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3年中考化学冲刺专题《科普阅读题》训练题及答案
人教版2023年中考化学冲刺专题《科普阅读题》训练题及答案

2022年中考化学冲刺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1.(2022·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梅堰中学模拟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石墨烯是一种以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结构的新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热传导性能。
冬奥会颁奖礼仪服内胆添加了第二代石墨烯发热材料,在通电情况下,碳分子团之间相互摩擦、碰撞而产生热能,热能又通过远红外线以平面方式均匀地辐射出来,产生一种由内而外的温暖。
石墨烯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从石墨中剥离出单层结构。
科学家们已经研究出了多种制石墨烯的方法,SiC外延法:在超高真空的高温环境下,使硅原子升华脱离材料,剩下的C原子通过自组形式重构,从而得到基于SiC衬底的石墨烯。
这种方法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石墨烯,但对设备要求较高。
(1)有关石墨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B.石墨烯既能导热又能导电C.石墨烯和金刚石组成元素相同,而它们的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这是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石墨烯只能通过化学工艺生产获得(2)碳化硅外延法制石墨烯要在超高真空的高温环境中进行,需要高温的原因是_______。
(3)碳化硅的制取通常在专用热工设备中进行。
高温条件下,二氧化硅与石墨粉反应,生成碳化硅的同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2022·河北保定·一模)我国在可燃冰的开采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等气体。
(1)可燃冰属于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可燃冰属于_____(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可燃冰中的甲烷完全燃烧,与蜡烛燃烧产物相同,则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2022·江苏苏州·九年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中考化学压轴题之科普阅读题(中考题型整理,突破提升)及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肼(N2H4)又称联氨,有类似于氨的刺鼻气味,贮存时用氮气保护并密封,用途广泛。
肼燃烧放热量大且燃烧产物对环境无污染,常用作火箭燃料,点燃时与助燃物质液态N2O4发生反应,生成N2和H2O。
高压锅炉水处理时用于脱除氧气以防止锅炉的腐蚀,也可以把锅炉内表面锈蚀后的氧化铁还原为结构紧密的四氧化三铁保护层,减缓锅炉锈蚀。
用于烟草、土豆、玉米的贮藏,用于食用盐酸的制造等。
熔点1.4℃,沸点113.5℃;有强烈的吸水性,形成水合肼(N2H4·H2O),可以用固体烧碱进行脱水;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易溶于水;与液氧接触能自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或短时间受热时易发生分解。
对眼睛有刺激作用,能引起延迟性发炎,对皮肤和粘膜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肼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与氧化铁作用 B.易溶于水C.易分解 D.有刺鼻的气味(2)肼在常温下为______(填“固态”“液态”或“气态”)。
(3)肼作为火箭燃料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肼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CO2,下列物质中的_____也具有这些性质。
A.NaCl B.Ca(OH)2C.NaOH D.NaHCO3(5)肼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AC 液态 2N2H4+N2O4点燃3N2↑+4H2O C 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分解【解析】【详解】(1)肼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与氧化铁作用和易分解;(2)熔点1.4℃所以肼在常温下为液态;(3)肼作为火箭燃料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点燃3N2↑+4H2O;(4)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和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故选C;(5)肼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是:有强烈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分解。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附答案】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1.目前,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已上升了1.1℃,其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的碳平衡被破坏。
2020年9月22日,我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各种方式抵消排放的CO2量,重新实现碳平衡,如图是碳循环和碳中和策略的示意图。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_。
(2)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碳平衡被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可采取的碳中和策略②有___________。
(3)要实现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除图中策略外,还可用化学方法人工捕获,如将空气通入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钾和水。
写出用氢氧化钾捕获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2020年12月下旬,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多年未遇的极寒天气,因此有人质疑:今年天气这么冷,地球气温真的在上升吗?对于这样的质疑,你是否认同?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
2.阅读下列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储量有限,不可再生。
随着科技进步,全球能源结构也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图 1 是世界能源在近200 年内的变化趋势。
从图中可见,天然气水合物将成为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具有笼状结构的类冰状结晶化合物,其分子结构见图2,主要分布于陆地永久冻土层或深达千米的海底。
可燃冰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
标准状况下,1m3可燃冰可释放出164m3天然气和0.8m3的水,能量密度是天然气的2~5 倍、是煤的10 倍。
单位体积的可燃冰燃烧放出的热量远远大于煤、石油和天然气。
虽然可燃冰有着诱人的前景,但可燃冰非常不稳定,改变低温高压的条件就会泄漏,它比二氧化碳带来的全球升温高10~20 倍,所以目前对可燃冰的开采仍处于试验阶段。
2017 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连续海上开采可燃冰时间最长、产气量最大的国家,将推动世界能源利用格局的改变。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训练

2023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训练1.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阅读以下相关主题科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神舟十三号载3名宇航员在太空执行任务,时长180天,空间站中常用水气整合系统实现CO2的清除和O2的再生(简易流程如图),科学家通过缜密计算,为了提供3名宇航员在太空生活所需的O2,至少需从地球带486kg的水进行电解。
材料二:我国探月工程实现“六战六捷”。
未来还将探索在月球建设基地的可能,其中一个前提就是在月球上大规模制造O2,在月球上可以电解熔融月壤(含SiO2、FeO、CaO、Al2O3等)制造氧气。
(1)分析材料一流程可知,可循环利用的化合物有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航天员呼吸属于缓慢______过程,并______热量(填“吸收”或“放出”)。
(2)写出材料一流程中中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______。
(3)请计算电解486kg水能产生氧气的质量______。
理论上,电解等质量的下列氧化物,产生氧气最多的是______。
A.SiO2 B.FeO C.CaO2.请阅读以下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镁(Mg)是一种年轻的金属,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最早制得少量的镁。
镁呈银白色,熔点为649③,质轻、密度为1.74g/cm3。
镁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烟花和照明弹里都含有镁粉,是利用了镁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金属镁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除照明弹里有镁粉外,燃烧弹里也装有镁粉。
每架飞机的外表,是用耗费近半吨镁的铝镁合金制成的。
世界上镁产量最高的年份,往往就是发生战争的年份。
因此,镁产量就成了战争的晴雨表和指示剂,人们常把镁称为“国防金属”。
(1)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的镁离子符号是_______。
(2)写出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
2024年中考化学精选压轴题:科普阅读题

2024年中考化学精选压轴题:科普阅读题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食醋是一种调味剂,除含醋酸3%-5%外,还含有少量如乳酸、葡萄糖酸、琥珀酸、氨基酸、维生素B、钙盐、亚铁盐等营养成分。
醋酸的化学名称为乙酸(CH3COOH),纯净的乙酸又叫冰乙酸。
乙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酸性,对人体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食醋生产有完整的发酵酿造工艺,为保证其所含营养成分全面,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冰乙酸为原料直接勾兑生产。
(1)乙酸的物理性质有(任答一条)。
(2)食醋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填离子符号)。
(3)不使用冰乙酸配制食醋的原因是。
(4)食醋能软化鱼骨和鸡蛋壳,原因是醋酸能与(填化学式)反应。
(5)从微观角度解释香醋(一种食醋)酸香扑鼻的原因。
(6)①食盐水①食醋①纯碱溶液三种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填数字序号)。
2.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常用于道路和广场的照明。
在实验室里,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再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油。
在空气中,用小刀切下绿豆大小的一块,切开后银白色的金属表面迅速产生了白色物质氧化钠,但该过程不会发生燃烧。
再取一大块冰,在其表面挖一个较深的抗(如图)。
用遥控车将钠放入冰坑底部,刹那间,冰火两重天的壮美奇观瞬时产生,钠变成了一个大火球,噼里啪啦看巨响,火光四射,火花飞溅。
燃烧殆尽,观察到冰块上裂纹纵横交错。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阅读材料得出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写一点即可)。
(2)钠不能保存在水中的原因是。
(3)冰坑周围裂纹纵横,说明反应过程(填“吸热”或“放热”)。
3.计时器中的化学时间对人类极为重要,它渗透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科学实验、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的各个领域。
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祖先就发明了用石片刻制成的“日晷”作为计时器。
到了铜器时代,又发明了用青铜制的“漏壶”,取代了“日晷”。
15世纪末出现了铁制发条,利用其弹力逐渐松开时产生动力,为钟的小型化及怀表、腕表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2024年中考化学冲刺专项训练-科普阅读题

2024年中考化学冲刺专项训练-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一层或几层原子厚度的晶体,其层内微观结构如图1,石墨烯具有高透光性、高强度、高导热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电子、复合材料、医疗健康等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不同领域的应用分布如图2。
纺织领域是石墨烯应用的新兴领域。
纺织面料掺入石墨烯后具有保暖、抗菌等优点。
石墨烯面料的保暖原理主要是利用远红外线升温,改善人体微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
在低温情况下,石墨烯可将来自远红外线的热量传送给人体,相较于普通纺织材料,石墨稀面料的“主动产热”更受人们青睐。
石墨烯面料的抗菌性能与其结构有关。
掺入面料的石墨烯片层结构中含有丰富的含氧基团,影响菌体的正常代谢,从而使菌体无法吸收养分直至死亡。
实验人员研究不同面料中掺加石墨烯后的抗菌效果。
取氨纶混纺纱、石墨烯-氨纶混纺纱、棉混纺纱、石墨烯棉混纺纱四种面料样品,测得其他条件相同时,四种面耕对大肠杆菌等三种菌体的抑菌率结果如图3。
图中,抑菌率越高,表明抗菌性能越强。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石墨烯做为一种基本材料,其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可能。
(原文作者为吴楠等,有删改)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石墨烯是由_______(填选项)构成。
A.分子B.原子C.离子(2)由图2可知,石墨烯应用占比最高的领域是。
(3)工业上可采用甲烷分解制取石墨烯,同时产生氢气。
甲烷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石墨烯可以利用远红外线为人体供暖:。
②面料的抑菌率与面料种类、菌体种类均有关:。
(5)根据图3可推断“石墨烯棉混纺纱面料的抗菌性能优于棉混纺纱面料”,依据是:图3中,菌体种类相同时,。
2.锗(Ge)与镓(Ga)———高科技时代的隐形巨人,这两种材料的独特性质使它们成为许多关键技术的基础,包括通信、太空探索和夜视技术。
中国在这两种材料的供应方面拥有明显的优势,这为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23年九年级化学科普阅读题专题练习(含答案)

2023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足球,是世界第一大体育运动,也是当今世界开展最广、影响最大、最具魅力、拥有球迷数最多的体育项目。
发定位球之前,栽判员取出喷雾罐,喷出类似固定头发的摩丝的白色泡沫,原来,这个喷雾罐中加入了80%的水,17%的液化丁烷(C 4H 10),1%的表面活性剂和2%的植物油。
一旦开启喷雾罐的喷嘴,液态丁烷马上会汽化成丁烷气体,所产生的巨大压力把包含表面活性剂的植物油乳化打散,形成均匀的泡沫喷出。
泡沫有极大的表面积,会对光线产生强烈的漫反射,因此在球场的任何一个角度都能清楚地看见白线。
泡沫一段时间会全部破裂,那个临时白线就会消失,不会影响球员比赛。
留在草地上的水、少量的表面活性剂和植物油,也不会对场地产生污染。
由于足球比赛的高对抗性,球员被踢到小腿是很经常的事情。
1878年诺丁汉森林队的山姆⋅维德森发明了护腿板。
从物理学上讲护腿板就是分散、缓冲施加到小腿上的压力和冲力,从而保护球员防止骨折。
护腿板和腿之间的空隙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护腿板主要材质是塑料,专业的球员会采用碳纤维塑料或者强度更好更软弱的钛纤维塑料。
(1)文中涉及到的有机合成材料有 (填1种即可)。
(2)请写出丁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包含表面活性剂的植物油乳化打散属于化学变化B.液态丁烷汽化成丁烷气体是分子间间隔变大C.发定位球之前,裁判员喷出的喷雾对环境无污染(4)由护腿板所用材料的变迁,你得到的启示是 。
2. 有蔚蓝,才有未来!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库,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食物原料,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锰结核(由几乎纯净的氧化锰和氧化铁组成)等。
海上的风能、波浪能等可使我们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

2023届中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1.(2023·陕西宝鸡·统考二模)金属和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但铝制品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铝表面容易形成致密的_______(填化学式)薄膜。
(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湿法炼铜)的方法,这在世界化学史上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以下是其主要生产流程。
①为加速溶解池中的溶解速率,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写1种)。
①铁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①古代铜匠湿法炼铜制得的铜主要用于铸造钱币,利用铜的性质是_______。
2.(2023·河南开封·统考二模)地球上海水资源丰富。
海水经过晾晒可得到粗盐,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
以及泥沙等杂质,要除去其中的泥沙,实验步骤有溶解、过滤、等操作获得精盐。
精盐加水溶解,依次加入过量的化学试剂①、①、①后,然后向滤液里加入适量的试剂①,得到氯化钠溶液。
如图所示:(1)写出“ ”的操作名称。
(2)依次写出加入过量化学试剂①、①、①、①中溶质的化学式。
(3)整个提纯流程共发生了六个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发生应该满足的条件是什么?3.(2023·江苏连云港·校联考三模)碳酸亚铁(FeCO3)是生产补血剂的原料。
以下是某同学设计的利用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和泥沙等)制取碳酸亚铁的实验流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a.水b.氢氧化钠溶液c.稀硫酸(3)“酸浸”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在“氧化”过程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有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
(5)向“滤渣乙”中加入适量盐酸,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最后得到的溶液为___________色(6)现有100t含铁为28%的废金属,利用上述流程制备FeCl3溶液,若过程中铁元素无损失,最后得到的FeCl3溶液中FeCl3的质量为___________。
备战中考化学复习《科普阅读题》专项综合练习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专用语言,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⑴请从氧气、二氧化碳、氯化钠、盐酸、硫酸、氢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单质_____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_____③一种不易挥发的无机酸_____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盐_____⑵铁缺乏被认为是全球三大“隐性饥饿”之首(微量营养元素缺乏),全球约有1/5的人患缺铁性贫血。
食物铁强化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经济、有效和可持续的给人群补铁的方法。
中国疾控中心研制的新型铁强化剂(EDTA钠铁)在人体内的铁吸收、利用率高于其他铁剂,是传统补铁剂硫酸亚铁的2倍至3倍。
它在酱油中的溶解性较好,不影响食品口感,不改变酱油的原有口味。
此外,EDTA钠铁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性质稳定,它在酱油中可稳定保持两年以上。
研究表明,应用铁强化酱油补铁效果显著。
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它是一种淡土黄色结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性质稳定,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pH在3.5~5.5之间。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①EDTA钠铁属于_____。
(选填“混合物”、“有机物”、“无机物”或“氧化物”之一)②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EDTA钠铁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元素。
④EDTA钠铁的化学性质有_____(至少答一条)。
⑤若经常使用铁锅炒菜做饭,也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已知胃液中含有盐酸)_____。
【答案】O2 CO2 H2SO4 NaCl 有机物 5:4 H 不易被氧化,其水溶液显酸性Fe+2HCl=FeCl+H22【解析】【分析】【详解】(1)①可供给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O2;②参与光合作用的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③盐酸有挥发性,硫酸没有挥发性,故填H2SO4;④常用于食品调味的是氯化钠,化学式为NaCl;(2)①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EDTA钠铁属于有机物;②EDTA钠铁的化学式为C10H12FeN2NaO8,EDTA钠铁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0:8=5:4。
2023年化学中考二轮复习---科普阅读题专项训练

2023年化学中考二轮复习科普阅读题专项训练一、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CO2地质封存技术作为当前缓解CO2排放最有效的措施,将成为影响碳中和进度的关键。
地质封存是通过管道将CO2注入到油气田、咸水层或不可采煤层的密闭地质构造中,形成长时间或者永久性对CO2的封存。
三种碳封存途径中,煤层CO2封存技术成本更低,同时可提高煤层气(主要含CH4)采出率,增加经济效益,符合国家绿色发展理念。
典型煤层CO2封存过程如图1所示,主要包含注入和采出两大系统。
烟气注入到煤层后,由于煤对气体的吸附能力CO2>CH4>N2,CH4和N2逐渐被CO2驱替并脱附,再通过采出井抽出。
研究人员对不同的煤在相同条件下吸附CO2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
然而,煤层CO2封存也涉及多种安全风险。
如CO2注入后,易引发地质体结构失稳,导致CO2泄露,使土壤、水酸化,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CO2地质封存的途径主要有煤层封存、。
(2)图1中,通常是先将CO2由气态压缩成超临界流体再注入。
从微观角度....分析,这一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
(3)CO2使水酸化的原因是(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煤层CO2封存成本较低,同时可实现煤层气高效采收。
②CO2对环境的危害是形成酸雨。
(5)对比图2中的四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压力范围内,。
2.木糖醇是白色粉状或颗粒状结晶,有甜味,无毒,10%水溶液的pH为5.0-7.0.以固体形式食用时,会在口中产生清凉感。
木糖醇不致龋且有防龋齿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牙齿的清洁度,但是过度的食用也有可能带来腹泻等副作用。
木糖醇代谢不受胰岛素调节,在人体内代谢完全,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热能源。
请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木糖醇的化学性质有。
(答1点即可)(2)木糖醇溶于水时会热量(填“放出”或“吸收”)。
备战中考化学压轴题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的综合含详细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用小刀一切,就能观察到它的本来面目: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钠还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目前,世界上多数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得金属钠。
氯化钠的熔点为801℃,将氯化钠和氯化钙按质量比2:3混合共熔,可得到熔融温度约为580℃的共熔物,降低了电解所需的温度。
电解时,正极放出氯气,负极产生的金属钠和金属钙同时浮在共熔物,从管道溢出。
把熔融的金属混合物冷却到105~110℃,金属钙结晶析出,通过过滤可以分离出金属钠。
金属钠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制造过氧化钠(Na 2O 2)等化合物。
还能用于生产更加昂贵的金属钾,以钠和氯化钾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钾和氯化钠,生成的钾能以蒸汽的形式分离出来。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在钠的原子结构中,与钠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__________。
(2)钠具有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
(3)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__________。
(4)钠能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5)写出用钠制取钾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最外层电子数 银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质地软) 隔绝水和氧气222Na+2H O=2NaOH+H ↑ Na+KClNaCl+K 高温【解析】【分析】【详解】 (1)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故在钠的原子结构中,与钠元素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是最外层电子数(2)钠的物理性质有:有金属光泽,银白色;(3)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石蜡油中,目的是隔绝水和氧气;(4)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Na+2H O=2NaOH+H ↑。
(5)钠与氯化钾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氯化钠和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KCl NaCl+K 高温。
考点:元素化学性质,物质性质,灭火原理。
备战中考化学易错题专题训练-科普阅读题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科普阅读题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花青素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水溶性天然色素。
自然界中现已知的花青素有20多种,植物中的花青素主要包括飞燕草、矢车菊、矮牵牛、天竺葵、芍药、锦葵色素等6种。
水果、蔬菜、花卉中的主要呈色物质大部分与花青素有关。
花青素类物质的颜色会随着植物液泡中pH的不同而变化。
花青素具有抗氧化性,能够与多种对人体有害的自由基反应,保护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
例如,蓝莓中的花青素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抗氧化剂, 它的抗氧化性比维生素E高出50倍, 比维生素C高出20倍。
由于花青素的营养和药理作用, 其保健功效已经得到广泛认可。
研究人员选取部分植物对上述6种花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结果如表1。
表1 不同植物中的花青素含量(mg/kg)样品名称飞燕草色素矢车菊色素矮牵牛色素天竺葵色素芍药色素锦葵色素紫薯ND134ND ND428ND蓝莓23010251113ND2161000黑葡萄47313233ND155466黑桑葚ND1015ND21ND ND菊花ND ND ND ND ND ND* ND表示在该植物中未检出该类花青素。
由于花青素本身性质不稳定,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温度和光照影响花青素的稳定性,高温和光照会加快花青素降解的速率;科研人员还研究了pH对蓝莓花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因此,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注意调控上述因素,维持并提高花青素稳定性是花青素类产品开发的关键。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矢车菊色素(C15H11O6)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__。
(2)文中提到花青素的化学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_________。
(3)根据表1,若要补充花青素,首选的食物是_________。
(4)由图1得出的结论为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_________。
A 花青素有可能用于制作酸碱指示剂B 菊花不适合提取花青素C 富含花青素的食品尽量避光、避免高温保存D 只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才具有抗氧化性【答案】15:11:6 与自由基反应(或颜色随pH值不同而改变、抗氧化性、受热易分解等)蓝莓在pH1~8范围内,随着pH增大,花青素稳定性变差(或保存率变低) ABC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有的性质。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科普阅读题1.【科普阅读理解】《205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
太阳能的利用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
例如,通过光催化可将H2O、CO2转化为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阳能燃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能源将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热发电。
我国研发的“柔性纤维素复合热点薄膜电池”,能充分贴合人体体表,实现利用体表散热为蓝牙耳机、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电子设备供电。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能、风能是能源。
A 可再生B 清洁C 化石(2)H2O、CO2转化得到的太阳能燃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该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 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B 科技进步会促进能源的利用C 石油和煤属于可再生能源D 生活中的废热可转化为电能2.阅读下面科普材料。
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
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缺铁性贫血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四大营养缺乏症之一,人体中的铁元素主要靠食物摄入,猪肝、猪血、瘦肉、木耳、红枣、菠菜等是铁元素的主要食物来源。
人类最早使用的铁,是来自太空的陨铁,自然界中的铁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中,工业炼铁的原理是用还原的方法把铁从铁矿石中提炼出来,常见的铁矿石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等。
其中黄铁矿由于含硫量高,冶炼过程产生的SO2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不适宜炼铁,但可作为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原料。
铁的氧化物除Fe2O3、Fe3O4外,还有FeO,FeO可用于瓷器制作,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草酸亚铁(FeC2O4)可制得FeO。
工业炼铁中的“还原”和“氧化”是同时发生的,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分析,若某物质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此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反之则发生还原反应,合称“氧化还原反应”。
【卷4】题型四 科普阅读题-2023年中考化学必练题型聚焦(解析版)

题型四科普阅读题1.有机食品从物质的化学成分来分析,所有食品都是由含碳化合物构成的有机物,因此,从成分的角度,把食品称作“有机食品”的说法是没有意义的。
“有机”不是化学上的概念,而是指采取一种有机的耕作和加工方式。
有机食品的主要特点是其来自生态良好的有机农业生产体系。
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也不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因此,有机食品是一类真正来自自然、富营养、高品质和安全环保的生态食品。
无公害食品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和有害微生物等卫生质量指标达到了无公害食品标准。
严格来讲,无公害是食品进入市场的最低标准,消费者获得的食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
绿色食品是我国农业部门推广的认证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个技术等级。
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及有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生产资料。
从本质上讲,绿色食品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
阅读分析,解答问题:(1)有机物中都含有哪种元素?请写出一种有机物的化学式。
(2)下列图示中,哪个是有机食品的标志?有机食品中“有机”的含义是什么?(3)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中,哪一种是最安全、品质最高的食品?哪一种是从普通食品向有机食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产品?(4)A级绿色食品允许限量使用化肥。
从化肥的种类来看,KNO,属于什么肥?2.芦笋的功效与作用芦笋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被人们称为“蔬菜之王”。
芦笋中富含维生素C。
维生素C(C6H8O6)的含量是植物营养成分的重要指标。
科研人员测定不同品种、不同部位的芦笋中维生素C含量及不同贮藏条件下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维生素C易溶于水,易被光、热和氧气等破坏。
因此,在测定芦笋中维生素C含量时,应采摘后立即测定,且整个实验过程需要快速。
采摘3个品种的芦笋,立即测定不同部位[同一株芦笋分成上(笋尖)、中、下段]芦笋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结果如图1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23年中考化学冲刺专题《科普阅读题》训练题及答案1.(2022·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模拟预测)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做好“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
“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5℃,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
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甲烷、臭氧、氟氯代烷等30多种。
(1)“碳达峰”和“碳中和”中的“碳”是指______(填标号)。
A.碳元素B.碳单质C.碳原子D.二氧化碳(2)除二氧化碳外,再写出一种能够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______(填化学式)。
(3)海洋帮助减缓温室效应后,海水的pH会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2022·四川南充·中考真题)阅读下列科普短文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
中国政府提出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消耗的化石能源急剧增加,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
我国近年部分行业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如图所示:温度/℃pHt1/2/天0 25 50 75 1008 3.0⨯10-2 4.3⨯10-4 6.0⨯10-38.5⨯10-6 1.2⨯10-610 3.0⨯10-1 4.3⨯10-2 6.0⨯10-28.5⨯10-4 1.2⨯10-412 3.0⨯101 4.3⨯100 6.0⨯10-18.5⨯10-2 1.2⨯10-214 3.0⨯102 4.3⨯102 6.0⨯1018.5⨯100 1.2⨯100温度和pH对硼氢化钠水解半衰期(t1/2)的影响氢气代替化石燃料能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目前已有多种制取氢气技术,其中硼氢化钠水解制氢法有储氢量高、使用安全等优点。
硼氢化钠的水解的半衰期(t1/2)受温度和pH影响,根据Kreevoy等人提出的经验公式计算所得数据见上表。
“碳捕获和碳封存”也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碳封存”可从大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将其压缩液化泵入地下长期储存。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碳中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控制_______________。
(2)工业行业大类中,___________行业CO2年排放量最多。
(3)石油化工行业中天然气(主要成分是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碳封存”可将CO2压缩至地下储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
(5)硼氢化钠水解的半衰期(t1/2)受温度和pH影响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
3.(2022·湖北·黄石八中模拟预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石墨和金刚石一样,是碳元素的一种存在形式。
不同的是,由于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石墨则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常做成石墨棒和铅笔芯。
石墨烯就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它只由一层碳原子在平面上构成。
可以说,石墨烯的特点之一就是薄,堪称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只有一个原子那么厚,约0.3纳米,是一张A4纸厚度的十万分之一,头发丝的五十万分之一。
同时,它又能导电,电子在石墨烯中的运动速度达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
目前世界上最薄、最轻的全新材料石墨烯,其硬度比最硬的钢铁还要强100倍。
(1)金刚石、石墨均由碳______(填A原子 B元素)构成。
(2)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_____(A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B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石墨烯作为一种新材料,它______(A是 B不是)优良的导体。
(4)将石墨剥离成石墨烯的过程属于______(A物理 B化学)变化。
(5)石墨烯是未来全新材料的原因是:______。
4.(2022·北京丰台·二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玻璃在现代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玻璃杯、玻璃窗等随处可见。
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和其他氧化物。
我们以沙子(主要成分为SiO2)为原料制作玻璃,向多次洗涤后的沙子中加入碳酸钠,升温至2200℃,待固体呈现熔融状后冷却,就得到了粗制玻璃。
现如今,除了常规的玻璃外,还有很多功能独特的玻璃。
变色玻璃:在光照、温度等条件下能够改变颜色,当施加条件消失后又能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的玻璃。
如图为光照强度相同时,某种变色玻璃的遮蔽系数与太阳光照射时长的关系图。
防盗玻璃:在玻璃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丝,玻璃被击碎时,会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高硼硅玻璃:比普通玻璃强度高,抗酸碱,无毒副作用,常用来制作玻璃餐具。
现今玻璃制造技术不断发展,日常生活和高科技领域,都不可缺少玻璃。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高温下,沙子中的SiO2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和物质X,物质X 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______和氧元素。
(2)与普通玻璃相比,高硼硅玻璃的优点是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玻璃属于纯净物。
______②防盗玻璃能报警体现了金属的导电性。
______(4)由图1 可知,照射时间与遮蔽系数的关系是______。
5.(2022·北京平谷·二模)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
纳米海绵不仅可有效清洁茶垢、油垢等,还是很好的吸油材料。
经过改良的纳米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性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
科学家测定了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结果如图1。
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
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
纳米海绵还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
通过挤压,可将纳米海绵吸附的油品挤出,经洗涤干燥后再次使用。
图2为两种吸油材料对泵油的循环吸收测试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海绵的性能会不断提升,更好的服务于生活、生产。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海绵的清洁过程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环己烷(C6H1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为______。
(3)纳米海绵对柴油的吸收能力比对黑芝麻油的强,其原因是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纳米海绵可用于清洁茶杯、油烟机上的油垢等。
______②纳米海绵对环己烷吸收能力最强。
______(5)由图2得到的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循环使用次数1~8之间,______,纳米海绵吸油能力变化不明显,细菌纤维素的吸油能力变差。
6.(2022·安徽·定远县育才学校模拟预测)阅读下列科技短文,回答问题。
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制冷剂是C4H10O (乙醚)。
19世纪,CO2、NH3、SO2和C2H6O (甲醚)相继被用作制冷剂。
20世纪30年代开始,氟利昂普遍被空调等制冷行业用作制冷剂。
1970年代中期,臭氧层变薄浮出水面,人们发现氟利昂释放的氯原子导致了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的严重破坏。
氟利昂还是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CO2的3400倍以上,氟利昂在多个行业都有应用,我国预在2030年全面禁止使用氟利昂。
NH3和CO2是较早开发,至今仍在使用的制冷剂。
NH3有爆燃的可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CO2是一种天然绿色制冷剂。
2022年北京冬奥会采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打造出冬奥历史上“最快的冰”。
该技术将制冰过程吸收的热量回收,用于奥运场馆供热、供电,每年可节约200多万度电。
(1)NH3中N的化合价是_____价。
(2)19世纪所用的制冷剂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3)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带来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
(4)CO2跨临界直冷技术制冰过程中,微观上制冷管道内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氨气是一种安全的制冷剂B.氟利昂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C.制冷剂选择应考虑安全、环保等因素7.(2022·山西·模拟预测)请阅读下面文章并回答问题。
寻找新型制氢催化剂氢气是一种清洁燃料,也是生产许多物质的关键原料。
目前用电解法制取氢气的成本太高,如果能找到一种既能承受酸性环境,又活性较强、价格低廉的催化剂,则生产氢气所需的成本就会大幅降低。
现阶段电解水所用的最活跃催化剂是铂和铱等稀有金属,但它们价格昂贵,被认为是金属中的“濒危物种”。
研究人员研究了钴和锰的混合氧化物。
氧化钴虽然具有活性,但在酸性环境中很快被腐蚀。
锰的氧化物比较稳定,但活性不够。
研究人员尝试将它们结合起来,利用它们的特性互补,但这种混合氧化物在大规模生产氢气时,需要将电流升高10~100倍。
目前人们发现了一种活性较强,且性质比较稳定的新型催化剂-Co2MnO4,其活化水平接近于最先进的氧化铱。
此外,它对电流的要求也大大降低。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氢气将会以很低的成本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阅读短文,回答以下问题。
(1)目前氢气作为燃料还没有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短文里制取氢气的环境中含有哪种离子______;人们正在研究的制氢催化剂应具备什么优点__________。
(3)现阶段大规模生产氢气为什么不用钴和锰的混合氧化物作为催化剂__________。
(4)在新型催化剂的作用下,生产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此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有变化吗__________。
8.(2022·山东·乳山市教学研究中心九年级期中)图1是同学们构建的关于氧气的知识网络,图2表示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转化,请你结合图示回答:(1)如图1所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能获得的信息有(填字母序号) 。
A.氧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8个中子,核外有8个电子B.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分2个区域绕核作高速运动C.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D.如用“○”表示氧原子,则“○○”表示氧分子(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Ⅰ、Ⅱ两类有氧气参加的化学反应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气在自然界中存在非常广泛,并不断循环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