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期中地理考试知识点

合集下载

初一地理 期中考前知识点

初一地理 期中考前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1、地球形状和大小不规则的球体:证明方法麦哲伦环球航行、海边看帆船、月食、地球卫星照片大小:3个数据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纬线:与赤道平行。

纬度越小,纬线越长。

都是圆形。

指示东西方向。

经线:与纬线垂直。

所有经线一样长。

都是半圆。

指示南北方向。

求相对经线,东经和西经的和为180°。

例:30°E的相对经线:本初子午线: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中时区。

北京:东八区。

哪条纬线最长?长多少?“坐地日行八万里”在哪?东西经的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此来划分的原因是什么?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纬:北纬:东经:西经:3、经纬网定位(纬度在前,经度在后)注意要区分南北纬,东西经例:(30°,50°)可以是几个位置?4、自转:南顺北逆(标方向:自西向东)现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时间差异:东边时间要比西边早。

例:北京东八区比英国伦敦中时区早8个小时。

美国纽约西五区,与北京差(5+8)个小时。

北京时间比纽约早13个小时。

例:美国纽约的世界杯在北京时间晚上23点进行,则在纽约应该是______点。

时间点越大,说明越往东。

例:15点和8点公转:四季更替、昼夜长短、五带5、产生季节变化的原因: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

6、自转的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24小时7、五带的划分:分界线、特点热带:终年炎热。

南北回归线之间,1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一年只有1次太阳直射。

8、四个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间、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变化情况)9、比例尺表示方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1:500000表示的意义:(去掉5个0,单位千米)1:5000表示的意义:(去掉2个0,单位米)大比例尺:小比例尺:例:世界地图、中国政区图、烟台市交通图、学校平面图哪个比例尺大?哪个比例尺小?如果要绘制学校平面图,要采用___比例尺。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球体,表面积为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为4万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极半径为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人类首次实现了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由葡萄牙航海家___率领的船队完成。

2.纬线和经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不等长,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等长。

3.纬度和经度:纬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经度由本初子午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度。

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

4.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

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约为24小时;公转绕什么转是绕太阳转,周期为一年。

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昼夜交替,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形成四季。

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与秋、夏与冬。

地球表面被划分为五个带,分别是北寒带(°N--90°N)、北温带(°°N)、热带(°°S)、南温带(°°S)、南寒带(°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低纬度是°--30°,中纬度是30°--60°,高纬度是60°--90°。

2024年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期中

2024年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期中

2024年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期中一、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符号地理:研究地球表层现象、进程和规律的学科。

自然地理: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

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和人类所形成的地域差异。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在太阳系中位居第三位,也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地球是圆球形,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分为陆地和海洋两部分。

地理符号:用于表示地理现象和地理要素的图形符号,如山、水等。

二、地理的研究方法观察法:通过目视、望远镜等观察地理现象。

实地调查法:亲自到实地进行调查和观测。

统计法:收集和整理有关地理现象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试验法:通过人为控制和模拟实验来研究地理现象。

图表法:借助地图、示意图等图形和表格来表示地理现象。

三、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地球以自轴为中心,每24小时自西向东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圈。

地球的公转:地球绕太阳做椭圆轨道运行,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即一年。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自身轴线与相对黄道面的夹角约为23.5°。

地球的倾斜轴是引起地球四季交替的原因。

四、地球的经纬度和时区经度:从地球中心向东西方向展开,用来划分东西两半球,东经和西经。

纬度:从地球自转轴到地球表面,用来划分南北两半球,北纬和南纬。

时区: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时间是一天,360°/24小时=15°/小时,每隔15°经度划分一个时区。

五、自然地理要素陆地:地球表面不被水覆盖的部分。

海洋: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部分。

大洲:陆地分布在地球表面的某个区域形成的陆地集合。

山脉:由高高耸起的山峰和相互连接的山脉组成的地形。

河流:由降水形成的水流,通常流入海洋或湖泊。

湖泊:积水在低洼地区形成的水体。

草原:植被以草类为主的地方,适合畜牧业发展。

沙漠:降水很少的地方,植被稀少。

六、人文地理要素人口:一定地域范围内居住的人口总数。

人口分布:人口在地球表面上的分布。

城市:人口聚集多、经济发达的地区。

初一期中地理考试知识点

初一期中地理考试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科复习提纲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2.在没有方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4.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5.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6.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7.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8.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9.阅读地理图书是获取地理信息、丰富地理知识的基本途径。

访问互联网是收集地理信息的便捷途径。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经过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曾经对地球形状的两种说法是“盖天说”和“浑天说”3.张衡提出浑天说。

4.麦哲伦环球游行路线是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5.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6.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南极、北极、地轴。

7.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

8.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9.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区,30°~60°为中纬度区,60°~90°为高纬度区。

初中地理七年级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七年级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七年级期中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赤道(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二、地球仪1.纬线与纬度(1)纬线的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2.经线和经度(1)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A.形状:半圆状; B.长度:相等; C.方向:指示南北方向。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组成经线圈的经线度数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

(0度和180度除外)(5)几条特殊经线:A、180°、0°的经线圈是东、西经的分界线;B、20°W、160°E的经线圈是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过0度经线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过180度到160°E为西半球。

东西半球的判断:(切记:经度在0°--20°在东半球;160°——180°在西半球。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必背知识点总结1. 地球的三大运动•自转–定义:地球绕自己的轴线旋转的运动–影响:日夜更替和地球形成强烈的地转偏向力•公转–定义: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运动–影响:引起地球四季变化和昼长夜短的现象•岁差–定义:地球自传轴近似地指向不动点而发生的细微变化–影响:会造成春分点和秋分点在轨道上的移动2. 地球上的气候•气候要素–温度:气温–湿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大气压力:气压–风–气溶胶与云:雾霾、云量–辐射:日照、紫外线•季节与气候–造成气候的因素:纬度、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高原气候、山地气候和热带气旋等–影响气候的因素:地理位置、区域环境、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等•气候分区–根据气候形成条件,将全球气候划分为热带、温带、寒带和极地带等3. 地球上的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97.5%是海水,2.5%是淡水–淡水中:2.2%是冰川和冰原、0.3%是地表和河流、0.05%是地下水、0.001%是湖泊水•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和变为水蒸气–形成云–降水到地面•水的利用–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水的污染与治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村污水的治理4. 地球上的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土地物质资源:利用价值高的资源,如矿产储量和土地粮食生产力–土地生态系统:维系地球生命环境的系统,如森林、湿地和草原等–土地利用类型:建设用地、农业用地、林地、草地、水域、沙地和建筑用地等•能源资源–化石能源: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等,主要用于工业和交通行业–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能源消耗:工业消耗和家庭用电等•环境保护–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保护法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行动:减少污染源、改造污染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减少碳排放等5.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地球卫星遥感•GIS的定义与作用–GIS是利用计算机对地球表面及其关联信息进行捕捉、存储、管理、查询、分析和表达的技术–GIS的作用:空间分析、空间推理和空间决策•地球卫星遥感–定义:利用卫星拍摄和接收地球表面图像和高程数据的技术–影响:可以更加精准快速地获取地球上的实际情况、发现资源和环境问题、制定规划和决策等。

七年级期中地理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期中地理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期中地理必考知识点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是非常实用的学科之一。

在中学地理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期中考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七年级期中地理必考知识点:1. 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并非完全呈球形,而是略带椭圆形。

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目前人们认为地球的直径是12,742千米,周长为40,075千米,表面积为510,100,000平方千米。

掌握这些基本数据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结构主要分为地核、外核、地幔、地壳四层。

地核有内核和外核两层,内核直径约为7000千米,是地球结构中最内部的部分,为实心;外核直径约为3500千米,是液态的。

地幔回答了地壳以下到地核之间的区域,表面积约占地球的67%。

地壳是地球表面最薄的一层,约占地球外壳体积的1%左右,一般分为洲壳和海洋壳两种。

掌握地球的结构有助于学生理解地球内部构造和地球现象的发生。

3.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中国是一个东亚国家,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西与中亚经济圈相连接,南接东南亚,北部则与西伯利亚相隔。

中国是一个综合类大国,行政区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中国的地形分布主要分为高山、丘陵、平原、盆地、台地和沙漠等。

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分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中国的地理环境。

4. 中国的水文地理和气候分布中国的水文地理主要分为海洋、湖泊、江河、山地水文等类型,中国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但由于区域不平衡,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中国的气候区域从北到南和从东到西都呈现出较大的不同,中国气候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北温带、南亚热带、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四个区域。

掌握中国的水文地理和气候分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气候和水文现象。

初一地理期中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期中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期中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地理知识的积累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初一地理期中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提升自己的地理水平。

第一部分:地球与地理坐标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构造。

在地理学中,我们通常使用经纬度作为地理坐标系统,来描述地球上的各个地理位置。

1. 地球的形状与构造:地球呈近乎球形,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岩石层,地幔是位于地壳下面的热流动层,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铁和镍构成。

2. 地球的运动与影响: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使得地球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使得地球有四季的变化。

这些运动对于生命的存在和气候的变化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3. 地理坐标与经纬度:地理坐标是地理位置的标志,它由经度和纬度组成。

经度是指东西方向上的测量,纬度是指南北方向上的测量。

经纬度的单位是度,用来精确地定位地球上的各个地方。

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分布。

它包括了大气、水文、岩石、土壤和生物等方面的内容。

1. 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长时间而广泛地区的天气状况,天气是指短时间的气象状况。

气候受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

2. 水资源与分布:水资源是指地球上的可用水量。

全球水资源总量很大,但分布极不均匀。

河流、湖泊和地下水是人类使用的主要水资源。

3. 土地利用与类型: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地表土地进行各种利用的方式。

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农业用地、城市建设用地、森林和草原等。

4. 生物资源与分布:生物资源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存在和利用价值。

根据气候、植被和地形等因素,生物资源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匀。

第三部分: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研究地球上的人类活动,如人口、城市、交通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1.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是指某一地区内的人口数量。

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

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

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1.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纬度和经度1.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2.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3.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4.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5.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2.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周期:一天。

2、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

3、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地球绕着地轴自己转)。

4、公转的意义:(地球绕着太阳转)。

(1)一年中太阳直射纬度的变化(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北极圈内极昼;冬至日北半球白昼达到一年中最短,北极圈极夜;南北半球情况相反)。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66.5°—90°);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热带(南北纬23.5°之间);热带与寒带之间是温带(23.5°—66.5°)。

3.初一上册地理期中考试重点一、地图的基本要素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⑴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表达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表示范围,表示内容的关系:大小:①分子确定:分母小→比值大→比例尺大;分母大→比值小→比例尺小②图符相同:比例尺大→范围小→内容详;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略⑵方向:在地图上辨别方向①指向标定向: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

7年级地理期中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必考重点知识汇总

7年级地理期中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必考重点知识汇总

7年级地理期中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必考重点知识汇总7年级地理期中知识点,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必考重点知识汇总_地球_表面积_海洋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为4万千米2、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3、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4、地球的自转轴叫做地轴,地轴的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地轴南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南极。

5、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线有南北之分,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

6、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结线相交的半圆,经线有东西之分,0°经线以东称东经,用“e”它表示,o0经线以西称西经,用“w”表示。

7、本初子午线位于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赤道纪念碑位于南美洲厄爪多尔首都基多市中心以北24千米处。

8、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160°e和20°w组成的经线圈。

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

9.地球不停地绕着它的轴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周期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

10、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在任何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11.因为地球的自转,有昼夜的变化,有时差。

1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13.地球自转时,轴是倾斜的,空间方位不变。

14、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15、比例尺、向、和图例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16、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符号和它们的文字说明、地理名称和数字:指向标指示图上的方向。

期中地理复习资料七下

期中地理复习资料七下

期中地理复习资料七下在我们学习生涯中,期中考试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对于地理这门学科来说,掌握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以下是一些七年级下册地理的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东西半球:黄道面所划分的地球的东、西两半球也是自然分界线。

赤道线:重要的纬线,坐标为0度,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北极圈、南极圈:是指一年中一天的最长时间,当地白天24小时,黑夜也24小时。

水循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落、渗透等过程。

是星球命运生存的基本过程之一。

二、人文地理人口密度:是指人口数量与面积或体积之比。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往往意味着生产力水平高,较为发达,比如东南沿海地区。

农业区位:是指适宜农业发展的地理位置,包括生态、气候、地形等方面的条件要求。

如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城市群:是指一组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大城市及周围城市,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城市群区域。

如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涝、旱灾等,是地球不断演化和变化过程中产生的。

预防灾害,掌握科学知识,加强灾害应对能力非常重要。

三、地理技能壁画法:用不同颜色、不同粗细、不同长度的线条,简单地表现各种地貌、地图上的信息,有助于快速掌握地理知识。

口诀法:通过简单明了的口诀,帮助我们记忆地理知识点,如“豆腐渣”的点位法,“冰啤酒”的气候分布法等。

模型法:使用样品或模型,辅助地理理论的讲解和演示。

如细胞模型法、三峡模型法等。

四、举一反三掌握地理必须要了解的一个原理是"一体两面"。

例如,我们知道地球是由大陆和海洋组成的一个整体,在地球上每一个事物都有两个方面,如人口流动,既包含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又包括人口输入和输出,这些就是在地理学上的体现。

因此掌握地理知识不仅仅是记忆一些概念和术语,更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理论和原则,让知识具有共性和指导性。

以上就是一些七年级下册地理的复习资料,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学习,希望大家都能够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初一地理期中知识点一览

初一地理期中知识点一览

初一地理期中知识点一览初一地理期中知识点天气及气温部分知识点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一天中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初一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第四章居民和聚落1、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它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在减少。

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七年级地理期中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期中必考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期中必考知识点地理学是探索地球的人文与自然现象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七年级的地理学中,你需要学习许多关于地球的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是你在未来深入地理学习中的基础,也是考试中必备的知识点。

下面是你必须掌握的七年级地理期中必考知识点:1.地球的构成地球是由空气、土地、大海和生物组成的。

地球分为水、陆和空气三个圈层。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充当着生命的源泉。

陆地覆盖了大约30%的地球表面,包括了七个大洲和各种岛屿。

空气是地球上的静态和动态环境之一,由多种气体和尘埃组成。

了解地球的构成可以让你更好地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它自己在轴上旋转的运动,而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日子长短不同,因此我们有昼夜变化。

一年365天,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

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我们在时空中的位置。

3.气候和天气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天气模式,而天气则是指短时间内的气象现象。

气候和天气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地形、海洋、大气和人类活动等。

对于气候和天气的了解可以帮助你更好地预测天气和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

4.地球的环境问题随着人类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现象等环境问题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健康。

能够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5.人类活动与地球人类活动对地球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如城市化、工业化、农业和交通等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认识这些活动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保护地球,营造可持续的发展。

以上是七年级地理期中必考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地理学是探索我们的世界的重要学科,需要思考和实践。

学好这些知识点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就要在生活和实践中进行深入的学习。

2024初一地理期中知识点(精选)一览

2024初一地理期中知识点(精选)一览

2024初一地理期中知识点(精选)一览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表面的特征、现象和过程的学科。

学习地理不仅能够让我们阐释和理解自然环境的各种现象,还能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拓宽我们的眼界。

下面是2024初一地理期中考试的精选知识点。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地球的基本特征
•行星运动
•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大小
2.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
•大气圈的组成
•大气圈的结构
•大气圈的功能
3.地球的水资源
•水资源的分类
•水资源的分布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4.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壳变动
•土地的形成
•地球的内部构造
•地壳运动的类型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
•人口的分布和密度
•市场特征和功能
•城市的类型与特点
2.世界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的内涵
•全球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影响
3.多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融合问题
•民族与种族
•文化融合和区域文化特色
•多元文化的背后
4.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气候变化的原因
•世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和控制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实践
以上就是2024年初一地理期中考试的精选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地球的基本特征、大气圈组成、水资源、人口与城市、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融合问题、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这些知识点,为自己的地理考试做好充足的准备。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前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前知识点总结

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前提纲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一、地球的知识1、地球的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不规则球体的认识过程,最早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是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的知识1、地球仪上的点: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北端的交点,南极点是地轴与地球仪最南端的交点。

2、地轴是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

3、比较纬线、纬度和经线、经度4图一:A 在B 的东北方向,C 在A 的东南方向 ;° ° °A ( 0°, 60°W )B (30°S , 75°W )C (30°S , 0°)图二:B 在C 的正北方向 A ( 0°, 30°W ) B (30°N ,60°E ) C (30°S ,60°E )甲: (50°N,20°E) 北 半球、 东 半球 中 (高、中、低)纬度 五带中属 北温 带乙: (20°S,170°W) 南 半球、 西 半球 低 (高、中、低)纬度 五带中属 热 带 三、地球的运动1、比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绕转中心 方向周期意义(地理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逆时针;南极上空:顺时针——南顺北逆一天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2、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总保持66.5度,且地轴总指向北极星附近。

3、四季的更替——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图):A BC 0°30° 60°★太阳直射点位置变化(以北半球为例)时间序号节气太阳直射点位置昼夜长短状况(北半球)3月21日前后B 春分赤道(0°纬线)昼夜等长6月22日前后 C夏至北回归线(23.5°N)昼长夜短9月23日前后D 秋分赤道(0°纬线)昼夜等长12月22日前后A 冬至南回归线(23.5°S)昼短夜长4日期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南半球极地四周春分日 3.21至秋分日9.23 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汇总第一章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古代(凭直觉)——“天圆地方”;近代(观察,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球形”;现在(测量计算)——不规则的椭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地轴——假想轴2、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1、纬线与纬度(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A.形状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B.长度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指示东西方向。

D.数量有无数条(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

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经线和经度(1)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

(2)经线的特点A.形状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B.长度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C.方向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数量有无数条(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2024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梳理(填空版含答案)

2024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知识点梳理(填空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中考试知识点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1)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且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2)站得高,看得远(登高望远)。

(3)发生__________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4)_________环球航行。

(5)卫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___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__________千米;地球表面积__________平方千米。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纬线(纬度)经线(经度)形状圆(除极点外)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一个圆)长度__________最长,极点最短为0,度数越大,纬线越短;同纬度的纬线等长等长(约为2万千米)指示方向__________方向__________方向起始线赤道(0°纬线)本初子午线(0°经线)度数范围0°~90°(南北纬)0°~180°(东西经)度数分布规律北纬(N):向北越来越_____南纬(S):向南越来越_____东经(E):向东越来越_____西经(W):向西越来越_____特殊线(点)赤道(0°)、南北回归线(23.5°)、南北极圈(66.5°)本初子午线0°、西经20°经线、东经160°经线、180°经线重要分界线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0°—30°N(S)为______纬度30°—60°N(S)为______纬度60°—90°N(S)为______纬度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分界线20°W以东到160°E为______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______半球4.经纬网:准确描述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40°N,116°E)注意: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其他地点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经一纬组成,且要注明东西经南北纬(0°纬线、0°经线、180°经线不需要方向)1.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周期一天(约24小时)一年旋转特点绕地轴不停地自转地轴始终倾斜66.5°绕太阳不停地公转引起现象昼夜交替(周期24小时);时间差异(东边比西边早)季节变化;五带形成(各地一年中获得太阳热量不同,自北向南为______带、______带、______带、______带、______带)3.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_______(66.5°N--90°N)、_______(23.5°N--66.5°N)、_______(23.5°N--23.5°S)、______(23.5°S--66.5°S)、_______(66.5°S--90°S)1.比例尺(1)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______;分母越小,比例尺越______。

七年级期中考试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期中考试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期中考试地理知识点
地理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探究地球自然和人文
方面的复杂关系,这是必修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期中考试是检
测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下面就是七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学
1.地球的行星特征: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靠近太阳,呈近似于球体形状。

2.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的地理坐标分为经度和纬度。

3.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4.环境与生态:传统的农业和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挑战环
境的状态。

5.气候与天气:气候是地球表面长期气象历史的总体表现,而
天气主要指短期的气氛。

6. 天文地理学:包括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显著特征,以及日蚀、月蚀等现象。

二、人文地理学
1.自然资源:定义、分类、保护意义及考察题型
2. 人口:人口统计,人口分布、人口密度。

3.经济地理: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定义,特点及区域分布的
法则和原则的学习。

4.道路交通:道路交通的定义、历史、种类、特点和意义。

5.城市:定义,城市和农村的区别,城市的历史、建设和布局
规律。

6. 旅游地理学:旅游的概念,旅游的行业、组成和旅游地的分类。

以上是七年级期中考试地理知识点,学生们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加深理解和掌握,有效的方法可以是重点笔记和课上练习。

在考试前,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参加模拟考试,找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弥补自己的不足,争取在成绩中获得好成绩的成果!。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点知识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华的烈焰;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径,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硕果累累。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七班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七班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1地图1 地图: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⑴比例尺a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b大小: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较详细;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较简略c表示(方法):文字式:1cm代表实地距离40km 数字式:1:4000000 线段式⑴方向:a一般情况下,采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向;b指向标定向:箭头所指方向为正北;c经纬网定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⑴图例与注记: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和说明山高水深的数字3.地形图⑴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⑴分层设色地形图:能一目了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⑴地形剖面图:能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坡度陡缓4.海拔: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5.等高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6.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山地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c.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出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f.等高线分布密集,坡度陡峻;等高线分布稀疏,坡度平缓.高原:海拔在500m以上边缘陡峻,内部较平坦;平原:海拔低于200m地面平坦.起伏小;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7.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有:山地33%、丘陵10%、高原26%、平原12%、盆地19%五种七班级上册人教版地理期中知识2大洲和大洋⑴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初一地理期中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初一地理期中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初一地理期中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针对初一地理学科期中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地理知识。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对于学习地理非常重要。

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近似于一个扁球形,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等构成。

地壳是地球最外部薄弱的一层,包括陆地和海洋。

地幔是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主要由固态的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自身以西向东的轴线旋转一圈所需的时间,它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它决定了季节的变化。

3. 地球上的经纬度:经度是指连接地球北极和南极的线,通过经度可以确定地球上一个点的东西方向位置。

纬度是指连接地球两极的线,通过纬度可以确定地球上一个点的南北方向位置。

4. 地图与地图使用:地图是将地球的真实情况按比例缩小绘制出来的图形。

使用地图可以了解地球的地形、地貌、气候等信息,帮助我们了解地理知识。

二、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环境的分布和相互关系,包括地貌、气候、水文等内容。

1. 地貌与地形: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各种地形的总体或整体的形象。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各类地势、地貌的形状和高低、起伏等。

2. 气候与天气: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在长时期内的平均天气状况。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风向等现象。

3. 水文与水资源:水文是关于地面水、地下水、水循环等的研究。

水资源是指供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使用的水的总量。

4. 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指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个系统。

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三、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和制约的学科。

1. 人口与人口密度:人口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的总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科复习提纲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1.地平面上有东(E)、西(W)、南(S)、北(N)四个基本方向,在此基础上,又分出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八个方向。

2.在没有方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

3.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4.比例尺分为数值比例尺、线段比例尺、文字比例尺。

5.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围越小,容越详;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围越大,容越略。

6.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注记和图例。

7.收集地理信息的途径:①查阅地理辞书;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8.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

9.阅读地理图书是获取地理信息、丰富地理知识的基本途径。

访问互联网是收集地理信息的便捷途径。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1.经过测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曾经对地球形状的两种说法是“盖天说”和“浑天说”3.衡提出浑天说。

4.麦哲伦环球游行路线是西班牙→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西班牙。

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5.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半径是6371千米;赤道周长是4万千米。

6.地球仪的组成部分:南极、北极、地轴。

7.地球的自转方向是由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

赤道的纬度是0°,赤道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北纬和南纬各有90°。

8.北极和南极分别是北纬90°写作(90°N)和南纬90°写作(90°S)。

9.人们规定,0°~30°为低纬度区,30°~60°为中纬度区,60°~90°为高纬度区。

10.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是赤道。

连接南、北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

11.经度的起点是本初子午线或者称0°经线,东、西经最大度数为180°。

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为20°W和160°E。

10.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

13. 20°W~0°在东半球,其他的西经度都在西半球;160°E~180°在西半球,其他的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14.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15.人们通常用“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粗略说明全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例,【海洋实际占71%,陆地实际占29%】。

16.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的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成。

17.全世界共有7个,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七面积大小排序(由大到小)的顺口溜:亚非北美南;南极欧大洋】。

18.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世界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世界最大的岛屿:北美洲的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的半岛:亚洲的阿拉伯半岛。

19.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亚洲是面积最大的。

20.各个的面积:【亚洲:4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000万平方千米;大洋洲:900万平方千米】。

21.各个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洲和非洲: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南美洲和北美洲: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22.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23.太平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一半,在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岛屿也最多。

24.大西洋跨越南北两个半球,形状略呈“S”形,是世界第二大洋。

25.印度洋大部分位于南半球,是世界第三大洋。

北冰洋是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大洋。

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

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26.相对高度是指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27.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带:一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

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28.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

29.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30.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1.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32.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点是: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峻。

33.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平;不同点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34.盆地四周多被山地和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35.海底地形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

【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1万多米。

】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

36.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称为“泛大陆”。

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

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有:两块大陆上古生物化石的相似性;古地层分布的相似性;生物分布的相似性;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

37.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38.板块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裂拉伸、碰撞挤压。

板块与板块交接处会产生火山与地震带。

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39.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40.岩层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引起地面的震动,也就是发生地震。

41.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破裂处冲出地表,就叫做火山喷发。

火山是由火山口喷发的物质堆积而形成的高地。

4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1.2011年10月,世界人口总数已经突破70亿。

2.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一般经济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快。

3.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死亡率=死亡人口÷总人口数×100%;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如有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5.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指一平方千米居住的人口数量。

6.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引发各种危害;(资源问题)水资源短缺、耕地减少;(社会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就业困难、教育和医疗条件差。

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问题的措施: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采取计划生育政策。

7.人口过少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

8.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过去叫爱斯基摩人)也属于黄种人。

特点:P54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9.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人口数量增长速度过快;欧洲一些国家人口数量处于负增长。

10.混血人种是三大人种通婚产生的。

1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被称为黑人的故乡。

12.现在使用比较多的语言有汉语、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等。

11.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

12.当今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达到13亿。

13.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是英语,当今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已经超过4亿。

16.巴西通用葡萄牙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

17.信仰的人被称为教徒。

18.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

19.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教堂是高高耸立的,信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相对集中。

20.基督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经典为《圣经》。

21.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清真寺是祭祀场所,特点是星月照应,分布在亚洲的西部、东南部和非洲的北部,全世界有教徒(伊斯兰教徒也叫穆斯林)7亿多人。

22.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

23.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庙宇是祭祀场所,特点是金碧辉煌,分布在亚洲,佛教徒现有2亿多人。

24.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25.中国本土的是道教。

26.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村庄是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周围有农田。

集镇是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

27.聚落的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28.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

29.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30.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