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熟悉网络实验环境与设备

合集下载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1组网实验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1组网实验

BGP BGP BGP 路 由 策 略 路 由 性 、 路 由 聚 属 协 议 基 本 析 、 状 态 换 、 转 分
IPv6
IGMP
的 编 程 、
协 议 、
组 网 设 计
邻 居 建
网 络 布 线 测 试
网 络 协 议 测 试
网 络 故 障 诊 断

端 口 技 术 、
协 议 分 析 、 基
协 议
构 、 SPF 计 算 法 、 算
10.1.2.254
10.2.3.254
ls2 S3526
OSPF
10.1.3.3 10.0.0.245 10.1.2.4 10.1.3.4 10.0.0.241 10.1.2.5 10.1.3.5 10.0.0.237
10.1.2.3
总行 数据 中心
rt5 R2610
ls7 S5516-1
ls8 S5516-2
10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
主要内容
课程介绍 规章制度 实验环境 常用操作 组网实验
11
北航计算机网络实验
课程实验环境(1/4) 课程实验环境(1/4)
与华为公司共同建设北航-华为网络实验室, 与华为公司共同建设北航-华为网络实验室, 北航方面近几年投资约600万元; 万元; 北航方面近几年投资约 万元 实验设备 高端设备:核心路由器、交换机10 10台 高端设备:核心路由器、交换机10台; 中低端路由器40 40台 三层交换机48 48台 中低端路由器40台,三层交换机48台; 自行研制了部分实验设备, 机柜; 自行研制了部分实验设备,如机柜; 实验室网络布线 4人一组,每组 台路由器和两台三层交换机, 人一组, 台路由器和两台三层交换机, 人一组 每组2台路由器和两台三层交换机 4台PC;可最多同时容纳 人进行实验 台 ;可最多同时容纳70人进行实验

网络规划综合实验报告(3篇)

网络规划综合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现代企业、学校等组织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为了更好地满足网络应用需求,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网络规划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网络规划的基本方法,提高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网络规划的基本流程和原则;2. 掌握网络拓扑结构、设备选型、IP地址规划等网络规划方法;3. 学会使用网络规划工具,如Packet Tracer等;4. 提高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为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笔记本电脑、Packet Tracer、路由器、交换机等;2. 实验软件:Packet Tracer、网络规划工具等;3. 实验资料:网络规划与设计教材、网络设备手册等。

四、实验内容1. 实验任务:为某公司设计一个网络,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设备选型、IP地址规划等;2. 实验步骤:(1)需求分析:了解公司规模、部门分布、网络应用需求等,确定网络规模和性能要求;(2)网络拓扑设计: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3)设备选型:根据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4)IP地址规划:规划网络IP地址,包括公网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5)配置网络设备:在Packet Tracer中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网络连通;(6)测试网络性能:测试网络性能,如带宽、延迟、丢包率等;(7)总结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网络拓扑结构: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2. 设备选型:核心层采用路由器,汇聚层采用三层交换机,接入层采用二层交换机;3. IP地址规划:采用私有IP地址规划,公网IP地址通过NAT转换;4. 网络连通性:通过配置网络设备,实现网络连通;5. 网络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网络带宽、延迟、丢包率等性能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网络需求分析实验报告(3篇)

网络需求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网络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网络规划,为后续的网络设计、实施和运维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确定实验环境实验环境:使用一台PC机作为实验主机,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并配置好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

2. 网络需求分析(1)用户需求分析根据实验环境,确定以下用户需求:1)教师和学生需要接入校园网,实现资源共享、在线教学等功能;2)校园网应支持有线和无线接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3)校园网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防止网络攻击和非法入侵;4)校园网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2)网络性能需求分析1)网络带宽:校园网应满足教师和学生同时上网的需求,带宽至少应达到100Mbps;2)网络延迟:校园网应保证网络延迟小于50ms,以满足实时性要求;3)网络吞吐量:校园网应具备良好的吞吐量,以满足大数据传输需求;4)网络可靠性:校园网应具备高可靠性,保证网络稳定运行。

(3)网络安全性需求分析1)身份认证:校园网应具备用户身份认证功能,确保网络资源的安全;2)访问控制:校园网应对不同用户实施不同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3)入侵检测:校园网应具备入侵检测功能,及时发现并阻止网络攻击;4)数据加密:校园网应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传输,确保数据安全。

(4)网络管理需求分析1)网络监控:校园网应具备实时监控功能,对网络流量、设备状态等进行监控;2)故障管理:校园网应具备故障诊断和修复功能,提高网络可靠性;3)配置管理:校园网应具备配置管理功能,方便管理员进行网络设备配置;4)安全管理:校园网应具备安全管理功能,确保网络设备安全可靠。

3. 网络拓扑设计根据网络需求分析,设计以下网络拓扑:1)核心层:采用三层交换机作为核心设备,实现高速数据转发;2)汇聚层:采用二层交换机作为汇聚设备,实现网络汇聚和广播域隔离;3)接入层:采用二层交换机作为接入设备,实现用户接入;4)无线接入层:采用无线AP实现无线接入。

各种网络配置实验报告(3篇)

各种网络配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配置的基本方法,熟悉网络设备的操作,并能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通过实验,学生应能够:1. 熟悉网络设备的操作界面和基本功能。

2. 掌握IP地址的配置方法。

3. 理解子网划分和VLAN的设置。

4. 学会网络路由协议的配置。

5. 了解网络安全的配置方法。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一台PC机、一台路由器、一台交换机。

2. 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Packet Tracer 7.3.1模拟器。

三、实验内容1. 网络拓扑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以下网络拓扑结构:```PC0 <----> 路由器1 <----> 路由器2 <----> 交换机1 <----> PC3^ || || |PC1 <----> 交换机2 <----> PC2```2. IP地址配置为网络中的各个设备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PC0: IP地址 192.168.1.1,子网掩码 255.255.255.0,默认网关 192.168.1.2- 路由器1: 接口1: IP地址 192.168.1.2,子网掩码 255.255.255.0,接口2: IP地址 192.168.2.1,子网掩码 255.255.255.0- 路由器2: 接口1: IP地址 192.168.2.2,子网掩码 255.255.255.0,接口2: IP地址 192.168.3.1,子网掩码 255.255.255.0- 交换机1: 接口1: IP地址 192.168.1.3,子网掩码 255.255.255.0,接口2: IP地址 192.168.2.2,子网掩码 255.255.255.0- PC1: IP地址 192.168.2.2,子网掩码 255.255.255.0,默认网关 192.168.2.1 - PC2: IP地址 192.168.3.2,子网掩码 255.255.255.0,默认网关 192.168.3.1 - PC3: IP地址 192.168.3.3,子网掩码 255.255.255.0,默认网关 192.168.3.1 3. VLAN配置为交换机设置VLAN,并将端口划分到对应的VLAN:- 交换机1: VLAN 10: 接口1,VLAN 20: 接口2- 交换机2: VLAN 10: 接口1,VLAN 20: 接口24. 路由协议配置为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和RIP协议:- 路由器1: 静态路由 192.168.3.0/24 下一跳 192.168.2.2- 路由器2: 静态路由 192.168.1.0/24 下一跳 192.168.2.1,RIP协议5. 网络安全配置为路由器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 路由器1: ACL 100 deny ip any any- 路由器2: ACL 100 deny ip any any四、实验步骤1. 在Packet Tracer中搭建网络拓扑结构。

安全通信实验报告(3篇)

安全通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安全通信的基本原理,掌握安全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配置与使用方法,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防护的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应能够:1. 理解安全通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SSL/TLS等安全通信协议的使用方法。

3. 学会使用VPN技术实现远程安全访问。

4. 了解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在安全通信中的作用。

5. 能够对安全通信系统进行配置和调试。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3. 软件工具:SSL/TLS客户端、VPN客户端、防火墙管理软件、入侵检测系统4. 实验拓扑:根据实验需求设计相应的网络拓扑结构。

三、实验内容1. SSL/TLS通信协议(1)实验目的:掌握SSL/TLS协议的基本原理,了解其在安全通信中的作用。

(2)实验步骤:①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分别安装SSL/TLS客户端和服务器软件。

② 配置SSL/TLS证书,确保通信双方能够验证对方的身份。

③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进行通信,观察通信过程中的加密和解密过程。

④ 检查通信过程中的数据传输是否安全可靠。

2. VPN技术(1)实验目的:了解VPN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VPN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分别安装VPN客户端和服务器软件。

② 配置VPN服务器,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VPN用户等。

③ 在客户端配置VPN连接,包括服务器地址、用户名、密码等。

④ 通过VPN连接进行远程访问,测试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防火墙(1)实验目的:了解防火墙的基本原理,掌握防火墙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安装防火墙软件,并配置防火墙规则。

② 检查防火墙规则对网络流量的控制效果。

③ 对防火墙规则进行优化,提高网络安全性。

4. 入侵检测系统(1)实验目的:了解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入侵检测系统的配置和使用方法。

《无线网络实验》实验报告1

《无线网络实验》实验报告1

邢台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无线网络技术导论实验实验项目实验一、认识无线局域网硬件设备授课教师王慧斌专业班级10网工本1班学号2010A21209学生姓名刘沼辉系部信息科学与技术2012~2013学年度第2学期●实验目的及要求:认识无线网络设备和网卡,了解他们的工作原理●实验环境:Pci接口无线局域网卡,usb接口无线网卡,无线ap●实验内容及步骤:1. 无线局域网络基本组成一个简单的无线局域网络,一般由无线接入点(AP)、无线网卡以及计算机等设备组成。

2. 无线局域网卡无线局域网卡是无线局域网络和计算机连接的中介,在无线信号覆盖区域中,计算机通过无线网卡,以无线电信号方式接入到局域网中。

按照接口标准,无线网卡可以分为:台式机专用的PCI接口无线网卡,如图1.1所示;笔记本电脑专用的PCMICA接口网卡,如图1.2所示;还有一种是广泛应用的USB无线网卡,如图1.3所示。

图1.1 PCI接口无线局域网卡图1.2 PCMICA接口网卡图1.3 USB接口无线网卡使用USB无线网卡时,只需把该网卡插入到计算机的USB端口,安装驱动程序,就可以自动搜索附近地区的信号,接入无线局域网络。

使用十分方便,受到用户广泛的欢迎。

通过无线网卡之间的直接连接,就可以组成一个最简单的无线局域网络,如图1.4所示。

图1.4 无线网卡连接形成的网络3. 无线AP无线AP也称为无线网桥,如图1.5所示。

无线AP的作用类似于有线以太网中的集线器,与集线器不同的是,无线AP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通过无线信号方式实现。

图1.5 无线接入设备AP 图1.6 无线AP连接的无线局域网络实验结果及体会:通过本次试验了解了无线局域网的基本组成,以及了解了各种硬件设备的结构和功能。

园区网络实验报告

园区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园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

2. 熟悉园区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维护方法。

3. 学习园区网络的故障排除和优化策略。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网络管理技能。

二、实验环境及设备1. 实验环境:模拟园区网络环境,包括路由器、交换机、PC机等。

2. 实验设备:两台路由器、两台交换机、三台PC机、网线、双绞线、水晶头等。

三、实验内容1. 园区网络拓扑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园区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

核心层负责高速数据交换,汇聚层负责连接各个接入层,接入层负责连接终端设备。

2. 网络设备配置(1)路由器配置:- 配置路由器的基本参数,如设备名、密码等。

- 配置接口参数,如IP地址、子网掩码等。

- 配置静态路由,实现不同子网之间的互通。

(2)交换机配置:- 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设备名、密码等。

- 配置VLAN,实现不同部门或部门的互通。

- 配置端口参数,如速率、双工模式等。

(3)PC机配置:- 配置PC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

- 设置DNS服务器地址。

3. 网络测试(1)连通性测试:- 使用Ping命令测试不同设备之间的连通性。

- 使用Tracert命令跟踪数据包传输路径。

(2)性能测试:- 使用Iperf工具测试网络带宽。

- 使用Nmon工具监控网络流量。

4. 故障排除根据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排除。

5. 网络优化根据实验结果,对园区网络进行优化,提高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四、实验步骤1. 拓扑设计根据实验要求,绘制园区网络拓扑图,确定设备类型、数量和连接方式。

2. 设备配置(1)路由器配置:- 配置路由器的基本参数。

- 配置接口参数。

- 配置静态路由。

(2)交换机配置:- 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

- 配置VLAN。

- 配置端口参数。

(3)PC机配置:- 配置PC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

- 设置DNS服务器地址。

无线移动实验报告

无线移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无线移动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2. 掌握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配置和调试方法。

3. 熟悉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的组建和优化。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环境1. 实验设备: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电脑、测试仪器等。

2. 实验软件:无线移动通信仿真软件、网络配置软件等。

3. 实验场地:无线移动通信实验室。

三、实验内容1. 无线移动通信原理(1)无线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无线移动通信是指通过无线电波在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不受地理位置限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通信。

(2)无线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1)调制解调技术: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通过无线信道传输,接收端再将模拟信号还原为数字信号。

2)编码技术:将原始信息进行编码,提高传输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3)多址技术:在无线信道中,多个用户共享同一信道,实现多用户通信。

4)同步技术:确保移动终端和基站之间的时间同步,提高通信质量。

5)功率控制技术:根据信道质量调整发射功率,降低干扰和功耗。

2. 无线移动通信设备配置(1)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连接将无线移动通信设备与电脑连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2)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参数配置1)设置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参数。

2)配置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信道、频率、功率等无线参数。

3)设置无线移动通信设备的QoS(服务质量)参数。

3.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组建(1)组建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拓扑根据实验需求,设计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拓扑结构。

(2)配置无线移动通信网络设备1)配置无线接入点(AP)和基站(BS)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网络参数。

2)配置AP和BS的无线参数,如信道、频率、功率等。

3)配置AP和BS之间的互联,确保网络互联互通。

4. 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优化(1)信道优化根据信道质量,调整AP和BS的信道、频率、功率等参数,提高通信质量。

(2)功率控制优化根据信道质量,动态调整AP和BS的发射功率,降低干扰和功耗。

国开计算机组网技术实训1组建小型局域网

国开计算机组网技术实训1组建小型局域网

国开计算机组网技术实训1组建小型局域网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国开大学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了计算机组网技术实训课程。

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我在实训1中所进行的任务——组建小型局域网,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实训目标实训1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和组建过程,并能够实际操作完成一次小型局域网的组建工作。

通过这次实训,学生能够掌握以下技能:1. 理解局域网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网络设备的选型和配置;3. 熟悉常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4. 能够进行网络设备的有线和无线连接;5. 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协议。

二、实验环境为了完成这次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

以下是我所使用的实验环境:1. 一台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子网和进行网络地址转换;2. 三台交换机:用于连接并划分不同的局域网子网;3. 若干台计算机:用于连接到交换机上,进行网络通信;4. 需要的网线、电源线等连接线材;5. Windows操作系统和相应的网络配置工具。

三、实验步骤1. 设计网络拓扑结构:首先,我们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适合的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次实验中,我设计了一个三层结构的局域网,每个子网都有一个交换机和若干台计算机连接。

2. 连接网络设备:根据设计好的拓扑图,将路由器和交换机依次连接起来。

使用网线将路由器的LAN口连接到交换机1的任意一个端口,然后将交换机1的其他端口分别与交换机2和交换机3连接起来。

3. 配置网络设备:通过电脑与路由器的连接,使用默认的IP地址登录路由器管理界面,在此界面中,我们可以对路由器进行各项配置,如网络地址转换(NAT)、端口映射等。

4. 配置交换机和计算机:通过网线将交换机与计算机连接起来,并对交换机和计算机进行相应的配置。

每个交换机都需要配置VLAN,将不同的端口划分到不同的子网中。

网线的制作实验报告

网线的制作实验报告

网线的制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掌握网线的制作方法,了解网线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网络布线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的网络组建和维护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环境1、工具和材料网线钳:用于裁剪、剥皮和压接网线。

测线仪:用于测试网线的连通性。

双绞线:5 类或 6 类非屏蔽双绞线,长度根据需求选择。

水晶头:RJ45 规格,与双绞线匹配。

2、实验设备计算机:用于测试制作好的网线是否能正常通信。

三、实验原理1、网线的结构网线由 8 根不同颜色的线芯组成,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常见的 5类和 6 类网线采用的是双绞线技术,即每两根线芯按照一定的绞合度相互缠绕,以减少电磁干扰和信号衰减。

2、网线的排线顺序网线有两种排线标准,分别是 T568A 和 T568B。

T568A 的排线顺序为:绿白、绿、橙白、蓝、蓝白、橙、棕白、棕;T568B 的排线顺序为:橙白、橙、绿白、蓝、蓝白、绿、棕白、棕。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使用 T568B 标准。

3、水晶头的连接方式水晶头的金属片朝上,将网线插入水晶头后,使用网线钳将金属片压入线芯,使线芯与金属片紧密接触,从而实现电气连接。

四、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截取一段合适长度的双绞线,一般为 2 3 米。

用网线钳将双绞线的外皮剥开约 2 3 厘米,露出内部的 8 根线芯。

2、排线按照 T568B 标准将 8 根线芯依次排列整齐,确保线芯的顺序正确无误。

将排列好的线芯剪齐,使其长度保持一致,大约留下15 厘米左右。

3、插入水晶头将整理好的线芯插入水晶头,注意线芯要顶到水晶头的底部,且金属片要与线芯接触良好。

4、压接水晶头使用网线钳将水晶头的金属片压入线芯,确保线芯被牢固地固定在水晶头中。

5、制作另一端按照同样的方法制作网线的另一端。

6、测试网线使用测线仪测试制作好的网线的连通性。

将网线的两端分别插入测线仪的主测试仪和远程测试仪,如果测线仪上的指示灯依次亮起,则说明网线制作成功,且线路连通正常;如果有指示灯不亮或闪烁异常,则说明网线存在问题,需要重新制作。

思科楼宇组网实验报告(3篇)

思科楼宇组网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思科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2. 熟悉思科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如VLAN、STP等;3. 了解思科网络设备的网络管理功能;4. 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网络规划能力。

二、实验环境1. 硬件设备:思科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等;2. 软件设备:思科Packet Tracer模拟软件;3. 实验拓扑:楼宇网络拓扑。

三、实验内容1. 交换机配置(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配置交换机名称、描述、管理IP地址等;(2)VLAN配置:创建VLAN,配置VLAN ID和名称,将端口划分到对应VLAN;(3)STP配置:配置生成树协议,防止网络环路。

2. 路由器配置(1)路由器的基本配置:配置路由器名称、描述、管理IP地址等;(2)静态路由配置:配置静态路由,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通;(3)动态路由配置:配置OSPF路由协议,实现路由器之间的动态路由学习。

3. 网络管理(1)查看设备信息:查看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信息、运行状态等;(2)配置设备监控:设置设备监控,实时查看网络流量、设备性能等;(3)配置设备备份:设置设备配置备份,防止设备配置丢失。

4. 楼宇网络规划(1)分析楼宇网络需求:了解楼宇网络规模、网络设备需求等;(2)设计网络拓扑:根据需求设计楼宇网络拓扑;(3)配置网络设备:根据拓扑图配置网络设备,实现楼宇网络互通。

四、实验步骤1. 使用Packet Tracer软件创建实验拓扑,包括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等设备;2. 配置交换机,包括基本配置、VLAN配置、STP配置等;3. 配置路由器,包括基本配置、静态路由配置、动态路由配置等;4. 配置网络管理,包括设备信息查看、设备监控、设备备份等;5. 分析楼宇网络需求,设计网络拓扑;6. 根据拓扑图配置网络设备,实现楼宇网络互通;7. 测试网络连通性,确保楼宇网络正常运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配置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成功实现了楼宇网络的互通;2. 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掌握了思科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熟悉了网络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步骤,提高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网络规划能力。

计算机网络结课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结课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结构;2.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调试方法;3. 熟悉网络协议和应用;4.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1. 网络拓扑结构搭建(1)实验环境:交换机、路由器、网线、计算机等;(2)实验步骤:① 搭建星型拓扑结构;② 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③ 测试网络连通性。

2. 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1)实验环境:交换机、路由器、计算机等;(2)实验步骤:① 配置交换机VLAN;② 配置路由器静态路由;③ 配置DHCP服务器;④ 测试网络功能。

3. 网络协议与应用(1)实验环境: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2)实验步骤:① 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② 测试ping命令;③ 配置Telnet远程登录;④ 配置SSH安全登录;⑤ 配置Web服务器。

4. 网络安全实验(1)实验环境: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2)实验步骤:① 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② 配置防火墙规则;③ 配置IPsec VPN;④ 测试网络安全性。

三、实验过程1. 网络拓扑结构搭建(1)搭建星型拓扑结构:将计算机、交换机和路由器连接成星型拓扑结构;(2)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按照实验要求配置交换机VLAN、路由器静态路由等;(3)测试网络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

2. 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1)配置交换机VLAN:创建VLAN,配置端口所属VLAN,实现不同VLAN间的隔离;(2)配置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路由器接口IP地址、子网掩码和下一跳路由器地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3)配置DHCP服务器:配置DHCP服务器的IP地址池、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实现自动分配IP地址;(4)测试网络功能: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功能,确保网络正常运行。

3. 网络协议与应用(1)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为计算机、交换机和路由器配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2)测试ping命令:使用ping命令测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性;(3)配置Telnet远程登录: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的Telnet远程登录功能,实现远程管理;(4)配置SSH安全登录: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的SSH安全登录功能,提高安全性;(5)配置Web服务器:配置交换机和路由器的Web服务器功能,实现Web远程管理。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1-传输介质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1-传输介质

实验名称:传输介质【一】实验目的1.熟悉网络实验室环境,认识常用传输介质及其测试工具。

2.制作双绞线(UTP):直连线的制作,交叉线的制作。

3.连通性测试。

【二】实验内容及原理双绞线:作为一种传输介质它是由二根包着绝缘材料的细铜线按一定的比率相互缠绕而成。

实验室用的为超五类双绞线,由四对相互缠绕的线对构成,共八根线。

两根线双绞是因为这种相互缠绕改变了电缆原有的电子特性。

这样不但可以减少自身的串扰,也可以最大程度上防止其它电缆上的信号对这对线缆上的干扰。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1)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2)RJ-45接头。

(3)夹线钳。

(4)(4)网络测线仪。

【四】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及总结分析一、实验过程描述:(一)用双绞线夹线钳(当然也可以用其他剪线工具)把五类双绞线的一端剪齐(最好先剪一段符合布线长度要求的网线),然后把剪齐的一端插入到夹线钳用于剥线的缺口中,注意网线不能弯,直插进去,直到顶住夹线钳后面的挡位,稍微握紧压线钳慢慢旋转-圈(无须担心会损坏网线里面芯线的包层,因为剥线的两刀片之间留有一定距离,这距离通常就是里面4对芯线的直径),让刀口划开双绞线的保护胶皮,拔下胶皮。

(二)剥除外包层后即可见到双绞线网线的4对8条芯线,并且可以看到每对的颜色都不同。

每对缠绕的两根芯线是由一种染有相应颜色的芯线加上一条只染有少许相应颜色的白色相间芯线组成。

四条全色芯线的颜色为:棕色、橙色、绿色、蓝色。

先把4对芯线一字并排排列,然后再把每对芯线分开(此时注意不跨线排列,也就是说每对芯线都相邻排列),并按统一的排列顺序(如左边统一为主颜色芯线,右边统一为相应颜色的花白芯线)排列。

注意每条芯线都要要拉直,并且要相互分开并列排列,不能重叠。

然后用夹线钳垂直于芯线排列方向剪齐(不要剪太长,只需剪齐即可)。

自左至右编号的顺序我们定为“1-2-3-4-5-6-7-8”(三)左手水平握住水晶头(塑料扣的-面朝F,开口朝右),然后把剪齐,并列排列的8条芯线对准水晶头开口并排插人水晶头中,注意一定要使各条芯线都插到水晶头的底部,不能弯曲(因为水晶头是透明的,所以从水晶头有卡位的一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条芯线所插人的位置)。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技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验,学生将能够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与管理、网络拓扑的构建、网络服务的搭建与测试等方面的技能,为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或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环境1、硬件环境计算机:若干台,配置不低于英特尔酷睿 i5 处理器、8GB 内存、500GB 硬盘。

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

网线、水晶头等连接材料。

2、软件环境操作系统:Windows 10、Windows Server 等。

网络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GNS3 等。

网络工具软件:Wireshark、Tracert 等。

三、实验要求1、实验前,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内容,熟悉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步骤。

2、实验过程中,学生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实验设备,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3、学生应独立完成实验任务,遇到问题应积极思考,尝试自行解决,若无法解决,可向教师请教。

4、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整理好实验设备,关闭电源,清理实验台,并认真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内容实验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构建1、了解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2、使用网络模拟软件(如 Packet Tracer)构建一个简单的星型网络拓扑,包括计算机、交换机等设备。

3、为网络中的设备配置 IP 地址、子网掩码等网络参数,使其能够相互通信。

实验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1、认识交换机的外观、端口类型和指示灯含义。

2、通过控制台端口(Console 口)连接交换机,使用命令行界面(CLI)对交换机进行基本配置,如设置交换机名称、管理 IP 地址、VLAN 等。

3、学习使用 Telnet 或 SSH 方式远程管理交换机。

实验三:路由器的基本配置与管理1、了解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网络基础应用_实验报告

网络基础应用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网络基础概念,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2. 掌握网络配置的基本方法,包括静态IP地址配置和动态IP地址配置。

3. 熟悉网络工具的使用,如ping、tracert等,用于检测网络连通性和路径追踪。

4. 了解网络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提高网络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计算机、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

2. 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配置工具、网络诊断工具等。

三、实验内容1. IP地址配置(1)静态IP地址配置步骤:1)打开计算机的网络连接设置。

2)选择“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

3)点击“属性”,进入TCP/IP属性设置界面。

4)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填写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

5)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2)动态IP地址配置步骤:1)打开计算机的网络连接设置。

2)选择“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

3)点击“属性”,进入TCP/IP属性设置界面。

4)选择“自动获取IP地址”和“自动获取DNS服务器地址”。

5)点击“确定”保存设置。

2. 网络工具使用(1)ping命令功能:检测网络连通性。

步骤:1)打开命令提示符。

2)输入“ping IP地址”命令,如“ping 192.168.1.1”。

3)观察命令执行结果,判断网络连通性。

(2)tracert命令功能:追踪数据包在网络中的路径。

步骤:1)打开命令提示符。

2)输入“tracert IP地址”命令,如“tracert 192.168.1.1”。

3)观察命令执行结果,分析数据包在网络中的路径。

3. 网络故障排除(1)检查网络连接1)检查计算机的网络连接是否正常,如网线是否连接牢固、网络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2)检查网络设置是否正确,如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

(2)检查网络设备1)检查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2)检查网络设备的配置是否正确。

网络搭建配置实验报告

网络搭建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网络搭建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熟悉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3. 了解网络安全策略的设置。

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网络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环境1. 硬件设备:两台路由器、两台交换机、四台PC机、网线、集线器。

2. 软件环境:Windows操作系统、Cisco Packet Tracer 7.3.1模拟器。

三、实验内容1. 网络拓扑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包括两台路由器、两台交换机和四台PC机。

具体拓扑如下:```PC1 ---- Switch1 ---- Router1 ---- Switch2 ---- PC2| |PC3 ---- Switch3 ---- Router2 ---- PC4```2. 网络设备配置(1)配置路由器1. 设置路由器接口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

2. 配置静态路由。

3. 配置OSPF协议。

(2)配置交换机1. 设置交换机端口VLAN,实现端口隔离。

2. 配置VLAN间路由。

(3)配置PC1. 设置PC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

2. 设置PC的DNS服务器地址。

3. 网络安全策略设置(1)配置防火墙规则,实现访问控制。

(2)配置入侵检测系统,监控网络流量,防止恶意攻击。

(3)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限制用户访问网络资源。

4. 网络测试(1)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连通性。

(2)使用tracert命令追踪数据包传输路径。

(3)使用netstat命令查看网络连接状态。

四、实验步骤1. 在Packet Tracer中搭建网络拓扑。

2. 配置路由器,设置接口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配置静态路由和OSPF 协议。

3. 配置交换机,设置端口VLAN,实现端口隔离,配置VLAN间路由。

4. 配置PC,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和DNS服务器地址。

5. 配置防火墙规则,实现访问控制。

6. 配置入侵检测系统,监控网络流量。

常用的网络命令实验报告

常用的网络命令实验报告

常用的网络命令实验报告实验一熟悉常用的网络命令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学会使用常用ping,ipconfig,nslookup,arp,tracert等常用网络测试命令检测网络连通、了解网络的配置状态,跟踪路由等相关网络问题。

2.实验环境:(1)运行windows2000/2021/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每台电脑都有一张网卡,网卡通过双绞线连接到局域网。

(3)局域网可以连接到互联网。

3.实验步骤:参见实验指导手册内容。

4.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本地TCP/IP协议配置,查看您的计算机是自动获取IP还是手动设置IP地址?写下你判断的理由。

我的计算机是通过自动获取ip(2)如果是手动获取IP地址,则可以直接读取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服务器地址。

填写下表。

如果是采用动态获取ip地址,如何获取完整的tcp/ip配置信息,请写出解决步骤。

并填写下表。

a、在DOS下或直接在MS DOS模式下输入ipconfig/all,然后按Enter键将其打开。

ipconfig命令主要用于显示当前的tcp/ip配置的设置值。

b、 /all:显示所有适配器的完整TCP/IP信息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首选dns服务器地址192.168.0.16255.255.255.0192.168.0.1202.203.208.33(3)获取本地IP地址后,在MS DOS模式下运行以下ping命令,并填写实验操作结果(附屏幕截图)。

(a)ping本机ip地址192.168.0.16平统计:数据包:已发送=4,已接收=4,丢失=0,往返行程的估计时间(以毫秒为单位):最短=0ms,最长=0ms,平均=0ms(b) Ping本地IP地址192.168.0.16ping的统计信息:数据包:发送=15,接收=15,丢失=0,估计往返时间(毫秒):最小=0毫秒,最大=0毫秒,平均=0毫秒(c)ping默认网关cn6192.168.0.1平统计:数据包:已发送=6,已接收=0,丢失=6(100%丢失)(d)局域网内任意主机的Ping统计为192.168.0.167ping:数据包:已发送=4,已接收=3,丢失=1,往返行程的估计时间(以毫秒为单位):最短=0ms,最长=0ms,平均=0ms。

网络系统集成实验报告

网络系统集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网络系统集成的基本概念和流程;2. 掌握网络设备配置方法;3. 熟练使用网络测试工具;4. 培养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环境1. 设备:华为Quidway S3700交换机3台;华为Quidway S5700交换机1台;计算机3台;2. 软件:Windows Server 2012 R2;网络管理软件;3. 工具:网络测试仪、网线、光纤跳线等。

三、实验内容1. 网络系统集成方案设计(1)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网络拓扑结构;(2)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3)配置网络设备;(4)设计网络地址规划方案;(5)制定网络安全策略。

2. 网络设备配置(1)交换机配置: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VLAN、端口聚合、QoS等;(2)路由器配置:配置路由器的接口、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3)防火墙配置:配置防火墙规则,实现对内外网络的访问控制;(4)VPN配置:配置VPN,实现远程访问。

3. 网络测试(1)使用网络测试仪测试网络连通性;(2)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延迟;(3)使用tracert命令追踪数据包路径;(4)使用iperf工具测试网络带宽。

4. 故障排除(1)分析故障现象,确定故障原因;(2)根据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3)验证故障是否解决,确保网络正常运行。

四、实验步骤与实验记录1. 网络系统集成方案设计(1)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网络拓扑结构;(2)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华为Quidway S3700交换机3台;华为Quidway S5700交换机1台;(3)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VLAN、端口聚合、QoS等;(4)配置路由器的基本参数,如接口、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5)配置防火墙规则,实现对内外网络的访问控制;(6)配置VPN,实现远程访问;(7)设计网络地址规划方案;(8)制定网络安全策略。

2. 网络设备配置(1)交换机配置: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VLAN、端口聚合、QoS等;(2)路由器配置:配置路由器的接口、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3)防火墙配置:配置防火墙规则,实现对内外网络的访问控制;(4)VPN配置:配置VPN,实现远程访问。

网络设备配置实验实验报告

网络设备配置实验实验报告

网络设备配置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网络设备配置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熟悉和掌握常见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方法和原理,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以提升我们在网络搭建和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网络实验室中进行,实验设备包括:1、若干台路由器,型号为_____。

2、若干台交换机,型号为_____。

3、若干台计算机,安装了操作系统_____,并配备了相应的网络配置工具。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路由器的基本配置1、连接设备通过控制台线缆将计算机与路由器的控制台端口相连。

2、进入特权模式启动终端仿真程序,设置好相关参数后,登录路由器。

输入“enable”命令进入特权模式。

3、配置路由器名称使用“hostname 路由器名称”命令为路由器设置一个易于识别的名称,例如“Router1”。

4、配置接口 IP 地址进入接口配置模式,例如“interface 接口类型接口编号”,然后使用“ip address IP 地址子网掩码”命令为接口配置 IP 地址。

5、配置路由协议根据实验要求,配置静态路由或动态路由协议,如RIP、OSPF 等。

(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1、连接设备通过网线将计算机与交换机的管理端口相连。

2、进入特权模式使用终端仿真程序登录交换机,输入“enable”命令进入特权模式。

3、配置交换机名称使用“hostname 交换机名称”命令为交换机设置名称,如“Switch1”。

4、创建 VLAN使用“vlan VLAN 编号”命令创建 VLAN,并使用“name VLAN 名称”为 VLAN 命名。

5、将端口分配到 VLAN 中使用“interface 接口类型接口编号”进入接口配置模式,然后使用“switchport access vlan VLAN 编号”命令将端口分配到相应的 VLAN 中。

(三)网络连通性测试在完成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后,使用计算机之间的 Ping 命令测试网络的连通性,以验证配置是否正确。

网络集成项目实验报告(3篇)

网络集成项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企业运营和管理的核心基础设施。

为了提高企业内部网络通信效率,保障网络安全,降低运营成本,我们开展了网络集成项目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了解网络设备配置、网络协议配置、网络安全策略实施等方面的知识,为企业网络优化和升级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和配置方法;2. 掌握网络协议配置和网络安全策略实施;3. 提高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能力;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环境1. 硬件设备:华为S5700交换机2台、路由器1台、服务器1台、PC机3台、集线器1台;2. 软件设备:华为VRP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2、Windows 10操作系统;3. 实验工具:网络测试仪、网线、网线标签等。

四、实验内容1. 网络拓扑设计2. 网络设备配置3. 网络协议配置4. 网络安全策略实施5. 网络故障排查五、实验步骤1. 网络拓扑设计根据实验需求,设计如下网络拓扑:```┌────────────┐│ 服务器│└────┬──────┘│┌────────────┐│ 路由器│└────┬──────┘│┌────────────┐│ 交换机1 │└────┬──────┘│┌────────────┐│ 交换机2 │└────┬──────┘│┌────────────┐│ PC机1 │└────┬──────┘│┌────────────┐│ PC机2 │└────┬──────┘│┌────────────┐│ PC机3 │└────────────┘```2. 网络设备配置(1)配置交换机1:1. 进入交换机1的配置模式;2. 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设备名、VLAN编号等;3. 配置端口参数,如端口速率、双工模式、流量控制等;4. 配置VLAN参数,如VLAN编号、VLAN名称等;5. 配置端口安全策略,如MAC地址绑定、端口安全级别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TCP/IP 的四层协议)
学习型的体系结构
6
5 4 3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5 应用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五层协议)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 OSI的七层协议)
二、熟悉网络实验室的环境

这里介绍的主要是指这两年刚建立好的502 实验室,它是以锐捷网络的设备为基础, 能够开展网络工程、网络安全和网络协议 等实验,其主要特点是操作方便、易于管 理和实用等,以下三个方面内容要求大家 必须记清楚,以后要经常用的。
RG-RCMS采用反向telnet的方式,能够灵活地对一组实 验设备进行配置和管理。用户利用IE浏览器访问 RCMS,通过图形界面的形式对设备进行访问和配置。 【实现功能】 RCMS实验台的使用,各实验设备的切换。 【实验设备】 RCMS实验台(1组)、RCMS服务器(1台)、路由器 (2台)、交换机(2台)

--这种方法能用来分析和解决网络上千变万化 的各种情况.
深入分析一下:
1、Windows XP系统故障;
4、运营商网络不通; 2、碰了网线,插网线的网口松了; 3、网线被老鼠咬了; 系统应用层面的问题 网络层面的问题 数据链路层面的问题 物理层面的问题 其他层面的问题
5、其他;
结论:

我们把问题可能的原因采用分层分析的方法进行 归类;
(4)各实验小组在浏览器中输入的登录地址如下: 第1 组:http://10.1.152.1:8080 第2 组:http://10.1.152.2:8080 第3 组:http://10.1.152.3:8080 第4 组:http://10.1.152.4:8080 第5 组:http://10.1.152.5:8080 第6 组:http://10.1.152.6:8080 第7 组:http://10.1.152.7:8080 第8 组:http://10.1.152.8:8080
以HUB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送的,对网络上所有节点同时发送同一信息,
然后再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证数据帧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在这种方式下 很容易造成网络堵塞,因为一般来说只有一个终端节点接收数据,而现在对所有节 点都发送信息,那么绝大部分数据流量是无效的,这样就导致整个网络数据传输效
率相当低。另一方面,由于每个节点都能侦听到所发送的数据包,显然就容易出现
教师机,RCMS
实验一组 实验二组 实验三组 实验四组 实验五组 实验六组 实验七组 实验八组
26
广西民族大学实验室密码设置

学生使用14级密码:123
不具备文件操作权限

老师使用15级密码:***********
最高权限 教师机地址10.1.152.14
27
3、RCMS实验台的使用参考步骤
一些不安全因素。
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板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端口都 挂接在这条背板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 MAC地址(硬件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地址对应的网卡(NIC)挂接在哪个端口上,
实验1 熟悉网络环境与实验设备
实验目的
1.
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网络体系结构; 熟悉网络实验室的环境; 认识网络实验常用设备。
2.
3.
一、网络的拓扑结构与网络体系结构
我跟在美国的朋友聊天的信息是怎样通 过网络传过去的?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hub 广 西 民 大 逸 夫 实 验 楼
楼层接入交换机
民 大 校 园 网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大楼出口交换机
楼层接入交换机 507 506 505 504 503 502
Me
楼层接入交换机 典型的二层交换网络
逸夫楼
广 西 民 大 校 园 网
校园网汇接路由器
办公楼
防火墙
电 信 南 宁 市 网
住宅楼
校园网管中心
学院楼
三层网络,接入层
当需要断开时关闭相应设备的窗口即可。 【注意事项】 1、RCMS登录的端口是8080。 2、RCMS支持同时登录多台设备,注意结束配置时,关闭 相连设备的配置窗口,释放相关设备,以便于他人使用。 3、在管理界面中,灰色的设备表示该设备已被使用。
三、 常见的网络设备
1.网卡 网卡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网络设备(如图3.1所示),网卡的全名为网络接口卡 (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卡是连接计算机与网络的硬件设备,是局域网最基 本的组成部分之一。网卡的标准由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定义。 网卡起着向网络发送数据、控制数据、接收并转换数据的作用。我们可以把网 卡插在计算机的主板扩展槽中,通过网线去高速访问其他计算机和互联网,以达到 共享资源、交换数据的目的。
步骤2:登录实验设备,实验设备之间的切换。
鼠标点击需要登录的设备,会自动弹出超级 终端或CMD提示符并登录到该设备。
进入到命令行配置界面后,如果没有显示信 息,先按回车键。会出现如下语句: 设备名〉 输入:enable 14 Password:123 输入123回车即可进入,进入设备后,按照实验 内容进行配置。 注意: 在某台设备配置完成后,一定不要在设备正常退出前关闭命 令行配置界面,这将会导致RCMS不响应,对应的表现是 浏览器中刷新此页时找不到服务器。正常退出的方法是: 使用end命令退出到特权模式,再使用exit命令退出设备, 此时显示:设备名〉。 方法可参见下图:
255.255.255.0
255.255.255.0 255.255.255.0 255.255.255.0 255.255.255.0 255.255.255.0 255.255.255.0 255.255.255.0 255.255.255.0
10.1.152.254
10.1.152.254 10.1.152.254 10.1.152.254 10.1.152.254 10.1.152.254 10.1.152.254 10.1.152.254 10.1.152.254

应用层
(各种应用层协议)
传输层(TCP 或 UDP) 网际层 IP 网络接口层
OSI 与 TCP/IP体系结构的比较
计算机网络体系
OSI 的体系结构
7 应用层
TCP/IP 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 (各种应用层协议如 TELNET, FTP, SMTP 等) 传输层(TCP 或 UDP) 网际层 IP 网络接口层
24
2、配置及命令—权限控制

针对不同用户(老师、学生)设置不同级别 (15、14)的密码 ; 学生使用14级密码进入交换机,老师使用15级 密码进入交换机 14级别的用户不能更改设备密码、不能对FLASH 中的文件进行操作



以上说明只针对锐捷的交换机和路由器
25
广西民族大学实验室规划
IP地址 掩码 网关 用途
10.1.152.1-10.1.152.15
10.1.152.16-10.1.152.31 10.1.152.32-10.1.152.47 10.1.152.48-10.1.152.63 10.1.152.64-10.1.152.79 10.1.152.80-10.1.152.95 10.1.152.96-10.1.152.111 10.1.152.112-10.1.152.127 10.1.152.128-10.1.152.143
AS 64741
省网核心路由器 柳州市网 省网汇接路由器
南宁市省网管中心
南宁市网
桂林市网
Internet
电 信 全 国 网 ( 部 分 )
国际线路 乌鲁 木齐 兰州
北京
天津
西安 武汉
上海
广西
国 际 线 路
Internet
广州
国际线路
Internet
德国 美国
俄罗斯
中国
日本
新加波 台湾
香港
全球Internet (部分)
图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集线器
图3.4给出了集线器和双绞线连接的图示。
图3.4 集线器和双绞线连接
3.交换机 交换机的英文名称为“Switch”,从外观上来看,它与集线器基本上没有太大区 别,都是带有多个端口的长方形盒状体,如图3.5所示。各种交换机的形状和连接方 式基本一致,图3.6和图3.7分别给出了交换机正面和反面的示意图。
网络状态指示灯
以太网端口
图3.5 交换机
图3.6 交换机正面示意图
console
AUI
图3.7 交换机反面示意图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概念是相对于共享工作模式提出的。我们知道,集 线器是一种共享介质的网络设备,而且集线器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而是采用广 播方式向所有节点发送。即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主机给B主机传送数据时,数据包在
电信南宁市网
UNIVERSITY
广西民大校园网
南宁市政府办公网
广西大学校 园网
市网汇接路由器
市网核心路由器
电 信 广 西 网
市网汇接路由器 其他企事业 局域网
电信南宁市网管中心
三层网络,汇接层
上海节点--电 信全国三大一级 核心节点之一
电 信 广 西 网
广州节点--电 信全国八大二级 核心节点之一
1、实验室布局结构—整体拓朴
校园网 核心交换机 教师机
机房接入交换机 群
RCMS RCMS RCMS RCMS
RCMS
基础实验 台
基础实验台
基础实验 台
基础实验台
基础实验台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