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分子生物学资料汇总(精简版)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1、基因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2、基因簇:基因家族中的各成员紧密成簇排列成大串的重复单位,定于染色体的特殊区域,属于同一个祖先的基因扩增产物。
3、基因家族:真核细胞中,许多相关的基因常按功能成套组合,被称为基因家族。
4、基因探针:带有可检测标记(如同位素、生物素或荧光染料等)的一小段已知序列的寡聚核苷酸。
可通过分子杂交探测与其序列互补的基因是否存在。
5、基因敲除:指一种遗传工程技术,针对某个序列已知但功能未知的序列,改变生物的遗传基因,令特定的基因功能丧失作用,从而使部分功能被屏蔽,并可进一步对生物体造成影响,进而推测出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
6、基因芯片:利用原位合成法或将已合成好的一系列寡核苷酸探针分子以预先设定的排列方法固定在固相支持介质表面,形成高密度寡核苷酸序列,并与样品杂交,通过检测杂交信号的强度及分布来进行分析。
7、断裂基因:在基因内部插入不编码序列使一个完整的基因分隔成不连续的若干区段的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8、调节基因:编码那些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RNA和蛋白质的特异性DNA序列。
9、操纵基因:是操纵子中的控制基因,在操纵子上一般与启动子相邻,通常处于开放状态,使RNA聚合酶能够通过它作用于启动子而启动转录。
10、看家基因:是一类典型的结构基因,维护细胞基本功能所必需,在所有有机体的细胞中表达。
其中一部分基因序列比较保守。
11、结构基因:编码蛋白质或RNA的基因。
12、假基因:具有与功能基因相似的序列,但由于有许多突变以致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所以假基因是没有功能的基因,常用ψ表示。
13、端粒: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
14、端粒酶:在细胞中负责端粒的延长的一种酶,是基本的核蛋白逆转录酶,可将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
15、反义链:在基因的DNA双链中,转录时作为mRNA合成模板的那条单链。
16、转染:真核细胞由于外源DNA掺入而获得新的遗传物质的过程。
现代分子生物学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一章1.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基因的表达调控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2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之间的互作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学科。
第二章1.真核细胞染色体的组成1 化学成分蛋白质组蛋白非组蛋白DNA约占30%,每条染色体含一个双链DNA分子,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也就是所谓的遗传物质。
蛋白质和DNA完全融合在一起另外,可能存在少量的RNA2.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与DNA大约等量,它与DNA组成核小体,是一类小的碱性蛋白。
3.C-值(C-value):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4.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包含有大约200bp的DNA,组蛋白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组成的八聚体及外围的H1组蛋白。
5.高度重复序列——卫星DNA:占10-60%,重复达数百万次,不转录,多位于着丝粒处,是异染色质组分,可能与染色体稳定有关。
(填空)6.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归纳:1、基因组庞大;2、大量重复序列的存在;3、大部分序列为非编码序列;4、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5、真核基因是断裂基因;6、真核基因存在大量的顺式作用元件;7、DNA存在多态性;8、具有端粒结构。
7.1.通常DNA在细胞中以右旋B-DNA形式存在,2. 但可能发生改变,转录时,DNA-RNA杂交分子呈右旋A-DNA型。
3. Z-DNA为左旋,Z-DNA可能与基因的调控有关。
8.正超螺旋(positive supercoil):由于双链紧缠而引起的超螺旋。
负超螺旋(negaive supercoil):由于双链松缠而引起的超螺旋。
9.研究发现,所有的DNA超螺旋都是由DNA拓扑异构酶产生的。
10.DNA的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过程中,每条链分别作为模板合成新链,产生互补的两条链。
分子生物学资料整理
一、名词解释(2×10)1、编码链:把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coding strand)或称为有义链。
2、复制单位:DNA上能够独立复制的一个单位。
3、反SD序列:rRNA3’上富含嘧啶的序列能与mRNA上的SD序列互补。
4、重叠基因:一个基因中的序列可用于另一个基因的编码。
5、C值: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6、持家基因:基因在所有的细胞中都表达,基因的功能是所有细胞所必需的。
7、基因簇:同一家族中的成员有时紧密地排列在一起称为基因簇.8、RNA编辑:是mRNA的一种加工方式,它导致了DNA所编码的遗传信息的改变,因为经过编辑的mRNA序列发生了不同于模板DNA的变化。
9、分子伴侣:把一类在细胞内帮助新生肽正确组装成为成熟蛋白,而本身却不出现于终产物中的蛋白。
10、反式作用因子:能与DNA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调节基因转录的蛋白质因子。
11、模板链:把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原则指导mRNA合成的DNA链称为模板链或称为反义链。
12、融解温度:在DNA变性过程中吸收值增加的中点时温度。
13、autonomously replicating sequences (ARSs)(自主复制序列):是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能启动DNA复制的序列,含有一个AT富集区。
14、SD序列:几乎所有的原核生物mRNA5’上都有一个富含嘌呤的序列,它与30S亚基上16S rRNA3’上富含嘧啶的序列互补,原核mRNA5’端这个序列称为SD序列。
15、断裂基因:编码某一蛋白质的外显子被内含子隔离,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方式,这样的基因称为断裂基因( interrupted gene)。
16、激活蛋白:在没有调节蛋白质与目标序列结合时,基因是关闭的;当调节蛋白质后与目标序列结合时,基因就被开启,这种控制系统叫做正调控。
正调控中的调节蛋白质称为激活子(activator)。
17、C值悖理(矛盾):生物C值的大小一般随生物的进化而增加,但在有些生物中与这种规律存在矛盾,称为C值矛盾。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
第一章、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实体及基因组1、基因定义基因(遗传因子)就是遗传的物质基础,就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就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就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2、DNA修复DNA修复(DNA repairing)就是细胞对DNA受损伤后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可能使DNA结构恢复原样,重新能执行它原来的功能;但有时并非能完全消除DNA的损伤,只就是使细胞能够耐受这DNA的损伤而能继续生存。
也许这未能完全修复而存留下来的损伤会在适合的条件下显示出来(如细胞的癌变等),但如果细胞不具备这修复功能,就无法对付经常在发生的DNA 损伤事件,就不能生存。
对不同的DNA损伤,细胞可以有不同的修复反应。
3、DNA损伤DNA损伤就是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核苷酸序列永久性改变,并导致遗传特征改变的现象。
情况分为:substitutation (替换)deletion (删除)insertion (插入)exon skipping (外显子跳跃)。
DNA损伤的改变类型:a、点突变:指DNA上单一碱基的变异。
嘌呤替代嘌呤(A与G之间的相互替代)、嘧啶替代嘧啶(C与T之间的替代)称为转换(transition);嘌呤变嘧啶或嘧啶变嘌呤则称为颠换(transvertion)。
b、缺失:指DNA链上一个或一段核苷酸的消失。
c、插入:指一个或一段核苷酸插入到DNA链中。
在为蛋白质编码的序列中如缺失及插入的核苷酸数不就是3的整倍数,则发生读框移动(reading frame shift),使其后所译读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混乱,称为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ion)。
d、倒位或转位:(transposition) 指DNA链重组使其中一段核苷酸链方向倒置、或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内容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内容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内容一、DNA的变性(Denaturation):指DNA分子由稳定的双螺旋结构松解为无规则线性结构的现象。
确切地就是维持双螺旋稳定性的氢键和疏水键的断裂。
断裂可以是部分的或全部的,是可逆的或是非可逆的。
DNA变性不涉及到其一级结构的改变。
1. DNA变形的条件:凡能破坏双螺旋稳定性的因素都可以成为变性的条件,如加热、极端的pH、有机试剂甲醇、乙醇、尿素及甲酰胺等,均可破坏双螺旋结构引起核酸分子变性。
2. DNA变性后发生的变化:DNA变性后原来隐藏在双螺旋内部的发色基团,成为单链而暴露出来,使DNA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一些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1)DNA溶液的浓度大大下降。
DNA双螺旋是紧密的"刚性"结构,变性后代之以“柔软”而松散的无规则单股线性结构,DNA粘度因此而明显下降。
(2)溶液旋光性发生改变。
变性后整个DNA分子的对称性及分子局部的构性改变, 使DNA 溶液的旋光性发生变化。
(3)增色效应或高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
DNA分子中碱基间电子的相互作用是紫外吸收的结构基础,但双螺旋结构有序堆积的碱基又“束缚”了这种作用。
变性DNA 的双链解开,碱基中电子的相互作用更有利于紫外吸收,故而产生增色效应。
(4)生物活性丧失。
(5)浮力密度上升。
3. 引起DNA变性的主要因素:(1)加热(生理温度以上)。
加热使DNA变性后,在260nm 处的紫外吸收值明显上升,一般当DNA加热时,在260nm吸收值先缓慢上升,到达某一温度后又骤然上升,其特点是爆发式的,变性发生的范围很窄,其相变过程用Tm值描述。
(2)极端pH值。
当pH为12时,碱基上的酮基变为烯醇基,影响氢键形成,从而改变Tm 值,当pH为2~3时,碱基上的氨基发生质子化,也影响氢键形成。
(3)有机溶剂、尿素和酰胺等。
当环境中存在酰胺或尿素时,它们可与DNA分子中的碱基形成氢键,从而使DNA分子保持单链状态,以利于分子克隆的操作。
现代分子生物学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狭义的分子生物学: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过程,当然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2. 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 1 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2. 基因的表达调控3. 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4. 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第二章核酸的的结构与功能1.*遗传物质必须具有的特性:a、贮存并表达遗传信息b、能把信息传递给子代c、物理和化学性质稳定 d、具有遗传变化的能力2.*DNA的特征: 各异的碱基序列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2.碱基互补是其复制、转录表达遗传信息的基础3生理状态下物理、化学性质稳定. 4.有突变和修复能力,可稳定遗传是生物进化的基础3.*DNA携带两种遗传信息: a、编码蛋白质和RNA的信息(编码tRNA、rRNA) b、编码基因选择性表达的信息(二)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 1. 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但走向相反的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两链以-脱氧核糖-磷酸-为骨架,以右手螺旋方式绕同一公共轴盘。
螺旋直径为2nm,形成大沟及小沟相间。
2. 碱基垂直螺旋轴居双螺旋内側,与对側碱基形成氢键配对(互补配对形式:A=T; G≡C)。
3. 相邻碱基平面距离0.34nm,螺旋一圈螺距3.4nm,一圈10对碱基。
4. 氢键维持双链横向稳定性,碱基堆积力维持双链纵向稳定性。
(三)双螺旋结构的基本形式:B-DNADNA结构的多态性:几种不同的DNA双螺旋结构以及同一种双螺旋结构内参数存在差异的现象* mRNA结构特点1. 大多数真核mRNA的5´末端均在转录后加上一个7-甲基鸟苷,同时第一个核苷酸的C´2也是甲基化,形成帽子结构:m7GpppNm-。
2. 大多数真核mRNA的3´末端有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结构,称为多聚A尾。
* tRNA的一级结构特点:含10~20% 稀有碱基,如DHU 3´末端为— CCA-OH ;5´末端大多数为G ;具有TψC* tRNA的二级结构——三叶草形(四环四臂)氨基酸臂DHU环反密码环额外环T ΨC环(四)DNA的物理、化学性质一、变性(或融解):DNA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使双螺旋的两条链完全分开变成单链,这一链分离的过程叫做变性1、条件:加热, 极端pH,有机溶剂(尿素、酰胺),低盐浓度等2、变性过程的表现:¤是一个爆发式的协同过程,变性作用发生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导致一些理化性质发生剧烈变化※熔液黏度降低(刚性—柔性)※沉降速度加大※浮力密度上升(体积增加,与体积成正比)※此外吸收值升高(A260nm),即增色效应:(指在DNA变性的过程中,它在260nm的吸收值先是缓慢上升,达到某一温度时及骤然上升)二、DNA分子的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链又可以重新地合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退火)三、分子杂交:不同来源的两个互补核酸序列通过相互退火形成双螺旋结构的反应核酸酶:是指所有可以水解核酸的酶依据底物不同分类:a、DNA酶:专一降解DNA。
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三版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基因:合成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须的全部DNA序列:是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DNA序列。
2.C值(c-value):之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3.基因重排(gene rearrangement):某些基因片段改变原来存在的顺序,通过调整有关基因片段的衔接顺序,再重排为一个完整的转录单位4.转座子():存在于染色体DAN上的可以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通过DAN复制而转移的转座元件5、转录终止子(termianator):DNA模板链上的一种终止转录功能的特殊信号6、操纵子(operon):在原核生物中若干基因串联在一起,其表达受同一调控系统的调控,这种基因的组成称操纵子7、单顺反子(monocistron):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mRNA8、mRNA:能编码蛋白质序列的RNA·9、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由于DNA碱基对的置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机构的变化10、无意义链(antisense stand):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mRNA合成的DNA链简答题:1、区别tRNA和mRNA在翻译中的作用答:mRNA:携带遗传信息,在蛋白质合成时充当模板的RNA。
从脱氧核糖核酸(DNA)转录合成的带有遗传信息的一类单链核糖核酸(RNA)。
它在核糖体上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决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mRNA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及真核细胞的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tRNA(又叫转运RNA)约含70~100个核苷酸残基,是分子量最小的RNA,占RNA总量的16%,现已发现有100多种。
tRNA 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转运活化了的氨基酸,参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2、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mRNA的主要区别答:⑴、原核生物的mRNA直接从DNA中转录出,即直接合成蛋白质;真核生物mRNA转录合成hnRNA,在经过剪接和架构修饰,才进行翻译⑵、原核生物mRNA为单顺反子,真核生物mRNA为多顺反子⑶、原核生物mRNA的修饰很少,真核生物有5′端帽子结构和3′ployA尾巴⑷、原核生物mRNA半衰期短;真核生物的较长》⑸、原核生物mRNA的转录和翻译同时同地进行;真核生物mRNA 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在细胞质中进行3、DNA连接酶对于DNA复制很重要,但是RNA合成一般不需要连接酶,为什么答:因为DNA中存在岗区片段导致DNA是间断的不连续的所以需要DNA连接酶将它们连在一起;而RNA是连续的单链所以不需要连接酶4、遗传密码有哪些特征答:①遗传密码具有连续性;②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③遗传密码具有通用性和特殊性;④密码子与反密码子能相互作用&5、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的组成成分及各亚基的作用是什么答:由2个а亚基、一个β亚基、一个β′亚基和一个ω亚基组成核心酶,加上一个σ亚基组成聚合酶全酶。
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现代分子生物学资料第一章绪论编辑:杜华伟一、三大发现:列文·虎克的细胞学说、焦耳用实验确立的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
二、分子生物学定义: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主要指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保持(损伤与修复)、基因的表达(转录与翻译)与调控。
三、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1、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 2、基因的表达调控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四、DNA发现的几个实验:美国科学家A VERY用S型与R型致病菌侵染小鼠的实验、美国科学家HERSHEY在1952年从事的同位素分子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试验。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一、染色体的结构与组成原核生物:DNA形成一系列的环状附着在非组蛋白上形成类核。
真核生物染色体有蛋白质与DNA组成,蛋白质包括组蛋白(H1,H2A、H2B、H3、H4)与非组蛋白。
2、C值就是一种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C值往往与种系的进化的复杂程度不一致,某些低等生物却有较大的C 值,这就就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
3、DNA的一级结构:指4种脱氧核苷酸的连接及其排列顺序, DNA序列就是这一概念的简称。
4、双螺旋的基本特点:双链反向平行配对而成;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骨架,碱基排在内侧;内侧碱基通过氢键互补形成碱基对(A:T,C:G)。
5、DNA 的二级结构指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平行盘绕所产生的双螺旋结构。
就是有Watson与Crick在1953年共同发现的。
分类:右手螺旋(就是其通常存在形式):A-DNA,B-DNA。
左手螺旋:Z-DNA。
6、超螺旋:DNA双螺旋结构中,一般每转一圈有十个核苷酸对,双螺旋总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正常DNA双螺旋额外的多转或少转几圈,就会出现双螺旋空间结构改变,在DNA分子中形成额外张力,若此时DNA分子的末端就是固定的或就是环状分子,双联不能自由转动,额外的张力就不能释放而导致DNA分子内部院子空间位置的重排,造成扭曲,即出现超螺旋结构。
(完整word版)[已整理]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要点及习题
第一章绪论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p8)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分子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分子生物学是由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以至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综合融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凝聚了不同学科专长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它虽产生于上述各个学科,但已形成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化学是从化学角度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转变与新陈代谢。
传统生物化学的中心内容是代谢,包括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能量代谢等与生理功能的联系。
分子生物学则着重阐明生命的本质----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生命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也十分密切:传统的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细胞和亚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结构比单纯观察大体结构能更加深入认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因此现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分子生物学则是从研究各个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入手,但各个分子不能孤立发挥作用,生命绝非组成成分的随意加和或混合,分子生物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各生物分子间的高层次组织和相互作用,尤其是细胞整体反应的分子机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向细胞生物学的靠拢。
第一章序论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用事实证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指出:物种的变异是由于大自然的环境和生物群体的生存竞争造成的,彻底否定了“创世说”。
达尔文第一个认识到生物世界的不连续性。
意义: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及其唯物主义的物种起源理论,是生物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细胞学说建立及其意义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完整word版)[已整理]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要点及习题
(完整word版)[已整理]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要点及习题第一章绪论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p8)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分子生物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分子生物学是由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以至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综合融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凝聚了不同学科专长的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它虽产生于上述各个学科,但已形成它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手段,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化学是从化学角度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结构、转变与新陈代谢。
传统生物化学的中心内容是代谢,包括糖、脂类、氨基酸、核苷酸、以及能量代谢等与生理功能的联系。
分子生物学则着重阐明生命的本质----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与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生命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关系也十分密切:传统的细胞生物学主要研究细胞和亚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探讨组成细胞的分子结构比单纯观察大体结构能更加深入认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因此现代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
分子生物学则是从研究各个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入手,但各个分子不能孤立发挥作用,生命绝非组成成分的随意加和或混合,分子生物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各生物分子间的高层次组织和相互作用,尤其是细胞整体反应的分子机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向细胞生物学的靠拢。
第一章序论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用事实证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指出:物种的变异是由于大自然的环境和生物群体的生存竞争造成的,彻底否定了“创世说”。
达尔文第一个认识到生物世界的不连续性。
意义: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及其唯物主义的物种起源理论,是生物科学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之一,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现代分子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1、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纪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2、达尔文指出物种的变异是由于大自然的环境和生物群体的生存竞争造成的。
3、任何生存下来的个体都倾向于扩增其经过修饰的新性状,以保存生存优势。
4、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发现了细胞创立了细胞学说。
5、19世纪三大发现之一是细胞学说;核心是动、植物的基本单元是细胞。
6、所有组织最基本单元是形状非常相似而又高度分化的细胞。
7、生物化学家Buchner第一个实现用酵母无细胞提取液和葡萄糖进行氧化反应,生成乙醇,证明化学物质转换不需要完整的细胞而仅仅需要细胞中的某些成分。
8、20种氨基酸被相继发现(最晚分离的是苏氨酸,1935).9、孟德尔一对形状F2代的分离率是3:1,两对性状的分离率是9:3:3:1.10、摩尔根第一个证明基因的科学家,果蝇的红白眼性状中白眼是伴X隐性遗传。
11、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细菌的毒性(致病力)是由细胞表表面荚膜中的多糖所决定的。
具有光滑表面的S型肺炎链球菌由于带有荚膜多糖而能使小鼠发病,具有粗糙表面的R型细菌由于没有荚膜多糖而失去致病力(荚膜多糖能保护细菌免受动物白细胞的攻击)。
(1)活S型菌体——小鼠死亡(2)死S型菌体——小鼠存活(3)活R型菌体——小鼠存活(4)死S型菌体+活R型菌体——小鼠死亡12、Hershey从事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噬菌体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它的头、尾外部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头内主要是DNA。
13、细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1)噬菌体用尾部的末端(基片、尾丝)吸附在细菌表面;(2)噬菌体通过尾轴把DNA全部注入细菌细胞内,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则留在细胞外面;(3)噬菌体的DNA一旦进入细菌体内,它能利用细菌的生命过程合成噬菌体自身的DNA 和蛋白质;(4)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能组装成许许多多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代噬菌体;(5)子代噬菌体由于细菌的解体而被释放出来,再去侵染其他细胞,在这个过程中DNA起了关键作用。
现代分子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分子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绪论1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
通过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来阐明各种生命现象的本质。
2、1953年Watson 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模型3、分子生物学研究内容: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基因表达的调控、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二、染色体与DNA核小体:由H2A、H2B、H3和H4四种组蛋白各两个分子组成八聚体和大约200 bp的DNA区段组成。
组蛋白:分为5种类型(H1,H2A,H2B,H3,H4),其特性如下:1、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2、无组织特异性;3、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4、组蛋白的修饰作用包括甲基化、乙基化和磷酸化;5、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C值(C value)一种生物单倍体基因组所含DNA的总量。
C值反常现象也称为C值谬误。
指C值往往与种系的进化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即基因组大小与遗传复杂性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某些较低等的生物C值却很大,如一些两栖动物的C值甚至比哺乳动物还大。
基因: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结构特点:1 真核基因组庞大一般都远大于原核生物基因组,2真核基因有断裂基因,即有内含子,3转录产物是单顺反子,4非编码区域多于编码区域.,占90%以上5有大量顺式作用元件。
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等6有大量重复序列7有大量的DNA多态性8具有端粒结构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1基因组很小DNA含量少,2有重叠基因,转录产物是多顺反子,3结构简练,大部分都是编码区域,4DNA一般不与蛋白质结合5存在转录单元,转录形成多顺反子mRNA单顺反子:只编码一个蛋白质的mRNA;多顺反子mRNA:两个以上相关基因串在一起转录所得到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由DNA链上的邻位顺反子所界定;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
现代分子生物学整理
分子生物学整理名词解释1.聚合酶链反应(PCR):是指通过模拟体内DNA复制方式在体外选择性地将DNA某个特定区域扩增出来的技术。
2.c-DNA文库:把一个细胞中某以时刻所有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它们的互补DNA(cDNA)。
然后所有的cDNA克隆至大量载体上导入大量细菌,而得到的一个cDNA集合体,就称为cDNA文库。
3.基因文库:用DNA重组技术将某种生物的总DNA用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成一个个片段,然后将这些片段随机地连接在某些质粒或其他载体上,再将它们转移到适当的宿主细胞中,通过细胞的增殖而构成各个片段的无性繁殖系(克隆),当这些克隆多到可以包括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时,这一批克隆的总体就称为该种生物的基因文库。
4.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指基因组内特定核苷酸位置上存在两种(或以上)不同核苷酸且出现频率大于1%的现象,并起始特定基因转录的一段DNA序列。
5.RACE技术:快速分离基因的方法,在已知cDNA序列的基础上克隆出5‘端或3'端缺失序列的技术。
6.DNA印记法Southern blotting:Southern印迹杂交是进行基因组DNA特定序列定位的通用方法。
一般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胶上的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尼龙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或者紫外线照射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标记探针进行杂交,用放射自显影或酶反应显色,从而检测特定DNA分子的含量。
7.RNA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ting):这是一种将RNA从琼脂糖凝胶中转印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方法。
DNA印迹技术由Southern于1975年创建,称为Southern印迹技术,RNA印迹技术正好与DNA相对应,故被称为Northern印迹杂交,与此原理相似的蛋白质印迹技术则被称为Western blot。
8.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ting):Western Blot采用的是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被检测物是蛋白质,“探针”是抗体,“显色”用标记的二抗。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
第一章、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实体及基因组1、基因定义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序列,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2、DNA修复DNA修复(DNA repairing)是细胞对DNA受损伤后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可能使DNA结构恢复原样,重新能执行它原来的功能;但有时并非能完全消除DNA的损伤,只是使细胞能够耐受这DNA的损伤而能继续生存。
也许这未能完全修复而存留下来的损伤会在适合的条件下显示出来(如细胞的癌变等),但如果细胞不具备这修复功能,就无法对付经常在发生的DNA损伤事件,就不能生存。
对不同的DNA损伤,细胞可以有不同的修复反应。
3、DNA损伤DNA损伤是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核苷酸序列永久性改变,并导致遗传特征改变的现象。
情况分为:substitutation (替换)deletion (删除)insertion (插入)exon skipping (外显子跳跃)。
DNA损伤的改变类型:a、点突变:指DNA上单一碱基的变异。
嘌呤替代嘌呤(A与G之间的相互替代)、嘧啶替代嘧啶(C与T之间的替代)称为转换(transition);嘌呤变嘧啶或嘧啶变嘌呤则称为颠换(transvertion)。
b、缺失:指DNA链上一个或一段核苷酸的消失。
c、插入:指一个或一段核苷酸插入到DNA链中。
在为蛋白质编码的序列中如缺失及插入的核苷酸数不是3的整倍数,则发生读框移动(reading frame shift),使其后所译读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混乱,称为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ion)。
d、倒位或转位:(transposition)指DNA链重组使其中一段核苷酸链方向倒置、或从一处迁移到另一处。
e、双链断裂:对单倍体细胞一个双链断裂就是致死性事件。
现代分子生物学_复习笔记教学内容
现代分子生物学_复习笔记现代分子生物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含义及主要研究内容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的基本含义⏹广义的分子生物学: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分子生物学: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的复制、转录、表达和调控等过程,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1.1 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原则1) 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相同的2) 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中心法则相同3) 生物大分子单体的排列(核苷酸、氨基酸)的不同1.3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基因的表达调控●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第二节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1 准备和酝酿阶段⏹时间: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50年代初。
➢确定了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明实验二: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实验RNA也是重要的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过程2 建立和发展阶段⏹1953年Watson和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作为现代分子生物学诞生的里程碑。
⏹主要进展包括:❖遗传信息传递中心法则的建立3 发展阶段⏹基因工程技术作为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人类深入认识生命本质并能动改造生命的新时期开始。
⏹第三节分子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思考⏹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有哪些?⏹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列举5~10位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简要说明其贡献。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第一节染色体1.作为遗传物质的染色体特征:⏹分子结构相对稳定⏹能够自我复制⏹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整个生命过程;⏹能够产生遗传的变异。
2 真核细胞染色体组成(1) DNA(2) 蛋白质(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3) 少量的RNA组蛋白:呈碱性,结构稳定;与DNA结合形成、维持染色质结构,与DNA含量呈一定的比例非组蛋白:呈酸性,种类和含量不稳定;作用还不完全清楚3.染色质和核小体染色质是一种纤维状结构,由最基本的单位—核小体(nucleosome)成串排列而成的。
现代分子生物学总结
发现DNA的两个实验:①:具有光滑表面的S型肺炎链球菌因为带有荚膜多糖而使小鼠发病,具有粗糙外表的R型细菌因为没有荚膜多糖而失去致病力②:噬菌体侵染细胞实验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关关系的科学分子生物学的三条基本原理:①:够成生物体各类有机大分子的单体在不同生物中都是相同的②:生物体内一切有机大分子的构成都遵循共同的规则③:某一特定生物体所拥有的核酸及蛋白质分子决定了它的属性组蛋白的特性:①:进化上极端保守性②:无组织特异性③:肽链上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④:组蛋白的修饰作用⑤: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C值谬误:实验发现某些两栖动物的C值甚至比哺乳动物的还大,在两栖动物中C值的变化也很大,可能相差100倍,这就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真核细胞的DNA序列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①:不重复序列②:中度重复序列③:高度重复序列——卫星DNA核小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由大约200bp的DNA组成的。
核小体的形成是染色体中DNA压缩的第一个阶段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且DNA含量少。
原核细胞DNA的特点:①:结构简练②:存在转录单元③:有重叠基因不同螺旋DNA分子主要参数比较DNA分子的变化可以用一个数学公式来表示:L=T+W L为连接数,是指环形DNA分子两条链交叉的次数,只要不发生链的断裂,L是一个常量。
T为双螺旋的盘绕数,W为超螺旋数,它们是变量。
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与原来DNA分子的碱基顺序完全一样。
因此,每个子代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复制子:生物体的复制单位称为复制子,一个复制子只含有一个复制起始点。
DNA双螺旋的解旋其中重要酶与蛋白质:①:DNA解链酶②:单链结合蛋白③:DNA 拓扑异构酶前导链和后随链如何合成:前导链DNA的合成以5’-3’方向,随着亲本双链体的解开而连续进行复制;后随链在合成过程中,一段亲本DNA单链首先暴露出来,然后以与复制叉移动相反的方向,按照5’-3’方向合成一系列的冈崎片段,然后再把它们连接成完整的后随链DNA聚合酶分为:DNA聚合酶Ⅰ、Ⅱ、Ⅲ、Ⅳ和Ⅴ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特性比较大肠杆菌中DNA的修复系统(DNA的修复类型)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动的基本单位转座子分为两大类:插入序列和复合型转座子转座作用的机制:转座时发生的插入作用有一个普遍特征,那就是受体分子中有一段很短的、被称为靶序列的DNA会被复制,使插入的转座子位于两个重复的靶序列之间。
分子生物知识点总结
分子生物知识点总结1. DNA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一种生物分子。
DNA分子由磷酸、五碱基、核糖和脱氧核糖等部分组成。
DNA的功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合成。
DNA的双螺旋结构由Watson和Crick在1953年提出,并由此得到了诺贝尔奖。
通过基因复制,DNA可以在细胞分裂时实现自我复制,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
2. RNARNA(核糖核酸)是存在于细胞内的一种核酸分子。
它在生物体内主要担负信息传递、蛋白质合成和基因调控等功能。
RNA分子与DNA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RNA分子在翻译过程中负责传递DNA上的遗传信息,并将其转化成蛋白质序列。
3.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大分子,也是一种最为复杂的生化分子。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担任着多种不同的功能,包括酶的催化作用、结构支持、运输作用、调节功能等。
蛋白质的合成是通过翻译过程实现的,翻译将mRNA上的信息转化为氨基酸序列,后者进而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结构,从而体现出蛋白质特定的功能和生物学意义。
4. 基因组基因组是指生物体内全部基因的总和,既包括编码基因,也包括非编码序列。
基因组学是对基因组进行研究的学科,主要研究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和调控。
研究发现,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组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开展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基因组的组成和功能。
5. 克隆技术克隆技术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生物体的某一部分分离出来,并培养出完整的个体。
其中最重要的技术是核移植技术,它包括质体移植、细胞核移植和胚胎分裂等技术手段。
克隆技术的应用,既有助于生物学研究的深入,也对农业、医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6. 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核酸扩增技术,它可以在体外模拟DNA的复制过程,以此扩增DNA片段。
PCR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基因分型、疾病诊断、法医学鉴定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染色体与DNA
第一节生命有机体
第二节染色体
1 真核生物的基因
2 原核生物的染色体
第三节 DNA的结构
第四节 DNA的复制
第五节 DNA的修复
第六节转座子
基本定义::C值、C值悖理、持家基因、奢侈基因、卫星DNA、转座子、插入序列、先导链、滞后链
重点:组蛋白的种类以及生物学特性
真核生物DNA序列的类型和核小体的组成机制
原核生物DNA的结构特点
DNA的修复类型
第3章转录
基本概念:转录翻译有义链反义链转录单位
1. 转录的基本特征
2. RNA转录合成的特点:1、转录的不对称性2、转录的连续性3、转录的单向性4、有特定的起始和终止位点
3.复制和转录的区别
4.原核生物转录的大致过程
5.原核生物的RNA polymerase (亚基组成,各亚基的功能)
由于各亚基的功能,使全酶本身含有五个功能位点:有义DNA链结合位点( β’亚基提供);
DNA/RNA杂交链结合位点(β亚基提供);双链DNA解链位点(前端α亚基提供);单链DNA重旋位点(后端α亚基提供);σ因子作用位点
基本定义:启动子上升突变下降突变增强子、核心启动子元件、上游启动子元件、外显子、内含子
7. 启动子(promoter)的结构与功能
原核启动子:约55bp,分为起始点、结合部位、识别部位
起始点:嘌呤---G,A
结合部位:5‘-TATAAT-3-10区
识别部位:-35区,序列5'-TTGACA-3'
1、启动子由两个部分组成
2、 RNA聚合酶的进入位点
3、 CAP-cAMP 结合位点(也称CAP位点)
4、RNApol 在DNA上结合位点的鉴定
增强子的定义和作用机制
9、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比较,真核生物各特殊结构的功能
10、转录的终止:终止子的类型、结构特征、作用方式
第四章翻译
1、遗传密码
2、 tRNA
3、核糖体
4、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
5、蛋白质运转机制
1、遗传密码(生物学特性):一、密码的简并性;二、密码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三、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相互作用--摆动假说;四、连续性;五、方向性
2、tRNA的结构,功能与种类1·起始tRNA和延伸tRNA;2·同工tRNA;3·校正tRNA 1)、无义突变的校正tRNA
2)、错义突变的校正tRNA;4、转录延伸 1.)起始到延伸的转变;2.)延伸过程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mRNA的特征比较
1).原核生物mRNA 的特征
1 、原核生物mRNA的半衰期短
2、许多原核生物mRNA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
3、原核生物mRNA的5’无帽子结构,3’端无或者只有较短的
poly(A)结构
(2)、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5’端的"帽子
1 、真核生物mRNA的特征5’端的"帽子“
2 、多数真核生物mRNA有poly(A)尾巴
3、核糖体(原核、真核各自的组成)
7 蛋白质合成的生物学机制:
氨基酸的活化;翻译的起始;肽链的延伸;肽链的终止
8、蛋白质运转机制
蛋白质转运可分为两大类:
1、翻译转运同步机制: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同时发生;
2、翻译后转运机制:蛋白质从核糖体上释放后才发生转运。
第五讲分子生物学研究法
2、基因操作的主要技术原理
1.核酸的凝胶电泳(Agarose & Polyacrylamide)2.核酸的分子杂交技术3.细菌的转化
4. DNA序列分析 PC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第6章原核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概念
原核基因调控机制:乳糖操纵子;色氨酸操纵子;转录后水平上的调控;
色氨酸操纵子(trp operon)内容提要: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色氨酸操纵子的阻遏系统;色氨酸操纵
第六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下)--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一般规律子的弱化机制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真核生物DNA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真核生物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真核基因转录后水平上的调控;
第一节真核生物的基因组
一、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
二、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基因转录、翻译及DNA的空间结构方面存在以下7个方面的差异
三、基本概念
1、简单多基因家族
2、复杂多基因家族
3、发育控制的复杂多基因家族第二节真核生物DNA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
基因丢失;基因扩增;基因重排:抗体分子的形成 Ti质粒转座子;DNA甲基化状态与调控
转录机器的主要组成
1、启动子
2、转录模板
3、 RNA聚合酶II
4、增强子
5、反式作用因子1、DNA结合结构域:螺旋-转折-螺旋(Helix-turn-helix,H-T-H);锌指结构(zinc finger);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 - leucine zipper);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 helix /loop /helix,bHL;
参考问题:
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的组分有哪些?它们具有什么功能?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合成蛋白质的起始过程有什么区别。
请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征
请简述Lac操纵子模型的主要内容
组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有哪些?请简要叙述。
真核生物的帽子结构有哪些功能
遗传密码有什么特点?
简述全酶的五个功能位点。
试比较转录与复制的区别
组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有哪些?请简要叙述。
请总结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DNA结构的异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