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销售岗前培训学习资料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6号)
1、1999年12月28日国务院第24次常务会议通过,2000年4月1日起施行。
2、医疗器械: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适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新陈代谢的搜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起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使用旨在达到下列预期目的:
1)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
2)对损伤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
3)(3)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9
4)(4)妊娠控制。
3、医疗器械分类:
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指,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4、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与其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2)具有与其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生产场地及环境;
3)具有与其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生产设备;
4)具有对其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的机构或者人员及检验设备。
5、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与其经营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经营场地及环境;
2)具有与其经营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检验人员;
3)具有与其经营的医疗器械产品相适应的技术培训、维修等售后服务能力。
二、《医疗器械分类规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5号)
1、《医疗器械分类规则》与2000年2月17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0年4月10日起施行。
2、医疗器械按照其医疗器械分类判定的依据
(一)医疗器械依据其结构特征分为:有缘器械和无源器械。
(二)根据不同的预期目的,可将医疗器械归入一定的使用形式。
1)无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药业输送保存器械;改变血液、体液器械;医用敷料;
外科器械;重复使用外科器械;一次性无菌器械;植入器械;避孕和计划生育器
械;消毒清洁器械;护理器械、体外诊断试剂、其他无源接触或无源辅助器械
等。
2)有源器械的使用形式有:能量之力啊器械;诊断监护器械;输送体液器械;店里
辐射器械;实验室仪器设备、医疗消毒设备;其他有源器械或有源辅助器械等。
(三)根据使用中对人体产生损伤的可能性、对医疗效果的影响,医疗器械使用状况可分为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和非接触人体器械,具体可分为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和非
接触人体器械:
1)接触或进入人体器械:
a,使用时限分为:暂时使用(t≤24H),短期使用(24H≤t≤30D),长期使用(t≥30D)。
b,接触人体的部位分为:皮肤或腔道;创伤或体内组织;血液循环系统或中枢神经系统。
c,有源器械失控后造成的损伤程度分为:轻微损伤;损伤;严重损伤。
2)非接触人体器械
按对医疗效果的影响,其程度分为:基本不影响;有间接影响;有重要影响。(四)使用部位和器械:
1)非接触器械:指不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的器械;
2)表面接触器械:包括与以下部位接触的器械:
a,皮肤:仅接触未受损皮肤表面的器械;
b,粘膜:与粘膜接触的器械;
c,损伤表面:与伤口或其他损伤体表接触的器械。
3)外壳侵入器械:借助外科手术,器械全部或部分通过体表侵入体内,接触包括下
列部位的器械:
a,血管:侵入血管与血路上某一点接触;作为管路想血管系统输入的器械;
b,组织/骨/牙质:侵入组织、骨和牙髓、牙质系统的器械和材料;
c,血液循环:接触血液循环系统的器械。
(五)植入器械:任何接触外科手术,器械全部或者部分进入人体或自然腔道中;在
手术过程结束后长期留在体内、或者这些器械部分留在体内至少30天以上,这些器械被认为是侏儒器械。
(六)有源器械:任何依靠电能湖综合其他能源而不是直接由人体或重力产生的能源
来发挥其功能的医疗器械。
(七)重复使用外壳器械:指器械用于外科手术中进行切、割、钻、锯、抓、刮、
钳、抽、夹或类似的手术过程,不连接任何有源器械,通过一定的处理可以重复使用
的器械。
(八)中枢循环系统:指人体血液循环中的肺动脉、主动脉、冠状动脉、颈动脉、脑
动脉、心脏经脉、上大腔静脉、下达腔静脉。
(九)中枢神经系统:指大脑、脑膜、脊髓。
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局令第15号)
1、《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管理办法》于2004年6月25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2004年8月9日公布并施行。
2、经营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应当持有《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但是在流通
过程中通过常规管理能够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少数第二类医疗器械可以不申请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不需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第二类医疗
器械产品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
3、申请《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