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一

合集下载

2020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一课一练:第13课辛亥革命(含答案解析)

2020年秋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一课一练:第13课辛亥革命(含答案解析)

第13课辛亥革命1.孙中山评价20世纪初发生在广州的某一事件时说:“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文中的“斯役”是指( )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2.1905年8月,孙中山创建的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 )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中国国民党D.中国共产党3.为纪念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某个重大历史事件,有诗赞曰:“武昌礼炮震清宫,志士仁人浩气雄。

热血终浇民主树,丹心已铸自由钟。

”该作者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4.中国历来都重视历法和年号,其中“改正朔,用阳历”开始于( )A.光绪登基时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后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A.明确了人民的权利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提高了人民的政治觉悟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6.有学者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这主要是指辛亥革命( )A.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社会B.确立了西方的民主制度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赢得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7.孙中山在南北议和的谈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没有提出过的构想——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孙中山没有坚持把满人赶回东三省,换来了中国新的未来。

这说明,孙中山的“五族共和”()A.意在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是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承和发展C.背离了辛亥革命的基本目标D.是资产阶级妥协性的表现8.1912年2月12日,清帝颁布逊位诏书,宣布退位,有人因此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这一观点认为两国光荣革命( )A.都减少了社会动荡,避免了更大流血牺牲B.都以温和的方式改变了两国的社会性质C.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完成民主革命任务D.都以非暴力方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9.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高一人教版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2)

高一人教版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2)

必修1第13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首先要解决的社会矛盾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洲贵族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C.与保皇派展开了激烈论战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3.《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在当时最实际的意义是A.确立民主共和政体B.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C.限制袁世凯的权利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4.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革命主要领导人中,有的准备功成身退,有的转移实业,有的醉心于议会政治。

这说明他们①革命性已经丧失②对中国革命缺乏全面和完整的认识③未看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④未认清中外反动派的本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天朝田亩制度》与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的相同之处是A.平分土地给农民 B.反对封建制度C.提出土地国有D.保护小农经济6.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在中国A.君主专制政体结束B.专制统治结束C.封建统治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7.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指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历史命运,那时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没有能保障广大人民的权利,最终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冲击下归于失败”。

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有①西方式的政治体制脱离中国国情②中国国民的素质与共和制的要求相差太远③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破坏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存在的明显弱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一位对孙中山怀有无比敬仰之情的外国人想到孙中山曾经工作、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旅游。

假如你是位导游,你可以给他推荐的地方有①广州②中山市③西安④南京A.①②④B.①②C.②③④D.③④9.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

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题及答案解析.doc

(本目内容在学生用中以活形式分册装!) 一、1.中国同盟会政治的内容( )① 除②恢复中③ 立民国④平均地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 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以中山提出的十六字革命政治,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

答案: B2.辛亥革命的爆是各种因素合作用的果。

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爆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②清政府已日益成帝国主侵略的工具革命思想的播④ 革命政党和体的成立A.①②③B.②③④③ 民主案C.①②④解析:①②是辛亥革命爆的必要性因素,D。

D.①②③④③④是辛亥革命爆的可能性因素,故答答案: D3. 1911 年 4 月 21 日,中国海巡洋“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典,并出美国、古巴。

13 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升起的国旗是() A.大清王朝的旗B.中民国的五色旗C.中帝国的青天白日旗D.新中国的五星旗解析:13 个月后是1912 年 5 月,上海属于中民国南京政府的治区,故升中民国五色旗。

答案: B4.有人:“从力来,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却被文的几个口号叫了,何哉?主使然也。

中山把主摸了,几炸一,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 反映出()①同盟会政治基本符合当中国社会展的② 力是否大,史程的展无关要③清政府管制不成功④一个人能否成功,关在于能否将个人事同代的要求相合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解析:本合性,既考了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的不同,也合性地考了辛亥革命中国社会巨的多方面原因。

辛亥革命是的民主革命,它了代的潮流,推翻了清朝及君主制制度。

另一方面,中山本人面中民族的危机,能投身于革命事,行不屈不的斗争,也反映了他不愧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答案: D5.中山布的《中民国法》定,中民国的主属于( )A.B.参院C.理D.国民全体解析:本考了学生教材重要知的再再能力,而且考了《法》内容和的。

《法》是一部民主法,既然“民主”,国家的主当属国民全体。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小题专练: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小题专练: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

第13课小题专练1、20世纪初,中国革命知识分子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中心是在( )A.上海、檀香山B.上海、东京C.北京、武昌D.上海、北京2、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B.光复会C.日知会D.中国同盟会3、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主要是因为()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B.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C.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D.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4、“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党人黄兴为其领导的某次革命活动所写的挽联。

该革命活动是( )A.武昌起义B.四川保路运动C.黄花岗起义D.金田起义5、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B.武昌起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C.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6、下列选项中属于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原因的有()①列强扶植袁世凯②袁世凯掌握清政府的实权③临时政府对袁世凯没有约束措施④革命营垒内部意见分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8、1912年3月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制定与颁行的。

它既规定了总统的各项实际权力,又极尽可能地赋予参议院和国务员各种广泛的权力和实际的责任。

这表明该法( )A.是当时各政治派别妥协的产物B.旨在确保各政治派别和各阶层的利益C.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思想D.具有典型的因人设法的工具主义倾向9、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诸法令中,对原同盟会纲领未真正实施的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10、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21: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题

高中历史必修1课时作业21:第13课 辛亥革命练习题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滨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2.“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统治期间军队与土匪的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

朱执信有云:“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1922年通电亦称:“遗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

该现象的出现( )A.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带来的兵源充足B.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C.反映了民国时期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D.说明“为匪耻学”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3.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这一存续了1300多年的制度的被废除,给晚清政局带来的直接政治影响是( )A.使中国精英阶层的思想得到解放B.使中国精英阶层向现代文明靠拢C.使清政府完全失去了对精英阶层的控制D.推动了清末立宪运动的开展。

4.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

呜呼,川乱未已,鄂乱又起,何今日祸变之多耶?夫春间乱犹在沿海,此次川乱偏于西隅,今则革党势力已蔓延于长江流域矣,其情形之危更非川粤乱可比。

”这一记载反映了( )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B.武昌起义的爆发C.北伐战争进展迅速D.南昌起义的成功5.1911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央政府。

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

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 )省份政体模式湖北民主共和制江苏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浙江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地方权力是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博弈6.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 )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是在美国支持下建立的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对点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对点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历史试题

第13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一、武昌起义1.背景(1)物质基础:________的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___准备了物质基础。

(2)阶级基础:随着________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章炳麟、邹容、________等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____________学说,作为某某革命的思想武器。

(4)组织基础——兴中会:1894年,________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

(5)政党基础——中国同盟会成立:①时间、地点:________年8月,日本________。

②纲领:“驱除鞑虏,____________,创立民国,____________”。

③领导:________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④机关刊物:《________》。

⑤性质:中国同盟会是________统一的____________________。

(6)政治基础:①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____________,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②革命党人深入某某________,做宣传组织工作。

(7)保路运动:①原因: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____________”,强行收回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②过程:某某组织____________起义,清政府急调________新军入川镇压。

③结果:造成某某防务空虚,某某革命党人乘机策划起义,因消息泄露,形势异常严峻。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____________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________军械库。

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

12日,占领________三镇。

二、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民国(1)成立:________年元旦,孙某某在________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2)都城:________。

高一下册历史辛亥革命课堂训练题(一)及答案

高一下册历史辛亥革命课堂训练题(一)及答案

高一下册历史辛亥革命课堂训练题(一)及答案高一往往起到一个打基础的阶段!那么,对于高一下册历史,往往要怎样复习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辛亥革命课堂训练题(一),希望对各位有帮助!高一下册历史辛亥革命课堂训练题(一)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是:①革命思想的传播;②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③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④各革命团体分散的起义先后失败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最能说明中国同盟会成立的迫切性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已相继成立B.帝国主义侵略不断深入C.各革命团体力量分散,起义先后失败D.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发展3.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强学会 B.保国会 C.同盟会 D.兴中会4.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 (2002年北京春季高考题)A.成立的时间最早B.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人了一个新阶段D.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5.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其成员不包括: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日知会6.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之所以能联合组成中国同盟会,其前提条件有:①都主张以革命暴力驱逐列强出中国;②孙中山享有崇高威望;③都要求用暴力推翻清王朝;④都有联合斗争的愿望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③7.191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创办的机关报是: A.《民报》B.《中外纪闻》C.《时务报》D.《国闻报》8.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B.积极发动广大人民参加革命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9.中国同盟会的纲领没有涉及的问题是A.推翻满洲贵族统治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土地纲领D.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10.“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局限性表现在A.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B.没有反映中国人民民族独立的愿望C.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纲领D.没有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11.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1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发的民权主义的含义是A.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B.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C.向地主收买土地,实行土地国有D.反对帝国主义压迫13.下列各项属于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是A.反对满洲贵族,反对民族压迫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C.国民有言论、集会、著作自由D.核定地价,平均地权14.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和维新派的兴民权主张其相同点是A.建立国民的政府B.设议院、开国会C.国民一律平等D.推翻君主政体15.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维新派的民权思想进步,主要体现在A.反对民族压迫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C.国家的阶级性质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16.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C.民族资产阶级和满洲贵族的矛盾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17.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提出推翻清政府的要求反映了A.资产阶级革命派已认识到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B.社会各阶层推翻封建君主制度的共同愿望C.民族资产阶级要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道路的愿望D. 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18.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①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发;②是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③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④反映了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愿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19.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C.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D.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20.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3课 辛亥革命 Word版含解析

第13课辛亥革命随堂作业——练双基一、选择题知识点一武昌起义1.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答案:D解析: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故答案为D。

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2.20世纪初,某人在其著作中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据此推断,此人可能是()A.林则徐B.洪仁玕C.康有为D.邹容答案:D解析:由“20世纪初”可排除A、B两项。

由“自由”“革命”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其主张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民主政体。

而康有为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反对革命,故排除C,答案为D。

3.“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这是中国近代革命党人黄兴为其领导的某次革命活动所写的挽联。

该革命活动是()A.武昌起义B.四川保路运动C.黄花岗起义D.金田起义答案:C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黄兴”“领导”“七十二健儿”“黄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发生于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

答案为C。

4.《纽约时报》是以报道重大事件为主、具有全球性影响的报纸。

该报在近代某一时段共5个月的时间内,对中国某一事件的报道文章有500余篇;以该事件相关城市为标题关键词进行检索的话,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的报道数量分别为38、50和25篇。

由此判断该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鸦片战争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辛亥革命答案:D解析:解答本题时,应从题干材料信息“5个月”“武汉三镇、北京、南京”等进行判断,这与辛亥革命相符合,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在地理信息上均不符合,排除A、B、C。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 辛亥革命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3课 辛亥革命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13课辛亥革命[等级提升]一、选择题1.1894年孙某某创建兴中会时指出:“夫以四百兆苍生之众,效万里土地之饶,固可发奋为雄,无敌于天下。

乃以庸奴误国,涂(荼)毒苍生,一蹶不兴,如斯之极。

方今强邻环列,蚕食鲸吞……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以下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开发中华资源,抵御列强侵略B.推翻满清贵族统治C.建立资产阶级某某国D.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答案 C解析由材料中“土地之饶”“庸奴误国”“拯斯民于水火”等信息,可判断A、B、D 三项正确,故排除;建立资产阶级某某国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符合要求。

2.有学者认为:革命党虽然嚷嚷了这么多年的革命,但他们并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

到武昌起义之前,所有革命党的起义,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

这可用来说明( )A.辛亥革命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偶然性C.辛亥革命的紧迫性 D.辛亥革命的仓促性答案 B解析从“没有准备好一个周密详尽的计划……没有一次起义有成功的机会”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辛亥革命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故选B项。

3.武昌起义发生后,时任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意识到,“运动的广泛性以及它到处获得胜利,使得以武力恢复国家原来面目的一切企图难以实现”。

面对这种形势,以英国为首的列强采取的对策是( )A.扶植新的在华代理人 B.默认革命党掌握权力C.进行直接的武装干涉 D.培植军阀以分裂中国答案 A解析“武昌起义”后列强意识到“以武力恢复国家原来面目的一切企图难以实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转而以和平的方式支持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即扶植新的在华代理人,故A项正确。

列强没有默认革命派掌握权力,故B项错误;列强采取扶植代理人方式,并没有直接进行武装干涉,故C项错误;袁世凯死后才出现军阀割据,故D项错误。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13课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人教必修1.doc

第13课 辛亥革命同步练习人教必修1.doc

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世纪初,民主革命取代维新变法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是因为①戊戌变法失败②《辛丑条约》的签订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④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发动革命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改朝换代,由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实现君主立宪的国家政权C.开辟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D.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实现中华民族独立3.《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

”对其认识正确的是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4.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

据统计,以下为1900-1936年各报刊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

其中属于1912年的是A.立宪、八国联军、南昌、赔款、阿QB.三民主义、民国、南京、孙逸仙、共和C.新文化、北洋、实业救国、张骞、仲甫D.革命、中国共产党、长征、改造、抗日5.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武昌起义成功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6.1915年12月20日,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北京居仁堂正式登基称皇帝,改元洪宪,册封了将领、皇子、后妃。

这套做法实际上是恢复了A.共和制度B.宗法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度7.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最主要原因是A.控制着北洋新军B.立宪派的支持C.帝国主义的扶植D.革命党人妥协&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迫使清帝退位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9.列宁在评论近代中国的某一事件时指出,标榜“自由”、“民主”、“共和”的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并没有支持中国的革命运动;相反,这一运动激起了他们“掠夺中国”的欲望,为此还与中国的落后势力“实行联盟”。

高中历史 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

高中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练习新人教版必修1(含解析)(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说:“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满清王朝。

”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A.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黄花岗起义D.领导同盟会会员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解析:孙中山28岁那年应是1894年,他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答案:A2.孙中山指出:“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为此他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B.发动辛亥革命C.建立中华民国D.颁布《临时约法》答案:A3.孙中山总结黄花岗起义时说:“事虽不成……已震动全球。

”主要是因为( )A.扩大了武装起义的规模B.导致了武昌起义的爆发C.体现了革命党人的斗志D.推动了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解析:题干说明黄花岗起义的意义重大。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已震动全球”。

答案:D4.右图是坐落于武汉市的一个著名建筑,2011年6月正式建成,10月10日正式开放,以纪念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一百周年,你认为这一历史事件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答案:D5.1911年4月21日,中国海军巡洋舰“海圻”号出航,它出使英国参加乔治五世国王的加冕庆典,并出访美国、古巴。

13个月后它回到上海应升起的国旗是( ) A.大清王朝的龙旗B.中华民国的五色旗C.中华帝国的青天白日旗D.新中国的五星红旗解析:13个月后应是1912年5月,上海属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统治区,故应升中华民国五色旗,选B。

答案:B6.某班同学举行了一次关于辛亥革命的讨论,下列结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推翻了旧政权B.颁布了新宪法C.建立了新政府D.实现了真民主答案:DB组(能力题)7.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为一部‘帝王专制史’;而现代的中华通史,则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及习题

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及习题

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及习题辛亥革命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及习题,一起来看看吧。

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点必修一历史第13课辛亥革命习题(一)知识掌握1. 20世纪初,革命知识分子主要集中在国内哪座城市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A.上海B.北京C.广州D.东京2.孙中山首次明确提出“恢复中华”是在( )A. 1894年B. 1905年C. 1911年D. 1912年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 )①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②内阁由国民直接选出③中华民国实行总统责任制④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按照民国纪年,1937年是( )A.民国25年B.民国26年C.民国27年D.民国28年(二)能力提高1. 1912年清朝统治的结束,意味着中国( )A.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B.专制统治的结束C.封建统治的结束D.君主立宪制的破产2.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之所以能够左右清政府,原因在于( )①帝国主义的支持②立宪派的支持③掌握了北洋新军④革命党人的妥协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3.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的根本”是指(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4.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这是因为它( )A.成立时间最早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三)延伸拓展1.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文(即孙中山)已循途东归,自美徂(到)欧,皆密晤要人,中立之约甚固……”这段话表明孙中山()A.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B.要兼程回国,亲自参加武装起义C.对国内发生的事情一度保持中立态度D.要革命党人争取袁世凯中立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3. 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3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13课辛亥革命一、单项选择题:1.湖北省武汉市的武昌区有一条街叫“首义路”,这是为了纪念发生在这里的武昌首义。

武昌首义发生于A.1911年10月10日 B.1912年元旦C.1912年2月12日 D.1912年3月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诸法令中,对原中国同盟会纲领未真正实施的纲领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3.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集中反映了A.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B.当时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深切愿望C.当时中国人民寻求民族独立,推翻帝制的深切愿望D.当时中国人民寻求民族独立和解放,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4.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5.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原因是A.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C.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D.确立了国民的权利与自由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员有弹劾总统的权力,表明A.中华民国有真正的民主 B.孙中山也受到制约C.临时大总统没有权力 D.孙中山试图限制袁世凯7.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原因有①同盟会四分五裂②列强对革命政权施加压力③立宪派旧官僚乘机向革命党人进攻④革命政权内外交困处境艰难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8.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C.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殖民势力9.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但没有得到资本主义各国的支持,其主要原因是A.外国人不了解孙中山及其革命的性质B.资本主义各国不赞成武装起义的斗争方式C.西方各国不愿中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D.列强已经选中了袁世凯为其代理人10.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的是A.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B.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C.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D.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1.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抵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12.“当初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予吾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均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

秋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第13课辛亥革命

秋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第13课辛亥革命

秋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时同步练习:第13课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2021·豫西南高中联考)1902年,户部奏议说:〝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需竭力支持。

〞方法就是向人民征收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结果招致1910年秋至1911年春〝民变〞此起彼伏。

这些〝民变〞()A.客观上形成革命情势的成熟B.说明清朝财政危机逐渐加深C.抚慰了清政府着手政治革新D.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答案A2.以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说明()A.清朝统治面临解体B.保路风潮已被对立C.武昌起义行将迸发D.革命派的实力弱小答案A3.(2021·福建厦门高一期末)中华民国暂时政府成立的地点是()A.南京B.武汉C.重庆D.北京答案A4.(2021·四川德阳高一期末)下表是武昌起义后,先后担任宣布独立的各省的最高军政长官(都督)的身份背景。

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C.因循原有政治制度D.迸发的社会基础普遍答案A5.(2021·广东佛山高一期末)«中华民国暂时约法»第五章规则:〝国务员辅佐暂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国务员于暂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发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此规则旨在()A.实行三权分立B.限制总统权利C.规则主权在民D.保证自在对等答案B6.(2021·四川宜宾高一期末)关于«中华民国暂时约法»,了解正确的选项是()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民主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D.表达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那么答案D7.(2021·山东邹城高一期中)民国树立之初,名士王湘绮撰对联一副:〝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联中嵌入〝民〞〝国〞〝总〞〝统〞四字,并在联尾点出自己的看法。

该对联挖苦的是()A.«暂时约法»的内容B.袁世凯夺取辛亥革命果实C.清帝退位D.孙中山就职暂时大总统答案B8.(2021·四川绵阳高一期末)辛亥革命之初,革命党人被看作〝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辛亥革命(限时练一)
一、单项选择题
1.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民主革命开始有了( )
①革命舆论战斗的阵地②全国性统一的革命政党
③较为明确的反帝要求④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2.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清朝封建统治
3.20世纪初,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这表明( )
A.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B.革命派具有独立的武装力量
C.革命派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中国民主革命深入发展
4.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其中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在当时最实际的意义是( )
A.确立民主共和的原则 B.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C.结束封建统治秩序 D.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5.推翻清王朝后,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人中,有的准备功成身退,有的转移实业,有的醉心于议会政治。

这说明他们( )
①革命性已经丧失②对中国革命缺乏全面和完整的认识③未看到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复杂性④未认清中外反动派的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贴了一副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该春联反映的问题是( )
A.清朝皇帝仍然在位,深受农民拥护
B.清末的“新政”使百姓受益,农民很怀念
C.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旧存在
D.农民深受皇恩,不敢遗忘
7.(2011年广东湛江二模文综)N·佩弗《远东》一书认为:“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对“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没有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辛亥革命成果落到了袁世凯的手里
C.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可挽救中国的道路
8.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同盟会 B.日知会 C.强学会 D.兴中会
9.同盟会成立后,创办的机关刊物是
A.《浙江潮》 B.《革命军》 C.《民报》 D.《国闻报》
10.“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A.浙江起义 B..安徽起义 C..惠州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11.20世纪初,同盟会发动的多次武装反清起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B.革命党人的武装反清计划不周密C.革命党人没有提出明确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D.革命党人发动起义的条件不成熟12.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湖北军政府的建立B.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3.下列对辛亥革命胜利了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结束了二千年的封建制度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14.清王朝统治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
A.武昌起义爆发 B.袁世凯担任内阁总理大臣
C.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D.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
15.袁世凯能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原因有①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②立宪派、旧官僚对革命政权的进攻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妥协④袁世凯的反革命欺骗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6.辛亥革命给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带来的直接影响是①推翻了封建帝制②推翻了封建制度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④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7、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和措施在经济方面规定:“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人民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各省成立实业公司,废除清朝的苛捐杂税。

”这反映出资产阶级领导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 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D.平均地权
18、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19、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

”这是因为孙中山()
A.在中国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
B.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第一个发动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武装起义
20、“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反封建不彻底,反帝不明确
B.没有反映人民的政治民主要求
C.没有表达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要求
D.没有提出反对封建土地制度的纲领
21、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规定()
①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②总统有权单独颁布法令③国民享有居住、言论等自由④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德国
二、非选择题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


材料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材料三每逢“五一”和“十一”这样的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巨幅画像遥相面对。

请回答:
(1)材料一诗中反映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孙中山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3)请你结合辛亥革命的史实说出孙中山先生在材料三中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主要理由。

24.材料一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论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

材料二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自《临时约法》
(1)材料一中“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规定,体现了什么原则?
(2)材料二中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原则?
(3)材料一中“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论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
(4)料二中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13课限时练答案(一)
答案
1.B 解析:①项说法明显有误,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上提出的革命纲领也并未有明确的反帝要求,③项错误,故答案为B项。

2.D 解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其实质就是反对清朝封建统治。

3.D 解析:中国同盟会领导的一系列旨在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民主革命正朝深入方向发展。

4.D 5.B
6.C 解析:中华民国成立了两年,农民仍有着“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的封建思想,说明了辛亥革命反封建的不彻底。

7.D 解析: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于没有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道路,虽然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但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8.D 9.C 10.D 11.A 12.B 13.B 14.D 15.A 16.C
23.(1)事件: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清政府被推翻和中华民国建立。

(2)直接原因:中华民国已经建立,在袁世凯的两面手段作用下,清帝也已经退位;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已经完成。

不正确。

原因:辛亥革命的目的并没有真正实现,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后,开始实行专制统治;南京临时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全国的混乱局面。

(3)理由: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或最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为革命奔走,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为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贡献了自己的心血和生命。

24.(1)主权在民。

(2)三权分立。

(3)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4)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受参议院和国务员的限制(或答“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均可。


13课限时练答案(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C D C A C B C C A D D D D D D B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D B A D C B B A C B A C D C C C C C C
41.①途径: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

②措施:建立革命组织;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创建革命理论。

42.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产生了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新的阶级;出现了新式学堂;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