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最全版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及其影响;通过了解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通过比较黄老之学与董仲舒儒学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联系西汉初70余年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和黄老之学的内容分析说明其兴衰过程从背景含义内容作用等方面,综合分析儒学能够取代黄老之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项链的,对一种思想的评价要考虑到它与整个社会背景的关系。
通过对董仲舒改造儒学并使其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学习,认识思想学说应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黄老之学的基本特征;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难点: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学情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已有初略学习到,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知识点不会陌生。
但本知识点理性较强,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有限,让其较为系统深入地理解该知识还有很大难度。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相关传说故事和课本的图文史料、深入浅出,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能有初步的认识理解。
教学过程: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兴起原因(1)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统治者吸收秦亡教训,采用休养生息政策。
(2)黄老之学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要点点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汉初极端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养的政策。
刘邦参加过农民战争,对农民战争的力量有着较为充分的认识,也是促使汉初重视休养生息的重要原因。
2、兴盛: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要点点拨黄老之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时间与汉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时间是一致的。
高中历史三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1)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标解读】课标阐述: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课标领会:本课通过从“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个方面介绍了新儒学在西汉被重视、推崇和发展为正统思想的过程。
它继承了先秦孔孟儒家思想,又对后世儒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历史史实:理解概念: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学说、三纲五常、太学、董仲舒。
理解记忆: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内容,西汉儒学教育的发展.2、历史史论:分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与时代需要,探讨儒学在西汉“独尊”的因素. 从秦“法家治国"到汉“儒家治国”的变迁,探讨其体现的治国理念的变化.3、历史史识:探讨“大一统"学说及其对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分析董仲舒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对中华文明的深远影响。
【本课分析】一、知识能力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及其影响;探究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与封建统治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
二、过程方法运用典型史料,创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考点,分析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认识其进步思想对稳定社会、增强民族自尊心和历史责任感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
重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及影响。
难点:对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新闻报道:2009年11月8日儒学大师董仲舒的故乡河北衡水举行公祭大典,纪念这位上伟大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诞辰2200周年。
董仲舒在历史上有何作为?后人为何如此尊重他?同时,运用课件展示西汉印象图片。
北京奥运西汉丝绸之路电影《汉武大帝》董仲舒公祭大典1★“设计小贴士":把久远的历史人物运用新闻视频和文字报道,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历史问题探究的主动性。
二、讲授新课(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景(板书)思考:汉初统治者采用何种方式治理国家?为什么采用这种方式?该方式有何特点?学生总结:①汉初,社会经济困难,百废待兴(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相争,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②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重税、酷刑、徭役兵役繁重)的教训,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生:一定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
教师一边引导学生总结,一边(点击课件)
(点击课件)本课重点:(学生讨论填表)
原因内容本质作用特点
加强中央集权
大一统
天人感应
三纲五常
文化专
制
政治:正统
文化:主流
外儒内法
济之以道
(点击课件)归纳儒家思想的发展线索:
生:春秋时期:产生
战国后期:发展
秦朝时候:受到打击
西汉初年:不受重视
汉武帝以后:正统思想,地位独尊
(点击课件)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1)理论的重点:先秦儒学重视现实问题(仁、仁政),而汉代新儒学把儒学神学化。
(天人感应、君权神思维训
练
授)
(2)地位: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汉代新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3)汉代新儒学将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融入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发展和改造。
板书设
计
补充资
料
君为臣纲——君臣义
父为子纲——父子亲
夫为妻纲——夫妻顺。
《汉代思想大一统》教案
《汉代思想大一统》教案【学习目标】1.、牢固记忆西汉初年的黄老之学的内容和新儒学的内容。
2、通过先秦儒学与新儒学的比较,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培养学生比较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探究讨论,明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影响。
【教学重点】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及影响【教学难点】分析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教学方法】高效课堂谈话法探究讨论法板演法【教学过程】上课,(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
按照我们的惯例,首先我们进入复习检查环节,哪两个小组的同学来展示一下你们的复习效果?(问题 1.孔子的政治主张2.孟子的政治主张 3.荀子的政治主张)其他同学在听写纸上默写这三个问题(写完)写完的同学上来给他们改下错,看哪个组找的又快又准!导入: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思想统治之下终于划上了句号。
秦实行暴政,民心大失,二世而亡。
代秦而起的是西汉王朝,西汉统治者又如何吸取秦亡史训,实行什么样的文化政策,会对当时以及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解决这些疑问。
预习展示环节:哪三个组来展示一下?(1.汉初黄老之学原因,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3.影响”)其他同学再迅速阅读一下课文内容,也认真思考这三个问题,好,大家可以上来给他们做补充。
(点评)我们高考的答题规范除了要求序号化,还要求以提示化来作答.所以大家看汉初实行黄老之学的原因1.是什么方面,经济上2是什么方面,政治方面.可见,由于这样的经济和这样的政治状况,西汉初年实行了黄老之学,再看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给他提示化,经济上——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回顾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所以这样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了这样的思想,从我们分析的这两个原因你能得到什么启示?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明白这个原理了,咱们做一个判断题:有人说如果没有汉武帝就没有儒学的正统地位,你觉得这个观点正确吗?(不正确)为什么?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如果你是当时的皇帝,你会不会也使用儒家思想啊?(会)好,第三个同学出现的问题是什么?(没有做到一分为二)我们说过答评价类影响类型的题目都要怎样来?(一分为二、辩证来看),所以此问题要分利弊,(黑板修改:区分新儒学的影响),弊端呢,(遏制的学术思想的发展,遏制了人性的自由)。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书社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教案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书社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代统一思想文化的产生和特点;2.了解汉初的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兴起;3.了解汉代的儒家学说的形成及其特点;4.掌握汉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汉代统一思想文化的产生和特点汉武帝统一后对思想文化的整合,推动各派思想向儒家思想大一统。
全国文化的大一统,是继统一政权取得后,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必然结果。
汉代的思想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思想文化大一统:汉代的统一思想文化,主要以儒家为主,形成了千古不变的中国传统文化。
汉代的儒学成为统治意识形态的标志,儒学逐渐成为统治者所用的理论武器。
汉代百姓虽仍信仰先秦的各种宗教,但仅作为个人的信仰,已经不能影响政治。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汉代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君主的权力,大力发展属官制度,大大增加了政治和经济的控制力。
3.科举制度的确立:汉武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使文人士大夫成为荣宠可仕的阶层,使得儒家思想更得以传承,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在科举制下,唯有儒家思想的精英才有机会进入朝廷,为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 汉初的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兴起汉初的思想文化呈现出诸子百家并存、竞相涌现的局面。
其中,儒家思想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主流思想,其主要原因如下:1.汉初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和交流,使得各种思想得到充分表达和发展。
2.儒家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的深远影响,表现在强调仁爱、爱人心路、师道传承等方面,使得人们更能够体验人性中的美好追求和价值目标。
3.汉初爱国思想的影响:由于长期的战争,人们开始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表现出更加关切和思考,儒家思想中的爱国思想说到了众人的心坎上。
3. 汉代的儒家学说的形成及其特点汉代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1.汉代儒家思想的整合:汉武帝时期,经过整合,把当时各种思想融为一体。
2.《四书》的问世:《四书》是介绍儒家思想的核心理论,对于后世中国人的思想和紧密程度,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案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案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案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能力●了解黄老思想在汉初兴起的背景,黄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掌握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汉朝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统治思想的原因,培养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初政治思想的学习,认识汉初政治的特点,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的理解,培养对劳动人民的尊敬之情。
知识梳理一、黄老之学、背景2、时间3、内容4、作用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2、主张3、作用4、影响重点难点解析、新儒学(1)主要: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和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2)主要内容: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认为“人君受命于天”,所以应当“曲民而伸君,曲君而伸天”。
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3)作用:对巩固国家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天人感应”学说,对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题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A完全继承B因循守旧c继承和发展D外在形式的变化答案c规律方法总结汉代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学的仁政和正名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新思想。
2、分析汉初至武帝时社会经济的变化与汉初统治思想的变化有什么关系?汉初至武帝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由残破不堪到一定程度上国富民丰的变化。
与此相对应的是统治思想的变化,即汉初盛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儒学却取得了独尊地位。
经济的变化为统治思想的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统治思想的变化正是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例题下列有关黄老之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黄老之学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B黄老之学,对西汉迅速恢复元气起了积极作用c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D黄老之学不仅包括道家理论,还融入了儒、道、法等各家内容答案A规律方法总结黄老之学适用于汉初经济残破的局面。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3第一单元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
1.导入: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汉代思想大一统的原因和意义。
2.讲解:详细讲解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穿插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先秦诸子百家与汉代思想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分析: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汉代思想大一统的具体表现,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针对汉代思想大一统的现象,结合现实社会,谈谈你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思想多元化与统一的认识。要求:观点独到,分析深入,字数在800字左右。
4.请同学们分组,选择一个汉代思想家,为其制作一份简介,包括生平、主要观点、代表作品等。要求:内容准确,形式美观,字数不限。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思想大一统对后世的影响,并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汉代思想家们的优秀品质。要求:结合实际,具有启发性,字数在800字左右。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扣教材,结合课堂所学,注重史论结合,体现历史思维。
2.字迹工整,语言表达清晰,符合学术规范。
3.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按时提交,教师将及时批改反馈。
3.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汉代思想家的思考过程,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让学生站在汉代思想家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社会,思考汉代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如如何看待文化传承与创新、思想多元化与统一等,使历史学习更具现实意义。
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完成课题研究、讨论等任务,使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教育学习文章】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案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案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案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能力●了解黄老思想在汉初兴起的背景,黄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掌握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汉朝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统治思想的原因,培养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初政治思想的学习,认识汉初政治的特点,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加深对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的理解,培养对劳动人民的尊敬之情。
知识梳理一、黄老之学、背景2、时间3、内容4、作用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2、主张3、作用4、影响重点难点解析、新儒学(1)主要: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和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2)主要内容: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认为“人君受命于天”,所以应当“曲民而伸君,曲君而伸天”。
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3)作用:对巩固国家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天人感应”学说,对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例题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的关系是A完全继承B因循守旧c继承和发展D外在形式的变化答案c规律方法总结汉代儒学继承了先秦儒学的仁政和正名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大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新思想。
2、分析汉初至武帝时社会经济的变化与汉初统治思想的变化有什么关系?汉初至武帝时,社会经济出现了由残破不堪到一定程度上国富民丰的变化。
与此相对应的是统治思想的变化,即汉初盛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儒学却取得了独尊地位。
经济的变化为统治思想的变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统治思想的变化正是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例题下列有关黄老之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黄老之学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B黄老之学,对西汉迅速恢复元气起了积极作用c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D黄老之学不仅包括道家理论,还融入了儒、道、法等各家内容答案A规律方法总结黄老之学适用于汉初经济残破的局面。
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从容说课】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董仲舒兼纳百家思想,使它成为新儒学,实现了汉代思想的大一统,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统治的正统思想。
因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在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教材导语部分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了解黄老之学在汉初成为支配地位的背景,同时深入思考,社会现实的需要是思想文化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思想文化是人类发展深层次的胎记。
本课内容简洁,思想深奥。
教学方法上,要增加图文等形象性材料,加深对“黄老之学”与新儒学思想内容的识记与理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的原因、影响,从而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识记“黄老之学”,新儒学的主要观点,熟悉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过程。
2、通过对黄老之学盛行以及被新儒学产生的原因、条件与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加大对学生的刺激强度,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2、设疑讨论,引导学生在疑问中探究,在讨论中完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黄老之学”,新儒学分别盛行于汉初和汉中期,对汉代不同时段的发展都起了推动作用。
2、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延续持久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的原因和影响。
【教具准备】1、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2、有关“黄老之学”和新儒学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学时安排】1学时【课前准备】分组收集:1、人物资料:汉武帝和董仲舒。
2、儒家思想的发展及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复习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思想史导入。
导入二:师: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
它的创立者是谁?有哪些主要观点?后来还有哪些主要代表?他们怎样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生:春秋时期的孔子。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及其影响;通过了解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通过比较黄老之学与董仲舒儒学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项链的,对一种思想的评价要考虑到它与整个社会背景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黄老之学的基本特征;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难点: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教学内容导入儒家思想的发展: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时期不断发展——秦朝时遭到打击——汉初逐渐恢复——汉武帝时成为正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兴起的原因①汉初,社会经济困难,百废待兴,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②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盛行的时间和地位盛行的时间从汉初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思想界居于支配地位。
.具体内容黄帝和老子的学说,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①从上讲,基础是早期的道家理论;在道、法为主的同时,又兼采阴阳家、儒家、法家的思想,可以说具有兼采众家的特点②其主要思想是“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即有为,无为就是一种作为,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作为,是在政治上少作为的办法缓和社会矛盾。
在哲学上它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动能动性,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盛行的状况.对西汉社会的影响和之后地位的衰落黄老之学作为西汉初年的一种有效的过渡学说,其作用: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使西汉初年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弊端:地方势力的发展,严重地威胁了西汉的中央集权。
黄老之学由盛转衰的原因:主观上,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汉的国力强大,统治者特别是汉武帝不再安于“休养生息”“无为而治”的放任状态,希望对内强化中央集权,对外反击匈奴,建立强势国家。
原创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李元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黄老思想在汉初兴起的背景,黄老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影响;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掌握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2、通过比较先秦儒学与董仲舒新儒学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探究汉朝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统治思想的原因,培养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对一种思想的评价要考虑到它与整个社会背景的关系。
二、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难点: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四、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在高二阶段注重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便为高考打下基础。
学生已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其合作探究的意识,主动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在讲课之前我们来简单梳理一下儒学的创立和发展历程,儒学创立于春秋时期,代表人物是孔子,战国时期得到发展,代表人物是孟子和荀子,在秦朝由于焚书坑儒,儒学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那么到了西汉,儒学又有了什么样的新发展?(成为了主流思想)那儒学为什么在西汉成为了主流思想,又是如何成为的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三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教学环节】自主学习1一、黄老之学(这部分为自主学习部分)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填空,掌握本部分知识点。
1、背景①西汉初年,经济,。
②汉初统治者接受教训,适应政策的需要。
2、内容黄老之学是指________学说中的两派。
“黄”是指_____的学说,在当时的传说中,黄帝善于养生并最终得道成仙。
“老”是指_____的学说。
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____,一个是______。
3【教学设计】《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是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中的第一单元第3课。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而本课讲的正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中重要的阶段----成为正统,所以本课的内容非常重要。
近几年高考中,汉代儒学在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出现,属高频考点,尤其需要重点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
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黄老之学的内容以及作用,理解它在西汉初年盛行的原因;2. 知道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内容,认识到其对汉代社会、后世思想的深远影响;3. 通过比较先秦儒学与汉代儒学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有关史料,分析,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2.通过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分析对比,提高学生鉴别、比较问题的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生从统治思想的兴衰过程,认识到一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史料分析,人物介绍,感悟历史,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教学难点】儒学思想成为正统的原因采用教师讲述、学生探究学习相结合,问题教学法,材料教学法。
新课导入以楚汉之争的故事导入。
讲授新课一、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白登之围》荒台犹有白登名,一望龙沙万里明尚想精兵围汉帝,翻怜奇计出陈平。
云中烟垒曾鸣镝,塞下山村有废城。
顾我临风怀古意,胡笳吹彻暮云横。
——明朝.翟鹏《白登山怀古》材料三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1.根据以上材料,思考西汉初为什么采用黄老之学?(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暴政;为巩固统治)2.汉初黄老之学的作用有哪些?材料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教学设计
第3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教学设计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目标1.熟悉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过程及影响,理解XXX新儒学的基本观点对儒学上升为主流地位的影响,理解汉初思想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西汉统治思想的更替,认识XXX新儒学对汉代社会发展、社会安定、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黄老之学的内容及兴衰过程。
XXX的新儒学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理解统治思想的变化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理解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教学方法】1通过课前预和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奠定知识和理论基础。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研究,合作探究。
理解思想学说应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导入新课】如果XXX约请你为国度当局顾问,你会给他提供百家思想中哪家的思想为治国方针他才会接授?这种思想实施的结果若何?学生答后进一步提问,到汉朝统治者又会以什么思想为治国方针呢?【讲授新课】一、黄老之学1、课件展示材料:汉兴,接XXX,诸侯并起。
民失功课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
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
——《汉书·食货志》2、情形创设:请问:面临汉初这样的社会现实,假设你是XXX,你会采纳甚么样的治国方略?学生答后提示:黄老之学。
3、提问:请根据预情况回答什么是黄老之学呢?学生答后展示黄老之学的内容:①是道家学说中XXX和老子的学派,以早期道家理论为基础,又兼采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的思想;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主要内容;②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无为而治,与民休息。
4、然后让学生分析实行黄老之学的原因。
原因:①西汉初年,社会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社会经济需要恢复和发展;②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XXX适应了当时的统治者的需要。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学案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学习目标】1.了解汉初的黄老思想2.掌握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过程及影响,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基本观点对儒学上升为主流地位的影响。
3.通过西汉统治思想的更替,认识董仲舒新儒学对汉代社会发展、社会安定、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的作用。
【教材分析】1.教学重点:汉代统治思想的发展及大一统思想的确立。
2.教学难点: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的原因。
【学习过程】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一)兴起原因(二)兴盛时段:(三)什么是“黄老之学”:(四)思想内容(五)作用影响(六)地位丧失1.原因:2.标志: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什么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二)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1.什么是董仲舒的新儒学?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要点点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的实质作用:★热点链接董仲舒言论摘录: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
天下之人同心归之,若归父母,故天瑞应诚而至。
……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天立王,以为民也。
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
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
……天者群物之祖也。
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建日月风雨以和之,经阴阳寒暑以成之。
故圣人法天而立道,亦博爱而亡私,布德施仁以厚之,设谊立礼以导之。
上面的材料体现了董仲舒的那些思想?3.儒学新发展的作用【活学巧用】例1:黄老思想作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历史时期是A.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B.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即位C.从汉高祖到汉武帝以后D.从西汉建立之前到汉武帝以后例2:黄老之学指的是A.黄帝和老子互相交流,合作创立的学说B.阴阳家学派中的黄帝学说和道家学派中的老子学说C.黄帝年老时创立的学说D.道家学派中的黄帝学说和道家学派中的老子学说例3:下列有关黄老之学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黄老之学适应了西汉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B.黄老之学,对西汉迅速恢复元气起了推动作用C.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D.黄老之学不仅包括道家理论,还融入了儒、墨、法等各家内容例4:(2004上海历史,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第3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第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及其影响;通过了解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通过比较黄老之学与董仲舒儒学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项链的,对一种思想的评价要考虑到它与整个社会背景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黄老之学的基本特征;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难点: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教学内容导入儒家思想的发展:春秋时期应运而生——战国时期不断发展——秦朝时遭到打击——汉初逐渐恢复——汉武帝时成为正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西汉初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兴起的原因①汉初,社会经济困难,百废待兴(秦末农民战争和楚汉相争,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②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重税、酷刑、徭役兵役繁重)的教训,采取了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
2.盛行的时间和地位盛行的时间从汉初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思想界居于支配地位。
3.具体内容(特点)黄帝和老子的学说,包括治身(养生)和治国两个方面①从上讲,基础是早期的道家理论;在道、法为主的同时,又兼采阴阳家、儒家、法家的思想,可以说具有兼采众家的特点②其主要思想是“无为而无不为”。
无为即有为,无为就是一种作为,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下的作为,是在政治上少作为的办法缓和社会矛盾。
在哲学上它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动能动性,倡导“待时而动”“因时而动”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4.盛行的状况(教材小子部分的介绍,阅读框还补充了“萧规曹随”的典故).对西汉社会的影响和之后地位的衰落黄老之学作为西汉初年的一种有效的过渡学说,其作用: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巩固了新生的西汉政权,使西汉初年社会迅速恢复元气,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佳琳 学 号:2010030226 学 院:社会与历史 专 业:历史系
课题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授课时间
1 课时
课程标准
概述汉代主流思“西汉初的黄老之学”,概述了汉初黄老之学被统治者重用的 历史背景,重点叙述了黄老之学的容。第二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讲述 了汉代中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了主流思想。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汉代政治上的指导思想,第 3 课《汉代 的思想大一统》。汉代的主流思想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汉 高祖邦到汉武帝即位的 70 年里,黄老之学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第二个阶段是汉武帝即位后,为了进一步发展大一统事业,他接受 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 王朝的统治思想。我们先来学习汉初的黄老之学。同学们快速的看 一下教材,告诉老师,什么是黄老之学。
邦,他是不希望走朝灭亡的老路的,他当然也不希望出现第二个邦 来推翻自己,所以他不能继续向始皇、二世那样暴政,这样只会激 起人民的不满。那么还有没有同学来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生:适应修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师:非常好,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始皇时期为了修建阿房宫、 骊山陵、长城,动用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这些都来自于人民,繁 重的赋税徭役压得人民喘不过气来,再加上苛刻的刑罚,人民摇手 触禁。一人犯法,罪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到了二世更加 变本加厉,“杀人众者为忠臣”再加上连年战争,到了汉初,城里人 口十剩一二,经济残破,百废待兴。黄老之学里的治身养生恰恰满 足了这一点。也就是说,黄老之学是符合统治阶级的同志思想的, 思想服务于政治。 统治者奉行黄老之学后,产生了什么影响呢,老师找一名同学 阅读并翻译一下。 师:很好,大家看一下材料二并结合教材说一说黄老之学产生 了什么影响。 生:使汉初社会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 师:对,黄老之学使社会经济恢复了,它使汉初社会迅速的恢 复了元气。之前天子所使用的器具还是寒酸的,将相出门都是乘牛 车,但是在奉行黄老之学以后,它的社会经济有了一个迅速的发展, “太仓之粟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人民开始吃饱穿暖, 这和之前的差异是非常大的。这是汉初奉行黄老之学所产生的影响。 之前我说到汉代的指导思想分为两个阶段,下面我们来学习第 二个阶段,汉武帝即位后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 议,从此儒学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我们先来看看汉武帝和董仲舒长什么样子。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是什么呢? 汉武帝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封建专制主 义,而且在思想上也加强了统治。汉初经过 70 年的休养生息,地主 阶级的统治已经巩固,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无为而治的黄老思 想已经不能适应地主阶级的要求。主加强君主集权、实现大一统的 儒家思想便起而代之。总结一下它的背景有两点,第一点是汉武帝 大一统事业的需要。第二点是儒学的自我调整。 下面同学们看教材第 13 页,董仲舒新儒学的来源。 那么新儒学的容有什么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说一说董 仲舒新儒学的主是什么。 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大一统和三钢五常。 师:非常好,老师来解释一下这几点。君权神授是什么意思呢, 君权神授的意思是君主的权利是上天赋予的,是具有神学色彩的, 也就是说君主的旨意就是上天的旨意。那么什么是天人感应呢,天 人感应就是人既能感应到天的存在,天也能干预人事。如果君主顺 天意大治于民,上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如果君主逆天而行, 祸乱国家,上天就会降下灾祸以警示。董仲舒的大一统观念则是董 仲舒新儒学被汉武帝所推崇的重要原因,因为它符合了汉武帝发展
新儒学来源、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讲述法、提问法
幻灯片、多媒体、黑板
导入: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战国时期的主流思想分别有儒 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等,代政治上的指导思想为法家思 想,亡之后,汉高祖邦建立了汉朝,汉朝还会把法家思想作为政治 上的指导思想多么?
也就是说,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是可以预防着君主暴政的行为的,
起着警示的作用。
我们了解了新儒学的来源、容,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同学们说说他都有哪些影响。
生:有利于大一统事业的发展
师:对,还有没有
生: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央王朝的同志思想
师:很好,还有没有了,还有没有同学能再说一些
生: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师:非常好,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还有一点是它有利于防止
君主暴政。之前说君主无道天会降下灾祸,这是约束君主权利的一
种表现。
好,那么哪个同学能结合以前的知识来完成大屏幕上的这个表
格呢,来对比一下传统儒学与董仲舒新儒学的不同。
传统儒学
董仲舒新儒学
大一统事业的需要,思想是副武与政治的。
我们来看一下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的什么观点。
生:君权神授
师:我们再来看看材料二,反映了董仲舒什么观点。
生:天人感应
师:对,那么他又反映了什么呢,如果君王荒淫无道,上天就
会降下灾祸以警示。之前始皇的权力是最高的,那么现在的君主权
力也同样不需要约束么?不,现在君主的权力是受到天的约束的,
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老思想在汉初兴起的背景,黄老思想的主要容及影响;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掌握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容及影响。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提供历史图片、文字信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与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对汉初政治思想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思想是为 政治而服务的,且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生: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黄老之学的容包 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治身一个是治国。
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黄老之学的容,那为什么汉初的统治 者要奉行黄老之学呢?老师找一位同学阅读并翻译一下。
师:好,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并结合教材说说为什么要奉行黄老 之学。
生:借鉴朝暴政导致亡国的教训。 师:很好,这一点可以总结为吸取朝灭亡的教训。作为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