嘌呤代谢终产物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和血尿酸持续升高引起的疾病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和血尿酸持续升高引起的疾病,也有人称痛风是嘌呤代谢异常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因为嘌呤的代谢产物是尿酸而尿酸又是形成痛风的基本物质之一。
嘌呤又分为外源性嘌呤和内源性嘌呤,作为人类嘌呤代谢最终产物的尿酸,来源于富含嘌呤或核酸蛋白食物的属外源性。
而富含嘌呤和核酸蛋白的食物主要有哪些呢:沙丁鱼、带鱼、脑、心、肾、胰、肝、大肠、鳗鱼、肉汤、凤尾鱼、啤酒、蟹肉、这些食物的嘌呤含量都超过150mg;牛肉、羊肉、火腿、香肠、鸡鸭鹅肉、兔肉狗肉、驴肉马肉、鹌鹑、河蚌、腊肉、海参、海虾、贝类以及豌豆、菠菜、扁豆、大豆、粗粮的嘌呤含量也都在75-150mg之间,上述食物都属于嘌呤含量比较高的食物。
科学研究揭示尿酸的生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主要有下面三种生成途径:一、核酸→鸟嘌呤核苷酸→鸟嘌呤→黄嘌呤→尿酸。
二、核酸→腺嘌呤核苷酸→腺嘌呤→黄嘌呤→尿酸。
三、5-磷酸核糖+ATP→次黄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黄嘌呤→尿酸。
由此可见,嘌呤是尿酸生成的主要来源,所以为了减少体内尿酸的生成量,有必要减少嘌呤食物的摄入量,也就是说上述所举的食物最好是少吃或者不吃。
尤其是已患痛风高尿酸的人群;肥胖人群;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有痛风家族史的人群。
所谓病从口入,对于痛风高尿酸尤其具有针对性。
建议食用一些辅助食物保健品等来调理和治疗一、平风多酚咖啡由三个部分组成组份一:多酚咖啡平风多酚咖啡是以多酚咖啡为基本方组成,产品中多酚咖啡的含量约占到产品总量的50%,其咖啡多酚的含量较其他咖啡的含量高出25%左右。
组份二:碱基纤维配方中使用了甲壳素,甲壳素是碱基纤维家族中的重要代表,是自然界中唯一带有正电荷的阳离子多醣体分子中含有丰富的碱基(-NH2),可升高人体内ph值,该物质一旦进入人体就能敏锐的抓住带负电荷的尿酸,与之结合并一起排出体外,使体内尿酸降低。
组份三:植物药材1、虫草、枸杞子:增强肾脏功能,调节机体能力,保证尿酸排泄通道的畅通;2、淡竹叶、鲜白茅根、薏苡仁:中医认为痛风属于“热痹”且湿热裹夹,上述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利尿,有利于促进尿酸排泄,而其利尿的作用温和而又持久,不同于某些利尿作用峻烈的药物,在配方中的作用类似于西药的立加利仙;3、葛根:改善循环,特别是肾脏的循环,有利于尿酸在肾脏中进行“血尿交换”,其高达40%的葛根黄铜含量,能从源头上抑制尿酸生成,作用类似于西药的别嘌醇;4、茯苓:祛湿、同利关节,具有修复骨关节及软组织的作用;平风多酚咖啡作用原理平衡酸碱众所周知,咖啡是一种天然的碱性饮品,经常饮用有利于体内的酸碱平衡。
核苷酸代谢
八、核苷酸代谢1、人体内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最活跃的组织是:A. 脑B. 肝C. 骨髓D. 胸腺E. 小肠粘膜2、人体内嘌呤分解的终产物是:A. 尿素B. 肌酸C. 尿酸D. 肌酸酐和NH33、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首先生成的核苷酸是:A. GMPB. IMPC. AMPD. ATPE. GTP4、哺乳动物体内直接催化尿酸生成的酶是:A. 核苷酸酶B. 腺苷酸脱氨酶C.尿酸氧化酶D. 黄嘌呤氧化酶E. 鸟嘌呤脱氨酶5、最直接联系糖代谢与核苷酸合成的物质是:A. 葡萄糖B. 葡糖-6-磷酸C. 葡糖-1-磷酸D. 核糖-5-磷酸E.葡糖1,6-二磷酸6、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参与的反应是:A. 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B.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C.嘧啶核苷酸补救合成D.嘌呤核苷酸补救合成E.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7、哪种物质不是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直接原料:A. CO2B. 谷氨酸C. 甘氨酸D. 天冬氨酸E. 一碳单位8、谷氨酰胺-PRPP氨基转移酶催化的反应是:A.从甘氨酸合成嘧啶环B.从核糖-5-磷酸生成磷酸核糖焦磷酸C.从磷酸核糖焦磷酸生成磷酸核糖胺D.从次黄嘌呤核苷酸生成腺嘌呤核苷酸E. 从次黄嘌呤核苷酸生成鸟嘌呤核苷酸9、谷氨酰胺中的酰胺基为核苷酸合成提供的元素是:A. 腺嘌呤上的氨基B. 嘌呤环上的两个氮原子C. 嘧啶环上的两个氮原子D. 尿嘧啶核苷酸上的两个氮原子E. 胸腺嘧啶核苷酸上的两个氮原子10、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正性调节分子是A.二磷酸腺昔 B. 5"一磷酸核糖 C. 腺嘌呤核苷酸D. 鸟嘌呤核苷酸E.次黄嘌呤核苷酸11、下列氨基酸中参与体内嘧啶核苷酸合成的是:A. 甘氨酸B. 谷氨酸C. 精氨酸D.天冬氨酸E.天冬酰胺12、下列途径中与核酸合成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 糖酵解B. 糖异生C. 尿素循环D.磷酸戊糖途径E.柠檬酸循环13、下列不受甲氨蝶呤抑制的生物化学过程是:复制 B.蛋白质合成 C. 嘧啶碱合成 D. 嘌呤碱合成 E. 四氢叶酸合成14.阿糖胞苷干扰核苷酸代谢的机制是:A.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B. 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C. 抑制胞苷酸合成酶D. 抑制胸苷酸合成酶E. 抑制核糖核苷酸还原酶15、在体内分解产生β-氨基异丁酸的核苷酸是:A. CMPB. AMPC. IMPD. UMPE. TMP16、不属于嘧啶分解代谢终产物的是:A. 尿酸B. NH3C. CO2D.β-丙氨酸E. β-氨基异丁酸17、关于嘧啶核苷酸分解的叙述,错误的是:A. 嘧啶的分解代谢主要在肝中进行B. 分解过程中涉及脱氨脱羧等反应C. 胞嘧啶与尿嘧啶有相同的分解途径D. 胸腺嘧啶与胞嘧啶分解的产物不同E. DNA损伤时机体β-氨基异丁酸排出量降低18、患者,男10岁。
核酸代谢习题
核酸代谢【查看答案】一:填空题1.人类对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
2.痛风是因为体内________________产生过多造成的,使用________________作为黄嘌呤氧化酶的自杀性底物可以治疗痛风。
3.核苷酸的合成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条途径。
4.脱氧核苷酸是由________________还原而来。
5.从IMP合成GMP需要消耗________________,而从IMP合成AMP需要消耗________________作为能源物质。
6.细菌嘧啶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的第一个酶是________________。
该酶可被终产物________________抑制。
7.DNA复制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端到________________端展开。
8.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酶的缺乏可导致大肠杆菌体内冈崎片段的堆积。
9.参与大肠杆菌DNA复制的主要聚合酶是________________,该酶在复制体上组装成________________二聚体,分别负责________________链和________________链的合成,已有证据表明后随链的模板在复制中不断形成________________结构。
10.维持DNA复制的高度忠实性的机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11.基因转录的方向是从________________端到________________端。
12.大肠杆菌RNA聚合酶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因子组成,其中前者由________________亚基、________________亚基和亚基组成,活性中心位于________________亚基上。
嘌呤核苷酸代谢
嘌呤核苷酸代谢
嘌呤核苷酸代谢主要涉及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两个方面。
分解代谢方面,在各种脱氨酶的作用下水解脱去氨基,腺嘌呤脱氨生成次黄嘌呤,鸟嘌呤脱氨生成黄嘌呤,I和X在黄嘌呤氧化酶作用下氧化生成尿酸。
人和猿及鸟类等为排尿酸动物,以尿酸作为嘌呤碱代谢最终产物;其他生物还能进一步分解尿酸形成尿囊素、尿囊酸、尿素及氨等不同代谢产物。
合成代谢方面,首先在各种核苷酸的参与下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IMP可以转变成其他嘌呤核苷酸,如AMP和GMP,也可以由此分解代谢产生次黄嘌呤、黄嘌呤及尿酸。
当这种酶缺乏时,便失去控制,尿酸大量产生。
合成嘌呤的底物增多,如5′-磷酸核糖焦磷酸增加及/或谷氨酰胺增多,或鸟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次黄嘌呤核酸不足,则对合成1-氨基-5′-磷酸核糖的反馈减弱,嘌呤合成增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生物书籍或咨询专业生物学家。
高尿酸血症及临床分析
高尿酸血症及临床分析1. 引言高尿酸血症,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表现为血尿酸水平持续升高。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正常情况下,尿酸的产生和排泄保持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血尿酸水平就会升高,引发高尿酸血症。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在临床上,高尿酸血症不仅可导致痛风,还与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因此,对其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2.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与风险因素2.1 遗传因素高尿酸血症的遗传因素在病因中占有重要位置。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有高尿酸血症家族史的个体发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
目前已知的遗传性疾病,如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过度活跃症、Lesch-Nyhan综合症等,都会导致尿酸生成或排泄的异常。
2.2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影响血尿酸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合理饮食,如富含嘌呤的食物摄入过多(如海鲜、肉类、啤酒等),会增加血尿酸的产生。
此外,饮酒、吸烟、缺乏运动等生活习惯也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也导致了高尿酸血症发病率的上升。
2.3 慢性疾病一些慢性疾病也是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因素。
例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患者往往伴有高尿酸血症。
这是因为这些疾病状态下,机体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同时,长期使用利尿剂、免疫抑制剂、抗结核药物等,也可能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综合以上分析,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与风险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遗传、生活方式和慢性疾病等多个层面。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高尿酸血症。
3. 高尿酸血症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1 临床表现3.1.1 症状高尿酸血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往往无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疲乏无力 - 关节疼痛或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 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 -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脏结石或痛风结节3.1.2 体征•关节炎患者可见关节肿胀、变形、触痛明显•有肾脏损害的患者可能出现高血压、水肿等体征•长期高尿酸血症可能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肾脏等部位,形成痛风石或痛风结节3.2 诊断方法3.2.1 实验室检查•血尿酸测定: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男性)或360μmol/L(女性)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重点]尿酸酶概述
PEG修饰尿酸酶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摘要:尿酸酶是生物体内嘌呤降解代谢途径中的一种酶,在鸟类爬行类和不包括人在内的灵长类动物体内,能催化尿酸氧化,生成尿囊素和过氧化氢。
而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尿酸酶作为一种外源性的蛋白质,存在着易被体内酶水解、稳定性低、血浆半衰期短、抗原性较强、易产生过敏反应或耐受期很短的问题,因此大大限制了其临床使用。
而PEG修饰可解决天然尿酸酶存在的诸如此类的问题。
PEG 修饰使尿酸酶的最适PH往中性偏移、最适温度反应曲线展宽、与底物亲和力增加但最大反应速率降低、在低离子强度条件下更加稳定、对尿酸酶结合金属离子及阴离子的能力有弱化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PEG修饰不仅可以通过屏蔽效应改善尿酸酶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也可能通过影响尿酸酶亚基解离和亚基表面电荷分布等性质而影响尿酸酶的酶学性质。
这些结果为新药开发PEG尿酸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尿酸酶;痛风;尿囊素;PEG修饰;酶学性质。
一、关于尿酸酶尿酸酶是生物体内嘌呤降解代谢途径中的一种酶,在鸟类爬行类和不包括人在内的灵长类动物体内,其以分子氧作为受体催化尿酸氧化,生成尿囊素、二氧化碳和过氧化氢。
尿酸酶首先在牛的肾脏中发现。
随后在动物、植物、真菌、酵母和细菌中均发现有此酶的存在。
作为重要的氧化剂:有学者提出,正是由于缺乏尿酸酶导致了一种选择优势,因为尿酸酶的缺乏导致了血清中尿酸含量增加,尿酸充当着生理活动中重要的抗氧化剂。
尿酸累积形成高尿酸血症进而出现痛风等系列疾病:尿囊素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不发生积累而直接排出体外。
以尿酸作为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可使尿酸水平异常升高而形成高尿酸血症,而尿酸及其盐类在血液中的低溶解度和易沉积性,使得高尿酸血症成为痛风等系列疾病和肿瘤治疗中出现急性肾衰竭的直接原因,根据痛风发生的生化机理,尿酸酶应是治疗该病的理想药物。
二、尿酸酶在临床治疗上的应用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
第十章 核苷酸代谢
第十章核苷酸代谢一、填空题:1、人及猿类体内嘌呤代谢最终产物为。
2、别嘌呤醇对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3、胸腺嘧啶分解的最终产物有、和。
4、参与嘌呤环合成的氨基酸有、和等。
5、痛风是因为体内产生过多造成的,使用作为黄嘌呤氧化酶的自杀性底物可以治疗痛风。
6、核苷酸的合成包括和两条途径。
7、脱氧核苷酸是由还原而来。
8、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首先形成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生物合成形成核苷酸,脱羧后生成核苷酸。
9、dTMP是由经修饰作用生成的。
10、不同生物分解嘌呤碱的终产物不同,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嘌呤代谢一般止于,灵长类以外的一些哺乳动物可生成;大多数鱼类生成,一些海洋无脊椎动物可生成。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嘧啶核苷酸的第几位碳原子是来自于CO2的碳( )①2 ②4 ③5 ④62、dTMP的直接前体是()①dCMP ②dAMP ③dUMP ④dGMP3、嘌呤核苷酸的嘌呤核上第1位N原子来自()①Gln ②Gly ③Asp ④甲酸4、嘌呤环中第4位和第5位碳原子来自下列哪种化合物?()①甘氨酸②天冬氨酸③丙氨酸④谷氨酸三、是非题(在题后括号内打√或×):1.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是先形成嘌呤环,再与糖环结合。
()2、CMP是在UMP基础上经谷氨酰胺脱氨消耗ATP形成的。
()3、脱氧核苷酸是在二磷酸核苷酸的基础上还原生成的。
()4、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能识别几个特定核甘酸顺序的DNA水解酶。
()5.胞嘧啶、尿嘧啶降解可以产生β-丙氨酸。
()6、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是先闭环,再形成N-糖苷键。
()7、L-氨基酸氧化酶是参与氨基酸脱氨基作用的主要酶。
()四、问答题:1、核苷酸及其衍生物在代谢中有什么重要性?2、说明嘌呤与嘧啶的降解有何区别?五、名词解释:限制性内切酶粘性末端参考答案:第十章核酸的酶促降解和核苷酸代谢一、填空题1、人及猿类体内嘌呤代谢最终产物为尿酸。
2、别嘌呤醇对黄嘌呤氧化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分解嘌呤的嘌呤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分解嘌呤的嘌呤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嘌呤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它在生物体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嘌呤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参与了许多关键的生物过程,包括DNA和RNA的合成、能量传递以及细胞信号传导等。
嘌呤酶作为一类催化剂,能够加速嘌呤的降解和转化,从而维持生物体内嘌呤代谢的平衡。
嘌呤酶的分类和特点涵盖了多个方面。
根据其催化的反应类型,嘌呤酶可分为嘌呤核苷酸降解酶和嘌呤碱基转化酶两大类。
嘌呤核苷酸降解酶主要参与嘌呤核苷酸的降解,将其分解为嘌呤碱基和核糖或脱氧核糖。
而嘌呤碱基转化酶主要参与嘌呤碱基的转化和转运,使其能够被有效利用或排泄。
嘌呤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十分广泛。
首先,嘌呤酶参与了DNA和RNA 的合成,保证了遗传物质的正常复制和传递。
其次,嘌呤酶还参与了能量传递过程中的关键反应,使细胞能够高效地获得和利用能量。
此外,嘌呤酶还在细胞分裂和生长、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神经递质的合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嘌呤酶的研究对于揭示生物体内嘌呤代谢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嘌呤酶的结构和功能,可以深入了解嘌呤的合成、降解和转化的途径及调控机制。
此外,嘌呤酶还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和农业生产中。
在医学上,嘌呤酶可以作为治疗某些疾病的靶点,例如痛风等与嘌呤代谢紊乱相关的疾病。
在农业生产中,嘌呤酶可以被应用于改良作物品质和抗逆性能的研究。
嘌呤酶的研究领域虽然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嘌呤酶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多样,其研究需要从多个层面上进行,包括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生物体水平等。
其次,嘌呤酶的调控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到许多调控因子和信号通路的参与,这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同时,对于嘌呤酶的应用研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开展。
综上所述,嘌呤酶作为一种重要的酶类,在生物体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嘌呤酶的结构、功能和调控机制,可以为我们揭示嘌呤代谢的奥秘,并且在医学和农业领域中应用其研究成果,促进人类健康和农业发展。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 主要在肝、小肠和肾进行
痛风
• 尿酸是嘌呤碱的代谢终产物,通过肾排出体外。正 常成人血清尿酸含量约为~,当血中尿酸超过时,尿 酸会形成尿酸盐的结晶,沉积在关节、软组织及肾 等处,进而引起关节炎、尿路结石及肾脏疾病,尿 酸盐沉积引起的疼痛症状临床上称为痛风。
点滴积累
1.嘌呤核苷酸合成存在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两种途径。 2.嘌呤核苷酸在体内代谢的终产物是尿酸,黄嘌呤氧化
9.1.2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与痛风症
9.1.2 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与痛风症Catabolism of Purine Nucleotides and Gout目录目录目录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终产物是尿酸1.核苷酸核苷核苷酸酶Pi 2.核苷1-磷酸核糖+ 碱基3.嘌呤碱氧化成尿酸核苷磷酸化酶目录嘌呤碱的最终代谢产物(尿酸的水溶性差)AMP GMP H (次黄嘌呤)G X(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目录尿酸是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水溶性较差,而肾是尿酸及其盐的排泄器官。
当某些因素导致血中尿酸升高,出现高尿酸血症。
若高尿酸血症持续存在,尿酸就会以单尿酸盐结晶沉积下来,当血尿酸浓度超过8mg/100ml 时,尿酸盐晶体即可沉积于关节、软组织、软骨及肾等处,形成痛风石,从而导致关节炎(称为痛风性关节炎),也可导致尿路结石及肾疾病。
尿酸沉积引起疼痛称为痛风症(gout )。
目录Gout with tophus (痛风石)formation in the index and little fingers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异常导致的炎性疾病。
临床上根据病因不同,将其分为继发性痛风和原发性痛风。
继发性痛风是指患者存在某些基础疾病,导致高尿酸血症,进而导致痛风。
如果找不到这些基础疾病,患者出现痛风,我们就称为是原发性痛风。
原发性痛风可能与嘌呤核苷酸代谢酶的缺陷有关。
目录痛风症可能是一种多基因病该病发病有家族遗传倾向,可能涉及HGPRT、PRPP激酶、谷氨酰胺PRPP酰胺基转移酶(GPAT)、葡萄糖-6-磷酸酶(G6PC)、黄嘌呤脱氢酶(XDH)。
目录HGPRT有部分缺陷时,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障碍,产生的IMP、GMP、GDP减少,对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反馈抑制减弱,导致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增多。
葡糖-6-磷酸酶缺陷时,G-6-P转化成葡萄糖过程受阻,G-6-P转向磷酸戊糖途径生成过多的5-磷酸核糖,它是生成PRPP的原料。
大部分病人的高尿酸血症是肾尿酸排泄减少所至,只有10%的患者是尿酸生成过多。
嘌呤碱分解代谢
嘌呤碱分解代谢
嘌呤碱分解代谢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嘌呤碱首先在核苷酸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核苷。
2.接下来,核苷在酶的作用下进一步水解成自由的碱基及1-磷酸核糖。
3.嘌呤碱最终分解为尿酸,尿酸可随尿排出体外,正常人的每日尿酸排
出量为0.6克。
部分分解产物可被重新利用再合成嘌呤核苷酸,这个过程称为回收合成代谢途径,可在骨髓及脾脏等组织中进行。
4.嘌呤核苷酸降解产生的腺嘌呤、鸟嘌呤及次黄嘌呤在磷酸核糖转移酶
的催化下,接受3'-焦磷酸-5-磷酸核糖(PRPP)分子中的磷酸核糖,生成相应的嘌呤核苷酸。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嘌呤碱分解代谢的资料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内科学第七篇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第二十七章 高尿酸血症
诊断与鉴别诊断
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的鉴别诊断 ➢ 继发性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具有以下特点 • 儿童、青少年、女性和老年人更多见 • 高尿酸血症程度较重 • 40%的病人24小时尿尿酸排出增多 • 肾脏受累多见,痛风肾、尿酸结石发生率较高,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 • 痛风性关节炎症状往往较轻或不典型 • 有明确的相关用药史
内科学-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第二十七章
高尿酸血症
重点难点
掌握 高尿酸血症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
熟悉 高尿酸血症的预防与治疗
了解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和发病机制
尿酸(uricacid)为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体内37℃时尿酸的饱和浓度约为420μmol/L (7mg/dl),超过此浓度,尿酸盐形成结晶沉积在多种组织,包括肾脏、关节滑膜,引起组 织损伤。目前将血尿酸>420μmol/L(7mg/dl)定义为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 ➢ 日常饮食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420μmol/L即可诊断高尿酸血症 ➢ 如出现特征性关节炎表现、尿路结石或肾绞痛发作,伴有高尿酸血症应考虑痛风 ➢ 关节液穿刺或痛风石活检证实为尿酸盐结晶可做出诊断 ➢ X线检查、CT或MRI扫描对明确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急性关节炎期诊断有困难者,秋水仙碱试验性治疗有诊断意义
➢ 酒精:即可以增加尿酸的产生又降低尿酸排泄
①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P);②磷酸核糖酰胺转移酶(amidoPRT);③腺苷琥珀酸裂解酶; ④腺苷酸脱氢酶;⑤5′-核苷酸酶;⑥腺苷脱氨酶;⑦嘌呤核苷磷酸化酶;⑧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 酶(HPRT);⑨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APRT);⑩黄嘌呤氧化酶
临床表现
肾脏病变 ➢ 痛风性肾病:起病隐匿,早期仅有间歇性蛋白尿,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呈持续性,伴有浓缩 功能受损时夜尿增多,晚期可发生肾功能不全,少数病人表现为急性肾衰竭 ➢ 尿酸性肾石病:约10%~25%的痛风病人肾有尿酸结石,结石较大者可发生肾绞痛、血尿, 结石引起梗阻时导致肾积水、肾盂肾炎、肾积脓或肾周围炎,严重者可致急性肾衰竭。感 染可加速结石的增长和肾实质的损害
尿酸水平与人体代谢异常表达的相关性
尿酸水平与人体代谢异常表达的相关性摘要: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其水平升高是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根本原因,同时可诱发或加重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等。
近年来,尿酸作为一种致病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就尿酸的产生、代谢、排泄、影响其水平升高的因素,以及中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尿酸黄嘌呤氧化酶高尿酸血症痛风近年来,尿酸作为一种致病因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综述了其产生机理、排泄途径、导致其水平升高的可能因素、与人体疾病的相关性,以及目前有效的中西医治疗手段,以了解尿酸水平升高对人体的影响和控制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
1 尿酸的来源尿酸(uric acid)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约20%来源于富含嘌呤或核蛋白的食物,如海鲜、内脏、肉类、蘑菇、黄豆等,由食物中的核苷酸在肝脏内分解而来;另外约80%由体内组织的核酸分解产生,其生物合成起始物为谷氨酰胺、甘氨酸、二氧化碳、天冬氨酸、甲酰四氢叶酸、一碳基因和磷酸核糖,在肝脏内经过11步酶促反应,首先次黄嘌呤在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催化下生成次黄嘌呤核苷酸(IMP),经过水解转换成腺嘌呤核苷酸(AMP)和鸟嘌呤核苷酸(GMP),再经脱氨形成次黄嘌呤和鸟嘌呤,然后在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的作用下生成黄嘌呤,最后仍在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下黄嘌呤被氧化成尿酸。
尿酸生成的速度主要决定于5-磷酸核糖焦磷酸(PRPP)的浓度。
人体内的尿酸有两种存在形式:一为稀醇式,一为酮式,尿酸的酮式具有酸性,主要以Na+、K+等盐类形式排泄于尿中。
健康成人体内尿酸含量约为 1.1克,其中约15%存在于血液中。
当T 37.0℃PH 7.4 时,血浆尿酸饱和度为0.38mmol/L,大于0.38mmol/L时则易形成结晶物而沉积在人体组织中;0.65mmol/L左右,为尿酸沉积的危险界限,需要恰当的治疗。
嘌呤 结构
嘌呤又称普林,是一类带碱性、有两个相邻碳氮环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同时也是生物体内组成核酸的重要碱基。
常见的嘌呤包括腺嘌呤、鸟嘌呤、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共4种。
嘌呤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于人体、动物或植物体内,可保障细胞、组织和器官功能的正常运行。
人体内嘌呤的主要来源有3种,分别为食物摄取、体内合成及核酸分解。
从食物中摄取嘌呤是人体获得嘌呤的主要方式,且食物中摄取嘌呤含量的高低对人体内嘌呤含量的多少具有显著影响。
尿酸是嘌呤在人体内代谢的终产物,当体内温度为37℃时,尿酸的饱和浓度约为420μmol/L;而当人体内嘌呤代谢异常或尿酸排出受阻时,尿酸则不可避免地升高,从而导致高尿酸血症。
除痛风外,高尿酸血症还可导致高血压、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可谓是威胁民众健康的“隐形杀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嘌呤代谢终产物
嘌呤是一种含氮碱性有机化合物,是核酸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存在于许多其他生物分子中。
人体内的嘌呤代谢主要包括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和分解等过程。
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主要是通过嘌呤碱基的加氧核糖核苷酸合成途径完成,其中包括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和补救合成两个途径。
嘌呤核苷酸的代谢主要包括嘌呤核苷酸的降解和转化等过程,其中包括嘌呤核苷酸的核苷酸代谢途径和嘌呤核苷酸的去甲基化代谢途径等。
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也是一种天然的代谢产物。
当体内嘌呤代谢过多时,会导致尿酸的产生过多,从而形成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病因之一,会导致关节疼痛、肿胀和炎症等症状。
因此,控制尿酸的生成和排泄对于预防和治疗痛风等疾病非常重要。
尿酸的排泄主要通过肾脏进行,肾脏中的尿酸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等过程被排出体外。
此外,尿酸也可以通过肠道排泄和皮肤排泄等途径排出体外。
嘌呤代谢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代谢过程,其中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和分解等过程都非常复杂。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其生成和排泄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
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