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合作共建卓越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国家对教育行业的持续加大投入和对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要求,教师培养成为我们国家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方面。

因此,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推出,意义非常重大。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为了提高我们国家教育质量,通过改革教师培养体系和加强教育者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让更多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培养目标1、掌握高深的专业知识,在自己所教领域拥有扎实的基础和广泛的视野。

2、掌握最新的教学理论和课堂实践技能,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高层次的教学人才。

3、培养具备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新的教育思路和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培养内容1、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开展一系列专业培训活动。

2、加强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多参加教育实验和教学比赛,加强和国外高校交流。

3、加强教师的自我修养,开展生活、体育锻炼和文体活动,丰富老师的精神世界。

4、加强培训学员的实践,通过在学校实习、授课以及参加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四、实施方法1、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采用走出去和邀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们有机会到其他学校、国外大学和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和交流,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在校内建立多种教育培训机制,收集整理先进教育理论和课堂实践经验,建立教育专业和教师授课技能评价标准体系,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培训和服务。

2、组织集体活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不仅注重个体发展,还包含着教育团队精神的培养,这也是一种集体教育。

因此,我们可以开展阅读书籍、看电影、聚餐等课外集体活动,加强团队协作和相互支援的能力。

3、全员参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必须是全覆盖的,教师要参与其中,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合作,协助学校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监测机制和教师评估体系。

五、保障措施1、政策措施相关政府部门和学校可以出台优惠政策,对于卓越教师课程的认证、学费补贴、职业晋升提供妥善的解决方案,激发荣誉心和职业热情,让卓越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骨干力量。

普通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

普通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
第 1 2卷 第 6期
2 0 1 3年 6月
南 阳师 范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Na n y a n g N 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1 2 NO . 6
J u n. 2 01 3
普 通 高 师 院校 “ 卓越 教 师 培 养计 划 " 的研 究 与 实 践
李 根 全 ,宋 金 瑶 ,张 萍 ,杨 兴 强 ,周 大 伟
( 南 阳 师 范 学 院 物 理 与 电子 工 程 学院 , 河南 南阳 4 7 3 0 6 1 )
摘 要 : 高 等 师 范 院校 要 根 据 国 家教 育 发 展 规 划 纲要 提 出的 人 才 培 养 要 求 , 以 实施 “ 卓越教 师培养计 划” 为 突破 口 , 促 进 教 师教 育 改 革 和 创 新 . 南 阳 师 范 学 院 创 新 并 实践 了 卓越 教 师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 根 据 人 才培 养 需 求 构 建 教 学 体 系 , 加 强教 育 教 学 实践 环 节 , 加 强 师 资 队伍 建 设 , 在 创 新 未 来 教 师 培 养 机 制 领 域 作 了探 索. 关键词 : 卓越 教 师 ; 人 才培 养 模 式 ; 课程体 系; 教 学技 能
而 陷入 了人 才培 养 脱 离基 础 教 育 需要 的 困境 . “ 符
合 市场 需 求 ” 的人 才 培 养 理 念 已经 成 为普 通 高 师 范 院校 改革 的最 迫切 任务 . 教 育部 在 2 0 1 0年 度工 作会 议上 提 出我 国高 等 教 育全 面 启 动 “ 卓越教师教育计划 ” , 该 计 划 要 求 创 新高 师人 才培 养 模 式 , 改革教学方法 , 加 强 人 文

“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

“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方案一、选拔1.选拔标准:基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潜力,选择对学生有积极影响力,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拥有较强领导能力的教师。

2.选拔程序:通过教师提名、学校内部初审和面试等环节,确定入选教师。

二、培养1.专业发展: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方面的专业课程,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2.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课程,培养教师具备科研能力,促进他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研究和创新。

3.国内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国内研讨会、学术会议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国际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国际研讨会、学术交流项目等,开阔他们的国际视野,提升全球化教学能力。

5.教育实践:安排教师参与学校教学项目,提供实际的教学机会,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三、支持1.导师制度:为每位教师配备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惑。

2.资源支持:提供教育教学资源,如图书、教学设备等,帮助教师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3.科研支持:为教师提供科研经费和项目支持,促进他们进行教育研究,推动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

4.职业发展:组织职业发展培训课程,帮助教师了解教育政策和新知识,提供晋升和职业发展的机会,激励他们继续努力提高自己。

四、激励1.奖励机制:设立卓越教师奖励,对在教学、科研和校园建设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2.晋升机制:为教师建立晋升制度,根据其教学成果和专业发展情况,提供晋升的机会和渠道。

3.荣誉称号:授予卓越教师荣誉称号,增加其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激励他们在教育领域起到更大的作用。

以上是“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一个培养方案。

该计划旨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为他们提供发展机会和支持,通过激励和表彰优秀教师,推动整个教育体系的进步和发展。

U-G-S模式下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U-G-S模式下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U-G-S模式下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UGS模式是指“Understanding-Generating-Scaffolding”的教学模式。

卓越教师培
养模式则是建立在UGS模式基础之上的一种教师培养模式。

UGS模式下的卓越教师培养模
式旨在培养能够理解知识、产生新知识并帮助学生构建梯级式学习支架的优秀教师。

理论方面,UGS模式下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过程,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创造者和认知的主体。

认知心理学则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的过程,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和模拟实验等。


过这些理论基础的支持,UGS模式下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构建知识
的能力。

实践方面,UGS模式下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教师需要通过自
己的学习和实践,理解所教授知识的本质和特点。

教师要能够产生新的知识,并能将其与
现有知识相结合,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

然后,教师需要设立相应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
理解和应用知识。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对学习支架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
提高教学效果。

UGS模式下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具有以下优点。

从理论层面上,该模式能够更好地促
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建构能力的发展。

从实践层面上,该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
个性化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从培养教师角度上,该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
和教学能力,使其成为真正的卓越教师。

地方院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院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院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研究与实践摘要:在分析建筑行业发展对土建类专业建设以及人才培养能力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卓越教育培养计划”的建设要求,探讨地方院校土建类专业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问题。

研究表明建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一批具有工程背景的专业教师、建立学校层面联合培养的保障机制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计划;土建类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205-02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为推进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2010年、2011年教育部连续启动第一批(61所)、第二批(133所)试点高校工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树立了工程教育服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观念,将面向工业界培养需要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作为其首要目标。

该计划以把握企业实际需求为前提,考虑行业特点以及对对应人才需求的多样性,提出工程教育要以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强调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创立人才培养新机制,要求双方在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方案制定以及培养过程实施要紧密合作。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促进高校工科教育回归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非常关键。

一、建筑行业发展对土建类专业人才需求及地方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分析建筑工程行业作为国家的重要工程行业对国民经济建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土建类专业(包括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电气及智能化)的内涵发生变化。

对技术人员从单纯的技术要求转到要求技术人员精技术,善经营,懂管理。

2010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中,土建类专业实施该计划是通过教育部与住建部进行紧密合作共同推动。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摘要:在实践教学环节,高校要以卓越工程师培养为目标,面向行业,针对产业,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教学资源。

同时,对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优化,引入导向性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突出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践教学环节的能力。

这样可以使学生自由地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卓越工程师和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我国未来十年人才培养的目标,其中之一就是培养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

为贯彻落实这一政策,教育部在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这项计划的主旨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一直坚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不谋而合。

为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工作,我们项目组近年一直致力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

我们在开展学校重点教改项目“无机功能材料方向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学校高教研究课题“以技术合作为纽带,发挥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上海市、学校重点建设课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和学校重点建设课程《材料化学》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实践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更新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实习、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几个方面,是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理论课程教学而开设的教学环节。

开展实践教学不仅是补充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需要,而且是学生提前熟悉企业生产工艺的重要环节。

以往的实践教学多数情况下都遵循“教师布置——学生按照指导书上的步骤按部就班完成实验操作”的教学规则。

虽然实验本身具有很好的设计性和创新性,但是实验思想是教师提出的,学生仅是教师思想的实践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一定的实验技能,但是缺乏创造性。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二、目标1.培养一支专业素养过硬、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队伍。

2.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学校发展。

3.激励教师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形成良好的教师成长氛围。

4.构建完善的教师培训和评价机制,不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三、实施步骤及措施1.建立卓越教师评选机制:制定评选标准和程序,评选出一批有潜力和能力的教师作为培养对象。

2.制定年度培养计划:根据评选结果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

3.确定培养方式:根据培养目标和内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培养,如参加培训班、指导教学实践、开展院校合作研究等。

4.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支持,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和研究活动,并给予相应的补贴和奖励。

5.推行师徒制度:将卓越教师与其他教师进行师徒配对,进行交流与指导,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和成长。

6.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鼓励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反思,提高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7.建立学习档案:建立教师学习档案,记录教师的学习、成长和教学成果,为教师评价和提升提供依据。

8.定期评估和奖惩制度:定期对卓越教师进行评估,对工作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对工作不达标的教师进行督促或处罚。

四、预期效果1.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通过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能够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2.教师成长氛围浓厚:通过培养计划,能够推动教师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发展,形成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

3.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培养计划,能够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和评价机制,能够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形成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落实措施1.学校领导重视,加大对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支持力度。

2.建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

3.组织开展卓越教师的评选、培训和指导工作。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方案10篇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方案10篇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方案10篇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方案,希望大家喜欢!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方案1一、指导思想: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英语教育教学质量,配合学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我将以学生为主线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深入进行教研活动,优化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探索有效教学途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英语教育研究,培养英语特长生,进一步完善英语教学建设,形成学校鲜明的.英语特色。

使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

二、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我所任教的8、9班为两个文科班,学生经过一学期年的学习,除少数学生外,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态度已有好转,上课认真听讲,作业独立完成,学习方法越来越有效。

虽然他们的成绩还不拔尖,与其他有些学生的成绩还有距离,但他们在这一年的学习过程中,还是有着很大的进步,特别是那些已有将来明确目标的同学。

但学生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种思想,即"现在离高考还早着呢,混到高三再说"。

这些学生上课效率低,作业马虎、不交,课外时间全部放在休闲娱乐上,课堂上打瞌睡的现象时有发生。

还有一些学生则是由于缺乏坚持不懈的顽强毅力,害怕背诵、记忆,只满足于课堂上听听课,课后没有复习、预习等学习环节,导致英语成绩提高缓慢。

三、工作要点:1、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以学生为本,重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强调学法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形成、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学趣的激发,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轻松掌握知识技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动力和能力。

2、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强化育人意识、奉献意识和师表意识,继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加强学习《新课程标准》及英语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认真听公开课,提高英语教学的业务素质,积极参加组内开展的新教材教学研究及观摩交流活动。

卓越教师培养措施与方法

卓越教师培养措施与方法

卓越教师培养措施与方法1.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理论:卓越教师培养应注重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培养。

可以组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

2.教育教学实践: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注重教育教学实践。

可以通过实习、教师实训、在职教学等方式,使教师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并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应对实际教育教学情境。

3.师资培训与教研活动:卓越教师培养需要注重师资的培训和教研活动。

可以组织学科研讨会、教研组活动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4.自主学习与终身学习:在卓越教师培养中,还应鼓励和引导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建立自主学习的平台和机制,提供教师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培训机会,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5.师德培养:作为教师,良好的师德是必不可少的。

卓越教师培养应注重师德的培养,通过进行师德培训、开展师德评价等方式,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

6.激励机制与评价体系:卓越教师培养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为教师提供合适的激励和奖励,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全面的评价,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

7.建立合作平台与资源共享:卓越教师的培养需要建立合作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可以建立教师社群、合作研究组等,提供教育教学资源和经验分享,帮助教师共同成长。

总之,卓越教师的培养措施和方法应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既注重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培养,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注重师德的培养和激励机制的建立。

只有将这些方面相互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卓越职业能力和道德素养的教师。

“卓越教师”培养:理念与实现

“卓越教师”培养:理念与实现

“卓越教师”培养:理念与实现作者:陈玉祥来源:《中国教师》2014年第24期2014年9月,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期望通过实施该计划,培养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早在2010年左右,教育部就开始部署在一些高校进行试点,在这一过程中,各高校充分利用校内外优势资源,以“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为载体,不断开拓创新,摸索出了诸多卓有成效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

同时,也显现出一些理念或理论上的困惑,如:何为“卓越教师”?怎样才叫“卓越”(卓越教师的标准)?技能强、“熟手型”的师范生是否就是卓越教师等等。

因此,加强对卓越教师的相关研究,对推进“卓越教师”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卓越教师”内涵的理解卓越(Excellence)一词在美国文化中使用的频率较高。

在我国,汉语词典中对卓越的解释是指杰出、超出一般。

我国通常较多运用优秀一词,优秀在汉语中是“出色、非常好”的意思。

“卓越”与“优秀”在中文语境中含义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不同。

有人认为:优秀是在和别人相比较中产生的,是在同样的事情上,你做得比别人效率更高、比别人效果更好;而卓越,是一种对自己或者对别人的超越,往往是一种由目标支配的战略境界,一个人只有立非常之事方可称之为卓越。

美国著名哲学家马欣·格林在论述教育改革时,提出对卓越教育的理解。

她认为有关教育的“卓越”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卓越的核心在于学生心灵是否成长,而非学生修习课程数量的多少;第二,卓越表现在学生的创造力上,而非消极地听课;第三,卓越来自选择与冒险,而非接纳与顺从。

因此,“卓越教师”的培养也应着眼于其心灵的成长以及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卓越教师”也即杰出的教师,超出一般的教师。

具体地说,“卓越教师”是具备高尚师德、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同时具有良好个性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

而对于目前师范院校中开展的“卓越教师”培养,实质上就是培养出具有“卓越教师”潜质的师范生,使其未来能成为卓越的教师。

扬州大学“卓越教师”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扬州大学“卓越教师”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校 内人才 的培养和高端人才 的引进, 科学规
在 新 的发展 条件下 ,学校重 点开展师
一体两 翼”建设 :高层 次学科 划教师规 模 ,有序推进 人才 队伍 的新老交 资 队伍 的 “ 替, 积极探索 “ 卓越教师”建设 ,有效提升 领军人才 和青年教 师队伍反 映了师 资 队伍
现 有师 资 队伍 的整 体 水 平 。
意 识 、开 放 意识 。
夯 实基 本技 能 是关系 青年 教师 能否 站稳 了 “ 州 大 学 中青 年教 师 讲课 比赛 ” 年 度 扬 、“
讲台, 尽快成长 的又一重要 问题 。 作为高校 最 受学 生 欢迎 的任课 教 师 ” “ 州 大 学优 秀 、扬 教学主体 的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普遍缺乏, 要 教学奖”等教学三大奖项的评选活动 , 极大 求青年 教师 既具备本学科及 相关学科 的知 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 识, 又具备高等教育学基础理论、 人文和 自 然科学素质 以及教育方法或技术技能 。 学校还 不定期地举 办 “ 教授风采 观摩 课” “ 、 百名教授示范课”活动 , 为青年教师
讲 台打下 良好 的基 础 。
加强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 。 开展青 开 展讲 课 示 范 。 年 教师 通 过观 摩 学 习老 教 青 年教师教学基本功 比赛, 积极组织教师资格 师 、名 教 授丰 富的 教 学经 验 ,促 进 自身课 堂 认定和青年教师上 岗培训工作, 系统进行教 教 学水 平 的提 高 。 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 基本知识学习,为青年教师走上讲 台、站稳
导师关心青年教师 的思想进步, 培养青
才 ,2 0 0 9年 6月学校 出台 《 扬州大学关于 年 教师 健 康 成长 ,引 导思 想 ;导 师 要指 导 青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的暂行规定》 09年 9 年教师进行课 堂教学和实验教 学的基本 训 ,2 0 月汇编 《 扬州大学各学院青年教师培养的实 练 ,定期 听课 ,帮助青年教师确定发展方

两校师资共建工作方案

两校师资共建工作方案

两校师资共建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之间的师资合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方案旨在促进两校之间的师资共建,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二、合作内容和方式1. 师资交流双方学校定期安排教师交流活动,包括共同听课、座谈交流等形式,促进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

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联合研讨会或交流活动,双方学校领导和教师应全程参与。

2. 教学研究两校的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多个共同研究课题,开展教学研究,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理念。

组织定期的研究成果汇报会,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 师资培训双方学校共同组织教师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就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和培训。

定期开展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4. 教材资源共享两校学科教研组合作,建立共享教材资源库。

通过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三、合作机制与保障1. 双方学校设立共建工作机构,负责具体的合作事务和安排。

2. 学校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师资共建工作,予以充分的支持和保障。

3. 在合作合同中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

4. 每学期对师资共建工作进行评估,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五、预期效果与评估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借助两校的优势和资源,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通过师资交流、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3. 共享教学资源建立共享教材资源库,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4. 扩大学校影响力通过师资共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学校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六、经费投入师资共建工作中的一些支出由两校共同承担,具体经费投入根据双方协商确定。

七、总结师资共建是一项有益的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培养优秀人才。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3篇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3篇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第一篇:背景及目标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具备创新能力、领导能力以及跨学科合作能力等。

而传统的师范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已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因此需要在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师培养上加大力度。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便应运而生。

该计划旨在建立一套可行的培养计划,通过多种培养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创新能力、领导能力以及跨学科合作能力,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未来教育精英。

二、目标1.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课程设计、教学评估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2.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通过创办教育实验室、推进教学研究等措施,激发教师的创新潜能。

3.提高教师的领导能力:通过向教师提供管理培训、团队合作及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的领导才能。

4.提高教师的跨学科合作能力:在培养中强调跨学科交流合作,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5.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未来教育精英:通过国际交流实践、合作研究等方式,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未来教育精英。

第二篇:实施步骤一、计划制定1.确定培养计划的目标和原则,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如培训课程设置、教学实践、评估等。

2.制定实施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时间表和责任人。

3.筹措培养经费,保证培养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教师选拔1.制定教师选拔标准,包括授课经验、学历等。

2.选拔符合条件的教师参与培养计划,并签署合同。

三、培训课程设置1.根据目标确定培训课程,可以包括课堂教学、理论学习、管理培训等。

2.培训课程设置要贴近实际,结合学科特点和实际教学,注重实践。

四、教学实践1.通过教学实践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课堂教学、教学辅导、教学方案设计等。

2.教学实践考核要结合理论知识,注重讲解、实践、评估结合。

五、评估和总结1.全程跟踪评估教师参与培养计划的表现和成长。

2.对培养计划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成功经验,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阶段的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研究——以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为例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设置研究——以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为例

新教师教学高等教育引言2010年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校本科生培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多样性和适用性欠缺;工程性缺失和实践教学薄弱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评价体系导向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1]。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2]。

“卓越计划”的内涵是指培养具有工程师基本能力、并有获得工程师执业资质或工程师职称潜力的后备工程师[3]。

高等工程教育的本质是工程实践。

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4]。

2013年,经教育部与中国工程院批准,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研究对推动“卓越计划”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如何结合本校的行业特色优势与人才培养定位,构建适应港航业发展需求,体现“工程化”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能在实践教学中得以充分应用,是交通运输专业目前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与要求“卓越计划”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必须服从卓越人才培养的宗旨,秉承“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发挥交通运输工程的学科优势,传承专业历史,强化港航专业特色,以适应港航业未来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践教育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坚持“重基础”与“重创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意识与素养、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面向未来、具有创新性的、服务于港航业的卓越工程师。

(1)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为中心“卓越计划”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与工程素养,其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必须以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为中心,全面提升学生对工程实践的认识、专业知识与应用的结合。

除了满足国家卓越工程师通用标准以外,还要突出专业的行业特色,以适应港航业未来发展对卓越工程人才的需求。

卓越物理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

卓越物理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

卓越物理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物理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物理学科的特殊性质和学科知识的复杂性,如何培养出优秀的物理教师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卓越物理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旨在为提升物理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卓越物理教师的培养需要建立一个全面的课程体系。

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庞大,需要从基础概念到高级理论进行有机衔接。

因此,培养物理教师的课程体系应该包含丰富多样的内容,涵盖基础物理知识、实验技能、科学研究方法等方面。

同时,培养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物理教师。

卓越物理教师的培养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知识是物理教师必备的基础,但仅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物理教师应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因此,培养物理教师的过程中应注重实践教学的训练,包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实际教学经验的积累等。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物理教师才能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第三,卓越物理教师的培养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因此,培养物理教师应注重培养教学创新能力,鼓励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同时,培养物理教师还应注重培养教学评估能力,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卓越物理教师的培养需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物理学科的知识更新迅速,物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因此,培养物理教师应注重培养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措施,为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卓越物理教师的培养模式需要建立全面的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化学教师“双循环”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卓越教师班

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化学教师“双循环”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卓越教师班

第43卷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3第2期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2,2023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卓越化学教师“双循环”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以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卓越教师班培养实践为例欧阳宇1,凌鸿雁1,陈凤琼1,余新武2(1.湖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2.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湖北黄石 435002)〔摘 要〕 师范专业认证不仅促进师范专业内涵建设,而且为培养高质量师范专业人才提供了培养标准和探索依据。

在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如何围绕“学生中心”培养目标,构建切实可行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是师范院校在卓越教师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笔者以“湖北省荆楚卓越教师计划”项目为依托,以湖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卓越化学教师的培养实践为例,从师范生知识维度、能力维度等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际需求出发,探索校内校外“双循环”模式下卓越化学教师的培养理念、内涵及具体实施路径,介绍“双循环”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体会、反思及展望,以期对地方高师院校卓越化学教师的创新培养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 双循环模式;卓越化学教师;实践与探索〔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130(2023)02⁃0107⁃06doi:10.3969/j.issn.2096-3130.2023.02.016 引言2017年11月,教育部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出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1],以师范专业认证为抓手,推进专业内涵建设,为培养高质量师范专业人才提供了培养标准和探索依据。

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2],提出“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卓越中学教师”的目标,明确了师范院校的化学一流专业建设,要紧密围绕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要求和国家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培养师范生扎实掌握化学学科知识体系、思维与方法,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与建议

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与建议

关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与建议一、实施情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旨在培养高素质、多能工程师的计划,对于提升我国工程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这个计划在一些高校和企事业单位中已经开始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培养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培养计划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缺少实践性和综合素质培养;评价机制单一,用学习成绩评价更多,忽视了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表现;教师培训与教材不足,缺乏实践经验和案例;资源不均衡,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的差异较大。

二、改进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高培养质量,以下是几个改进建议:1.建立多元化培养模式: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结合,加强实践教育,包括课程设计、实验实践、专业实习等,使学生能够培养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2.强化专业素质培养: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创新思维、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

通过开设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或培训,培养应用技能和跨学科的能力。

3.完善评价机制:除了学习成绩,还应该加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引入技能竞赛等方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科研项目或创新项目,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教师培训与教材建设:培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综合素养。

同时,要加强教材建设,编写更加实用与前沿的教材,满足培养计划的需求。

5.打破地域壁垒,资源共享:建立相互合作的模式,提供相同的培养计划与资源共享。

通过推动高校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使培养计划的质量更加均衡。

6.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企事业单位合作,提高培养计划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基地、提供项目指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

7.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与习惯,注重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学术研究和项目实践。

中学卓越教师培养方案

中学卓越教师培养方案

中学卓越教师培养方案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教师作为培养下一代的重要角色,对教师的培养与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中学卓越教师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出具备广博的知识、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卓越教师,以适应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二、培养目标1.知识和能力方面:(1)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能够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培养。

(2)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3)具备创新精神,能够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工作。

2.师德师风方面:(1)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严格要求自己。

3.团队合作方面:(1)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学校、家长、学生等各方保持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2)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组织和领导教育教学工作。

三、培养路径1.学习培训(1)拓宽知识面,加强学科知识储备。

(2)参加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提高教学能力。

(3)参与教育研究和教育项目,增加研究经验和能力。

(4)参加教育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提高了解学生的能力。

2.实践锻炼(1)分配合适的教学任务,培养实际教学能力。

(2)参与校内外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实践经验。

(3)担任班级、年级、学校等职务,锻炼组织管理能力。

3.师德师风培养(1)加强道德教育,提升师德修养。

(2)举办教育教学思想汇报会,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内涵。

(3)成立师德委员会,加强教师之间的师德互评和分享。

4.团队合作培养(1)加强师团队建设,形成合作共赢的团队氛围。

(2)定期组织教师座谈会、教研活动等,促进教育教学交流。

(3)成立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四、培养效果评估1.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方面:(1)定期进行学科知识测试,评估学科知识掌握情况。

(2)观察和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如课堂教学效果等。

2.师德师风方面:(1)通过师德考核、教师性格评估等方式,评估师德修养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合作共建卓越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7-02-20 16:13:00
【字体:大中小】【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校—校合作共建“卓越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和实践”项目是由刘岸英教授主持的,与洛阳市教育局联合进行的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该项目以培养卓越中小学教师为目标,以师范专业“卓越实验班”为实验平台,通过强化高校与基础教育的深度融合,开展校--校合作共建培养基地的研究和实践。

通过激发双方合作意识,设定双方合作内容,完善双方的合作方式,探索合作的策略与途径,拓展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学技能指导、教育见习实习、入职指导、专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全面介入,深度参与师范生职前、职后培养全过程,构建师范生协同育人机制。

一、主要解决的问题
本项目确定了校校合作培养卓越教师的“一核心、二平台、三途径、四协作”的协同育人模式。

一个核心:培养适应基础教育的卓越教师和基础教育的领军人物;二个平台:建立“高校与中小学校”教育联盟平台,培育协同育人平台;三个途径:实施“卓越实验班”,实施“双导师制度”,建立“名师工作室”;四方面的深度协作: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协作,课程建设与开发的协作,职业技能培养和实训的协作,教师专业发展和培训的协作。

本项目完善了卓越教师培养的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

为进一步促进“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卓越教师实验班”的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保障制度。

形成了以省聘任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教师80名为主体的培养团队。

本项目在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建构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该项目的负责人及课题组成员,主持并参与了15项省部级教师教育的相关课题,课题组成员承担了省级相关研究课题,发表了8篇学术论文,1部学术著作。

积累了大量的实验素材和研究成果,保证了本研究成果得以高水平完成。

二、成果解决问题的方法
1、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校、教育局成立教育联盟
为更好实施协同育人培养机制。

学校与洛阳市教育局、济源市教育局、三门峡市教育局、义马市教育局、平顶山市教育局及基础教育学校等,成立了教师教育联盟工作委员会。

委员
会由洛阳师范学院院长为组长,时任教育局长的侯超英任副组长,教育处、地市教育局副局长、基础教育学校校长为成员组成。

2、选择实验学校联合,制定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学校目前建有教育实习基地160个,教师教育联盟学校共50个,分布在洛阳市区、济源市区、宜阳、新安、渑池、嵩县等地,按照协议、目标要求、责任义务,制定出符合培养未来卓越教师的培养培训计划。

3、以“双导师”制为载体,参与卓越教师培养
学校每年聘请一定数量的中小学一线教学名师、名校长、教育局长通过兼职任教、高校访问等形式,参与卓越教师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论证,进入高校课堂进行实践指导,形成高校教师和中学名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培养造就一批适应教师教育改革需要的创新团队和教学名师。

4、培育协同育人平台,促进合作有序实施
通过建设,目前共培育了5个教师教育协同育人中心,构建培养教师的协同培养新机制。

以校校合作教育协同中心为依托,以政府、高校、教育专家为主体,在基础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5、建立“名师工作室”,推进卓越教师培养进程
为充分发挥本地域中小学优秀教师资源的凝聚、辐射、指导作用,学校建立了5个“名师工作室”,汇聚中小学名师队伍。

通过工作室平台,中小学名师以敬业的精神和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对师范生进行面对面的传帮带和现场诊断、个性化指导,辅以专家讲座和课题课例研究。

三、成果的创新点
1、研究内容创新
通过建立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共同培养卓越教师的教育联盟和合作,拓展了以往中小学仅是实习场所的“资源”关系,创新了之前的未来教师教育培养方式,把合作内容拓展到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学技能指导、教育见习实习等、教师研修、教师培训等培养、培训全过程,形成合作伙伴关系。

2、研究视角创新
本课题基于合作伙伴的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共同培养卓越教师的机制建设入手,突破以往教师教育重视职前教育自身研究,围绕培养卓越中小学教师目标,探索合作路径,突出伙伴合作关系,使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由“单一”到“协同”,共同促进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
发展,形成一种联合的教师教育研究和发展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师教育模式。

3、研究范式创新
通过教育联盟、协同育人中心、名师工作室为合作平台和途径,汇聚合作者,凝聚优势教育资源,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弥补高校和中小学教师以往独立教师教育的不足之处,三方共同发展和提高,共同研究和提升,打破以往各自为点,互不相连的困局,形成联合团队。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我校推广卓越教师培养经验,加强师范技能素养。

以“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实验班”为载体,通过校校合作协同育人,着力构建卓越教师培养机制的创新研究与实践。

已在全校十四个教师教育专业建立了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让实验成果在校内起到辐射作用,培养经验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整体提升了我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和洛阳市十余所学校建立教育协同联盟。

1、中小学协同培养团队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开始发挥智囊指导作用。

中小学教师在课程设置与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中积极参与,在师范专业学生的培养中发挥见习实习的技能指导。

为推广研究成果,组织了系列活动,如“卓越教师论坛”会议、人才培养修订论证会、“实验班学生面试选拔”,邀请中小学名师教师参加,大大提升了活动的时效性。

近三年,先后邀请20多名中小学教师做示范课和专题讲座,有效提升师范生的职业能力水平。

2、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教育见实习的实效性增强。

我校依托教育实习基地和教育联盟学校,建立了稳定的供卓越教师实验班学生教学实习的实践基地,密切了协作关系,提高了基地协作的积极性。

满足了师范生集中实习、分散实习、穿插实习、顶岗实习的多种需求,丰富了教育实习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学生职业素质得到认可,校校合作形成良好态势。

近年来,我校师范生的职业技能得到充分肯定,在河南省师范生技能大赛中连续获得团体第一的好成绩,在河南省第十二届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师范技能大赛中,我校14名选手在全部获得学科一等奖和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成绩名列全省22所师范类院校首位;在第二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教学技能大赛中,我校6名选手获特等奖4项、一等奖2项;在全国中学化学教学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

同时,顶岗实习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工作表现得到了充分认可,联盟学校来申请要求分派支教学生的越来越多,有些学科已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4、高校与中小学共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有成效。

以校校合作共建为依托,有4们课程被评为河南省首批高等学校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其中1门课程被评为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师范院校团队成员孟宪乐老师获得2015年度省教学名师称号,获得2015年第五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政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4年第四届“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政治)大赛中荣获特等奖。

合作中小学教师迅速成长。

如洛龙区一实小教师在于洛阳师范学院合作的过程中,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更新快,教学改革效率一路攀升,学校省市区级名师增至15名,省市级骨干教师增加至20余位,15人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5人获得市级奖励,张谦、王倩、姜宣敏等教师在河南省农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一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