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频接收机

合集下载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一、无线调频接收机的原理调频接收机是一种接收调频信号并转换为基带信号的设备,其原理主要包括信号接收、信号解调和信号处理等几个部分。

在信号接收过程中,接收天线接收到调频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在信号解调过程中,利用鉴频器和解调器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在信号处理过程中,对基带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和解码等处理,最终输出语音、数据等信息。

二、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1. 确定设计参数在进行无线调频接收机的设计前,首先需要确定一些关键的设计参数,包括接收频率、带宽、灵敏度等。

根据设计要求,本文选择接收频率为800MHz,带宽为10kHz,灵敏度为0.5μV。

2. 绘制电路原理图在Multisim软件中,可以通过拖放元件和连线的方式绘制无线调频接收机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包括射频前端、中频放大器、鉴频器、解调器和后端处理等模块。

射频前端包括天线、滤波器和射频放大器;中频放大器包括中频滤波器和中频放大器;鉴频器包括鉴频器和环路滤波器;解调器包括解调放大器和基带滤波器;后端处理包括解码器和输出放大器等。

3. 进行仿真分析在绘制完电路原理图后,可以通过Multisim软件进行仿真分析,验证设计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

可以对接收灵敏度、信噪比、频率响应等进行仿真测试,并根据仿真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4. 优化设计电路根据仿真分析的结果,可以对设计电路进行相应的优化,包括调整放大器增益、优化滤波器性能、提高解调灵敏度等。

通过不断地优化设计电路,最终达到设计要求,并且确保接收收率和抗干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5. 实现无线调频接收机在完成电路原理图设计和优化后,可以根据Multisim软件进行PCB布局和线路布线,最终实现无线调频接收机的硬件设计。

并通过实际测试,验证设计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确保其能够稳定地接收和解调调频信号,输出基带信号。

三、实现效果和应用展望通过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可以实现对无线调频信号的稳定接收和解调,并输出高质量的基带信号。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无线调频接收机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拥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以Multisim为工具进行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首先,需要选定一个频段进行接收机的设计。

通常情况下,无线电频段被分为VHF(30MHz-300MHz)、UHF(300MHz-3GHz)和毫米波(3GHz以上)等几个大类。

本文选定VHF 频段作为设计目标。

接着,我们需要确定接收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前置放大器、混频器、中频放大器、限幅器、解调器等。

设计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1.前置放大器的设计前置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将接收天线接收到的微弱信号放大,以提高后续电路的信噪比。

在这里,我们选择使用共射放大器电路。

首先,确定前置放大器的增益。

一般来说,增益要求不宜过高,一般取5~20dB为宜。

在Multisim中,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电阻、电容和晶体管参数,调整电路的增益。

2.混频器的设计混频器是将接收到的高频信号和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混合产生中频信号的电路。

在这里,我们选择使用单边带抑制混频器。

单边带抑制混频器的主要优点是只产生一条副载波,从而节省频带和功率。

混频器电路主要由多个二极管组成。

在Multisim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二极管的参数,如电流和反向电压等,来改变混频器的性能。

中频放大器主要是将混频器输出的中频信号进一步放大,以便后续信号处理。

在Multisim中,我们可以选择使用共射放大器或共基放大器电路。

中频放大器还可以配合BPF(带通滤波器)或BPF+CIC(带通滤波器+余弦插值滤波器)实现选频和滤波功能。

BPF可以将不感兴趣的频段滤除,而CIC可以降低信号采样率,以满足后续数字信号处理的要求。

解调器的作用是将中频信号解调成基带信号。

在无线调频接收机中,解调器一般采用移相解调或Foster-Seeley解调电路。

移相解调是指将中频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相位相差为90度的信号相乘,得到其幅度和相位信号。

全频道调频接收机的制作FMRadio

全频道调频接收机的制作FMRadio

全频道调频接收机的制作--FM Radio本文介绍的接收头只用一只集成块和一只供电电压在+5V的小巧高频头,耗电少,便于出门携带,真正实现了接收机的袖珍性。

工作原理如附图所示,高频头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和混频,混频后产生的31.5MHz的伴音中频信号由IF1端输出,进入IC的(12)脚。

经IC放大后与42.2MHz第二本振混频,产生10.7MHz第二中频信号,经10.7MHz三端滤波器滤波后送入IC(17)脚,再经IC中放,解调后,进入Ic的(24)脚,最后经Ic内部功放后驱动扬声器工作。

本机高频头所需电源同样采用了由三极管2SC8050及高频变压器组成的升压电路为其提供工作和调谐电压。

由于采用了低电压供电的高频头。

其电源电压可以取得低一些,实验证明电源电压在3.6V左右即可工作,可用三节七号镍氢充电电池或一块 3.6V锂电池供电。

元件选择:高频头的选择对本机很关键,应选用灵敏度高、低电压供电、体积小的全增补高频头TDQ36-5V,TDQ36-5V的引出端子名称和电压如表1所示。

注意本高频头有两个信号输出端,IF2不用.只用IF1。

IC选用日本索尼公司生产的调频调幅收音机专用集成电路CXA1O19,这里只用调频部分,它采用了28脚双列直插式封装,各引脚功能见表2°CXA1019 功能齐全,包括了调频调幅收音机的全部电路,具有外围元件少,耗电省,灵敏度高,失真小等优点。

调谐电位器w 选用100k Q多圈精密电位器,高频头VT与地之间接有一只微型数字电压表来显示本机接收频率情况,以实现本机小型化。

高频变压器B1、振荡线圈B2 选用中周TRF1445 , B1无须改动,B2拆去一圈。

其余元件也应尽量小型化。

本机调试很简单,只需调节B1、B2就能差出10.7MHz中频信号。

该接收头只需外接一根普通收音机上的拉杆天线即可接收到附近全部调频广播电台和电视伴音信号。

作者:周虎|Hlhr 4咖ini-?o ?T ---------------- =UiA'Q —3 土■Olf,却!卩—=H!D-—niH;H 17 »|10 fl ? 6 \ ? 1IC阿叭f 盟2) 36 3?州]■+.评T =,;Id巧口応也20--lOi1CC>,皿:I阿T帥------ \1 1■34h67i1VT nil'BH KI RM IF2]F14,0A3O0/5O/S WS LII J- 45T 口1肚;册Mi+a 'I \ F _ 严t 千册—*IMC1313—单片窄带调频接收电路MC13135是美国MOTOROLA 司开发的二次变频单片窄带调频接收电路,主要 改进和增强了信号处理电路、第一本振级和 RSSI 电路,采用MOTOROLA MOSAIC1.5处理技术,改善音频解调的失真及驱动电路, MC13135具有低噪声,在高稳定性前提下具备较宽的工作电压范围定的特点。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无线调频(FM)接收机是一种用于接收电台发出的调频信号的无线电设备。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Multisim进行无线调频接收机的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调频信号的频率范围。

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从88 MHz到108 MHz 的频率范围,这是广播电台的常见频段。

然后,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电路元件。

在FM接收机中,至少需要下列元件:天线、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和解调器。

天线用于接收调频信号。

一般来说,需要使用一支能够接收指定频率范围内信号的射频天线。

然后,信号被送到放大器进行放大以增强信号质量。

接下来,我们将信号传递到混频器,以将信号转换为中频信号。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使信号的频率下降到能够处理的范围。

在混频器中,我们需要使用一个能够将射频和本振信号混合的二极管。

然后,我们需要使用滤波器来去掉不需要的杂波,只保留中频带宽内的信号。

一般来说,需要使用一个精细的带通滤波器来达到这一目的。

最后,我们需要使用解调器来将频率调制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

解调器需要使用一个专用的芯片来完成该任务。

芯片通常包含一个鉴定器、一个解调器、一个限幅器和一个滤波器。

通过Multisim,我们可以轻松地进行这些设备的设计和调试,以确保它们能够正确运行。

使用Multisim进行电路仿真可以减少实际制造的成本和风险,使我们更快地得到想要的结果。

在设计FM接收机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例如信噪比和灵敏度。

这些因素可通过调整电路参数和增加附加电路来优化。

一旦调试完成,我们就可以将设计转换为实际的PCB 电路板,并进行实际测试和验证。

总之,使用Multisim设计无线调频接收机是一项很有挑战性的任务,但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强大而可靠的工具,以快速轻松地开发出高品质的FM接收机。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无线调频接收机是一种用来接收调频信号的设备,它可以将无线电信号转换成声音或者数字信号。

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无线调频接收机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用于无线电台、无线通信、广播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Multisim是一款由美国国家仪器(NI)公司开发的用于电子电路仿真和原型设计的软件。

它提供了丰富的元器件库和强大的仿真功能,可以帮助工程师们进行各种电路设计与验证。

利用Multisim,我们可以设计并验证无线调频接收机的电路,以确保其性能和稳定性。

在设计无线调频接收机时,需要考虑到接收机的频率范围、频率选择、信号放大、解调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我们需要确定无线调频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范围。

在设计中,我们选择100MHz~500MHz范围内的调频信号。

接着,我们需要设计频率选择器和射频放大器。

频率选择器可以用来滤除非目标频率的信号,而射频放大器可以用来增强目标信号的幅度。

在Multisim中,我们可以利用其丰富的元器件库,选择合适的电感、电容和晶体管等元器件进行设计和仿真。

我们需要设计接收机的中频放大器和解调器。

中频放大器可以用来增强射频信号的幅度,并将其转换成中频信号;解调器可以用来将中频信号解调成原始信号。

在Multisim中,我们可以利用其模拟电路分析模块,对中频放大器和解调器进行仿真和分析,以确保其性能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设计和仿真,我们可以得到一套完整的无线调频接收机电路设计。

接下来,我们可以将设计结果导出到PCB设计软件中,进行布局和布线,并最终制作出真实的电路原型。

通过不断的调试和优化,我们最终可以得到一个高性能、高稳定性的无线调频接收机。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快速有效地进行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与验证。

通过充分利用Multisim的强大功能和丰富资源,我们可以设计出高性能、高稳定性的无线调频接收机,为现代通信系统的发展做出贡献。

课程设计:调频接收机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调频接收机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调频接收机设计一、实验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与调试,提高动手能力,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要求掌握、基本的调频接收机各单元电路的组成和调试方法,了解集成电路单片接收机的性能及应用。

二、调频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调频接收机的主要技术指标有:1.工作频率范围接收机可以接受到的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称为接收机的工作频率范围或波段覆盖。

接收机的工作频率必须与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相对应。

如调频广播收音机的频率范围为88~108MH,是因为调频广播收音机的工作范围也为88~108MHz2.灵敏度接收机接收微弱信号的能力称为灵敏度,通常用输入信号电压的大小来表示,接收的输入信号越小,灵敏度越高。

调频广播收音机的灵敏度一般为5~30uV。

3.选择性接收机从各种信号和干扰中选出所需信号(或衰减不需要的信号)的能力称为选择性,单位用dB(分贝)表示dB数越高,选择性越好。

调频收音机的中频干扰应大于50dB。

4.频率特性接收机的频率响应范围称为频率特性或通频带。

调频机的通频带一般为200KHz。

5.输出功率接收机的负载输出的最大不失真(或非线性失真系数为给定值时)功率称为输出功率。

三、调频接收机组成调频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图一调频接收机组成框图一般调频接收机的组成框图如图一所示。

其工作原理是:天线接受到的高频信号,经输入调谐回路选频为f1,再经高频放大级放大进入混频级。

本机振荡器输出的另一高频f2亦进入混频级,则混频级的输出为含有f1、f2、(f1+f2)、(f2-f1)等频率分量的信号。

混频级的输出接调频回路选出中频信号(f2-f1),再经中频放大器放大,获得足够高增益,然后鉴频器解调出低频调制信号,由低频功放级放大。

由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过混频成为固定的中频,再加以放大,因此接收机的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性能也比较稳定。

四.单元电路设计一.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如下图所示为共射级接法的晶体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他不仅要放大高频信号,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选频作用,因此晶体管的负载为LC并联谐振回路。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无线调频接收机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音频信号,在通信、广播和其他应用中广泛应用。

在现代无线通信领域,无线调频接收机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Multisim软件设计并模拟一个基本的无线调频接收机。

我们将从理论上讨论无线电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并使用Multisim软件进行模拟实现。

1. 无线调频接收机的工作原理无线调频接收机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无线电信号从天线中捕获并将其转换为与之同步的局部振荡器信号。

该局部振荡器信号经过混频器和滤波器处理,输出中频信号。

该中频信号经过放大器和解调器处理后,最终输出音频信号。

为了设计无线调频接收机,我们需要将其分为几个基本模块。

这些模块包括:1)射频放大器:在此模块中,我们使用同轴电缆将输入无线电信号传送到接收机中。

然后,它将无线电信号放大,并将其发送到混频器。

2)混频器:在此模块中,我们将输出由射频放大器产生的信号(RF信号)与局部振荡器的输出(LO信号)混合在一起,产生中频信号。

3)中频放大器:中频放大器被设计用来增加中频信号的振幅。

这使得中频信号更容易处理和解调。

4)解调电路:解调器被设计用来将经过放大的中频信号转换为音频信号。

解调器主要将信号的振幅分离并复制到一个新的音频载波上。

5)音频输出电路:这个模块被设计用来将解调后的信号从解调器输出,输出的信号可以连接到扬声器或其他音响设备。

在Multisim模拟前,我们需要确定接收机的一些关键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1)局部振荡器频率:这是我们将用来混合RF信号的频率,通常在300kHz-1.2GHz之间。

2)射频信号频率:这是我们要接收的无线电信号的频率,可以从天线上接收到。

4)混频器和放大器的增益:这是我们需要使用的两个关键参数,混频器和放大器的增益应设定为满足设计规格的最小值。

根据以上参数和电路设计原理,我们可以开始使用Multisim软件实现无线调频接收机的模拟。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无线调频接收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通信领域的设备,它能够通过接收无线电信号并转换成可供人们理解的信息。

在当今日益发展的通信技术中,无线调频接收机的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Multisim是一款由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推出的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进行电子电路的设计、仿真和分析。

在本设计中,我们将利用Multisim软件来搭建一个无线调频接收机。

设计的重点是保证接收机的高灵敏度、低噪声和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我们要明确无线调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

无线调频接收机通过天线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解调等过程,将信号转换成可供人们理解的信息。

在本设计中,我们将主要关注接收机的前端部分,包括信号的放大和滤波。

接下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1. 天线和射频放大器2. 射频滤波器3. 中频放大器和检波器4. 输出滤波器和音频放大器首先是天线和射频放大器。

在接收机的前端,天线负责接收到的无线电信号,并将其输入到射频放大器中。

射频放大器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在Multisim软件中,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射频放大器模型,并进行参数配置和性能仿真。

接下来是射频滤波器。

由于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中可能包含多种频率成分,需要通过滤波器来对信号进行初步的频率分离。

在Multisim中,我们可以设计并调整滤波器的频率响应曲线,以满足接收机对不同频率信号的需求。

接着是中频放大器和检波器。

经过射频滤波器的处理,信号进入中频放大器,进一步放大信号以便后续处理。

随后信号经过检波器解调成基带信号,在Multisim中我们可以模拟中频放大器和检波器的工作过程,并分析其性能指标。

通过以上设计过程,我们可以得到一套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方案。

该设计方案具备高灵敏度、低噪声和良好的抗干扰性能,能够满足无线通信中对接收机性能的要求。

全波段调频接收机

全波段调频接收机

新闻 言论 消费难得一见的高灵敏、高保真全波段调频接收机——PB-0308黑龙江 王秀军 首次试听本机,即被其超高的接收灵敏度、全波段(BL:48~120MHz;BH:120~370MHz;BU:370~870MHz)调频接收、Hi-Fi级的音质效果所折服。

开盖细看,精湛的印板布局,清一色的补品元件,考究的电路板材质,反映出设计者对高灵敏、高保真的理解。

感谢华声电子公司将本人多年梦寐以求的电路变为现实。

此机堪称目前国内难得一见的高灵敏全波段Hi-Fi调频接收机。

整机方框图见图1,电原理图见图2。

一、高频接收、二次变频电路 高频接收部分采用了一致性极好的名牌产品画佳全增补高频头,保证了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由于高频头输出的31.5MHz伴音中频必须经过二次变频才能与标准的10.7MHz调频中频信号相匹配,故二次变频显得格外重要。

本机没有采用普通的三极管变频混频方式,而是采用美国高性能的专用通信集成电路NE602N。

B2的振荡频率为42.2MHz,与31.5MHz的第一中频B1差出第二中频10.7MHz信号,由IC4⑤脚输出经X201/10.7MHz滤去杂波后,再经一级C9018的放大,再经两级10.7MHz滤波器,选出纯净的中频信号送入中放、鉴频及立体声解码级。

二、中放、解码部分 此部分采用了以三菱M51535P为核心、配合外围元件构成的中放、鉴频及立体声解码电路。

这片高保真芯片最先就是华声电子公司推介给国内读者的,其性能参数十分优良。

M51535P在国内收音解码电路中几乎没有它的踪迹,因为该商品是受日本国限制出口的战略物资。

常见的CXA1238、TA8132、LA1816等的性能均无法与之匹敌。

本机该IC的外围元件尽皆补品,尤其左右声道的元件参数一致性极好,保证了声道之平衡。

10.7MHz信号由(21)脚输入,⑦、⑧脚解出立体声音频信号经一级电压放大后进入音调级。

值得一提的是:IC5的(15)脚为AFC输出,与高频头的AFC脚配合得很好,在调台时有被牵引到位的感觉,一旦调准台,便锁定,不会有逃台现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网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线调频调制是用于高频信号传输的最常见技术之一。

无线调频接收机是接收无线电信号的设备,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个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的设计。

设计目标无线调频接收机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前置放大器,中频放大器和解调器。

其设计目标是实现以下性能:1. 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为100 MHz到1 GHz。

2. 电路的增益不小于40 dB,在整个频率范围内保持稳定。

3. 前置放大器和中频放大器的输入和输出阻抗匹配良好,以确保最大功率传输。

4. 解调器能够提供高品质的音频输出,并保持良好的抑制性能。

电路设计前置放大器前置放大器的主要任务是放大输入信号,并将其转换为中频信号。

我们采用了一个BFR93A双极晶体管作为前置放大器。

该晶体管具有高增益和低噪声等优点,是前置放大器设计的理想选择。

为了确保良好的匹配性能,我们采用了一只Helical Antenna作为输入部件,它是一个螺旋构造的天线。

该天线具有高效的扫描性能和低环境影响,适用于频率范围在100 MHz到1 GHz之间的应用。

中频放大器中频放大器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放大信号,并使其达到解调器所需的电平。

我们采用了一个JFET(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作为中频放大器。

该晶体管具有高输入阻抗,低噪声和稳定性能。

此外,JFET还具有较低的交叉调制,这使其成为中频放大器的另一理想选择。

解调器解调器的主要任务是将调频信号转换为基带音频信号。

我们采用了一个单端AM解调器电路。

该解调器利用了一个慢放电电容器,它在一个音频信号被截取的同时,利用一个运放进行了同步检测。

实现我们利用Multisim来模拟和测试设计的无线调频接收机。

通过模拟和测试,我们确定了输入输出的频率、增益和阻抗匹配性能,并优化了电路的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引言: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无线调频接收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设备,它能够接收并解调调频信号以提取原始信息。

无线调频接收机的设计需要兼顾灵敏度、抗干扰性、频谱效率等指标,因此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和测试。

Multisim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电子电路仿真软件,可以帮助工程师们在设计电路时进行仿真和测试,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本文将以Multisim 为工具,介绍一种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方案。

无线调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无线调频接收机由天线、射频前端、中频处理、解调器和数字处理等部分组成。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天线接收调频信号,并经过射频前端的放大和滤波后进入中频处理单元,最终通过解调器提取原始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灵敏度、抗干扰性和频谱效率是设计的关键指标。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1. 射频前端设计:在无线调频接收机中,射频前端起着放大和滤波的作用,是整个接收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Multisim中,可以利用各种模拟元件和射频模型来搭建射频前端电路,并通过仿真分析其放大和滤波性能。

可以通过Multisim中的RF模块来模拟射频信号的传输和放大过程,验证射频前端的设计效果。

2. 中频处理设计:中频处理单元需要对射频信号进行混频和滤波处理,将其转换为中频信号,并进行放大和滤波。

在Multisim中,可以使用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等模块来搭建中频处理电路,并对其进行仿真测试。

通过Multisim的信号分析功能,可以验证中频处理单元的性能和稳定性。

3. 解调器设计:解调器是无线调频接收机中的核心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接收机的解调效果和信息提取能力。

在Multisim中,可以利用数模混合技术搭建解调器电路,并通过仿真分析其解调性能。

可以利用Multisim中的数字信号处理模块来模拟解调过程,并评估解调器的性能。

4. 整体系统调试:在设计完成各个部分的电路之后,可以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无线调频接收机系统,并在Multisim中进行整体系统的调试和测试。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无线调频接收机是一种电子设备,用于接收无线电信号并转换成可用的音频或数字信号。

本文基于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的Multisim软件,介绍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无线调频接收机。

首先,需要了解一些电子元件的基本原理。

调频是一种模拟信号调制方式,可以用一个VCO(压控振荡器)产生一定频率范围内的正弦波信号,然后将待调制信号与VCO的信号相加,形成频率偏移的载波信号。

这个载波信号包含原始信号的信息,可以通过解调还原出原始信号。

在Multisim中,可以使用电路模型代替实际元件,完成电路设计。

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基本元件,如电容、电阻、二极管和晶体管等。

首先,设计一个VCO电路。

我们选择CD4046B是一个CMOS相锁环,它可以用作VCO。

将引脚10和11连接到电源VCC,引脚8连接到地GND,引脚14连接到RC滤波电路的输入。

在这里,我们将电容和电阻组成一个RC滤波器,用于帮助过滤杂波。

可以选择适当的电容和电阻值,以获得预期的截止频率。

接下来,设计一个前置放大器,用于放大载波信号并将其传输到解调器。

此处选择NPN晶体管2N3904作为前置放大器。

将晶体管引脚1连接到电源VCC,引脚3连接到地GND,引脚2和引脚4分别连接到VCO输出和解调器的输入。

这里建议使用反向二极管连接到VCO 输出和晶体管基极,以防止VCO电压超过晶体管的最大额定值。

最后,设计解调器电路。

需要选择合适的解调器类型,将载波信号解调回原始信号。

这里使用了一个简单的调幅解调器电路,使用二极管整流器和RC滤波器过滤高频噪声。

将解调器输出连接到扬声器或其他音频设备,以便听取音频信号。

在Multisim中模拟电路行为,并调整元件参数以获得最佳性能。

完成此步骤后,可以制作实际的电路板,并使用示波器等测试仪器进行测试和调试。

总结来说,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效的学习和实践电子技术的方法。

移动通信调频接收机测量方法

移动通信调频接收机测量方法

移动通信调频接收机测量方法
移动通信调频接收机的测量方法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测量接
收机的性能参数、频谱分析、误码率测试等。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
来介绍这些测量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从性能参数测量方面来看。

对于移动通信调频
接收机,常见的性能参数包括灵敏度、选择性、动态范围、抗干扰
能力等。

测量灵敏度可以通过输入信号的最小可测功率来实现,通
常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标准的测试信号,然后逐渐减小信号强度直
至接收机无法正确解调信号为止。

选择性可以通过测量接收机在不
同频率下的响应来实现,可以使用频谱分析仪和信号发生器进行测量。

动态范围可以通过输入不同强度的信号来测量,观察接收机在
不同信号强度下的表现。

抗干扰能力可以通过引入干扰信号来测量,观察接收机在干扰信号存在时的表现。

其次,频谱分析是移动通信调频接收机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频谱分析可以通过频谱分析仪来实现,可以测量接收信号的频谱特性,包括频谱带宽、谐波、杂散等。

通过频谱分析可以了解接收信
号的频谱特性,从而评估接收机的性能。

此外,误码率测试也是移动通信调频接收机测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误码率测试可以通过引入已知的误码信号,然后观察接收机的误码率来实现。

误码率测试可以评估接收机在不同信噪比下的性能表现,是衡量接收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总的来说,移动通信调频接收机的测量方法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性能参数测量、频谱分析、误码率测试等。

通过全面的测量方法,可以全面评估接收机的性能表现,为移动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重要支持。

45~925MHz二次变频调频接收机

45~925MHz二次变频调频接收机

-- 45~925MHz二次变频调频接收机本文介绍的电路分为7个部分:波段切换、第一本振/混频、第二本振/混频、预中放、第二中放及音频解调、音频放大器、稳压及DC-DC变换电路。

二、工作原理全机使用1只高频头,5只集成电路,构成典型的二次变频超外差接收头。

第一中频为38.0MHz,第二中频为6.5MHz。

音频输出约0.2W,静态电流100mA,图 2 - 2是RSA925 型二次变频调频接收机电路原理图。

IC1(CD4017)组成L、H、U三波段轻触式电子转换电路,且由发光管LED1、LED2、LED3分别指示对应的波段。

L段频率为45MHZ~150MHZ,H段频率为150MHZ~440MHz,U段频率为4 40MHz~925MHz。

无线电信号经高频放大、变频后,输出的38.0MHz第一中频信号通过高频变压器B1送到NE602,与44.5M Hz第二本振混频,产生6.5MHz第二中频信号,该中频信号通过6.5MHz三端滤波器送入由Q201组成的预中放电路,提高增益约18dB,再由X102、X103两只6.5MHz加强滤波电路送入LA1260。

LA12 60具有中放、音频解调、调谐指示等功能。

解调后的音频信号经LM386放大后驱动8Ω/0.5W扬声器或耳机。

LA1260鉴频输出端8脚的电压控制高频头AFC端,即可达到自动频率微调的目的。

本机电源由7805、7812、NE555集成电路及外围元件组成的DC-DC变换器,分别向电路各部分提供5V、12V、30V工作电压。

三、元件选择1 高频头选用灵敏度较高的全增补频道高频头,使用扫频仪、示波器和频率计对高频头进行改调,在保证总体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将U段频率上限提高到925MHz,实测频率范围为L段45~155MHz、H段150~465MHz、U段440~925MHz。

2 第二本振/混频选用选用美国产的通信专用ICNE602,它被广泛应用于无绳电话、对讲机、BP机、军用电台的接收和发送电路中。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无线调频接收机是一种可以接收调频信号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

它能够接收不同频率的无线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供后续处理的基带信号。

基于Multisim 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是一项关于利用Multisim软件来构建和测试无线调频接收机的实验性工作。

本文将介绍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

一、无线调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无线调频接收机是一种接收调频信号的无线电设备。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调频调制是一种常见的调制方式,它通过改变载波频率来传输信息。

无线调频接收机的基本原理是接收来自天线的无线信号,并通过解调电路将其转换为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经过后续处理可以得到原始信号的信息。

二、Multisim软件介绍Multisim是由National Instruments开发的一款用于电子电路仿真的软件。

它能够模拟各种电子电路的工作情况,并可用于教学、研究和工程设计。

Multisim软件提供了丰富的元件库和仿真功能,能够帮助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快速高效地设计和验证电路方案。

1. 信号接收和解调电路设计在Multisim中选择适当的元件(如天线、滤波器、放大器、混频器、解调器等)进行电路设计。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频率范围和信号调制方式。

然后连接各个元件,并进行仿真分析,验证电路设计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2. 信号处理和滤波设计接收到的调频信号经过解调后,需要进行信号处理和滤波。

在Multisim中,可以选择合适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滤波器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

通过调节滤波器参数和信号处理算法,优化信号质量和抑制干扰。

3. 效果验证和性能分析设计好无线调频接收机电路后,需要对其性能进行验证和分析。

在Multisim中可以进行各种实验和参数测试,评估接收机的灵敏度、带宽、抗干扰能力等性能指标。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对接收机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调频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调频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调频接收机的工作原理调频接收机是一种用来接收广播电台信号的设备。

它的功能是将调幅广播电台的信号转换成可听的声音。

这种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基于时变信道的频率选择性衰落。

1. 载波信号的接收调频接收机接收到调幅广播电台的信号后,需要先把频率调制的载波信号接收下来。

这一步使用了接收机中的一个叫做“前置放大器”的电路,它用来放大信号的弱信号部分。

目的是为了使信号通过解调的处理后能够输出给放大器达到可以听到声音的效果。

在这一步,接收机还需要经过“带通滤波器”过滤掉不需要的高频和低频信号。

2. 频率变换在接收到信号后,调频接收机还需要将接收到的信号变换到中频。

这里的中频指的是介于数十千赫兹到一百千赫兹之间的频率。

在这一步,接收机中有一个叫做“混频器”的电路,它可以把接收到的频率转换成中频。

接着,再用一个“中频放大器”来放大信号的弱信号部分。

3. 解调当信号转换成中频后,调频接收机接下来就开始解调了。

解调器的作用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识别,将原来的信息信号还原出来。

在解调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鉴频器”和“去乘原器”,来准确识别并消除频谱中的干扰信号。

4. 放大接着,调频接收机会将信号放大,通过“音频放大器”将信号放大至可听的声音尺度。

这一步是需要专业技能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信号达到足够的强度,以便于人们可以听到清晰的音频信息。

5. 反馈控制最后一步,调频接收机还需要进行反馈控制,以便于实现精确的信号增益和频率选择。

这一步需要用到一些反馈电路,例如鉴频回路、音频回路等等。

以上就是调频接收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调频接收机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具有高度的自动化、精密化和稳定性能,而且还能适应复杂的场合和环境。

自制45-870MHz调频接收机

自制45-870MHz调频接收机

该机使用了画佳TDQ-38型全增补高频头及由LA7533组成的成品中放盒,因而接收灵敏度高、性能稳定且制作容易。

本机可接收45-870MHz范围内的所有调频信号,且可用于收听调频广播、电视伴音以及对讲机和无绳电话的信号等;具有音视频信号输出端口,可以与监视器配套成为一台全频道电视接收机,也可以作为修理电视机时的音视频信号源。

电路原理见下图高频头输出的38MHz全电视信号及31.5MHz伴音第一中频信号直接输入成品中放盒内进行中频放大及检波与鉴频,输出的音视频信号分别经C5、C6耦合至音视频输出端。

音频信号同时经W2音量电位器调整后送入IC2(ULN2283B)所组成的音频功放电路,经放大后输出至扬声器,输出功率为1W。

IC1(CD4017)组成L、H、U三波段轻触式电子转换电路,且由双色发光管LED1分别以红、绿、黄三色指示。

L段频率为45MHz~150MHz,H段频率为142MHz~380MHz,U段频率为375MHz~870MHz。

高频头应选用灵敏度高的全增补型的优质品,彻底杜绝普通收音机灵敏度低、串台及选择性差等问题。

LA7533中放盒采用成品,伴音中频为6.5MHz,其内置一级预中放,声表面波滤波器及LA7533中放块;单排11脚排列,其中①脚为IF输入,②脚接地,③脚接12V电源,⑥脚为音频输出,⑦脚为6.8V A GC电压输出端,⑩脚为视频信号输出端,外壳需接地。

IC2音频功放块型号为ULN2283B,若不易购到可用由LM386组成的音频功放电路。

调谐电位器W1选用220KΩ彩电场频调整电位器,调谐指示使用直流30V微型表头。

自制45--470MHZ调频接收机接收机具有高灵敏度线路简单,易于安装调试,由电池供电,工作稳定耗电少,体积小,便于携带等特点。

电原理图见图1。

工作原理由高频头将天线接收到的微弱调频信号进行放大和混频,混频后产生的31.5MHz伴音中频信号由IF端输出。

ICl为调频接收集成块(由于高频头具有良好的调谐接收性能,而TDA7010 T是专用调频接收1C,接收灵敏度达3uV,从而保证了整机具有很高的接收灵敏度),中频信号输入ICl的(11)脚,经ICl进行中频放大、调频检波后由②脚输出音频信号,IC2用于音频信号功率放大。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

基于Multisim的无线调频接收机设计无线调频(FM)接收机是一种帮助我们接收无线电广播信号的设备,它能够通过调整接收频率,接收并解调广播信号,然后将其转化为可听的声音。

在本文中,我们将使用National Instruments公司的软件Multisim来设计一个基于FM接收机的电路。

我们需要明确设计所需的元件。

一个典型的FM接收机电路由以下几个主要的电路组成:1. 频率调谐电路:用于选择所需的接收频率。

它由一个变量电容和电感组成。

通过调节电容的值来调整接收频率。

2. 中频放大器(IF Amplifier):接收器的前端电路,用于增强接收信号的弱度。

它通常由多个放大级组成,其中每个级别都由晶体管构成。

3. 预降噪电路(Pre-emphasis Circuit):用于增强音频信号的高频成分,以提高音质。

它通常由一个电容和一个电阻组成,其中电容和电阻的值是根据所需的频率响应来选择的。

4. 解调器电路(Demodulator Circuit):用于将接收的FM信号解调为音频信号。

最常用的解调方法是使用一个相移解调器电路,它由一个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组成。

5. 音频放大器(Audio Amplifier):用于增强解调的音频信号的强度,使其可以驱动扬声器。

在Multisim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组件模型来构建这些电路。

我们可以使用可变电容器和电感器模型来构建频率调谐电路,使用晶体管模型来构建中频放大器,使用电容和电阻器模型来构建预降噪电路等等。

一旦我们完成了电路设计,我们可以使用Multisim来进行仿真。

我们可以模拟不同频率的信号输入到电路中,然后观察电路的响应。

通过调整电容和电感的值,我们可以调整电路的接收频率。

通过观察解调后的音频信号的波形,我们可以评估电路的解调效果。

通过Multisim的仿真功能,我们可以对设计进行快速验证,并对电路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样,我们可以减少实际制作和测试所需的时间和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频接收机报告摘要本调频收音机采用FM/AM收音机芯片CXA1691完成混频、中放、解调,PLL频率合成器BU2614稳定本振,以AD7520产生的电压控制输入调谐回路的谐振频率,从而实现电调谐,采用MSC-51系列单片机对串行输入锁相环频率合成器BV2614的分频比进行预置,通过D/A输出控制电压,加在8279键盘显示电路上,以串行E2PROM实现多种程控搜索、电台存储和载波显示,本收音机还采用了数字电位器(X9511)控制音量,且整机实现3V电源,还增加了立体声解码功能。

一、方案论证与比较1、方案的选择与论证方案一:采用LC调谐法,在本振回路通过机械调整谐振电路的电容值来改变本振频率,从而达到调谐的目的,这种调谐方式电路简单,但频率的稳定性差,且不利于使用单片机进行智能控制。

方案二:数据经D/A转换器转换成模拟电压,控制变容二极管两端电压改变频率。

这种调谐方式的精度取决于D/A转换器的精度,该电路结构简单,没有锁相环路中可能产生的噪声,但是其最大的缺点就是谐振电路处于开环状态,温度稳定性差,本振频率随温度等外界因素的变化而漂移。

方案三:采用PLL频率合成方式。

PLL频率数字调谐系统主要由压控振荡器(VCO)、相位比较器(PD)、低通滤波器(LF)、可编程分频器、高稳定晶体振荡器、参考分频器、中央控制器等组成。

高稳定度的晶振使得本振频率稳定性极大民提高,而且在单片机控制下可以实现频率步进扫描、预置电台、电台存储等多种功能。

比较以上三种方案,很明显:方案三的锁相频率合成方式优于方案一和方案二,采用方案三加上单片机可以实现发挥部分所要求的程控搜索、电台存储、载频显示等功能,而且有专门的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可用。

故本振部分电路选择锁相环频率合成方式。

从理论上讲,输入选频回路也可以由本振部分锁相环中的低通滤波器输出电压来控制,但由于变容二极管的非线性,以及两部分电路的参数调整困难,实际上难以采用。

因此输入回路谐振频率由单片机通过D/A转换器的输出电压来控制。

2、信号的检测及锁定方式的选择与论证CXA1691的20脚为调谐指示输出端,此端的输出电压随输入电台信号的强弱变化,电台信号越强20脚电压越低,故对此脚的电压进行精度判断的准确锁台和自动存储电台的关键。

实现方案有如下选择:方案一:直接将此调谐批示输出端的电压送到单片机的I/O进行检测,调谐指示输出端的电压值降至低电平以下时则表示可以将该电台频率进行存储。

但是实际电路测试结果表明,只有在电台信号极强才能使调谐指示输出端达到低电平,而对于其他信号比较弱的电台,调谐指示输出端不能降为低电平,即不能对这些电台进行自动存储。

方案二:使用V/F变换器。

经实际测试,CXA1691的调谐指示输出凋的电压随输入电台信号的强弱变化如图所示,在中心频率 f0附近V基本不变。

单片机测量电压较困难,但测量频率时不必增加硬件,可完全用软件实现,并且通过对频率的计算可以准确地将中心频率f锁住而不会产生偏差。

因而用CD4060做V/F变换器,通过判断CD4060的输出频率来锁定电台的中心频率。

比较以上两种方案,很明显:方案二采用V/F变换的方法自动锁台非常准确,并且可以准确知道本振或载频的频率,故本收音机采用此方案。

二、单元电路分析1、系统简介本系统由单片机、频率合成器、接收机三部分构成。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图(1)从天线输入的信号经过带通滤波器后送入CXA1691混频、中放、鉴频后再进入TA7343立体解码和CXA1622音频放大,最后还原出音频信号。

单片机是整机控制核心,通过键盘使单片机控制BU2614的分频比,从而走到选台的目的。

2、接收机电路接收机采用芯片CXA1691进行混频、中放、鉴频,具体电路如图(2)所示,因为超外差收音机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在波段内的灵敏度均匀等优点,所以我们采用超外差接收方式,其中频频率选符合FM频段标准的10.7MHz,本振频率比接收信号比接收频率高10.7MHz所以本振(fosc )、中频(fm=10.7MHz)接收频率(fin)之间关系为:fosc =fin+fm,接收机带宽为:MAXFmfmffB)(.++=∆=127而mf=Δfmax /Fmax根据题目要求,最大频偏Δfmax=75KHz,最大调制频率F M=15KHz,所以求得B=247KHz,此时Q值最佳。

在电子线路的排、布线上,使所有元件尽量靠近电路和管脚,特别是谐振回路走线尽量短,并且对空白电路用大面积接地的方法,使得收音机分布参数影响最小。

为了提高镜像抑制比,在调频信号输入端采用特性很好的声表面波带通滤波器,又仔细调整谐振回路的线圈,在满足带宽要求的情况下使Q 值尽量大,以提高电路的选择性,达到提高镜像抑制比的目的。

图(2)3、 PLL 频率合成器及环路滤波电路以BU2614为核心构成的锁相环频率合成器和环路滤波电路如图(3)所示。

BU2614的最高工作频率可达到130MHz ,采用串行数据输入控制方式。

R11K R21KR31KR44.7KR51KR60.47KR710KR810KR910KR10100KR1110KVSSPD VDD1VDD2FM IN AM IN P2IF INXOUTXIN CE CLK DATA CD P0P1BU2614U1C6100pFC70.01uF C80.01uFC9100pFC10334pFC11470pFC12222pF+10uF+47uFC131000pF+10uF+10uFT12SC2412T22SC241275KHz12345678910111213141516+5V FoscVD 2.6-9.8V+12VCE CLKDATA C1-C3100pFC4-C533pF图(3)图(4)是锁相环的原理图。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为:锁相环路锁定时,鉴相器的两个输入频率相同,即:fr =fd,本电路中参考频率fr取1KHz主要是为了提高锁台精度。

fd 是本振频率fosc经N分频以后得到的,即:fd=fosc/N,所以本振频率fosc=N×fr。

通过改变分频次数N,VCO输出的频率将被控制在不同的频率点上。

因为基准频率fr是由晶振分频得到的所以本振频率的稳定主几乎与晶振的稳定度一样高。

由于调频信号载波范围为:88MHz<fin<108MHz,根据超处差收音机的原理,可知本振频率为fosc= fin+fm,分频器的分频次数为N= fosc/ fr,选取中频频率fm为10.7MHz,则本振频率范围为:98.7 MHz<fosc<118.7 MHz,故输入BU2614的分频次数N的范围为fosc(min)/ fr<N< fosc(max),即98700<N<118700。

通过单片机将相应的N值输入BU2614,即可达到选台的目的。

图(4)4、电源电路由于变容二极管需要2.6~9.8V反向偏置调谐电压,单片机工作电压为5V,为满足整机3V供电压的要求,我们采用DC-DC变换器MC34063。

为提高电压转换效率,用两片MC34063分别将直流+3V电压升到+12V的+5V。

MC34063升压输出特性如下:Vout =1.25(R1/R2)一片MC34063将3V电压升至5V,此时选R1=2.7kΩ,R2=8.2kΩ。

另外一片升至12V,此时R1=4.7kΩ,R2=40kΩ。

大电流条件下,电源效率有所下降,本机工作电流小,3V单电源供电时,电流仅为160mA,效率在80%以上。

具体+3V升压为+5V和+12V 电路如图(5)所示。

图(5)5、台锁存电路自动搜索并存储电台是本收音机最突出的功能之一,为了准确存台,仅仅靠对CXA1691调谐指示(○20脚)输出作出高低电平识别是不可靠的。

在本电路中,通过锁相环CD4046将调谐指示端的电压变化变换为频率信号。

当接收到强电台信号时,由CD4060构成的压控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在电台信号最强处输出频率最低,那么通过单片机跟踪CD4046的输出频率,在检测到某调频频率点的CD4046输出频率处于最低,那么就可以判断该调频频率点即为信号最强点,单片机可对该频率点锁存。

三、软件设计软件设计的关键部分是对锁相环BU2614的正确控制,其他部分软件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作详细介绍。

BU2614采用了标准的I2C总线控制方式,它与单片机的连接仅需CK、DA、CE三条线——见图(6)。

根据数据输入时序图,可方便地将分频次数N和控制字节输入BU2614。

例如要接收频率为100MHz的电台,则图(6)实际输入的BU2614的数据(分频次数N是实际输入数据的两倍):DA=N/2=110700(D)/2=55350(D)=d836(H)相应的命令字节为8200(H)。

依据先低位后高位的次序将DA和命令字节依次输入BU2614,即可将接收频率稳定在100MHz。

图(7)是系统软件流程图。

图(7)调频接收机主要指标测量:灵敏度(这里指可用灵敏度):测试方法与步骤:⑪由标准信号发生器输出一个调制频率为1KHz频偏为3KHz的标准RF测试信号接收机处于不静噪状态。

⑫调节音量电位器,直至获得额定音频输出功率。

此后音量电位器位置保持不变。

⑬调节输入信号电平,直至接收机输出的售纳比符合指标要求,记下此时输入信号电平。

⑭如果在步骤⑬记下输入信号电平值时,音频输出功率不小于额定功率的50%,则此时所记下的输入信号电平值,即为接收机的可用灵敏度。

⑮如果在步骤⑬记下输入信号电平值时,音频输出功率小于额定功率的50%,则应增加射频输入信号电平,直至获得额定音频输出功率的50%。

此时的射频输入信号电平才为该接收机的可用灵敏度。

最大不失真功率:测试方法与步骤:⑪接收机处于不静噪状态。

⑫在接收机输入端加上标准测试信号,其电平为实测可用灵敏度,调节音量电位器,使接收机负载得到额定音频功率输出。

⑬提高输入端电平,或调节音量电位器,使负载两端电压波形失真为最小。

⑭记下负载两端电压,按P=U2/R,换算成最大不失真功率。

镜频干扰:测试方法与步骤:⑪接收机处于静噪状态。

⑫标准信号发生器2不工作,标准信号发生器1输出一个标准测试信号,调节接收机音量控制,使接收机输出额定音频功率。

⑬降低信号发生器1的电平,使接收机输出的信纳比降到12dB,记下此时信号发生器1的输出电平E1v⑭将信号发生器1的输出电平增大到比E1高3dB。

⑮信号发生器2工作,输出一个镜像频率的干扰信号,其调制频率为400Hz,调频频偏为最大允许频偏的60%,调节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直至接收机输出的信纳比为12dB,记下此时信号发生器2输出的镜频率的电平E2。

⑯按下式求得的dB数即为镜像抑制比:SA =20lg(E2/E1)(d)指标测试:(1)最大不失真功率测试调频信号源载频分别为88、98、108MHz,调制频率为1KHz,频偏为75KHz时,接收机分别调谐在88、98、108MHz点上,改变电位器使负载(8Ω)两关电压波形失真最小,记下RL 两端电压U,按U2/RL,计算最大不失真功率(如下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