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什么不反省战争罪责——从两部日本学者的专著谈起
论日本政府推卸战争责任的原因
![论日本政府推卸战争责任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83db9a3dee06eff9aef8072d.png)
政法论坛论日本政府推卸战争责任的原因□张静(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摘要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至今60多年间,从天皇到日本政府每每谈到那段不光彩的历史时总是遮遮掩掩,无意正视过去,当然更谈不上深刻的反省和承担相应的战争责任,这一直影响着日本与亚洲各国的关系。
战争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日本为何推卸战争责任,从未对战争责任进行过深刻的反思,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战后盟国对日本的军国主义清算不彻底,其次是日本相对独立的地缘政治环境,再次是日本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
关键词战争责任君国主义地缘政治民族主义中图分类号:D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0-159-02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交往的历史由来已久。
早在《汉书地理志》中便有记载,称之为“小国分立”。
《后汉书》中记载“光武帝授币,倭人入贡”。
日本向中国派遣“遣隋使”﹑“遣唐使”更被人们所熟知。
中日两国交往史中,和平﹑友好一直是主流,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其中最令中日两国人民感到痛心的就是从1931年到1945年长达14年的日本侵华战争。
这场战争无疑是一柄双刃剑,它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的民族灾难的同时也使日本人民深受其害。
前世不忘,后事之师。
这场战争使中日两国人民特别是日本人民认识到,和平﹑民主才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唯一可行之路。
要想走和平发展之路,就必须彻底的批判日本军国主义,正视日本在战争中的责任。
然而时至今日,战争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与德国正视史实,彻底清算法西斯主义相比,日本政府却一直不肯对战争责任认真的反思,并且企图歪曲侵略史实,推卸战争责任。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战后盟国对其军国主义清算的不彻底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
以美国为首的盟军对日本军事占领长达6年零8个月之久。
盟军在战争结束前就确立了战后处理日本的方针和政策,鉴于美国的强大和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主导作用,经盟国的同意,由美国以盟国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承担日本战后处理的事务,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的今后的走向。
日本为什么对历史反省不彻底
![日本为什么对历史反省不彻底](https://img.taocdn.com/s3/m/85116817fad6195f312ba6f7.png)
日本为什么对历史反省不彻底作者:邓聿文 | 发表时间:2013.08.26刊发于总2025期《中国经营报》[专栏]版今年8月15日是日本战败68年周年纪念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当天以供奉祭祀费的方式变相参拜靖国神社。
3名内阁大臣和大约190名国会议员参拜或委托代理人参拜这一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场所。
战后安排的日德差异安倍内阁自去年12月26日组阁以来,已日益右倾化,尤其是在今年7月的参院选胜后,更是挟民意而成为日本战后最右倾的内阁。
那么,是什么造成日本在战后近70年时间里,变得右倾色彩如此浓厚?笔者认为,在探寻其中原因时,有必要回到战后历史的起点,及整个冷战时期,去看看当时情况。
二战给世界造成了巨大损失。
但是对战争制造者的日本来说,却并未受到同等程度的惩罚。
与德国相比,战争给日本造成的损失要少得多。
除了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以及对东京、大阪等城市进行轰炸外,战争并未在日本本土进行。
据统计,日本投降时还拥有154个师团,136个独立旅团,533艘战舰及15886架军用飞机,总兵力达698万3千余人。
比起德军的疲惫状态来,客观地说,日军还拥有相当的战斗力。
如果说德国投降是形势所迫,日本则还可以在军事上坚持较长一段时间。
事实上,在《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日本的军部围绕着主战与主和争执得很厉害,其主战派就据此认为日本不应投降,而军队在天皇的“终战诏书”颁布的前一刻,还在负隅顽抗。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
但诚如一些历史学家所指出的,日本并不像德国一样是无条件投降,而是包括保留天皇制在内的有条件投降。
相对盟国对德国采取的非军事化、非纳粹化、非工业化和民主化的所谓“四D”改造计划,日本的民主改革留下了许多后遗症。
1945年9月22日,美国政府公布的《美国占领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说,美国占领日本的“最终目的有两条:一是保证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二是日后建立尊重……美国之目的的和平而且负责的政府”。
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日本对军国主义的反思不够?
![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日本对军国主义的反思不够?](https://img.taocdn.com/s3/m/ecac28678e9951e79b8927f5.png)
为什么到现在为止日本对军国主义的反思不够?1、历史原因。
1长远历史来看,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富有军国主义传统。
二战后,对日本虽进行了广泛的民主改革,清除了封建残余,但军国主义思想观念却没有得到彻底根除。
⑵从近的来说,二战后,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考虑,操纵东京审判,违背国际司法公正,免于起诉并大量释放战犯,保留了作为军国主义象征的天皇制,使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没有得到彻底清算。
简单的讲,就是对日本在二战时犯下的错误惩罚力度不够,日本没有怎么尝到苦头。
对比很明显的就是德国,二战后国家分裂,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都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2、思想原因。
长期以来,日本“皇国史观”根深蒂固。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形成了鼓吹效忠天皇,鼓吹侵略,鼓吹“大和民族优越”等军国主义史观。
二战后,又出现了鼓吹战争是为了维护日本“生命线”的“自存自卫”之战,是为解放亚洲,建立“大东亚新秩序”的正义之战,军国主义精神是“近代日本人的人格支柱”等等谬论,公开为“皇国史观”扬幡招魂。
并且,政府也不用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国民,将“皇国史观”强行灌输给青年一代,从而使他们形成了日本是战争受害者的错误认识,根本无法认清那场战争的本质和是非。
3、经济原因。
二战后,日本推行民主改革和国民经济军事化,经济迅速崛起。
60年代末,日本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随着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日本开始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试图在全球确立“与经济实力相应的国际地位”。
4、政治原因。
一是二战后,大批获释的战犯重新进入了政界、财界,甚至还担任了首相职务,政府一直没有对战争罪行进行过认真反思。
二是随着日本大国意识的膨胀,他们认为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一员,将为建立国际新秩序发挥领导作用,如果承认侵略历史,将使日本国家和民族名誉受损,使日本只能开展“谢罪外交”,不利于日本谋求国际政治大国的地位。
5、国际原因。
一是二战后,随着美苏冷战局面形成和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破产,美国企图把日本变成侵华反苏的防波堤、桥头堡,对日本采取了扶植政策,包括结束对日占领、释放战犯、提供经济援助等措施,使日本得以迅速崛起。
日本为什么不肯认真反省二战罪行
![日本为什么不肯认真反省二战罪行](https://img.taocdn.com/s3/m/c2247639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0.png)
日本为什么不肯认真反省二战罪行
杨颖
【期刊名称】《军事历史》
【年(卷),期】2015(000)003
【摘要】日本为什么不肯认真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犯罪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自身特殊的人文因素是其不肯认真反省的精神阻碍;资本主义特殊形成发展历程是其不肯认真反省的历史原因;国际关系体系中的独特地位是其不肯认真反省的外部原因.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杨颖
【作者单位】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19
【相关文献】
1.论德日在反省二战罪行问题上的差异和原因
2.日本从未认真反省二战罪行
3.原子弹受害者对日本侵略罪行的反省
4.试论日本侵略和不肯反省的缘由
5.浅议二战后日本与德国所处国际环境之差异──兼析日本朝野泛起否认二战罪行逆流的原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为何没有彻底反省侵略战争
![日本为何没有彻底反省侵略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3234bed050e2524de5187e31.png)
日本为何没有彻底反省侵略战争?[5342]人参与日前首相鸠山:我为日本兵当年犯下罪行道歉导语近日,日本前首相鸠山在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时表示:“我为当年日本兵犯下的罪行道歉”。
…[详细]其实,对战争表达歉意和反省的首相并不少。
小泉纯一郎2001年访问中国时也表示“由衷的道歉和哀悼之意”,但此后连续四次参拜靖国神社。
政客的道歉并不意味着什么,只是日本对战争复杂态度的其中一面罢了。
+收听01日本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日本政府对外有限度承认侵略历史和反省上世纪90年代堪称“日本道歉与和解的10年”。
1991年,太平洋战争50周年,首相海部俊树访问新加坡时表示反省,1993年,首相细川护熙访问韩国时列举“创氏改姓”“随军慰安妇”和“强制征用”等具体事实就日本殖民统治道歉;1995年日本众议院通过了一份面向战后50年的反省决议,称“本院对世界近代历史上许许多多殖民统治和侵略行为进行回顾时,认识到我国过去进行过的这种行为及给予他国人民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对此表示深刻的反省。
我们必须超越关于过去战争的不同历史观,谦虚地吸取历史教训,并建立和平的国际社会。
”1995年可谓是绝无仅有的一年,众议院通过决议后,首相村山富士发表战后50年谈话,表示由于“过去的侵略”与“殖民统治”给亚洲各国民众带来“极大的损害与痛苦”,对此表示“沉重的反省”和“由衷的道歉”。
村山谈话具有划时代意义,也被极具象征意义,1998年江泽民访问日本,日本在“联合宣言”中就表示遵守村山谈话。
与村山谈话相比,众议院反省决议中的用词显然弱化很多,将“侵略性”代之“侵略”,并且将战争原因归结为“历史观的差异”。
这份决议招致各国批评,在国内也引起不满,当时《朝日新闻》发表社论表示“耻辱、悲哀和无法忍受”。
作为国家最高的权力机关出台的正式文件,其分量自然比村山谈话更为厚重,也代表着在战后60年来日本对外的对这场战争态度,即有限度承认侵略和反省。
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正确对待侵略历史的七个原因
![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正确对待侵略历史的七个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00f137a8b9d528ea81c779e2.png)
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正确对待侵略历史的七个原因日德两国虽然同是二战的侵略国、战败国,共同对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但两国政要对侵略历史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对侵略战争性质和罪行坦率承认、真诚反省,一个遮遮掩掩、图谋翻案;一个编撰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战争史观教育,一个处心积虑篡改历史教科书不让下一代了解历史真相;一个主动向受害国受害民族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一个百般抵赖、拒不赔偿。
这主要是由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1、两国的文化思想底蕴不同德国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特殊国度:一个培育了歌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众多文坛巨匠和思想巨子的伟大民族,却一再挑起世界大战、为祸人类。
这完全是由战前德国的精神世界与国家政治现实相脱节所致。
当这个国家强盛之时,其思想精神总是遭受摧残和涂炭;当这个国家濒临衰亡之际,其思想精神又总是大放光芒,并数度引领本民族爬出灾难的深渊。
换言之,因为德国是一个有着厚重文化思想底蕴的国家,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富于思想、善于思辨的伟大民族,德国知识分子又较之其他国家的知识分子更能深刻地剖析本民族的劣根性和冷静而审慎地反思本民族的心路历程及国家的行进轨迹,因此这个曾以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睿智推动了整个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民族,也一定能够对给本民族和整个人类创下巨祸的法西斯思想及其引发的侵略战争进行理性的思考。
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斯曾在一次演说中深刻指出:“如果没有在深刻认识罪行的基础上经历一个净化的过程,德国人就不会发现真理”。
他希望德国人既要勇于正视痛苦的过去,更要正确把握民族的未来。
日本民族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然而,在自古积淀于大和民族心理潜层的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思想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岛国集团根性和愚忠盲从心理的久远影响下,在近代以降极端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教育的灌输毒化下,在当年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巨大的殖民地收益大大推动了日本近代化进程这一“利益”误区的驱动下,日本民族对战争是非的鉴别能力和反思水平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束缚,致使日本政要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非常短视,缺乏应有的政治远见。
日本为什么不认错
![日本为什么不认错](https://img.taocdn.com/s3/m/38d8f82daaea998fcc220e16.png)
日本为什么不认罪(1)又到了8月15日。
这本来是值得亚洲国家庆祝的纪念日,可偏偏每年都被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的阴影弄得阴云密布。
同为二战战败国,德国两任总理(勃兰特、科尔)先后跪在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让世人感动,也让德国人再次站起来。
日本政客不下跪也就罢了,却偏偏去参拜被绞死的战犯。
(2)日本为什么不像德国一样反思自己的罪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例如有人归咎为日本的历史传统与文化,我认为这扯得有些远,而且说不清楚,如果一定要说到历史,我倒认为这与战后日本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与包括中国、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也脱不了干系。
(3)美国人占领日本后不久,冷战就爆发了,日本很快成为美国在亚洲最信赖的盟友,而曾经遭受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对战败的日本几乎没有发言权。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猛,很快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时风头无二。
反观被它侵略过的那些“战胜国”,一个一个都被它远远甩在了后面。
在这种情况下,要日本真心反思它的侵略罪行,它还真不太服气。
曾任日本副首相的“大嘴巴”麻生太郎就曾经说过:台湾现在各方面都不错,就是因为当初日本占领时实行了日式教育。
这话是不是隐藏着这样的意思:如果当初亚洲不抵抗,都让日本占领,是不是现在发展会快一些?(4)至少对于日本来说,“占领”不是一件坏事——日本的崛起就是在美国的占领下完成的。
(5)相当一部分的日本人至今还坚持认为,当年的日本军国主义不同于希特勒纳粹,因为希特勒与纳粹头子们并不仅仅是犯了战争罪,更主要的是他们屠杀犹太人,犯下了反人类的屠杀平民、种族灭绝罪。
他们辩解说,日本在亚洲没有像纳粹德国那样犯下屠杀罪,日本同亚洲其他国家只不过是交战双方,一些“暴行”是在双方交战的特殊情况下发生的。
(6)我想,这话日本人对美国说,可能符合事实,日本偷袭珍珠港,属于战争范畴。
美日太平洋大战,更是炮对炮、兵对兵,赢了输了,也就是一场战争,正义与非正义,是由胜利者来定的,并无多大意义。
(7)所以,美国人占领日本后,是相当宽容的,根本没有像盟军对待纳粹德国那样严厉。
日本为何无法彻底反思二战罪行
![日本为何无法彻底反思二战罪行](https://img.taocdn.com/s3/m/2dfe2b267375a417866f8fd1.png)
日本为何无法彻底反思二战罪行同为戕害千万世界人民的二战轴心国,德国和日本对待自身二战罪行的忏悔言行,天壤之别。
一边是在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惊世一跪的德国总理勃兰特、一边是执迷不悟屡屡参拜靖国神社向甲级战犯鞠躬请愿的日本各类政客;一边是连年主动向受害人赔偿的德国政府、一边是连自己所犯慰安妇大屠杀罪行等都拒绝承认的日本极右翼势力。
为何日本与德国对二战的反思,差异如此之大?巨大差异的具体现象,相信在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之间,无需赘言(修改教科书、甲级战犯当首相、不承认强征慰安妇、不承认大屠杀、妄言发展核武等等)。
本文要说的,是原因。
国内的一些学者,将美国对日本的改造失败,归为日本无法彻底清算二战罪行的最主要原因,在我看来,这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上的姿态,而非他们对问题实质的看法。
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根本原因,是这个国家自身的问题,是内因在决定;外因虽会有影响,但并不能起根本作用。
本文先述外因,再论内因,以期大家可以从一个更为全面的角度,理解日本人对二战的心理。
外因一:日本本土在二战末期并没有被盟军陆军直接进攻和占领。
二战末期的日本,与一战后的德国很是相似:都是在本土没有受到盟军地面部队占领的情况下投降的。
这一事实的优点是,反法西斯正义力量得以更多的保存、征战中的士兵可以减少数十万的牺牲、战争可以尽快结束。
但缺点却是,本土没有被彻底扫荡的国家,国内还保存着大量的拥有军国主义思想的人,他们并没有在本该发生的、本土被盟军进攻的战争中战死,而是苟延残喘到战后重建,他们的躯体活着,他们的军国主义的思想也同时在灌输于自己的后代,成为未来极右翼势力兴起的火种。
可以看看,目前活跃在日本政坛的右翼势力中,有多少的父辈祖辈拥有着军国主义色彩,他们本该在二战末期、战死于或剖腹于盟军直接进攻日本本土的战争中,但是盟军陆军没有进攻日本本土,故他们自己以及后代得以死灰复燃。
二战后的德国不同于一战后的德国,二战后德国本土被彻底占领,拥有纳粹思想的人,几乎全部战死,因此,二战后的德国,比一战后的德国,更容易反思自己的错误,因为犯错的人基本都战死了!现在的日本,就非常像一战后的德国。
日本为何难以彻底反思侵略
![日本为何难以彻底反思侵略](https://img.taocdn.com/s3/m/b61e58c0360cba1aa811da81.png)
日本为何难以彻底反思侵略2015年8月14日,日本《每日新闻》公布的民调数据显示,47%的受访日本人认为,日本在1930至1940年代针对美国、中国及其他国家的战争,是“错误”的。
在承认战争“错误”的受访者中,55%认为原因是日本发动侵略、3%归咎于日本战败,另有43%的人,同时列举以上两个原因。
同一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战后70周年谈话。
在此次谈话中,安倍虽然明确提及“事变、侵略、战争”字眼,却未明示其发生的时期及主体。
8月24日,安倍表示,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期间,“存在可以被认定为是侵略性质的行为”,但具体何种行为属于“侵略”则“应交由历史学家讨论”,避免做出明确回应。
2015年8月19日,日本销量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公布对安倍战后70周年谈话的民调。
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安倍谈话”有好感。
该民调结果同时说明,在所有受访者中,认为日本今后应继续谢罪的人只有27%,大幅低于不认为日本该继续谢罪的63%。
二战结束至今,多数民调结果显示,日本民众普遍倾向于反对战争。
但在是否承认侵略战争,以及是否应该认罪道歉等问题上,日本官方态度一直模棱两可。
日本早稻田大学地域研究机构现代中国研究所副教授张望也注意到:从过往10年的资料看,日本民间总体承认中日战争是侵略战争。
但奇怪的是,为什么日本社会总是给人以正在右倾化的感觉呢?张望援引其他学者研究指出,原因之一在于,日本在战后一直处于半主权国家状态。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日本社会开始渴望摆脱战后阴影,实现政治意志独立,这一渴望会影响到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对外态度。
此外,与日本一般民众心目中根深蒂固的和平主义共识不同,日本精英层怀有一种对美从属心理。
2013年,京都精华大学讲师白井聪,在其《永续败战论》一书中指出,日本无法承认历史错误的根源,即在于日本在感情上对美国存在依赖幻想,不愿告别战后“对美从属体制”,以为只要搞好对美关系就可以逃避对亚洲近邻国家的战争责任。
日本从未承认二战罪责
![日本从未承认二战罪责](https://img.taocdn.com/s3/m/a204b0f54431b90d6d85c707.png)
日本从未承认二战罪责作者:暂无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5年第8期“日本和德国,都因极端的国家主义和种族主义发动了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用否定和模糊战争责任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民族认同,而德国,对国家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肃清,近乎苛刻。
”文|李世安2015年6月,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战争责任反思录》在系统梳理档案资料、有关文献,并在对当事人、政治家、学者,以及民众进行大量采访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地记录了战后德日两国对待战争责任的反思与吸取二战教训的不同态度,首次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重要历史事实和档案文献资料,引起人们的思考。
截然不同的反思影片一开始记录了2014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清华大学的讲演。
默克尔针对二战德国罪行说,每个德国人都必须反思自己过去的作为和不作为,“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德国正视历史的做法是对的,可以让后代不要重蹈覆辙”。
影片还展示了大量德国对战争责任的深刻反思和真诚忏悔的资料。
如,德国政府向波兰谢罪和道歉,并用实际行动寻求波兰宽恕与谅解;德国在柏林市中心为纪念二战中遇难的犹太人设立纪念碑等。
反观日本,态度与德国截然不同。
日本在战后几十年时间里,不仅不承认战争罪行,而且修改教科书歪曲历史,把侵略战争说成“解放东亚的战争”,甚至把日本打扮为战争“受害者”。
日本一些政要参拜靖国神社,鼓励军国主义的复活。
而最为令人不安的是,2014年,安倍内阁通过国会表决,修改宪法第9条解释,为日本集体自卫权松绑,并不断扩军,向海外派遣军事力量等。
在影片中,德国历史学家吕森说:“日本和德国,都因极端的国家主义和种族主义发动了二次世界大战。
日本用否定和模糊战争责任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民族认同,而德国,对国家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肃清,近乎苛刻。
”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德日两国对二战战争罪行的认识如此不同呢?影片给出了明确的答案。
第一,战后德日两国受到的惩罚不同,导致两国对战争责任的认识不同。
高中历史 日本没有真正反省二战侵略罪行的根源教材精解素材
![高中历史 日本没有真正反省二战侵略罪行的根源教材精解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daf393d5ba0d4a7302763a3b.png)
日本没有真正反省二战侵略罪行的根源日本长达1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人,经济损失达6000亿美元以上。
战败的日本,理应对侵略战争罪行进行深刻反省,承担起应负的责任,尤其要教育年轻一代,曾经有那段不光彩的历史,以防止悲剧重演。
尽管许多有良知的日本人,对侵略战争表示真诚的反省和道歉,但日本政府和有关部门在战后50年多来,并没有作到这一点。
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以美国为首的盟国未对日本法西斯主义罪行彻底清算,便利了军国主义复活。
日本投降后美国实行对日单独占领,一切事务都由驻日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决定。
盟军虽对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但美国出于冷战和反共的需要,逐步改变了对日占领政策,极力扶植日本右翼势力,停止执行追究战犯的政策,草草结束了对战犯的整肃。
中国虽是遭受日本侵略最严重的国家,但在日本战败后,中国内战又起,执政的国民党政府听命于美国,在处置日本问题上,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很难对清算日本战争罪行发挥有效影响和监督作用。
据统计,1947年9月至11月,占领军释放了24名重要战犯,次年又释放了19名战犯。
至1951年底,在整肃的21万余人中,实际解除整肃的达20万人,真正整肃的廖廖无几。
解除整肃的大部分人,非但没有改过自新,反而重操旧业,有的返回政界,有的重建右翼组织,成为战后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孽种核心。
第二,战后日本政权建立的基础阻碍其反省战争罪责。
战后日本保留了天皇制,政府成为美国占领军的执行机构,作为国家机器继续运转,没有实质的改变。
日本近代天皇制是专制君主制,天皇总揽国家大权,是产生军国主义的基础。
1926年2月上台的日本天皇裕仁,推动和指导了一连串的侵略战争,是侵略的罪魁祸首,是最大的战犯,本应受到严惩,但在美国的庇护下,逃避了对其战争罪责的追究。
尽管战后日本新宪法解除了天皇昔日的大权,但由于天皇处于“日本国的象征”、“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这一特殊地位和日本国民对天皇的信仰,故保留天皇制对于日本彻底追究战争责任,反省侵略战争罪行产生了相当大的阻碍作用。
日本为何对历史反省不彻底
![日本为何对历史反省不彻底](https://img.taocdn.com/s3/m/ad713dd050e2524de5187e7f.png)
日本为何对历史反省不彻底?中国独立撰稿人邓聿文今年8月15日是日本战败68年周年纪念日,安倍内阁中的两位大臣已经公开表示该日要去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最近也再出狂言,呼吁日本应效仿二战爆发前德国纳粹政府的做法,在谁都没注意的时候“不知不觉地”修改宪法。
安倍内阁自去年12月26日组阁以来,已日益右倾化,尤其是在今年7月的参院胜选后,更是挟民意而成为日本战后最右倾的内阁,使得邻国十分担忧。
那么是什么造成日本在战后变得右倾色彩如此浓厚?笔者认为,在探寻其中原因时,有必要回到战后历史的起点,及整个冷战史,去看看当时情况。
日本的右倾化并非是突然兴起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酵期。
这一点,和同为战败国的德国相比,显得尤其明显。
二战给世界造成了巨大损失。
与德国相比,战争给日本造成的损失要少得多。
除了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以及对东京、大阪等城市进行轰炸外,战争并未在日本本土进行。
而如果说德国投降是形势所迫,日本则还可以在军事上坚持一段时间。
据统计,日本当时时还拥有154个师团,136个独立旅团,533艘战舰及15886架军用飞机,总兵力达698.3万余人。
比起德军的疲惫状态来说,日军还有相当的战斗力。
事实上,在《波茨坦公告》发表后,日本军部围绕着主战与主和争执得很厉害,而军队在天皇的“终战诏书”颁布的前一刻,还在负隅顽抗。
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盟国的《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
但诚如一些历史学家所指出的,日本并不像德国一样是无条件投降,而是包括保留天皇制在内的有条件投降。
战后的德国由四国分区占领。
后因美苏“冷战”的发生,德国东西分裂的状态被固定下来。
这种状况使德国人民对战争的后果有更直接的感受。
日本的占领体制则不同,虽然是以盟国名义占领,实际上由美国单独占领,民族的单一性和国土的完整性都得以保存。
后果是日本国民对战争的感受没有德国人那样深刻;而占领结构的这种差别,也直接影响着两国战后的民主改革。
#日本不认罪的深层原因
![#日本不认罪的深层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f1b9701252d380eb62946dd6.png)
《日本不认罪的深层原因》“九·一八”正在离我们远去,“九·一八”正在不断地回来。
远去的是历史,回来的是沉重的记忆。
历史是可以被时间所淡化的,但创巨痛深的记忆则会被情感不断地激活。
许多人在反刍这段历史时,总是说造成这段历史的罪魁祸首是“极少数军国主义者”,其实这种说法不大准确。
把日本推向侵略战争的真正动力,不仅仅是一小撮军国主义者,不仅仅是想与欧美列强瓜分市场的财阀集团,也不仅仅是那些要反共抗俄反赤化的势力,促成日本走向侵略战争的真正动力是日本神道文化的恶性泛滥。
神道文化(神道教)应是起源于氏族社会的自然崇拜和祖宗崇拜。
古代日本人以为日本是天下唯一的神国,国民是神民,太阳神是祖神。
天皇是太阳神(天照大神)的嫡系子孙,是现世神,皇统即“万世一系”的神统。
尽管历史上的神权崇拜从朝廷到民间分有许多派别,但以天皇为中心偶像是神道文化的主要特征。
日本人对神、天皇和国家这“三位一体”的崇拜已积淀成根深蒂固的民族情感,民主和宪政的理性也不能矫正它。
成书于八世纪的《古事记》,就是一部神造日本的“创世纪”。
编辑于八世纪的和歌集《万叶集》中写道“天皇本是神,何物不能改。
群树立荒山,化为山上海”,还有“吾皇现世神,掌管大八洲”(大八洲指日本)。
天皇竟如此神通广大。
《五部书说辩》卷二中说:“神道者,王国也;国史者,神书也。
”(转引自刘梅琴《山鹿素行》136页,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0)其实中日朝及整个东亚,自原始时代起就在人种和文化上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
日本文化自新石器时代的“绳纹文化”开始就有中国文化的明显烙印,别的不说,哺育日本农耕文明的水稻就是从中国传入的。
日本九州自奴隶社会时代始,就有部落国家以朝贡和求封的方式向中国换取贸易权,这一帮交形式断断续续延伸到明代嘉靖年间。
《山海经·海内北经》、《汉书·地理志》等史书都记载了倭国(日本)曾臣服中国的历史。
《后汉书·东夷传》载:后汉建武中元2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
日本史
![日本史](https://img.taocdn.com/s3/m/f7c3d905cc17552707220839.png)
日本历史作业日本右翼至今不肯反思历史的原因教育0801 沈龙080501123 当莫斯科、伦敦、巴黎、华沙、奥斯维辛等地的“二战”老兵和战争受害者,欢庆二战胜利周年的时候,在东京却有众多右翼阁僚及议员公然参拜靖国神社,向甲级战犯顶礼膜拜。
历史已跨入世纪,中日邦交正常化也有三十多年,为什么日本右翼势力至今不肯反思历史和表示忏悔,且任意大放厥词呢?日本民族长期困守海岛,从岛屿上看世界。
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单一的民族结构,以及语言、历史和文明程度的高度同一性。
但同时日本又自认为乃“日所出之国”,是“天下第一国”,由狭隘心理衍生出“大和民族”的优越感和自命不凡、唯我独尊的民族心态。
“大和民族”的优越心态,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明治时期尊崇天皇制的扩张主义者福泽谕吉,他被称为日本早期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
但日本的各个邻国却不可能认同这种评估。
因为在福泽谕吉的所谓西方文明思维模式中,他汲取的多是“征服他人”、“分割世界”之类的思想,因此他的民族理念中充斥着崇拜强者、欺凌弱者的偏颇意识。
福泽曾说,日本的不幸在于其邻国朝鲜和中国太贫穷。
因此,日本的出路在于“脱亚入欧”,其目的正是为了“拯救他们脱离苦海”。
中国总是把日本当作隔海相望的邻邦,始终表示亲情和友善。
日本历史学家木宫泰彦曾说:日本民族在上古就直接同中国往来,逐渐吸取新文化,经过咀嚼和醇化,培育出日本固有的文化。
然而,日本一些教材却写道“自天武天皇时起,日本派出遣唐使者,以示国威”,反倒成了日本“大和民族”来中国“教化”汉民族。
日本在“二战”中战败后,宁肯承认是被美国人打败,却决不承认同时也是被中华民族所败。
日本一些右翼政要的排外意识,至今仍十分强烈。
现任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向日本自卫队官兵训话时坚称:在日本发生震灾或动乱时,一定要严格管制“三国人”:“朝鲜人、中国人、台湾人”。
更有甚者,时至今日,石原慎太郎仍把中国人称为“支那人”。
今天,当中国开始走上富国强兵之路后,日本有些人又抛出了“中国威胁论”,这就是说,中国人穷了他们看不起,富起来他们也不顺眼。
日本为何对战争的反思不够彻底
![日本为何对战争的反思不够彻底](https://img.taocdn.com/s3/m/fcb242c8ce2f0066f53322c5.png)
常不利于美国对于 日 本的管理 。 虽然将天皇的神圣地位否决了, 但 保留了天皇制就不能够彻底肃清 日本 民众脑海中的“ 忠君” 思想 。 即使是 日本 国内那些反战的人,大多数也没有将人民对于天皇的 崇拜与 军国主义 、 民族主义明确地划清界限 , f ] 也不认为天皇应 当为战争负责 , 需要负责的只是为天皇服务的一些军人。这是部分 日本国民对于战争理解有偏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乏, 可是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被外族征服过, 甚至连不可一世的蒙古
年来对于天皇的迷信并没有被完全清除 。 一方面 , 这种 长月 椴 文化 传统的改变需要时间;另一方面美国所进行的改革并没有完全解
决问题 。
在1 9 4 5 年 9月2 2目公布的 《 美国 占领 日本初期的基本政策 中》提 及美国占领 日本的目的 , “ 一为保证 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
直捌 吏 用武力 , 在外交中毫无平等和道德可言 , 这些都在影响着日 本人的 理 。与日本历史相仿的德国 。 则是军国主义的典型代表 , 靠着武力与强权完成了独 立并且抢夺地盘 , 而这种逻辑也被 日 本 ^昕砍赏 , 并最终成为了整个国家学习的对象。 先前提及过日本国 土狭小 , 资源 匮乏 , 因此在文化 中就有一种很强的危机意识 , 强调
胁, 不再成为世界安全与和平的威胁 ; 二是建立尊重美国之 目的的
和平而且负责的政府 。” 由此可见, 相对于四大国对德国所采取的
的非军事化 、 非纳粹化 、 非工业化和民主化的改造 , 对 日本的改革
是不够彻底 的。 首要的就是天皇问题。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二战期
人也吃了败仗, 这使得 日本的文化 中存在很强的“ 天佑 日本 ”的心
意识到了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 1 8 7 1 年派出岩仓使团出访 , 进而开启 了现代化之路。在富国{ 虽 兵、 殖产兴业 、 文明开化的口号下 , 引进西 方先进 的技术 , 建 立了一批新 式企业 , 同时派留学生 出国 , 培养高
“日本为何拒绝彻底反省侵略历史”笔谈——反省是日本改善对华关系的关键
![“日本为何拒绝彻底反省侵略历史”笔谈——反省是日本改善对华关系的关键](https://img.taocdn.com/s3/m/0af02d1c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c9.png)
作者: 米庆余
作者机构: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天津300071
出版物刊名: 江汉论坛
页码: 81-83页
主题词: 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反省意识;对华关系;侵略历史
摘要: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在这一特殊年份,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却屡屡被日本右翼政治势力和短视的日本政治家严重伤害。
今年5月,日本首相远赴莫斯科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小心翼翼地面对欧美诸国。
然而,对深受日本法西斯侵略之苦的亚洲各国,日本政府却始终不愿发自内心地说一声“对不起”。
身为亚洲一员的日本为何对它的近邻如此刻薄无情、百般抵赖其侵略历史呢?为此,本期特邀米庆余、金熙德、王勇三位日本问题专家就日本对待其侵略历史的有悖人类公理和正义的怪异行为从历史、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层解读,希望唤起日本某些右翼人士的良知。
日本为什么不悔罪
![日本为什么不悔罪](https://img.taocdn.com/s3/m/7b08d7e9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bd.png)
日本为什么不悔罪日本至今不能充分认清并勇敢承认自己在二战犯下的战争罪行。
那么,日本为什么不悔罪?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日本为什么不悔罪吧!日本为什么不悔罪?015年,中国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香港和澳门也已宣布将为此于9月3日放假。
在这个历史时刻,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人民犯下的战争罪行,因为日本至今不能充分认清并勇敢承认自己犯下的战争罪行。
荷兰作家伊安·布鲁玛(Ian Buruma)在《罪孽的报应:德国和日本的战争记忆》一书中指出,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不是种族的或文化的固有本质特征,而是政治结构。
他在分析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悔罪的根本理由时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对政治责任——准确地说,是对战争与和平的责任——的承担,日本就不可能产生一种面对过去的成熟态度”。
我们可以从四个与战后政治有关的方面,来比较德国与日本在悔罪问题上的巨大差异。
这四个方面都涉及战后日本人对战争性质的认识和国家认同。
它们分别是:一、政体的改变和国民的政治成熟;二、民族主义的影响;三、确认加害者和受害者;四、天皇制度与纳粹极权。
这四个方面都与日本不愿悔罪或根本觉得无罪可悔有关。
首先,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改变主要是通过国家内部的力量发生,抑或由外部力量逼迫而发生,对国民的政治成熟有不同的影响。
德国战后的政体重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德国人自己主导的,1949年,德国法学家起草了《德国基本法》。
1954年,尽管国内仍然留有西方大国的驻军,西德正式成为主权国家。
德国通过了一部紧急状态法,授权自己掌管本国防务。
除柏林以外,占领已正式宣告结束。
但在日本,从某些方面看,军事占领至今仍未完结。
战后日本的宪法是由美国出于自身利益主导的,这就造成了德国与日本在战后政治发展和国民政治成熟的差异:德国战后有明显的政治文化断层,德国人通过广泛而积极的讨论,在政治上迅速成熟起来,相比之下,日本人则一直处于政治幼童阶段,迟迟没有成熟起来。
日本为什么不忏悔
![日本为什么不忏悔](https://img.taocdn.com/s3/m/4ac2bcb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d.png)
日本为什么不忏悔
余杰
【期刊名称】《当代军事文摘》
【年(卷),期】2004(000)003
【摘要】一在日本,从甲级战犯到普通士兵,大部分人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的罪过。
同样是十恶不赦的战争罪犯,德国的汉斯·弗兰克在纽伦堡就刑前说:"千年易过,德国的罪孽难消。
"而日本的东条英机却在就刑前狂叫:"天皇陛下万岁!"为什么会有这种根本性的差别呢?
【总页数】1页(P)
【作者】余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73
【相关文献】
1.身体·性·忏悔——评日本新华侨女作家陈永和《一九七九年纪事》
2.罪犯的忏悔——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3.基督教忏悔制度及忏悔体文学对日本私小说的影响
4.谁有资格不忏悔
5.也谈忏悔──从余秋雨的“不忏悔”说开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没有勇气反思战争
![日本没有勇气反思战争](https://img.taocdn.com/s3/m/343a1a74a26925c52cc5bf8a.png)
日本没有勇气反思战争,日本可悲的国民情绪在二战结束60多年后的今天,“日本还是坚持顽固姿态令人无法忍受”,“日本最终必须承认其严重的战争罪行”。
二战“欧洲胜利日”来临之际,德国著名历史学家汉斯-乌尔里希·韦勒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韦勒在比勒费尔德的家中通过电话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现在日本很多国民对这场战争仍缺乏深入的了解。
我去过日本,发现与日本同行讨论有关问题很困难,比如南京大屠杀,这个问题还不能在日本公开讨论。
这与德国有很大区别。
82岁高龄的韦勒认为,日本人自己也因战争遭受了原子弹袭击,蒙受了巨大损失,他们完全应该探究战争的问题,但他们却没有这样做。
奇怪的是美国人在东京审判之后也没有再敦促日方深究。
而德国情况不同,纽伦堡审判首要战犯之后,德国的法庭又持续追踪并逮捕了不少纳粹战犯。
这种清算的努力在日本并没有发生。
他说,日本也没有客观描述战争罪行的教科书。
“我认为对德国、英国或美国等西方观察者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日本最终必须承认严重的战争罪行,必须在学校进行相关教育,必须鼓励大学里举办有关讲座和讨论会,也必须为公众坦率讨论有关问题创造条件。
”“5月8日是解放之日,我们大家(在这一天)从纳粹独裁统治下被解放出来。
”谈及前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在二战结束40周年之际发表的上述讲话时,韦勒说,总统本人在二战中当过德国兵,他这段话很好地道出了德国人忆及战争结束的复杂心态。
“我认为明智的日本政治家也应做到这一点,向日本民众表明,战争导致东京、广岛、长崎被炸固然对日本民众来说是灾难,但日本人从上世纪30年代初开始杀害了成百上千万中国人、朝鲜人和越南人等,我们必须直面问题。
我认为这才是明智的态度,人们应该勇于坦率开放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但是日本的政治文化显然认为办到这一点非常非常难。
”韦勒说。
韦勒强调,日本如今还是坚持顽固立场令人无法忍受。
我觉得日本政府官员和议员通过参拜靖国神社纪念一场给中国等亚洲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战争是荒唐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为什么不反省战争罪责——从两部日本学者的专著谈起章伯锋战后日本国内对侵略战争罪责问题,一直存在着两种不同理念认识的斗争。
一种是反省战争罪责,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一种是极力掩盖战争罪责,鼓吹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否认侵华罪行,拒绝反省、谢罪。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的今天,这后一种右倾思潮,已逐步成为当今日本社会的主流意识。
这是值得中国及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警惕的。
一个不反省战争罪责的国家和民族,还会孕育战争狂人和战争复仇的民族心理,历史的教训值得注意。
在今天日本现实政治右倾化的背景下,一些有良知和道义感的学者起而揭露批判,并于最近几年出版了一批有关论著。
其中不乏论述精辟发人深省之作。
一 先从日本学者的两部专著谈起今年6月香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津田道夫著《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人的精神构造》(日本社会评论社1995年版,中译本程兆奇、刘燕译)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今年7月出版的野田正彰著《战争罪责——一个日本学者关于侵华士兵的调查》(1998年岩波书店,中译本,朱春立、刘燕译)。
两本专著以新的视角,揭示战前日本国民主流意识军国主义化,从而使每个国民都直接或间接的成为・・179日本向外扩张发动所谓“圣战”中的一员,提出日本国民有责任进行战争反思,在正视侵华战争历史的前提下,应加强两国战后出生的年青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寻求对战争历史的共识。
书中对50多年后依然拒绝战争罪责反省的国民意识,进行了分析与论述,给人以启示。
津田道夫一书的主要内容:从日本国内状况作为切入点,剖析南京大屠杀的成因与日本的思想、社会关系,全书分为两大部分:一、揭示南京大屠杀的根源是由于日本人的精神构造,即天皇制帝国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由这两个主义导致日本国民道德的败坏。
二、揭露日本右翼政客,散布谎言,企图隐瞒南京大屠杀真相,鼓吹过去的所谓光荣历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恶果,日本人的精神构造和战前、战时一样,得不到改造,日本的民族道德继续堕落。
该书作者认为,日本对中国发动全面侵略战争后,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全部纳入了这场所谓的“圣战”,日本民众的每个人都被国家动员起来,连小学生都不例外地卷了进来。
最大的战争罪犯当然是以天皇为中心的军国主义统治集团,“但是那场战争,是每个国民都被作为战争的执行主体动员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当时日本的国民对这场侵略战争也是负有罪责的。
同时,书中还从多个角度来探索:为什么“在平常情况下‘普通的家庭成员’、‘正直的劳动者’、‘平凡的大众’等日本男性,一旦被套上军服,开赴中国战场,就会变得那么残虐?”这不能单纯以战场的异常心理来加以解释,“还必须从日本大众的日常意识中探索”。
作者以大量的篇幅,从日本当时的社会来揭示日本军人集团战争犯罪根源。
该书作者结合目前日本国内的政治形势的现状提出“日本市民社会的主体右倾化”这一问题。
因为伴随着8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成长,大国意识再次形成,“日本人当年拿着刀枪进入东南亚,今天以相近的精神状态作为企业‘战士’进入东南亚……而且这样的・891・《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4期日本人,正在改变‘15年战争’性质评价的宣传”。
由于有着政治上右翼势力的推波助澜,新闻媒体的宣传炒作,从而影响一般市民对战争问题的观念右倾化。
无形中接受右翼势力所谓重新认识的“历史”。
作者尖锐地指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种恶性病毒正在渐渐侵入(日本)一般大众的意识根基的危险性,并在头脑中常常树立与之斗争的观念,思考与之斗争的手段与方法。
”的确,读《构造》这本书,将会使我们对日本复活军用主义的右翼势力,有一些清醒地认识。
《战争罪责》的作者野田正彰是一位有名的精神病理学和心理学专家,京都女子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他以审视的眼光,对日本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否定南京大屠杀,否定随军慰安妇,拒绝反省侵略战争的罪责,宣扬日本国家主义,复活军国主义的右翼思潮,给予了深刻地分析批判。
他以一个科学工作者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历经6年,像沙里淘金似地进行走访调查,在书中所列举的被访问对象,都是参与侵华战争的颇具代表性的原日军官兵,其中包括曾经活体解剖中国人的军医,参与南京大屠杀的特务,七三一部队成员,虐杀数百中国人的宪兵少尉和普通步兵联队的士兵等。
对他们战时的暴行心理,在中国战犯管理所反省战争罪责思想转变过程,回国后对战争罪行的深化认识,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和描述,揭示了他们反省罪责意识的艰难历程。
书中还运用文化比较方法,将认罪与不认罪(这类人在日本占绝大多数)的原日军官兵加以比较,将二战中日军与德军的战时暴行心态加以比较,说明侵华日军官兵战时毫无人性的暴行心理,是源于当时日本国民的军国主义意识。
而战前、战时的这种国民病态心理,战后并没有受到清算和批判,延续至今,只是其具体反映的内容及表现形式有所变化而已。
战后日本,是在美国扶植下重建工业,复兴经济,并发展成为今日的经・991・日本为什么不反省战争罪责济大国。
把昔日富国强兵的军国主义思想体系,移向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经济至上主义,认为物资的富裕就是一切,而在精神上却是空虚的、贫困的,功利心重于道义上的责任感。
归结在一点上,本书作者就是想让大家了解,一个经历了侵略战争的国家,它民族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剖析日本人为何不愿或不敢正视侵略战争罪责的国民病根在哪里?故而本书一经出版,即引起世人的关注,从1998年8月出版至1999年7月,为时一年,即重印七次。
目前该书的朝鲜文、波兰文、英文等版本,正在翻译,这说明真理与事实是最具说服力的。
二 日本国民应对侵略战争进行反省笔者在90年代初曾从事抗日战争资料集的编纂,在编书过程中,搜集和接触到大批记录侵华日军在中国各地奸、淫、烧、杀制造暴行惨案的资料。
为如实记录下日军所欠下的这笔血债,特根据所搜集到的大批资料,摘要选辑出版了《血证——侵华日军暴行日志》及《日军侵华暴行实录》两部书。
《血证》一书,共辑录日军所制造的暴行惨案4000多件,抗战八年,从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8月15日,共2959天,如按日平均计算,几乎每天都有一件或两件惨案发生。
日军暴行,有的是有组织、有计划的集团行动,如屠城、屠镇、屠村,集体屠杀战俘,大“扫荡”中的“三光”政策,活体解剖细菌试验,细菌战、毒气战等。
有的是个人或三五成群的自发行为,如强奸残杀妇女、屠戮平民百姓、杀人比赛、杀人取乐,以各种杀人方法寻求刺激等。
从时间上看,贯穿战争的全过程;从空间上看,遍及大半个中国,凡日军铁蹄所到之处,必有暴行随之出现。
日军官兵个个都像职业杀手那样冷酷无情,视杀人如儿戏。
对于日军这一血腥特点,我们课题组成员,・002・《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4期曾就此进行过多次讨论,最后一致认为:日本军人集团的暴虐成性,追根溯源,是近代日本民族心理的反映,是日本全民军国主义化的必然结果。
在这一点与前述日本两位学者的观点,不谋而合。
近代日本国民的军国主义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认同于天皇体制为日本国家的象征,对天皇绝对忠诚,日本是以天皇为中心的神之国,大和民族至尊至优,是亚洲的盟主,负有将各国从白种人统治下解放出来的神圣使命,对以天皇为核心的统治集团所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视为正义的所谓“圣战”。
把传统文化中的尚武精神,膨胀到极至,从而发展成为一种崇拜武力和强权,信奉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逐步失掉了人性中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最美好的情感,缺乏自我反省的道德意识。
面对个人的挫折和失败,有人宁愿以剖腹自杀这类极不理智的自虐手段(所谓的“武士道”精神),表示自责或谢罪,但绝不愿自我反思和承认失败。
与此相反,潜意识中对他人却有着强烈地恃强凌弱的心态,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又极大地强化了这一意识。
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对中国人民所施加的种种暴行,都是通过具体的每个官兵去执行完成的,这些官兵自幼即是在这种浓厚的军国主义氛围下成长的,当他们踏上可以为天皇和国家效命“尽忠”的对外侵略战争之时,即很顺利地融入日军集团法西斯化的行为模式中,在蔑视中国及中国人的心理驱动下(关于这一点,下面将有论述),在战场厮杀的残酷环境下,扭曲的战时心态加上极端地报复情绪,面对弱者的施暴心理,即以虐杀受害国人民的形式暴露出来。
为“膺惩”敢于反抗“皇军”侵略的中国人民,可以毫无人性任意屠杀而无罪恶感,这可以说是战时日军官兵的普遍心理。
军队中法西斯式的训练和教育,日本军人个个都被培训为嗜血成性的战争亡命徒。
当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剧后不久,《汉口大公报》于1938年2月11日发表题为《敌军纪律问题之本质》社论,即・102・日本为什么不反省战争罪责指出:“敌军之残酷嗜杀,是日本军人本质,并非此次使然。
日本军人思想是以狂妄的民族主义为中心,而承封建遗习,又加以好战嗜杀的训练,他们自以为大和民族有君临世界的使命,特别视亚洲民族都是劣等,而日本独优,所以本质上充满了征服欲、杀戮欲,人道观念根本缺乏。
过去战役中,如甲午战时,日军在旅顺口等地就大肆屠杀;‘九一八’在东北屠杀村镇之例甚多,所以残杀平民,绝非此次为始。
”日军嗜杀的本质可谓由来已久。
另外,在近代日本民族心理军国主义化法西斯化的过程中,一种蔑视中国和中国人的观念,也是构成这一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方面,日本近代具有重要地位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1834—1901)错误的中国观,有着很大地影响。
福泽谕吉对推动日本思想近代化,无疑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
但他从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这一观点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政治现状的看法,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他在其所著的《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将欧美各国的西方文明,视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文明,并据此将世界文明划分为野蛮、半文明、文明三种类型,把当时的中国、朝鲜、日本列入半文明国家之列,但他认为亚洲各国只有日本具有进入文明国家的条件。
随着日本吸取西方文明的成功展开,福泽谕吉把日本定位为“东洋文明之魁”,亚洲各国的“文明中心”,负有使中国和朝鲜文明化的使命,甚至“可以武力胁迫其进步”。
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发生,他极力把日本发动的这场对外侵略战争,美化为是“文明与野蛮之战”,战后又建议日本政府对中国勒索巨额赔款,积极主张分割中国。
进入19世纪90年代,福泽谕吉对中国文明发展史更是丑化到了极点,视中国为亚洲文明发展的绊脚石,为日本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制造舆论。
福泽谕吉的这一中国观,在近代日本并非是孤立的,与此同时,有一大批思想界、文化界、军政界理论家、政治家和民间的右翼・202・《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4期团体,大力鼓吹这一政治思想理论,“征韩论”、侵华论成为当时日本社会最盛行的政治舆论。
在此背景下,清末民国初年,一批又一批所谓日本的“大陆浪人”,自发或在政府、军部、财阀和右翼团体的支持下,涌入中国,在各地建立据点,刺探情报,调查矿产资源,绘制军事地图等,为日本侵华政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