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和方法

合集下载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十章绩效审计知识点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十章绩效审计知识点

审计理论与方法——第十章绩效审计目录01考情分析02内容介绍03内容讲解【考情分析】绩效审计是主要在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领域越来越普遍开展的审计业务类型。

考生需要注意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区别。

本章与其他章节联系不大,属于非重点章节,分值3分左右。

初级资格考试与中级题型区别不大。

内容介绍第一节绩效审计概述第二节绩效审计程序第三节绩效审计方法第一节绩效审计概述一、绩效审计的含义绩效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或审计项目)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

这里的“有效性”主要包括下列四个方面:1.经济性,投入是否节约。

2.效率性,支出是否讲究效率。

3.效果性,是否达到目标。

4.合规性,是指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例如项目的运作是否存在违反法律、法规、合同或者协议的行为。

【例题1·多选题】(2011年)我国绩效(效益)审计是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其中“有效性”的含义包括:A.经济性B.效率性C.效果性D.合规性E.充分性『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参见绩效审计定义。

二、绩效审计的特点将绩效审计、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进行对比。

【例题2·多选题】绩效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的差异主要体现在:A.审计目标B.审计方法C.评价标准D.审计质量控制要素E.审计独立性要求『正确答案』ABC『答案解析』绩效审计与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相比,其差异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方向、评价标准和审计方法。

第二节绩效审计程序绩效审计的过程主要包括审计立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四个阶段。

(主要关注在前两项)一、审计立项阶段1.选择绩效审计项目应考虑的因素(会判断)(1)预计的审计效果。

预计的审计效果越大,被选择作为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2)资金规模。

一般来说,资金规模越大,财务的重要性越大,被选择作为绩效审计项目的机会越大。

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理论与实务
提高审计质量
提高审计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包括提高审计人 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加强审计流程管理、强化审计证据 等。
使用审计软件
审计软件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更加高效地进行审计工作, 减少人为错误和失误,进而降低审计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现场观察
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现场观察,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 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文件审查
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的文档和记录等资料,了解内部控制 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计算机辅助审计
通过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和 数据进行检查和测试,发现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
06
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财务报表审计的程序
计划阶段
在计划阶段,审计师需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初步 调查和了解,制定审计计划,确定审计范围、时 间和资源。
实质性程序
在实质性程序阶段,审计师需要针对被审计单位 的财务报表项目进行详细的审计,包括资产负债 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内部控制审计
在内部控制审计阶段,审计师需要了解被审计单 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找出 存在的薄弱环节。
审计理论与实务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审计基本理论 • 审计实务流程 • 审计技术与方法 • 财务报表审计 • 内部控制审计 • 职业道德与法律责任
01
审计基本理论
审计的概念与特点
审计概念
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公正的验证活动 ,旨在审查和评估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VS
审计特点
审计具有独立性、客观性、系统性、透明 性和可验证性等特点,以确保信息的真实 性和准确性。
02

审计理论与实务1总论

审计理论与实务1总论

•(1)早在奴隶制度下的古罗马和古埃及以及古希腊 时代,已有官厅审计机构。“听证”(Audit)就是 政府审计的雏形。
•(2)资本主义时期进一步发展。西方国家大多在议 会下设有专门的政府审计机构,由议会或国会授权, 对政府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独立的 审计监督。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根据议会、行政、司法 三权分别由议会(国会)、内阁(总统)和法院掌管 ,其国家审计机构设置形成了三大流行模式:英美派 的立法模式;北欧派的行政模式;法德派的司法模式 。
•独立性: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自始至终不受外 来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1.实质上独立
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实实在在地毫无利害 关系,保持独立的精神态度和意志。
审计理论 与实务
2.形式上独立 对第三者而言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第三者面前呈现
一种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的身份,即在他人看来审计机构和审 计人员是独立的。
审计理论 与实务
二、审计关系
(一)构成审计活动的三方面关系人 (二)审计关系
3审计委托人 (财产所有者)
观点一
2被审计人 (财产经管者)
1审计者
观点二
审计理论 与实务
(三)审计关系理论
•审计关系是指一项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为必然涉及的审计人 、被审计人和审计委托人或授权人三方之间所形 成的经济责任关系。
•第一关系人,即承担审计工作的人,称审计人 (auditor)
审计理论 与实务
三、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客观依据
•1.产生基础:两权分离后维系受托经济责 任关系。 •2.发展动力:加强经济管理和控制。 •3.方法和手段: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
审计理论 与实务

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它要求审计员必须了解会计和审计技术,并充分应用这些技术来实现审计目的。

审计理论与实务是研究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审计理论涉及审计的综合性,审计理论的内容包括审计的定义、任务、原则、范围、审计工作、讨论及审计结论等。

审计理论可以分为两大类,即通用审计理论和专用审计理论。

通用审计理论是指一般性审计原则,专用审计理论是审计工作特殊性事项所需的审计原则。

审计实务是指审计师根据审计理论对具体审计工作采取系统审计行为的过程,它是审计员在审计中应该采取的实际行动,目的在于获得良好的审计结论。

审计实务的具体内容包括的审计制度的设计与建立、审计程序的设计、实施和检测,审计样本的抽取、审计报告的编制等。

审计理论和实务密切相关,审计理论是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审计实务是审计理论的具体运用。

如果审计人员没有充分理解和应用审计理论,那么他的审计实务也可能存在较大的问题。

因此,审计人员必须学习和理解审计理论,并熟悉审计实务的具体要求,从而保证获得良好的审计结果。

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是审计人员技能提升的重要手段,也是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

审计理论与实务是实施审计和得出审计结论的核心,是审计准则严格遵守和实施的基础。

因此,审计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审计理论与实务,以便他们能够正确的实施审计工作,得出正确的审计结论。

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可以通过学习审计相关的教材,了解审计的基本理论、原则和方法,熟悉审计实务的实施过程,及时学习有关行业发展趋势等方式来进行。

此外,审计人员还应该加强实践,多参加实践性的审计工作,这样既可以提高审计人员对审计实务的把握能力,也可以加强审计人员的实践经验。

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与实践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不断提升自己的审计能力,保证更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和获得更准确的审计结果。

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与实践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审计人员技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和方法

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和方法

一、总论二、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三、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四、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五、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六、审计取证方法七、内部控制及其测评八、审计抽样九、审计报告十、效益审计1、效益审计的含义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

“有效性”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经济性:指以最低的投入达到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投入是否节约;效率性: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指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政策、经营目标和预期结果合规性:指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经营审计”【针对经营活动或项目开展的审计】和“管理审计”【针对管理当局管理职责履行情况开展的审计】经常在内部审计领域使用。

2、效益审计的特点与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相比,差异和特点主要体现在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方向、所依据的评价标准及所运营的审计方法3、效益审计程序效果审计的过程主要包括审计立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四个阶段。

【与财政财务审计不同的是,效益审计项目的准备阶段需要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标准。

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的主要工作与财务审计没有大的差别】✧审计立项选择效益审计项目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预期的审计效果、资金规模、管理风险、影响力及审计成本与操作性。

这些因素与是否被选择作为效益审计项目的机会存在正向关系。

✧审计准备就单个效益审计项目而言,审计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初步调查了解审计事项;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重点;确定审计评价标准;设计审计方法体系;编制审计方案。

4、效益审计方法1)常用的数据(信息)收集方法:审阅、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及准试验法在进行结构化访谈【是常用的收集数据(信息)方法,是指利用数据采集工具DCI 通过电话或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信息)的方法】时,访谈人员以准确的方式向很多个体或代表提出相同的问题,向受访者提供相同的答案选项。

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理论与实务

2、中国社会审计的演进 1918年北洋政府颁布了《会计师暂行章程》 1921年上海开始设立会计师事务所 1980年,财政部颁布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注册会计 师制度开始起步重建。 198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法律 形式对注册会计师的地位和任务做出了规定,标志着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进入了 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86年,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师条例》。 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
七、审计的职能 1、经济监督职能 是审计的基本职能,检查和督促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沿 着正常的轨道健康运行。 2、经济评价职能 指审计人对被审计人的经济资料及经济活动进行审查,并依据相应的标 准对所查明的事实作出分析和判断,肯定成绩、揭露矛盾、总结经验、 从而改善经营管理,寻求提高效率和效益的途径。 效益审计最能体现经济评价职能 3、经济鉴证职能 指审计人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 定其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的真实性、公允性、合法性,并出具证明性审 计报告,为审计授权人或委托人提供确周时期,设有“宰夫”一职,审查“财用之出入” 秦汉两代采用“上计”制度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王朝审计日臻完备的阶段 宋代设立审计司和审计院,标志着我国用审计一词命名的审计机构产生 1914年,北洋政府设立审计院,颁布了《审计法》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成立了中共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颁布《审计条例》 1982年12月5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改《宪法》,规定我国建立审计机关,进行审计监督 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设立审计署。 1994年8月31日八届人大常委会9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1995年1月1日 期施行。 1997年10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审计法实施条例》 2006年2月28日十届人大常委会12次会议修改了审计法,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审计管理知识点

审计理论与实务-第十二章审计管理知识点

审计理论与方法——第十二章审计管理目录01考情分析02内容介绍03内容讲解【考情分析】本章将以国家审计为例,简要介绍四种审计管理的内容,规定性条款比较多。

本章内容与第三、四、六章有一定联系。

考试都以客观题形式出现,分值在3分左右。

初级资格与中级资格题型相似。

内容介绍第一节审计管理概述第二节审计计划管理第三节审计质量管理第四节审计风险管理第五节审计档案管理第六节审计管理的基础工作第一节审计管理概述一、审计管理的含义(一)审计管理的概念所谓审计管理,是指审计机构为了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而进行的计划、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

它包括审计业务管理、审计行政管理、审计组织管理等。

(二)审计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审计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

对于每一类审计组织而言,其管理主体是指它的决策机构或领导机构。

审计管理的客体,即审计管理的对象,是指审计业务活动及其相关的职能活动。

(三)审计管理的特征1.审计管理要服从审计目标;2.审计管理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管理;3.审计管理要贯穿于审计业务活动的始终;4.审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例题1·单选题】下列有关审计管理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审计管理要服从审计目标B.审计管理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管理C.审计管理主要在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阶段执行D.审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审计管理的特征:审计管理要贯穿于审计业务活动的始终。

二、审计管理的内容1.审计计划管理2.审计质量管理3.审计风险管理4.审计档案管理本章将以国家审计为例,简要介绍上述四种审计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审计计划管理一、审计计划管理的含义审计计划管理是审计机构制订审计计划,组织计划实施,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的一系列活动。

二、审计计划的种类审计计划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加以分类。

按审计计划编制机构划分,可分为国家审计计划、内部审计计划和社会审计计划;按计划期的长短划分,可分为长期审计计划(5年以上的审计计划)、中期审计计划(2至5年的审计计划)、短期审计计划(年度审计计划);按审计计划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审计项目计划(年度总)和审计方案。

2024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精选含答案全套

2024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精选含答案全套

2024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精选含答案全套1.单选题如果识别出管理层未披露的重大关联方交易,审计人员的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A、要求管理层撤销该笔关联方交易B、核实该笔关联方交易的条款和条件C、询问管理层该笔交易未被披露的原因D、评价该重大关联方交易对进一步审计措施的影响【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如果识别出管理层以前未识别出或未向审计人员披露的关联方交易或重大关联方交易,审计人员应当:(1)立即将相关信息向集团审计项目组其他成员通报;(2)要求管理层识别与新识别出的关联方之间的所有交易;(3 )对新识别出的关联方或重大关联方交易实施恰当的实质性程序;(4)重新考虑可能存在管理层未识别或未披露的其他关联方或重大关联方交易的风险;(5 )如果管理层不披露关联方关系或交易看似有意的,则可能存在由于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 评价这一情况对审计的影响。

选项A ,要求管理层直接撤销交易不合理。

2、多选题下列属于合并报表附注披露信息的有:A、子公司的清单B、母公司的资本结构C、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不足半数但能对其形成控制的原因D、本期增加子公司E、子公司向母公司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正确答案】ACDE【答案解析】母公司的资本结构不属于合并报表附注披露信息的内容。

3、单选题审计人员在评价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正确性时,应当把握的关键标准是母公司对被投资单位是否拥有:A、监督权B、管理权C、控制权D、检查权【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合并报表的审计。

判断企业是否达到合并的判断标准就是是否拥有对被投资方的控制权。

4.单选题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审计人员认为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调整:A、资本公积B、财务费用C、其他综合收益D、营业外收入【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 调整留存收益。

审计师-中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第七章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审计师-中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第七章内部控制及其测试

审计师-中级-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一部分审计理论与方法-第七章内部控制及其测试[单选题]1.经过对内部控制初步评价,如果认为内部控制设计不合理,决定不依赖某项内部控制的,审计人员可以:A.转入内部控制测试阶段(江南博哥)B.提高控制风险评估水平C.提高固有风险评估水平D.直接进行实质性程序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审计人员决定不依赖某项内部控制的,可以对审计事项直接进行实质性程序。

掌握“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知识点。

[单选题]4.下列内部控制活动中,属于察觉式控制的是:A.银行印鉴和空白支票分由不同的会计人员保管B.每月的最后一天对仓库中的存货进行全面盘点C.超过一定限额的赊销需要经过销售经理审批D.只有经过会计主管复核之后的会计凭证才能在系统中实现过账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内部控制的分类知识点。

察觉式控制是指为了及时查明已发生的错弊所实施的控制。

存货盘点控制属于为了及时查明已发生的错弊所实施的控制。

掌握“内部控制的分类”知识点。

[单选题]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信息技术带来的特定风险的是:A.信息系统可能会对数据进行错误处理B.系统对非授权交易及虚假交易进行处理C.数据丢失D.舞弊风险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舞弊风险不是信息技术带来的特定风险,在传统的人工控制的情况下仍有可能有舞弊风险。

掌握“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知识点。

[单选题]6.2013年5月,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在原有内部控制定义和五要素的基础上考虑的因素是:A.经济发展B.商业和运营环境的变化C.国家政策D.国际形势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在继续采用原有内部控制定义和五要素的基础上,考虑了商业和运营环境的变化,详细列示了用以支持内部控制五个要素的17项基本原则。

掌握“对控制的监督”知识点。

[单选题]7.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是:A.审计人员的责任B.管理层的责任C.治理层的责任D.内部控制设置人员的责任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一章

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第一章

(⼀)审计产⽣与发展1 .审计产⽣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受托经营、受托管理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基于经济监督的需要⽽产⽣。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是审计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受托经济责任,也就不存在审计这项经济监督活动。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指在受托管理和受托经营条件下,受托⼈在管理或经营⽅⾯对委托⼈所承担的义务和职责。

但受托经济责任的确⽴,并不⼀定产⽣审计活动,它只是审计产⽣的前提条件。

如果这种审查评价活动由授权委托者⾃⾝完成,就不能称之为审计活动。

只有当这种经济监督活动由授权委托者委派(或委托⼈委托)独⽴的机构和⼈员代⾏时,才会产⽣具有独⽴性的审计活动。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其涵义为:( l )受托经济责任是不断演进的,它是审计产⽣和发展的客观基础。

受托经济责任从单纯的财务责任,逐渐向更为⼴泛的经营责任、管理责任⽅⾯纵深扩展,进⽽形成包括环境责任和社会责任等在内的现代经济责任的完整概念。

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出现是审计产⽣的客观基础,审计因经济责任内容从简单到复杂的演进⽽获得了不断发展。

( 2 )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分离以及管理者内部分权制,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形成的基本根据,也是审计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经济责任的不断变化过程中,审计成为联系各⽅经济贵任,保障社会经济正常、有序运⾏的重要制约机制。

这个机制也就成为审计⾃⾝存在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 3 )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法实施直接监督,是审计产⽣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财产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者是否尽职尽责地履⾏经济责任,有⽆舞弊和差错最为关⼼。

但是,在实际⽣活中财产的所有者⽆法直接进⾏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因⽽需要独⽴的审计⼈员承担起监督和检查的职责,这就构成了审计产⽣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2 国家审计的产⽣和发展中国的国家审计起源甚早。

早在西周时期,皇家(政府)审计就有了⼀定的发展。

秦、汉两代都曾采⽤“上计制度”,以审查监督财物收⽀有⽆错弊,并借以评价有关官吏的政绩。

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理论与实务
➢其中经济监督职能是审计的基本职能。 ➢在现代审计实务中,效益审计最能体现审
计的经济评价职能。
2020/10/15
二、审计的地位
➢无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还是社会审计, 都处于社会经济生活的监督控制地位。
➢国家审计因其自身特点具有权威性,其地 位主要表现为综合经济监督的地位。
➢内部审计是一个组织整个管理体系中不可 或缺的特殊环节,服务于本组织的总体目 标。
西周-宰夫,带有审计性质的财政经济监察工作。 秦汉时期——上计制度 宋代-审计司和审计院,标志着我国用“审计”一词
命名的审计机构的产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2年12月5日,通过了修改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建立审计机关,实行 审计监督制度。
2020/10/15
• 1983年9月15日,国务院正式设立审计署,地方各级政
2020/10/15
第一节 概 述
• 一、审计产生与发展 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受托经营、
受托管理所形成的经济责任关系下,给予经济监督的需要 而产生。当人们把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理解为审计产生和发 展的社会基础时,应当进一步明确其含义:
(1)受托经济责任是不断演进的,它是审计产生和发 展的客观基础。
2020/10/15
(二)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 1.西方国家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它是经营管理实行分权制的产物。 ➢现代内部审计是20世纪40年代末才形成的。其
主要标志一是审计的方法从过去的详细审计改 变为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为基础的抽样检查; 二是审计的领域从财务审计扩大到效益审计。 • 2.我国内部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1985年审计署颁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 干规定》。 ➢2003年3月4日审计署发布了《审计署关于内部 审计工作的规定》,原l995发布的《审计署关 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同时废止。

《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

《审计理论与实务》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审计理论与实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审计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从事审计工作的能力。

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审计基本概念、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审计报告等基础知识,同时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审计工作。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审计理论、审计方法、审计实务三个部分。

具体要求如下:1. 审计理论:要求学生掌握审计基本概念、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审计程序等基础知识,了解审计历史和发展趋势。

2. 审计方法:要求学生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基本方法,如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等,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财务报表审计。

3. 审计实务:要求学生掌握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财务报表审核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同时,要求学生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课堂讲授: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审计基本概念、方法和技能。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审计实务操作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审计实务操作,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财务报表审核工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

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60%;终结性评价为期末考试,占总评成绩的40%。

具体考核标准如下: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10%。

2. 小组讨论:小组表现及讨论成果,占总评成绩的20%。

3. 作业完成情况:根据作业完成质量、是否按时提交等情况进行评分,占总评成绩的30%。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

《审计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1.1 课程定位《审计学》是会计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操作,培养学生具备审计思维和审计技能。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审计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2)掌握审计的程序和方法;(3)熟悉财务报表的审计过程;(4)了解审计风险评估和管理;(5)培养学生具备审计实务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2.1 审计的基本理论(1)审计的定义和特征;(2)审计的起源和发展;(3)审计的目的和作用。

2.2 审计程序和方法(1)审计计划和准备;(2)审计证据的收集和评价;2.3 财务报表的审计(1)资产负债表的审计;(2)利润表的审计;(3)现金流量表的审计。

三、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审计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或模拟的审计案例,使学生了解审计的实际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审计实务能力。

3.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审计问题,培养学生的审计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4.1 教材《审计学》教材,作者:张红军。

4.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内容包括审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操作。

4.3 案例资料收集或编写一些审计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5.1 平时成绩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参与度等,占总评的30%。

5.2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审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5.3 期末考试设置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审计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40%。

六、教学安排6.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课时,分别为4个学时/周,共8周完成。

6.2 教学计划(1)第1-4周:审计的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和方法;(2)第5-8周:财务报表的审计、审计风险评估和管理。

七、教学活动7.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PPT等形式进行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程序和方法的讲授。

审计理论与实务练习题审计理论与方法(一)

审计理论与实务练习题审计理论与方法(一)

一、单项选择题1. 审计机关为了统一组织多个审计组对某一行业或者专项资金进行审计而制定的总体工作计划称为。

A.审计项目计划B.审计工作方案C.审计实施方案D.年度审计计划答案:B[解答] 本题考查重点是对“审计工作方案”的熟悉。

审计工作方案是审计机关为了统一组织多个审计组对部门、行业或者专项资金等审计项目实施审计而制定的总体工作计划。

本题选项C“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为了完成审计项目任务,从发送审计通知书到处理审计报告全部过程的工作安排。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 下列有关审计机关审计管辖范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机关的审计管辖范围,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隶属关系或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确定B.审计机关之间对审计管辖范围有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级审计机关确定C.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的重大审计事项可以直接进行审计D.下级审计机关可以自行决定对上级审计机关管辖范围内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答案:D[解答] 本题考查重点是对“国家审计机关的管辖范围”的了解。

上级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管辖范围内的部分审计事项授权下级审计机关审计,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除外。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3. 下列审计证据中,证明力最强的是。

A.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B.被审计单位会计人员的言词证据C.有关审计事项的环境证据D.审计人员亲自编制的相关资料答案:D[解答] 本题考查重点是对“审计证据的鉴定”的了解。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受其来源和性质的影响,并取决于获取审计证据的具体环境。

一般来讲,受个人支配程度越小,被篡改和伪造的机会越少,证据就越可靠。

审计人员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即亲历证据)比间接获取或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4. 与国家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特点是。

A.法定性B.强制性C.有偿性D.经常性答案:D[解答] 本题考查重点是对“内部审计的特点”的掌握。

国家审计的特点有:①法定性和强制性;②独立性;③综合性和宏观性。

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理论与实务

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理论与实务是重要的财务专业要素,在企业内部和公共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审计理论和实务是审计师在企业和公共机构进行审计和监督时的基本理念和行动。

它不仅可以提高审计师的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提供有效的审计服务。

审计理论的目的是要确保审计作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达到提高财务账目信息可用性的目的。

审计理论通常由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数据处理理论、审计准则理论、审计技术理论和审计研究理论。

数据处理理论指的是在审计中如何处理复杂的数据,以获取真实可靠的结果。

审计准则理论是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和指导原则。

审计技术理论特别是审计规范,扮演着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角色。

审计研究理论则负责研究审计议程、审计方法和审计发现,以指导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

审计实务是审计师在审计具体业务时应遵循的实际行动。

审计实务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组织审计、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撰写报告、调查违规情况等。

其中,组织审计是审计师在审计前应做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客户的财务报表和管理流程、确定审计程序等。

收集证据是审计师的主要工作,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真实可靠。

在此过程中,审计师需要采用适当的审计手段,访谈员工和财务人员,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确定复核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法性,并编制审计报告。

评价证据是审计师处理审计结果的重要步骤,他们需要做出客观的判断来确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

撰写报告是审计师总结审计结果并向客户提供反馈的过程,报告中应涵盖审计范围、审计方法、审计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调查违规情况是审计师就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的一种审计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控制财务风险。

要成功地进行审计工作,审计师需要既熟悉审计理论又掌握审计实务。

他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处理复杂的数据,考虑到法律法规和指导原则,使用合理的审计技术,并在审计过程中积极挖掘审计发现,以增加企业财务的透明度和可用性。

这就是审计理论与实务意义重大的原因。

《审计学理论与实务》PPT 项目四 审计方法

《审计学理论与实务》PPT 项目四 审计方法

2、核对法
n (4)账实核对。将明细账记录与有关 的实物进行核对,审查账存数与实存 数是否相符,并以实存数为准,判断 是否存在盘盈或盘亏现象。
核对时的符号
√———表示已经核对; ×———表示所核对的资料有错误; ?———表示所核对的资料可能有问题,待查; \———表示有待详查; !———表示所核对的数据有待调整; 8/23———表示已经核对至8月23日; S———表示所核对的账项资料需要编制试算平
1、盘存法
(2)监督盘存,审计人员在现场监督被审 计单位进行盘点。但盘点后审计人员应该进行 抽查。
对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 资产及库存现金、有价证券等的盘点,并进行 适当的抽查。
1、盘存法
注意:盘存法只证明实存数。 对于实物的计价和所有权还要 通过审阅资料来证明。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逆查法主要适用于规模大、业 务量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 效、会计核算质量高的单位。
与存在/发生认定有关。
二、审计的一般方法
二、审计的一般方法
(二)范围检查法 范围检查法是按照会计资料或审计证据
的审查范围或数量的多少来进行审查的 方法,包括详查法和抽查法。
二、审计的一般方法
1.详查法 详查法是对被审计单位审计 期内被审事项的所有凭证、 账簿、报表进行详细审查的 一种审计方法。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4、观察法
实地察看经营场所、实物资产等 有利于发现疑点 需要跟其他方法结合使用形成审计证据。
(二)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5、鉴定法 鉴定法是指对书面资料、实物和经济活动等的 分析、鉴别,超过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时,聘请有关专业部门或人员运用专门技术进 行确定和识别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例如:古玩字画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审计可 能会聘请专家辨别真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总论
二、审计组织与审计法律责任
三、审计准则、质量控制标准和职业道德
四、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
五、审计标准、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
六、审计取证方法
七、内部控制及其测评
八、审计抽样
九、审计报告
十、效益审计
1、效益审计的含义
效益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活动。

“有效性”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经济性:指以最低的投入达到目标,简单地说就是投入是否节约;
效率性:指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
效果性:指目标的实现程度,即多大程度上达到了政策、经营目标和预期结果
合规性:指对法律法规的遵循情况
2、效益审计的特点
与财政财务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相比,差异和特点主要体现在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和方向、所依据的评价标准及所运营的审计方法
3、效益审计程序
效果审计的过程主要包括审计立项、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四个阶段。

【与财政财务审计不同的是,效益审计项目的准备阶段需要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标准。

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与后续跟踪的主要工作与财务审计没有大的差别】
✧审计立项
选择效益审计项目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预期的审计效果、资金规模、管理风险、影响力及审计成本与操作性。

这些因素与是否被选择作为效益审计项目的机会存在正向关系。

✧审计准备
就单个效益审计项目而言,审计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初步调查了解审计事项;确定审计目标和范围、重点;确定审计评价标准;设计审计方法体系;编制审计方案。

4、效益审计方法
1)常用的数据(信息)收集方法:审阅、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文献研究及准试验法
在进行结构化访谈【是常用的收集数据(信息)方法,是指利用数据采集工具DCI通过电话或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信息)的方法】时,访谈人员以准确的方式向很多个体或代表提出相同的问题,向受访者提供相同的答案选项。

而非结构性访谈则包括很多开放式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以准确的结构化的方式提出。

未经处理的目标的集合】不是随机形成的。

准试验方法试图尽可能排除外来因素的影响,但不可能像纯试验方法那样全面、科学地剔除外来因素的影响。

2)
十一、 计算机审计
1、 计算机审计概述
广义:计算机审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发展的审计技术方法的总称;
狭义:计算审计可以包括对计算机产生的电子数据的审计及对信息系统本身的审计
1) 以电子数据为审计对象形式的计算机审计过程
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终结阶段
2) 计算机审计软件分类
分类标准
软 件 类 型 专业领域
✧ 通用审计软件;专业审计软件 是否采用联网审计技术
联网审计软件;非联网审计软件 是否覆盖了审计全过程 一般审计软件;审计全过程管理软件
2、 电子数据审计【审计对象系信息系统产生的电子数据】
1) 数据采集:
2) 定义 方法
备注 数据清理 对采集到的
源数据,进
行一系列操
作,使之规范化的过程 利用通用软件提供的功能 通过SQL 语句 数据不规范情形 a) 值缺失:对多条连续记录中存在相同的数据值,往往只录入第一条数值 b) 数据值为空NULL : c) 冗余数据
d) 数据值明显错误
数据转化 对数据清理后得到的数据进行语法和语义上的转换 使用数据转换工具 使用SQL 语句 使用语句程序 A. 数据类型不一致
B. 数据格式不一致
C. 字段名和字段不能一一对应
D. 数据库加密措施
E. 事先设定的密码,如101表示现金
语法层面:数据转换解决的是不同数据格式的识别问题,即将具有相
同或相近含义的不同形式的数据转换成形式相对统一的数据
语义层面:解决的是对数据含义进行识别的问题,即准确标出每张表、
每个字段的经济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数据验证在数据的采
集、清理、
转换等过程
中,对数据
进行检查✧通过核对总数记
录和总金额数
✧通过观察顺序码
的断号和重号
✧通过会计的勾稽
关系
3)创建中间表
中间表是将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在进行清理、转换和验证后,进一步进行投影、连接等操作,创建的适合审计人员进行数据分析的表。

中间表可分为基础性中间表【电子数据经过清理、转换和验证后,经过一些处理如删除与审计无关的字段、建立表与表之间的连接,模拟出审计人员可以直接查阅的数据表,就可得到基础性中间表】和分析性中间表【对基础性中间表进一步分析处理,如按照审计分析模型进行字段选择、连接处理,就可得到分析性中间表。

分析性中间表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分析模型,得到审计结果】
4)数据分析
根据分析对象不同,数据分析可分为总体分析和具体分析。

a)总体分析:包括账表核对、表表核对及指标分析等,以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总体特征,确定审计重点。

从技术方法上看,可通过财务分析的技术方法,如趋势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等;从数理统计
的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非线性估计等
b)具体分析:把握审计重点后,再根据逻辑模型进行具体分析。

在具体分析中,审计人员应根据业务
数据的勾稽关系、业务处理逻辑、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自身的经验等,建立审计分析模型,进而尽
力审计分析性中间表,对该表进行核对、复算、判断和检查等操作,以发现审计线索,收集审计证

c)审计取证:数据分析完成后,应针对分析得到的问题和线索,进行审计取证【分为直接和间接取证
两种方式】
3、信息系统审计【审计对象系信息系统本身,包括信息系统的内控、组成部分及生命周期等】
十二、审计管理
十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