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中药治疗05抗癌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

合集下载

抗癌中草药:黄药子

抗癌中草药:黄药子

抗癌中草药:黄药子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黄独的地下块茎,又名黄独。

其性寒,味苦、咸,有小毒。

功能化痰散结、解毒消肿、凉血止血。

主治瘿瘤瘰疬、无名肿毒、咳喘气逆、癌症肿瘤等病症。

[成分药理]本品含二萜类化合物黄独素(黄药子萜)A、B、C,还含有碘、皂甙、鞣质,还原糖等。

黄药子含淀粉40%以上,此外还含有单宁和少量薯蓣皂角等。

中药黄药子抗癌中草药:黄药子实验研究证明,本品对肉瘤180有抑制作用;其油剂对子宫颈癌14的抑制作用比较明显;对消化道肿瘤及甲状腺瘤也有一定抑制作用。

日本学者对部分中药的水提物和甲醇提取物的抗癌活性进行初步筛选研究中,用试管内(Hela)试验证实,黄药子对癌细胞生长抑制率达75%以上。

中药黄药子抗癌中草药:黄药子我国学者用黄药子复方抗癌乙片(黄药子、夏枯草等)对用N-亚硝基肌氨酸乙酯诱发的小鼠胃磷状上皮癌前病变及癌变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抗癌乙片对食管重度增生者进行临床治疗与实验证实,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精脒和唾液精脒含量,与细胞学复查结果一致,有较好的食管癌前病变阻断性治疗作用。

中药黄药子抗癌中草药:黄药子此外,黄药子对动物实验性缺碘和不明原因引起的甲状腺肿有治疗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现代应用]黄药子临床治疗恶性淋巴肉瘤、甲状腺肿瘤及消化道肿瘤等方面应用较多,但多以复方为主或辅以黄药子油外用。

1.恶性淋巴瘤陈氏报道,用消恶性淋巴瘤方(白花蛇舌草、黄药子等)为基本方配合辨证施治,并辅以外敷治疗恶性淋巴瘤11例(包括网状细胞肉瘤、何杰金病、淋巴肉瘤、滤泡性淋巴瘤等)。

治疗结果:存活1年以内3例,l~2年4例,2~5年1例,5~10年2例,10年以上2例。

易氏报道,以黄药子复方配合其他疗法治颈部淋巴肉瘤4例(伴颈外淋巴转移3例),结果全部临床治愈,已存活时间为3~27年。

沈氏报道,以黄药子油外涂并配合中药内服治左下颌混合性恶性肿瘤及淋巴肉瘤各1例,治疗获愈。

十种抗肿瘤最强的中草药抗癌中草药排名最有效的抗癌中草药→MAIGOO生活榜

十种抗肿瘤最强的中草药抗癌中草药排名最有效的抗癌中草药→MAIGOO生活榜

十种抗肿瘤最强的中草药抗癌中草药排名最有效的抗癌中草药→MAIGOO生活榜01紫杉紫杉也就是有名的红豆衫,抗癌中草药排名第一毋庸置疑,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濒危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是植物活化石,美国科学家从红豆杉的皮中提取出紫杉醇,因其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和独特的抑制微管解聚、稳定微管的作用机理,而成为最受瞩目的抗癌新药,对多种晚期癌症疗效突出,被称为“治疗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02喜树果喜树果是最有效消除肿瘤的中药之一,科学表明喜树果的醇提取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所含喜树碱及其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

实验中喜树碱多相脂质体腹腔注射对小鼠肝癌细胞具有抑制增殖的效应,其对肝癌细胞DNA合成的最高抑制率为73.7%,作用时间约4小时,对癌细胞RNA合成抑制率达82.9%,对肉瘤S180及肝癌腹水型细胞的抑制率可达74%及82%。

03长春花长春花也是抗癌中草药排名前列的代表,被誉为最有效的抗癌中草药之一,实验证明长春花中分离出的生物碱,多具抗肿瘤作用,其中以长春碱、长春新碱最有价值,己应用于临床,两者化学结构极相似,但抗瘤谱不尽相同,两药间无交叉抗药性,这些生物碱能降低脱氧核糖核酸与核糖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已经作为多种癌症如白血病、哈杰金氏症所用的化学治疗药物。

04桑黄桑黄是抗肿瘤最强的中草药之一,桑黄的抗癌功能最早于1968年被日本学者Ikekawa等发现,研究表明桑黄野生子实体的提取物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96.7%,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87%。

1992年桑黄进入韩国G7国家研究计划,1993年获韩国卫生部批准为抗癌药物,2000年桑黄科技成果获颁韩国科技大奖,2006年,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华裔科学家陈昌炎发现,将桑黄的抽取物加入治疗癌症的药物中,可提高该药治疗前列腺癌的成效,成果发表于医学期刊《英国癌症研究》。

05槐耳治疗癌症的中草药中槐耳也很有名,现代药理学证实槐耳有抑制肿瘤和抗病毒的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临床报道中槐耳治疗原发性肝癌和胸部恶性肿瘤,均有明显的疗效,27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服用槐耳颗粒后73.1%的患者达到了疼痛缓解的效果,65.4%的患者食欲增强,体重增加,82%的患者精神好转。

抗肿瘤中药化学成分研究

抗肿瘤中药化学成分研究

抗肿瘤中药化学成分研究第一章:前言肿瘤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大威胁之一,预计每年将有数百万人因肿瘤而死亡。

传统的肿瘤治疗方法如化疗、放疗、手术等存在各种副作用和抗药性,因此人们开始寻求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式。

中草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学资源,具有广泛的用途和良好的安全性,在抗肿瘤治疗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

本文将重点介绍抗肿瘤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

第二章:抗肿瘤中药的常见化学成分中药作为抗肿瘤的一种良好选择,其化学成分在体内发挥着抗肿瘤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药化学成分:1. 多糖类多种草药中都含有多糖类物质,如灵芝、党参、茯苓、黄芪等,它们都具有抗癌作用。

多糖类物质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是其抗癌机制的关键之一。

2. 生物碱类生物碱类是中草药中最具代表性的抗癌活性成分,如半夏、青蒿、紫金锭等,它们的抗肿瘤机制可能与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有关。

3. 三萜类三萜类物质是一类很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如乌头、川乌、刺五加等都是常见的抗肿瘤中药,它们的抗癌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4. 黄酮类黄酮类物质是中药中含量最丰富的活性成分之一,如黄芪、枸杞、菊花、莲花等都是常用的抗肿瘤中药,它们的抗癌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第三章:主要抗肿瘤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中草药中抗肿瘤活性最强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紫杉醇。

它是一种半合成的天然化合物,从云南的毛杉木皮中提取得到,后续经过分离纯化,最终得到纯度达到99%。

研究表明,紫杉醇可通过干扰微管的动力学,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起到抗肿瘤的作用。

另一种抗肿瘤药物是曲咪氏体,它是由印度步行虫子实体中提取得到。

在体内,曲咪氏体可作为DNA碱基的替代物,从而阻断DNA的合成和修复。

针对曲咪氏体在人类体内的不稳定性和毒性问题,目前已经进行了多种衍生物的合成和药效评价。

中药提取物是现代抗肿瘤药物的优秀来源,如槐角和常山提取物是一种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

研究表明,它们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三萜类化合物,但这些化合物存在着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

抗癌中药9种中草药抗癌有奇效

抗癌中药9种中草药抗癌有奇效

抗癌中药9种中草药抗癌有奇效抗癌中药1:灵芝灵芝益精益气,养心安神,止咳平喘,滋补强身,补虚抗癌。

紫菜科的子实体。

果体中含有灵芝三萜、灵芝多糖、蛋白质、有机锗、微量元素硒、灵芝纤维素、多种氨基酸等成分,具有改善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和治疗白血病的作用。

灵芝是最好的免疫功能调节和激活剂,它能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

它可以保护癌症患者正常细胞的DNA不被氧化而发生癌变,阻止癌细胞的再生。

抗癌中药2:紫杉红豆紫杉又称红豆杉,是国家保护的珍稀常绿乔木,其枝条、叶片、树皮、根可提取昂贵的抗癌药物——紫杉醇。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的树皮和叶子中提取的,被称为“抗癌的最后一道防线”,因为它对许多晚期癌症有效。

红豆杉中所含的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作用机制和较高的抗癌活性,可以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

它是天然药物领域公认的最重要的抗癌活性物质。

抗癌中药之三:蟾蜍现代研究表明,蟾毒服含有蟾毒二烯醇化合物,包括蟾毒化合物和蟾毒化合物,具有强心脏、高血压和抗炎作用,蟾毒化合物具有强麻醉作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金蟾蜍具有抗肿瘤、抗病毒等多种神奇功能,可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肝炎、带状疱疹、肝性腹水、肾脏疾病、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疑难杂症。

抗癌中药4: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常用来抗肿瘤,提高免疫力,提高细胞能力,改善心脏功能,调节呼吸系统,调节肾脏功能,改善造血功能,调节血脂,调节性功能。

其中,抗肿瘤作用和提高免疫功能可用于临床恶性肿瘤的治疗。

冬虫夏草提取物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有抑制和杀伤作用。

冬虫夏草中含有虫草素,是冬虫夏草的主要成分。

临床应用虫草素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症状改善91.7%以上;主要用于鼻癌、咽喉癌、肺癌、白血病、脑癌等恶性肿瘤患者。

许多中国专利的抗肿瘤药物也以冬虫夏草为主要原料制成,如清肺散结丸,可以提高免疫功能的同时抑制癌细胞,在治疗肺癌方面具有针对性强、有效、无副作用、安全有效。

一种抗癌散的配制方法

一种抗癌散的配制方法

一种抗癌散的配制方法
抗癌散是一种可以辅助抗癌治疗的中药配方药物。

以下是一种抗癌散的制备方法:
配料:
1. 雄黄(15克):具有消肿止痛、抗菌抗病毒的作用;
2. 三七(15克):具有活血化瘀、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3. 田七(10克):具有抗癌、增强心脏功能的作用;
4. 雄鸡血(适量):具有补血养气、增强体质的作用;
5. 鲜鳝血(适量):具有补肾壮阳、滋阴润燥的作用;
6. 珍珠粉(适量):具有清热止血、美白养颜的作用;
制作方法:
1. 将雄黄、三七、田七分别研磨成细粉;
2. 将研磨好的药粉混合均匀;
3. 将雄鸡血和鲜鳝血分别鲜血收集,倒入具有抗菌性能的容器中备用;
4. 将珍珠粉加入到鸡血和鳝血中,搅拌均匀,使珍珠粉溶解;
5. 将混合好的药粉逐渐加入到鸡血和鳝血中,搅拌均匀;
6. 最后将制作好的抗癌散装入密封性能好的容器中保存,备用。

使用方法:
1. 取适量抗癌散放入温开水中搅拌溶解;
2. 每日早、中、晚饭后分3次服用;
3. 每次服用量根据医生建议或个体情况而定。

注意事项:
1. 本方药物只能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2. 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
3. 忌过量食用,避免引起不良反应;
4.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不宜使用;
5. 发热、感冒或其他疾病时暂停使用;
6. 存储时避免阳光直射,防潮防潮。

中医抗癌的配方常见的抗癌中药

中医抗癌的配方常见的抗癌中药

中医抗癌的配方常见的抗癌中药一、治疗各种癌症的中医处方一、鼻咽癌、肝癌、舌癌、甲状腺癌、乳腺癌、消化道癌、白血病、骨肉瘤处方:金牛根30g,丁葵草30g,蛇泡筋30g,铁包金30g,韩信草30g,徐长卿30g,枝花头30g,白茅花15g。

制法:加水煎煮,制成煎剂用法用量:每日1剂,煎2次分服。

二、治疗胰腺、胃肠、肝、肺、膀胱等多种癌处方:红粉300g,轻粉150g,杏仁150g,桃仁150g,核桃肉150g,黑芝麻150g,松罗茶150g,生半夏150g,人参150g,珍珠母150g,蛤粉150g,雄黄150g,槐米150g,生南星150g,生地150g,炒木鳖子仁240g,儿茶90g,炒巴合(带皮)90g,银花90g,黄连90g,大黄180g,藿香30g,朱砂30g,沉香30g,珍珠30g,陈皮60g,琥珀60g。

制法:以上各药共研成细末,蜜枣肉为丸,中黄豆大小。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1次,渐增至每日3~5丸。

三、治疗宫颈癌、食管癌、鼻咽癌、肺癌、肝癌、肠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及纵隔肿瘤处方:牛黄15g,田三七60g,琥珀30g,黄连15g,黄柏15g,黄芩15g,陈皮15g,丹药30g(丹药方:明矾60g,牙硝60g,水银60g,煅皂矾60g,朱砂15g)。

制法:先炼丹药,再加牛黄、田三七、琥珀研细末,并加入其余药粉制粒压片,每片含丹药0.03~0.05g。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片,每日2~3次,饭后服,1个月为1疗程。

四、治疗食管癌、脑瘤、肝癌、肺癌、胃癌、乳腺癌及宫颈癌处方1:山豆根12g,半边莲30g,银花30g,土茯苓30g,夏枯草12g,玄参12g,白头翁12g,杭菊12g,天南星6g,射干9g,山慈姑9g,元胡9g,紫草根12g,青黛9g,红藤24g,丝瓜络21g,沉香3g。

制法:制成煎剂用法用量:每日1剂,煎2次分服。

,处方2:山豆根12g,穿山甲9g,知母9g,郁金9g,桃仁9g,杏仁9g,夏枯草12g,生地12g,槟榔12g,赤芍12g,半边莲30g,生石膏30g,天花粉15g,郁李仁15g,火麻仁15g,松子仁15g,神曲15g,黄连3g,大黄3g,冰片3g。

治疗癌症的中药

治疗癌症的中药

治疗癌症的中药十大抗癌中药:西洋参、绞股蓝、三七、当归、全蝎、冬虫夏草、蟾蜍、红豆杉、灵芝、黄芪。

1、赤芝20克;平盖40克;桑黄40克;松针40克;华褐40克桦褐孔菌,中文别称白桦茸。

此药可煲7-8次,直至煲出来的水无色才换药,每次用瓦煲来煲,用水3斤左右,烧开后15分钟就可以饮用,每天当这个是茶一样来喝,就是说口喝了就喝。

最好是到广州北京路的采芝林大药房买。

也可以到其它地方大药房购买,不过要问明白是野生还是培植的。

华褐是口音笔误,应是桦褐孔菌,中文别称白桦茸,确是抗癌治癌药,而且可以食用。

2、生五灵脂10克,生黑牵牛20克,生香附子10克,生广木香10克。

用法:买药时加工成粉,加白醋调糊为丸,阴干。

一次10克。

生姜汁送服,每天3-4次小儿药量减半。

也可以不调糊,服药时加些醋。

注意:不得吃人参。

孕妇不可用。

说明:一般病例30分钟见效,经千余例临验,疗效100%,被称为神方!3、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治癌症秘方:半枝莲120克,白花蛇舌草150克,合为一剂,加水11市斤,煎两小时,日夜当茶饮。

此药可治各种癌症,包括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子宫癌等,此药对脏腑之热毒及生痔疮,咯血,热咳等患者也都有疗效,平时每月煎一次服食更佳。

注。

半枝莲:清凉无毒,排污草药,服后不能饮用开水,以防冲淡药效。

如果癌症生花,也就是表面溃烂,可取鲜草药桩烂,取渣敷患处,取汁用水烧当茶饮。

此方不分男女老幼,愈后还得服三,四个月,方能彻底痊愈,服后大小便常常带有脓血排出,这是正常反应,清除后即好。

4、红枣大粒八粒,小粒十粒共用十八粒,白花蛇草二两,铁树一叶,半枝莲一两,四味药共为一剂,可煎二次,第一次煎用水量十五磅约十五碗水即五磅水瓶三瓶水煎煮二小时,第二次十磅约十碗水即五磅水瓶两瓶水煎煮二小时,然后将煎好的药汤倒在一起,日夜当茶服用。

该药主治各种癌症。

根据服法结果,已经治愈肠癌、肝癌、子宫癌、乳癌、胃癌,除乳癌效果较差,其他癌症服之都有良好效果,特别是肠癌,只服4至6小时即起异常效果。

治疗癌症的中药成分

治疗癌症的中药成分

治疗癌症的中药成分
中药中有很多被用于治疗癌症的成分,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成分:
1. 丹参: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血栓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癌症并减轻其副作用。

2. 灵芝: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免疫调节等作用,被广泛用于辅助治疗癌症。

3. 黄芪: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常用于辅助治疗癌症。

4. 当归: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抗氧化等作用,常用于缓解化疗副作用和改善患者身体状况。

5. 术中草:具有抗肿瘤、抗炎等作用,常用于肿瘤术后调理和护理。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作为辅助治疗癌症的方法,并不能替代传统的放化疗等治疗方法,患者在使用中药之前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遵循科学的治疗方案。

治癌症的中药名方

治癌症的中药名方

题目:治疗癌症的中药名方——四物抗癌汤
癌症,这个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传统中医认为,癌症是由于人体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邪气内生而形成的。

因此,中医治疗癌症注重调理气血阴阳,恢复脏腑功能,驱邪外出。

在众多中药名方中,四物抗癌汤备受关注。

四物抗癌汤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四味中药组成,是传统中医常用的补血调血方剂。

在这个方剂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加入具有清热解毒、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形成了具有抗癌功效的四物抗癌汤。

熟地黄能够补血养阴,填精益髓;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白芍养血柔肝,缓中止痛;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这四味中药合用,能够调理气血阴阳,增强人体免疫力,驱邪外出。

同时,加入清热解毒、抗肿瘤的中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能够直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减轻化疗和放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实践证明,四物抗癌汤对于多种癌症如肺癌、肝癌、胃癌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在配合化疗和放疗的同时,服用四物抗癌汤能够减轻化疗和放疗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同时,四物抗癌汤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增强患者的免疫力,预防癌症的复发和转移。

需要注意的是,四物抗癌汤虽然是中药名方,但并非适用于所有癌症患者。

在使用前需要进行详细的中医辨证施治,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调整。

本草纲目治疗癌症的药方

本草纲目治疗癌症的药方

本草纲目治疗癌症的药方
1.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巨著,但其内容未经科学验证,不能作为临床治疗依据。

2. 癌症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疾病,如果您或您的亲人患有癌症,请务必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以下是本草纲目中常用于治疗癌症的药方:
1. 川芎桂枝芍药汤:可治疗肝癌、胃癌等。

由川芎、桂枝、芍药等组成。

2. 玄参、黄芩、连翘、地黄四物汤加减:可治疗白血病、胃癌、肝癌等。

由玄参、黄芩、连翘、地黄等组成。

3. 人参、石菖蒲汤加减:可治疗胃癌、肺癌等。

由人参、石菖蒲等组成。

4. 参苓白术散加减:可治疗胃癌、肺癌等。

由人参、茯苓、白术等组成。

5. 清热活血汤加减:可治疗肝癌、胃癌等。

由黄芩、知母、生地等组成。

二十种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筛选及机制分析

二十种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筛选及机制分析

二十种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筛选及机制分析肿瘤是一种主要由恶性细胞组成的疾病,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人们发展了许多类型的抗癌治疗药物,其中有不少利用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进行治疗。

本文将探讨二十种中药抗肿瘤活性成分的筛选及机制分析。

一、薏苡仁薏苡仁是一种十分普遍的中药材,一直被用来治疗不育症、高血压和肥胖症等。

而且它还有着很强的抗癌作用。

薏苡仁中所含的β-谷甾醇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而且对人体非常安全。

二、黄芪黄芪是一种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中药。

在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中,黄芪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中的多糖和皂苷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癌细胞的增殖。

同时,黄芪还可以降低化疗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增强化疗的疗效。

三、荆芥荆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的药材。

研究证明,荆芥中的化合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此外,荆芥还可以增加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化疗的不良反应。

四、桑白皮桑白皮中含有多种抗肿瘤活性成分,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其中的花青素和黄酮类化合物可降低癌病患者的死亡率。

此外,桑白皮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缓解疼痛和其他癌症相关症状。

黄精中所含的次黄嘌呤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

这些成分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还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黄精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抗癌药物。

六、天花粉天花粉中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天花粉还富含黄酮苷和类黄酮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此外,天花粉的多糖成分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七、半枝莲半枝莲中所含的沙扁豆甾醇等活性成分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并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半枝莲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癌痛和其他不良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八、石斛石斛可促进人体内生物合成,增强免疫功能,并具有抗肿瘤作用。

其中的人参皂苷Rg3可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同时具有促进肿瘤细胞血管生成的作用。

十大抗癌中药

十大抗癌中药

十大抗癌中药十大抗癌中药一、灵芝甘、平。

益精气,养心安神,止咳平喘,滋养强壮,补虚抗癌。

多孔菌科植物紫芝或赤芝的子实体。

[别名]瑞草、菌灵芝。

子实体含灵芝三萜、灵芝多糖、蛋白质、有机锗、微量元素硒、灵芝纤维素、多种氨基酸等成分,有提高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治白血病的作用。

灵芝是最佳的免疫功能调节和激活剂,它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患者自身的抗癌能力。

能保护癌症患者体内正常细胞的DNA不再氧化、被癌化,防止癌细胞的再生。

灵芝可以通过促进白细胞介素-2的生成,通过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通过提升人体的造血能力尤其是白细胞的指标水平,以及通过其中某些有效成分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成为抗肿瘤、防癌以及癌症辅助治疗的优选药物。

灵芝能增强癌症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包括胸腺、脾腺、骨髓造血机能、红血球、白血球等整个免疫系统的功能。

增加免疫细胞,尤其是专门对付癌细胞的Tc杀手细胞、自然杀手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质与量。

能激发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等细胞激素的自体生成而达杀灭癌细胞的目的。

灵芝能使癌症患者机体较放松,易于睡眠、易于饮食。

可增加癌症患者疼痛的耐受性,具有解压、镇静、镇痛的作用。

灵芝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这种无毒性的免疫活化剂的优点,恰恰是许多肿瘤化疗药物和其它免疫促进剂都不具有的。

总之,灵芝有助于人体血液的清澈及正常细胞组织的运作,创造出癌栓不易形成、癌细胞不适生存的空间让人体自体治癌。

二、红豆衫红豆衫又称紫杉,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常绿乔木,枝、叶、皮、根可提取昂贵抗癌药物——紫杉醇。

从红豆杉的树皮和树叶中提炼出来的紫杉醇对多种晚期癌症疗效突出,被称为“治疗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高纯度紫杉醇价格昂贵,每公斤200红豆杉万元人民币左右。

但是红豆杉生长缓慢,天然更新能力差,人工种植10亩仅能提炼1公斤1%纯度的紫杉醇。

由于红豆杉的提取物(TAXOL PACLI TAXEL)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所长BRODER博士称紫杉醇是继阿霉素、顺铂以后,十五年来被认为是对多种癌症疗效较好、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癌药物。

胃癌晚期常见中草药治疗方

胃癌晚期常见中草药治疗方

胃癌晚期常见中草药治疗方胃癌晚期常见中草药治疗方;处方原理:本处方由名老中医根据驱邪扶正的原理,按中医君臣佐使原则配置。

君药红豆杉中含有效药用成分多达40多种,包括紫杉醇、巴卡亭Ⅲ、生物碱、红豆杉多糖、紫杉黄酮等。

其中紫杉醇以及巴卡亭Ⅲ合成的多烯紫杉醇是目前世界上一线抗癌药物;实验证明红豆杉多糖结合化疗药物同时使用,具有增效减毒功效,并能通过对心肌保护、冠状动脉扩张及血液稀释来保护心脏;生物碱能改善睡眠;鞣质,通过抗菌、消炎、消肿对前列腺疾病有特殊功效;紫杉黄酮可通经、利尿、降血压;紫杉酚具有抗白血病作用等等。

适应病症:红豆杉草药适用于各类腺癌、直肠癌、乳腺癌、淋巴癌、前列腺癌、子宫癌、卵巢癌、胆管癌、食道癌、胃癌、各类小细胞癌、肺癌、皮肤癌、膀胱癌、血癌等等各类癌症,对白细胞居高不下的白血病及转移至骨骼的各类晚期癌症效果明显。

规格:二十八天为一疗程,每疗程四袋,每袋7小包,每包8克。

用法用量:红豆杉草药每天一小包,置药罐中。

加一升(约2斤)水煮沸,用文火煎煮十至十五分钟,饭后服用,一天内服完。

红豆杉草药一般一疗程(二十八天)可见效。

癌症手术病人,术后10至15天开始服用效果最佳,四年多临床应用表明,无一例出现复发、转移;放、化疗病人接受治疗同时可以服用,具有增效减毒功效。

一般患者,4至6个疗程后,各项检验指标都正常,可在医生指导下改服小剂量维持,以防止扩散及转移;严重患者,根据病情在主治医生指导下增加服用疗程;直肠癌患者如服用后出现腹泻症状,应先服用小剂量2袋一天,症状消失后继续服用。

注意事项:忌空腹、禁辣、禁酒;保持情绪平稳,避免上火。

有些患者服用后排便次数增加,属正常症状,一般一周内恢复;有些癌症患者服用后出现腿酸、乏力等状况,属病情起效果迹象;有个别患者服用后,感觉胃有不适,可适当减量。

对于病危、临近死亡的人不建议服用本品。

配伍禁忌:无。

红豆杉草药至今已使用四年有余,有显著疗效者达到了八百多例。

癌症中医防治:抗癌中药丹参

癌症中医防治:抗癌中药丹参

癌症中医防治:抗癌中药丹参龚姓人物家园······2012-05-16癌症中医防治:抗癌中药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根。

味苦,性微寒,功能为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消痈止痛,主治血行不畅、胸痹绞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跌打损伤及惊悸不眠、痈疽肿痛等证。

[成分药理]丹参含丹参酮Ⅰ、ⅡA、ⅡB,异丹参酮Ⅰ、Ⅱ,异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丹参新酮、丹参酚,此外,尚含原儿茶醛、原儿茶酸、β乳酸、维生素E等。

动物实验表明,丹参能明显延长艾氏腹水癌小鼠的存活时间,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提高羟基喜树碱抗艾氏腹水癌腹水型(ECA)的作用。

丹参对肿瘤宿主的凝血一纤溶一血小板系统紊乱中的高纤维蛋白无血症有调整作用,对小鼠S180瘤细胞有细胞毒作用,能抑制DNA合成,作用于瘤细胞增殖周期中的S期,即DNA二倍增殖期。

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丹参后提高了化疗药物的抗肿瘤活性,这种增效作用与患者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向正常化下降是有联系的,这种联系可能与丹参的促纤溶作用有关。

丹参、尿激酶能提高环磷酰胺的抗肿瘤活性,丹参加环磷在酰胺的抗肿瘤效果强于尿激酶加环磷酸胺。

[现代应用]1.恶性淋巴瘤张玉五等报道,对35例恶性淋巴瘤患者分组治疗,一组接受COP (环磷酸胺400mg静注,每周2次;长春新碱1mg静注,每周1次;强的松龙5mg,口服,每日3次。

连续用药3周,休息1周后继用药3周为观察疗程)方案治疗;另一组用丹参+COP方案治疗。

结果表明,丹参对 COP治疗方案有增效作用。

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测定显示恶性淋巴瘤患者组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

COP方案治疗组治疗后血浆Fg较疗前有所降低(P>0.5);丹参+COP方案治疗组血浆Fg疗后较疗前明显降低(P<0.01)。

血浆Fg含量与疗效呈负相关。

提示丹参的促纤溶作用是其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2.子宫肌瘤秦秀兰等报道,以丹参为主药,配桃仁,赤芍等治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88例。

治疗胃癌常见中药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治疗胃癌常见中药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治疗胃癌常见中药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一、大黄
大黄是一味常用的中药,具有清热泻下、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胃湿热证。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大黄中的活性成分大黄素具有抗癌作用。

大黄素可以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诱导其凋亡,并通过调节细胞周期相关蛋白、逆转多药耐药等机制发挥抑制胃癌的作用。

二、当归
当归是一种常用的补血药材,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等功效。

研究发现,当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当归素具有抗癌作用。

当归素可以通过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血管新生、增加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等机制发挥抗癌作用。

四、灵芝
灵芝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作用的药材。

研究发现,灵芝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灵芝多糖具有抗癌作用。

灵芝多糖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等机制发挥抗癌作用。

治疗胃癌常见的中药成分包括大黄、当归、黄连和灵芝等,其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转移、增加肿瘤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等发挥抗癌作用。

目前对于这些中药成分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药效的评价指标等,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探索。

中药抗癌药物

中药抗癌药物

中药抗癌药物现在的人们谈癌色变,足以说明癌症对人的伤害有多大,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中药抗癌药物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药抗癌药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中药抗癌药物抗癌的中草药之一草珊瑚别名:肿节风、九节茶、山鸡茶。

形态:常绿亚灌木状草本。

须根味香辣。

茎节膨大。

单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边缘锯齿。

花淡黄色,穗状花序顶生。

果球形,成熟时红色。

花果期6—9月。

采集:生于阴湿山坡、沟谷。

秋后采全株。

性能:性味辛、苦,微寒。

能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抗癌。

全草含挥发油、黄酮甙、琥珀酸和乙酸芳樟酯等对癌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抗癌谱广。

抗癌的中草药之二仙鹤草别名:龙芽草、黄花仔、金顶龙芽、毛。

形态:多年生草本,全株密被长柔毛。

主根棕黑色。

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间杂有小裂片,叶片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背多数腺点。

黄色花5瓣,总状花序顶生。

果小,果托密长钩状刺毛,花果期8~10月。

采集:生于沟旁、山坡路旁,夏秋采。

性能:性味苦、涩、平。

止血,能健胃,抗癌。

全草含仙鹤草素、仙鹤草内酯、鞣质、甾醇,茎叶含木犀草素-7-β-葡萄糖甙等,有增强免疫力,杀灭癌细胞的作用。

抗癌的中草药之三灵芝灵芝是扶正抑瘤中药的典型代表。

除有扶正抗癌之效外,还有补气安神、益肺平喘之功效。

灵芝不但可以直接抑杀癌细胞及诱导癌细胞死亡,而且有保护人体肝、肾、心等器官不受化疗药物的影响,可整体性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食用灵芝的最佳方法包括水煎法:将灵芝剪碎,加水煎煮多次,把所有煎液混合,分次口服;泡茶:将灵芝剪碎,加入茶叶开水冲泡喝。

煲汤的做法则是将灵芝与鸡或排骨,加水细火慢炖;浸酒:将灵芝剪碎,放入白酒瓶中密封浸泡。

如何预防癌症1、每天走路1小时每天饭后散步30分钟,或者每周散步四小时,能使患胰腺癌的风险减少一半。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7万人的长期研究也发现,每天只要走路一小时,就可以降低一半患大肠癌的几率。

2、最少开窗半小时很少有人知道,装修污染除了甲醛外,还有一种很强的致癌气体——氡及其子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癌症的中药治疗05抗癌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展开全文抗癌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每种中药都含有许多种化学成分,临床抗癌有效的中药,必然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有效成分。

过去曾认为生理作用较弱,常被作为杂质除去的成分,如蛋白质、多醣类及无机盐等,目前发现某些也有着一定的抗癌作用,属于有效成分。

因此,必须明确抗癌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才能有助于阐明中药治疗肿瘤的原理,并进一步解决合理用药的问题。

现将抗癌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简介如下:一、生物碱类生物碱也称“赝碱”、“有机碱”、“植物碱”,是一类含有氮环核,具有碱性的天然有机物,(也有少数例外)大多为无色晶体,味苦,有旋光性。

由于生物碱是碱性,故能与酸生成盐。

生物碱易溶于氯仿、醚等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但与酸化合成盐就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氯仿。

生物碱广泛分布于植物体内,目前发现含有生物碱的植物已达100多科,多存在于植物的叶,茎、跟、皮等组织中,为植物新陈代谢的产物。

一种植物可含有数种乃至数十种结构相似的生物碱,例如长春花中已发现70余种生物碱,其中有抗癌作用的就有6种。

而在不同科的植物中,也可能含有相同的生物碱,例如:小蘖科,毛茛科、防己科、罂粟科、芸香科等植物都含有小蘖碱。

生物碱用于人体多能引起强烈的生理作用,有的有明显的抗癌作用,如吲哚类生物碱之长春新碱在组织培养中能使人细胞有丝分裂停于中期,影响核分裂过程中纺缍体的形成而失去合成DNA的能力,故可用于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的治疗。

喜树碱具有抗白血病L1210,大鼠癌W256和腺癌CA755的活力,临床用于消化道癌。

秋水仙碱有抑制细胞有丝分裂的作用,可用于乳腺癌、宫颈癌等。

羽扇之质(喹啉联啶)生物碱如山豆根及苦参中的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对肉瘤S-180,白血病L1210及黑色素瘤有中等抑制活力。

唐松草碱对白血病L1210细胞及大鼠癌W250有抑制作用,能与DNA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美登碱对s-180,大鼠癌W256及黑色素瘤均有明显的抑制活性等。

有抗癌作用的药物含生物碱者有山慈菇、喜树碱、山豆根,美登木、七叶一枝花,半枝莲、白英、龙葵等,最近报道的玫瑰树碱、光花椒碱,吐根碱及三尖杉类脂碱等都有良好的抗癌活性,是有希望的抗肿瘤生物碱。

一、甙类甙也称“糖甙”、“配糖体”、“糖杂体”等。

甙多存在于植物的根、茎,皮、叶、花及种子中,是—种与醣相结合的复杂成分,一般凡是化合物经水解后能产生糖和非糖成份者称作甙。

从化学结构分析,甙即是由糖分子中环状半缩醛上的羟基与非糖化合物分子中的羟基(或酚基),失水缩合生成的环状缩醛衍生物。

甙大多数为无色、无臭,具有苦涩味的的晶体,有旋光性,无还原性。

甙的溶解度随甙元的结构及联接糖的数目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别,甙元上极性基因少或联接糖分子数目少的甙类,其脂溶性较大,能溶于含水的乙醚、乙酸、乙酯和含醇的氯仿中,反之水溶性较大,易溶于水,甲醇或乙醇。

甙又可分为强心甙、黄酮甙、皂甙、蔥醌甙、香豆精甙、氰甙、酸甙及含硫甙等,甙类的一般生理作用,多用于强心、利尿。

止咳、祛痰及抗菌等,但也有的甙类具有抗癌作用,如皂甙,黄酮,蔥醌甙等,现分述如下;(一)、皂甙是甙类的一种,因其水溶液振荡时可发生大量的持久性蜂窝状泡沫,与肥皂水相似,故称之为皂甙,也有称“皂素”、“碱皂体”、“石碱素”、“肥皂草素”等。

皂甙多为白色无定形粉末,少数为结晶,味苦,多具有吸湿性,一般可溶于水,热甲醇及热乙醇。

皂甙按其水解后生成皂甙元的化学结构可分为三甙皂甙及甾体皂甙两类。

皂甙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体内,存在于根、茎,叶、种子等部。

皂甙有刺激粘膜作用,多用于祛痰或利尿,大量则催吐。

皂甙水溶液大多能破坏红细胞,故有溶血作用,含皂甙的抗癌药物有瓜蒌、急性子,王不留行、七叶一枝花、夏枯草、龙葵、沙参、人参及三七等。

据文献报道,皂甙类化合物一般对大鼠癌W256和肉瘤S180呈现活性,自龙舌兰的丁醇提出物分离到的四种皂甙,其中Gitogenin 对大鼠癌W256有抑制作用。

从梣叶槭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的Acer皂甙P和Q对肉瘤S180及大鼠癌W256,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皂甙P 中的亲电性的不饱和酯有重要的抗肿瘤作用。

(二)黄酮类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黄色素,在植物中多与糖结合为黄酮甙类,也有与鞣质结合的或以游离状态存在的。

黄酮类多为黄色结晶,常含有结晶水,失水后溶点升高,有旋光性,多为左旋。

一般易溶于热水、甲醇、乙醇、吡啶、乙酸乙酯及稀碱溶液中。

黄酮类的基本结构是a-苯基色原酮,由比基本骨架可衍生出很多不同的黄酮化合物。

黄酮类主要分布在芸香科、石南科,唇形科、豆科及伞形科等植物中,含有黄酮类的抗癌药如半边莲、半枝莲、瑞香狼毒,核桃枝、猫眼草等。

有人对60种黄酮化合物作抗癌试验,发现其中10种有抗癌活性。

而以牡荆黄素,桑黄素,儿茶素较强。

在蔓荆子、山楂和酸模属植物中含牡荆黄素、桑木、渡罗密。

巴西黄木中含桑黄素。

中药儿茶中含儿茶素。

(三)蒽醌类蒽醌类与糖结合成的物质叫蒽醌甙类,还有与树酯结合及游离状态的蒽醌类。

蒽醌甙类大多是黄色或橙红色的晶体,在冷水中溶解度较小,易溶于热水,甲酵、乙醇,碱溶液、冰醋酸及吡啶等溶剂。

大黄、番泻叶、芦荟等皆含有蒽醌甙类,大黄中结合状态的蒽醌甙有大黄酚甙、大黄酸甙、大黄素甲醚甙等。

从大黄中分离出的有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及大黄酸等,这些都是游离的蒽醌甙。

据动物实验,大黄酸及大黄素对大鼠黑色素瘤有明显抑制作用,大黄素对小鼠乳腺癌,大黄酸对艾氏腹水癌等有抑制作用。

含蒽醌类有抗癌作用的药物除大黄以外还有土大黄等。

三、有机酸有机酸是含有羟基的一类有机他合物,多存在于植物的花,茎、根各部及未成熟果实内。

药物中的有机酸多与钙,钾等结合成盐,而游离者较少。

天然的有机酸可分8类。

(一)脂肪族因结构不同又可分为;1、脂肪族一元酸:包括饱和与不饱和酸,如月桂酸、结页草酸,一烯酸、二烯酸、三烯酸,四烯酸等(如油酸,亚麻仁油酸等)。

2、羧基脂肪族一元酸:包括饱和或不饱和酸,如羟基酯酸、蓖麻油酸等。

3、酮基脂肪族一元酸:如乙酰丙酸。

4、脂肪族二元酸:包括饱和或不饱和酸,如琥珀酸、延胡索酸等。

5、羟基脂肪族二元酸:如洒石酸。

6、脂肪族三元酸:包括饱和或不饱和酸,如丙三羧酸、乌头酸等。

7、羟基脂肪族三元酸:如柠檬酸。

8、环状脂肪酸:如大风子油酸(二)芳香族团结构不同又可分为:1、羧基联接于芳香环上的酸类:包括含酚基与不含酚基,如原儿茶酸、苯甲酸等。

2、羧基不直接联于芳香环上的酸类;包括饱和与不饱和酸,如尿黑酸,桂皮酸、芳香二元酸等。

(三)萜类有机酸对人体可发生一定的药理作用。

含有机酸的抗癌中药有白花蛇草、瓜蒌、草河车、夏枯草、核桃树皮、天南星等。

最近报道,马兜铃酸具有抗腺癌活性成分,存在于马兜铃属多种植物中。

桦木素、桦木酸,对大鼠癌WK256有活性,该成分存在于槐花、枣仁,柿蒂,石榴皮及仙人掌等植物中。

四、鞣质鞣质也称“鞣酸”、“树皮酸”、“单宁”,为结构复杂的多元酚类,能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

其在化学上不是单一的化学成分,但有共同特性,如多为非晶形固体,有收敛性和涩味等。

可溶于乙醚和乙醇的混和液及乙酸乙酯,多不溶于无水乙醚、氯仿、苯及石汕醚等。

溶于水或乙醇中,生成胶状溶液,其水溶液加入明胶溶液时,立即产生沉淀,可用于定性检查,大多数鞣质可为矿酸所沉淀。

鞣质广布于植物界,种类很多,命名时往往冠以植物的名称,如“五倍子鞣酸”,“大黄鞣酸”、“咖啡鞣酸”等。

鞣质的生理作用,主要为收敛.止泻、止血等。

又因其能使“生物碱”及重金属等形成沉淀,故可作为上项药品中毒时的解毒剂。

含有鞣质成分的抗癌药有葵树子、核桃树枝,诃子,草河车、大黄等。

据报道,蓼科酸模属的一些植物中的鞣质对肉瘤有一定的抑制活性。

有人观察,鞣质对小鼠腺癌755,小鼠肺癌LL,小鼠肉瘤S-180),大鼠癌WK256等均有活性,但认为本品毒性大,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并聚合,故不必制成纯品。

五、挥发油挥发油也称“精油”,为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溜的油状液体,常温下可逐渐挥发,滴于纸上不留油迹。

油中芳香族及萜类的含氧化合物(如芳香酯、芳香醇等)具有香味,但其单萜烃,倍半萜烃则可在空气中氧化变质,而有臭味。

挥发油易溶于石油醚、乙醚、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挥发油是由多种不同化学性质的成分所组成的一类复杂的混合物。

其基本组成为脂肪族(如正庚烷、正葵醛、正十单醇等),芳香族(如苯乙烯、桂皮醛、水扬酸甲酯等),四萜类(如月桂烯、柠檬烯、侧柏醇等)及倍半萜类(如橙花叔醇、姜烯、B一丁香烯,按叶醇及檩香烯等),也包含一些含氧及含硫的化合物(如芥子油、大蒜素等)。

挥发油多用于防腐、驱风、矫味、清凉、止泻及祛痰等。

含有挥发油的药物经过煎煮,常致散逸而降低疗效,即使“后下”也仍能耗损有效成分,故最好用作散剂。

如用蒸溜法或以有机溶剂浸出,则功效自较确实。

含有挥发油的抗癌药物有墓头回,白术、漏芦、莪术、瑞香狼毒等。

据最近有人实验观察,以白术挥发油作用于109食管癌细胞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艾氏腹水癌也有一定作用。

六、内酯类内酯类属于含氧的杂环衍生物,由羟基酸分子内脱水所生成的环酯。

中草药中存在的内酯类成分多为五环内脂和六环内酯、但也有些是大环衍生物,由于任何有机化合物的分子中,只要带有1:4或1:5位的羟基和羧基都容易内脂化,所以内脂类植物成分的结构形成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分布在植物界非常广泛,如繖形科、芳香科、菊科,豆科、桑科、苦木科及唇形科等植物中常含内酯。

植物内酯类成分中,有的是脂肪族衍生物,也有芳香族衍生物,多数的内酯环内带有双键,且多与羰基间的双键成共轭体系,有的是游离状态存在的,也有和糖缩合成甙而存在的。

一般植物中的内酯多为芳香性液体或低溶点的结晶体,能随水蒸气挥发,内酯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苯等有机溶剂,不溶或难溶于水。

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中,尤其在加温的情况下,内酯开环,生成羟基酸盐而溶解,酸化则重新环合而析出内酯。

中药中含有内酯结构的成分者,多具有抗癌,抗菌、抗凝血及驱虫等作用。

含有内酯类的抗癌药物有风尾草、天葵子、补骨脂、薏苡仁等。

据文献报道,从泽兰中得到的泽兰素、泽兰内酯对人表皮样喉癌具有抑制活性,另一种倍半萜内酯具有抗白血病的活力。

从斑鸠属植物得到两种新型的Elemanolide双内酯成分Vernolepin和Veromepin,前者有抗大鼠癌WK256的活性。

对菊科植物Elephantopus elatus Bertol的细胞毒成分的研究,分离得2个新型的具抗癌作用的Germecranolide双内醋成分Elephantin和Elephatopin,对小鼠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大鼠癌WK256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