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浅议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其改善措施
浅议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其改善措施打开文本图片集一、我国收入分配现存问题收入分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表明经济运行的整体平衡性。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总体上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通常我们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居民间收入差距。
根据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为收入过于平均;0.2-0.3之间为比较平均;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时差距过大;大于0.5时差距悬殊。
202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473,根据图1显示,自2003年到2022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始终高于国际标准0.44,尽管在2022年达到峰值0.491后,基尼系数逐年下降,但仍超过了国际警戒线,这说明我国始终存在较大的收入分配差距。
(二)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根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955元,城镇居民收入基本上是农村居民的三倍。
而这种收入上的差距也体现在了消费上,2022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而农村为37.7%,农村比城市高出2.7个百分点,说明农村居民用于食品消费支出的资金较多,自身收入较少。
而2022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为16674.3元,农村居民仅为5414.5元,城市人均消费是农村的三倍,从中反映出城乡消费水平的差异。
(三)企业高管收入过高2022年5月2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1474元,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32706元。
同年万科集团公布的企业年报中,董事会主席王石2022年税后年薪为904万元,是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175倍,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35倍。
2022年,上市公司高管的平均薪酬为63.61万元,约为2022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倍。
可见,近年来企业高管收入过高,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也过大。
浅谈收入分配存在问题\影响及解决办法
浅谈收入分配存在问题\影响及解决办法当前,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的深入,收入差距引发的不同社会阶层矛盾加剧等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社会最为敏感的话题。
“十一五”是中国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因此,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
并制定相应的公共政策,从而化解社会矛盾、减轻改革成本,避免爆发社会骚乱和政治动荡,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一、收入分配中问题1、收入差距呈现快速扩大的趋势。
其中包括: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快速扩大、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不同职业收入分配不规范等问题。
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快速扩大:衡量居民收入总体差距扩大的指标主要有基尼系数、实际收入和金融资产等。
从基尼系数来看,据国家统计局的测算,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国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大致为0.21~0.24。
城市居民的基尼系数大致为0.16~0.18,说明当时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基本上呈现一种平均主义的趋向。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的综合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5,而且从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曲线来看,仍将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
不同职业收入不均衡。
如国家公务员的收入分配不规范问题:制度内收入分配平均主义现象依然存在甚至相当严重。
一方面,在现行的工资制度中,不同级别、同一级别的不同档次之间工资差距过小。
工资未能够充分体现个人的职责和贡献;另一方面,奖金和福利是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发放的,而且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大,进一步加剧了平均主义倾向。
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外收入迅速增加。
工资外收入有一部分是合理的,属于对职工工资和额外劳动的补偿。
主要是不合理部分迅速增加,不少单位擅自提高奖金的发放标准,扩大范围增大工资外的灰色收入。
灰色收入主要来自“小金库”和预算外资金。
2、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赶不上经济增长的速度,这表明大多数居民未能完全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果。
统计资料表明,在1997年之前,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率虽然波动较大,但整体还是以较高速度在增长,但1997年以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率就开始低于GDP的增长率。
收入分配问题与改善方法
收入分配问题与改善方法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尤为突出。
一方面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另一方面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因此,如何改善收入分配,实现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已成为社会各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收入分配不均的主要表现1.贫富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是衡量收入不均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数据显示,部分地区的富裕家庭收入占比已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而一些地区的低收入家庭收入占比却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这种巨大的差距导致了社会阶层分化加剧,从而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2.劳动报酬与资本收益不均在当前的收入分配中,劳动报酬和资本收益的不均衡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高科技产业和金融业的从业者收入高,而其他行业的劳动者收入相对较低;另一方面,资本收益的不均也表现在一些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利润丰厚,而中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收入较低。
3.农村和城市收入差距在我国,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城乡差别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社会保障的不平等性,导致了农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这也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感。
二、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分析1.制度性原因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虽然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在收入分配中依然存在一些制度性原因。
比如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利润过高,而劳动者的劳动价值却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此外,政府在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方面的不完善,也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均的重要原因之一。
2.规则性原因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一些规则性因素也对收入分配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行业之间的差异化竞争,高技能、高职位的从业者相对于其他劳动者拥有更高的谈判能力和话语权,从而导致了其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的不均衡。
3.结构性原因我国收入不均还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原因。
比如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和收入问题,而城市化进程中机会不平等和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也是导致收入不均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引言收入分配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背景下,收入分配问题也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探讨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收入差距加大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逐渐加大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部分人的收入大幅增长,而另一部分人的收入增长相对较慢。
另一方面,由于个人资本积累和资源配置不均等因素,一些地区和行业的收入差距更加明显。
对策一:加强税收政策调控加强税收政策调控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一项重要对策。
首先,可以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并增加高收入群体应缴纳的税款,以实现收入再分配。
其次,可以通过财产税和遗产税等方式,减少财富集中,促进收入的均衡分配。
对策二:推进劳动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劳动法律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也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一项重要对策。
加强劳动法律的执行,保护劳动者的权益,防止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
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待遇水平,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
问题二:城乡收入差距大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
城市收入相对较高,而农村收入相对较低。
这种差距不仅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影响着城乡发展的均衡性。
对策一: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对策。
通过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同时,加强农村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对策二: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也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一项重要对策。
取消户籍制度限制,促进人口自由流动,使农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相同的权益和待遇,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问题三:高失业率和低收入群体的存在在我国,高失业率和低收入群体的问题依然存在。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中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的发展和杜会的稳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指出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我们指明了收入分配改革的方向。
我国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在努力建立能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既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使每个劳动者和社会成员都能公平享有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的分配制度。
一、新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变迁。
1、从建国到 50年代中期,实行的是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1952 年后,党在占主导地位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中,广泛地推行了按劳分配制度,对国有企业的工资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了新的“八级工资制”。
1956年进行了第二次工资改革,初步建立起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
2、1957年至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带有平均主义倾向的单一的“按劳分配”。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基本上成为单一的公有制结构。
此后的 20多年时间里,按劳分配被认为是社会主义阶段的唯一分配方式。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以农村为突破口,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开始从根本上打破了农村的带有平均主义的按劳分配方式。
4、党的十三大到十五大召开前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的原则。
5、党的十五大至十六大,提出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国家通过医改、房改、教育体制改革,退出三大保障系统,国家财政负担减轻了,但个人在收入没有增加的前提下,支出突然增加了。
6、新世纪新阶段,党从构建和谐社会实际出发,着力建立体现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及对策1. 引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但该国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之一就是收入分配不均。
本文将介绍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2. 收入分配不均的现状在中国,收入分配不均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中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仍然较大。
具体的数据显示,中国最富裕的20%的家庭占据了总收入的40%以上,而最贫困的20%的家庭只拥有总收入的5%左右。
这种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具有以下主要原因:2.1 城乡收入差距中国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在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更多,而且工资水平也更高。
相对而言,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有限,而且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较低。
2.2 行业收入差距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造成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之一。
一些高收入行业,如金融、科技、互联网等行业,更容易提供高薪工作机会。
相比之下,一些传统产业和低技能行业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2.3 教育和技能差距教育和技能水平也是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通常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机会,而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则往往只能从事低技能工作,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3. 对策为了解决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对策:3.1 加强农村经济发展首先,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
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2 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确保他们有一个可持续的生活水准。
这可以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加强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等方式实现。
3.3 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
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基于收入分配两级分化的探讨合理的收入分配始终是一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保障,因为收入分配问题是调节效率与公平的重要手段。
收入的公平的分配是社会平稳的保障,收入的差异是提高效率的基础。
历史上,为了使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平稳,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化中,我国的收入分配分配制度也经历了改革。
从完全的按劳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使得其从平均主义到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
其中,收人分配的两极分化是最主要的。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928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
按全国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221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4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0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9438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4544元。
可知我国的基尼系数还是处于0.4—0.5范畴的,是收入差距较大的国家。
另外从各个明细的项目来看,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在多个领域出现: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各地区居民、各行业间、社会阶层等等。
1、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间就存在着巨大的资源禀赋的差异,不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就形成了各种地区差异。
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因素也有很大的关联。
历史上我国的东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基础深厚,造成与西部地区的巨大差异。
地区间人口密度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人口密度越高,促进发展的劳动力也会增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会计113 马娇 2011091311从我高中至今学到的政治经济学知识及通过上网图书馆等查阅各种资料,更加深入的了解了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关键的是要看三个方面:首先是如何调节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
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除城乡和地区差距外,最为突出的就是行业差距,即垄断行业和普通行业的收入差距。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考虑到住房、工资外收入和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因此,如何调节行业收入差距,尤其是垄断行业差距过大成为收入分配改革的关键。
虽然国资委等部门对这个问题作了不少制度规范,但这种体制内的规范显然与真实意义上的制度规范相差甚远,无法解决体制外的差距问题。
其次是如何调整个人所得税。
财税体制改革是目前最难推动的问题,而个人所得税改革更是改革中难上加难的。
由于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采取的是现金流模式,造成工薪阶层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税负过重,而高收入阶层反而缴纳的税收较少,使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中产生了逆向调节作用。
因此,如何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环节中的杠杆作用,也成为当前一个关键性的焦点,但从现有条件而言,短期内要作出大的变动非常困难。
最后是如何增加中低收入人群收入。
目前我国收入结构呈倒T字形,上部是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的人群,底部是大量的低收入和中低收入者,调节收入分配改革,最基本的是要增加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特别是农民的收入。
今年以来,虽然许多地方都已经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但与提高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显然相去甚远。
按照国际惯例,最低工资应为社会平均工资的40%—60%,但据全国总工会的调查,2009年各省会城市的最低工资多数只略高于社会平均工资的30%。
因此要解决收入差距问题,仅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依旧是杯水车薪。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第一篇: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也相应进行了改革。
经过30年的努力,目前全国已建立起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生活得到大幅度改善。
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看,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须在全面分析这些问题及其原因的前提下,探讨深化改革的任务、思路和原则,研究提出改革的具体措施,这对于加快民生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任务、思路和原则(一)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分配秩序混乱和分配关系不合理两个方面。
1.分配秩序混乱。
在初次分配领域,主要表现在:部分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严重;特殊情况工资支付混乱;部分用人单位制度外收入多;一些要素市场收入分配失范;非法收入占有一定比重。
在再分配领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表现:一是社会保障不足且在某些方面不够公平;二是偷税漏税等问题严重;三是第三次分配无序。
2.分配关系不合理。
可以概括为“两降四大几不顺,四低一慢两并存”。
即居民收入、劳动报酬比重两降低,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四方面收入差距偏大,不同层级组织和部分地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几方面分配关系不顺;农民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私营企业职工和生产一线员工四类人员收入低,普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偏慢,不少低端岗位人员工资偏低和某些低端岗位工资不低、部分高端岗位工资偏高与少数高端岗位工资不高两并存。
造成以上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二元体制的影响,生产力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人们禀赋的差别,旧观念的影响等深层次原因。
又有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劳资协商机制、收入分配调控体系不健全、收入分配执法监管不到位等直接原因。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解决办法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谈我国收入分配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近年来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采取措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现象,缓解社会矛盾,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分配现状,收入差距,政策建议
一、收入分配背景及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制定了吃大锅饭,平均分配的政策。
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分配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尤其是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明确参与分配,收入差距明显拉开。
而且由于实行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新的财产关系开始出现,人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开始逐渐拉大,并开始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那么,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究竟有多大呢?
国际上衡量贫富收入差距一般采用基尼系数来表示。
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收入分配过分均等;0.3~0.4属于收入分配正常差异状态;高于0.4属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超过0.45则反映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极易出现社会不稳定。
据统计,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合计的收入基尼系数为0.458,已经超过了0.4的警戒线,属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国家。
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1.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镇内部收入差距成为拉动全国收入差距的结构性因素。
过去几年,城镇内部收入差距一直不断扩大,扩大幅度超过了农村。
在城镇内部收入分配中,部门之间收入差距和职业之间收入扩大得最为明显。
此外,城镇中出现了一些高收入人群的收入急剧增加、人群规模急剧扩大的态势。
这些人群有的是借助资本市场的暴利机会,有的是利用权力寻租,有的是利用资源垄断获得收入和财富的急剧增长。
另外垄断性行业的收入分配同市场脱节也会促进收入差距的扩大,表现为关键岗位或工种的职工收入低于劳动力市场价位,普通岗位或工种的职工收入却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
这些行业大都是处于垄断性行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这些企业的职工不但在职时工资收入高,而且退休后还能得到企业年金。
为了缩小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让农民收入尽快增长,适度地提高农产品价格应该成为初次分配政策的一种选择。
以往经验表明,当农产品价格上升较快时,城乡之间和农村内部收入差距都会有所缩小。
当然提高农产品价格相当于对城镇居民征收“食品消费税”,会影响到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
但是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政府价格补贴的办法加以解决。
2. 分配格局不公平合理处于垄断性领域的企业,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造成企业内部的分配不公;而普通岗位的工资收入高于劳动力市场价位,比其他行业同工种职工的收入高出很多,因而在全社会范围内造成分配不公。
此外,分配不公在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也很严重,表现为工资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不同人群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正在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过去,由于全社会范围内的收入差距很小,分配格局就像一个“矩形”。
现在,由于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分层很明显,分配格局就像一个“倒三角形”。
这样的分配格局对保持社会稳定是极为不利的。
应当从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对现有分配格局进行及时调整,逐步形成“两头尖、中间大”的分配格局。
税制结构不合理,增收功能强,收入调节作用弱是促进这种分配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机械113伏永明2011071204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分析:1、收入分配的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加剧。
主要表现为:一是以基尼系数反映的居民收入总体性差距逐年拉大,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承受线。
1991年为0.282,1998年为0.456,1999年为0.457,2000年为0.458,10年上升1.62倍。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1990年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2.2,1995年为1:2.71,2000年为1:2.79,2001年扩大到1:2.9。
三是地区间差距扩大。
2000年,东部地区人均收入是西部的2.26倍,最高的省与最低的省差距超过3倍。
四是行业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80年代中期,行业间收入差距开始显现,到90年代中期最高行业人均收入与最低行业之比为2.23:1,2000年又上升到2.63:1。
五是不同经济性质的单位职工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国有经济性质单位职工工资与集体经济性质单位职工工资相比,1985年的平均工资差距为1.25:1,2001年扩大到1.63:1,其他经济性质单位职工工资与集体经济性质单位职工工资相比,1985年的差距为1.49:1,2001年发展到1.77:1。
六是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明显加快。
特别是近两年,高收入户的收入增长大大超过了低收入户的收入增长,2002年1季度的统计表明,20%的高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6.2%,20%的低收入者的收入占总收入的6%,高低收入差距为7.66倍。
2、财产的集中度越来越强,居民家庭财产的差别越来越大。
最新的调查统计显示,10%的富裕家庭占城市居民全部财产的45%。
最低收入10%的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1.4%,另外80%的家庭占有财产总额的53.6%。
与此同时,城市居民金融资产出现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户均金融资产最多的20%家庭拥有城市居民家庭金融资产总值的比例目前约为66.4%,在最低的20%的家庭中,户均拥有的金融资产只有居民金融资产总额的1.3%。
收入分配问题与改善方法
收入分配问题与改善方法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成为了社会热议话题之一。
尽管经济中发生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收入分配的差距问题却不断加剧,导致社会矛盾日趋严重。
如何改善收入分配,成为了当今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收入差距。
由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
2.职业收入差距。
在不同的行业中,收入水平相差也很大,例如,金融、IT和高层管理等职业收入往往比服务业和制造业等低技术工作的收入要高。
3.教育和技能层次决定的收入差距。
拥有高学历或高技能的人相对于普通公民的收入要更高。
4.收入来源的非公平性。
有些人的收入来源是非法渠道,如贩毒、抢劫、赌博等,这些人的不义之财应当遭受国家的严惩。
二、收入分配问题的改善方法为了改善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扩大就业和提高工资水平。
政府应该加大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人力密集型产业的投入,大力发展有劳动力就业空间的经济活动。
这样能够降低就业率,增加劳动力供给,为困难群体提供创造价值的机会。
除此之外,政府应该也给做好公司人员资质的平台,为提高工资水平做出贡献。
2.严格收入分配纪律,打击非法收入来源。
政府应该加大对非法经营的打击力度,将精力放在震慑暴力、毒品、赌博、抢劫等非法收入的形成源头,使不义之财被严厉地打击。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完善地区间、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保障制度,弥补城乡差距和职业收入不平等现象,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保障。
4.加大税收改革力度,取消过度的财政过程。
政府应该取消一些过度的税收负担,减少税收差异,让每个人都能够公平的享有社会资源。
三、结论在当前亟需改善收入分配的背景下,为了使社会更加公平和稳定,政府应切实加大对国内经济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也应严格制止非法的财富来源和不正当的知识产权等,要加大对税收负担的改革力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可以更好地分享发展成果。
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当前改革思路
简述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及当前改革思路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指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各类经济主体和个人的收入进行合理分配的制度安排。
在开放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和,以逐步实现公平、合理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当前的思路主要包括推进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和加强收入再分配机制建设两个方面。
首先,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够合理,存在着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历史和制度的原因,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这导致一些困难群体难以分享发展的成果。
另一方面,高收入群体与中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也较大,这使得贫富分化加剧,造成不公平现象。
为了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我国正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着力解决制约居民收入增长的矛盾问题。
其次,我国的收入再分配机制还不够完善,缺乏大力度的调节和补偿机制。
当前,为了推进收入再分配机制建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首先,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完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全民社保水平,保障基本生活。
其次,推进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公共服务的红利。
再次,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障和扶持,包括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扶贫、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关爱。
此外,我国还在积极推进个人所得税,以进一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
当前,为了解决个人所得税制度存在的问题,我国提出了增加税收扣除项目、提高个税起征点、优化税率结构等一系列举措。
这些旨在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税负,增加中高收入群体的纳税意愿,并通过调整税基、提高税率等手段,增加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
通过个人所得税,我国可以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
总的来说,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收入分配制度,主要包括推进收入分配结构优化和加强收入再分配机制建设两个方面。
通过,可以进一步促进收入公平分配,实现社会公正与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分析及策略
中国收入分配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存在的问题:首先是两个比重偏低,即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和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都偏低。
其次是分配关系不合理,表现在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群体之间收入差距大。
再次是分配秩序不规范,表现在一些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不少用人单位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严重;事业单位和某些国有企业制度外发放的收入多,津贴补贴名目繁杂、渠道混乱。
原因分析: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深层次问题的制约。
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和经济社会体制乃至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严重制约着分配问题的解决。
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下,不少行业、地区高消耗低产出,这使得这些行业地区财富增长相对缓慢,制约着行业、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缩小;经济结构不合理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外依存度高、第三产业比重小、低附加值产业产品多、低层次劳动者供过于求等,使农民增收、外向型行业和低端行业企业劳动者以及农民工、劳务派遣工、非全日制工等人员工资增长难以实现,加之垄断企业的地位强化与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不良并存,以上这些都助长了城乡、行业、群体收入差距拉大;而经济社会体制存在的问题如城乡之间尚未完全打破的分割管理体制、对公有经济与非公经济发展支持政策的不平衡以及社会诚信的缺失等,也严重制约着分配关系的理顺和分配秩序的规范。
一句话,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分配领域存在的三大问题无法根本解决,这也是三大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深层次原因。
二是利益团体的制约。
改革开放到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大幅度提高,在此进程中,某些行业、部门、群体的收入得到更大幅度的增长,与其他行业、部门、群体的收入形成了很大差距,这其中有合理因素,但同时也存在不合理因素,即依靠权利、垄断地位、人员身份区分等手段获得的不合理收入。
这些行业、部门、群体在社会中一般都居于有利位置,其基于自身利益往往有意无意对理顺分配关系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持反对或阻挠的态度,这大大加大了解决分配领域存在问题的难度。
论当今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论当今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多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即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收入分配结构。
而定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作了必需的扣除之后,按照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
在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劳分配的方式。
因为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不过,我们目前实行的按劳分配的方式同马克思当时的设想有着很大的区别,有其自身的特征:第一是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主体,不是社会唯一的分配原则,而是由企业;第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实现;第三按劳分配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劳动量为尺度还而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
第四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的形式来表现而不是以“劳动券”的形式。
2.收入分配不平衡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深入发展,国内出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日益加大的形势,特别是东南沿海与中西部之间的地区差距大幅攀升,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与此同时,城市和农村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迅速拉开。
至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的总体基尼系数已上升到0.45的高度。
若按照国际通行的标准,已是相当不平等的差距。
除此之外,经济体制不健全,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明显拉大,贫困人口及失业率节节攀升。
上述这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必然会引起对国内社会大面积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会使发展丧失本来的意义,使大多数社会成员不能共享发展成果,从而形成一种“无发展”的增长情形。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分析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
一、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一)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从收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入法核算的GDP看,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
在此期间,统计口径的调整是其原因之一。
即便考虑这一因素,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下降过快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
近年来我国储蓄率持续上升,主要是企业储蓄上升的结果。
企业储蓄率1992年为13.3%,近年超过20%。
对于居民来说一定程度上不是消费相对少了,而是收入水平相对下降了。
从国际比较看,在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占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企业盈余则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份额近年一般介于50%到57%之间,比我国2007年39.7%的水平高10~17个百分点。
而这些国家的企业营业盈余介于20%~25%之间,比我国31.3%的水平低6~11个百分点。
(二)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收入差距明显偏大城乡间、行业间、人群间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比较突出,也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86倍,2007年时达到3.33倍的高位。
这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很大程度上依然反映的是城乡差距问题。
行业间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除了行业特征和技术密集等合理因素外,当前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垄断因素导致的。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收入分配制度也相应进行了改革。
经过30年的努力,目前全国已建立起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广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持续提高,生活得到大幅度改善。
但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看,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仍存在不少问题,亟须在全面分析这些问题及其原因的前提下,探讨深化改革的任务、思路和原则,研究提出改革的具体措施,这对于加快民生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任务、思路和原则(一)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分配秩序混乱和分配关系不合理两个方面。
1.分配秩序混乱。
在初次分配领域,主要表现在:部分用人单位拖欠、克扣劳动者工资;同工不同酬现象十分严重;特殊情况工资支付混乱;部分用人单位制度外收入多;一些要素市场收入分配失范;非法收入占有一定比重。
在再分配领域,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表现:一是社会保障不足且在某些方面不够公平;二是偷税漏税等问题严重;三是第三次分配无序。
2.分配关系不合理。
可以概括为“两降四大几不顺,四低一慢两并存”。
即居民收入、劳动报酬比重两降低,城乡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四方面收入差距偏大,不同层级组织和部分地方行政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几方面分配关系不顺;农民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职工、私营企业职工和生产一线员工四类人员收入低,普通职工工资增长速度偏慢,不少低端岗位人员工资偏低和某些低端岗位工资不低、部分高端岗位工资偏高与少数高端岗位工资不高两并存。
造成以上收入分配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二元体制的影响,生产力水平不高且发展不平衡,自然资源、人们禀赋的差别,旧观念的影响等深层次原因。
又有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劳资协商机制、收入分配调控体系不健全、收入分配执法监管不到位等直接原因。
(二)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改革的任务、思路和原则。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当前我国存在的收入分配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收入分配不够公平,在城乡、地区、企业和个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高收入者占据绝对优势,而农民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则相对较低。
2. 收入分配不够合理,传统工资和福利收入占比较大,而资本收益的比重相对较低,导致部分人的收入过于依赖工资和福利,缺乏资本积累,面临快速失业风险。
3. 收入分配不够可持续,一些高收入者倾向于将财富投资于不稳定的资产,而不是长期稳定的资产,导致他们的收入波动较大,收入方式不稳定。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以下措施来改变:
1. 加强收入分配政策调整,重视农村和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分配问题,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2. 确定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比例,加强对资本收益的监管,控制高收入者的过度获得,加强对低收入人群和劳动者的保护。
3.推动经济转型,优化经济结构,促进长期稳定的资本积累,扩大中产阶级规模,缩小贫富差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社会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机械114——崔郑志——2011071234
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既取决于这个国家的社会平等状况,人文思想水平,又取决于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以及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收入分配既是一个政治经济学范畴的问题,也是个发展经济学的问题,它与人权有关系,与发展过程有关。
收入分配制度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的发展和杜会的稳定,当前中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明显地表现为分配不公、收入差距大,存在很多问题.
对收入问题的分析及解决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从社会部门角度来看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是社会力量博弈的结果!如果在一个国家内,各部门的权力和地位不平等,一个部门便可能占有社会的更多财富。
譬如,工业部门与农业部门不平等,城市与农村力量不对等,垄断部门与竞争部门不平等,这种力量的强弱都可以影响到产品价格的定价权,最终造成各部门收入分配的不对等。
特别是我国的改革开放,将我国经济送入了国际经济范畴,在国际化的过程中,由于国内外收入差距巨大,与国外进行交易的部门必须首先达到一定的国际收入水平,然后才能与国外进行交往。
这一对外部门必然与国内一些部门拉开差距。
因此,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也可以明显地看出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影响。
实际上,收入分配是产业利润链的反映。
收入分配可以最清楚地反映出高利润部门和低利润部门的差别。
高收入群体一般是位于利润链高端的群体,或者是垄断部门和权力部门。
低收入群体一般处于利润链的末端。
因此,我们也可以这么说,高收入群体一般是强势群体,低收入群体一般是弱势群体。
我国各经济部门出现如此大的差异,说到底还与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状况有关。
当我国加大对外开放程度之后,整个经济都与世界强势经济集团联系在一起。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不知不觉地变为被廉价掠取的对象。
这是因为,在中国与国际市场的交易过程中,定价权大多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商品价格的低廉,国内出现大量的低收入阶层。
要改变这一现象,我国必须加快度过工业化这一进程,尽快将产业结构和城乡社会结构调整到一个合理的状态,尽快改变在国际市场中的身份地位。
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缺少一定的制度机制进行辅助,国内一些部门和群体会长时间地处于低收入状态。
二、国家因素:
国家是参与国民财富分配的主角。
从国家角度讲,如果维持一个国家运行的成本过高,便会过多地消耗国民财富,从而影响到国民的收入分配。
特别是如果发生战争或自然灾难,更会大量动用国民财富。
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减少国民的收入分配。
一般来讲,和平年代,国家动用国民财富较少,但为了国防和国家安全,仍然需要一定的经费和开支。
改革开放之后,对外开放给了我国长达近30年的和平时期,这一时期的军费开支基本上不成为影响国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了。
在这一时期,国家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主要表现在政府行为上。
目前的中国,政府应当说是最大的强势部门,
政府最有能力动用国民财富。
应当说在近30年里,中国政府是一个相当有作为的政府,意气风发的政府。
在政府的主导下,各地都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很大的程度上改变了我国落后贫穷的面貌。
但是,这些公用设施的投资,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民的收入分配。
三、资本因素:
企业总是在国家税收之后才能进行内部的职工分配。
国家税负的轻重,是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由于这些年里,我国的企业税负比较重,因此,职工工资收入一直压得比较低。
而对比之下,政府的开支却持续地庞大,并且政府税收的规模大大超过全国工资的总规模。
进入21世纪之后,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国家分割国民财富之后,便是社会分割。
如果说国家财政是按国家意志支配国民财富,那么企业分配便是按权力和资本分配财富。
目前的中国,按等级和社会地位分配社会财富已经不象计划经济时期那么明显了,但按权力、力量和资本分配国民财富却逐渐成为财富分配的主要方式。
在这个时候,国家如果没有强大的人权观念和平等观念,国民财富便可能成为一场弱肉强食。
如果说在国家征收税收方面,企业没有与国家讨价还价的权利,那么在企业分配方面,职工也很少有与老板讨价还价的权利和力量。
企业没有建立起必要的工会等维权组织,劳动者大多处在一盘散沙状态,老板的力量过大。
特别是传统的城乡不平等观念和身份歧视,这种状态最终导致我国的国民财富收入分配产生了严重失衡与倾斜:国民收入大量地向政府和企业主倾斜,向权力利益部门倾斜,劳动收入一直处在缩小的状态。
因此,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人权问题和权利平衡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领域改革的深入和普遍的私有化,企业部门大部分被私人所掌握。
企业的分配也更多地取决于私人因素。
而在这时,平等和公平的思想观念便会发挥作用。
假如一个企业主具有公平观念,会在工资收入方面尽量做到公平和平等。
假如这个企业主是个贪婪自私的人,便会发生许多矿难一类事件。
在国民收入中,扣除政府的财政税收,扣去工资收入,剩下的便是资本收入。
在我国的GDP统计中,多少年来,我国的资本收入一直大于工资收入,这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都没有发生过这样的现象。
英美两国资本收入比例最高的时代是19世纪,可是在那一时期,英美两国的资本收入也没有高过劳动收入。
而我国的劳动收入一直低于资本收入。
这不能说不是我国一个独有特色。
当然,我们可以理解,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追赶先进的过程中,必须在许多领域进行大量的投入,这必然影响国民的劳动收入,但如果这一过程持续得过于漫长,并且,国民财富在国民之间分配得过分不平等,贫富拉开较大的差距,便会引起社会问题。
四、理论误导:
改革许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好象是过时了,基本上被搁置到了一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成了全盘照搬的对象。
但我国照搬的又并不是真正的现代企业的公平正义精神,而是早期资本主义的一些为资本服务的陈旧理念。
受这些理论的影响,一些人夸大资本和资本家的作用,贬低物质资料生产劳动和劳动者的作用,整个社会逐渐走上了以资本为主导的发展方向。
企业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人际间差距在越拉越大。
社会的一切目标都是为资本服务,在很多政府的指导思想中,资本就是一切,发展的内涵就是赚钱和单纯的资本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