外。
云龙九现八阵没有上. 八轮还转没有上. 八步点穴没有上。
心意拳正法; 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心意用功夫。
若要经上寻佛法,笔尖蘸干洞庭湖。
一力浑元气[气应是无字下边四个点的那个字] 心光万道,心意拳的总纲,达摩老祖传于大耳禅师,大耳禅师本着.............制成八阵图,九九八十一把拳,有七十二把铁盘,有九个形象以后,岳飞在洞庭湖见骀鸟有竖尾之意成十形以后,岳飞与金兵大战,见人熊要吃鹰,鹰在树上要抓熊,岳飞又加两形鹰熊斗智,腹重阳之气,眼目光明,共十二形。
心意拳五行.....劈崩钻炮横 [岳飞真正五行拳,戴二闾所传] 劈拳属金似斧,有捧承托碟之意,而后有劈物之势。
崩拳属木似箭有射物之意,而后有浪头喷岸之势。
钻拳属水迅似闪,而后有岭塌山倒之势。
炮拳属火似炮有炸物之意,而后有金龙分岸之势。
横拳属土内包四德,有轮行沟壕之势。
鹞形;鹞有入林之巧,有翻身之精,有钻天之能。
鸡形;鸡有独立之能,有振翼之威,有战斗之勇。
燕形;燕者最灵巧之物,有跃身之法,有轻捷之灵,有取水之能。
蛇形;蛇有拨草之精,有呼吸之能,起水起火之能,有缩身之法。
骀形;骀有缩尾之意,有舒展之能。
龙形;龙有擞骨之法,起如蛰龙升天,落入霹雷震地。
起也打落也打,起落钻翻如波水翻浪.大能吞云吐雾,小能密里藏针.蛟龙出水放之则弥六合,龙能千变万化也。
虎形;虎有三绝,意懈威不懈[也叫虎死威不倒也]抽搂丢三手.虎有抖擞之威,抖是抖决也,擞是抖擞决也. 鼍形;鼍有浮水之能,有转身之妙,变化如鱼蛟龙,圣贤莫测之妙。
秘传心意六合拳六艺精要阐秘之二:龙腰
![秘传心意六合拳六艺精要阐秘之二:龙腰](https://img.taocdn.com/s3/m/48c30317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5.png)
秘传心意六合拳六艺精要阐秘之二:龙腰心意六合拳,又称心意拳、六合拳,是我国著名的集搏击、健身、防身、养生于一体的优秀拳种,中国传统拳术之一,中国武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心生意,又由意转化为拳招。
[1] 据传心意拳为明末清初,由山西姬际可所创造,后有河南马学礼,传承至今。
2007年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6月7日,心意六合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心意六合拳又称守洞尘技。
顾名思义,由于此拳术是由心生意,又由意传化为拳招,故又名心意拳。
心意六合拳心意拳相传为明末清初的武术家姬际可所创的。
由于外族入主中原,当时的际可便产生了强烈的反清思想,后来到了河南少林寺后,因武术精湛,便留在那教学,居留期间又对明朝盛行于少林的五行拳深入研究。
后有一天忽见两鸡相斗,便遂悟其理而创了心意六合。
后来,心意六合拳自洛阳人士马学礼得际可真传后,数百年来形成了河南心意六合拳一大支流。
在修习心意拳的时候,有“外三合”和“内三合”的要求。
所谓“外三合”是指“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即是身体各部分在运拳时都要互相配合的;而“内三合”是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是要内心的心情与拳招、力度等合一,方可发挥出威力。
心意拳的演练路线是以直进直退为主,步法着重稳健坚实。
心意拳的十大形是模仿龙、虎、马、猴、鸡、鹞、燕、蛇、熊、鹰的扑击、穿侧、捕食、闪躲等动作,具有明显的攻守意识,每一形皆有其独特含意的。
在招式方面多为单式,而套路仅四把捶一套,也有后人心得所创的二把半等等。
PS:六合还指鸡腿、鹰捉、龙身、熊膀、虎抱头、雷声这六式相合。
[3]周口心意六合拳发展迅速,不仅传播到北京、上海、安徽、湖北、香港、台湾等地,而且远播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4]杨氏杨氏心意六合拳始于一代宗师杨殿卿,“周口三杰”之一,生于1869年,杨氏心意六合拳(6张)无常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大饥荒逃难时。
河南心意拳秘传十大真形帅定把——鸡形偎膀偎靠式
![河南心意拳秘传十大真形帅定把——鸡形偎膀偎靠式](https://img.taocdn.com/s3/m/a31a24e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6a.png)
河南心意拳秘传十大真形帅定把——鸡形偎膀偎靠式河南心意拳秘传十大真形帅定把——鸡形偎膀偎靠式河南心意拳"十大真彤归定把"是?意拳学的高层次修养代表的是'十彤合一十把舍一"是为练好?心蠹把规定出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归定谱中的''同田贯日"法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十大真彤归定把如同从各种发动(熟练掌握"溜鸡腿"拳式)后,个人练习时,要有假想的同伴将"摇涮把"拳式中的掌臂"摇"起,在想像中搭靠在一起并按照"向心力"的旋转练法,一步一走,一步一旋的"摇"起掌臂"搭靠",也可以"摇"起掌臂而不放下,好似在练习八卦转掌;双人练习时,掌臂的"搭靠"是真实的.为实战及双人在"向心力"碰撞练习中打好基础.一,预鲁式1.取轻扑站左式.轻扑站式为心意门拳法技艺的主要身法,又是心意门拳法的开门式,在长期的继承和发展中已形成了不同特点和风格,形态各异,名称不一,有叫老六合式,熊出洞或侵扑站的,也有叫轻步站,身成六合的.我师承尚学礼大师传至驻马店心意拳的一支,得自白元星(白元星老师是尚学礼传承在回族圈内的大弟子,就学于周口市沙河西岸清真寺老寺院内,因家紧靠清真寺院,常常代尚师收取灯油茶水钱和代管场子.且有较高的技艺功夫和一身漂亮的拳架,是回族圈内的佼佼者,并收藏有尚师所传心意拳古谱,又是文人,为当时一代心意拳师共知),张志禄,吕瑞芳等老师的风格._厂l14JINGWU2007.01 含,左手放置左胯里侧,手背朝外,腕部微突,有护裆之意,右手于左肩里侧护心和头部,双掌防护上下,又有随时进取对方要害之意;此时心宁气沉,浑身泰然,轻灵无比,如遇敌欲扑而站(图 1).二,鸡形偎膀偎靠式1.接上式,屈身下蹲,左手炸掌(五指分开)贴附于左膝里侧卜方,右手炸掌 (五指分开)放于右胯处,两眼平视,高中低架依个人功力情况而定;右脚蹬地摧动左脚和身形前移,同时左手炸掌不变经右胯,右肘,肩和耳处划圆向前停落在眼前八寸左右处,高与眼平;右手炸掌跟随左手臂运动,停落在左肘处(左肘尖顶住右手虎口合谷穴);身体重心前移至左脚;动作不停,有脚越过左脚搓地.如掷地风似卷起后落下;与此同时,左手向下探按落至右小腹处,右手随同落到右胯处;身形继续前移,重心落至右脚,然后左脚再向前跨越右脚卷地而出,左手重复经右胯,肘,肩,耳和面部向前划圆停落在眼前八寸处,右手仍随同在右肋处划小圆停落在左肘弯处,完成一个单式拳架动作,如此反复进行(图2一罔4). 步法要按"磨膝磨胫"法练习熟练后再按自然的步法进行,整个身形在步一摇行走中按逆时针方向向中心旋靠走圈, 走圈的大小与练习的程度和个人的功力有关,直至到在原地旋转能够忽快忽慢而眩晕地互换方向反转为止.接前述动作反方向练习,行至将要转身时,左脚与左掌及附在左肘处的右手同时停止运动,左掌停在自己面门处, 有脚紧跟并行也立即停下,此时的定式为双脚并步(左脚变实,右脚为虚),然后右转身18O度,重心变换在右脚,右掌往左肘弯处向上,向前划圆,停在面前八寸左右处,掌指与眼鼻同高,此时重心又变换在左脚,再由左脚蹬地摧动右脚和身形前移,与前述动作基本相同,惟方向相反,如此旋转偎靠走圆至收功. 2.力的运用(1)练习"偎膀偎靠"式要分别以步法的落地轻重和快慢交替进行,轻表现为落地无声之轻灵,可分为轻陕,轻慢两种,如虎如猫行中的轻慢,如虎如猫扑食时的轻快;重表现为落地有声之沉重,可分为重快,重慢,如撼山动地.轻重快慢应融为一体.(21练此拳式要突出两个力点,成两点成一线暗含在其中的"枪"劲,首先表现在后脚这个支撑点上.后脚这个支撑点与地面形成的反作用力传至"摇涮"而出的手掌,这只手掌便成为这个拳式中的另一个力点.简单地说,后脚到前手的两个力点间有力传递的过程所构成的看不到的"一线",这也是"枪"法暗含在拳架中的含义,无论是快练和慢练,特别是在发劲的一瞬间,是人体的整体体现.具体的步骤练习是先由后脚支撑点蹬地反弹后传送到前肩这个力点部位,依次按熟练程度过渡到肘,手部位,即最后选定的接触点.3.呼吸配合f1)采用快练之法中的轻,重两种方法各用A.取自然呼吸法为主,不考虑呼吸;B.吸气时,双手向下,向后揉按小腹部内收;双手由后向上,向前划圆摇出时呼气,小腹随势自然松开鼓起.如此呼吸与动作配合一致反复进行,此为鸡腿八法中第二种方法"丹田鼓荡"法. f2)采用慢练之法中的轻,重两种方法各用A.取自然呼吸方法为主,不考虑呼吸:B.与快练之法相反,在考虑与动作配合一致的情况下,慢吸慢呼,循序渐进,细长均匀.4.意念运用f1)意念下的内向型引力运动以形体动作为基础,意念贯注体内小腹丹田部位,使丹田的内气随同呼吸和动作旋转,双手臂的摇动与丹田内气的"涮"动一致,特别是在慢练中,双手如同牵拉皮吊(富含弹性)似地引动腹部丹田之气,做转轮似地随双手旋转,此为引动丹田内转法,继尔带动周身. f2)意念下的外向型引力运动以形体动作和意念贯注体内为基础,再行体外的意念运用.在双手臂翻转摇涮引动丹田之气做周身旋转的同时, 周身如在水中行走,利用体内丹田之气催动双手臂翻转摇涮引动四周之水,体会双手臂在水中翻转划圆时的阻力,并兼顾双脚和整个身形,使意念下的体内外引力运动达到高度协调和统一. f3)真假借物练意A.以本拳架动作为基础,在意念贯注体内气血充盈的情况下,围绕真实的一物体(最好是富含弹性的,过去有围绕碗口粗小树偎靠撞树的方法,也有对老式大木门贴靠撞击的"迎门贴靠"法等), 在旋转走动中贴靠撞击,每撞击一次要体会体内气血反应和生理感应的变化后,再进行下一次.B.以上述真假物体练意为基础,进行意念中的想像借物练意法,体内气血鼓荡会更真实更真切.5.技击作用此拳式为"摇涮把"旋靠式之练法, 有在旋转中向下采按回托的含意,在盘练过程中走的是向下,向后,向上划大圆的运行路线,熟练至精时只需到胸前走小圈翻转而出,所以技击作用有两种: f1)走大囤时,与对方相交,伺机抢占有利位置,从对方侧面进身,用手采住对方手臂或胸部,移动身形向后利用离心力带动对方重心,突然翻转手腕,用摇涮之把进击对方胸部,是谓手(把)的打法, 另外要根据情况施用近距离肘打肩靠方法.(2)走小圈时,与对方交手.伺机抢占有利位置,脚踏对方中门,利用自己手和前臂贴粘对方手臂或胸部向自己方向下沉旋转走小圈,引动对方重心,随机突然翻转掌臂向对方的前上方猛然发力击出.两种方法基本相同,只是根据远近的距离走大,小圈发放而已.6.健身效果与有关机理此单式盘功走架,通过双手臂,双肩和双脚的相互交换配合,在呼吸和意念的引力共同作用下,引动丹田气的产生, 旋转,摇动和冲涮五脏六腑,使之更多地产生内气,直达双手,增强手的击打功能,另外,促进了脏腑气血的流通,进而带动周身的气血充盈.对五脏六腑的疾病和肩,肘,手腕部的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和健身效果,此拳式有针对五脏六腑和肩,肘,腕部的强化训练,效果更突出. 2007.01JINGWU15。
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
![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https://img.taocdn.com/s3/m/05703068f78a6529647d53eb.png)
.
_J 胸 前 成 定
撇 蹲 要求 腿必 顶达剑九 卜度 ,不足渭之 “嫩” ,过
i}Ij之 “岂” . 阿 暂 部 是 次 , , 台格 ;竖 身 不 J‘挺 胸 . 卜
蝉 lJj 突臀 双足 踏 两线 ,后跟不 町抬起 . r以 杀
,
地 “糇 疾 ”
般彤 寸支.有特 殊要求 :身法 要缩活 ,两肘要近H』J,手
式 郜练鸩腿 ,皆各有其内涵 .但哪一式是真 lJ 鸡腿?学心 意拳者知之 甚少
三 强 形 式 宗传 IIi 日猴竖蹲 其小形仃猴
形 小 裹 、 小 括 、小 塌 、猴挂 印 、猴 钻等 盘法
谱 云 :猴 捷 蹲 , 身欲 竖 ,屈 尔胯 ,勿 过 股
猴 竖蹲 盘 法 :以
。_ 、- · ; 传 【l! I=二I燕 子抄 水 许 多 擎练 者把 此式练 绷l l叫爪极拳 “I 势式” , 这 是 末 得 传 的 缘 IIl_{[ 燕子抄手穿树绕林 ,{ 九宫 之 技 ,盘 练 I】lJf. 有阵阵雷声 .为心意 八 人 秘技 之 ·. 使 【 弟子 .也难得其传
呈猴爪 .仃 偏 摇 ,少走人斜 角,满地游走 .此 为猴竖蹲 之 I 而熊 形重在 缩 、1:,身法稳 健 .手 法 以绕 行立
K , Lj 彤 正卡H反 昕 以 许 多 棼家 的 猴 竖 蹲 , 是 熊 洲
的姿协 l 蹲一 蹲 .这佯角翠决 J nq题 , 为.猴竖蹲与熊
文 :李汉铭 黄檗/整理 责任编辑 :柑超
传的心意六 合拳 .又称十大形 l六l盘练方法不 ,又 定形”与 “十大真形”之i兑 tJ火 真形 ”的 修炼 与 “十火 形”的盘炼 完全不
形”是以灵静至极后的真元之气 自动激发道 家二 卜 均运行 .并带动外部的肢体 自发而动 .这个过 程是 }h
戴氏心意拳十大形入门
![戴氏心意拳十大形入门](https://img.taocdn.com/s3/m/ddff27c4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1.png)
戴氏心意拳十大形入门戴氏心意拳十大形入门武艺堂心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是中国武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华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据传心意拳为宋代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所创,明未清初,山西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中年时期,因参加抗清复明,隐居少林寺 10 年,传艺于河南马学礼,安徽曹继武。
姬际可开宗创派以来,历经数百年、十余代人传承,已形成了庞大的体系。
特别是心意拳的技击性很强,它能用头、肩、肘、手、胯、膝、足等部位击打敌方,非常实用,并因此受到国内外武术家的重视和广大武术爱好者的喜爱。
2008年6月7日,心意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简介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体现。
十大真形是心意拳的精髓,这是一门技击性很强的古老传统实战派拳法。
十大真形,其动作简捷,古朴纯真;阴阳互济,内外兼修;刚柔相济,形神兼备;能快能慢,善顾善打;动静结合,心意相连;讲究头、肩、肘、手、胯、膝、足七星并进。
是中华武术中不可多得,老少皆宜的拳种。
十大真形,演练起来,起落钻翻,束展开合;进退自如,动转反侧,随心所欲;全身应敌,通体为拳。
练到上乘境界,可以纵横往来,迨形随影,目不及瞬,真所谓动之不见形,击之不见影。
本书详细介绍了心意拳的历史以及心意拳的基本拳路的特点要领等等。
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普及心意拳具有积极的作用。
渊源据传心意拳为宋代名将民族英雄岳飞所创,岳飞刚毅多谋,勇冠三军。
自幼随名师周侗习文练武,随陈广习刀术、枪术,尤精大枪术。
在长期抗金战斗中,化枪为拳,训练将士。
此拳刚猛狠毒,奇快无比。
意到拳到,变化无穷。
实战中远可用枪,近则用拳。
后岳飞被害,此拳随之销声匿迹,鲜有所传。
明未清初,山西姬际可,访名师于陕西终南山,遇异人指教,授予《岳武穆拳谱》朝夕研练,尽得其妙,中年时期,因参加抗清复明,隐居少林寺 10 年,传艺于河南马学礼,安徽曹继武。
河南心意门十大真形说
![河南心意门十大真形说](https://img.taocdn.com/s3/m/d4c8f1672cc58bd63086bd41.png)
天下功夫心意36河南马氏心意六合拳是以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之意命名的,要求身成“六势”: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强调“内外三合”。
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河南心意门以模仿十种动物形态演变为拳法,心意门人通称为“十大真形”。
十大真形者:鸡、龙、虎、蛇、燕、鹞、马、猴、鹰、熊。
河南马氏心意六合拳是依据上述十种动物之形态和攻防技能,象其形、取其意而立法为拳。
形象为身之形,而拳技为意之用。
本人师承河南心意门明师李新民先生习练河南马氏心意六合拳,根据师传将心意门之十大真形之要义辑录整理,以供同门参考。
1.“鸡形”说鸡有转侧之精、独立之能、争斗之法。
心意门拳法有很多效仿鸡形演变而成的技艺。
如:鸡形步、鸡步踮腿、摇涮把等技艺,就是效仿鸡形的多种身法、步法、争斗之法,达到提高人的周身灵活性和整体协调性的目的,在本门拳法练习中占有核心地位。
故拳谱称:“步步不离鸡腿,打遍天下老鸡形。
”其劲意善争斗,身法灵活,劲力抖弹整体爆发。
歌曰:将在谋而不在勇,败中取胜称英雄;两鸡争斗细心瞧,方知变化有灵通。
2.“龙形”说龙有束骨之法、升降之形、游空之能、探爪捉拿之精。
心意门拳技中龙形裹横、龙形滚横等技艺,就是效仿龙的身法形态而演变为拳技的。
因此心意门人特别强调身法的束而后展、插而后拔、曲而后直,使身形灵活矫捷、翻转拧插、纵落起伏,成为心意门重要的身法特点,以身法、步法周身紧密协调抢占对方重心,欺梢拔根而取胜。
歌曰:一波未定一波生,河南心意门十大真形说文/谢红旺好似神龙水面行;忽而腾空高处跃,声涛雄猛令人惊。
3.“虎形”说虎有扑食之勇、镇山之威。
心意门拳法中的双把、虎扑把、虎抱头等技艺就是效仿虎形的动作形态,拳势威严,姿态勇猛。
其劲意勇猛,势不可挡。
歌曰:天下功夫心意37撼山河威镇重心,只有提防我者先;猛虎示威扑食勇,形神合一妙其间。
4.“蛇形”说蛇有拨草之能、游身之巧。
于化龙真传心意拳
![于化龙真传心意拳](https://img.taocdn.com/s3/m/8166c259de80d4d8d15a4f94.png)
于化龙真传心意拳更多、稀缺文档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搜索此文档,上用主: 于化龙龙心意拳真于化龙龙心意拳真拳龙曰,“左打龙牛龙龙~右打牛龙角~前打一龙碑”指的就黄搠是本文所介龙的三把拳。
一、一龙碑搠(中龙龙)1,起龙龙步站龙身站立~左肩龙前~左足在前~右脚在后左脚尖微龙地~臂离两自然下垂~微龙肋~手五指龙龙~掌心朝里~左手放在左里两肘弯两胯龙龙龙~右手龙龙于右龙~舌龙上~含胸拔背~腰提肛~心~胯腭沉静气沉龙身自然~目向前方平龙。
两接上龙右脚使刮地龙腿向前出~右手在刮地龙腿向前出的同龙踢踢上龙~微龙住自己前龙~左手龙住右手龙成龙虎抱龙龙。
肘弯肘弯接龙虎抱龙龙~手向上龙龙捉~左脚向前龙龙右足~腿束身屈膝下两两蹲两蹲两~成龙形步~在腿屈膝下的同龙~手龙拳向下龙去~左手放于左足足龙~右手放于右龙成一龙碑定龙。
踝胯搠2,一龙碑回身龙搠接一龙碑定龙~右脚向右后方龙出一大步~身向右回龙搠体180度~左脚龙~成左弓箭步~手龙掌~五指龙龙~左手手臂曲~尖朝跟两弯肘前~龙住前膝~右手龙住右龙~成虎龙山龙。
胯3,一龙碑起身龙搠接虎龙山龙龙龙虎抱龙一龙碑定龙。
与搠4,一龙碑收龙搠更多、稀缺文档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专搜索此文档,上用主:接一龙碑定龙身向右后方身搠体翻180度跳起束身落地~同龙龙雷声搠体“噫”~落地后姿龙如前一龙碑定式~而后~身站立返原龙步站~收龙。
二、龙半龙龙1,龙牛龙龙右龙起龙龙步站如一龙碑龙步站。
接龙步站龙右脚向前龙出一大步~成右搠弓箭步~在右脚向前龙出的同龙~手在胸前一龙弧后~右手龙住右两划前龙~左手掌心龙住右龙~身龙身下龙成龙牛龙龙右龙。
肘弯体2,龙牛龙龙左龙接龙牛龙龙右龙~手一龙弧~左脚提起向前龙出一大步~成两划随即左弓箭步~身向左龙下龙~左手龙住左龙~右手龙住左手龙~龙龙反龙体肘弯龙龙~如龙止不龙~脚自然收回~手置于胸前~左脚在前~右脚在两两后成龙步站龙。
三、牛龙角黄1,牛龙角右龙黄起式龙步站如前龙步站。
心意拳十大灵法下篇
![心意拳十大灵法下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01d3e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1f.png)
心意拳十大灵法下篇四、鹞形灵法歌曰侧翅穿钻善入林,轻灵飘逸若有神,莫看身小特有力,鹞子身法有神灵。
(—)鹞子钻天1、鹞子钻天左式盘练法以轻步站开始,左手左脚在前,右手右足在后。
左足向前垫一步,再上右足到左足前,脚掌落地后屈膝,五趾抓地,足心含空,左足立即跟上,用膝盖顶近右膝弯内处,落地后也屈膝,五趾抓地,足心含空成右鸡步。
同时左掌掌心向右,虎□向前下方,五指揸开向前下方,往右膝前插去,到右膝盖外停住。
右掌掌心向内,虎口向前,五指揸开贴在右胯处,右肘后张,整个身体成合式。
头顶项竖,下颌内收,闭□扣齿,舌顶上腭,眼视前方(见图1 )。
左足上半步,足掌落地后五趾抓地,足心含空,右足原地不动。
然后全身长身而起,同时,左掌掌心向内,虎□向上,五指揸开向上,从右膝外随身体直起而往左上方冲击出,右掌掌心向左,从右胯处经腹部向左肘部靠去,当与左肘部相遇时,用虎口卡在左肘尖助力,随左臂向上冲击。
左掌一直上钻到左眼上方停住,指尖高于眉。
头顶项竖,下颏内收,闭□扣齿,舌顶上腭,眼向前方视去,成鹞子钻天左式(见图2 )。
2、鹞子钻天右式接上式不停,左足再进半歩,足掌落地后屈膝,五趾抓地,足心含空,右足立即跟上,用膝盖顶近左膝弯内处,足掌落地后也屈膝,五趾抓地,足心含空成左鸡步。
同时左掌变掌心向内,虎□向前,五指揸开向前下方,往左胯处抽回贴胯处。
右掌掌心朝左,虎□向前下方,五指揸开向下,往左膝前插去,一直插到左膝外停住。
头顶项竖,下颏内收,闭□扣齿,舌顶上腭,眼视前方 (见图3 )。
右足上半步,超过左足,足掌落地后五趾抓地,足心含空,左足原地不动,然后全身长身而起,同时右掌掌心朝内,虎□向上,五指揸开向上,从左膝前随身体直起而往上冲击而出,左掌掌心向外,从左胯处经左腹部向右肘部靠去,当左掌与右肘相遇时,用左掌虎□卡在右肘尖部助力,随右臂向上一齐冲击。
右掌一直上钻到右眼上方停住,指尖高于眉。
头顶项竖,下颏内收,闭□扣齿,舌顶上腭,眼向前方视去,成鹞子钻天右式(见图4 )。
第四章 心意门古传套路盘艺图解
![第四章 心意门古传套路盘艺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9d75b14cf7ec4afe04a1dfb4.png)
第四章 心意门古传套路盘艺图解 一、 心意四把捶 心意四把捶是心意门中的一个重要套路,素有短拳之称。
拳势简朴,技击性强,是擅长爆发 内劲的优秀传统套路之一。
盘艺图解 1. 熊出洞(六合式、轻步站、侵扑站) 左脚在前,身向右侧,整体下蹲,两腿弯屈、前后相套,双手抱置胸前(也可以左手护 右腮、右手护胸前) 。
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势如背锅,谷道上提,舌顶上腭,两眼平视(图 79) 。
2. 虎扑(三尖照) 左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手下按,右掌心向下,左掌心向右;右掌按 至裆前,左掌下落至左腿内侧;使鼻尖、膝尖、脚尖成一直线(图 80) 。
3. 过步箭窜 右脚向前迈进一大步,紧接着在左脚过步至右脚前。
过步时两肘护肋,手护胸。
4. 猴竖臀 左脚尖上翘、脚跟略触地;右手握拳落至右腿外侧;左手变掌贴置左小腿内侧;右 腿尽力下蹲,腿弯、臀部、脚跟成一直角(图 81)。
5. 打横拳(头拳) 左脚前上一大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掌五指炸开;右手握拳,由下向上撩打;左掌与 右拳相合,高与胸平(图 82) 。
16. 鹞子入林 右拳变掌,双掌同时外拧;左掌伸至头上方,掌心朝右后;右掌置左腿外侧,掌心 向外,身向右后转,重心移至左腿;随转体右脚尖上翘、脚跟微触地(图 83) 。
7. 上步撕拽 上左步随之上右步,右脚置左脚前;同时左手下落至裆前,掌心下按;右臂上伸至 头前上方,掌心向左;重心置于左腿,右脚尖点地(图 84) 。
8. 势如劈竹(沉劈) 右掌猛然向下沉劈;左腿随之尽力向下蹲;右腿屈膝、脚跟略离地,脚尖上翘。
右 掌下劈至右腿内侧,五指炸开,掌心向左,贴置右小腿和脚心;左手当右掌下劈时交叉 上升至右腮旁,五指炸开,掌心朝面部(图 85) 。
9. 挑领 左腿尽力猛向上蹬起;右脚向前上一大步成右弓步;右臂在身体上起时,由下向上、向 前发崩抖劲挑起,置头前上方,掌心向后上方,指掌分开,臂上挑略过头;左掌在右臂 上挑时下按至裆前,掌心向下,五指炸开朝前(图 86) 。
心意六合拳十法秘要
![心意六合拳十法秘要](https://img.taocdn.com/s3/m/8404ef7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0a.png)
心意六合拳十法秘要河南派马氏心意六合拳古朴无华,功拳兼备,把势凶猛,下手狠毒,融养生与技击为一体,心为技击之体,技击为心所用。
手心、脚心、本心要实,心欲动周身皆至,意欲发视谁谁惊,一切皆遵从实战之目的,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可谓武术中经典珍品。
笔者结合恩师李新民授艺之精华与拳谱和本人十多年盘拳练艺的体会,认为研习心意门拳法技艺,必须把握以下十动大法之要义,定会得艺知妙。
一、内气之法:《筋经贯气》谱曰:似梦地着惊,似悟道忽醒,似皮肤无意燃火星,似寒浸骨里打战冻。
想情形快疾猛,原是真气泓,浓震雷迅发离火焰烘,俗不悟无中穷,丢却别寻哪得醒,着人肌肤坚刚莫敌形,而深入骨髓截断营。
心为气之体,气为心所用,五行即一心,阴阳不偏倚。
练气不外于动、静,动则气檠不散,静则如山岳难摇。
太极混混沌沌,无形无意而其中却含一气,其气流于体内,无所不至。
人亡生存全仗一气,名曰“中气”。
中气者,即先天之元气。
医道所谓元气,以其居人身之正中。
武道称中气,即先天真一之气。
文练者称为内丹,武练者称为外丹。
然内丹没有不借助外丹而成者。
盖动静互根,阴复阳来,温养合法,自会有结胎还原之妙。
定势为桩谓之“静”,揉势为运谓之“动”。
故平日通过桩法静守而还之一动,禀先天之神以化气,积气以化精,精气凝结于丹田、脉络(冲脉、带脉)之中,内与外对,表与里对,使中气充足、里表如一,达到周身坚硬勇猛,神精气奕。
故静极而动,生一揉势,似行云流水,接天体大地之精气,动中守静而“筋经贯气”,使一身之真气行于筋脉,通于包骨衬肉之膜间,达之于皮,敛人于骨,流注于骨髓、关节与神明之中。
气行畅达,无处不行,无处不到,气大至刚,塞乎天地之间。
加沙袋逐层填实,虽软物可使之坚硬。
人若修炼得法则全体振动,满腹坚硬如铁,不怕与人冲突,御抗敌之击打。
敌触我之肌肤我则内劲自骨内透于皮外,浑身无处不发力、浑如若一,内功之气则成矣。
歌曰:天地交合万物生,不偏不倚气均停。
千手万手常擎聚,唯承和合一气通。
心意六合拳古武内功揭秘,十形,四把
![心意六合拳古武内功揭秘,十形,四把](https://img.taocdn.com/s3/m/e2be5c6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1.png)
心意六合拳古武内功揭秘,十形,四把心意六合拳古武内功揭秘,十形,四把姬龙峰先公将其“神枪”劲气贯于拳功诸形,由万千招势提炼而创十二大势,直至姬氏第三代弟子仍盛传不已。
此技分前后各六势,前六势:金钢捣碓、夜马奔槽、熊膀、真形实象等;后六势:白鹤亮翅、虎扑、燕子取水、鹞子钻林等。
其中真形实象有歌曰:“一身寒冷战悚悚,身子如背锅,两手把腮托,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
”然天地万物总在变化发展,龙峰遗技随其传人之更迭和传域的变迁而变化发展。
仅就此技北支而言,传至先公第三代弟子“神拳”李能然,即已经三期变化:一期,十形、四把;二期,三拳、五行;三期,进退连环、五行炮及有明显发展的五行、十形等。
因第三期也远在一百二十年前,故此三期者皆称早期拳法。
—期拳法:十形,四把龙峰十二大势经充实和发展变为十形和四把。
(一)十形。
十形也称十大形,乃十路短拳,拟取天地间凶禽猛兽诸如龙、虎、鹰、鹞、蛇、马、熊、猴、燕、鸡等十物搏击之绝: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食之勇;鹰有捉拿之巧;鹞有束翅之能;蛇有分草之力;马有奔蹄之功;熊有竖项之力;猴有纵身之灵;燕有取水之巧;鸡有斗食之.勇。
兹就龙、虎等形概言如下:龙形:由左手足在前,重心偏于右后腿的六合势开始,蹬右腿、身前移,随即蹬左腿,右腿屈膝猛上挺,两足右上左下离地腾身;同时,右拳前上冲,左掌附于右肘内侧,两手心皆向后上,此为“起似蛰龙登天”之龙形起势。
继之,右足外展前落,左足内扣而后落,两腿屈膝;下势,坐盘,上身前倾约四十五度,同时右手里旋变掌向前下扑落,收贴右胯前,左掌擦经右掌背,前探至腹前,两掌掌心向下,掌指向前,两眼炯视前掌,此为“落如霹雳击地”之龙形落势。
说时迟,那时快,拳中蹬腿、移身、起纵、冲空、下落、坐盘,及手起复落,乃一气呵成,瞬间即定,此为龙形之左势。
右势者,由左势起身、蹬腿、移身、起纵等均与左势对称。
虎形:由左顺步六合势开始,随身之前移,右足提^左踝关节,两腿紧靠,足尖上翘i同时,两手阳拳收抱腹前,此为起势。
心意拳四把锤之劲意及破解
![心意拳四把锤之劲意及破解](https://img.taocdn.com/s3/m/421f8a45b307e87101f6963b.png)
心意拳四把锤之劲意及破解心意拳四把锤之劲意,乃该套拳术中之精华,十大形贯穿于一体,不解其中涵义,演练起来难得其益。
起势中的轻步站,为盘练该法的预备势,原名“熊出洞”,其盘法与轻步站稍微有些差异,且流露外形的缺点,容易被对手防备,一般情况下不用。
四把锤套路演练,从哪里起势,到哪里结束。
轻步站劲意:可解为:熊为凶猛之物,两膀壮健多力,有直立之姿态,守静而富有含蓄之劲,其胸前乳下两肋间生有白毛两斑,形如月芽,乃气海所在,是要害之穴位。
熊膀上提胸前时,头向上矗,威猛异常,垂其两肘,紧靠左右盖护两肋要害之处,以防敌之袭击也。
拳艺中所谓“头顶直矗,沉肩扣胸,肘不离胸”,皆指熊形之含劲而言。
颏微收,护其咽喉,沉肩扣胸,裹压在胸,是谓缩小正面被袭击的目标。
肘不离胸,是以护气海之穴,兼顾两腰被袭,在拳艺当中称之为顾法。
用法:与人交手,不宜摆设搏斗的架势,体态要安详,相机而动,蓄而后发,将要攻敌之时,不可吐露真意。
拳经云:拳打三节不见形,静为本体,动为作用。
敌未动时,我不动,敌一动时,我先动,探得敌之动静,随机应变先发制人,如图1左者,动作便为静观之势。
拳法云:能在一气先,莫在一气后。
后人发,先人至,迅雷不及掩耳。
虎扑劲意:此式为饿虎扑食之势。
锻炼丹田精灵之气,右掌重捺于裆际,撑腿侧身。
拳经云:三心要实,三尖要照,即头顶天、脚抓地、背心要实,谓之三心实。
左肩尖领前与鼻尖、左足尖成一条直线,谓之三尖照,头有顶天之势,足有抓地之精,好似墙要倒时,身体如同一根棍子将它顶住。
用法:左脚进步踩敌中间,或踩敌足背,同时发右箭步,施刮地风腿,铲踢敌人前足胫骨。
两手以掌根循弧线上挫敌腹及胸膛,或再往上挫可托击敌下巴,如图2左者。
此打法称为“狸猫上树”。
或改为提膝撞击敌左膝或裆际的虎扑双把。
注意:提膝时,切记手随身进,腿手齐到,丹田抱劲,发动实腹,雷声响动,浑身全到无拦挡。
猴缩蹲劲意:此式蓄而待发之劲意,犹如射箭,弓拉的越大,射程越远。
心意拳的真言解析
![心意拳的真言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eb8bfe6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3c.png)
心意拳的真言解析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是中国古老汉文化的体现。
十大真形是心意拳的精髓,这是一门技击性很强的古老传统实战派拳法。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心意拳的真言解析。
心意拳的真言解析心意拳的真言解析一、勇勇有两层含义: 其一,是指有胆量,即勇敢。
拳谚云:一胆、二力、三功夫;又云:与对手奋战,放胆进成功。
说的都是与敌交手时只有放胆进击,毫不畏惧,才能抢敌机先,占据主动。
如果没有足够的胆量,交手之前就已经心寒手软,即便有满身的功夫,也施展不出来。
常言道:一夫拼命,万夫莫当。
若是具备了敢打敢拼,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敌方纵多,又奈我何?所谓胆量的核心,就是这种大无畏的豪迈气概。
其二,是指果断。
搏击实战之中,敌我双方拳脚交加,你来我往,进攻和防守都必须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惜过了一次机会就可能招致失败,亡羊补牢之心是绝不可有的。
拳谚云:交勇者不可思误,思误者寸步难行,即言此也。
心意拳的真言解析二、猛拳谚云:硬打硬进无遮拦,浑身齐到人难当。
就是说与敌格斗之时,不动则已,一动则奋不顾身,一往无前,宁有一进,勿有一退,强攻硬开,大打出手,不获全胜,决不罢休。
有人把"猛"字形容为恶虎窜涧之势,大海扬波之威,其体现出来的这种舍生忘死的精神和震撼天地的气概,的确道出了"猛"字的精义所在。
心意六合拳的搏击实战,强调使用刚劲雄浑的力量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在这里,"猛"是一种力量的体现。
动则七星并用,肘顶膝撞,密集猛烈,不给敌手喘息的机会;恰如狂风扫地一般势不可挡,当者披靡。
心意拳的真言解析三、短短有两种含义:一谓劲短,二谓势短。
劲短就是强调发劲要短促,腰胯催动,手足随之,猝然一抖,内劲出矣。
这种短劲俗称"寸劲"、"激凛劲"或"抖擞劲",是一种穿透力和震撼力极强的劲力,拳谚云:长劲不伤人,短劲才伤人。
心意六合气功拳的内气之秘
![心意六合气功拳的内气之秘](https://img.taocdn.com/s3/m/c44760d7195f312b3169a558.png)
心意六合气功拳的内气之秘(转载)作者张源侠陈守孚老师道铁官成先生传下来的拳法全名为“岳家心意六合气功拳——十大形”。
这个全称现在看起来有点怪,因为里面多了气功两字,但守孚老师道铁官成先生传下来的拳谱的正名就是这样的。
因为这个拳谱是在气功远远还没有流行的文革时期传出来的,所以可以肯定这气功两字的出现不是为了赶时髦。
铁官成先生在文革期间经常用气功给人治病。
由于铁官成先生淡泊名利,在民间他用气功治病的名气要比他的拳功还要响亮。
来找铁官成先生的大都是医院里无法治疗的病例。
铁先生治病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他在练拳的时候让病家在一旁站桩,他认为他练拳时鼓动的内气可以帮助病家通经拔脉。
另一种就是直接用手掌发气。
守孚老师道那些瘫痪的病人在铁老的内气震动下,瘫肢通常都会不由自主地抖动,甚至还会自动抬起来。
陈守孚老师道:“铁老师用气功不晓得治好了多少人,他又分文不收。
你能说他的气功是假的?老先生是真有本事啊。
”“既然铁先生会用气功治病,那么你会不会呢?”大侠问道。
“在旁边看得多了,知道该怎么做。
自己当时内气又足,治起病来也是小菜一碟。
” 陈守孚老师道。
“是不是可以说,练这个拳,练到后来,你自然会得到内气。
”“是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拳叫做心意六合气功拳的原因。
铁老师在教拳的时候,讲的最多的是就是:气、意、功。
”“现在很多人认为讲气是玄虚的,所以索性不讲气。
你认为有道理吗?”“这是一个拳的境界的问题。
有些人讲气、讲意,但手上又拿不出东西来,当然会被人笑话。
但如果不讲气和意,你的拳的境界就低了。
”守孚老师道。
大侠一听颇觉在理,于是将王芗斋的拳论与赵道新的拳论放在一起比较。
赵道新说:端正我们的“拳术观”是训练的前提。
不要轻信那些不可思议的功法,也不要被一些人的言语和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克服迷信、盲从和崇拜的心理。
某些习武者最大的错误就是他不承认自已有错误,总认为自己的想法和技法是最正确、最完美的。
从来不能容忍别人提出的异议,并固执地认为无论在任何方面外国的拳术不如中国,旁门的拳法不及本门。
心意六合拳十形盘桩法
![心意六合拳十形盘桩法](https://img.taocdn.com/s3/m/2f5d812558fb770bf78a5511.png)
心意六合拳十形盘桩法在心意六合拳功法体系中,盘桩是初学者必须要进行学练的入门功法。
通过盘桩的练习,可以使习拳者获得下盘稳固,全身劲力贯通,连续爆发整体劲力等能力。
“十大真形”包括有龙、虎、鹰、熊、蛇、鹞、燕、马、鸡、猴,是心意六合拳的主要技术体系。
每个大形动作在练习时,要做到整体同动、协调流畅,而且要具备在快速运动中突然爆发整体劲力的能力,这就需要身体具备瞬间连贯一体的劲力基础。
而这种劲力只有通过盘桩训练才能获得。
十形盘桩,是将每个大形动作进行长时间的静止不动,从而产生“静力负荷”,刺激身体,增长劲力。
习拳者在学习“十大真形”的技术动作时,便要用相应的桩法进行辅助强化,以求尽快获得强大的整体爆发力。
一、龙形盘桩法1、左脚向前迈出一步,膝关节向下弯屈90度,以整个脚掌着地,身体重心全部移向左脚。
右脚前脚掌着地,脚跟上抬,膝关节弯屈90度,距离地面约10公分左右。
2、身体正直,尾闾中正,不可前倾或后仰,头颈向上拔直,双眼向前平视。
3、上半身以腰为轴尽力向左拧转。
右手臂曲肘环抱于胸腹前方,右手掌紧贴左肋,掌心向内。
左手臂曲肘紧贴于后背,手掌紧贴右肋处,掌心向外(图1侧面、2正面、3反面)。
如此静立不动,力尽为止。
右脚右手在前练习方法相同,左右互换练习。
练习要点:1、左脚在前时,上半身向左拧转;右脚在前时,上半身向右拧转。
但头部始终保持正直,面朝正前方,不可随身体左右转动。
2、肩胯要合住劲。
如左脚在前时,右肩与左胯成拧转合扣状态。
3、双腿内侧呈交叉姿势,右膝盖正对左腿膝关节月国窝处,传统拳诀称为“绞股剪刀步”,目的是保持劲力完整与守护裆腹部位。
4、双手对争。
右手尽力向左伸,左手尽力向右伸,双手臂要紧贴身体。
5、松肩沉肘,下颌微含,自然呼吸,气沉丹田。
二、虎形盘桩法1、左脚向前迈进一大步,屈膝前弓,身体重心移至左脚。
右膝关节伸直,脚尖外撇45度左右,右脚跟与左脚跟内侧在同一条直线上。
2、身体前倾45度左右,头颈上拔,双眼向前平视,下颌微内收。
秘传心意拳十大真形精解之二
![秘传心意拳十大真形精解之二](https://img.taocdn.com/s3/m/60996ab0b8f67c1cfad6b8ce.png)
秘传心意拳十大真形精解之二秘传心意拳十大真形精解之二一、虎扑把熊出洞(一)盘法“熊出洞”为心意六合拳之特有姿势,习练时全身放松,侧身而立,左肩领前,左足在前,右足在后,间距一脚左右,前足足尖点地15度;两臂下垂,两肘微弯护肋,左手停在左胯里侧护裆,右手贴住胯际里,手指放松下垂微曲,指尖向下,手背向外;头上顶,舌抵上腭,颈要竖直,牙齿扣住;两肩松开向下塌劲;谷道上提,心宁气沉,浑身泰然,目光向前平视。
谱云:“熊观天非观天,鹰视地非视地。
”此式为心拳之临战式,以便伺机而动,蓄而待发。
在将动未动之际,不易摆架势,以防吐露真意。
可谓静为本体,动无外形。
我形未露,敌则难测,一旦出手定能出奇致胜。
拳谱云:“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形。
”敌未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已先动。
拳云:“后人发,先人至,迅雷不及掩耳。
”(二)劲意此式又名六合式或预备式。
它要求六艺: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与内外三合。
千变万化均由此生发而来。
心拳以熊鹰为本,熊形防守,进取似鹰。
如失此二式,则拳意失真。
由此可见“熊出洞”在心拳里象征着攻守之中的防守,动静之中的静,阴阳之中的阴,刚柔之中的柔。
(三)技击前脚虎步站立,利于起脚趟,稍点地即利用卷地风打人,侧身受敌面积小,三尖照与上步鸡腿相配合,前脚内扣15度以防对方用脚踢前膝,内扣护裆,有利于手肘相助。
二、虎扑双把虎蹲山(一)盘法承前式,左脚向前一步前踩跟右脚,身体下蹲重心放在右腿上,再上左足,右腿屈膝悬提于左腿前,足尖点地(教内是足尖翘,我脉是足尖虚点地,与教内有别),要求身体微束下蹲,屈后腿,后胯下坐,后膝内扣,前腿伸直,膝曲并内扣,前胯放松,前脚跟落地,向下有踩意,后脚有蹬意,两膝内裹劲,护裆;二腿合劲,足跟抓地,足心空含。
同时守下丹田。
由下丹田至胯部环跳穴至膝部阳陵泉穴再传到脚底涌泉穴,这样下部骨节开,气盈力足,步法上时又快又整灵。
两腿重心前三后七。
两手五指,开,掌心内顶,除拇指外余四指端微内扣,掌心含空,虎口撑圆。
心意拳熊形单把练法
![心意拳熊形单把练法](https://img.taocdn.com/s3/m/3f172fe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4e.png)
心意拳熊形单把练法安徽马琳璋2011年心意拳有十大真形,即鸡、马、燕、蛇、猴、龙、虎、鹰、鹞、熊,拳术取喻这十种动物的本性和灵意作为拳术的技击之术,其中鸡的奋勇,马的疾踢,燕的灵巧,猴的灵活,龙的舒展,虎的勇猛,鹰爪的锐利,鹞的穿钻疾快,熊的沉稳和力大无穷。
《心意拳谱》中对于熊形的说法是:“缓缓走动稳如山,莫将老熊等闲观;顾守全凭盖世力,一掌击出震宇环。
”熊虽然显得笨拙,但它稳健刚勇,力大无穷,与大象、狮子、老虎并称为“四大金刚”。
熊的两膀有千钧之力,有撼山之势,拔树之能,其威力无可比拟。
在技击上,熊有出洞之勇,守洞之能。
搏击时,它无敌不克,无坚不摧。
所以在拳谱中曰:“攻为鹰,守为熊;进为鹰,退为熊”;故练习熊形实为练习顾法,显示出英雄气概和无敌的精神。
《心意拳谱》又曰:“顾其身家,顾其性命,为拳尚也。
”可见熊形本身打顾的重要。
练好熊形,可以得到心意拳武术顾法的根本。
熊形单把又分提手单把和熊形单把。
一、熊形单把(1)轻步站侧身站立,左肩领前,左足在前,右足在后,呈长三步。
两足前虚后实。
左足掌微翘离地,足跟着地。
全身重心落于右腿,务须中正而不偏不倚。
两臂从容下垂,两肘微弯护肋。
左手五指揸开向下,掌心向内,在左胯里边护裆;右手五指揸开向左前下方,掌心向内,置右跨际贴住,手指均张开微曲,指尖向下,手背朝外。
头要往上顶,舌要顶上腭,牙齿扣住,项要直竖,两肩松开往下塌沉劲,两膀扣住,胸膊含劲,腰胯下塌,谷道上提,会阴竖起。
心静神宁气沉,浑身泰然自若,两眼向前平视。
此势乃拳中起势之身势,有眼观四处,耳听八方之意,而四肢百骸及眼均要有备无患,亦即用我之静,以待敌之动也。
(图1)(2)熊形单把塌把接前势,左足向前垫半步,落地后屈膝,五趾抓地,足心含空;右足随即跟进,用膝盖进靠左膝腿弯内腘处,脚掌落地后也屈膝,五趾抓地,足心含空,呈左鸡步;左掌掌心向内,虎口在右方,五指揸开向下,从左胯前向左膝盖外侧插去,掌心护住膝部;同时,右掌掌心向内,虎口向左方,五指揸开向下,从右胯前向左膝盖外侧插去,掌心护在左掌上面,顾住膝部,并且右掌叠在左掌上,两掌相叠,五指揸开也向下,两掌均护住左膝盖,防止对方用脚踢击我的膝部;此时合裆扣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传心意拳十大真形精解之二秘传心意拳十大真形精解之二一、虎扑把熊出洞(一)盘法“熊出洞”为心意六合拳之特有姿势,习练时全身放松,侧身而立,左肩领前,左足在前,右足在后,间距一脚左右,前足足尖点地15度;两臂下垂,两肘微弯护肋,左手停在左胯里侧护裆,右手贴住胯际里,手指放松下垂微曲,指尖向下,手背向外;头上顶,舌抵上腭,颈要竖直,牙齿扣住;两肩松开向下塌劲;谷道上提,心宁气沉,浑身泰然,目光向前平视。
谱云:“熊观天非观天,鹰视地非视地。
”此式为心拳之临战式,以便伺机而动,蓄而待发。
在将动未动之际,不易摆架势,以防吐露真意。
可谓静为本体,动无外形。
我形未露,敌则难测,一旦出手定能出奇致胜。
拳谱云:“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形。
”敌未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已先动。
拳云:“后人发,先人至,迅雷不及掩耳。
”(二)劲意此式又名六合式或预备式。
它要求六艺: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与内外三合。
千变万化均由此生发而来。
心拳以熊鹰为本,熊形防守,进取似鹰。
如失此二式,则拳意失真。
由此可见“熊出洞”在心拳里象征着攻守之中的防守,动静之中的静,阴阳之中的阴,刚柔之中的柔。
(三)技击前脚虎步站立,利于起脚趟,稍点地即利用卷地风打人,侧身受敌面积小,三尖照与上步鸡腿相配合,前脚内扣15度以防对方用脚踢前膝,内扣护裆,有利于手肘相助。
二、虎扑双把虎蹲山(一)盘法承前式,左脚向前一步前踩跟右脚,身体下蹲重心放在右腿上,再上左足,右腿屈膝悬提于左腿前,足尖点地(教内是足尖翘,我脉是足尖虚点地,与教内有别),要求身体微束下蹲,屈后腿,后胯下坐,后膝内扣,前腿伸直,膝曲并内扣,前胯放松,前脚跟落地,向下有踩意,后脚有蹬意,两膝内裹劲,护裆;二腿合劲,足跟抓地,足心空含。
同时守下丹田。
由下丹田至胯部环跳穴至膝部阳陵泉穴再传到脚底涌泉穴,这样下部骨节开,气盈力足,步法上时又快又整灵。
两腿重心前三后七。
两手五指,开,掌心内顶,除拇指外余四指端微内扣,掌心含空,虎口撑圆。
此掌可使全手贯气,形成气贯四梢,同时以意引气开启上三节窍,从肩井穴至曲池穴至劳宫穴。
这样,意到、气到、力到,内气在臂部鼓荡,骨节松开。
前手在前膝,掌心向外,五指向下;后手在肘紧贴,掌心向内与前掌有相合之意,下颏内收,目前视。
注意身子仍吃紧于右腿上,切忌低头俯身、耸肩、突臀,前后一条线。
在拳艺中此即虎蹲山之重要步型。
(二)劲意此式蓄而待发,上下缩为一体,束为一团,有虎蹲山之劲意。
虎在扑食前必先收而后扑。
世人常说:“虎落平川被犬欺”。
意为只有放虎归山,使虎借山势才能发挥出威猛来。
这说明虎发威猛是以登山为条件的。
姬祖师取虎的蹲山之意劲,以其松散直立为先其势。
拳艺是否发挥猛勇,基本态势是否正确,关系极大。
此束有使浑身的散乱之气聚于丹田,能将分散之力汇集一处,形成蓄而待发之劲,于出势前的瞬间虎视眈眈可慑敌。
由虎蹲山一势后腿蹬,可迅速抖身而起,配合精气神纵身一扑,形成收纵一扑的“饿虎扑羊”之势,势如洪水决堤,势不可挡。
拳经云:“束展二字一命亡。
”《守洞尘技》内五行十字要诀有“束上下为一体,决如洪水倒堤”。
腿有裹劲如裹物而不露,外形又含蹲字诀:蹲要诀,蹲者合;下蹲身,下存身;练丹田,内劲收;下蹲人,用胯靠,方为蹲。
蹴如蛋,去如箭,打倒人,还嫌慢。
此如射箭,先引而后发,弓如满月,所以虚也。
势足则发,箭之力强,射程亦远。
拳出同胸腰丹田之劲必先合住,四梢裹劲,然后进身如虎践,拳发如箭发。
因有身如弓,拳如箭,不然进身无势,敌无畏惧。
(三)功用敌如前来击我,我下蹲身,以双手往斜方接拉抱回,成劈砸式击敌。
同时右腿提起,防敌腿击,欲向下缩即带有踩劲,同时向前,浑身齐到,用横拳击敌前胸或下用刮地风。
上步时要起前脚跟后脚。
向下可用斫手击敌裆,或变双崩拳击敌胸,有浑身齐到,脚踩中门而敌必倒无还手之法。
三、虎扑双把(一)盘法承上式,左足向前一大步,屈膝前进,下有踩劲,右腿左后蹬劲,足跟贴地外扭成右弓步,前膝前踩后脚直蹬,前脚尖向前,脚趾抓地,足心含空,屈膝前弓;右足在后为支撑向前蹬直,足跟落地,足掌从前到后为一笔挺的倾斜线,称抵柱势。
此步型是心意门一种强有力的步法。
两腿在一条直线上,受敌面小,前脚尖内扣,膝与脚垂直,足掌用力,胯向上挺起,后腿直,腰不塌,后足置于中线上,后足撑地并微内外撇,足跟扎实。
同时意守下丹田,由下丹田意气至胯部环跳穴至膝的阳陵泉至脚的涌泉穴窍,这样可使下部骨节气盈力足,下部有力,步法既疾又快。
同时五指,开,掌心内顶,除拇指外余四指端微内扣,掌心含空,虎口撑圆。
此拳可使全身贯气,气行四梢,同时以意开启上三节的肩井穴到肘的曲池穴至手的劳宫穴,这样,意到、气到、力到,可使臂出劲有力。
左手立掌根前吐,以大腿内侧循弧线向上翻,右手在后,右胯际提与右掌会合,虎口推住左手指根与手腕际双掌合劲,并从小腹前左斜前方推出。
前不过足,高与胸齐。
同时左足向左斜方过步屈膝成虎步,臀勿外突,两肘抱肋,两肩裹劲,丹田抱劲,头顶颏收左肩前领,目前视,三尖照,双手扑出时的劲来源于后腿蹬及腰胯的催动。
两目前视。
(二)劲意相传心意六合拳为宋武穆王岳飞所创,以双推掌著称,即今虎扑双把是也。
拳经云:“势势不离虎扑,把把不离鹰捉。
”又曰:“手提如钢锉,手落如钩竿。
”双掌前推系从下向上摩擦劲。
即用双掌天星骨自下循弧线向前上方扑去,宛若锉物一般。
同时丹田抱气向外吐后足竭力蹬劲,浑身如洪水决堤一般向前撞。
此虎扑双把劲可使人足掀身起。
束身蹲卧,身如驽弓,有金鸡独立之意,为双把创造条件。
是故,后曲可借胯膝向后挺伸之劲弹送全身前冲,同时肩催肘,肘催手,浑身之劲集中掌根一点,奋力一出,可谓所向无敌。
我双手下塌,谷道上提,谓之手落如钩。
此式手心向下挎劲,足趾扣地,背心要实,左肩领前,手足鼻三尖一直线,谓之“三尖照”。
头有顶天之势,足有抓地之劲。
(三)功用右足过步踩敌中门,或踩足背,同时左足用刮地风击敌前胫骨,两手以掌根循环线锉敌腹胸,或再向上托下腭,提手横拳。
提膝虎扑双把击敌,或向下落步时劈砸敌裆。
如用扑把可使放力,把打是从下向上的劲,不是从上向下。
或我以右手背虚领敌右脸,敌若起右手拦格,我即将左手虎口穿出,双手按住敌人上臂,施鹰捉向后下方落。
此时右肩全力后拧,两肘重抱胸前,迫使敌人重心前倾,慌于向后挣扎。
我遂趁其后缩之势,双手向前推送,敌则倒也。
或趁其后缩双手提去敌臂,用双把击敌胸腮。
亦可向前推送。
施双把时须手足齐到。
即前足随手跟进半步,后足拖步跟进。
双把击敌分上中下三节,自敌腹向上托击,发出能将敌掀起,中节连托带击制敌心胸,上节为狸猫上树,掌打敌下颏兼提膝撞击敌膝盖小腹或裆。
心拳前辈常言:与人交手须明劲,打人者借人发人。
以此为例,敌击我可用鹰捉向下捉敌手,敌若身强力壮不能动而后坐,我即可出其不意顺其后仰之劲,发虎扑击之。
四、虎扑把虎摆尾(一)盘法承上式虎扑,身一转向后,变成右脚在前,并以右脚为轴转身180度,左弓步变成右弓步,左脚在向右蹬之际,右脚前踩或屈膝,脚趾抓地,足心含空,成前弓后蹬步。
前脚有脚打踩意,后脚有消息,全在后蹬之意。
头到、脚到,为一挺的倾斜。
此步为心门常用步。
前脚尖内扣,腰不塌,后足置于中线上,同时意守下丹田,意气至胯部环跳穴、至膝的阳陵穴、至脚的涌泉穴。
这样,下部骨节松开,气盈力足,则下部有力。
步法疾快而整,同时五指,开,掌心内顶,除拇指外余四指端微内扣,虎口撑圆,气贯下丹田,至中丹田,至上丹田到肩井穴,到曲池至劳宫,这样上三节开而有力贯四梢之劲。
同时右掌向后方一摆击,掌心向内,掌背向外,掌指向前平出,左手随右手一起,双手可为拳或为掌,重要在于拧身抖摆之劲,目前视,含胸拔背,头顶项直,三尖照(如图4)。
(二)劲意此式劲意为拧身、为虎扑,不中不后,又用一摆尾。
击敌之法有“猛虎摆尾如钢鞭”和“猛虎摆尾如钢锉”之劲意。
发的是一把整体弹抖之劲,如猛虎一摆尾而拧转出劲,拧身时要内外三合,要有一枝动百枝摇之意,打出一把整体爆发劲,有如洪水决堤,势不可挡。
(三)功用此式重在击敌头面或胸肋。
我先用单把击敌,敌上架,用虎扑先下按,砸敌前手,同时上步踩敌中门。
用虎扑击敌若不中,可转身用虎摆尾击敌头面、肋胸。
落步还用脚踩中门,头肩击也可。
敌如从背后偷袭,我一转身,上下同时足踩中门击。
还可转身以横拳一架一挡,或一肘或转身为斫拳击其裆。
或起身攒拳击其下巴。
提膝虎扑,落步鹰捉,敌必伤。
五、虎扑把鹰捉(一)盘法承上式,左脚在后,右脚在前,右足向前垫一步,左足在后顺势上一大步。
起身时左手随足自小腹而置胸前,两手五指自然伸直,开,掌心内顶,除拇指外余四指端微内扣,掌心内含空,虎口撑圆。
此掌可使全手贯气,指尖生力,形成气贯四梢之意。
同时以意开启上三节窍,从上丹田肩冲窍至肩井穴,肘曲池穴至掌劳宫穴。
这样,意到、气到、力到,内气在臂部鼓荡,骨节松开,两臂才能越盘劲越大。
此为上三节窍道开启之秘。
这样手才有鹰捉之力,心门五指,开意就在此。
右手向上外前方,掌心向内,掌指向上掌背向外或掌心相合,掌根相对经右肘弯一提,由右虎口伸出停住,有向前的锉、扑、钻、挑、顶、撑和向下的外裹拨,向下的按挂劲。
掌根向前也可。
指尖前顶,两肘相向裹劲,肘弯微曲,两手从下向上翻起(为心门的鹰捉,盘的是起钻翻落劲),是梢节劲手上功夫,与肘的前撞劲,要以胯催腰、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
过胸前擦过前肩尖再经前腮,屈肘向前,五指向上划圆而出,在右手掌划圆的同时,左掌也从下到胸过前肩尖外翻,同时屈肘向上臂划弧形圆,指尖前顶,自乳前与右肘会合,用左掌虎口卡住右肘,肘尖向前也有前手之劲,后手为暗手,其劲向前扑、钻、锉,有护前肘之意。
在前上之虎扑与鹰捉的进取之势,肘护肋之意。
右上左下屈腕坐掌,掌背朝外,十字手弯曲向自己脸部,于是两手同时从外向里向下划圆,左掌划的圆大于右掌,一大一小两个圆,均不可过远,以右肘不离左肋为度。
两掌由下翻,左手里拧,拧至虎口朝前,掌心向里,五指朝上,布于鼻前,虎口朝上,指尖弯与顶齐。
掌根朝上,右手以肘贴肋,掌根朝外,虎口紧扶前肘臂侧,沉肩坠肘,扣胸头上顶,谷道上提臀不外突。
眼从虎口前视为鹰视地。
于是后手(下手)向上向前推搓,左前手臂随之伸直,后手继续前推,待两手掌心互相摩而后手出前手后,向前拧翻。
拧至掌根向下,五指分开向前,右指尖至肩前几乎成一条鞭状时,两手同时向下助势用力下捉塌,微带抽意,手腕宜直,掌根按劲,犹如拉绳,双手如天有环把它拉下一般。
掌捉下有拽捋捉前扑,下钩后拨裹劲,带有起如抽,落手如钩,撕拽而下之意。
如同鹰之捉物而不能逃。
拉毕右手落于右胯际,屈肘贴肋,左手后抽落于裆际,掌根向下捺劲,两掌张开,掌根向后,指尖前顶,形如虎爪。
同时左足随着两手下捉之势向前踩去,成左前膝弓,脚趾抓地,足心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