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教师可以少教,使学生可以多学

摘要:“先学”是一种新的学习观,“先学任务”可以为“先学”引路,提高学生“先学”的有效性。对科学“先学任务”的设计及实施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关键词:科学教学;先学任务;设计;实施

一、“先学任务”的设计意图

由于受升学的影响,现实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往往考虑的是如何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挖掘知识的深度、扩大知识的广度,通过灌输式教学来增大课堂容量,通过“题海战”来强化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效率不佳;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很苦;学生负担过重,厌学情况严重。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为了改变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能明确地学、积极地学、充分地学。必须改变“先教后学”模式为“先学后教”,而“先学任务”可为学生“先学”提供明确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途径,使“先学”更有效,更具可操作性。这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抓手。

二、“先学任务”的设计原则

1.驱动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先学任务”要使学生感兴趣,愿意做。这就要求设计的任务要具有真正吸引学生的魅力,而不是靠过多的外来压力驱使学生去完成。它不仅要能诱发每一位学生的已有经验和

对问题、现象的探索与思考,还能起到提示、启发、引导的作用。

2.适应性原则

“先学任务”应与学习的内容相适应,能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这就要求任务的难度、表述方式等要适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能产生最佳水平的学习动机。要求内容设计要与学习的内容相适应,能够体现学习内容的核心知识与技能,能够落实教学目标。3.层次性原则

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多样性,因材施教,设计成多梯度、多层次的任务,给学生留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动性,让他们各取所需,自主选择任务的数量与难度。创设具有层次性的任务,能让“潜能生跳舞,优等生跳高”。

三、“先学任务”的设计思路

“先学任务”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标地“先学”,是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习惯的一种养成教育方案;“先学任务”的目的是“导学”,可以看做是一份导学菜单;“先学任务”不能简单地与自学提纲、练习题画上等号。笔者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思路,供借鉴。

1.从“温故知新”中先学

“先学任务”的设计要力求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由此,设计可以从学生已知的内容入手,注重类比、迁移、拓展和衍生,搭建知识能力的低平台,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兴趣。

示例:“水的浮力”第1课时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方悬挂了一物体,静止不动,测力计的计数是 n,物体受到力和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关系

是,在图中用力的示意图表示这两个力。如果某一时刻测力计的读数变为2n,则此时物体又受到 n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方向是,可能的施力物体是。

2.从“观察体验”中先学

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科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的自然现象都可成为学习感性知识的来源。在“先学任务”的设计中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授课内容,积极寻找生活中的科学因素,选取生活中常见的实例和器材,设置观察体验任务,让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科学知识结合起来,诱发学生好奇心,产生观念冲突,从而激励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热情。

示例:“水的浮力”第1课时

(1)把乒乓球逐渐按入水中,观察松开手后乒乓球的运动情况。(2)将旋紧瓶盖的空饮料瓶逐渐按入水中,注意体验手的感受并与同学交流。

(3)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大家熟悉的。由于大象很重,当时还没有这样大的秤可以直接称。曹冲的办法是:先把大象真赶到船上,记下船的吃水深度;再用许多石块代替大象,使船达到同样的吃水深度;最后称出这些石块的总重,也就知道大象的体重了。我们知道载了象或石块的船受到的重力是靠来平衡的,这个故事告诉

我们:象或石块越重,船的吃水深度越,被船排开的水越。由此,可以猜想: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交流。

3.从“游戏玩耍”中先学

“游戏玩耍”是学生喜欢的,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着他们有较强的“玩性”。而玩与学一样,主体都是学生。玩与科学并不矛盾,很多科学规律就是在无意的“玩”中被发现的。

示例:“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在桌子上放20枚硬币,将它们按面值(1角、5角、1元)分成三堆。

(2)数出并记录每堆硬币的币值、个数及所有硬币的总币值、总个数。

(3)将这些硬币混合后再随机分成三堆。

(4)计算各堆硬币的币值与三堆的总币值,数出每种硬币的个数。

(5)重复3~4次。

思考:在以上小实验中,各种面额的硬币的总数与总币值有什么变化?将硬币重排后各种硬币的值是否会变化,如果用这些硬币代表不同类型的原子,你能想象出化学反应的微观图景吗?

4.从“探究思考”中先学

科学知识源于生活与生产实践,在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探究课题。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简单、实验器材易得、学生易上手的探究活

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相关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示例1:“探索碱的性质”第2课时

探究:观察食品袋中的干燥剂。撕开包装袋,观察干燥剂的颜色、状态等性质;把它们放在碗中,加入半碗水,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静置后取上层清液,用吸管向上层清液吹气,观察发生的现象。试解释原因。

示例2:“物质的变化”

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

(1)取一小段蜡烛放在不锈钢碗里,然后放在煤气灶上加热。观察蜡烛的形状和状态(填“有”或“没有”)变化,(填“有”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判断蜡烛熔化属于变化。(2)点燃一支蜡烛,上方罩一只干而冷的碗。观察碗的内壁有现象,蜡烛燃烧(填“有”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判断蜡烛燃烧属于变化。

结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

5.从“寻找实例”中先学

“寻找实例”这种任务看似简单却触及了根本。一个例子往往含有相关知识的几乎所有信息。要准确地找出生活实例,必须先自学,搞清概念,需要把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需要甄别似是而非的例子,需要“深思”。学生会对书本上实例进行分析,还会查阅相应的参考资料等,来搞清知识,找出实例。这样,我们就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