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常州高新区国民经济设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50项重点工作为抓手,保增长促民生,育产业调结构,齐心协力,团结奋进,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圆满完成“十一五”各项目标任务,区域综合竞争力迈上新台阶,荣获常州市辖市、区目标考核第一名。
一、综合国民经济稳健运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5亿元,比上年增加95亿元,同比增长23.5%(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6.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9亿元,同比增长8.1%;第二产业增加值334.88亿元,同比增长23.1%,其中工业增加值315.2亿元,同比增长23.4%;第三产业增加值155.1亿元,同比增长25.8%。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67.2:30.4调整为2:67:31。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 达84750元,同比增长22.4%,按现行汇率折算达1.28万美元。
地方财力显著增强,财政收入在上年较快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158.44亿元,同比增长50.2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6.08亿元,同比增长35.87%。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11.2%,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金融信贷稳健运行,年末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85.54亿元,比年初增加107.64亿元,同比增长28.48%;贷款余额304.16亿元,比年初增加49.96亿元,同比增长19.64%;存贷比62.64%,同比下降4.63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高效农业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亿元,同比增长 5.3%;其中多种经营产值11.27亿元,同比增长6.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83.5%。
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0.98万亩、设施农业面积0.48万亩;组织申报省、市等各类农业项目57个,成功获得省、市扶持项目42个,其中省、市级高效设施农业项目11个,争取各级财政资金补贴1972万元;已建成蔬菜、果品、花卉等农业专业园区(基地)20个,形成了果品农业、设施农业、种源农业、休闲农业及畜禽养殖业等五大重点产业,建成西夏墅特色草坪、罗溪镇灯塔秧苗、西夏墅镇牛郎籽山药、西夏墅镇浦河食用菌、罗溪镇鸦鹊丝瓜及孟河镇万绥林果等6个农业特色村;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11只、绿色食品3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个;创成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培育出怡泰牌固体饮料、巢嫄牌无花果茶、绿秀牌草菇等市级名特优农产品8只。
2012年常州区县GDP,人均GDP
2012年,常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3969.8亿,人均生产总值(GDP)85463.94元,折合13597.00美元。
从各区/市来看,武进区、新北区和溧阳市生产总值(GDP)领先,戚墅堰区生产总值(GDP)最低。
从人均生产总值(GDP)来看,新北区人均生产总值(GDP)为18506.91美元,位居第一,武进区和戚墅堰区分列第二、第三位,人均生产总值(GDP)分别为15449.08美元和13337.33美元,金坛市人均生产总值(GDP)最低,为10667.59美元。
截止到2012年,常州市所有区市人均生产总值(GDP)均超过1万美元。
(注:2012年常住人口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上根据人口增长率估算,全市常住人口总数来源于2012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年常州市各区市GDP和人均GDP排名GDP排名区/市 2011年GDP(亿元) 2012年GDP(亿元) 2012年常住人口(万)人均GDP(元)人均GDP(美元)人均GDP排名1 武进区 1376.96 1536.69 158.25 97105.21 15449.08 22 新北区 623.13 704.00 60.52 116325.18 18506.91 13 溧阳市 503.78 559.20 76.03 73549.91 11701.52 54 天宁区 351.00 393.00 51.95 75649.66 12035.58 45 金坛市 365.10 373.81 55.75 67051.12 10667.59 76 钟楼区 326.51 360.14 51.30 70202.73 11169.00 67 戚墅堰区 81.85 89.70 10.70 83831.78 13337.33 3常州市 3580.4 3969.8 464.50 85463.94 13597.00。
2014年上海统计公报
2014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 2015-02-28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积极应对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和自身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挑战,全面落实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政策措施,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各项重点工作,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提高。
一、综合全年实现上海市生产总值(GDP)23560.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4.26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8164.79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15271.89亿元,增长8.8%。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4.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上海市人均生产总值为9.73万元。
图1 2010-2014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在上海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1391.42亿元,比上年增长6%;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2169.52亿元,增长7.9%,其中,私营及个体经济增加值5796.06亿元,增长7. 9%。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1.3%提高到51.7%。
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453.2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7%。
其中,制造业增加值1613.23亿元,增长6.3%;服务业增加值1840.00亿元,增长8.5%(见表1)。
表1 201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经工商登记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27.46万户,比上年增长36%。
其中,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6403户,增长62.4%;外商投资企业7626户,增长16.1%;私营企业21.08万户,增长48.7%;个体工商户4.86万户,增长1.2%。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2015-02-26 10:32:39 来源: 国家统计局作者: 【大中小】浏览:6次评论: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26日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奋力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培育创新动力,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平稳运行,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实现了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一、综合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为7491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4.77%。
全年出生人口1687万人,出生率为12.37 ;死亡人口977万人,死亡率为7.16 ;自然增长率为5.21 。
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2]为2.98亿人,其中流动人口[3]为2.53亿人。
表1 2014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国民经济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636463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332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27139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39亿元,增长8.1%。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2%。
就业继续增加。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9310万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
全国农民工[6]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
其中,外出农民工16821万人,增长1.3%;本地农民工10574万人,增长2.8%。
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
全年国家全员劳动生产率[7]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0%。
价格水平涨幅较低。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1%。
达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无表格版)
达州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年3月2014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工作基调,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深入实施“三大总体战略工程”,积极采取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势头,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7.83亿元,增长8.4%。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81.6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12.96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3.21亿元,增长11%。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9:52.9:26.2。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4%、59.7%和31.9%,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7、5.0和2.7个百分点。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807.66亿元,增长9.6%,占GDP的59.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4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530.09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194.13亿元,增长9.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4.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0.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
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下降 4.6%;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指数下降1.8%。
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688.13万人,常住人口553.05万人,城镇化率39.4%。
全年出生人口70259人,人口出生率10.27‰;死亡人口44255人,死亡率6.47‰;自然增长率3.8‰。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7717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637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低于上年末的4.09%。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55万公顷,增长0.61%。
其中,小麦6.55万公顷,下降2.37%;水稻17.45万公顷,下降0.87%;玉米10.09万公顷,增长0.52%;薯类15.42万公顷,增长1.48%;油料种植面积12.8万公顷,增长1.2%;蔬菜种植面积9.15万公顷,增长1.7%。
江苏省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江苏省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正文:---------------------------------------------------------------------------------------------------------------------------------------------------- 江苏省统计局关于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2年2月28日)2001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起始之年。
在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缓的情况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加快发展主题,突出结构调整主线,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全省经济继续在较高平台上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综合全省经济稳定增长。
初步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51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 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8.4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4913.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3512.5亿元,增长10.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925元,比上年增长9.1%。
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增强。
全省投资、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2%,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12.0∶51.7∶36.3调整为11.4:51.7:36.9。
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私营个体经济增长较快,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达20%以上。
对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区域实行更加有效的分类指导。
乡镇村撤并力度加大,南京等六个省辖市市区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实施,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优化资源配置创造了条件。
全省城市化水平达42.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平稳运行。
2008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要点
2008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要点一、总体情况2008年,常州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105.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
全市财政收入达到386.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5.1%。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741元,同比增长11.9%。
二、工业增长2008年,常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105.7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8%。
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39.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7%。
三、农业发展2008年,常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38元,同比增长9.7%。
粮食总产量达到141.48万吨,同比增长6.8%。
农产品加工业实现总产值达到96.8亿元,同比增长21.4%。
四、交通运输2008年,常州市交通运输总货运量达到4.67亿吨,同比增长10.9%;总客运量达到2.12亿人次,同比增长10.3%。
全市公路、铁路、水运三大交通运输方式都保持了较快增长。
五、城市建设2008年,常州市新开工房屋建筑面积达到1034.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2%。
全市共投资232.82亿元人民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5%。
六、社会事业2008年,常州市共有143家健康单位,床位总数达到18089张,医生数、护士数、技师数均增长20%以上。
全市共有学前教育机构1755个,学生规模达到15.19万人,比上年增长6%。
以上为2008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要点。
总体来看,常州市在经济发展、工业增长、农业发展、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山西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西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山西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2015年2月27日)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和改革创新,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省经济发展总体平稳,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据2014年人口抽样调查,年末全省常住人口364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万人。
全年全省出生人口39.7万人,人口出生率10.92‰;死亡人口21.6万人,死亡率5.93‰;自然增长率4.99‰。
初步核算,全年全省生产总值1275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9%。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8.1亿元,增长3.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6.2%;第二产业增加值6343.3亿元,增长3.7%,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9.7%;第三产业增加值5628.0亿元,增长7.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4.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064元,按2014年平均汇率计算为5708美元。
全年全省公共财政收入1820.1亿元,增长7.0%。
税收收入1133.8亿元,下降0.3%,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924.4亿元,下降4.3%。
公共财政支出3096.3亿元,增长2.2%。
其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公共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支出2583.1亿元,增长3.1%,民生支出占全省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83.4%。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8%。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6%。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8.6%,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9.0%,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3%。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8%。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8%。
地铁建设对常州经济的影响分析
地铁建设对常州经济的影响分析作者:陆仰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22期【摘要】目前我国已经有二十多个城市建成地铁或正在建造地铁。
常州也开始进行地铁建设,并成为江苏省除南京、苏州、无锡外的第四个允许建造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
本文简要介绍了常州地铁建设的相关情况,提出地铁建设对常州未来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地铁;地铁建设;常州;影响一、常州地铁建设情况2003年起,常州市规划局编制了常州市规划交通线网规划》,拉开了常州进行地铁建设的序幕。
2006年2月常州市政府批准了《常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201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了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8年),常州市成为江苏省除南京、苏州、无锡外的第四个允许建造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
常州市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一共由四条线路组成,总长度约为129公里。
其中,1号线是南北方向,经过整个市区主干道,将中心城区南北连通,是主要的交通枢纽点。
由新港组团至滆湖休闲度假区,沿途经过沪宁城际铁路常州站、京沪高铁常州北站、市民广场、文化宫、大学城等,全长42公里。
2号线是东西方向,连接中心城区和横山桥片区,沿途经过钟楼区、勤业生活区、南北大街商业区、文化宫、城东工业区等,全长25公里。
3号线是L型线路,连接市中心与城市南端,沿途经过新北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淹城遗址公园、常州科教城等,全长28公里。
4号线是L型线路,连接城市北端,沿途经过城东工业区、新港、新龙,全长34公里。
二、常州建设地铁,对未来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1.进行地铁建设,可以形成新的商业地带地铁车站周边可以建设地下街、地下车库、地下文体娱乐等设施,历来是商家所喜爱的黄金商业区域。
同时,还可以在地铁站的内部的墙边,设置许多的玻璃橱窗,来播放广告。
或是直接在地铁车身上绘制精美的图案,来宣传产品,为产品打广告。
因为地铁附近的人流量巨大,通过这些方式,可以为商家带来无限商机。
地铁站周边地区,最终能够形成新的商业区。
盐城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盐城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变化,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改革统领全局,以“八项工程”为抓手,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质态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合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16.9亿元,比上年增长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53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13.5:46.5:40,二三产业比重提高了0.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53115元(按2014年年平均汇率折算约8692美元),比上年增长10.9%。
物价水平温和上涨。
2014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同比上涨2.3%。
八大类商品价格“六升两降”:食品类上涨2.8%,衣着类上涨3.4%,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3.7%,居住类上涨2.8%;烟酒类下降3.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2%。
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与上年同期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同比下降0.9%。
二、农林牧渔业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2014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5.8亿元,可比价增长3.5%。
粮食总产量连续十一年实现增收。
2014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703.1万吨,比上年增长2.4%;粮食播种面积1468.2万亩,比上年增加9.7万亩。
粮食亩产478.9公斤,比上年增加8.2公斤。
棉花播种面积75.6万亩,比上年减少24.6万亩,总产6.4万吨。
全市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47.3万亩,比上年减少10万亩,油料总产量29.9万吨。
2014年南京市统计公报
南京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源:南京日报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南京调查队 2015年4月中国江苏网4月2讯 2014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奋力书写“经济发展稳中向好、改革创新实现突破、青奥盛会精彩圆满”的“三份答卷”,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重生态、惠民生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在新常态下呈现“稳中向好、转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经济平稳增长。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20.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9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671.45亿元,增长8.8%,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3165.78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4925.34亿元,增长11.5%。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754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17507美元。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2.5:41.7:55.8。
工业结构调轻调优,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740.9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3.4%。
汽车、电子、医药、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仪器仪表等六大先进制造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4.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石化、建材、冶金、电力等高耗能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3.9%,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
服务业发展水平提升,第三产业增速分别快于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增速1.4个、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金融业增加值958.8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0.9%,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507.62亿元,增长23.5%,占GDP的比重为5.8%,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515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84%,比上年提高0.23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
常州(江苏省地级市)
常州(江苏省地级市)常州江苏省地级市共4个含义江苏省地级市《常州》编委会编著的图书蓟县下营镇常州村⽇本古分国之⼀收起常州,是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南、长江三⾓洲中⼼地带,是长江三⾓洲地区中⼼城市之⼀、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化旅游名城[1],江苏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与苏州、⽆锡构成苏锡常都市圈。
[2]截⾄2015年,常州辖天宁区、钟楼区、新北区、武进区、⾦坛区五个市辖区和溧阳市⼀个县级市,21个街道办事处、37个镇、807个⾏政村、323个居委会,总⾯积4385平⽅公⾥。
常州是⼀座有3200多年历史的历史⽂化名城[3],曾有过延陵、毗陵、晋陵、南兰陵、武进等名称,隋⽂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改常州,于1949年设市。
[2]中国⼤运河常州段⼊选世界遗产名录。
常州是长江⽂明和吴⽂化的发源地之⼀,也是南朝齐梁故⾥,被称为“中吴要辅”。
[4]常州境内风景名胜、历史古迹较多,有中华恐龙园、嬉戏⾕、春秋淹城等主题公园和天⽬湖、南⼭、太湖湾、滆湖等⾃然风景区。
[2]常州⼈属江浙民系,使⽤吴语。
常州有季札、展昭、陈济、吴稚晖等历史名⼈,主要特产有萝⼘⼲、⼤⿇糕、野⼭笋等。
[2]2018年12⽉6⽇,常州市⼊选“中国⼤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排第4名。
中⽂名常州⾯积4385平⽅公⾥外⽂名Changzhou City⼈⼝数量473.6万⼈(2019年常住⼈⼝)[5]别名毗陵、武进、中吴、龙城等⾏政区类别地级市地区⽣产总值7400.9亿元(2019年)[5]国家/地区华东地区下辖地区5个区、1个县级市政府驻地新北区龙城⼤道1280号电话区号(+86)0519邮政编码213000著名景点陈渡草堂、天宁寺、舣⾈亭、西太湖、环球动漫嬉戏⾕、恐龙园地理位置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南部机场常州奔⽜国际机场⽓候类型亚热带季风⽓候⽕车站常州站、常州北站、戚墅堰站⽅⾔吴语-太湖⽚-毗陵⼩⽚-常州话市树⼴⽟兰车牌代码苏D市花⽉季花⾏政代码320400⾼等院校常州⼤学、常州⼯学院历代名⼈季⼦、萧道成、盛宣怀、周璇等市委书记齐家滨民间⼯艺龙城三宝,汉画砖刻屏,根雕坐标北纬31°09′-32°04′、东经119°08′-120°12′市长陈⾦虎更多90%的⼈还看了常州⼯作常州房价常州最新招聘常州⼆⼿房历史沿⾰圩墩新⽯器遗址出⼟的⽂物常州为新⽯器时代村落遗址距今已有6000余年,有马家浜⽂化与崧泽⽂化叠压地层。
各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2014年)
Note: Data in this table are calculated at current prices.
alue of Industry above Designated Size by City (2014)
(100 million yuan) 韶 关
#
河 源 Heyuan
梅 州 Meizhou
28.73 4.65 3.61 35.50 166.19 29.54 2.75 8.88 4.13 209.87 38.80
336.25 93.08 87.30 170.31 535.30 353.75 16.70 243.08 566.67 139.90 330.15 21.05 302.13 20.39 10.50 579.86 168.17 51.27 79.49 338.50 569.06 184.35 145.21 70.45 911.75 4881.19 163.96 43.97 1.72 0.49 646.48 40.58 30.64
3.14
290.88 271.76 210.78 682.01 432.57 277.13 150.57 439.47 253.89 180.88 727.63 185.99 797.78 88.38 19.96 1001.45 1303.16 538.74 1143.78 1443.63 712.98 560.46 615.63 103.87 4220.75 945.45 78.89 19.84 433.21 548.36 69.66 43.97
70.01 23.48 34.80 61.92 113.72 160.89 43.46 158.55 36.60 47.52 70.81 652.97 580.69 15.95 2.09 220.59 166.30 83.56 21.82 172.83 79.17 45.49 162.68 16.66 409.07 3069.82 17.78 9.07 14.11 298.66 4.54 10.57
2000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常州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年,在中共常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主要目标。
全市经济建设及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工业经济、外向经济呈现积极变化,社会事业稳步前进,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市环境日益改善。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再上台阶。
据初步测算,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60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9年(下同)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336.8亿元,增长11.2%;第三产业增加值218.5亿元,增长12.1%。
三次产业结构为7.5:56.1:36.4。
人均GDP17625元,比上年提高1791元。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地方财力明显增强。
全市完成财政收入60.2亿元,增长22.4%;地方财政收入32.9亿元,增长28.7%。
财政支出32.2亿元,增长25.2%。
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增速有所加快,产业投向更趋合理。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3.4亿元,增长12.8%,增幅较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
其中,基本建设完成59.1亿元,更新改造完成67.5亿元,房地产开发完成30亿元,分别增长31.4%、12.6%和17.6%。
投资方向更趋合理,城镇集体以上投资中三次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1%、32.7%和64.2%。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102.2亿元,主要新增生产能力:常州锅炉厂新增3000蒸吨GEF高效工业锅炉制造能力;东风农机集团新增5000台大中型拖拉机制造能力;华源蕾迪斯有限公司新增2万吨/年合成纤维生产能力;常州港扩建年新增80万吨吞吐量等。
价格价格水平仍处低位,下降幅度有所趋缓。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水平下降2%,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下降0.5%,下降幅度均低于上年。
在居民消费价格中,食品类下降4.5%,衣着类下降4.7%,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0.3%,医疗保健类上升1.8%,交通和通讯工具类下降2.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上升1.7%,居住类上升3.8%,服务项目类上升11.7%。
2007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07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大建设”和“五个更加”战略目标,突出科学发展,突出和谐建设,突出改善民生,积极推进改革开放步伐,大力倡导自主创新创业,切实提升经济发展活力,着力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呈现质量提高、结构改善、效益优化、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性运行态势。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综合实力稳步攀升,产业结构持续改善。
200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下同)15.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122亿元,增长16.2%;第三产业增加值695亿元,增长16.0%。
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结构为3.4∶59.6∶37,其中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分别比上年下降0.4个、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市按常住人口、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分别达43674元和52805元,按现行汇率折算分别超过5800美元和7000美元。
在经济总量扩大、结构改善的同时,我市宏观经济效益继续向好,财政收入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全年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8亿元,比上年增长3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继续提高,由上年的7.6%提高到8.4%。
财政的公共服务能力有所增强,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以及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资金投入力度稳步加大,全年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3亿元,比上年增长37.6%;教育支出24.5亿元,比上年增长34.6%。
【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现代农业初具雏形。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6.8亿元,比上年增长7.1%。
2020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
2019年,全市上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种好幸福树、建好明星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抓手和奋斗指向,全市经济社会运行平稳,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综合经济经济运行保持平稳。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400.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8%,增速居全省第三。
分三次产业看,第产业实现增加值157亿元,下降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29.2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14.7亿元,增长5.8%。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 2.1∶47.7∶50.2。
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56390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22670美元。
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822.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1%,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6%,拉动经济增长4.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全年完成般公共预算收入590亿元,增长5.3%,增幅高于全省平均3.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
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501.6亿元,增长2.5%,占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5%,税收占比全省第三。
其中,增值税220.9亿元,增长1.4%;企业所得税80.4亿元,下降0.9%;个人所得税23.4亿元,下降29.7%;契税57.2亿元,增长44.3%。
全年般公共预算支出653.7亿元,增长9.9%。
民生领域支出增长较快,节能环保支出27.2亿元,增长54.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2.0亿元,增长22.1%。
二、农业与农村经济农业经济保持平稳。
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65.8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下降1.9%。
其中农业产值144.9亿元,下降3.6%;林业产值1.9亿元,增长13.6%;牧业产值17.4亿元,下降5.4%;渔业产值77.4亿元,增长0.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4.2亿元,增长5.3%。
2014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2014年中国城市GDP排名D76 漳州市2236.02 2506.36 (福建4)77 贵阳市2085.00 2497.27 (贵州1)78 淮安市2155.86 2455.39 (江苏11)79 衡阳市2169.44 2395.56 (湖南4)80 茂名市2160.17 2349.00 (广东7)81 芜湖市2099.53 2307.90 (安徽2)82 滨州市2155.70 2277.00 (山东13)83 湛江市2060.01 2258.70 (广东9)84 菏泽市2052.00 2222.19 (山东14)85 株洲市1948.01 2160.51 (湖南5)86 柳州市2016.90 2120.80 (广西2)87 许昌市1903.30 2108.00 (河南4)88 江门市2000.18 2082.76 (广东8)89 咸阳市1860.39 2077.34 (陕西3)90 廊坊市1943.10 2056.00 (河北6)91 周口市1753.40 1992.08 (河南7)92 枣庄市1830.63 1980.13 (山东15)93 连云港1785.42 1965.89 (江苏12)94 湖州市1803.15 1955.96 (浙江8)95 宿迁市1706.28 1930.68 (江苏13)96 新乡市1766.10 1918.00 (河南5)97 兰州市1796.14 1905.20 (甘肃1)98 通辽市1811.82 1886.80 (内蒙古4)99 遵义市1584.70 1874.50 (贵州2)100 郴州市1685.52 1872.58 (湖南6)101 珠海市1662.38 1857.30 (广东10)102 焦作市1707.36 1846.32 (河南8)103 肇庆市1660.07 1845.06 (广东11)104 赣州市1672.00 1843.59 (江西2)105 安阳市1683.70 1791.89 (河南6)106 桂林市1657.90 1786.65 (广西3)107 揭阳市1605.35 1780.44 (广东13)108 九江市1601.73 1779.96 (江西3)109 赤峰市1686.15 1778.37 (内蒙古5)110 信阳市1581.16 1757.34 (河南11)111 松原市1650.48 1740.02 (吉林3)112 汕头市1565.90 1716.00 (广东12)113 商丘市1538.20 1697.58 (河南10)114 驻马店1498.13 1691.30 (河南11)115 邢台市1604.60 1668.10 (河北7)116 宝鸡市1545.91 1658.54 (陕西4)117 曲靖市1583.94 1649.40 (云南2)118 平顶山1556.90 1637.13 (河南5)119 龙岩市1479.90 1621.21 (福建5)120 三明市1477.59 1621.21 (福建5)121 日照市1500.16 1611.87 (山东16)122 营口市1513.10 1610.00 (辽宁4)123 绵阳市1455.12 1579.89 (四川2)124 湘潭市1438.05 1570.56 (湖南7)125 上饶市1401.30 1550.24 (江西3)126 安庆市1418.20 1544.30 (安徽3)127 宜春市1387.07 1522.99 (江西4)128 呼伦贝尔1430.55 1522.26 (内蒙古6)129 德阳市1395.94 1515.65 (四川3)130 莆田市1342.86 1502.07 (福建7)131 开封市1327.39 1492.06132 荆州市1334.90 1480.49133 黄冈市1332.55 1477.15134 渭南市1349.01 1460.94135 宜宾市1342.89 1443.81136 南充市1328.55 1432.02137 盘锦市1351.10 1426.00138 锦州市1344.90 1405.00 139 银川市1273.49 1395.67 140 延安市1354.14 1386.09 141 抚顺市1348.00 1378.00 142 宁德市1238.72 1377.65 143 张家口1317.00 1358.50 144 马鞍山1293.00 1357.40 145 孝感市1238.93 1354.72 146 达州市1245.41 1347.83 147 承德市1272.09 1342.55 148 玉林市1198.46 1341.75 149 长治市1333.70 1331.20 150 凉山州1214.40 1314.30 151 荆门市1202.61 1310.59 152 永州市1161.75 1299.94 153 绥化市1210.00 1295.10 154 四平市1210.06 1288.98 155 毕节市1041.93 1265.20 156 邵阳市1130.04 1261.61 157 泸州市1140.48 1259.73 158 濮阳市1130.50 1253.61 159 益阳市1123.13 1253.15 160 吉安市1120.00 1242.11 161 三门峡1205.00 1240.13 162 齐齐哈尔1245.00 1238.80 163 南平市1105.82 1232.56 164 本溪市1230.00 1227.00 165 黄石市1144.00 1218.56166 临汾市1223.60 1213.20 167 娄底市1118.17 1210.91 168 乐山市1134.79 1207.59 169 运城市1140.10 1201.60 170 十堰市1080.60 1200.80 171 秦皇岛1168.80 1200.02 172 资阳市1092.36 1195.60 173 滁州市1086.10 1190.00 174 清远市1093.04 1187.70 175 玉溪市1102.50 1184.70 176 怀化市1110.55 1181.01 177 丹东市1107.30 1180.00 178 阳江市1039.84 1168.55 179 牡丹江1216.10 1166.90 180 内江市1069.34 1156.77 181 阜阳市1062.50 1146.10 182 辽阳市1110.00 1145.00 183 衡水市1070.10 1139.00 184 巴音郭楞1017.00 1129.60 185 红河州1026.95 1127.00 186 宿州市1014.30 1126.10 187 衢州市1056.57 1121.01 188 韶关市1010.07 1111.50 189 蚌埠市1007.90 1108.40 190 吕梁市1228.60 1101.30 191 六安市1010.30 1086.30 192 铁岭市1050.00 1080.00 193 西宁市978.53 1077.14194 自贡市1001.60 1073.40195 通化市1003.45 1070.68196 昌吉州940.00 1062.00197 丽水市983.08 1051.00198 六盘水876.95 1042.73199 晋中市1020.40 1041.30200 抚州市940.64 1036.77201 晋城市1031.80 1035.80202 舟山市930.85 1021.66203 朝阳市1002.90 1020.00204 梧州市991.70 1006.00205 海口市904.64 1005.51206 朔州市1026.40 1003.40207 大同市963.15 1001.50208 汉中881.73 991.05209 咸宁872.11 964.25210 漯河861.50 952.282016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67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为1990年以来首次"破7",增速创25年新低。
2003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的开局之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率先发展意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励精图治,奋发进取,成功化解了“非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济发展速度跃上新平台,产业结构调整呈现新特点,城市综合实力攀登新高峰,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使“十五”开局以来国民经济稳步上行的良好局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国民经济增速加快,人均水平再上台阶。
据初步测算,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900.2亿元,按可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4.5%,增幅较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成为自1995年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
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3亿元,增长2.7 %;第二产业增加值519.1亿元,增长16.5%,其中工业468.9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333.8亿元,增长13.3%。
二三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三次产业结构为5.2:57.7:37.1,二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7%,达到26110元,相当于3150美元,首次突破3000美元大关。
财力总量明显扩大,运行质量稳步提高。
2003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136.1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8.5亿元,增长43.5%。
财政收入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占GDP的比重也稳步上升,达到15.1%,较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财政支出83.8亿元,增长39.9%。
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总量再创新高,投资拉动成效明显。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6.6亿元,比上年净增196.6亿元,增幅高达78.6%,较上年提高47.5个百分点。
常州科技投入现状及其在省内的聚类分析
常州科技投入现状及其在省内的聚类分析蒋惠凤【摘要】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de-pend largely on the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In order to know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angzhou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ngitudinal dynamic analysis and horizontal comparison analysis of Changzhou′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put are necessar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ount and proportion of Changzhou′s local financial allocation for technology has been inc reased year by year,but the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and the input tilts towar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and industrialization.Expenditure 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grows slowly and has a slight fluctuation.The team of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s steadily growing and its structure is stable,but the talent drainage is relatively high,and the abso-lute quantity of high-leve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isnot much.The panel data cluster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analyze the ranking of Changzhou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it is found that Changzhou′s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op ranking and its performanceis similar to that of Nanjing and Suzhou.%科技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当地科技的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4年,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运行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面对复杂局面,常州市紧紧围绕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以“重大项目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全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重生态、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
一、综合经济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90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5亿元,增长3%;第二产业增加值2458.2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2305.2亿元,增长11.4%。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7%。
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104423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16999美元。
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全年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3.9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税收收入348.4亿元,增长6.5%。
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26.9亿元,比上年增长2.2%。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教育支出68.6亿元,增长3.2%;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7.0亿元,增长4.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9亿元,增长7.3%;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2.6亿元,增长24.1%;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9.8亿元,增长15.7%。
民营经济平稳发展。
全年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330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7.5%;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总额458.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高于全部税收总额增速1.9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增加值中服务业比重由上年的41.6%提升至43.4%,提高1.8个百分点。
二、农业与农村经济农业生产保持稳定。
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完成现价总产值256.8亿元,比上年增长7%。
其中,农业产值138.7亿元,增长6.9%;林业产值1.8亿元,增长4.3%;牧业产值37.4亿元,增长0.5%;渔业产值64.7亿元,增长9.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1亿元,增长15.1%。
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小麦、油菜单产双超历史,水稻单产达641公斤,连续12年保持全省第一。
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据全省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得分为79.8分,排名全省第3位,较上年提升1位。
全市新建设高标准农田8.8万亩,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6.4万亩。
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新增国家级主食加工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合作社1个,新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为历年最多。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基本平稳。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列统工业企业4046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1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276.9亿元,同比增长9.2%;实现利税992.9亿元、利润607.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9%、17.9%。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
规模以上工业七大行业中,化工、建材、电子、机械行业增长较快,全年分别完成产值1696.9亿元、375.9亿元、627.1亿元、4544.3亿元,分别增长16.9%、16.2%、11.4%、10.7%;生物医药、冶金和纺织服装行业分别完成产值259.7亿元、2038.2亿元、912.7亿元,分别增长9.2%、5.5%、5.4%。
十大产业链加快发展。
十大产业链建设加快推进,生产效益均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全年十大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产值3520.2亿元,同比增长13.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69.9亿元,同比增长12.9%,增幅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1个和3.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48.4亿元、利润222.7亿元,均增长19.4%,增幅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2.8个和1.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建筑行业稳步发展。
建筑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128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施工面积10747.9万平方米,增长6.1%;竣工面积3811.3万平方米,增长8.1%。
建筑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8.8万元/人,比上年增长1.1%。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1%。
其中,工业投资1680.2亿元,增长11.1%;服务业投资1621.5亿元,增长22.1%。
服务业投资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81.5亿元,与上年持平。
全年新开工项目(不含房地产)3579个,比上年增加44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74个,比上年增加43个;新开工项目本年完成投资1761.0亿元,增长18.6%,增幅高于全市投资2.5个百分点,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59.9%。
五、国内贸易消费市场保持平稳。
201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4.2亿元,增长13.1%。
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是拉动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实现零售额1658.7亿元,增长13.7%,高于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0.6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分别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亿元和131.3亿元,增长2.9%和5.9%。
2014年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实现零售额1046.0亿元,增长14.7%,从商品类别看,文化、体育和娱乐类消费快速增长,全年文化办公用品类实现零售额37.1亿元,体育及娱乐用品类实现零售额4.0亿元,分别增长42.0%、38.8%。
六、开放型经济出口贸易小幅回升。
2014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88.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出口213.8亿美元,增长5%,增幅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从出口国别看,对美国、欧盟出口呈现复苏态势,全年对美国出口46.0亿美元,增长14.9%,对欧盟出口36.2亿美元,增长5.6%,增幅分别较上年提高7.7个百分点和16.3个百分点。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势强劲,全年完成出口31.9亿美元,增长26.4%。
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升。
全年注册外资实际到帐3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3%。
重大外资项目取得突破,全年新增总投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49个,其中超5亿美元项目4个。
引进了常高新健亚胰岛素项目、博纳高性能材料项目、威翔航空科技项目、武进区龙王生物科技香精香料项目等一批高端制造业重大项目。
重点企业增资势头强劲,新增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增资项目18个,其中新增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3个。
全年新增1家世界500强投资项目,新增3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家外资功能性机构。
对外合作不断加强。
全年境外投资项目64个,中方协议投资额4.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
全年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3.2亿美元,其中离岸合同额1.5亿美元;服务外包执行额2.7亿美元,其中离岸执行额1.5亿美元。
开发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014年全市开发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82.3亿元,完成工业投入1176.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42.7亿元。
全年实际到账外资26.3亿美元,新批协议注册外资25.6亿美元,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30个,其中制造业项目14个。
对外交往更趋活跃。
全年接待邀请外宾177批、1151人次,其中省部级以上外宾6批、108人次。
接待外国驻华使领馆官员32批、202人次,外国友好城市团组35批、205人次,外国记者1批、1人次。
2014年与德国埃森市、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市缔结友城获得全国友协批准,并与俄罗斯斯塔夫罗波尔市、丹麦兰讷斯市正式签署缔结友城协议书,获批友城累计达23个。
辖市(区)友城总数累计达15个。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和旅游业交通运能稳步提高。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890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68公里。
全年营业性客运量8477.8万人,货运量1.3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9%、11.2%。
公路客运量6777万人,比上年增长1.8%,公路旅客周转量42亿人公里,增长0.6%;公路货运量1.1亿吨,增长12.3%,公路货物周转量112.7亿吨公里,增长12.5%。
全年铁路客运量(常州站、戚墅堰站、常州北站)1344.2万人,增长10.4%。
常州机场实现一类口岸开放,全年旅客吞吐量18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9%。
常州港货物吞吐量3314万吨,增长8.1%。
全市汽车保有量继续增加,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87.3万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72.6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4.1%和17.1%。
通信行业基本平稳。
全年通信业务收入53.9亿元,比上年下降3.2%。
年末本地网电话用户144.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91.3万户,其中3G用户达到142.1万户,4G用户突破60万户;互联网用户数达159.4万户,增长13.7%,其中宽带网用户149.0万户,增长14.3%。
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1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
旅游产业发展加快。
2014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6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640亿元,旅游外汇收入1亿美元,分别增长14.8%和13.0%。
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5001.4万人次,增长12.7%,其中国内游客4989.3万人次,入境过夜旅游者12万人次,分别增长12.7%和9.5%。
环球恐龙城迪诺水镇、儿童乐园、东大门冒险港,环球动漫嬉戏谷嬉戏海,天目湖水公园等一大批旅游新项目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旅游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天目湖旅游度假区集散中心、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智慧旅游”一站式旅游网、常州旅游集散中心和常州智慧旅游一期项目建成投运。
截至年底,全市共有国家5A级旅游区2家,国家4A级旅游区10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家;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7家,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22家,江苏省工业旅游点3家,江苏省自驾游基地6家;旅行社发展到129家,1家旅行社进入全国旅行社100强,2家旅行社进入全省旅行社20强;星级酒店发展到6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9家,四星级酒店24家。
八、金融业金融运行保持平稳。
截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758.6亿元,比年初新增410.5亿元,增长6.5%;贷款余额4789.7亿元,比年初新增471.4亿元,增长10.9%。
全部新增贷款中,短期贷款新增68.3亿元,中长期贷款新增275.7亿元,与年初相比分别增长2.9%、15.0%。
年末全市融资性担保贷款总额112.4亿元,在保责任余额114.6亿元,小额贷款公司人民币贷款余额114.2亿元。
保险业务稳定增长。
截至年末,全市共有保险公司65家,其中产险公司28家,寿险公司37家。
全年实现保费总收入135.4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寿险89.7亿元,增长13.5%,财产险45.7亿元,增长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