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_吴林
女性偏头痛中医治疗方案
一、引言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头痛为主要特征,常常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
据统计,女性偏头痛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在月经期、孕期、产褥期等特殊时期症状更为明显。
中医治疗偏头痛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将介绍女性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案。
二、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女性偏头痛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具体表现为:1. 肝郁气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发为偏头痛。
2. 脾胃虚弱: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导致偏头痛。
3. 肾精不足:肾精亏损,髓海空虚,不能滋养脑窍,导致偏头痛。
4. 外感风邪:感受外邪,邪气侵犯头部,导致偏头痛。
三、中医治疗方案1. 中药内治(1)肝郁气滞型治法:疏肝解郁,活血止痛。
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用柴胡、白芍、当归、川芎、香附、甘草等。
(2)脾胃虚弱型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止痛。
方剂:六君子汤加减。
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等。
(3)肾精不足型治法:补肾益精,养血止痛。
方剂:左归丸加减。
药用熟地黄、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鹿角胶、龟板胶等。
(4)外感风邪型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
药用川芎、白芷、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等。
2. 中药外治(1)中药熏蒸选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药,如川芎、白芷、细辛等,煎煮后进行头部熏蒸,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中药敷贴选用具有温经散寒、活血止痛功效的中药,如吴茱萸、川芎、白芷等,制成药饼敷贴于头部,每日1次,每次4-6小时。
3. 针灸治疗(1)体针选取头部穴位,如百会、风池、太阳、合谷、足三里等,采用泻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2)耳针选取耳穴,如神门、头痛点、皮质下、肝、脾、肾等,采用压丸法,每日1次,每次5-10分钟。
4. 推拿按摩选用头部穴位,如百会、风池、太阳、合谷等,采用揉、按、拿、搓等手法,每日1次,每次30分钟。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分析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分析偏头痛是一种源自头部的慢性疾病,常常伴随着严重的头痛和其他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
针对偏头痛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中医内科治疗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
本文将就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进行详细分析。
一、偏头痛的病因及症状偏头痛是一种原因多样、如来势不测的慢性头痛,临床症状以反复发作的、一侧头痛为主,常伴随情绪紧张、视力模糊、视物闪烁、听力下降等症状,可在数小时到数天内缓慢发展,也有急骤发作者。
疼痛常为搏动性,随头部活动而加重,伴有呕吐、光过敏、噪声过敏。
这是一种经常发作的神经性头痛。
二、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理论基础中医将偏头痛归纳为痰风内动、气血不畅、肝阳上亢等多种病机,主要病机在于五脏失调,气滞血瘀等,中医认为可以通过调理五脏功能,疏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方法来治疗偏头痛。
1. 穴位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经络气血,平衡阴阳,调理脏腑功能,从而缓解偏头痛的症状。
2. 草药治疗:中医药物多以疏风清热、理气活血为主要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包括川芎、当归、熟地黄等,可以调理气血,缓解偏头痛症状。
3. 穴位按摩:重复按摩头部、颈部等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症状。
4. 饮食调理:根据中医理论,改变饮食结构,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可以有效地调理气血,改善偏头痛症状。
1. 穴位针灸疗法穴位针灸疗法是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常用方法之一,经过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穴位针灸能够有效地缓解偏头痛的症状,减轻头痛的程度。
穴位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缓解局部的痉挛和炎症,从而起到缓解头痛的作用。
在临床上,穴位针灸疗法常常与草药治疗结合使用,能够获得更好的疗效。
2. 草药治疗草药治疗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中也有很好的效果,中药具有温通经络、疏散风热、活血化瘀等作用,可以缓解偏头痛的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长期服用中药可以有效地降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偏头痛中医病因病机
偏头痛中医病因病机引言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血管性头痛疾病,其特点是发作性、单侧性和脉动性。
在中医学中,偏头痛被称为“偏正头痛”或“头痛偏向一侧”。
中医认为,偏头痛是由于人体脏腑经络的失调所导致的,其病因病机非常复杂。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详细介绍偏头痛的病因和病机。
一、病因1. 肝郁血瘀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是偏头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在情志不畅或长期抑郁的情况下,肝气郁结,导致经络不畅,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导致头痛。
2. 脾胃失调脾胃失调也是偏头痛的常见病因之一。
中医认为,脾胃主运化,如果脾胃功能失调,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会导致气血不足,最终出现头痛症状。
3. 肾精亏虚肾精亏虚也是偏头痛的病因之一。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肾精充足可以维护脑神经的正常功能。
如果肾精不足,就容易出现头痛的症状。
4. 阴阳失调阴阳失调是偏头痛的重要病因之一。
中医认为,阴阳是人体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的平衡对于人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如果阴阳失衡,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导致头痛病发。
5. 饮食不当饮食不当也是偏头痛的病因之一。
中医认为,饮食健康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
过食辛辣刺激、油腻等食物,或者饮食不规律,都会导致头痛的发生。
二、病机1. 气滞血瘀气滞血瘀是偏头痛的常见病机之一。
中医认为,肝气郁结导致经络不畅通,气滞血瘀,堵塞了脑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引发头痛的发作。
2. 痰浊内蕴痰浊内蕴也是偏头痛的常见病机之一。
中医认为,脾胃失调导致湿热痰浊内蕴,湿浊之气上扰头部,阻碍了脑部的气血运行,从而引发头痛的发作。
3. 肝阳上亢肝阳上亢是偏头痛的病机之一。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或长期抑郁使得肝阳上升,犯了头部,导致气血不畅通,从而引发头痛的发作。
4. 肝肾不足肝肾不足也是偏头痛的病机之一。
中医认为,肝肾功能不足导致精血亏虚,头部失养,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头痛的发作。
5. 阴阳失衡阴阳失衡是偏头痛的重要病机之一。
从中医角度理解头疼的病理机制
从中医角度理解头疼的病理机制头疼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痛苦。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头疼与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经络堵塞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头疼的病理机制。
一、阴阳失衡导致头疼中医认为,身体的阴阳平衡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当身体的阴阳失衡时,就容易引起各种疾病,包括头疼。
阴阳失衡常常表现为肝阳上亢、肝阴不足等。
肝阳上亢会导致头痛发作,伴有眩晕、目眩等症状;肝阴不足则会导致头痛持续不止,伴有干咳、耳鸣等症状。
二、气血不调引发头疼在中医理论中,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
当气血不调时,就会影响头部的气血供应,从而导致头疼。
常见的气血不调病理机制有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等。
气虚血瘀表现为头痛固定在一处,疼痛程度随气候变化而加重;气滞血瘀则表现为头痛呈间歇性发作,常伴有胸闷、脘腹胀满等症状。
三、经络堵塞导致头疼中医将人体的经络视为气血运行的通道,而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头疼的发生。
当经络堵塞时,气血无法正常流通,从而引发头部的疼痛。
常见的经络堵塞病理机制有风寒湿邪阻络、血瘀阻络等。
风寒湿邪阻络表现为头痛部位不固定,疼痛程度随天气变化而变化;血瘀阻络则表现为头痛呈持续性发作,伴有紫绀舌苔、脉弦涩等症状。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头疼的病理机制与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经络堵塞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治疗头疼时,中医将针对不同的病理机制采取相应的调理方法,包括调节阴阳平衡、调理气血等。
此外,中医还注重针灸、中草药等疗法的应用,通过刺激穴位、调理经络等方式来缓解头疼的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角度理解头疼的病理机制主要包括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经络堵塞等因素。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理论和中医疗法,可以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头疼,为患者带来健康和舒适。
然而,对于头疼的治疗,中医和西医的方法各有特点,患者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偏头痛(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
偏头痛(中医)的治疗方法和用药【证治方药】(一)肝寒血凝1,临床表现:单侧或双侧头痛,遇阴冷气候或下雨天而发作,伴有搏动感。
面色苍白或无华,四肢不温或逆冷,发怍前则伴有恶心呕吐、吐出清涎。
舌质淡润,苔薄白,脉沉弦或微细。
2,病因病机:寒性收引,肝脉凝滞。
气血闭阻,络脉不通。
3,治法:温通肝经,散寒止痛。
4,方剂:当归四逆汤(《伤寒论》)加减。
药物:全当归10~30g,桂枝10g。
白芍15~30g,细辛3~5g。
通草10g,生姜6~10g,大枣5~10枚,炙甘草5~10g。
方义:当归、白芍和血调营,桂枝、细辛温通散寒,生姜、大枣和胃,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加减:恶心呕吐,吐清诞,头痛引段头顶部者,加吴茱萸,法半夏温肝降气。
即合吴茱萸汤(《伤寒论》)用;若呕吐酸苦水,口苦心烦者,加吴茱萸、黄连温肝清胃,即合左金丸(《丹溪心法》)用。
寒则痛甚,剧痛不止,四肢冷者加淡附子、干姜温阳散寒,即合四逆汤(《伤寒论》)用。
5,变通法:若见头痛以巅顶为明显,呕吐涎沫,舌淡,脉弦者,可直接用吴莱萸汤(《伤寒论》)合小半夏汤(《金匮要略》)。
用上述主方效验后,宜续于主方加川芎、地黄等养血药,即当归四逆汤合四物汤(《和剂局方》),以巩固疗效。
(二)肝火上炎1,临床表现;头痛如裂,伴头胀头晕,视物不清,两目闪光。
面红目赤,口苦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胸胁乳房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病因病机:情志不遂,饮食偏嗜辛辣燥热或酒、茶、咖啡等,肝气失于疏泄条达,素体偏于火热内盛,郁而化热,肝火上炎,上扰清空。
3,治法:清泄肝火,兼以缓肝止痛。
4,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龙胆草6~10g,栀子1垤,黄芩l0g,柴胡5~10g,当归10~15g,生地黄l0~15g,泽泻10~15g,车前子10~15g,生甘草10g。
方义:龙胆草、栀子、黄芩清肝泄火,当归、生地养血和营;泽泻、车前子利小便,使热由下泄;柴胡疏肝,甘草缓急。
中医偏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中医偏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偏头痛的原因有多种,常见的有下述几点:
1. 气滞血瘀:情绪波动、饮食不节、过度劳累等因素导致气滞血瘀,堵塞了经络,使头部气血运行受阻,引发头痛。
2. 肝火上炎:情绪长期不畅或受到刺激,导致肝火上炎,燥热上扰,使头部阳明经络里热盛,引发头痛。
3. 肝肾亏损:长期生活不规律、剧烈体力劳动、过度性生活等因素引起肝肾功能失调,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头部气血不足,出现偏头痛。
中医对偏头痛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调理身心: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饮食不节,保持充足的休息,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可以有助于改善头痛症状。
2. 理气活血: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等治疗手段来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经络通畅,缓解疼痛。
3. 清热解毒:针对肝火上炎的情况,可采用中药清热解毒的方剂来平衡体内热盛燥热的症状,减轻偏头痛。
4. 补益调理:对于肝肾亏损所引起的偏头痛,可以通过中药滋补肝肾,调理气血,加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康复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偏头痛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辨证施治,病因和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建议患者在就医前咨询中医专业人士进行详细的辨证施治。
偏头痛中西医病机研究分析
偏头痛中西医病机研究分析偏头痛属于一种一侧或双侧反复发发作引起剧烈头痛的多发病,在中医常称为”头痛”“头风”,描述为六淫外袭、情志失调诱因下的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对偏头痛的中西医病机现状和进展进行研究探讨。
标签:偏头痛;病机偏头痛(Migraine)属于伴有神经和非神经系统的反复性头痛综合征,是原发性的疾病,通常会持续4~72 h,且患者临床上常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相关资料显示,偏头痛的患病率最高达到10%,随着时间的推进,此数据还会持续上升。
目前中国偏头痛患病率为987.2/10万,年发病率为80.27/10万,笔者就我国中西医对偏头痛病机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发病机制1.1中医机制中医自古就有记载,如《素问·奇病论》中说:”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
”对于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古今中外专家有不同的见解,胡燕灵[2]认为”风邪袭于经脉,上犯于头,清阳之受阻,气血不畅,阻遏络道,不通则痛。
”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指出:”风病既愈,而根株未能悉拔,隔一二或数年,必再发。
”马越等表示:”情志失调,欲火上扰,忧郁恼怒太过,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逆上犯于头导致的。
”外邪侵袭,内外结合,肝失疏泄,痰瘀互结,气血亏虚是中医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
中医中治疗偏头痛常以治肝为主要原则,强调?风,以内化风火,外散风邪,具体方法以去痰化瘀以及益气补血为主[2]。
在中医方面,偏头痛的病机研究仍需加深,应不断综合现代化科学与医疗技术,从理论、实验、临床实践等方面入手,不断创新,以寻求进步,进而为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更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在偏头痛的中医研究方面,目前仍然存在诸多难题:①偏头痛的辨证分型标准尚不统一,使得该疾病在治疗用药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混乱,所以,在各大文献资料中,极难判断同一证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优劣;②在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中,目前尚不统一,导致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下降;③各大研究文献报道中,均缺少对患者进行长时间的随访,导致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不确切。
中医偏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中医偏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中医将偏头痛归纳为“头痛”范畴,并将其分为多种类型。
据中医理论,头痛不同类型的发病原因各异,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以下将从中医角度详细介绍偏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一、中医对偏头痛的认识1. 原因:中医认为偏头痛的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气血亏损:气血亏虚,导致脑海细胞缺氧、营养不良,从而出现头痛症状;(2)肝阳上亢:肝气郁结,阻滞经络,扰乱血脉,引发头痛;(3)肝经风热:由于饮食不当、情绪波动等原因,肝经受热邪困扰,侵犯头部,导致头痛;(4)气滞血瘀:气滞日久,可引起气血运行不畅,形成血瘀,胀滞在头部,导致头痛;(5)肝肾阴虚:肝肾阴虚,火上攻心,上扰头部,出现头痛。
2. 类型:据中医理论,偏头痛可分为阳虚头痛、阴虚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血瘀头痛、寒凝头痛等类型,每一类型的治疗方法也不同。
二、中医治疗方法1. 草药治疗:(1)阳虚头痛:可选用补益阳气、祛风散寒的草药,如艾叶、当归、补骨脂等;(2)阴虚头痛:可选用滋阴潜阳、清肝熄风的草药,如生地黄、丹参、天麻等;(3)气虚头痛:可选用益气健脾、温肾固阳的草药,如山药、参、肉苁蓉等;(4)血虚头痛:可选用活血补血的草药,如当归、川芎、红花等;(5)血瘀头痛:可选择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作用的草药,如桃仁、川芎、牛膝等;(6)寒凝头痛:可选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草药,如附子、干姜、川芎等。
但使用草药治疗偏头痛需要根据病人具体症状和体质来调配草药。
2. 针灸疗法:(1)温针法:通过热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经络状况,如缓解肩颈部僵硬引起的头痛;(2)推拿针灸法:通过按摩和针刺相结合,调整气血运行,缓解气滞血瘀引起的头痛;(3)脑部穴位针灸:刺激额、枕、太阳穴等头部穴位,有助于缓解头痛症状,但需寻找合适的穴位和疗程;(4)三焦经针灸法:通过刺激手足三焦经相关穴位,调整气血平衡,缓解头痛。
3. 饮食调理:(1)注意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炸等食物刺激;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B2、锌、镁等元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2)药膳调理:例如,“山药排骨汤”可益气养阴,缓解头痛。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探讨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探讨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头痛部位多在一侧,呈搏动性,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采用中医药理论和治疗方法,结合个体病情和体质,采取针灸、推拿、草药等手段,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从中医内科的角度探讨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和治疗体会,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偏头痛的病因病机中医对于偏头痛的病因病机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情志因素:正常情志可保气血的运行,情志郁结则可引起气机郁滞、痰浊内生,导致头痛。
尤其是愤怒易悲、悲忧过度或受到惊恐刺激等情志因素。
2. 饮食因素: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偏食多食,导致痰湿内生,气血运行不畅,引起头痛。
3. 阴阳失调:阴阳平衡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基础,阴阳失调则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头痛。
4. 营卫失调:中医认为头痛与营卫失调有关,营卫失调则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头痛。
二、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体会1.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偏头痛首先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苔、面色、表情等情况进行辨证论治,区分病机和病因,再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比如对于气滞血瘀型的偏头痛,可以采用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湿热内蕴型的偏头痛,可以采用清热利湿、疏肝解郁的方法进行治疗。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偏头痛的常用方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施针,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太冲、合谷、太阳、阳陵泉等,针刺的方法有温针、寒针、疏通、化瘀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偏头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偏头痛的另一种方法,通过按摩头部和颈部的特定穴位,调整气血的运行,缓解头痛的症状。
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拨、推、拉、按等,按摩的穴位有太阳、风池、风府等。
推拿按摩对改善偏头痛的症状和减轻疼痛有一定的效果。
4.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偏头痛是中医内科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用适宜的中药进行治疗。
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5]全世建,刘妮,林杏娥.方剂配伍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 药大学学报,2007,23(3):86-87, (收稿日期:2009一01—07I
作者简介:昊g(1970一),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学。 ·_——238—-—-万方数据 第25卷第2期 21309年4月
中图分类号:R2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4813(2009)02—0238—02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是头 痛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中医学根据病因病机的不 同,有“头风”“脑风”“首风”“雷头风”“真头痛” “巅顶痛”等名称。病因病机复杂,症见多端,但不 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本文仅就近年来本病病因病 机研究新进展,报道如下。 1风邪外袭、上犯清空是本病的发生诱因
偏头痛中医内科名词解释
偏头痛中医内科名词解释
偏头痛是一种神经血管性头痛,常表现为一侧头痛,多伴有恶心、呕吐、光、声敏感等症状。
在中医内科中,对于偏头痛的解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气血不足:中医认为,偏头痛的发生与气血不足有关。
气血不足可以导致脑血管功能失调,引发头痛。
2. 肝郁气滞:中医认为,肝郁气滞是偏头痛的常见病机。
情绪不稳定、急躁易怒、经常压抑等因素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影响血液循环和脑部神经功能,引发头痛。
3. 脾虚湿困:中医认为,脾虚湿困也是偏头痛的常见病机。
脾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湿邪积聚于身体各处,包括头部,进而引发头痛。
4. 痰火互结:中医认为,痰火互结是偏头痛的一种病机。
痰火聚结于头部,阻碍气血运行,导致头痛。
中医内科在治疗偏头痛时,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采用针灸、中药调理等综合治疗方法,以调整气血、平衡脏腑功能,达到缓解头痛的效果。
具体的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制定。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研究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研究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头痛,常常出现在头部一侧,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
这种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会导致工作和生活的困扰。
在中医内科治疗中,偏头痛是一个常见的疾病,因为中医治疗能够调理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从根本上解决偏头痛的问题。
本文将从中医内科的角度出发,探讨偏头痛的中医治疗体会研究。
一、中医对偏头痛的认识中医认为偏头痛是由于肝阳上亢导致的,肝藏血,血犯头而引起的头部疼痛。
在中医理论中,肝阳上亢常常与情绪不畅有关,也与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偏头痛还可能与寒湿之邪、痰浊之气有关,所以中医治疗偏头痛通常会根据具体病因进行辨证施治,采取针灸、中药等综合治疗方法。
二、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偏头痛的原则是“疏肝、活血、祛风、化痰”。
首先要疏肝解郁,舒缓情绪,消除精神紧张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其次是活血祛瘀,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促进头部局部的代谢,帮助头部的神经调节功能。
再者是祛风化痰,清除体内的寒湿痰浊之气,使体内阴阳平衡,避免偏头痛的发作。
三、中医治疗方法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治疗偏头痛的常见方法之一,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施加针刺,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疏肝解郁、活血祛瘀的目的。
在治疗偏头痛时,可以选择足太阳经的阳明、少阳、太阳等穴位,通过针刺调理头部的气血运行,缓解头痛的症状。
2. 中药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偏头痛也有很好的疗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合的中药处方,通过调理肝气、清热解毒、理气活血等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当归、白芍等,这些中药可以调理气血,舒肝解郁,改善偏头痛的症状。
3. 调理生活习惯中医治疗偏头痛还会从生活习惯方面入手,例如调整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锻炼身体,合理饮食等。
这些都是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改善体内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偏头痛的目的。
四、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体会通过对偏头痛的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不难发现中医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是显著的。
“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要点”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
“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要点”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要点”2020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是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中涉及到的重点考点,你复习到了吗?抓住重点可以为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考试提分,我们编辑为大家整理搜集了具体的内容,详情如下:1.病因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2.病机头痛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其基本病机,外感者为外邪上扰清窍,壅滞经络,络脉不通;内伤者或肝阳上扰,或瘀血阻络,或头目失荣而发头痛。
头痛的病位多在肝、脾、肾三脏。
病理因素涉及痰湿、风火、血瘀。
病理性质有虚有实。
外感头痛一般病程较短,治疗养护得当则少有转化。
内伤头痛大多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病性较为复杂,一般来说,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属虚证,肝阳、痰浊、瘀血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
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如痰浊中阻日久,脾胃受损,气血生化不足,营血亏虚,不荣头窍,可转为气血亏虚之头痛。
肝阳、肝火日久,阳热伤阴,肾虚阴亏,可转为肾精亏虚的头痛,或阴虚阳亢,虚实夹杂之头痛。
各种头痛迁延不愈,病久入络,又可转变为瘀血头痛。
3.辨证要点(1)辨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外感头痛者多有起居不慎、感受外邪的病史,起病较急,病势较剧,多表现为掣痛、跳痛、灼痛、胀痛、重痛,痛无休止。
内伤头痛者常有饮食劳倦、房事不节、病后体虚等病史,一般起病缓慢,病势较缓,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昏痛、痛处固定,痛势悠悠,遇劳加重,时作时止。
(2)辨头痛的经络归属: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均循头面,厥阴经亦上会于颠顶,由于受邪之脏腑经络不同,头痛之部位亦不同。
大抵太阳头痛,在头后部,下连于项;阳明头痛,在前额部及眉棱骨等处;少阳头痛,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厥阴头痛则在颠顶部位,或连目系。
4.治疗原则外感头痛属实证,以风邪为主,故治疗主以疏风,兼以散寒、清热、祛湿。
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者以滋阴养血、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分析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分析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常在头痛发作时感到一侧头部难以忍受的剧痛,伴随恶心、呕吐、光和声敏感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内科作为传统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在偏头痛的治疗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机理。
中医对于偏头痛的认识是以“头痛”为核心症状,辅以其他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根据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偏头痛可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类型。
实证型偏头痛多由肝风上扰、血瘀阻络等病机所致,虚证型偏头痛多由肾精不足、脾虚湿困等病机所致。
针灸疗法是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常用方法之一。
针灸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插入针刺以刺激人体的特定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舒缓头部的紧张和痉挛,达到治疗偏头痛的效果。
研究表明,针灸疗法可显著缓解偏头痛的频率和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太阳穴、印堂穴、风池穴等穴位是治疗偏头痛常用的穴位。
中药内服也是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的证型,中医内科医生会配合使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在实证型偏头痛中,可以使用解表、祛风、活血的方剂,如桂枝汤、千金指等;在虚证型偏头痛中,可以使用补肾填精、健脾化湿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四君子汤等。
中药通过调理人体气血、祛除病邪,调整人体内环境,从而达到治疗偏头痛的目的。
患者们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调理来预防和治疗偏头痛。
中医内科医生会给患者一些建议,如饮食上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等。
适当的运动和放松训练也对预防和减轻偏头痛症状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得到了多项研究的支持。
一项对81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在疼痛程度、发作频率和使用止痛药的需求上均有显著改善。
另一项对14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中药治疗组的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可以取得一定的疗效。
中医治疗偏头痛知多少
中医治疗偏头痛知多少偏头痛又被称为神经血管性头痛,密切联系血管收缩功能障碍与神经调节功能紊乱,主要症状是单侧或双侧颞部搏动性疼痛,经常反复发作。
调查结果表明对比男性,女性患者发病率更高,同时会明显降低认知功能。
中医将偏头痛划定头风范围,认为失调的脏腑是此病根源,阴阳气血逆乱,内阻淤血,同时在寒、风、湿、热等作用下,导致一种周期性发作性疾病的形成。
反复发作的偏头痛,难以治愈,中医中治疗偏头痛的方法比较多,且疗效显著,现本文进一步论述。
1.偏头痛病因病机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外感、内伤。
对于外感头痛而言,先导通常是风邪,往往携带湿、寒、热、邪,向上进犯清窍,导致头部静脉绌急,进而产生头痛。
赵志付以为,内伤头痛多见于实证,病因是郁热肝胆、上扰痰湿、湿热中阻、阻络淤血,很少见虚证,病因是肝血较少,或者肝肾阴虚。
何杨伟等认定外袭风邪是偏头痛主要原因,迁延不痊愈,静脉被邪阻滞,春天风气升起后,或者波动的情绪,导致易动的风阳,内外相引,快速发病。
张道厚等认为肝胆是此病发病位置,肝失疏泄是基本病机,挟邪上扰,不利于头侧肝胆经络,不畅通就会有痛感,需从肝开始辩证论治偏头痛。
晏招兰等以为此病具有较长病程,互结的痰淤是主要因素,头痛时间长,难以痊愈,经络被痰淤阻,调和气血能力不足,所以无法痊愈。
二、中药汤剂治疗在中医理论指导之下,从偏头痛病因、病机出发,在辩证论治过程中,大部分中医研究者应用中药汤剂具有良好疗效。
在治疗偏头痛时,有研究者采取通窍活血汤,使治疗有效率大于90%,对比西医治疗,疗效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还有中医研究者应用川芎茶调散治疗偏头痛,有效率大于90%,治疗效果十分明显,同时具有较高安全性。
研究者认为:风是百病生长之根源,能携带寒邪之气进入机体,影响机体,使血气无法正常运行,导致机体气血不通,产生痛感,使其发病;并且不舒畅的情志促进心中郁结产生,给心脏带来不良影响,肝风向上,造成头痛。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探讨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探讨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头痛疾病,具有周期性发作、程度严重和头痛持续时间长等特点。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偏头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体会进行探讨。
一、中医病因病机探讨中医认为偏头痛的发病原因主要是情志不畅、饮食不节、肝胆郁火上升、气血不足、阴阳失衡等引起的,主要病机是肝阳上亢、气血不畅。
在中医理论中,肝主疏泄,失于调畅则郁火上升,使心火旺盛,而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气血不和,则易引起头痛。
在治疗上,中医常常将调理情志、饮食、清热宣肝、活血化瘀等方法运用到偏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
二、中医治疗经络疏通《伤寒论》中有“病有经络,通则不病”之说,中医治疗偏头痛常常通过疏通经络来缓解头痛症状。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一旦经络阻塞、气血不畅,就会引起头痛等疾病。
通过针灸、推拿、艾灸等手段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可以有效改善偏头痛的症状。
三、中医治疗药物调理中医治疗偏头痛的药物调理主要是通过调理气血、清热宣肝、活血化瘀等方法来缓解头痛症状。
在临床上,医生常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开具中药方剂,如逍遥丸、定中丸、柴胡疏肝散、通窍活血汤等,来治疗偏头痛。
这些中药方剂常常具有调理气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功效,可以有效改善偏头痛患者的症状。
四、中医治疗膏方外治五、中医治疗痛风穴位疗法中医治疗偏头痛的穴位疗法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缓解头痛症状的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有很多穴位可以调理气血,疏通经络,通过针灸或拔罐等手法来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起到缓解头痛的作用。
太阳穴、太冲穴、印堂穴等都是治疗偏头痛的常用穴位。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经验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理论基础。
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疏通经络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偏头痛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运用中药内调、膏方外治、穴位疗法等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研究
偏头痛的中医治疗研究引言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头痛,通常伴随着恶心、呕吐、光、声过敏等症状。
中医学作为一种古老而丰富的医学体系,对于偏头痛的治疗也有独到的方法和理论。
本文将介绍偏头痛的中医治疗研究,包括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病因病机中医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有独特的解释。
根据中医理论,偏头痛的发病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肝阳上亢是指肝脏阳气过盛,不循经脉而上犯头部,导致头痛等症状出现。
肝风内动则是肝风郁结,内外互结,导致头痛频繁发作。
气滞血瘀是指气血不畅,气滞不行,加之情志不畅,导致血液瘀滞在头部,引发头痛。
诊断与辨证中医对于偏头痛的诊断与辨证主要依据病史、症状、舌诊、脉诊等进行判断。
病史方面,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头痛发作的时间、频率、持续时间等情况,以了解发病规律。
症状方面,医生会询问患者头痛的性质、部位、伴随症状等情况,以帮助判断病机。
舌诊是中医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舌体的形态、颜色、苔质等情况,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
例如,偏头痛由于肝阳上亢所致,舌体常见红绛或有瘀斑,苔黄等情况。
脉诊则是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了解患者的脉象,配合舌诊进行辨证。
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按摩等多种手段。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偏头痛有独特的疗效。
常用的穴位包括太阳穴、风池、攒竹、曲池等。
通过刺激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舒缓肌肉紧张,达到缓解头痛的效果。
中药治疗中医药在治疗偏头痛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常用的药物包括柴胡、白芷、川芎等。
这些药物具有疏肝宽中、行气活血的特性,可以调整肝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头痛的症状。
按摩治疗按摩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按摩头部、颈部等部位,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从而减轻头痛症状。
常用的按摩手法包括揉、捏、推、按等。
食疗调理中医食疗在治疗偏头痛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偏头痛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有关。
看中医如何解释偏头痛的原因
看中医如何解释偏头痛的原因
一、概述
偏头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如果不严重的话甚至还称不上是一种病。
偏头痛有很多种,其中有遗传性的,那么偏头痛的情况就会较其他患者而言更加严重。
百分之六十的偏头痛是遗传的,当然还有非遗传的。
非遗传的偏头痛女性也是多发人群,主要症状是偏侧性的头痛,并且一开始不严重,有的患者会随着疼痛次数增加而严重。
偏头痛的原因还是不明确,多是以专家猜测为主。
二、步骤/方法:
1、在中医看来,偏头痛是因为体内的经络堵塞,造成血液不流畅。
因此治疗偏头痛会主要以针灸刺激穴位的方式。
选取的穴位多是以大脑附近的为主,例如太阳穴这种对头痛治疗有着关键性作用的穴位。
2、用热水浸手或者是热水泡脚都对偏头痛有着很好的效果。
双
手坚持浸泡在人体适宜的热水中半个小时左右,便可使手部血管扩张,脑部血液相应减少,从而使偏头痛逐渐减轻。
泡脚的原理也是如此。
3、进行头部的按摩。
当出现偏头痛的症状时,可以用手指尖梳
理疼痛的几个点来缓解疼痛。
最好是去专门的中医按摩师地方,可告知对方自己患病时最疼痛的部位,经过一段时间的按摩后可以有效减缓疼痛。
三、注意事项:
偏头痛的治愈时间较长,但是中医相较于西医可以避免吃药而产生的副作用。
很多时候疼痛的点都是不确定的,所以如果采用中医的方式可以更好更安全的减缓头痛。
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治疗对策
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及治疗对策摘要目的探讨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以及治疗对策。
方法通过搜集整理近年来中医治疗偏头痛方面的文献资料,对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同时将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试验组采用中药内服,对照组采用中药外治,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出治疗对策。
结果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总结,引起偏头痛的主要病因病机有风邪外侵、脾肾阳虚、气机不畅、肝功能失调等。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偏头痛在发现之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治疗,采用中药内服和中药外用在临床治疗偏头痛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对策偏头痛是一种临床上的常见病,而且会反复发作,关于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分析[1],原因较多,但是最终归于外感和内伤。
本文在搜索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之后对于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要进行总结,同时对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偏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偏头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
其中试验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7岁,平均年龄46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7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24岁,平均年龄43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采用资料搜集的方法对于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和总结;试验组患者采用中药内服的方法,中药为芎柴丹胡汤,主要成分包括川芎、柴胡、丹参、延胡索、白芷。
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外治的方法,使用的中药为头风膏,主要成分为川乌、白附子、生南星、川芎、细辛、樟脑、冰片,研为细末调成糊状敷贴,患者均以7 d为1个疗程。
在治疗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应的分析。
中医偏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分享吴霞
中医偏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分享吴霞发布时间:2023-07-05T06:24:15.939Z 来源:《药物与人》2023年5期作者:吴霞[导读] 偏头痛已经成为诸多疾病当中的常见病症之一。
成都高新区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成都 610000偏头痛已经成为诸多疾病当中的常见病症之一。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气为血之帅”,如果头部出现疼痛和眩晕的情况,可能是因为身体气机逆乱、气血流通不畅导致的头痛。
除此之外,还有专家称偏头痛与肝气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肝气调整失调,致使发生偏头痛。
1、偏头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致使机体出现偏头痛的原因有很多种。
分别为遗传因素,内分泌失调因素以及心理活动等因素。
遗传性偏头痛在临床上最为常见,家族伴有偏头痛史。
除此之外,女子在月经期间也是患发偏头痛的高峰期。
还有饮食不规律和过敏导致,例如食用奶酪、巧克力以及饮酒导致。
如果情绪过于激动,紧张,也会发作。
所以偏头痛还与饮食、药物、精神因素有关。
1.1遗传因素偏头痛患者自身会带有一定的遗传性。
据调查显示,65%的患者都是因为偏头痛家族史所导致。
一般情况下,如果说家中有偏头痛患者,则患上偏头痛的概率要比正常人高出三倍。
1.2内分泌及代谢原因该种情况一般发生于女性身上。
大多数为青年时期。
月经期间发生频率较高。
伴随月经期结束,其发作次数会随之降低,逐渐消失。
所以偏头痛和内分泌息息相关。
1.3饮食与心理因素某些的食品还会致使机体产生偏头痛,例如奶酪或者是应用亚硝酸盐制作的食物和带有谷氨酸添加剂的食品、红酒等等都会引发偏头痛。
长期服避孕药、硝酸甘油类药物会导致偏头痛。
长时间过度紧张,饮食不规律,情绪过于激动,睡眠不足都会致使机体出现偏头痛。
2、偏头痛如何治疗2.1外感头痛可以应用用祛风止痛法治疗根据病因分类可以将偏头痛分为两类,外感与内伤,如果机体出现外感头痛,一般与风邪有关。
因在外活动时不小心受风邪入体致使引发偏头痛。
身体气虚的人非常容易发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头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吴 林1,李 鹏2
(1 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2 广西中医学院2007级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1) 摘 要:中医学认为偏头痛病因病机复杂,症见多端,但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多因风、寒、湿、痰、瘀以及肝、肾、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受损,复感外邪而诱使发病,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甚至气机逆乱,湿邪流注,痰浊内蕴,瘀血阻络,寒凝气滞,脑脉失养,气机不畅而发为头痛。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药疗法;病因病机;风邪外袭;脾胃阳虚
中图分类号:R2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4813(2009)02-0238-02作者简介:吴 林(1970-),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神经内科学。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是头痛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中医学根据病因病机的不同,有 头风 脑风 首风 雷头风 真头痛 巅顶痛 等名称。
病因病机复杂,症见多端,但不外外感和内伤两大类,本文仅就近年来本病病因病机研究新进展,报道如下。
1 风邪外袭、上犯清空是本病的发生诱因
偏头痛病位在头。
巅高之上,惟风可到 ,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风邪上犯阻遏清阳,脑府不荣;又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易夹寒、夹热、夹湿、夹瘀,引起脉络绌急或失养而出现头痛。
素问 风论篇 有 脑风 首风 之名, 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 、 新沐中风,则为首风 、 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 ,此乃外在风邪犯于头脑而致。
医学入门 言 风邪一入,头即痛焉。
是以头痛之症,风痛居多 。
认为头痛之因是由于风。
风何以致痛?这与其善行而数变的特性有关。
丹台玉案 其性易入,其气易感,头之诸阳内聚而拒风,风之势内外攻以抗阳,风与阳相争,两不肯伏,交
战至于高之分而头之诸经始病点。
症因脉治 指出: 伤风头痛或半边偏痛,皆因风冷所吹,遇风冷则发。
贼风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风邪入脑,清阳被扰,气血不畅,阻遏络道,成为 头风 。
因此,风邪易侵袭机体而致头痛。
综上所言,偏头痛的病因病机为外感风邪,侵袭于经络,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阻遏络道,而致头痛。
何杨伟等[1]认为偏头痛病因为风邪外袭,迁延不愈,邪滞经脉,春至风气升,或情绪波动,风阳易动,内外相引,迅速发病。
刘静等[2]认为偏头痛为风热之邪上扰清窍,气血逆乱,络脉阻闭,脑脉痹阻,不通则痛。
2 脾肾阳虚、脾胃虚弱是本病发生的基础
本病起病之处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此时其形气未充,加上先天不足,肾元亏虚,脾胃虚弱,后天失养,气血生化无源而致气血两亏。
同时脾失健运,津液失布而生痰饮,痰湿内蕴,痰浊上扰,清窍
有重点、有顺序多学科、多角度、多环节进行,促进中医现代化,从而切实提高临床疗效[6]。
本研究表明,热毒宁注射液能明显改善外感风热证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快速退热,且对白细胞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起效快、疗程短、疗效确切,是治疗外感风热证的有效药物。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
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 70.
[2]徐辉甫,鲁 芳,肖文军,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外感风热证 期临床试验疗效报告[J].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7,4(3):242 243.
[3]鲁法庭,严石林,汤朝晖.同证异治研究现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84 85.
[4]张 梅,盖国忠.外感高热的机理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7,27(4):67 68.
[5]全世建,刘 妮,林杏娥.方剂配伍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86 87.
(收稿日期:2009-01-07)
238
不利,清阳被遏而发病。
肾藏精生髓,肾阴不足则肝木失养,虚风内生;肾精不足则髓海空虚,脑脉不充而发为头痛。
景岳全书 头痛 曰: 阳虚头痛,即气虚之所属也,亦久病者有之,其证必戚戚悠悠,或羞明,或畏寒,或倦怠,或饮食不甘,脉必微细,头必沉沉,遇阴则痛,逢寒亦痛,是皆阳虚阴盛而然,治宜扶阳为主。
如果脾气运化无力,水湿停留必酿变痰浊,痰浊内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邪害清窍则可引发头痛。
正如李中梓在 医宗必读 中说: 脾土虚弱,清者难升,浊者难降,留中滞膈,瘀而成痰 。
脑为髓海,全赖肾精的濡养,头居人体之高巅,内藏脏髓,以阳为用,以清为升。
肾精亏虚,肝肾精血不足,易使虚风内动,上扰清窍,同样会发为偏头痛。
徐向青等[3]认为正气不足、病理体质为发病基础;以气血失调为主,寒热虚实错杂是基本病机。
何莉娜等[4]以扶阳法治疗头风病,意在温化宣通,温补资助,调整阴阳,从而使清灵通利,髓海充盈而头痛自止。
3 气机不畅、瘀血阻络是本病的重要病机
证治准绳 曰: 病头痛者,凡此皆脏腑经脉之气逆上,乱于头之清道,致其不得运行,壅遏精髓而痛者也。
素问 方盛衰论 篇有 气上不下,头痛巅疾。
张锡纯称此为 脑充血头痛 ,认为是 脏腑之气,有升无降,而自心注脑之血为上升之气所迫,遂致充塞于脑中血管而作疼作晕也 。
素问 生气通天论 说: 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 ,说明由于情志不调,气机不舒,初病气分,延久及血,血凝成瘀。
临床常可见到偏头痛患者因情志急愤而致病者,多与瘀血凝滞,阻滞脑窍有关。
杨洪军[5]认为导致头痛病因有三:(1)气机逆乱,壅遏络脉;(2)气机逆乱,络血横逆;(3)顽痰死血,混居络脉。
黄粤等[6]提出头风是由于焦虑、紧张、抑郁等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脑络闭阻不通,不通则痛,遂致本病发生。
孙爱云[7]认为瘀血阻窍是偏头痛的发病原因有四:(1)精神情志致瘀;(2)环境污染致瘀;(3)不良生活习惯致瘀;(4)久病致瘀。
4 肝为风木之脏,外应于风,内伤头痛多与肝有关
素问 至真要大论 云: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偏头痛其痛作止无常,愈后遇触复发。
此与内伤头痛之 有时而作,有时而止 的特点相符。
肝气怫郁易于动风化火,上逆导致头痛。
临证指南医案 卷八 头痛 云: 头为诸阳之会,与厥阴肝脉会于巅,诸阴寒邪不能上逆,为阳气窒塞,浊邪得以上踞,厥阴之风火乃能逆上作痛。
李东垣云: 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物化安,故胆气春升,则余脏从之。
气机调畅,使气血平和而无病。
若肝胆疏泄不及则气滞血瘀,阻碍清阳而头痛,若疏泄太过则肝气亢逆,化火生风,气血逆乱,上扰清窍而头痛。
李金博等[8]认为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引起头痛,而其中尤以肝、脾、肾的功能失调与头痛的关系最为密切,但病机的关键却责之于肝。
卢明[9]从理论和临床上探讨了本病从肝论治的观点。
认为本病的发生以肝阳化风、脑络瘀滞为主要病机;即肝阳升而无制,肝阳化风,风阳上扰,致脑络瘀滞。
张继伟等[10]从肝入手,阐释环境因素、情志因素、性别因素和不良生活习惯等危险因素对头风病发病的影响,从理论上指导头风病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也为头风病的预防,治疗和调摄提供依据。
5 结语
本研究对偏头痛的中医病机认识,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认为脾肾阳虚是发病的病理基础,风邪外袭是发病的始动因素,气机不畅、瘀血阻络是导致头痛的关键病理环节。
该病机认识是整体、宏观的角度,把握偏头痛发病的病机演变过程,也就是说,中医认为偏头痛的发病存在一定的病理基础,每次发作有一定的初始因素(始动因素),随着病情发展,产生了某些病理变化(关键病理环节),导致头痛出现。
参考文献:
[1]何杨伟,陈永苗.从风论治偏头痛[J].时珍国医国药,2000,
11(2):159.
[2]刘 静,郭 珍,李 蕾,等.杨秀清从风热论治偏头痛的
经验[J].现代中医药,2008,28(1):5.
[3]徐向青,张 蕾.试论偏头痛的病因病机[J].国医论坛,
2007,17(1):20.
[4]何莉娜,华 荣,孙景波.扶阳法治疗头风病探讨[J].中国
中医急症,2007,16(5):557.
[5]杨洪军.头风病治法探讨及组方规律刍议[J].国医药学
报,2001,16(5):42.
[6]黄 粤,丁元庆.紧张性头痛病因病机探讨[J].山东中医
药大学学报,2005,25(1):18.
[7]孙爱云.浅述从风瘀论治偏头痛[J].吉林中医药,2007,27
(1):2.
[8]李金博,田 琳,宋飞飞,等.血管神经性头痛从肝论治
[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94.
[9]卢 明.偏头痛从肝论治初探[J].湖南中医药导报,1997,
13(1):2.
[10]张继伟,张安玲.从肝论述头风病发病的危险因素[J].吉
林中医药,2007,27(9):3.(收稿日期:2009-01-03)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