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
皮肤病中药配方大全
![皮肤病中药配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015828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c.png)
皮肤病中药配方大全皮肤病是指发生在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包括湿疹、疱疹、疖肿等。
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气血不畅、湿热内蕴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药治疗皮肤病一直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配方,供大家参考。
1. 蔓荆子煎。
材料,蔓荆子30克,生地30克,地榆30克,黄柏15克,生地30克,地榆30克,黄柏15克,生地30克,地榆30克,黄柏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湿热病变所致的湿疹、疖肿等皮肤病。
2. 茯苓白术汤。
材料,茯苓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湿疹、疱疹等皮肤病。
3. 赤芍茯苓汤。
材料,赤芍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赤芍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赤芍1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气血两虚所致的湿疹、疖肿等皮肤病。
4. 猪苓汤。
材料,猪苓3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猪苓3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猪苓30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湿热病变所致的湿疹、疖肿等皮肤病。
5. 紫苏鳖甲汤。
材料,紫苏10克,鳖甲10克,茯苓15克,紫苏10克,鳖甲10克,茯苓15克,紫苏10克,鳖甲10克,茯苓15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一起放入煎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分三次服用。
适用于风热病变所致的湿疹、疖肿等皮肤病。
以上所介绍的中药配方仅供参考,具体用药时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配方,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希望大家能够早日康复,拥有健康的皮肤。
祖传偏方:常见皮肤病特效中药方子
![祖传偏方:常见皮肤病特效中药方子](https://img.taocdn.com/s3/m/70a11b2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4.png)
祖传偏方:常见皮肤病特效中药方子小儿特应性皮炎,皮疹以屈側为甚,有渗液,瘙痒:炒莱菔子10 防风6 白术6 炒麦芽10 炒谷芽10 太子参10 板蓝根10 蝉蜕3 荆芥6辛夷5 陈皮6 湘曲6 黄芩3 款冬花5 黄芪10 银花10茯苓5 甘草32.面部痤疮,丘疹,丘脓疱疹,油多:山楂15 炒莱菔10 炒麦芽10 炒谷芽10 鱼腥草10 赤芍10 浙贝母10 蒲公英10玄参10 天花粉10 天葵子103.面部脂溢性皮炎,油腻,有鳞屑,微瘙痒:山楂15 炒莱菔10 湘曲10 连翘10 天葵子10 知母10 银花10款冬花10 辛夷花5 生槐花10 生石膏15 炙枇叶10 桑白皮104.面部痤疮,皮疹以结节,囊肿,触之硬:山楂15 炒莱菔10白芥子10 莪术10 紫苏子10当归10 赤芍10 天花粉10 浙贝母10 玄参10 鱼腥草10 苍术10 连翘10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皮疹已消退,以神经痛为主:太子参15 川楝子10 延胡索10 乳香10没药10 郁金10 炒莱菔10 山楂15 木香6湘曲10 鸡血藤10 甘草56 白癜风处方,增色汤:百部10 白果6 百合6 黑蚂蚁10 玄参10 黑豆10 黑芝麻10 黑木耳10 制首乌15 女贞子10 旱莲草10 白芷10 自然铜10 覆盆子10 补骨脂10 车前子10 灵芝10 熟地黄107.疥疮外洗方:黄柏25 苦参30 白癣皮15 地肤子15 花椒15 明矾15 苍耳子15 千里光30 蛇床子15 百部208.基本外洗方,多适用于手足癣,汗疱疹,脂溢性皮炎等:丁香6 细辛6 侧柏叶15 皂角刺15 皂荚15 千里光15 透骨草159.夏季皮炎,以红斑,丘疹为主,天气炎热痒剧:藿香10 佩兰10荆芥10 防风10 生地黄15 栀子10 黄连3 黄芩10 生石膏15板蓝根15银花10 滑石10甘草510.脂溢性脱发及斑秃,以心肾不交证为主及无家族遗传病史效果最佳:黄连3 莲子心3 栀子10 车前子10 覆盆子10 枸杞子10 女贞子10 菟丝子10 桑椹子10制首乌15 蒲公英10 黄芪15 羌活10 天麻10 木瓜10 防风1011.带状疱疹初期以红斑在其上有丘疹,丘疱疹,呈簇集状:龙胆草3 栀子10 黄芩10 泽泻10 柴胡10 车前草板蓝根15 大青叶10 10 乳香10没药10陈皮6 青皮10当归10 生地黄10 川芎10 甘草512.慢性湿疹,皮肤粗燥,抓痕,血痂,色素沉着:银花10 赤芍10 川芎10 全虫3 苡米15 黄柏10 地丁 10 夏枯草10 黄连3 黄芩10乌梢蛇10 栀子10 防风10 萆薢10 山楂15 甘草513.神经性皮炎,皮肤干燥,多角性扁平丘疹,肥厚:荆芥10 防风10 制首乌15 白芍10 白蒺藜10 黄芪15 当归10 川芎10 乌梢蛇10 僵蚕10太子参15 山楂15 甘草514.硬皮病,皮肤触之坚硬,寒冷加重,有雷诺现象:莪术10 桃仁10 红花6 太子参15 桂枝5 威灵仙10 鸡血藤10 秦艽10 鹿角霜10 白术10黄芪15 白芥子10 熟地10 丹参10 炒莱菔10 陈皮10 灵芝10 豨笕草1015.寻常型银屑病,皮疹以红斑,浸润明显,斑疹,斑块,其上覆银白色鳞屑:生地黄15 何首乌10 板蓝根15 大青叶10 鬼箭羽10 莪术10 栀子10 丹皮10 白茅根15紫草10 玄参10 山楂15 银花10 丹参10 蒲公英1016.玫瑰痤疮,鼻尖部红斑,丘疹,肥厚:生石膏15 知母10 生槐花10 黄芩10 山楂15 夏枯草10 款冬花10 辛夷花10 炙枇叶10丹皮10 当归尾10 川芎10 怀牛膝10 生地黄10 丹参1017.面部扁平疣;板蓝根15 生地黄15 赤芍10 紫草10 木贼草10 马齿苋10柴胡10 牡蛎10丹皮10 土茯苓15 夏枯草10 苡米15 败酱草10 石决明15 川芎10 鱼腥草10 鸡内金10 珍珠母1518.皮肤瘙痒症,伴2型糖尿病:生地黄10 赤芍10 川芎10 玄参10 沙参10 炒谷芽10 炒麦芽10 荆芥10 防风10 刺蒺藜10黄芪15 银花10 丹皮10 威灵仙10 玉竹1019.玫瑰糠疹,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圆形或椭圆形淡红色斑疹,与皮纹长轴走向一致,其上覆糠状鳞屑,伴咽喉痛:玫瑰花10 凌霄花5 生槐花10 当归10 川芎10 蝉蜕3 紫草10 板蓝根15 赤芍10 防风10丹皮10 白茅根15 薄荷6 牛子6生石膏1520急性及亚急性湿疹,痒剧,皮疹多对称,有渗液,丘疹等:荆芥10 防风10 蝉蜕5 生石膏15 生地黄15 苦参10 苍术10 白癣皮10 徐长卿10 滑石10 车前草10 黄连3 黄柏10 黄芩10 栀子10 白茅根15 丹皮10 甘草5。
皮肤科常用方剂50首
![皮肤科常用方剂50首](https://img.taocdn.com/s3/m/ef202a1e964bcf84b9d57b71.png)
皮肤科常用方剂50首1二仙汤: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戢肉(或菟丝子) 黄柏知母功用:调摄冲任。
2八正散:车前子瞿麦扁蓄滑石山栀子甘草木通大黄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主湿热下注。
3三妙丸:黄柏苍术川牛膝功用:清热燥湿,专治下焦湿热。
4大黄牡丹汤:大黄牡丹桃仁冬瓜子芒硝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主肠痈初起,少腹肿痞。
5六神丸:西牛黄朱砂麝香蟾酥飞腰黄珠粉功用:消肿解毒,主咽喉肿痛,痈疽疮疖。
6五味消毒饮: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7内消瘰疬丸:夏枯草玄参青盐海藻贝母薄荷花粉海粉白蔹连翘熟大黄生甘草生地桔梗枳壳当归硝石功用:化痰,消坚,止痛,主瘰疬。
8牛蒡解肌汤:牛蒡子薄荷荆芥连翘山栀丹皮石斛玄参夏枯草功用:祛风清热,化痰消肿,主头面颈痈毒,因风火痰所至。
9乌梅丸:乌梅细辛干姜黄连当归附子蜀椒桂枝人参黄柏功用;温脏安蛔,主蛔厥证。
10玉真散:白附子天南星羌活白芷防风天麻功用:祛风镇痉,止血止痛,主破伤风。
11龙胆泻肝汤: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车前子泽泻木通生甘草当归功用:泻肝胆湿火,清下焦湿热。
12四妙散: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功用:清热燥湿。
13四海疏郁丸:海带海藻海螵蛸海蛤粉昆布青木香陈皮功用;理气解郁,软坚消肿,主气瘿。
14四妙勇安汤:玄参当归金银花甘草功用:清热解毒,活血滋阴,用于脱疽溃烂,局部红肿热痛。
15仙方活命饮: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生归尾甘草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16瓜蒌牛蒡汤:瓜蒌仁牛蒡子花粉黄芩陈皮生栀子连翘皂角刺银花生甘草青皮柴胡功用:疏肝解郁,清解热邪,用于乳痈初起。
17西黄醒消丸:犀牛黄麝香乳香没药功用:活血祛瘀,解毒消痈,主乳岩,瘰疬,横痃,痰核,流注,肺痈,小肠痈。
18芋艿丸:香梗芋芨陈海蛰大荸荠功用:消痰软坚,化毒生肌,主瘰疬,瘿瘤,痰核。
19阳和汤:麻黄熟地白芥子炮姜炭甘草肉桂鹿角胶功用:温经散寒,化痰补虚。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协定处方
![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协定处方](https://img.taocdn.com/s3/m/333f9d8fa0116c175f0e48e2.png)
1.消毒饮(痤疮饮)银花308公英30地丁15黄芩9黄柏9栀子9生地15丹皮15丹参15 紫草15 皂刺9 白芷9 ’2.双土饮(土苓饮)银花30土苓30炒槐米15生地21 丹皮15赤芍2l紫草15 连翘15板蓝根21 蛇舌草21 黄芩153.湿热清(清热利湿饮)龙胆草9黄芩9栀子9 柴胡9 生地15 丹皮15当归9 银花30土茯苓30 泽泻9 车前子15 甘草64.消风饮(加味消风散)荆芥9防风9牛蒡子9生地15丹皮15当归9连翘15 苦参9生石膏21 大胡麻9 地肤子21 蝉衣9 苍术9 甘草65.祛风饮(养血祛风散)荆芥9防风9当归15白芍15生地15川芎15刺蒺黎9 黄芪15首乌21 蝉衣9僵蚕9 地肤子216.化斑饮(消斑汤)柴胡15 当归9 川芎9 赤芍15 桃仁9 红花9坤草9 姜黄9 白术9茯苓9 香附9僵蚕9桑叶15 •7、补发饮(生发饮)熟地2l 首乌21 山萸肉15茯苓15泽泻9当归9川芎9丹参21菟丝子15 女贞子15 旱莲草9 枸杞子9 侧柏叶98.白癜饮:热地15首乌15沙苑子15补骨脂10旱莲草10枸杞子10白蒺藜15 浮萍10 苍耳子10 当归10 川芎10 白芷10 甘草6 稀莶草159、退疣饮:麻黄6 薏米30 大青叶15 板蓝根15 紫草15 马齿苋30蛇舌草20 黄芪20 芥穗10 红花15 香附15三棱10连翘15 双花15 甘草6 10、黑豆方:黑豆60 大风子30 白及30 大胡麻15桃仁15 地骨皮15红花15 马齿苋30 黄柏30 甘草15 硼砂15 白鲜皮3011、凉血消风汤(清热消银汤)双花2l土苓21蛇舌草2l半枝莲21山豆根15苦参10紫草12茜草12 旱莲草12槐米15乌梢蛇10白鲜皮21 蝉蜕10甘草10 12、化瘀消风汤(破瘀消银汤)双花2l土苓21蛇舌草21半枝莲21山豆根15紫草12茜草12旱莲草12槐米15桃仁10红花10三棱12莪术12白鲜皮21乌梢蛇10蝉蜕10甘草613、1号消风汤(清热疏风汤)双花21连翘15黄芩15山栀10生地15丹皮15 赤芍15紫草10生石膏15苦参10浮萍12菊花15白鲜皮18白蒺藜12苦参10 薄荷10甘草614、2号消风汤(活血消风汤)双花15连翘15黄芩15生地15丹皮15赤芍15 丹参15当归15川芎12苦参10白芷15白鲜皮18浮萍12荆芥10防风10白蒺藜12蝉蜕10甘草615、3号消风汤(养血疏风汤)黄芪21双花15连翘15黄芩12当归15丹参21 赤芍21炒白芍2l川芎10白芷15白鲜皮18白蒺藜12荆芥10蝉蜕10甘草6 16、清热止痛汤(消疹止痛汤)柴胡10双花21板蓝根21龙胆草12黄芩15山栀10丹皮15紫草12薏苡仁30车前子12(包)川楝子12元胡12川芎10白芷15细辛3白芍21甘草617、生发消风汤(除湿生发汤)双花15黄芩15菊花15羌活12白鲜皮21苍术12 薏苡仁30泽泻18茯苓18菟丝子15女贞子15白芷15旱莲草10甘草618、除癣止痒洗药(除癣止痒洗药)藿香21生大黄21黄精21明矾21百部21川椒21苦参21白鲜皮2119、清热消痤汤双花21公英21黄芩15山栀10菊花15薏仁30大贝12半夏10 夏枯草12枇把叶12生地15丹皮15赤芍15 皂刺12 甘草620、滋肾清肝汤:双花21连翘15黄柏9知母9女贞子12旱莲草12元参12柴胡9当归12黄芩9陈皮9云苓12甘草921、四重汤:灵磁石30代赭石30牡蛎30石决明3022、清热化瘀汤:忍冬藤花各30赤小豆30泽兰9牛膝9赤芍15黄柏9生地30 公英30甘草923、从阴引阳汤:生麻黄15桂枝15当归12白芍9生地15何首乌30怀牛膝30 乌梢蛇12炙鳖甲9制山甲9蜈蚣2条蛇衣3莪术12霜桑叶15紫草30双花30 土苓21甘草924、荊防蒺藜汤:荆芥9防风9白蒺藜30蝉衣12当归12川芎9炒枳壳9麻黄9白术9赤芍15黄芩15甘草925、小儿化湿汤:陈皮3苍白术各6泽泻6云苓9滑石12炒莱服子9焦槟榔9 鸡内金15生地6丹皮6黄芩926、三妙加味除湿汤:萆薢9川牛膝9黄柏9黄芩15双花21土茯苓21滑石30 泽泻15车前子15陈皮927、四重金钩汤:忍冬藤花各30当归12川芎9白芍15鸡血藤30钩藤后下9 白僵蚕9苡仁30四重汤甘草928、露蜂房汤:大青叶15板蓝根30紫草30苡仁30蜂房9羌活9防风9甘草9。
皮肤科常用方剂方歌
![皮肤科常用方剂方歌](https://img.taocdn.com/s3/m/d787abc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5.png)
皮肤科常用方剂方歌1.八珍汤《正体类要》四君四物八珍汤,气血双补是名方。
2.白虎汤《伤寒论》白虎汤治气分热,石膏知母草米协。
3.保元汤《》保元汤方性甘温,参草术芪四味存,男妇劳倦幼科痘,补肺健脾显奇效。
4.半夏泻心汤《伤寒论》半夏泻心芩连配,干姜草枣人参行,辛苦甘温消虚痞,治在调阳与和阴。
5.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半夏厚朴与紫苏,茯苓生姜共煎服,痰凝气滞成梅核,降逆开郁气自舒。
6.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萆薢渗湿湿作怪,赤苓薏苡水气败,丹皮滑石川黄柏,泽泻通草渗湿快。
7.萆薢化毒汤《疡科心得集》萆薢归尾艽丹皮,木瓜防已苡牛膝,湿热下注丹毒用,袪风清热利湿宜。
8.补中益气汤《脾胃论》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劳倦内伤功独擅,气虚下陷亦堪珍。
9.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10.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除湿胃苓火丹疮,脾肺湿热疱白黄,胃苓汤用通栀子,滑石防风共作汤。
11.柴胡疏肝散《景兵全书》四逆散加芎香陈,枳实易壳行气良,方名柴胡疏肝散,气闷肋痛皆可畅。
12.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川芎茶调有荆防,辛芷薄荷甘草羌,目昏鼻塞风上攻,偏正头痛悉能康。
13.大承气汤《伤寒论》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急下存阴第一方。
14.丹栀逍遥散《内科摘要》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苓术草加姜薄,更有丹栀逍遥散,解郁调经清热着。
1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味同,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渗入小便中。
16.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当归四逆桂芍枣,细辛甘草与通草,血虚肝寒四肢厥,煎服此方乐陶陶。
17.当归饮子《医宗金鉴》当归饮子脓疥久,痒添血燥不能除,四物黄芪首乌草,荆防藜入风自消。
18.地黄饮子《黄帝素问宣明方论》地黄饮子山萸斛,麦味菖蒲远志茯,苁蓉桂附巴戟天,少入薄荷姜枣服,瘖厥风痱能治之,火归水中水生木。
19.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独活寄生艽防辛,归芎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冷风顽痹屈能伸。
中医皮肤科协定处方
![中医皮肤科协定处方](https://img.taocdn.com/s3/m/f613c0a6f524ccbff1218409.png)
皮肤科常用方[省中医皮肤科协定处方] 1.消毒饮(痤疮饮):银花30 公英30 地丁15 黄芩9 黄柏9 栀子9 生地15 丹皮15 丹参15 紫草15 皂刺9 白芷92.双土饮(土苓饮):银花30 土苓30 炒槐米15 生地21 丹皮15 赤芍2l 紫草15 连翘15 板蓝根21 蛇舌草21 黄芩153.湿热清(清热利湿饮):龙胆草9 黄芩9 栀子9 柴胡9 生地15 丹皮15 当归9 银花30 土茯苓30 泽泻9 车前子15 甘草64.消风饮(加味消风散):荆芥9 防风9 牛蒡子9 生地15 丹皮15 当归9 连翘15 苦参9 生石膏21 大胡麻9 地肤子21 蝉衣9 苍术9 甘草6 5.祛风饮(养血祛风散):荆芥9 防风9 当归15 白芍15 生地15 川芎15 刺蒺黎9 黄芪15 首乌21 蝉衣9 僵蚕9 地肤子216.化斑饮(消斑汤):柴胡15 当归9 川芎9 赤芍15 桃仁9 红花9 坤草9 姜黄9 白术9 茯苓9 香附9 僵蚕9 桑叶15 •7、补发饮(生发饮):熟地2l 首乌21 山萸肉15 茯苓15 泽泻9 当归9 川芎9 丹参21 菟丝子15 女贞子15 旱莲草9 枸杞子9 侧柏叶98.白癜饮:热地15 首乌15 沙苑子15 补骨脂10 旱莲草10 枸杞子10 白蒺藜15 浮萍10 苍耳子10 当归10 川芎10 白芷10 甘草6 稀莶草159、退疣饮:麻黄6 薏米30 大青叶15 板蓝根15 紫草15 马齿苋30 蛇舌草20 黄芪20 芥穗10 红花15 香附15 三棱10 连翘15 双花15 甘草610、黑豆方:黑豆60 大风子30 白及30 大胡麻15 桃仁15 地骨皮15 红花15 马齿苋30 黄柏30 甘草15 硼砂15 白鲜皮3011、凉血消风汤(清热消银汤)双花2l 土苓21 蛇舌草2l 半枝莲21 山豆根15 苦参10 紫草12 茜草12 旱莲草12 槐米15 乌梢蛇10 白鲜皮21 蝉蜕10 甘草1012、化瘀消风汤(破瘀消银汤):双花2l 土苓21 蛇舌草21 半枝莲21 山豆根15 紫草12 茜草12 旱莲草12 槐米15 桃仁10 红花10 三棱12 莪术12 白鲜皮21 乌梢蛇10 蝉蜕10 甘草613、1号消风汤(清热疏风汤):双花21 连翘15 黄芩15 山栀10 生地15 丹皮15 赤芍15 紫草10 生石膏15 苦参10 浮萍12 菊花15 白鲜皮18 白蒺藜12 苦参10 薄荷10 甘草614、2号消风汤(活血消风汤):双花15 连翘15 黄芩15 生地15 丹皮15 赤芍15 丹参15 当归15 川芎12 苦参10 白芷15 白鲜皮18 浮萍12 荆芥10 防风10 白蒺藜12 蝉蜕10甘草615、3号消风汤(养血疏风汤):黄芪21 双花15 连翘15 黄芩12 当归15 丹参21 赤芍21 炒白芍2l 川芎10 白芷15 白鲜皮18 白蒺藜12 荆芥10 蝉蜕10 甘草616、清热止痛汤(消疹止痛汤):柴胡10 双花21 板蓝根21 龙胆草12 黄芩15 山栀10 丹皮15 紫草12薏苡仁30 车前子12(包) 川楝子12 元胡12 川芎10 白芷15 细辛3 白芍21甘草617、生发消风汤(除湿生发汤):双花15 黄芩15 菊花15 羌活12 白鲜皮21 苍术12 薏苡仁30 泽泻18茯苓18 菟丝子15 女贞子15 白芷15 旱莲草10 甘草618、除癣止痒洗药(除癣止痒洗药):藿香21 生大黄21 黄精21 明矾21 百部21 川椒21 苦参21 白鲜皮2119、清热消痤汤双花21 公英21 黄芩15 山栀10 菊花15 薏仁30 大贝12 半夏10 夏枯草12 枇把叶12 生地15 丹皮15 赤芍15 皂刺12 甘草620、滋肾清肝汤:双花21 连翘15 黄柏9 知母9 女贞子12 旱莲草12 元参12 柴胡9 当归12 黄芩9 陈皮9 云苓12 甘草921、四重汤:灵磁石30 代赭石30 牡蛎30 石决明3022、清热化瘀汤:忍冬藤、花各30 赤小豆30 泽兰9 牛膝9 赤芍15 黄柏9 生地30 公英30 甘草923、从阴引阳汤:生麻黄15 桂枝15 当归12 白芍9 生地15 何首乌30 怀牛膝30 乌梢蛇12 炙鳖甲9 制山甲9 蜈蚣2条蛇衣3 莪术12 霜桑叶15 紫草30 双花30土苓21 甘草924、荊防蒺藜汤:荆芥9 防风9 白蒺藜30 蝉衣12 当归12 川芎9 炒枳壳9 麻黄9 白术9赤芍15 黄芩15 甘草925、小儿化湿汤陈皮3 苍、白术各6 泽泻6 云苓9 滑石12 炒莱服子9 焦槟榔9 鸡内金15 生地6 丹皮6 黄芩926、三妙加味除湿汤:萆薢9 川牛膝9 黄柏9 黄芩15 双花21 土茯苓21 滑石30 泽泻15 车前子15 陈皮927、四重金钩汤:忍冬藤、花各30 当归12 川芎9 白芍15 鸡血藤30 钩藤[后下]9 白僵蚕9 苡仁30 四重汤甘草928、露蜂房汤:大青叶15 板蓝根30 紫草30 苡仁30 蜂房9 羌活9 防风9 甘草9。
皮肤科方剂
![皮肤科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a49b30d1a1c7aa00b42acb06.png)
1.八珍汤(《正体类要》)【处方】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方义】本方在原书用治于失血过多,以致气血皆虚诸证。
肢体倦怠乏力,面色苍白无华,短气懒言,心悸怔忡。
脉细虚,舌淡苔白,皆为气血两亏,心脾不足所致。
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亏,故头晕目眩。
方用参、术、苓、草补脾益气;归、芍、地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则归、地补而不滞; 加姜、枣助参、术入气分以调和脾胃。
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
【用法用量】清水二盅,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八分,食前服。
【功效主治】补益气血。
气血两虚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耳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本方常用于病后虚弱、各种慢性病,以及妇女月经不调等属气血两虚者。
)【注意】【八珍汤】方歌:四君四物加姜枣,八珍双补气血方。
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
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
2.白虎汤(《伤寒论》)【处方】石膏一斤碎(50克)知母六两(18克)甘草二两炙(6克)粳米六合(9克)【方义】本方原为治阳明经热证的基础方。
方中君药生石膏,辛甘大寒,功善清解,以除阳明气分之热。
臣药知母,苦寒质润,既助石膏清肺胃之热,又滋阴润燥救已伤之阴津。
石膏与知母相须为用,可增强清热生津之功。
佐以粳米、炙甘草益胃生津,亦可防止大寒伤中之弊。
炙甘草兼可调和诸药以为使。
四药相配,共奏清热生津、止渴除烦之功。
【用法用量】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清热生津。
气分热盛证。
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者。
【注意】表证未解的无汗发热,口不渴者;脉见浮细或沉者,血虚发热,脉洪不胜重按者,真寒假热得阴盛格阳证等均不可误用。
【白虎汤】方歌: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证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0ebb46cdd3383c4ba4cd249.png)
中医治疗皮肤病方剂大全●、一扫光配方:苦参黄柏各500g 烟胶500g 枯矾木鳖肉大枫子肉蛇床子点红椒潮脑硫磺明矾水银轻粉各90g 白砒15g制法:共研细未,熟猪油1120克化开,入药后搅拌均匀,做丸如龙眼大小,资瓶收贮,备用。
主治:疥疮,头癣,脂性皮炎等。
用法:外搽皮损处,每日1—2次。
(《外科正宗》)●、一笔钩配方:毛慈菇90g 蜗牛105g 蟾酥(酒制)105g 白芷30g 煅甘石川芎官粉各15g 生半夏60g 冰片麝香各0.6g制法:除蟾酥、冰片、麝香外,共研细粉,麝香另研兑入,蟾酥化开,冰片水溶,混匀做锭,每锭3克。
主治:疖痈初起。
用法:醋磨浓汁,外涂患处,每天1—2次。
(《万病回春》)●、七层丹配方:银珠60g 章丹125g 铜绿30g 松香250g制法:以上各药依次入乳钵内,研成极细粉。
主治:小腿溃疡,疮面腐肉不清。
用法:用芝麻油调膏,摊敷疮面,有新鲜肉芽肿时,改为生肌散换药。
(《朱仁康临临床经验集》)●、七厘散配方:血竭30g 儿茶6g朱砂3.6g 红花乳香没药各3 麝香冰片各0.36g制法:共研极细粉,混匀备用。
主治:有活血化瘀作用,多用于创伤出血等。
用法:白酒调成糊状,外敷,每天1—2次。
(《良方集腋》)●、八宝丹配方:珍珠3g 牛黄1.5g 象皮琥珀龙骨轻粉各4.5g 冰片0.9g 炉甘石9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主治::生肌收口,多用于皮肤溃疡等.用法:撒于患处,每天2—3次。
(《疡医大全》)●、九一丹配方;熟石膏900g 升丹100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主治:提脓祛腐,多用于溃疡、瘘管等。
用法:撒于疮面,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口或瘘管。
(《医宗金鉴》)●、二白散配方:铅粉15g 轻粉6g 制治:以上先研成细粉备用。
再用麻油炸槐枝梢枯,去渣取油,调入已备药粉备用。
主治:脓疱疮等。
用法:外用疮面,每天1—2次。
(《外科大成》)●、二味拔毒散配方:明雄白矾各100g制法:共研细未、混匀备用。
常用皮肤科中医方剂
![常用皮肤科中医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a5c370d6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6a.png)
常用皮肤科中医方剂卫气营血辨证方银翘散疏风解表清热急荨、瘙痒症、湿疹、玫瑰糠疹、银屑病、接触性皮炎、多形红斑等症属风热初起者银花、连翘各9g,荆芥穗、淡豆豉、薄荷各6g,牛蒡子9g、桔梗6g、竹叶4g、芦根9g、生甘草5g银翘散主上焦苛,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温病条辨》荆防方疏风止痒,清热凉血急荨、瘙痒症、血管神经性水肿、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丹毒等偏风热者荆芥穗、防风、浮萍、僵蚕各6g,蝉衣、薄荷各4.5g,牛蒡子9g、银花12g、黄芩、生地、丹皮各9g,甘草6g芥防生地僵花衣,牛皮薄荷萍黄草《赵炳南临床经验集》荆防汤疏风清热,燥湿止痒丘疹性湿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丘荨、急荨、婴儿湿疹、急性皮肤瘙痒症、多形红斑等偏风热者荆芥、防风各9g,升麻3g、蝉蜕6g、连翘12g、黄芩、黄柏各9g,生石膏30g、苦参、白藓皮各9g,甘草6g、芥防芩柏苦甘,翘蜕石升藓《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麻杏石甘汤宣肺清热降逆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等证属表邪化热壅肺,肺失宣降者麻黄、杏仁各10g,石膏24g、炙草5g《伤寒论》白虎汤退热生津养胃急荨、急性皮炎、急性湿疹、婴儿湿疹、多形红斑、红斑狼疮等证属阳明气分热盛者石膏30g、知母9g、炙草3g、粳米9g膏知草米《伤寒论》清瘟败毒饮退热凉血泻火脓疱性银屑病、关节病性银屑病、剥脱性皮炎、严重药疹、恶性大疱性多形红斑、各种严重皮肤感染、(类)天疱疮等属热毒炽盛、气血两燔者生石膏24-240g、知母、甘草、桔梗、竹叶、黄芩、黄连、栀子、犀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连翘犀地芩连药牡,石母翘竹玄栀草梗《疫疹一得》泻白散透热养胃急性皮炎、急性湿疹、玫瑰糠疹、荨麻疹、单纯疱疹等证属肺有伏火郁热者桑白皮、地骨皮各30g,炙草3g、粳米1撮甘骨白米《小儿药证直诀》清营汤清营透热,养阴清心急性红斑类皮肤病、药疹、剥脱性皮炎、多形红斑(重)、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化脓感染性皮肤病等症属毒血症早期,热邪传营者银花、连翘各6g,犀角2g、玄参9g、生地15g、麦冬9g、竹叶心3g、黄连5g、丹参6g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凉。
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
![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https://img.taocdn.com/s3/m/7709a31e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d.png)
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1. 一贯煎(《柳州医话》)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功效:养肝阴、疏肝气。
适应证:肝阴不足、胸胁不舒或疼痛等症。
2. 二妙散(丸)(《丹溪心法》)苍术黄柏功效:清热化湿。
适应证:湿疹、臁疮。
3.消风散金银花刺蒺藜防风蝉蜕僵蚕丹皮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湿疹、皮炎等属血热者。
4. 十全大补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芪肉桂功效:益气补血。
适应证:皮肌炎的气虚、血虚及脾虚型。
5. 七三丹熟石膏7份,升丹3份共研细末。
功效:提脓祛腐。
适应证:流痰、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未尽者。
6. 七宝美髯丹(《召应节方》)制首乌牛膝补骨脂茯苓当归菟丝子枸杞子功效:补肾,乌须发。
适应证:脱发、白发。
7. 三黄洗剂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功效:清热、止痒、收湿。
适应证:外用于急性接触性皮炎、疖等。
8. 三虫散全蝎蜈蚣白僵蚕等分研末功效:熄风消痰。
适应证:治喉阻塞。
9. 马齿苋水剂(《简明中医皮肤病学》)马齿苋煎水功效:清热收湿。
适应证:脓疱疮、足癣等感染糜烂等。
10.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金银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蒲公英野菊花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证: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如脓疱病、毛囊炎及疖等。
11. 天麻钩藤汤(《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茯神石决明黄芩山栀子杜仲川牛膝桑寄生首乌藤益母草功效:平肝熄风。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血虚肝旺型。
12.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决》)熟地山萸肉干山药丹皮白茯苓泽泻功效:补肾水、降虚火。
适应证:红斑狼疮辩证属肝肾阴虚证者。
13. 化斑汤(《温病条辨》)石膏知母甘草玄参犀角粳米功效:清热凉血。
适应证:血热型白疕、红斑性狼疮。
14. 气熏疮药(《卫济宝书》)雄黄雌黄蚌粉皂角米醋适应证:同煮至沸,以气熏治疗毛囊炎、疖病等。
15. 四妙散(《外科精要》)炙黄芪当归金银花炙甘草功效:托里排脓。
适应证:复发性疖病毛囊炎。
[中医]常用皮肤科方剂汇总表
![[中医]常用皮肤科方剂汇总表](https://img.taocdn.com/s3/m/228b986358fafab069dc02a7.png)
清热 利湿 清肺 胃经 湿热 利湿 解 甘露 暑, 消毒 清热 丹 解毒
急性湿疹、急性皮 炎、下肢丹毒等证 属湿热者 酒渣鼻、痤疮、面 部脂溢性皮炎等证 属肺胃湿热互结者
萆薢12g、泽泻、滑石各 9g,通草6g、薏苡仁15g、 茯苓、黄柏、丹皮各9g 枇杷叶、桑白皮、黄柏各 9g,黄连、生甘草各6g 滑石20g、通草9g、茵陈、 黄芩各15g,石菖蒲9g、白 豆蔻、藿香、薄荷、射干、 贝母、连翘各6g 茯苓皮、炒苡仁各16g,白 术10g、白藓皮30g、地肤子 15g、苦参、槟榔、陈皮各 9g、生地15g
当归15g、生地12g、白芍、 川芎各9g,何首乌、刺蒺藜 、黄芪各15g,荆芥、防风 各6g,甘草9g
鳖甲15g、青蒿6g、生地12g 、丹皮9g、知母6g
温经 散 当归 寒, 四逆 养血 汤 通脉 温阳 补 血, 阳和 散寒 汤 通滞 六味 地黄 滋补 丸 肝肾
雷诺病、脉管炎、 冻疮、肢端硬化病 、肢端青紫症、结 节性红斑、系统性 红斑狼疮、硬皮病 等证属阳气不足而 又血虚,外受寒邪 或寒入经络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雷诺病、肢端硬 化症、系统性红斑 狼疮、硬皮病、慢 性湿疹等证属阳虚 寒凝血滞者 黄褐斑黑变病等色 素性皮肤病、冻疮 、雷诺病及其他证 属肝肾阴虚者
柴胡10g、白芍12g、枳壳、 陈皮、香附各10g,川芎6g 、甘草3g
薄荷、柴胡、栀子、黄芩、 归尾、赤芍、红花、莪术、 陈皮各9g,甘草6g 黄芩、夏枯草、丹皮各 10g,青蒿15g、柴胡、橘叶 各10g,川楝子6g、络石藤 、刺蒺藜各10g
益气 健脾, 补益 玉屏 固表 方 风散 止汗 补中 益 补中 气, 益气 升g、知母9g、炙草3g 、粳米9g
生石膏24-240g、知母、甘 草、桔梗、竹叶、黄芩、黄 连、栀子、犀角、生地、丹 皮、赤芍、玄参、连翘
皮肤病外用方剂大全
![皮肤病外用方剂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250731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d9.png)
皮肤病外用方剂大全1疥疮结节坐浴剂配方:苦参10g、黄柏30g、花椒20g、百部40g、明矾15g、乌梅20g、制法:取以上诸药加凉水2000ML,煮沸15分钟去渣,待药液温度降至40℃左右即可应用。
主治:疥疮结节。
用法:病员取坐位,将结节全部浸入药液中,用手轻捏结节,每日1-2次,每次洗浴15分钟。
每剂药物可连用3天。
每次用前均需加温,夏天因气候炎热,药质易变,宜每日1剂。
10天为1疗程。
治疗时需注意,病人全身疥疮应同时治疗,常用20%硫磺软膏,每日2次,全身搽擦,3日内不洗澡不换衣,第4日再洗澡、更换衣被。
2坐浴熏洗剂配方:大枫子50g、苦参50g、苍耳子30g、蛇床子15g、浮萍15g、希莶草15g、制法:上药加水2000—3000ML,煮沸30分钟后,去渣将药液倒入盆内,待用。
主治:肛门湿疹。
用法:患部对准盆中热气熏蒸待温时,用10—15层纱布与患部大小等大,放在药液中浸透,取出拧挤,干湿合宜,湿敷患处稍用力,3—5分钟取下,反复操作20—30分钟,待冷却后,再将患部浸入盆中坐浴,每天3次。
3千艾熏洗剂配方:千里光、艾叶各30g 制法:加水3000ML,加水煎煮后存汁。
主治:阴囊瘙痒症。
用法:先熏,后温洗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
治疗期间局部避免搔抓、不用肥皂与热水擦洗。
4女阴坐浴方配方:蛇床子、白鲜皮、地肤子各15g、黄柏10g、秦皮6g、川椒6g、薄荷3g、枯矾12g 制法:放冷水4000ML浸泡1小时后,浓煎去渣留液,待用。
主治:外阴瘙痒症。
用法:坐浴,每日1—2次,每次15—25分钟,10天为1疗程。
加减法:慢性者加苍耳子15g;滴虫者加铁苋菜30g、百部15g、;宫颈糜烂者加千里光,艾叶各30g5复方当归熏洗剂配方:当归20g、桂枝15g、芍药20g、细辛5g、炙甘草5g、木通10g、生姜10g、大枣5枚制法:儿童手足冻疮(I—II°)用法:先用蒸气熏冻疮部位,稍温后将冻疮部位置入带有药渣的药液内浸泡15—20分钟,每日2次。
常用皮肤科方剂汇总表
![常用皮肤科方剂汇总表](https://img.taocdn.com/s3/m/c7f1486f7cd184254a353542.png)
9g、竹叶心3g、黄连5g、丹参6g
角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佐之凉。 《温病条辨》
黄芩、黄连、黄柏、栀子各6g,生地、当归各12g,
赤芍、川芎各9g
四物黄连解毒汤
《万病回春》
犀角1.5-3g、生地30g、赤芍12g、丹皮9g
犀角地黄芍药丹
生地30g、赤芍、丹皮各10g,生在膏30g、知母10g、
银花、连翘各10g、竹叶6g、甘草10g
4.5g,牛蒡子9g、银花12g、黄芩、生地、丹皮各9g,
甘荆草芥6、g防风各9g,升麻3g、蝉蜕6g、连翘12g、黄芩 芥防生地僵花衣,牛皮薄荷萍黄草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黄柏各9g,生石膏30g、苦参、白藓皮各9g,甘草
6g、
芥防芩柏苦甘,翘蜕石升藓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麻黄、杏仁各10g,石膏24g、炙草5g
《伤寒论》
石膏30g、知母9g、炙草3g、粳米9g
膏知草米
《伤寒论》
生石膏24-240g、知母、甘草、桔梗、竹叶、黄芩、黄
连、栀子、犀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连翘 犀地芩连药牡,石母翘竹玄栀草梗 《疫疹一得》
桑白皮、地骨皮各30g,炙草3g、粳米1撮
甘骨白米
《小儿药证直诀》
银花、连翘各6g,犀角2g、玄参9g、生地15g、麦冬 清营汤是鞠通方,热入心包营血伤,
3g,陈皮、甘草各6g
升柴马勃连翘陈,薄荷僵蚕为末咀。 《东垣试效方》
清热解 毒,托毒 排脓,活 仙方活命饮 血 养止血痛活 血,解毒 养血解毒汤 除 疏湿风燥湿 止痒,清 热滋阴润 消风散 燥
全虫方
熄风止 痒,清热 除湿
搜风清热 乌蛇驱风汤 止 胜痒湿止
痒,凉血 皮癣汤 清 祛热风活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28个常用方剂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28个常用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a7deae53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b7.png)
中医治疗皮肤病的28个常用方剂方剂:消风散、六味地黄丸、祛风换肌丸、龙胆泻肝汤、除湿胃芩汤、柏叶散、秦艽牛蒡汤、升麻消毒饮、解毒泻心汤、清脾除湿饮、石珍散、犀角饮子、秦艽丸、当归饮子、皂角苦参丸、散风苦参丸、疏风清热饮、消风玉容散、轻粉散、二矾散、消风导赤汤、雄黄散、真君妙贴散、二青散、白锭子、蝌蚪拔毒散、二味拔毒散、神效千槌膏消风散:治钮扣风,骚痒无度,抓破津水,亦有津血者。
处方:荆芥、防风、当归、生地、苦参、苍术(炒)蝉蜕、胡麻仁、牛蒡子(炒,研)知母(生)石膏(煅,各一钱)甘草(生)木通(各五分)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方歌】消风止痒散风湿,木通苍术苦参知,荆防归蒡蝉膏草,胡麻生地水煎之。
六味地黄丸:处方:怀熟地(八两)山萸肉、怀山药(炒,各四钱)白茯苓、丹皮、泽泻(各三钱)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钱,空心淡盐汤送下。
【方歌】六味地黄善补阴,能滋肾水并生津,萸苓山药丹皮泻,研末蜜丸服最神。
祛风换肌丸:处方:大胡麻、苍术(炒)牛膝(酒洗)石菖蒲、苦参、何首乌(生)花粉、葳灵仙(各二两)当归身、川芎。
甘草(生,各一两)上为细末,陈煮酒跌丸绿豆大。
每服二钱,白滚水送下,忌鱼腥、发物、火酒。
【方歌】换肌丸治白屑风,燥痒日增若虫行,风燥血分失润养,叠起白屑落复生。
归芎胡麻苔术膝,菖蒲花粉草葳灵,苦参何首乌为末,煮酒跌丸绿豆形。
龙胆泻肝汤:处方:龙胆草、连翘(去心)生地、泽泻(各一钱)车前子、木通、黄芩、黄连、当归、栀子(生研)甘草(生,各五分)生军(便秘加之,二钱)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龙胆泻肝火丹生,形如云片粟多红,芩连栀胆车归尾,生地军翘泻木通。
除湿胃芩汤:处方:苍术(炒)厚朴(姜炒)陈皮、猪苓、泽泻、赤茯苓、白术(土炒)滑石、防风、山栀子(生研)木通(各一钱)肉桂、甘草(生,各三分)水二钟,灯心五十寸,煎八分,食前服。
【方歌】除湿胃苓火丹疮,脾肺湿热疱白黄,胃苓汤用通栀子,滑石防风共作汤。
中医治疗皮肤科疑难杂症方剂集锦(3)
![中医治疗皮肤科疑难杂症方剂集锦(3)](https://img.taocdn.com/s3/m/87f3ed3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7.png)
中医治疗皮肤科疑难杂症方剂集锦解毒活血汤【组成】连翘10克、葛根15克、柴胡10克、当归6克、生地贡20克、赤芍10克、桃仁12克、红花6克、枳壳6克、白藓皮10克、丹皮9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主治】接触性皮炎。
症见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甚至大疱糜烂及溃疡坏死,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经性皮炎方【组成】斑蟊150克、通草150克、硼砂300克。
【用法】将斑蟊用95010酒精1000毫升浸泡3天左右,将通草、硼砂加水约3000毫升煎至2000毫升。
两种液体1:l和2:1配制即成。
用时,根据患部皮肤角化的程度,选择不同比例的药水外洗,每日3次。
【主治】神经性皮炎。
川槿皮樟脑散【组成】川槿皮8克、槟榔7克、杏仁10克、胡黄连6克、樟脑2克、白芷10克、草乌8克、花椒5克、大枫子150克、雄黄2克、枯矾5克、硫黄5克、冰片2克、大黄6克。
【用法】将诸药研极粉细末,用液体石腊或植物油调成糊状,捏成如鸡蛋大小一团约70克,然后用15厘米×15厘米之本白夏布包裹,再用线将开放的一端结扎即成布帛擦剂。
外擦皮损,每日3次,剧痒和皮肤较肥厚者可稍用力擦之。
如已干,可再加入少量继续擦用,两周为1疗程。
【主治】神经性皮炎蝉退浮萍汤【组成】麻黄5克、蝉退9克、浮萍9克、槐花6克、黄连3克、甘草3克。
【用法】将上药加水1200毫升,煎成400毫升,经纱布过滤后为一煎。
将剩的药渣再加入600毫升,煎至200毫升,经纱布过滤后为2煎,将1、2煎混合均匀后,平均分成2份,早、晚分服。
【主治】过敏性皮炎。
皮肤病中医治疗的几个专用方剂
![皮肤病中医治疗的几个专用方剂](https://img.taocdn.com/s3/m/531add0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8.png)
皮肤病中医治疗的几个专用方剂皮肤病中医治疗的几个专用方剂同舟共济加油湿疹一号方(湿热)生石膏30g 板蓝根30g 龙胆草10g 车前子(另)30 黄芩10 生地 30 丹皮16 赤芍16 马齿苋30 滑石 16 甘草 6湿疹二号方(湿热)生白术10 枳壳10 生薏米30 生黄柏10 生地30或16 黄芩10茵陈30或10 车前子20 泽泻16 白藓皮30 苦参16湿疹三号方(脾虚湿困)白术10 枳壳10 薏米30 扁豆10 厚朴10 生地10车前子20 泽泻16 冬瓜皮16 当归10 丹参16湿疹四号方(脾虚血燥)党参10 茯苓10 白术10 当归10 赤芍10 白芍10 熟地10地肤子16 陈皮10 枳壳10银屑一号方(血热证)生地30 丹皮16 赤芍16 白茅根30 紫草根16 茜草根16板蓝根30 大青叶30 双花16 元参16 天花粉16银屑病2号方(血虚风燥)当归10 白芍16 生地30 丹参 16 鸡血藤30 天冬10 麦冬 10 土茯苓30 白术10 枳壳10 薏米30银屑病3号(热毒蕴结)金银花16 连翘16 蒲公英30 败酱草30 山豆根 10 板蓝根30 大青叶30 白茅根30 紫草16 茜草根16 元参 16 重楼16 蛇舌草30银屑病4号方(血瘀)、三棱16 莪术16 桃仁16 红花16 丹参16 鸡血藤20 土茯苓30 薏米30陈皮10 重楼16 蛇舌草30银屑病5号方(湿热)生白术10 枳壳10 生薏米30 川萆薢16 赤石脂10 车前子(另)16 泽泻16 黄柏10 白鲜皮30 苦参16 土茯苓30 生地16 丹皮16 滑石16 甘草6痤疮1号方(脾胃湿热)枇杷叶16 桑白皮16 黄芩10 栀子6 黄连6 制大黄10 丹皮16双花16 连翘10 蒲公英30 生薏仁30 车前子16痤疮2号方(热毒)银花16 野菊花16 蒲公英16 紫花地丁16 连翘10 黄芩10 丹皮16 赤芍10 夏枯草16 乳香6 没药6 大黄10痤疮3号方(湿毒)土茯苓30 生薏仁30 白术10 三棱10 莪术10 川贝6 龙骨10 牡蛎10红花10 枳壳10痤疮4号方(冲任失调)益母草10 香附10 生地16 丹皮16 地骨皮16 桑白皮16黄芩10 栀子10 双花16 野菊花16 熟军10荨麻疹1号方(风热)荆芥10 防风10 双花16 牛蒡子10 黄芩10 连翘10 丹皮16浮萍10 僵蚕10 蝉衣10 桑白皮16 冬瓜皮荨麻疹2号方(风寒)麻黄6 杏仁6 浮萍10 白藓皮30 丹皮10 陈皮10僵蚕10 赤芍10 甘草10荨麻疹3号方当归10 川芎10 熟地16 赤芍16 白芍16 首乌藤30生黄芪16 刺蒺藜30 防风10 浮萍10 白藓皮30荨麻疹4号方黄芪30 太子参16 白术10 茯苓16 陈皮10 桑白皮16五加皮6 白藓皮30 刺蒺藜30 防风10 当归10 赤芍10药物性皮炎1号方龙胆草10 黄芩10 生地16 白茅根30 双花16 连翘16紫草16 板蓝根30 车前子(另)16 泽泻16 滑石16 甘草6药物性皮炎2号方生地16 双花16 莲子心10 生栀子10 连翘10 黄连6板蓝根30 白茅根30 天花粉16 紫花地丁10 生石膏30药物性皮炎3号方沙参16 元参16 石斛10 黄芪16 党参16 白术10枳壳10 生薏仁30 丹参16带状疱疹1号方龙胆草10 栀子10 黄芩10 生地16 大青叶30 连翘16泽泻10 元胡10 川楝子10 车前子(另)16带状疱疹2号方白术10 茯苓10 陈皮10 枳壳10 薏米30 泽泻10紫草16 板蓝根30 黄芩10 元胡10 川楝子10 赤芍16带状疱疹3号方黄芪16 太子参16 当归10 川芎10 丹参16 红花10 元胡10 川楝子10 全虫(冲服)6 地龙10 紫草10 板蓝根30神经性皮炎1号当归10 川芎10 白术10 茯苓16 首乌藤30 珍珠母30石菖蒲10 合欢皮16 柴胡10 枳壳10 陈皮10 女贞子16 旱莲草16硬皮病1号(脾肺不足)黄芪15 白术10 茯苓10 天冬10 党参10 桂枝10 白芥子10 伸筋草15山药15 丹参15 红花10 夏枯草15 僵蚕102号方(脾胃两虚)制附子6 肉桂6 白芥子10 熟地15 麻黄6 鹿角胶10(烊化)黄芪15白术10 茯苓10 丹参15 赤芍15 鸡血藤30 僵蚕10 木香10 党参15神经性皮炎2号方全虫(冲)6g 防风10g 浮萍6g 刺蒺藜16g 苦参16g 白藓皮30g 秦艽16g 地肤子16g 当归10g 首乌藤30g 生地16g神经性皮炎3号方首乌藤30g 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0g 白芍16g 白藓皮30g 苦参10g 刺蒺藜30g 莪术10g 丹参10g 姜黄10g 木瓜10g脱发1号方熟地16g 山萸肉10g 菟丝子16g 枸杞子16g 当归10g 当归10g 川芎10g 首乌藤30g 桑葚16g 羌活10g 柏子仁10g脱发2号方当归10g 白芍10g 川芎10g 熟地16g 白术10g 茯苓10g 党参10g 丹参16g 陈皮10g 女贞子16g 旱莲草16g 首乌藤30g脱发3号方当归10g 生地10g 丹皮10g 赤芍16g 女贞子16g 旱莲草16g 钩藤10g 石菖蒲10g 合欢花10g 五味子10g 首乌藤30g脱发4号方生白术10g 枳壳10g 生薏米30g 川萆薢16g 车前子(另)16g 泽泻16g 首乌藤30g 当归10g 苦参10g 川芎10g 茵陈16g白癜风1号方当归10g 生地10g 熟地10g 女贞子16g 菟丝子16g 枸杞子16g 首乌藤30g 白术10g 赤芍10g 白芍10g 红花10g 川芎10g 丹参16g 补骨脂16g 桑葚30g 桂枝10g白癜风2号方黄芪10g 党参10g 当归10g 川芎10g 白术10g 茯神10g 钩藤10g 石菖蒲10g 丹参16g 红花10g 补骨脂16g 白蒺藜30g木香10g白癜风3号方当归10g 白芍16g 柴胡10g 枳壳10g 香附10g 郁金10g 白术10g 桑葚30g 白蒺藜30g 白芷10g 丹参16g 益母草10g 浮萍10g过敏性紫癜1号方板蓝根30g 白茅根30g 紫草根16g 生地16g 双花16g 丹皮16g 赤芍10g 荆芥10g 防风10g过敏性紫癜2号方黄芪16g 白术10g 丹参16g 茯苓10g 当归10g 白芍16g 龙眼肉10g 丹参16g 阿胶(烊化)10g 蒲黄碳10g 枳壳10g黄褐斑1号方柴胡10g 枳壳10g 炙香附10g 郁金10g 当归10g 白芍10g 白术10g 茯苓16g 丹参16g 川芎10g 丹皮10g 木香10g黄褐斑2号方熟地10g 山药16g 山萸肉16g 炙女贞子16g 菟丝子16g 丹皮16g 丹参16g 白芍16g 首乌藤30g 木香10g 白术10g 茯苓16g 菊花10g 陈皮10g黄褐斑3号方当归10g 红花10g 益母草10g 白术10g 香附10g 瓜蒌16g 熟军10g 赤芍10g 丹参16g 茯苓10g 泽兰10g结节性红斑1号方白茅根30g 板蓝根30g 紫草根16g 茜草根16g 双花30g 丹参16g 赤芍16g 车前子(另)16g 萆薢16g 夏枯草16g 丹参16g 黄柏16g 木瓜10g 牛膝10g结节性红斑2号方苍术10g 白术10g 炒薏米30g 桂枝10g 秦艽10g 茯苓10g鸡血藤30g 红花10g 丹参10g 木瓜10g 当归10g 夏枯草16g 牡蛎16g 黄芪10g结节性红斑3号方黄芪10g 白术10g 女贞子16g 菟丝子10g 丹参16g 鸡血藤16g 牡蛎16g 茯苓10g 薏米16g 夏枯草16g 木瓜10g 牛膝10g脂溢性皮炎1号方生白术10g 枳壳10g 生薏米30g 萆薢10g 丹皮16g 野菊花10g 桑白皮16g 地骨皮16g 车前子(另)16g 泽泻16g 白藓皮30g 苦参16g 防风10g脂溢性皮炎2号方龙胆草10g 黄芩13g 生地30g 生栀子10g 龙葵10g 败酱草30g 蒲公英30g 大青叶30g 桑白皮16g 地骨皮16g 车前子(另)16g 白藓皮30g 苦参10g 生石膏16g 滑石10g脂溢性皮炎3号方白术10g 薏米30g 泽泻10g 车前子(另)16g 川芎10g 生地16g 丹皮10g 当归10g 赤芍10g 白芍10g 女贞子16g 菟丝子16g 首乌10g 桑葚16g天麻10g多形性红斑1号方紫草16g 白茅根30g 丹皮16g 赤芍16g 双花16g 野菊花16g 姜黄10g 白术10g 茯苓10g 丹参16g 生薏米30g 茜草16g多形性红斑2号方黄芪10g 党参10g 白术10g 茯苓10g 桂枝10g 干姜6g 当归10g 白芍16g 丹参16g 鸡血藤30g 陈皮10g 姜黄10g 秦艽16g 木瓜10g面部皮炎方当归10g 生地16g 荆芥10g 防风10g 蝉衣10g 牛蒡子13g 生石膏16g 知母13g 车前子(另)30g 白藓皮30g 黄芩10g 野菊花16g 甘草6g静脉曲张方生黄芪30g 当归10g 地龙10g 赤芍10g 川芎10g 生桃仁10g 红花10g 丹参16g 鸡血藤30g 黄柏10g 生薏仁30g 川牛膝16g 车前子(另)30g扁平疣马齿苋16g 生薏仁30g 败酱草16g 紫草10g 香附10g 木贼10g 川芎10g 珍珠母30g 代赭石30g 牡蛎30g 磁石30g 夏枯草16g皮炎外洗方茵陈20g 艾叶20g 苍耳子20g 王不留行16g 苦参30g 透骨草20g 百部20g 白藓皮30g 甘草20g老年皮肤瘙痒症方当归10g 川芎6g 白芍10g 熟地10g 鸡血藤10g 首乌藤6g 防风10g 荆芥10g 五味子10g 酸枣仁10g 柏子仁10g 甘草6g 薏米16g苔藓样皮炎方紫草16g 茜草16g 白茅根30g 生地16g 当归10g 川芎10g 赤芍16g 鸡血藤30g 白术10g 茯苓16g 三七粉(冲)6g 木瓜10g带状疱疹4号方柴胡10g 枳壳10g 陈皮10g 元胡16g 川楝子10g 炒白术30g 甘草6g 当归10g 川芎10g 丹参16g 红花10g 珍珠母30g 代赭石30g 牡蛎30g 全虫(冲)6g 痤疮5号方枇杷叶10g 桑白皮16g 黄芩10g 蛇舌草30g 丹参30g 生山楂30g 陈皮10g 青皮10g 枳壳10g 生薏米30g 车前子(另)16g 熟军10g多形性日光疹方连翘10g 苦参10g 黄芩10g 荆芥10g 防风10g 蝉衣10g 牛蒡子10g 生石膏20g 白藓皮16g 刺蒺藜16g 生地16g 丹皮10g辩证准确,效果还是不错。
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
![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https://img.taocdn.com/s3/m/2f4074f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1.png)
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运用加味二至丸治疗皮肤病禤国维教授运用加味二至丸治疗皮肤病经验举隅郑毅春李红毅范瑞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皮肤科,广州,510120)禤国维教授是广东省名老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皮肤性病医、教、研工作近40年,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疗效卓著。
其学术上常发前人之未发,临床上则颇多见仁见智之举,现将其运用加味二至丸治疗皮肤病经验介绍如下。
1.座疮吴某,女,20岁。
2004年5月21日初诊。
主诉:颜面痤疮5年。
面部起皮疹,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此起彼伏,曾经中西医治疗,疗效不佳。
症见颜面部有20余粒红色丘疹和粉刺,伴有结节,胸部亦有散在丘疹、粉刺,部分丘疹融合,可见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伴口干心烦、大便干,小便短赤。
诊为肺风粉刺,辨证为阴虚内热。
治宜滋阴泻火,清肺泄热。
用加味二至丸加减:女贞子20g,旱莲草20g,知母12g,黄柏12g,丹皮15g,土茯苓20g,桑白皮15g,白花蛇舌草10g,连翘15g,生地15g,丹参(后下)30g,生甘草10g。
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
配合外搽三黄洗剂(院内制剂),服药14剂后,皮疹逐渐减轻,颜色逐渐变淡。
三诊后前方去黄柏,加浙贝15g,继服21剂,皮疹基本消退。
按:中医认为该病是由肺胃血热上熏头面所致。
如《外科正宗》曰:“粉刺属肺,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致。
”《医宗金鉴》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
”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清肺热、泻胃火、凉血解毒治疗。
禤教授经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痤疮病人除有肺胃血热和肠胃积热外,多有肾阴不足、相火过旺症状。
故用滋阴泻火、清肺凉血法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
上方以女贞子、旱莲草平补肝肾之阴,知母、黄柏泻相火,一补一泻,调整肾之阴阳平衡;桑白皮、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连翘清肺解毒,散结消肿;生地、丹参凉血化瘀清热;甘草解毒清热并能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滋阴清热泻火,药证合拍,故获良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1. 一贯煎(《柳州医话》)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功效:养肝阴、疏肝气。
适应证:肝阴不足、胸胁不舒或疼痛等症。
2. 二妙散(丸)(《丹溪心法》)苍术黄柏功效:清热化湿。
适应证:湿疹、臁疮。
3.消风散金银花刺蒺藜防风蝉蜕僵蚕丹皮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湿疹、皮炎等属血热者。
4. 十全大补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芪肉桂功效:益气补血。
适应证:皮肌炎的气虚、血虚及脾虚型。
5. 七三丹熟石膏7份,升丹3份共研细末。
功效:提脓祛腐。
适应证:流痰、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未尽者。
6. 七宝美髯丹(《召应节方》)制首乌牛膝补骨脂茯苓当归菟丝子枸杞子功效:补肾,乌须发。
适应证:脱发、白发。
7. 三黄洗剂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功效:清热、止痒、收湿。
适应证:外用于急性接触性皮炎、疖等。
8. 三虫散全蝎蜈蚣白僵蚕等分研末功效:熄风消痰。
适应证:治喉阻塞。
9. 马齿苋水剂(《简明中医皮肤病学》)马齿苋煎水功效:清热收湿。
适应证:脓疱疮、足癣等感染糜烂等。
10.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金银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蒲公英野菊花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证: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如脓疱病、毛囊炎及疖等。
11. 天麻钩藤汤(《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茯神石决明黄芩山栀子杜仲川牛膝桑寄生首乌藤益母草功效:平肝熄风。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血虚肝旺型。
12.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决》)熟地山萸肉干山药丹皮白茯苓泽泻功效:补肾水、降虚火。
适应证:红斑狼疮辩证属肝肾阴虚证者。
13. 化斑汤(《温病条辨》)石膏知母甘草玄参犀角粳米功效:清热凉血。
适应证:血热型白疕、红斑性狼疮。
14. 气熏疮药(《卫济宝书》)雄黄雌黄蚌粉皂角米醋适应证:同煮至沸,以气熏治疗毛囊炎、疖病等。
15. 四妙散(《外科精要》)炙黄芪当归金银花炙甘草功效:托里排脓。
适应证:复发性疖病毛囊炎。
16. 龙胆泻肝汤(《药方集群》)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车前子木通泽泻生地当归生甘草功效:清热利湿。
适应证:带状疱疹、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等属湿热下注型。
17. 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杜仲当归肉桂菟丝子鹿角胶制附子功效:温补肾阳。
适应证:脾肾阳虚证,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脾肾阳虚型。
18. 白虎汤(《伤寒论》)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效:清气热,泻胃炎,生津止渴。
适应证:气分热证。
19. 当归饮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白蒺藜荆芥防风黄芪何首乌甘草功效:养血平肝、熄风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瘙痒症等。
20.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当归芍药桂枝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功效:温阳通络、温经散寒。
适应证:寒冷性多形红斑、冻疮、雷诺氏征等寒湿阻络证。
21. 百部酊(民间验方,摘自《中医性病学》)百部白酒功效:祛风、杀虫、止痒。
适应证:瘙痒性皮肤病。
22.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生地当归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川芎牛膝桔梗甘草功效:活血化瘀。
适应证:银屑病、闭塞性脉管炎、硬皮病等气滞血瘀证。
23. 如意金黄散(《外科正宗》)天花粉黄柏白芷大黄姜黄苍术厚朴陈皮天南星甘草功效:散热解毒、清凉止痒。
适应证:外搽治疗丹毒、疖、带状疱疹等。
24. 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木通生地生甘草竹叶功效:清热利水。
适应证:心经火毒所致的疮疡。
25. 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荆芥防风麻黄薄荷连翘桔梗石膏黄芩栀子大黄芒硝滑石当归川芎芍药白术生姜甘草功效:解表通里、疏风清热、化湿解毒。
适应证:治疗肠胃实热证型荨麻疹。
26. 阳和汤(《外科全生集》)熟地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炮姜炭麻黄生甘草功效:温阳、散寒、通脉。
适应证:系统性硬皮病、闭塞性脉管炎寒瘀型。
27. 托里消毒散(《医宗金鉴》)人参川芎当归白芍白术白芷银花茯苓皂角刺黄芪桔梗甘草功效:补益气血、托毒消肿。
适应证:治疮疡体虚邪盛、脓毒不易外达者。
28. 补骨脂酊(经验方,摘要《中医外科学》)补骨脂25g 75%酒精100ml功效:祛风止痒。
适应证:白癜风、斑秃等。
29. 泻热汤(《外科全生集》)黄连黄芩连翘当归尾木通生甘草功效:苦寒泄热。
适应证:阴囊肿烂之热毒盛者。
30. 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人参枇杷叶甘草黄连桑白皮黄柏功效:疏风宣肺清热。
适应证:粉刺、酒渣鼻等。
31.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知母黄柏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功效:养阴清热、泻火利湿。
适应证: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证型。
32. 青黛散(经验方 . 摘自《中医外科学》)青黛黄柏石膏滑石功效:收湿止痒、清热解毒。
适应证:急性炎症性皮肤病焮肿痒痛者。
33. 苦参汤(《疡科心得集》)苦参蛇床子白芷金银花菊花黄柏地肤子大菖蒲功效:祛风除湿、杀虫止痒。
适应证:瘙痒性皮肤病,煎水去渣外用。
34. 除湿胃苓汤(《医宗金鉴·外科心要诀》)苍术厚朴陈皮猪苓赤茯苓白术泽泻滑石防风山栀子木通肉桂生甘草功效:清热燥湿、理气和中。
适应证:湿疹、天疱疮及带状疱疹等。
35. 神应养真丹(《医宗金鉴》)羌活木瓜天麻当归白芍菟丝子熟地川芎功效:养血生发,祛风活络。
适应证:因风邪外袭,以致风盛血燥,不能营养毛发者。
36. 养血润肤饮(《医宗正传》)生地熟地当归黄芪麦冬五味子升麻黄芩桃仁红花天花粉功效:养血润燥。
适应证:慢性湿疹、皮肤瘙痒症及血燥型银屑病。
37. 消风散(《外科正宗》)当归荆芥防风蝉脱牛蒡子生地苦参苍术木通胡麻仁石膏知母甘草功效:疏风清热、除湿止痒。
适应证:湿疹、接触性皮炎及风热型荨麻疹。
38. 消风导赤汤(《医宗金鉴》)牛蒡子黄连银花生地白藓皮赤茯苓木通灯心薄荷生甘草功效: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适应证:治疗婴儿湿疹、传染性红斑等。
39. 黄连解毒汤(《外科秘要》)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证:治疗疖、痈及其他感染性皮肤病。
40. 麻黄桂枝各半汤(《伤寒论》)麻黄桂枝芍药杏仁生姜大枣炙甘草功效:疏风散寒止痒。
适应证:寒冷性多形红斑及风寒型荨麻疹。
41. 清营汤(《温病条辨》)犀角生地玄参麦冬竹叶心黄连银花连翘丹参功效:清营解毒、泻热养阴。
适应证:系统性红斑狼疮、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性红斑、丹毒等热入营分、邪毒内陷之证。
42. 清暑汤(《外科全生集》)连翘花粉赤芍甘草车前子滑石银花泽泻淡竹叶功效:清热、解暑、利尿。
适应证:夏季皮炎、暑疖、脓疱疮等。
43. 黄连膏(《医宗金鉴》)黄连当归黄柏生地姜黄麻油黄蜡功效:清热解毒、润燥止痛。
适应证:痈、疖及毛囊炎等。
44. 润肌膏(《外科正宗》)当归紫草麻油黄蜡功效:润燥软痂。
适应证:慢性湿疹、银屑病等。
45、萆薢渗湿汤(《疡科心得集》)萆薢黄柏赤茯苓丹皮薏苡仁泽泻滑石通草功效:清热利湿。
适应证:急性、亚急性湿疹(皮炎)之湿热型。
46. 脱敏汤(经验方)墨旱莲紫草茜草功效:凉血止血。
适应证:过敏所致的喉头水肿。
47. 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犀角生地芍药丹皮功效:清热凉血。
适应证:系统性红斑狼疮、紫癜等热毒炽盛型。
48. 解毒去疣汤(《经验方》)防风刺蒺藜夏枯草野菊花牡蛎板蓝根七叶一枝花薏苡仁郁金牛蒡子鲜螃蜞菊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证:扁平疣。
49. 解毒洗剂(《许履和外科医案话集》)白矾6g 雄黄6g 20%黄柏水100ml 甘油10ml功效: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适应证:外用治疗急性湿疹及接触性皮炎。
50. 颠倒散洗剂(《中医外科临床手册》)硫磺生大黄石灰水功效:散热杀虫、去脂止痒。
适应证:痤疮、酒渣鼻等,外用。
51. 磨风丸(《医宗金鉴》)麻黄苍耳草川芎当归蔓荆子荆芥防风车前子天麻威灵仙羌活独活何首乌功效:祛风利湿杀虫。
适应证:早期麻风。
52. 藿黄浸剂(广州中医学院主编《外科学》)藿香黄精大黄皂矾醋功效:杀虫止痒。
适应证:手、足癣,浸泡外用。
53. 蠲痹汤(《百一选方》)羌活姜黄当归黄芪赤芍防风甘草功效:益气和营、祛风胜湿。
适应证:风湿痛、肩项臂痛、手足麻木等。
皮肤科常用中药处方1. 一贯煎(《柳州医话》)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枸杞子川楝子功效:养肝阴、疏肝气。
适应证:肝阴不足、胸胁不舒或疼痛等症。
2. 二妙散(丸)(《丹溪心法》)苍术黄柏功效:清热化湿。
适应证:湿疹、臁疮。
3.消风散金银花刺蒺藜防风蝉蜕僵蚕丹皮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祛风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湿疹、皮炎等属血热者。
4. 十全大补汤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芪肉桂功效:益气补血。
适应证:皮肌炎的气虚、血虚及脾虚型。
5. 七三丹熟石膏7份,升丹3份共研细末。
功效:提脓祛腐。
适应证:流痰、瘰疬等,溃后腐肉难脱,脓水未尽者。
6. 七宝美髯丹(《召应节方》)制首乌牛膝补骨脂茯苓当归菟丝子枸杞子功效:补肾,乌须发。
适应证:脱发、白发。
7. 三黄洗剂大黄黄柏黄芩苦参功效:清热、止痒、收湿。
适应证:外用于急性接触性皮炎、疖等。
8. 三虫散全蝎蜈蚣白僵蚕等分研末功效:熄风消痰。
适应证:治喉阻塞。
9. 马齿苋水剂(《简明中医皮肤病学》)马齿苋煎水功效:清热收湿。
适应证:脓疱疮、足癣等感染糜烂等。
10. 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金银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子蒲公英野菊花功效:清热解毒。
适应证:急性化脓性皮肤病,如脓疱病、毛囊炎及疖等。
11. 天麻钩藤汤(《杂病证治新义》)天麻钩藤茯神石决明黄芩山栀子杜仲川牛膝桑寄生首乌藤益母草功效:平肝熄风。
适应证:神经性皮炎、瘙痒症等血虚肝旺型。
12. 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决》)熟地山萸肉干山药丹皮白茯苓泽泻功效:补肾水、降虚火。
适应证:红斑狼疮辩证属肝肾阴虚证者。
13. 化斑汤(《温病条辨》)石膏知母甘草玄参犀角粳米功效:清热凉血。
适应证:血热型白疕、红斑性狼疮。
14. 气熏疮药(《卫济宝书》)雄黄雌黄蚌粉皂角米醋适应证:同煮至沸,以气熏治疗毛囊炎、疖病等。
15. 四妙散(《外科精要》)炙黄芪当归金银花炙甘草功效:托里排脓。
适应证:复发性疖病毛囊炎。
16. 龙胆泻肝汤(《药方集群》)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车前子木通泽泻生地当归生甘草功效:清热利湿。
适应证:带状疱疹、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等属湿热下注型。
17. 右归丸(《景岳全书》)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杜仲当归肉桂菟丝子鹿角胶制附子功效:温补肾阳。
适应证:脾肾阳虚证,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脾肾阳虚型。
18. 白虎汤(《伤寒论》)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效:清气热,泻胃炎,生津止渴。
适应证:气分热证。
19. 当归饮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当归川芎白芍生地白蒺藜荆芥防风黄芪何首乌甘草功效:养血平肝、熄风止痒。
适应证:荨麻疹、瘙痒症等。
20. 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当归芍药桂枝细辛通草大枣炙甘草功效:温阳通络、温经散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