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腹主动脉瘤合并髂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进展(全文)
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
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危险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腹主动脉瘤修复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对改良“三明治”技术以及初步临床经验进行探讨。
一、改良“三明治”技术的简介腹主动脉瘤修复术是通过在腹主动脉瘤部位植入支架来加固血管壁,防止主动脉瘤破裂。
传统的腹主动脉瘤修复术通常需要牺牲髂内动脉,这可能会导致下肢供血不足,甚至引发下肢缺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专家们提出了改良“三明治”技术。
改良“三明治”技术是在传统的腹主动脉瘤修复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一种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在植入支架的同时保留髂内动脉的血流,从而避免下肢供血不足的问题。
具体操作步骤是首先在髂内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植入支架,然后在支架内再植入一层覆盖物,形成一种类似“三明治”的结构。
这样一来,支架能够加固腹主动脉壁,同时又不会影响到髂内动脉的血流。
改良“三明治”技术的出现,为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保护患者的下肢供血提供了新的可能。
这一技术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许多挑战和难点,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完善。
二、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瘤修复术中能够有效地保留髂内动脉的血流,避免了传统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下肢供血不足的问题。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在采用改良“三明治”技术的患者中,下肢供血情况良好,术后出现下肢缺血的情况较少。
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瘤修复术中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的随访观察,发现改良“三明治”技术的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术后恢复情况良好。
三、展望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临床研究体系,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验证改良“三明治”技术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还需要开展更多的基础研究,深入探讨改良“三明治”技术的机制和优势,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治疗临床分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ACTAACADEMIAEMEDICINAESINICAE 917 ·论 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髂支闭塞治疗临床分析邵 江,来志超,宋小军,刘志丽,曾 嵘,陈跃鑫,郑月宏,刘 暴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北京100730通信作者:刘 暴 电话:010 69152503,电子邮件:liubao72@aliyun com摘要: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后髂支闭塞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经治的EVAR术后髂支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
16例(2 7%)术后并发髂支闭塞。
其中6例应用外科旁路手术,9例应用腔内或杂交治疗,1例保守治疗。
结果 1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随访10 6个月(6~28个月),2例杂交治疗患者因髂支再次闭塞行股股旁路手术。
结论 髂支闭塞多出现在EVAR术后急性期,腔内或杂交治疗重建髂支血流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髂支闭塞的首选措施,重视成因以预防为主。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髂支闭塞;经皮机械血栓清除术中图分类号:R543 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 503X(2021)06 0917 05DOI:10 3881/j issn 1000 503X 14017ClinicalAnalysisoftheTreatmentofIliacLimbOcclusionFollowingEndovascularAbdominalAorticAneurysmRepairSHAOJiang,LAIZhichao,SONGXiaojun,LIUZhili,ZENGRong,CHENYuexin,ZHENGYuehong,LIUBaoDepartmentofVascularSurgery,PUMCHospital,CAMSandPUMC,Beijing100730,ChinaCorrespondingauthor:LIUBao Tel:010 69152503,E mail:liubao72@aliyun comABSTRACT:Objective Toexplorethecauseandthetreatmentstrategiesofiliaclimbocclusionafteren dovascularabdominalaorticaneurysmrepair(EVAR) Methods ThepatientsreceivingEVARinPUMCHos pitalfromJanuary2015toDecember2020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 Sixteen(2 7%)casesofiliaclimboc clusionwereidentified,amongwhich6,9,and1casesunderwentsurgicalbypass,endovascularorhybridpro cedure,andconservativetreatment,respectively Results Fifteencasesweresuccessfullytreated Duringthe10 6 monthfollow up,2casesreceivinghybridtreatmentunderwentfemoral femoralbypassduetore occlusionoftheiliaclimb Conclusions IliaclimbocclusionmostlyoccursintheacutephaseafterEVAR,andendovas cularorhybridtreatmentcanbethefirstchoiceforiliaclimbocclusion ItissuggestedtofocusontheriskfactorsforpreventionKeywords:abdominalaorticaneurysm;endovascularrepair;iliaclimbocclusion;percutaneousmechanicalthrombectomyActaAcadMedSin,2021,43(6):917 921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abdominalaor ticaneurysmrepair,EVAR)因其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已经确立了在腹主动脉瘤治疗中的首选地位,但因术后支架相关并发症多需再次干预,其中髂支闭塞的发生率为4 0%~7 8%[1]。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髂动脉瘤的处理策略_葛红卫
第24卷 第6期 2015年6月中国普通外科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Vol.24 No.6Jun. 2015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髂动脉瘤的处理策略葛红卫,朱云峰,朱永斌,吴元兵,姜云飞,黄一鸣,陈诚(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血管外科,江苏 常州 213003)摘 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EVAR)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4年3月35例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行EVAR 术患者资料,其中9例合并单侧髂内动脉瘤,1例合并双侧髂内动脉瘤,14例合并单侧髂总动脉瘤(直径>18 mm),11例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所用腔内技术包括栓塞髂内动脉瘤后覆盖,髂内动脉瘤单纯覆盖,“喇叭口”支架,以及“三明治”技术重建一侧髂内动脉等。
结果:所有腔内技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25±40)min,出血量(173±65)mL。
术中发现内漏8例(22.9%),其中I 型内漏4例(近端2例,远端2例)均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III 型内漏1例,经扩张及部分加弹簧圈栓塞后内漏消失,II 型内漏2例及IV 型内漏1例,均未予处理。
35例术后随访6~60个月,无动脉瘤破裂,2例术后6个月发现腹主动脉瘤体增大,造影确诊远端I 型内漏,经弹簧圈栓塞后内漏消失,其余33例瘤体直径无增大。
结论:对于合并髂动脉瘤的腹主动脉瘤患者,有效处理髂内动脉,然后根据髂总动脉直径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理想的近期效果。
关键词动脉瘤;主动脉,腹;髂动脉瘤;血管腔内疗法中图分类号:R654.3T reatment strategy of iliac artery aneurysm in endovascular repairfo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GE Hongwei, ZHU Yunfeng, ZHU Yongbin, WU Yuanbing, JIANG Yunfei, HUANG Yiming, CHEN Cheng(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Su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00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thod of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 (EVAR) fo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combined with iliac artery aneurysm.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5 patients with AAA and concomitant iliac artery aneurysm undergoing EVAR from August 2007 to March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atients consisted of 9 cases complicated with unilateral internal iliac artery aneurysm, one case with bilateral internal iliac artery aneurysm, 14 cases with unilateral common iliac artery aneurysm (diameter larger than 18 mm) and 11 cases with bilateral common iliac artery aneurysm. The endovascular procedures performed included internal iliac artery embolization followed with stent coverage, simple stent coverage of the internal iliac artery aneurysm, use of a braided stent, and Sandwich technique for internal iliac artery endorevascularization.·主动脉疾病专题研究·doi:10.3978/j.issn.1005-6947.2015.06.004/10.3978/j.issn.1005-6947.2015.06.004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2015, 24(6):787–791.收稿日期:2014-04-21; 修订日期:2014-08-01。
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
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一、改良“三明治”技术的原理与步骤改良“三明治”技术是在传统EVAR手术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传统EVAR手术中,通常需要在腹主动脉周围放置支架来修复主动脉瘤,这样会压迫髂内动脉,导致其血流受阻。
而改良“三明治”技术则是在放置支架的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来确保髂内动脉的通畅,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步骤包括:在进行EVAR手术之前,通过血管造影等检查手段对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和测量,以确保支架的准确放置。
然后,在手术中,通过多次放置球囊扩张器和支架导管等操作,将支架精确地放置在病灶位置,同时保留髂内动脉的血流通畅。
通过放置动脉内异物和支架修补等措施来完善手术效果,确保手术成功。
二、改良“三明治”技术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改良“三明治”技术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一些临床案例来进行验证和验证的。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实例,以验证该项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病例1:一名55岁男性患者,因为患有腹主动脉瘤而进行了EVAR手术。
术中采用了改良“三明治”技术,成功地在保留髂内动脉的完成了主动脉瘤的修复。
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随访显示,患者病情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
通过以上的病例可以看出,改良“三明治”技术在实际临床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临床效果。
三、改良“三明治”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改良“三明治”技术相较于传统的EVAR手术,具有以下的优势:1. 保留髂内动脉的通畅,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 术后恢复快,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3. 术中操作简单,可以提高手术效率。
改良“三明治”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 术中操作需要丰富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
2. 术后需要严格的随访和定期复查,以检测隐性的并发症。
四、结语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验证。
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改良“三明治”技术将为腹主动脉瘤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为临床医生带来更多的经验和启示。
髂内动脉直接开口于腹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
髂内动脉直接开口于腹主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赵珺;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冯翔;陆清声【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03(12)1【摘要】@@ 腔内隔绝术(EVE)用于腹主动脉瘤(AAA)的治疗是一种微创新疗法[1],国内外已陆续开展[2-4].通常需动脉瘤远近端有合适长度的正常血管以供支架-人造血管(SG)锚定才能将动脉瘤完全彻底隔绝,达到完美治疗效果.在AAA远端血管有变异时,单纯"介入"方式将难以完成腔内治疗的要求,需联合手术处理[5,6].我们曾遇到双侧髂动脉严重变异,即髂总动脉消失、髂内外动脉直接开口于AAA的病例并成功进行了EVE术.【总页数】2页(P49-50)【作者】赵珺;景在平;包俊敏;赵志青;冯翔;陆清声【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暨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暨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暨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暨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暨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血管外科暨全军血管外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ⅡC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髂内动脉的处理 [J], 包俊敏;景在平;赵志青;冯翔;赵珺;陆清声;冯睿;黄晟2.介入治疗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刘建伟3.介入治疗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J], 刘建伟4.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瘤累及髂总动脉腔内治疗中保留髂内动脉的疗效分析 [J], 何拯;颜海燕;付健;孙建明5.体外缝制髂动脉分支支架重建髂内动脉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J], 赵彬;胡勇;孟庆友;陈楚;丁道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
主要器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
加硬导丝(AUS)
主体:Zenith 24-96mm(COOK) 髂支架:18-54mm(COOK),2037mm(COOK)
总结
瘤体大,瘤壁薄 瘤颈短(约15mm) 瘤颈成角过大 复杂髂动脉解剖(髂动脉迂曲,狭窄) 髂内动脉处理
血常规RBC:5.29*10^12/L,Hb:125g/L, Cr:95umol/L, BNP:42.06pg/mL,TG:4.71mmol/L, HDL:0.94mmol/L,LDL:3.04mmol/L
诊断:1、腹主动脉瘤2、高血压病 2级 极高危
主要器械
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
体会
术前仔细阅读CT片 左右股动脉加硬导丝应用 术者心态:耐心、细心、信心
谢谢!
加硬导丝(AUS)
主体:Zenith 24-92mm(COOK) 髂支架:18-54mm(COOK),2054mm(COOK)
Case 2
患者男,78岁,因“发现腹部搏动性包块20天” 入院
外院:腹主动脉彩超“左髂动脉,右髂动脉起始 部腹主动脉瘤形成”
高危因素:“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时服药不 规律
AAA腔内修复术2例
王慧勇 陆东风
Case 1
患者 男,80岁,因“右上腹部疼痛1周”入院
门诊腹部彩超“腹主动脉粥样硬化并动脉瘤形成”
“高血压病”10余年,SBP:170mmHg,平素规律 服“安博维”治疗
P:60次/分 BP:162/68mmHg
查体:心肺查体(-),腹部膨隆,右上腹部轻压 痛,触及约5*8cm搏动性包块
P:72次/分 BP:173/96mmHg 查体:心肺查体(-),腹部膨隆,无压痛,触及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找答案三
普通外科学(医学高级):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找答案三1、单选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根据其解剖生理特点下列哪项是判断是否手术的关键().A.Pratt试验B.Trendelenburg试验C.Perthes试验D(江南博哥).Buerger试验E.毛细血管充盈试验正确答案:C2、单选对下肢静脉曲张并发溃疡的治疗,错误的是().A.抬高患肢B.3%硼酸溶液湿敷C.溃疡愈合后做大隐静脉结扎及剥脱术D.只有在溃疡愈合后才考虑手术治疗E.手术时要注意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正确答案:D3、单选?女性,29岁,双手发作性发凉,麻木2年,渐加重。
查体:双手手指指端发绀,发凉,双侧桡动脉搏动好。
适宜的治疗是()A.保暖和戒烟B.交感神经节切除C.扩血管药物治疗D.交感神经封闭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E4、单选关于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特点,错误的是().A.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B.皮肤呈苍白色,皮肤温度下降C.往往最早出现疼痛,常伴有触痛D.患肢远端感觉异常,甚至丧失,并可出现运动受损E.疼痛、皮温下降及触觉障碍的平面与动脉栓塞平面相一致正确答案:E5、单选颈动脉瘤的最好发部位是().A.颈内动脉B.颈外动脉C. 颈动脉分叉部D.颅内颈动脉E.颈总动脉正确答案:C6、单选下肢静脉曲张病人术后早期活动主要是为了预防().A.关节僵直B.患肢水肿C.血管痉挛D.肌肉萎缩E.深静脉血栓正确答案:E7、多选检查静脉交通支瓣膜功能的试验有()A.Trendelenburg试验ⅠB.Trendelenburg试验ⅡC.Perthes试验D.Prett试验E.Buerger试验正确答案:B, D8、单选关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哪项不正确()。
A.病变只发生于中小动脉B.女性少见C.病因不明D.病变以下肢为多E.间歇性跛行为早期症状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Buerger病,是血管的炎性、节段性和反复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
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
改良“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危险的血管疾病,它会导致主动脉壁的局部扩张和瘤袋形成,严重时可能导致主动脉破裂,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治疗腹主动脉瘤,传统的方法包括开放手术和血管内修复术,但这两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近年来,改良的“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备受关注,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初步验证。
改良的“三明治”技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血管内修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腹主动脉瘤的瘤颈处放置一个支架来加固主动脉壁,同时通过支架内部的通道将人工血管置入以维持髂内动脉的血流通畅。
这种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血管内修复术,能够更好地保留髂内动脉,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和风险。
一项研究对使用改良的“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瘤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该研究包括了一定数量的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对其手术效果、并发症和恢复情况进行了详细观察和统计分析。
以下将对该研究的成果进行介绍和分析。
该研究结果表明,使用改良的“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成功率较高。
在研究中,大多数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髂内动脉得以保留,并且手术成功率较高。
这表明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效果。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支架的位置和大小,以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该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改良的“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并发症率较低。
在研究中,只有少数患者出现了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如血管破裂、血栓形成等,而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表明该技术在减少并发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这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安全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改良的“三明治”技术在腹主动脉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的初步临床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初步验证。
该项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研究时间较短等,因此还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和长期随访来验证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
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19 年开展这项 技术以来 , 91 其加速 发展 势头至今 未减 .o年 9 代 末本世纪初这项技术在我国迅速开展 E R是将支 架』 V 、 工血管完全固定在动脉瘤两端的动脉壁上 , 达到完全封 闭的 程 度, 将动脉瘤囊 腔与循环血流隔 离。由于该 术式避免 了常 规开腹手术阻断腹主动脉及 动脉瘤切开大量失血 等弊端 , 可
附 图
血 管镜 直视 下 F gr oa y导 管取 拴 术 t
上 肢动脉取拴法 : 无论栓塞发 生在锁骨下 动脉 、 动脉 、 腋 肱动脉 、 挠动脉或尺动脉 , 均取 肘窝 s形切 口 , 暴露脑 、 、 桡 尺 动脉 在脏 动脉前 壁做 纵切 口, 分别 向肱动脉近端 、 、 尺 动脉 插^不 同型 号的导 管取栓 当经 脏动脉不 能完 全清 除栓子 时 可在腕 部桡或尺 动脉另做切 口进行 会师取栓 。
栓。
功 16 9 3年 F罢唧 率先罘用球囊导管经 股 动脉做腹主动脉 0a 和髂动脉栓 子 切除 术 我 们 自 19 9 5年应 用血 管镜 配合 下
F g r 导管取栓术 , o ay 使肢体获救率达 9 %以上。 5
.
无论是上述何 种部位的血栓 , 均应在 阻断血运 前给予 全
身肝素化 (m g 可在取 栓完毕 后 向血 管 远端注^ 1 1 k ) 0~
2 O万 U尿 激 酶 。
手术适应证 : 趾或指动脉分支 上 的动脉栓 塞 ; 禁忌 证 : () 1 受累 肢体已 出现坏 疽 , 为坏疽 病人做 取 栓手术 , 如 旨在降 低截肢平面或有勘于残端禽合 ; ) ( 患者周 身疾病不能耐 受手 2
栗碱等 , 交感神经阻滞或硬脊膜外阻滞也可解除动脉痉挛 2 2手术疗法 . 11 9 获成 ae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封堵髂内动脉术后并发症护理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封堵髂内动脉术后并发症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中封闭髂内动脉术后并发症护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59例髂动脉栓塞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针对性护理。
结果:36例患者进行右髂内动脉栓塞手术治疗,16例患者进行左髂内动脉栓塞手术治疗,7例患者进行双髂内动脉栓塞手术治疗。
其中5例出现术后大便形状改变(腹胀、便秘及腹泻),3例(双髂)出现术后(右侧)臀部肌肉疼痛。
出院3个月随访发现有1例男性患者发生阴茎勃起时间短、不能完成性生活。
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手术后出现大便形状改变、臀部肌肉疼痛等并发症,术后观察与护理可有效减轻术后并发症症状,提高疗效。
【关键词】动脉瘤;并发症;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301-02髂内动脉对于下肢、臀肌、盆腔脏器等处的供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腹主动脉瘤患者接受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并封堵髂内动脉时,盆腔、臀肌及下肢的血供很难得到保证,容易导致缺血性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当髂内动脉发生瘤样扩张,甚至成为髂内动脉瘤或者支架锚定区域不够时,髂内动脉必须被封堵从而避免Ⅱ型内漏或者延长锚定区[1]。
因此术前尽量改善患者基本情况,详细CTA评估髂内动脉各分支以及拟栓塞侧的髂股动脉分支;尽量避免双侧阻断髂内动脉,采用弹簧圈、栓塞子栓塞,而不是其他颗粒或液体物质;采用栓塞髂内动脉主干近端,保留髂股动脉的侧支动脉;术中肝素化及防止持续性低血压;术后予抗凝、抗血小板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2]。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血管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59例行封堵髂内动脉的腔内手术后的并发症护理,具体护理体会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9例患者行髂内动脉栓塞手术,其中男57例,女2例,年龄最小53岁,最大88岁,平均年龄70.52岁,住院天数3~36天,平均住院天数15.07天。
“三文治技术”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中保留髂内动脉血流的应用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s T o a s s e s s t h e u s e a n d o u t c o m e s o f“ s a n d w i c h t e c h n i q u e ” t o p r e s e r v e i n t e r n a l i l i a c a r t e r y l f o w i n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9 6 8 8 . 2 0 1 3 . 0 6 . 0 瘤腔 内修复 中保 留髂 内动脉 血 流 的应 用 △
刘 媛 , 罗淞元 , 罗建 方 , 黄 文晖 , 杨 帆, 谷 梦楠 , 谢 年谨 , 范瑞 新 , 陈纪 言
( 广 东省心 血 管病 研 究所心 内科 广 东省人 民 医院 广 东省 医学科 学院 , 广州 5 1 0 1 0 0 )
摘要 : 目的 全性 。方法 探讨“ 三文治技术” 在合并髂 总动脉瘤 的腹 主动脉瘤患者腔 内修复 中保留髂 内动脉血流 的可行性及安 我们对 1 例合并双侧髂总动脉瘤 的肾下性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 。该患者 由于腹主动脉瘤合
髂 内动脉血供 。结论
方法 。
在复杂腹主动脉瘤髂内修复时 , 使用“ 三文治技术 ” 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保留分 支血管血供 的
关键词 : 腹 主动脉瘤 ; 髂动脉瘤 ; 髂 内动脉 ; 腔 内修复 ; = = 文治技 术
中图分类 号 : R 5 4 3 . 1 6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7 — 9 6 8 8 ( 2 0 1 3 ) 0 6 — 0 6 6 8 — 0 4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髂内动脉保留技术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髂内动脉保留技术谷涌泉;刘一人;郭连瑞;郭建明;佟铸;高喜翔;张建;汪忠镐【摘要】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 has been the main treatment means for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It has become an expert consensus that in the case of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that is complicated by iliac aneurysm,the preservation of internal iliac artery is necessary because it can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gluteal muscle ischemnia,sigmoid ischemia,male sexual dysfunc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In recent years,with the continuous updating of the endovascular devices it has become possible to retain the internal iliac artery in the performance of EVAR.At present,the re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iliac artery in EVAR includes a variety of techniques,including intraluminal iliac branched device (IBD) technique,sandwich technique,common iliac artery covered-stent bell-bottom (BBT) technique,external iliac artery-internal iliac artery intraluminal shunt technique (reverse "chimney" technique),and spring coil embolism technique.This article aims to make a summary of all the above mentioned techniques.%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是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手段,腹主动脉瘤伴发髂动脉瘤时保留髂内动脉已成为共识,可避免发生臀肌缺血、乙状结肠缺血及男性性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随着近年腔内器械不断更新,EVAR术中保留髂内动脉成为可能.目前EVAR术髂内动脉重建术包括腔内髂分支支架技术、三明治技术、髂总动脉覆膜支架喇叭口技术、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腔内分流技术(反向“烟囱”技术)以及弹簧圈栓塞技术,该文就此作一总结.【期刊名称】《介入放射学杂志》【年(卷),期】2017(026)002【总页数】4页(P184-187)【关键词】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髂内动脉【作者】谷涌泉;刘一人;郭连瑞;郭建明;佟铸;高喜翔;张建;汪忠镐【作者单位】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100053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92.5随着腔内治疗新器材不断涌现和治疗技术不断进步,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已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手段。
开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髂动脉瘤
ol caers ia nuyms『 ] aeS r, 06, 3 5 :89— 8 . i J .JV s ug 20 4 ( ) 7 8 6
留髂 内动 脉 。本 例髂 动 脉迂 曲严 重 ( 1 , 前 C 图 )术 T 测 量仅 供参 考 , 注 重术 中放 置 特 硬 导 丝后 的造 影 应
测量。
[ 7]P r n V rii d noP e .L n— r sl flc a ai l G, ez e g , t1 o gt mr ut o i n F, Ra a e e s ia
a e r s r p i t la a c e n o a t y a x e e c n u y m e arwih iic r n h d e d g f :a 5- e r e p r n e r i
【2 1L nP i H, u h R , h io L, t 1 rs e t eeau t no B s L C ak f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 e a.A pop ci v la o f v i
h p g src a tr mb lz t n i n o a c l ra r i a n u y m y o a ti re y e oia i n e d v s u a o t l c a e r s o o i
It v n R do , 0 8 3 4 : 2 7 4 ne e t a i 2 0 . 1 ) 7 8— 3 . r l f
们将人 工 血 管 分 支 的 长 度 控 制 在 仅 4mm 长 。 另 外 , 动脉 瘤 往往 导致 髂总 、 髂 髂外 动脉 迂 曲和轴 向转
位, 瘤体 越 大 , 曲和 转 位 就 越 重 , 就 增 加 了 确定 迂 这 髂 内动 脉 开 窗 位 置 和 术 中 定 位 的 难 度 。 P r n al i a 等 【 为 , 动 脉严 重 迂 曲者 无 法 应 用 开 窗技 术保 认 髂
2021腹主动脉瘤合并髂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进展(全文)
2021腹主动脉瘤合并髂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进展(全文)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腹主动脉瘤样扩张,其最大直径大于3cm,或超过正常直径的1.5 倍1。
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指针为:最大直径>5.5cm,每半年直径增加>0.5cm 或以上,有相应临床症状2。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已逐渐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手段3。
超过95%的腹主动脉瘤为肾下型,临床上,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并不少见,大约有20%~30%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AAA)患者合并有髂动脉瘤4-6。
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往往具有挑战性,因为髂动脉瘤的存在意味着远端锚定区的延长,有时不得不为了获取足够锚定区而栓塞或封堵髂内动脉。
而既往研究显示,髂内动脉作为盆腔、臀肌、下肢的重要供血血管,如果封堵有可能出现跛行、臀肌酸痛、性功能障碍等缺血并发症7。
保留髂内动脉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国内外研究的认可。
但是,并不是任何合并髂动脉瘤的AAA 患者都能够保留髂内动脉,谨慎的选择、良好的临床决策以决定最适合该患者的手术方式,是维持手术长期疗效的有力保障。
随着近年来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与新兴材料的产生,各种型号的支架与保留髂内动脉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其效果也取得了专家们的共识。
本文将总结合并髂总动脉瘤的AAA 患者相应诊疗技术。
主髂动脉瘤的诊断目前临床上对于主髂动脉瘤的诊断,仍然以影像学检查为主。
诊断的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但因为其为有创诊疗技术,一般不作为首选。
但是在介入手术操作过程中经常使用动脉造影。
术后随访时,若病人其他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显内漏,但瘤体呈进行性增大时,可以采用DSA 技术寻找内漏点8。
《髂总动脉瘤的护理查房》(1)
《髂总动脉瘤的护理查房》一、疾病概述髂总动脉瘤是指髂总动脉局部扩张形成的瘤样病变。
髂总动脉是人体重要的大血管之一,负责为下肢和盆腔等部位供血。
当髂总动脉发生动脉瘤时,瘤体可能会逐渐增大,甚至破裂,导致严重的出血和危及生命的后果。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髂总动脉瘤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长期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因素可导致动脉内膜受损,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随着病情的进展,斑块逐渐增大,可使动脉壁变薄、失去弹性,最终形成动脉瘤。
- 例如,一位长期患有高血压和高血脂的患者,由于血压和血脂控制不佳,动脉内膜不断受到损伤,脂质逐渐沉积在动脉壁上。
经过多年的发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越来越大,最终导致髂总动脉局部扩张,形成动脉瘤。
2. 感染- 细菌或真菌等病原体感染髂总动脉,可引起动脉壁的炎症反应,破坏动脉壁的结构,导致动脉瘤的形成。
- 常见的感染途径包括血行感染、邻近器官的感染蔓延等。
例如,一位患有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细菌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髂总动脉,引起动脉壁的感染,进而发展为髂总动脉瘤。
3. 外伤- 腹部或盆腔的外伤,如车祸、撞击等,可能导致髂总动脉损伤,形成假性动脉瘤。
- 外伤后,动脉壁破裂,血液在周围组织中形成血肿,随着时间的推移,血肿被纤维组织包裹,形成瘤样结构。
例如,一位在车祸中受伤的患者,腹部受到剧烈撞击,可能导致髂总动脉破裂,形成假性动脉瘤。
4. 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疾病,如马凡综合征、Ehlers-Danlos 综合征等,可影响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增加动脉瘤的发病风险。
- 这些遗传疾病通常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患者的血管壁比正常人更加脆弱,容易发生扩张和破裂。
例如,一位患有马凡综合征的患者,由于遗传因素,其血管壁的弹性纤维发育不良,容易形成动脉瘤,包括髂总动脉瘤。
三、临床表现1. 腹部或盆腔肿块- 髂总动脉瘤较大时,可在腹部或盆腔摸到搏动性肿块。
肿块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较硬,可随动脉搏动而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腹主动脉瘤合并髂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进展(全文)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AAA)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腹主动脉瘤样扩张,其最大直径大于3cm,或超过正常直径的1.5 倍1。
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指针为:最大直径>5.5cm,每半年直径增加>0.5cm 或以上,有相应临床症状2。
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EVAR)已逐渐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主要手段3。
超过95%的腹主动脉瘤为肾下型,临床上,腹主动脉瘤合并髂动脉瘤并不少见,大约有20%~30%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AAA)患者合并有髂动脉瘤4-6。
对于此类患者的治疗往往具有挑战性,因为髂动脉瘤的存在意味着远端锚定区的延长,有时不得不为了获取足够锚定区而栓塞或封堵髂内动脉。
而既往研究显示,髂内动脉作为盆腔、臀肌、下肢的重要供血血管,如果封堵有可能出现跛行、臀肌酸痛、性功能障碍等缺血并发症7。
保留髂内动脉重要性越来越得到国内外研究的认可。
但是,并不是任何合并髂动脉瘤的AAA 患者都能够保留髂内动脉,谨慎的选择、良好的临床决策以决定最适合该患者的手术方式,是维持手术长期疗效的有力保障。
随着近年来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与新兴材料的产生,各种型号的支架与保留髂内动脉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其效果也取得了专家们的共识。
本文将总结合并髂总动脉瘤的AAA 患者相应诊疗技术。
主髂动脉瘤的诊断目前临床上对于主髂动脉瘤的诊断,仍然以影像学检查为主。
诊断的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但因为其为有创诊疗技术,一般不作为首选。
但是在介入手术操作过程中经常使用动脉造影。
术后随访时,若病人其他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明显内漏,但瘤体呈进行性增大时,可以采用DSA 技术寻找内漏点8。
常用的技术如CT,尤其是增强血管三维重建CT,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检查(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T 检查在敏感性方面明显高于动脉造影9,且可以重建血管形态、准确测量动脉瘤体、瘤颈相关参数,为手术提供数据基础。
随访中能够更加准确地发现支架移位、断裂等并发症。
同时作为非侵入性检查,CT 应用性也要大于DSA。
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CT 则更加简便、价廉、且无创,使其成为筛选主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
在术后随访中,彩超对于并发症如内漏的检出及分型判断准确率要高于CT10。
但其亦存在对操作者有较高的技术要求,检查时病人必须处于空腹状态等局限。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作为补充检查,由于其扫描时间较长、容易受伪影干扰等缺陷,目前使用范围不及CT 广泛。
但其相位对比成像技术(phase contrast,PC)能够有效提供如血流方向、流速、流量等流体动力学信息,测量血流对动脉壁的切应力等。
为临床上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研究腹主动脉瘤形成、发展、破裂的机制提供了基础。
髂内动脉封闭传统治疗手段中,为了防止II 型内漏,通常使用弹簧圈栓塞髂内动脉,并将支架远端锚定于髂外动脉。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防止血流自髂内动脉持续逆流进入瘤腔,导致瘤体扩大。
也有研究采用镍钛诺合金封堵器代替弹簧圈进行封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1。
我中心在一项EVAR 手术中使用弹簧圈与不使用弹簧圈进行封堵的对比研究中发现,二者远期缺血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别12。
该方法的并发症主要是封堵髂内动脉导致的缺血并发症,如臀肌酸痛、间歇性跛行、神经症状、性功能障碍等。
其中大部分都能通过药物及康复锻炼得到缓解。
由于双侧髂内动脉具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如果仅封堵单侧髂内动脉,并不容易发生缺血并发症。
但如果同时栓塞双侧髂内动脉,可能因为侧支循环尚未建立导致并发症产生。
且患者常合并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此时栓塞髂内动脉会进一步加重下肢缺血症状。
Johnston 等13在其研究中报道,同时封堵双侧髂内动脉后出现结肠缺血概率为3%,而仅封堵一侧髂内动脉并无该并发症出现。
既往研究对合并双侧髂动脉瘤的患者,行一期双侧栓塞还是栓塞一侧待侧支循环建立后再栓塞另一侧,目前尚无定论。
但总体认为,同时封堵双侧髂内动脉,更容易出现缺血性并发症。
我中心在一项纳入174 名行EVAR 手术的AAA 患者研究中显示,术后11 例患者出现臀肌酸痛或跛行等并发症,经过相应扩血管、祛聚等对症处理后症状均缓解,无臀肌或肢体坏事等发生,亦无再次手术干预等14。
逆行髂内动脉重建术逆行髂内动脉重建术首先由Hoffer 等15于1999 年首次报道。
该方法包括:置入圆锥形的主髂动脉覆膜支架,远端锚定于对侧髂总动脉分叉处;于解剖外旁路行双侧股-股动脉搭桥;于患侧置入覆膜支架,分别锚定于髂外动脉与髂内动脉远端,从而隔绝髂总动脉瘤并保留盆腔血供。
患侧下肢供血由对侧动脉逆流完成。
Massiere 等16报道了21 例逆行髂内动脉重建患者,其由于主髂动脉瘤解剖情况较复杂而无法行其它介入治疗措施。
该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52 个月,手术成功率100%,仅1 名患者随访期间出现Ib 型内漏(4.7%),术后30 天出现1 例支架堵塞。
该方法的主要缺点在于解剖外旁路导致了感染及血栓形成的可能。
但是为复杂动脉瘤解剖条件下的治疗方案提供了更多选择。
喇叭口支架技术喇叭口支架技术(bell-bottom technique, BBT)在前文已充分描述。
其采用远端直径>20mm 的喇叭口样髂支锚定于髂总动脉分叉处,从而保留髂内动脉血供,该手术的禁忌症为髂总动脉出现血栓。
BBT 技术的难点在于其适应征较窄,由于其“喇叭口”型特点,导致其要求髂内、外动脉不能有动脉瘤存在,且髂总动脉瘤远端直径不宜过大。
Kritpracha 等认为,BBT 技术应用于髂总动脉瘤远端直径小于26mm 且长度大于15mm 的AAA 患者中能够有效保留髂内动脉,并缩短手术时间。
髂总动脉瘤体直径大于30mm 时不宜采用喇叭口支架技术。
若远端直径过大,会导致支架远端锚定区不够牢固,与动脉壁贴合不紧密,从而导致术后Ib 型内漏的发生。
尽管如此,对于BBT 技术中的髂外动脉瘤直径要求,目前仍然未达成共识。
国外多项研究对髂总动脉瘤直径达30mm 的AAA患者进行BBT 手术效果进行了报道,Torsello 等在其回顾性研究中显示,BBT 技术在CIA 直径达30mm 时仍展现出令人满意的远期疗效(Ib型内漏发生率4%)。
一项对照研究显示,两组接受了直径在20~22mm与24~28mm 类型喇叭口支架的患者,在围术期并发症、再干预率、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17。
既往研究显示术后Ib 型内漏的发生率在0 至11%不等17-19。
但是,BBT 技术还存在术后瘤体扩张的并发症。
来自梅奥的研究团队发现,髂总动脉远期扩张影响了最多达86%接受BBT 手术的患者17,18,20。
一般来说,术中选取喇叭口支架尺寸时,为了保证与血管壁贴合紧密,支架远端直径需大于髂动脉分叉处直径10%左右。
有学者报道,髂总动脉远期扩张可能与喇叭口支架oversize大于15%相关21。
反向烟囱技术烟囱技术(Chimney Technique)最早由Greenberg 等22提出,旨在辅助TEVAR 手术重建主动脉弓分支血流,进一步扩大了胸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适应症。
后来逐步应用于具有复杂瘤颈的腹主动脉瘤中,通过置入平行支架于分支血管中,同时与覆膜支架至于腹主动脉腔内,用以保证肾动脉及内脏动脉的血流灌注23。
反向烟囱技术衍生于髂内-髂外动脉旁路术,由对侧髂外动脉逆流供给髂内动脉。
根据谷涌泉等24的报道,即通过预留鞘管于患侧髂内动脉,先置入主体支架,再由鞘管于髂内动脉置入小支架与主体支架连接,远端于对侧髂内动脉开口处进行锚定。
三明治技术三明治技术(Sandwich Technique)衍生于烟囱技术。
通过同时于髂外动脉与髂内动脉放置支架以保证髂内动脉血供。
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对解剖学要求不高,相比反向烟囱技术并未改变血流反向等。
其缺点在于,由于术中髂内、外动脉支架同时嵌套入髂总动脉支架内,存在内漏的风险;术中需穿刺肱动脉建立通路,对肱动脉的直径有相应要求,且可能造成肱动脉及相应神经的损伤;目前还缺乏大样本量及长时间随访研究。
Lobato 等25在其例行三明治技术患者的中期随访中报道,该方法具有极高的手术成功率(100%)、良好的通畅率(93.8%)及较低的内漏发生率(2.5%),相比封闭髂内动脉组其下肢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4.2%vs. 14.3%)。
多项研究显示,三明治技术的短、中期支架通畅率达90%以上,内漏率与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也令人满意25-28。
髂动脉分支支架技术(IBD)髂动脉分支支架(Iliac Branched Device, IBD)作为腔内重建髂内动脉的技术,于2002 年即已用于临床29,最早由Greenberg 于2006年报道30。
该支架近端锚定于髂总动脉,远端分别于髂外、髂内动脉锚定,可以保护髂内动脉血供。
现有的分支支架包括IliacBifurcation Device(COOK, Austria),Iliac BranchEndoprosthesis(Gore, USA)与E-liac Stent Graft System(JOTEC,German)三种31。
而来自于COOK 的产品类型包括单边直臂型(straight side-arm, S-IBD),螺旋分支型(helical-branch, HIBD)以及双分叉型(bifurcated-bifurcated, BB-IBD)。
S-IBD 为直臂行,与髂支远端重叠较少,通常与球囊扩张支架联合使用。
H-IBD 与BB-IBD 髂内分支为螺旋形,增加了与支架重叠长度。
其中H-IBD 采用了自彭式支架,能够更好地应对髂动脉扭曲及髂内动脉开口处夹角过大的问题,减少远期支架堵塞、扭曲等并发症出现。
BB-IBD 集合了H-IBD与穿刺装置,是最新的IBD 支架32。
虽然IBD 技术目前尚无明确的解剖及形态学要求,但既往研究认为,需满足下列条件才能行IBD 技术:髂外动脉非动脉瘤段长度≥20mm,直径介于8mm 到11mm 之间;髂总动脉长度>50mm 且直径>16mm;髂内动脉非动脉瘤段≥10mm 且直径介于6mm 到9mm 之间33,34。
Ferreira 等35在其纳入37 例IBD 患者的研究中报道,IBD 技术手术成功率为97.3%,术后22 月的二期通畅率为85.4%,支架堵塞率为10.6%,仅1 例患者出现跛行,无内漏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