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高中必修5《17 游褒禅山记》曾丽珊教案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高二粤教版必修5课件 第四单元第17课游褒禅山记
()
A.作者以游山为喻,强调要想达到预期的目的,志、力、
物三要素,缺一不可,“志”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
B.文章意在强调,要游山览胜,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足
够的力量,同时还须辅以一定的物质条件。
C.作者先借托古人,说古人游览观赏“往往有得”,是因
为他们“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明作者下面说的观察所得,
四、从名言中积累
1.治学者就要像勇敢的登山队员那样,克服着前进道路上
的艰难险阻,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地走向风光无限的峰巅。
——穆青
2.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
——王充
3.古往今来,凡成就事业,对人类有作为的,无一不是脚
踏实地、艰苦登攀的结果。
——钱三强
4.珍珠是不会浮到水面上的,要寻找它,必须冒着生命危
(二)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 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状语后置,即“唐浮图慧褒始于其 址舍”) ②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状语后置,即 “古人之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观”) (三)省略句 1.而卒葬(于)之(省略介词) 2.有碑仆(于)道(省略介词) 3.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略宾语) 4.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省略谓语) 5.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略宾语)
第 17 课
游褒禅山记
本课话题——无限风光在险峰 一、从课本中积累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
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 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 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 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 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高中语文417游褒禅山记课件粤教必修5
激活你的思维
1.第 1 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仆碑及仆碑上的文字? 提示:写仆碑是为后面议论埋下伏笔,作者认真考证仆碑上的文字,探究事 理的本源,充分体现了他“ 求思之深”的探索精神,也是后面议论中提出“ 深思而 慎取”的依据。
2.王安石针对“ 仆碑”提出“ 深思而慎取之”的观点,这个观点是否游离于主 题之外呢? 提示:没有游离,作者把这一小段放在大段议论之后写是有深意的。“ 仆碑” 虽“ 仆”,毕竟是“ 碑”,但“ 其文漫灭”,谬音流传,不得识其真面目。 学者不应该被表 面现象所迷惑,应追根溯源,求其本质。王安石变法,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败的 危险,中国向来有“ 成者王侯,败者寇”的说法,一旦变法失败,王安石能否得到一 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呢?王安石壮志未酬,他成了后世毁誉交织、争论最多、分歧 最大、 盖棺难定论的人物。 仇视王安石的人极尽诬蔑栽赃之能事,欲“ 漫灭其文”。 由此看来,“ 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这是多么令人惊心的话语啊!由此而 知王安石洞悉人生。
点亮你的慧眼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点评:这句话可翻译为: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文章开头的这句话,看起来只是叙说褒禅山名字的原委,平平淡淡,并不新 奇。但细加玩味,却不寻常。它把有关全局的“ 华山”二字凸显出来,对全文来说, 起着先引和铺垫的作用。从考究褒禅山命名的由来来看,文从字顺,无懈可击; 从记游角度来看,又顺理成章,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整合你的思路
《游褒禅山记》
提升你的素养
因事见理 详略得当 本文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以记游为辅,议论又 涉及哲理问题,在行文和材料的剪接上有如下特点:
1.因事见理,叙议结合。 这篇文章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学人治学的道理。 这从文 章的组织结构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如文章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由来 的考释,即非一般的写景文字,而具有学人的实证精神。又如文中写游华山后洞 的经过,先写后洞幽深、 昏暗、 寒气袭人,次写景色越进越奇,再写游者越深越少, 又写“ 有怠而欲出者”要求出来,作者遂与之俱出,最后写既出之后悔恨未能极尽 游览之乐。记游部分依次写来,尽陈所见,波澜起伏,这自然是写景的妙笔。但作 者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治学,入之愈深,则所获益精,只有不屈不挠地深入 探索,才能获得成功,达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至高境界。正如《古 文观止》的编者所说:“ 一路俱是记游,按之却俱是论学。古人诣力到时,头头是 道。川上山梁,同一趣也。”作者写倒在路边的碑,“ 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 曰‘花山’”。并从而考究今人读音之误,与篇首相呼应,结构严丝合缝,脉络清晰。
高中语文《游褒禅山记》优秀课件 粤教版必修5
1、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
⑴ 前洞的平旷——后洞的窈然 ⑵ 前洞记游者甚众——
后洞的来而记之者甚少、其至又加少 ⑶ “余所至”之浅——“好游者”所至
⑷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 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
2、作者略写前洞,详写后洞并作对比的作 用是什么?
为第三段的议论作铺垫。
第三段:重点词句
有志 力与物也重要,但有时难 有力 以强求,只有“尽吾志才
能“无悔”、无“可讥”。
有物
第四段:重点词句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因为 后世之谬其传 弄错,使…错,使动用法 而莫能名者 没有人 / 名→动,识其本名 何可胜道也哉 尽,完 / 说,动词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的原因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2、本段内容特别提及仆碑上的文字, 看似闲笔,是否显得赘余?
不是。因为第一段与第四段内容相照应。 它是第四段议论的根据和材料。
第二段:重点词句
有泉侧出 名→状,从旁边 有穴窈然 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 问其深 形→名,深度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动,到尽头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而”,表修饰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动→名,见到的景象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 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名,到达的人 / 更 火尚足以明也 形→动,照明。 则或咎其欲出者 有人 / 责怪,埋怨
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 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 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是深思 熟虑、刻意安排的。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 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 其余从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 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前洞略,后洞 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 “悔”详。议论部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 华山洞的心得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议游华 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议“力”“物”从略。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游褒禅山记PPT课件(56张)58页文档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游褒禅山记PPT 课件(56张)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END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END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高中语文获奖课件 第17课《游褒禅山记》课件 粤教版必修5
写作特色2
二、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 作者将各色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加以刻画, 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刻画其性格。如: 郑庄公:阴险狠毒、老谋深算、工于心计、伪善伪孝。
共叔段:贪婪狂妄、愚昧无知。 姜氏:偏狭昏愦、以私情干政。 颖考叔:聪明机敏(故意食舍肉以引起庄公的问话)
写作特色3
三、生动的细节描写 1、“庄公寤生”这一细节突出了姜氏的自私,
主题
本文通过郑庄公与其弟共叔 段争斗并取胜,与其母姜氏反目 而后和好的过程的生动记叙,展 现了郑国王室内部为争夺最高权 力而勾心斗角以至兵戎相见的情 况,揭露了春秋时期统治者残酷 无情和虚伪卑鄙的丑恶面目。
写作特色1
一、善于剪裁史料,恰当的祥略安排 《左传》详于记叙各国之间和各国内部政治上 的矛盾冲突,而对战争的描写一般比较简略。本文 也如此。作者详写庄公及母亲、弟弟的矛盾发展的 始末,而对克段于鄢的经过略写。又如略写姜氏憎 恶庄公的原因,详写庄公与共叔段矛盾不断激化的 过程。这样写是为了集中笔墨来刻画人物,揭示其 内心世界,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显然,作者的着 眼点并不在战争本身,而在引起战争的社会原因。
高潮
6—7
郑伯克段于鄢的经过。
结局
8—9
庄公悔置姜氏,颍考叔助母 子和好。
阅读第一段
1、“惊姜氏”中“惊”的用法是怎样的? 使动用法,使……惊
2、解释“遂恶之”、“亟请于武公”中的 “恶”“亟”。
3、“郑武公娶于申”“亟请于武公”中的 “于”的用法
从,介词 / 向,介词
阅读第二、三段
1、“虢叔死焉”“焉辟害”中的两个“焉”的 用法一样吗?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高中语文配套课件(粤教必修5)第四单元 第17课 游褒禅山记(31张PPT)
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4.古今异义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
不平常。
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栏 目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链 接
古
泛指求学的人,指义读书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 链
现出的观点。弄清“志”“力”“物”的具体含义, 接
举一反三,拓展涵盖范围,并且由游山说开,联系
到为人、学习、做事,把文章中的道理应用到现实
生活中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栏 目 链 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走近作者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
川(现在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车盖
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 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大概
如此,这样
栏 目
链
对,正确
接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
但,但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副词,表示判断, 可译为“是”“就是”
竟,竟
栏
然,居然
目
链
于是
接
才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指出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始舍.于其址。_名_词__作__动__词,_筑__舍__定__居_
栏
目
咎.___j_i_ù___ 无物以相.之__x_i_à__n_ɡ_
链 接
何可胜.道_s_h_ē__n_ɡ__ 长乐王回深父.___f_ǔ____
高中语文417游褒禅山记课件粤教必修5
4.分古今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 .. 古义:不平凡、非同一般。 今义:很,程度副词。
(2)至于 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古义:到达,达到,者 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古义:读书人,求学的人。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4)于是 予有叹焉 .. 古义:对于这种情况。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5.明句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判断句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状语后置句 (3)有碑仆道。 省略句 6.积名句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 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 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 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点亮你的慧眼
1.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点评:这句话可翻译为: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文章开头的这句话,看起来只是叙说褒禅山名字的原委,平平淡淡,并不新 奇。但细加玩味,却不寻常。它把有关全局的“ 华山”二字凸显出来,对全文来说, 起着先引和铺垫的作用。从考究褒禅山命名的由来来看,文从字顺,无懈可击; 从记游角度来看,又顺理成章,起到了它应有的作用。
有碑仆道(道路) (3)道 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指慧褒埋葬 在褒禅山的时间) 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指代慧空禅院) (4) 其 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它,指代石碑)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一个“其”, 代词,它,称代“有穴窈然”的“穴”。后一 个“其”,代词,那些,指代好游者)
高中语文 4.17 游褒禅山记课件 粤教版必修5
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代词,那,指慧褒埋葬 在褒禅山的时间)
距其院东五里(代词,那,指代慧空禅院) (4) 其 独其为文犹可识(代词,它,指代石碑)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前一个“其”, 代词,它,称代“有穴窈然”的“穴”。后一 个“其”,代词,那些,指代好游者)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前一个“其”,代 词,它,指代后洞。后一个“其”,代词,那些, 指代游客)
提示:没有游离,作者把这一小段放在大段议论之后写是有深意的。“仆碑” 虽“仆”,毕竟是“碑”,但“其文漫灭”,谬音流传,不得识其真面目。学者不应该被表 面现象所迷惑,应追根溯源,求其本质。王安石变法,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败的 危险,中国向来有“成者王侯,败者寇”的说法,一旦变法失败,王安石能否得到一 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呢?王安石壮志未酬,他成了后世毁誉交织、争论最多、分歧 最大、盖棺难定论的人物。仇视王安石的人极尽诬蔑栽赃之能事,欲“漫灭其文”。 由此看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这是多么令人惊心的话语啊!由此而 知王安石洞悉人生。
整合你的思路
《游褒禅山记》
提升你的素养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代词, (4) 其
自己)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代词,他们,指代
“古人”) 其孰能讥之乎(语气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3.辨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居住) (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好游者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尽,达到尽头) (4)火尚足以明.(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5)问其深.(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6)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游褒禅山记》ppt课件3-优质公开课-粤教版-必修5-精品
(1)名③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写进,记载) ④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名誉、名声)
⑤隳名城,杀豪杰(著名) ①有碑仆道(名词,道路) ②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2)道④③深策谋之远不虑以其行,军道用(规兵律之,道方( 法方法) )
⑤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⑥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称说,谈论)
5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 褒禅山(chán) 庐冢(zhǒng) 音谬(miù) 窈然(yǎo)
咎(jiù) 无物以相之(xiàng)
何可胜道(shēng) 长乐王回深父(fǔ) 二、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读fǔ,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
6
三、一词多义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称名,命名)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明)
12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古义为代词"所"和介词"以"结合,相 当于" … … 的原因";今义为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 的连词。
“学者”:古义为泛指求学的人,读 书 人 今义为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⑤于是予有叹焉
( “于是":古义为对这件事。"于”,介词,对,
"是",代词,这件事;
14
⑦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倒装句,应理解为:盖予所至,与好游者比尚不
能十一 ) ⑧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 省略介词"于",应理解为:距洞百余步,有碑
仆于道 ) ⑨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省略"出"字,应理解为:而予亦悔其随之出,而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⑤隳名城,杀豪杰(著名) ①有碑仆道(名词,道路) ②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2)道④③深策谋之远不虑以其行,军道用(规兵律之,道方( 法方法) )
⑤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⑥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称说,谈论)
5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 褒禅山(chán) 庐冢(zhǒng) 音谬(miù) 窈然(yǎo)
咎(jiù) 无物以相之(xiàng)
何可胜道(shēng) 长乐王回深父(fǔ) 二、通假字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读fǔ,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
6
三、一词多义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称名,命名)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明)
12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所以":古义为代词"所"和介词"以"结合,相 当于" … … 的原因";今义为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 的连词。
“学者”:古义为泛指求学的人,读 书 人 今义为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⑤于是予有叹焉
( “于是":古义为对这件事。"于”,介词,对,
"是",代词,这件事;
14
⑦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 倒装句,应理解为:盖予所至,与好游者比尚不
能十一 ) ⑧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 省略介词"于",应理解为:距洞百余步,有碑
仆于道 ) ⑨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省略"出"字,应理解为:而予亦悔其随之出,而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粤教高中必修5《17 游褒禅山记》曾丽珊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视频下载
目标方法
1.结合注释,疏通第三段文意,圈划出文段 中的疑难字词或句式。
2.解疑及翻译第三段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
3.探究“志”、“物”、“力”三者的重要 性,领会“尽吾力,可以无悔矣”的道理。
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 解决预习中的疑难字词
学生展示解疑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 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 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 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 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 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 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 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 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 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 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 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 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 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归纳总结 1.“志”、“物”、“力” 三者具备,事必能成。
2.有志者,事未必能成,但 尽吾志也,不能成者,可以 无悔矣。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 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 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 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 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思考探究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一、课型(课时):文言文阅读(第三课时)二、目标方法
1.结合注释,疏通第三段文意,圈划出文段中的疑难字词或句式。
2.解疑及翻译第三段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
3.探究“志”、“物”、“力”三者的重要性,领会“尽吾力,可以无悔矣”的道理。
三、学与教的方式: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与辅导相结合。
四、教学流程布置课前预习自主学习(1)自主阅读课文第三段,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默读课文,尽量不看课文注释,学习猜读文章,在重点词句旁做批注,把不懂的字词句圈点勾画出来。
《游褒禅山记》第三段于是予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探究解决自己预习时圈划的疑难字词。
老师记录学生讨论后仍有疑问争议的字词。
展示解疑小组再次讨论探究仍有疑问及争议的字词,学生展示解疑,老师辅导解决疑难。
思考探究世之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把“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改为“有志者能至也”能否成立。
学了这一段后你怎样看待“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拓展提升作者的游山所得,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文段中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句子+看法+举例说明)归纳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