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国方言电影的英语字幕翻译研究——以吴语电影《爱情神话》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爱情神话》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爱情神话》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941de6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87.png)
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爱情神话》为例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爱情神话》为例导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电影作为一种具有跨文化影响力的艺术形式,通过字幕翻译成为了各国观众欣赏电影的方式之一。
然而,由于文化差异、语言特点等原因,电影字幕翻译常常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本文以中国电影《爱情神话》为例,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电影字幕翻译的问题及对策。
一、目的论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目的论强调翻译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应该以满足特定交际目的为核心。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能否有效传递电影的情感和意义,成为评判翻译质量的重要指标。
因此,目的论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需要尽可能地保持原片情感和意义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照顾到观众的理解和接受。
二、文化转移及其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影响电影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产品,其中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进行电影字幕翻译时,要考虑如何将原片中的文化元素转移到观众所处的文化环境中,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以《爱情神话》为例,该片涉及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等,翻译者需要对这些文化因素进行解读和传递,同时避免因过度解释而影响观众的审美体验。
三、语言特点对电影字幕翻译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表达工具,而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存在差异。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应该根据目的论的原则,合理运用翻译技巧,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例如,在《爱情神话》中,主人公玉儿有时候会使用一些古文诗句表达情感,此时翻译者可以采用与目标语言更接近的表达方式,以增强译文的自然度和可读性。
四、情感传达与字幕翻译的平衡电影作为一种具有强烈情感和观赏性的艺术形式,其字幕翻译应该尽可能地传达原片的情感和意义。
然而,在进行字幕翻译时,要注意不要过度追求情感的传达,而忽略了对句子的准确翻译。
以《爱情神话》为例,影片中经常出现一些押韵的对白,如果在翻译中过于追求对押韵的还原,可能会导致意义的偏离,从而影响观众的理解和欣赏。
五、传统文化传承与电影字幕翻译的互动电影作为一种传播媒介,能够有效地传递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研究——以新版《小妇人》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研究——以新版《小妇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f525e48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d.png)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研究——以新版《小妇人》为例近年来,随着全球影视产业的繁荣发展,中外电影之间的互动交流日益频繁。
其中,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新版《小妇人》字幕的汉译研究,探讨在跨文化交流中如何提高电影字幕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作为一种翻译形式,字幕追求文本对话与文化融合的平衡。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目的,即翻译应当达到与原文相同的功能,使受众获得与原文受众相似的体验。
因此,在汉译英文电影字幕时,需要平衡保持原作文化风格与根据观众接受度进行调整。
新版《小妇人》是根据美国文学经典改编的一部影片,其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都承载了浓厚的美国文化氛围。
在进行字幕汉译时,需要考虑如何传递原作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同时,为了让中国观众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适当地调整字幕内容是非常必要的。
在此,本文根据功能对等理论提出以下研究思路。
首先,字幕的译文应当保持与原文相同的文化内涵。
对于电影《小妇人》,美国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在翻译中应当努力传递原作中所蕴含的文化特点。
例如,对于原文中表达的家庭价值观和社交礼仪,可以适当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增强受众的情感亲近感和共鸣。
其次,字幕的译文要符合中国观众的接受度。
在《小妇人》这部电影中,角色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是情节发展的重要部分,因此译文应当准确传达人物的情感、思想和意图。
在这方面,译者应当综合考虑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使用,以及与现代观众的语言习惯和口语表达的契合度。
第三,字幕的汉译应当遵循电影节奏和镜头切换的要求。
英文电影的节奏和叙事方式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在字幕的翻译中需要考虑到电影的动态特点。
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译文,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结构,以配合电影的节奏感和观影体验。
最后,字幕的翻译还需要注意口音和语气的适应。
在电影中,角色的语音语调和地域特色常常会体现个人特点和文化背景。
对于《小妇人》这样的作品,原文中可能存在美国英语各地方言和口音的使用,对于译者来说,要在保持原作风格的同时,根据中国观众的语言背景进行适度的调整。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我不是药神》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我不是药神》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3b473ff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2.png)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我不是药神》为例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我不是药神》为例导言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我们放松、娱乐和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即使是同一部电影在不同国家的观众之间也会出现隔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字幕翻译应运而生。
功能对等理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为电影字幕翻译提供了指导,使得观众之间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递电影中的信息。
本文将以中国电影《我不是药神》为例,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翻译学家纳达布(Eugene A. Nida)和朱宏则(Charles R. Taber)于1969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传递原文中的信息和功能,而非对原文语言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
在字幕翻译中,观众更加关注的是能否准确理解电影中的台词和情节。
因此,字幕翻译需要不仅仅是语言上的准确,更重要的是传递原文中的意义和情感。
二、《我不是药神》的剧情和文化背景《我不是药神》是由中国导演文牧野执导,被誉为2018年度中国电影界最成功的黑马之一。
该片以药品新政策下,警方和跨国贩毒团伙的正义角力为主线,探讨了医药行业和社会道德的伦理问题。
影片通过幽默风趣的方式吸引观众,同时也引发了深思。
然而,由于该片涉及的是中国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问题,其语境和表达方式对于国外观众来说可能不太容易理解。
因此,在字幕翻译中,需要运用功能对等理论,保持原片的情感和意义,同时又要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
三、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1. 转换语言形式在字幕翻译中,观众更关注的是信息的传递,而非字面上的语言形式。
为了追求更高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字幕翻译中常常会对原文进行一定的转换。
例如,在《我不是药神》中,主人公韩晓明的口头禅是“药好,生意好”,这种表达方式在国外观众中可能难以理解。
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爱情神话》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爱情神话》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ce6f24a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1.png)
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爱情神话》为例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研究——以《爱情神话》为例引言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视听媒介,具有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电影的翻译成为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影视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而电影字幕翻译作为电影翻译的基本方式之一,其翻译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观众对电影的理解与感受。
本文将以目的论视角出发,以电影《爱情神话》为例,对电影字幕翻译进行研究。
一、目的论视角之电影字幕翻译理论分析目的论视角强调翻译的目的性,即翻译应能够实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
电影字幕翻译作为源文和译文之间的传译行为,从其目的来看,应能够准确地传达电影原文的意思和情感给观众。
电影《爱情神话》作为一部浪漫爱情片,主要表达了爱的坚守与美好。
因此,在字幕翻译中,必须要通过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来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二、目的论视角之电影字幕翻译策略分析在目的论视角下,电影字幕翻译需要运用一系列策略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文化的交流。
首先,要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即在翻译过程中要尽可能还原原文的意思和情感。
其次,要注重观众的接受度,即选择观众们比较熟悉和易懂的表达方式。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观众的情感需求,通过文化的翻译,塑造出与观众共鸣的情感氛围。
三、以《爱情神话》为例的电影字幕翻译实践分析《爱情神话》作为一部中国电影,通过对角色的表演和剧情的呈现,传递出了对爱情的坚守和追求的主题。
在字幕翻译上,需要把握好原作的情感和表达方式,尽量使译文和原文的情感产生共鸣。
例如,在原文中主人公用“一切还好吗”来表达自己对另一位角色的关心,而英文中则直接翻译为“How are you?”,这种翻译方式可以通过常用的问候语言来表达关心之情,同时也能够更贴近观众的习惯,使观众能更好地理解并与情节产生共鸣。
四、目的论视角之电影字幕翻译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然而,电影字幕翻译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文化差异的问题。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中国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以《飞驰人生》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中国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以《飞驰人生》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cac5f3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d4.png)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中国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以《飞驰人生》为例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中国电影字幕翻译策略研究——以《飞驰人生》为例引言: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深,字幕翻译在中国电影产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好的翻译策略能够有效传递电影中的文化内涵和语言信息,增强观众的体验和理解。
本文将以中国电影《飞驰人生》为例,从功能对等理论视角出发,探讨中国电影字幕翻译的策略与方法。
一、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字幕翻译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强调翻译应从传播信息和保持意义两个方面同时考虑。
在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视角,以满足观众对电影内容的理解和欣赏需求。
二、保持原汁原味:直译策略为了保持电影的原汁原味,字幕翻译中常采用直译策略。
例如,在《飞驰人生》中的一句台词:“我不是三个小时可以打出来的字!”在字幕中被翻译为:“I can't type it out in three hours!”,保持了原句的思想和诙谐的语言风格。
直译策略可以更好地传递电影的文化和情感信息,使观众更能体验到电影中的幽默和魅力。
三、文化适应性:意译策略偶尔,为了适应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字幕翻译中会采用意译策略。
例如,在《飞驰人生》中,主人公说:“你看过我的新作品吗?”这句话在字幕中被翻译为:“Have you seen mylatest work?”,虽然略有改动,但更符合国际观众的理解习惯。
意译策略能够增强电影的传播效果,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电影中的内容。
四、尊重口语特色:口语化翻译策略中国电影常常注入大量的口语化表达,为了保留电影中的口语特色,字幕翻译中会采用口语化翻译策略。
例如,在《飞驰人生》中的一句台词:“你撞人我负责,你摔断肋骨我负责,你生过孩子我负责。
”在字幕中被翻译为:“I’ll take the blame for your crashes, broken ribs and childbirth.”,用简明口语表达保留了原句的力量和幽默。
从“功能对等”看英语电影中词汇修辞的翻译
![从“功能对等”看英语电影中词汇修辞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ddbe40bdd36a32d7375818b.png)
从“功能对等”看英语电影中词汇修辞的翻译作者:周瑛来源:《科技资讯》2011年第17期摘要: 文章先简要阐述了影响电影词汇修辞的两个主要因素,然后从翻译是否准确表达了源语言信息、使中国观众与源语言观众最可能接近的感受这一准则出发,分别提出了习语和双关语的主要翻译方法。
关键词: 电影翻译词汇修辞习语双关语功能对等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6(b)-0000-00随着英语电影的开始陆续进入中国,目前广泛所知的有两种不同的电影翻译类型:配音翻译和原声的字幕翻译。
不同于配音翻译,字幕翻译更能让观众欣赏原声英文电影的韵味,也更受广大观众的喜欢。
如今在中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这种原汁原味的英文电影。
而在英文电影中,词汇修辞的翻译一直被视为一个困难。
所以,文章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阐述了英文原声电影字幕翻译的词汇修辞翻译中的主要部分:习语和双关语的翻译。
英文电影的翻译,不仅仅只是从电影语言的字面意义上简单的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而是要从语言交流的文化出发,能让中国观众在观看英文电影时,与源语言观众在最可能接近的程度上理解和欣赏电影。
这是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衡量英文电影翻译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则。
接下来,笔者将简要阐述了影响电影词汇修辞的两个主要因素:文化差异和语境差异。
首先,作为文化的首要反映,文化总是在不断的影响和塑造着语言。
电影中的语言更是传达信息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而在词汇修辞的翻译中,双关语和习语是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将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进行对等沟通。
也就是说,译者需要将双关语和习语里所表达的源文化意义翻译成目标观众所熟悉的语言文化。
其次,在翻译词汇修辞的同时,必须要依赖其所具体使用的语境。
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翻译的准确性就无从谈起。
所以作为一个电影翻译者,在进行翻译前,必须对电影的故事和背景做到充分的了解。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电影《金陵十三钗》字幕英译为例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电影《金陵十三钗》字幕英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1f00b4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f.png)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电影《金陵十三钗》字幕英译为例引言: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形式,能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界限,使我们能够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作品。
然而,对于非母语观众来说,理解电影对话的难度在所难免。
电影字幕翻译则成为跨越语言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纽马克(Eugene Nida)于1964年提出的。
它的核心理念是,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而是要传达原始文本的意义和目的。
在翻译过程中,要根据目标语言和文化的特点,将源语言信息合理转换为目标语言,以实现文本的相对等效、即同样的功能。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也被广泛应用。
二、电影《金陵十三钗》字幕英译的功能对等《金陵十三钗》是一部改编自苏童同名小说的中国电影,讲述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故事。
在翻译过程中,字幕翻译需要兼顾保留原作的情感和故事线索,同时又要适应目标语言观众的文化背景。
以下是该电影字幕英译的实例,以功能对等为出发点进行分析。
1. 保留情感表达在《金陵十三钗》中,主人公们经历了许多波折和挣扎,他们的情感经历也体现在对白中。
例如,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他已经爱上小玉了”(He's fallen in love with Xiaoyu)表达了一个角色对另一个角色的感情变化。
为了保留这种情感的表达,字幕翻译可以将其翻译为“他爱上了小玉”(He hasfallen in love with Xiaoyu),以准确地传达原文意思,并使观众能够体验到情感的转变。
2. 文化转换电影中的细节和背景不可避免地与源语言和文化紧密相关。
在《金陵十三钗》中,有一幕是主人公们在一家传统的茶馆中享受茶文化。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让目标语言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茶文化,字幕翻译可以将其翻译为“they are enjoying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ea culture”(他们正在享受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以使受众对于电影情节和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中国电影片名及字幕翻译研究——以影片《芳华》为例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中国电影片名及字幕翻译研究——以影片《芳华》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f405ff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0.png)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中国电影片名及字幕翻译研究——以影片《芳华》为例功能对等视角下的中国电影片名及字幕翻译研究——以影片《芳华》为例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引发了广泛的全球关注。
然而,在电影国际传播过程中,片名和字幕翻译一直是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从功能对等的视角出发,以影片《芳华》为例,探讨中国电影片名及字幕翻译的技巧和策略,旨在加深对于电影翻译的理解和认识。
任何一部电影的片名都是其最直接的标识,是观众接触并选择观看的重要依据。
影片的成名和成功离不开一部优秀的片名。
片名的翻译在传播过程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针对不同的国家观众,片名需要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使得观众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影片的主题和内容。
对于中国电影来说,中西方文化差异是片名翻译中需要克服的重要问题。
《芳华》是一部2017年上映的中国电影,该片以文革时期中国军队文工团的故事为背景,以全新的视角展现了历史阶段和大时代对年轻人成长的影响。
在功能对等的原则下,直接将片名翻译为"Flowers and Youth"或者"Memories of Youth"能够基本传递电影的主题,但比较缺乏吸引力和独特性。
为了进一步澄清片名,保留原意的同时,翻译者选择了"Youth"作为片名。
"Youth"一词通俗易懂,通过翻译,能够直观地表达出电影所描绘的年轻人群体成长的主题。
同时,该片名在英文中有着不同层次的意义,既可以指代青春,又可以指代青少年。
这种多重意义的解读增加了片名的魅力和诱惑力,进而吸引更多的观众。
在字幕翻译方面,《芳华》的翻译需要考虑到观众所匹配的背景信息,文字场景和叙述语境。
以该片第一句台词“她是芳华,她是毛主席的芳华,她有光荣的青春,有聪明的头脑。
”为例,字幕翻译不仅要传达台词的语义,还要同时传递出对观众认知背景的引导。
在翻译上,可以将其表达为" She was in her prime, Chairman Mao's prime. She had a glorious youth and a bright mind."。
国产动画电影字幕英译中的对等性分析
![国产动画电影字幕英译中的对等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d56e5e0aeaad1f346933f96.png)
国产动画电影字幕英译中的对等性分析【摘要】:字幕翻译,作为影视作品的一种重要的翻译形式,在实现不同文化和不同地域间的交流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迅速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学者主要以真人饰演的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作为研究对象;而对特定体裁类型的电影--动画电影的翻译,尤其是对国产动画电影的翻译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而且据调查表明目前国内动画市场不容乐观,到处充斥着欧美卡通和日本卡通;中国的小朋友更熟悉的是欧美卡通和日本卡通的人物形象。
相比之下,外国小朋友对中国的动画了解甚少。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国产动画电影的字幕英译作为研究对象。
因此,为了让更多外国青少年小朋友了解中国的动画,那么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字幕英译进行从理论到实践上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本文引入美国学者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来研究国产动画电影的字幕英译。
传统翻译理论把翻译的重点放在语言形式上,而功能对等理论从另一角度为翻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衡量标准即读者对译文的反应。
要达到理想的翻译,就是要找到与原文最自然且最切近的对等语。
也就是说译入语的读者对译入语的反应要等值于原语读者对原语的反应。
本文的研究重点设定在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探讨国产动画电影的字幕英译,从而阐述功能对等理论对国产动画电影字幕英译的解释力。
本文首先结合动画电影特殊的视听语言特征(画面、色彩、声音效果、幽默元素等)和字幕翻译的定义、功能、特征,然后总结影响其字幕翻译的因素(时空、画面、儿童的期待视野和认知水平等);然后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省略、直译、解释、归化、压缩性意译)力求在语言和文化层次上尽可能地传达出原作的意思,找到与原作最自然且最切近的对等语。
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如何使用这些翻译策略在社会文化、所指、语言的民族风格等层次上达到语用对等。
为了使论文的论证更具说服力,本文选取喜羊羊电影版中的两部系列贺岁动画电影《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和《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为研究对象。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电影《小妇人》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电影《小妇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23ae17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5.png)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电影《小妇人》为例随着全球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字幕翻译也日益受到重视。
传达电影原汁原味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是字幕翻译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功能对等理论逐渐得到了应用,为翻译人员提供了指导和方法。
本文将以近期热门电影《小妇人》为例,探究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保留原作情感和表达方式方面的优势。
功能对等理论最早由尼达弗·雷凡尼亚提出,他认为翻译的目标是将源语言文本(SLT)的功能迁移到目标语言文本(TLT)中,并尽可能保持原作的意义和效果。
在电影字幕翻译中,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到语言、文化和电影艺术的特点,以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人物和对话。
首先,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字幕翻译中,需要忠实地传达原作的对话和表达方式,同时保证字幕内容简洁明了。
《小妇人》这部电影中有许多富有情感和诗意的台词。
例如,当主人公乔说:“她可以当自己的敬业程度上给影片增色不少。
”(She could be more promising on her own in terms of dedication.)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将这句话准确表达,同时将其中的情感因素保留下来。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采用直译策略,并依据电影情节和角色关系,对“她”进行特殊处理:“她可以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到更高程度。
”通过功能对等的原则,观众能够感受到原作中对这个角色的赞赏和期待。
其次,在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强调对影片情感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传达。
翻译应该遵循原作的情感色彩和文化特点,以使观众更好地融入电影的世界。
在《小妇人》中,许多对话都蕴含着社会和家庭关系的复杂性。
例如,当学校院长对乔说:“这是限制成为女子的规则。
”(Isn't it tiresome? This stricture to being a woman.)在翻译时,译者需要将这种社会角色和性别问题的考量传达给观众,以便更好地理解电影中的人物和剧情。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看电影字幕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看电影字幕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7104d3602d276a200292edf.png)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看电影字幕翻译作者:解立新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13期摘要:本文首先介绍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接下来结合影视字幕翻译的特点,将功能对等理论运用到影视字幕翻译中,最后,以《废柴联盟》第一季中的典型翻译句子为例,详细阐述通过减译法、增译法、意译法,对本剧的字幕进行翻译,证明了在影视字幕翻译中运用功能对等理论,可以让其意思更加通俗易懂。
关键词:功能对等;影视字幕翻译;《废柴联盟》第一季一、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翻译家尤金·奈达提出的。
“功能对等理论”是指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是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的对等。
在这一理论中,他指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信息。
”(Nida,1964)奈达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
这种“动态对等”中的对等主要有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和文体对等。
奈达认为“意义最重要,形式其次”(陈文敏,李玲,2015:6)。
同时,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应该与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大致相同,强调“内容第一,形式第二”。
二、影视字幕翻译当今世界,电视剧和电影的传播也日益国际化,作为一名语言学习者,笔者通过自身的学习经历也深刻体会到,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影视字幕翻译来学习地道的英语口语,因此影视字幕翻译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
伊势凡·富多(Istvan Fodor)是欧洲早期研究影视翻译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于1976在专著Film Dubbing:Phonetic,Semiotic,Esthetic and Psychological Aspects中首次从符号学,语言学和美学等多个角度来研究配音译制,指出译制的影片一个达到“同步声音”“人物性格同步”和“内容同步”这三个同步(陈丽珍,2015)。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电影《小妇人》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电影《小妇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182667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7.png)
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电影《小妇人》为例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电影《小妇人》为例导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方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电影作为一种语言和文化的表达形式,受限于不同国家和不同语言的差异,需要通过字幕翻译来实现跨文化交流。
功能对等理论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翻译领域的理论,也适用于电影字幕翻译。
本文将以电影《小妇人》为例,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是由美国翻译学者纽温豪斯于1967年首次提出的,作为一种翻译和跨文化传播的原则。
该理论认为,在翻译过程中,重点应当放在源语文本的功能目的,而不仅仅是对源语言词语和句子的简单转述。
功能对等理论主张,翻译应当以目标语言读者为导向,追求相同的功能目的,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对等。
二、电影字幕翻译的特点电影字幕翻译是一项独特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首先,电影字幕的时长通常较短,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准确的信息。
其次,电影对话通常经过精心的剪辑和配乐,翻译时需要在保持语义准确性的同时,尽量保持原有的韵律和美感。
第三,电影字幕需要考虑到观众对视觉和听觉的同时感知,因此,字幕的翻译必须具备清晰明了的表达,以确保观众能够准确理解剧情。
三、《小妇人》电影简介《小妇人》是由美国导演格莱塔·葛韦格执导的一部影片。
该电影改编自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四个年轻的姐妹在美国内战期间经历的成长与爱情故事。
四、原文的功能目的分析在进行字幕翻译之前,首先需要对源语文本进行功能目的的分析。
在《小妇人》这部电影中,角色们的对话主要用于展示他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剧情发展以及传达情感。
同时,电影也通过对话来呈现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因此,字幕翻译需要准确传达这些功能目的。
五、功能对等理论在字幕翻译中的应用1. 语言和文化转换电影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的形式,需要将不同语言和文化中的意义转化为目标语言和文化中的意义。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电影《金陵十三钗》字幕英译为例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电影《金陵十三钗》字幕英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6cc1936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e.png)
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电影《金陵十三钗》字幕英译为例浅谈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以电影《金陵十三钗》字幕英译为例导语: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和文化传播媒介,跨越了国界和文化的差异,而电影字幕翻译则是连接观众与电影之间的桥梁。
功能对等理论作为一种翻译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字幕翻译中。
本文以电影《金陵十三钗》字幕英译为例,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一、功能对等理论概述功能对等理论是由德国翻译学家纳德波尔(Hans J. Vermeer)于1970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将翻译看作是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的目标是建立与原文相当的功能效果,而不仅仅是对原文进行语言上的替换。
该理论认为翻译过程中应该追求翻译的目的语功能等效,即在目的语文化背景下,产生与原文类似的反应和效果。
二、《金陵十三钗》电影介绍与字幕翻译背景《金陵十三钗》是导演张艺谋执导的一部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
该片讲述了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十二位爱国的妇女和一个女学生舍弃家庭、安全,勇敢面对残酷战争的故事。
该电影在国内外均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因此其字幕翻译对于传播影片的意义尤为重要。
三、功能对等理论在《金陵十三钗》字幕英译中的应用1.意译与直译相结合功能对等理论认为翻译中可采用意译和直译相结合的策略。
在《金陵十三钗》字幕英译中,译者采用了意译的方式,将原文中的一些文化和历史背景适应到目的语文化背景下,并用相应的词汇或表达方式表达出来。
例如,南京方言中的一句经典台词“你不二我不二”被翻译成了“You follow no one, I follow no one”,在保留原意的前提下,使观众更容易理解。
2.增删修整,保持流畅度电影字幕翻译中,节奏和流畅度的保持非常重要,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常常会进行增删修整来确保字幕的整体效果。
在《金陵十三钗》的字幕英译中,译者适当增删修整了一些片段的对白,以更好地配合电影的画面和情节,使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和故事的发展。
方言要素对电影视听呈现的影响研究——以《爱情神话》为例
![方言要素对电影视听呈现的影响研究——以《爱情神话》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bdfdbc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44.png)
方言要素对电影视听呈现的影响研究——以《爱情神话》为例方言要素对电影视听呈现的影响研究——以《爱情神话》为例摘要:方言是一种地域文化和语言传承的重要载体,而电影作为一种大众传媒,通过视听呈现影片内容。
本文以中国电影《爱情神话》为例,研究方言要素对电影视听呈现的影响。
通过对影片中的方言运用和表达手法进行分析,研究方言在电影中所起到的角色以及对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和沉浸的影响。
关键词:方言要素;电影视听呈现;影响;《爱情神话》一、引言方言作为一种地域语言,不仅仅是地域文化的表征,也是一种独特的语言传承方式。
电影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通过视听方式将故事情节传递给观众。
然而,方言在电影中的运用对于电影的视听呈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以中国电影《爱情神话》为例,探讨了方言要素对电影视听呈现的影响。
二、方言要素在电影中的运用1. 方言对角色塑造的影响影片《爱情神话》通过将故事背景设置在湖南乡村,大量运用了湖南方言。
方言的运用对于角色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湖南方言给人一种朴实、淳朴的感觉,在表现乡村生活和人物性格时,更加真实自然。
例如,主人公小娥的湖南方言让她的形象更加鲜活,更能贴近观众,增强了影片的情感吸引力。
2. 方言对情节剧情的推动方言的运用不仅仅是对角色形象的塑造,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影的情节剧情的发展。
以《爱情神话》为例,影片中的方言对于情节的推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方言的独特韵味和地域特色能够使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到故事情节。
比如,影片中的方言对于描绘角色之间的交流和冲突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增加了故事的张力和观众的好奇心。
三、方言要素的影响1. 观众的情感共鸣方言的运用使得观众更能够与电影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
观众对方言的熟悉和理解,使得影片中的对话更加贴近生活,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比如,湖南方言中的一些独特词汇和表达方式,能让湖南观众更加亲切地接受电影,并且更能理解和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感。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研究——以新版《小妇人》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研究——以新版《小妇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9a78e4a7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70.png)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研究——以新版《小妇人》为例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研究——以新版《小妇人》为例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英文电影在中国的受众群体日益扩大,对于电影字幕汉译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功能对等理论作为翻译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为我们解读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提供了有益的视角。
本文以新版《小妇人》为例,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对英文电影字幕的汉译进行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是尼达谢提出的翻译理论,它强调翻译应该保持与原文相同的功能效果。
在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理论要求汉译的字幕要传达与原文一致的信息,确保观众准确理解电影的情节和对白。
与文字翻译不同,电影字幕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传达信息,需要有快速直接有效的翻译方式。
首先,从语义角度来看,功能对等理论要求字幕翻译传达原文的意义。
在《小妇人》这部电影中,原文可能出现的一些具有隐喻或多义的句子,需要在字幕翻译中找到合适的词汇或表达方式来传达。
比如原文中可能出现的“a storm of emotions”(情绪的暴风雨),字幕翻译可以选择“情绪骤变”或“情感波动”来传达类似的意思。
其次,从句式结构和语法角度来看,字幕翻译需要保持与原文相似的结构和语法,以确保观众容易理解。
例如,原文中可能出现的简洁且有力的句子,字幕翻译也应该尽量保持简洁。
但是,由于汉语和英语的语法结构不同,字幕翻译可能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适当的改编,以符合汉语的语法习惯。
此外,从文化角度来看,功能对等理论也要求字幕翻译传达原文中的文化信息。
在《小妇人》这部电影中,可能会涉及到美国历史、文学、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字幕翻译需要根据中国观众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便观众更好地理解。
最后,从语音角度来看,字幕翻译需要符合汉语的语音规律,以保证观众能够准确理解电影中的对白。
在英语中,口头表达常常受到强调、重音和语调的影响,字幕翻译需要通过合适的标点符号、断句和排版方式来传达这些语音特征,以便观众在阅读字幕时能够模拟出原文中的语音效果。
“语用对等”与影视字幕翻译探析
![“语用对等”与影视字幕翻译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d2977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c.png)
“语用对等”与影视字幕翻译探析黄静瑜【摘要】随着中西方影视业的快速发展,影视字幕翻译的准确性愈加重要.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流活动,达到语言意义上的对等成为翻译工作者的追求目标.本文基于语用对等的相关理论,结合实例,分析语用对等理论在影视翻译中的运用.【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16)004【总页数】3页(P80-82)【关键词】语用学;语用对等;影视字幕翻译【作者】黄静瑜【作者单位】闽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石狮362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翻译是用一种语言解释另外一种语言含义的语言交流活动。
随着影视业的快速发展,影视字幕翻译成为翻译领域中引人关注的话题。
影视字幕翻译在外语原音的基础上通过视觉、语言和字幕将真实的电影内容传递给观众。
那么,如何才能用准确的语言形式重现原文的意义?单从语言学方面探讨这个问题显得力不从心。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语用学运用到翻译领域中,努力使译文和原文实现意义上的对等。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学科,重点研究语言在某些交际情景下如何理解和传达真实意义的过程。
张新红、何自然指出:“语用翻译是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翻译实践问题,即运用语用学理论去解决翻译操作中涉及到的理解问题和重构问题、语用和文化因素在译文中的处理方法以及原作的语用意义(pragmatic force)的传达及其在译作中的得失等问题”[1]。
本文将语用学的语用对等相关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探讨影视字幕翻译者在翻译电影作品时,如何以语用学为指导,将原著作品的语言效果真实还原,达到影视字幕翻译的语用对等效果。
要想在翻译中将语用对等体现得淋漓尽致,译者必须重视两个基本要求: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
何自然教授指出,语言等效“就是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次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只求保存原作的内容”,或者是“在理解原作的语言信息的明示意义和暗含意义的基础上将它们完全复制到译作中” [2],它能使语言的表面意义和深层意义在译著中完整地体现。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中的电影字幕翻译——以《但丁密码》的电影字幕翻译为例
![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中的电影字幕翻译——以《但丁密码》的电影字幕翻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6b7ed1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4.png)
- 204-校园英语 / 翻译研究功能对等理论视域中的电影字幕翻译——以《但丁密码》的电影字幕翻译为例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王玮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胡作友【摘要】电影翻译作为翻译界的新兴领域,担任着语言与文化交流的重要任务,然而由于缺乏应有的理论指导而显得翻译水平参差不齐。
本文从电影字幕的特点入手,以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从词汇层面、句法层面和文化层面对电影《但丁密码》进行分析,以期为电影字幕翻译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电影字幕 但丁密码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全球化的特点日益突出,虽然人们之间的交流逐渐上升到文化方面的互相学习,互相渗透,但又保留着各自的文化特征。
影视翻译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它不仅用自身的魅力娱乐大众,并且发挥着中西方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作用。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的电影翻译工作者们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为观众奉献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译制片,让观众们领略到了异国的风土人情。
九十年代起,由于我国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与与应用,中国的电影走向了世界,国外的影片也纷涌而至,很多动作片和特技大片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视听觉感受,越来越多年轻人因为文化程度提高更愿意选择欣赏原声电影,除此之外,完成一部电影配音的人力、物力及时间上的花费颇高,所以配以字幕的电影便逐渐受到了大众的青睐。
优秀的电影字幕能带领观众身临其境,在短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信息,沉浸于剧情之中,享受艺术的美妙。
然而,现今社会有很多急功近利者,没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影片的文化背景和故事内容,望文生义,粗制滥造,大大地影响了电影欣赏的质量,让人们对字幕电影持以怀疑的态度,同时也质疑着电影译者的翻译水平。
怎样才能完成一份高质量的电影字幕?译者不仅要有认真的工作精神,还要有较高的双语转换水平,能够准确地理解电影的内容,传达电影的内涵,让观众能欣赏到原汁原味的作品。
功能对等理论能够成功地进行语言之间的转换,既符合译文观众的文化审美,又不失原文的语言风格,让译文观众能够获得与原文观众同样的艺术感受,因此在电影字幕翻译中应用功能对等理论十分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能对等视角下中国方言电影的英语字幕翻译探究——
以吴语电影《爱情神话》为例
引言
随着中国电影业的进步和国际沟通的增多,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扮演着桥梁的角色。
在中国,不同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方言,这给方言电影的英语字幕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文旨在从功能对等的视角出发,探究中国方言电影的英语字幕翻译策略,并以吴语电影《爱情神话》为例进行分析。
一、功能对等视角下的字幕翻译
功能对等是一种广义的翻译原则,强调在接受文化中保持源语文化的功能和效果。
在字幕翻译中,功能对等视角被广泛运用,以确保观众对原始文化的准确理解和观览。
1. 语言对等
在方言电影的英语字幕翻译中,语言对等是最基本的原则。
由于方言和平凡话之间存在差异,译者需要在保持影片原貌的前提下,将方言通过字幕准确表达出来。
比如,在《爱情神话》这部吴语电影中,主人公之间的对话中存在大量的吴语词汇和习语,译者需要依据语境和情节选择合适的英语表达,以确保观众在影片观看过程中对对话内容的理解。
2. 文化对等
方言电影的字幕翻译不仅需要对语言进行翻译,还需要思量到文化的差异。
观众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对于方言所涉及的文化内涵可能存在理解障碍。
在字幕翻译中,译者需要进行文化转换,将方言中的文化元素准确地传达给观众。
以《爱情神话》为例,片中出现了吴语中的一句口头禅
“先哂后笑”,直译为“先笑后哭”。
这句话的意思是事情开始好的时候笑,而最后反而哭了。
观众若果只依靠字幕,可能会被这种语言差异所狐疑。
为了保留该句话的文化内涵,译者可以选择将其翻译为“the good things started w ith a smile, but ended with tears”。
通过这样的翻译,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吴语中的文化内涵。
二、《爱情神话》的英语字幕翻译策略
在对《爱情神话》的英语字幕进行翻译时,译者需要运用功能对等的视角,保持原影片中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
1. 保留方言特色
方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尽量保留方言的特色。
在《爱情神话》中,吴语口音对于情节的表达和角色塑造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字幕翻译中,译者可以通过音标等方式保留方言口音,以保持影片的原汁原味。
2. 翻译吴语成语和俗语
《爱情神话》中使用了许多吴语成语和俗语,这些成语和俗语具有深厚的文化颜色。
译者在字幕翻译中要尽量保持这种文化颜色,通过合适的英语表达传达吴语成语和俗语所包含的意义。
例如,影片中出现的“白红皀仔”一词,是指一个人靠着别人生活而不必付出努力。
为了使观众能够理解这个词语,译者可以将其翻译为“a freeloader”。
这样的翻译可以准确传达吴语中的含义。
3. 适当地进行改编
在方言电影的字幕翻译中,为了适应英语语言习惯,译者有时需要适当进行改编。
这种改编应该保持原汁原味的同时,使得字幕更符合英语语境。
例如,在《爱情神话》中,影片中有一句常用的吴语口头禅,“神马都是浮云”,意思是对一切不以为然。
为了让英语观众更容易理解这句话,译者可以将其翻译为“Everything is just a passing cloud”,这样的翻译符合英语语境的表达习惯。
结论
通过对中国方言电影《爱情神话》的英语字幕翻译策略探究,我们可以得出功能对等视角在方言电影翻译中的重要性。
字幕翻译需要保持语言对等和文化对等,传达方言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在详尽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保持影片的原汁原味,同时使得字幕更符合英语语境。
以《爱情神话》为例,通过翻译吴语成语和俗语,保留方言特色,并适当进行改编,可以更好地传达电影的内容给英语观众。
在字幕翻译中,适应英语语言习惯和保持原汁原味之间的平衡是关键。
在《爱情神话》中,译者需要适当改编吴语口头禅,以便英语观众更容易理解。
例如,“神马都是浮云”可以翻译为“Everything is just a passing cloud”。
这种翻译不仅传达了原句的意思,还符合英语语境的表达习惯。
在方言电影的翻译中,保持语言对等和文化对等也是分外重要的。
译者需要理解吴语中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并通过翻译准确地传达给英语观众。
例如,《爱情神话》中的吴语成语“二楞子”是指一个傻乎乎的人。
为了使英语观众能够理解其含义,译者可以将其翻译为“a silly person”。
这样的翻译不仅保持了语言对等,还传达了原成语的意义。
此外,译者还需要注意防止直译和过度改编。
直译可能导致句子不通顺或理解困难,而过度改编则可能丢失原汁原味。
在字幕翻译中,保持平衡分外重要。
译者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来实现这一目标。
例如,在《爱情神话》中,有一句吴语俗语“让鸟不拉屎的地方”的意思是指一个偏遥的地方。
为了使英语观众更容易理解,译者可以将其翻译为“a place where even birds won't poop”。
这样的翻译既保留了原句的意思,又符合英语语境的表达习惯。
在字幕翻译中,译者还需要思量目标观众的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
若果英语观众对吴语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完全不了解,译者可能需要提供一些额外的诠释或注释,以援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内容。
总的来说,在方言电影的字幕翻译中,保持语言对等和文化对等是分外重要的。
译者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使字幕更符合英语语境,同时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
通过翻译吴语成语和俗语,并适当进行改编,可以更好地传达电影的内容给英语观众。
这样的翻译策略不仅能保持影片的原本风味,还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观览方言电影。
总的来说,在字幕翻译方言电影时,保持语言对等和文化对等分外重要。
译者需要注意防止直译和过度改编,以保持原汁原味同时使观众更容易理解。
在字幕翻译中,译者还需要思量目标观众的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以便提供额外的诠释或注释援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内容。
为了保持语言对等,译者需要注意不仅保持句子的结构和语法,还要保持原汁原味的意思。
直译可能会导致句子不通顺或理解困难,因此译者需要适当调整句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以使其更符合英语语境。
例如,对于吴语中的成语和俗语,译者可以使用类似的英语成语或俗语来传达相同的意思,同时保
持语言的流畅和可理解性。
另一方面,过度改编可能会丢失原汁原味。
译者需要保持平衡,尽量保留原句的意思和表达方式。
在翻译成语和俗语时,译者可以适当进行改编,以使其更适应英语语境,但依旧保留其原本的意义和风味。
例如,在《爱情神话》中提到的吴语俗语,“让鸟不拉屎的地方”,译者可以将其翻译为“a place where even birds won't poop”,这样既保留了原句的意思,又符合英语语境的表达习惯。
除了语言对等,译者还需要思量文化对等。
观众对吴语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可能完全不了解,因此译者可能需要提供一些额外的诠释或注释,以援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电影的内容。
这些诠释或注释可以通过添加字幕或提供口头说明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译者可以使用文化背景知识作为依据,以确保观众能够理解和观览方言电影。
总的来说,在字幕翻译方言电影中,保持语言对等和文化对等是分外重要的。
译者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以使字幕更符合英语语境,同时尽可能保留原汁原味。
通过翻译吴语成语和俗语,并适当进行改编,可以更好地传达电影的内容给英语观众。
这样的翻译策略不仅能保持影片的原本风味,还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观览方言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