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浅谈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浅谈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4881b89dd88d0d233d46a85.png)
新 生产物 , 学堂 乐歌 的发展 处在 了音 乐 变革 和摸 索 的 时期 , 在 中 国音 乐 史上 具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通 过
阐述 学 堂 乐歌 的历 史地位 , 认 为 学堂 乐歌 具 有 一定 的思 想启 蒙作 用 , 对推 动 中 国教 育 改 革 , 促 进 我
国近 现代 音 乐繁 荣发 展和提 升 音 乐教 育质量都 起到 了 巨大作 用和 积极 影响 。 关键 词 : 学 堂乐歌 ; 中国音 乐史 ; 革命 新 思想 ; 中国教 育 史 ; 意 义
中 图分类 号 : J 6 0 l 文献标 识码 : A
1 9世 纪 末 2 O世 纪 初 , 正 值 中华 民族 处 于 “ 内 忧” 与“ 外患” , 矛盾重 重 的 时期 , 传 统 的 封建 制 度腐 朽不 堪 , 西 方 的殖 民统治不 断侵 蚀 , 传统 文 化想 要得
到生 存并保 护 其 生命 力 , 就 必 须 在 其 原 有 的 文 化基 础上 有所 改变 , 就 必 然要 试 着 接 受 西 方 文 化 所 带来 的“ 新变化” , 这一时期, 一 批 迫 切 希 望 改 变 华 夏 旧 貌 的革命分 子 、 有 识 之 士将 学 堂 乐 歌 这 种 形 式 引入
第3 7卷 第 1期 2 0 1 7年 2月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u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Vo 1 . 3 7, N o . 1
的落后 不是 自己能 力 的不 足 , 主要 是 因 为落 后 的教
育水 平 , 因此 大批 的爱 国知识 分子 和资 产 阶级 “ 维新 派” 寄希 望通 过教 育改革 来 改 变 “ 百 年积 弱 ” 的 中 国 现状 。他 们 先 后 来 到 当 时通 过 “ 明治 维 新 ” 改 革 强 大起 来 的 日本 考 察 , 并 发 现 日本建 了很 多新 型 的学
学堂乐歌的历史使命与意义
![学堂乐歌的历史使命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24a23da76eeaeaad1f330c4.png)
渐出现了自主创作的曲调,代表作有沈心工
励向日本留学而不是欧美,主要有三点理
河》、《春游》、《革命军》、《勉女权》等。而作为 吾师”,由此可见一斑。
《中国男儿》
官方的教育制度,则先后经历了“1898
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
论“学堂乐歌”的 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
主张废科举、办新学,学习西方的科技文
天空。 睡狮千年,睡狮千年,一夫振臂万
明,其中包括在新式学堂中开设‘乐歌’
的学科专业角度出发,梳理“学堂乐歌”对辛 会于 1902 年公开反对清政府。1903 年成立 了重要的贡献。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略
亥革命的关系和意义。
光复会,1905 年孙中山建立的同盟会将其发 见一斑。
一、辛亥革命与“学堂乐歌”的历史关联 展至顶峰,并为“辛亥革命”的到来蓄积力量。
《男儿第一志气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戊戌变法的维新运动开始 识利用它向青少年进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本歌曲《风车》)等。另一方面是根据传统的
了留日的高潮,起初,“按照光绪皇帝在 教育”,所以从时代使命来看,二者均背负着 民歌小调,如沈心工《竹马》等。第二阶段逐
1989 年 8 月 2 日上谕中的说法,之所以鼓 “启蒙的使命”。
展,我们建立了东亚第一舰队北洋水师,但 以组建发展。“乐歌”这种渗透在日本教育、 游戏》);李叔同编写的《送别》(美国歌曲《梦
在面对日本时却败下阵来,这使得东方巨龙 实业体制当中的艺术形式被留日学者广泛 见家和母亲》)、《大中华》(意大利作曲家贝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开始了从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思考的转变。 关注,“以维新派为主的知识分子,还有意 里尼的歌剧《诺尔玛》);秋瑾的《勉女权》(日
论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史中的地位及作用
![论学堂乐歌在中国音乐教育发展史中的地位及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0f8a32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a8.png)
2.学堂乐歌的主要贡献
《免女权》 秋瑾
我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若安作同寿,恢复江山老素手。
综上所述,学堂乐歌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给我国音乐教育带来的影响和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所以在我国的音乐教育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于丽.论学堂乐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J].艺术科技,2015(02):33.
[2]郭立群.“学堂乐歌”对音乐教育的贡献[J].消费导刊,2015(21):214.
3.在当时的背景下,是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积极推崇,他们一方面积极传播音乐对于思想启发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提倡通过歌唱的形式向大众传播新的思想,让更多的年轻人树立立志救国的雄心壮志。在这个情况下,1904年清政府正式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音乐正式成为了学校课程当中的必修课程。而后在1912年至1919 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出任教育总长期间,提出并执行了包括美育在内的“五育”的教育理念,制定了大量的教育法规,规定了在初中小学的时候音乐是必修课。这也说明了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的总课程当中有了一定的地位,标志着我国在教育制度方面有了更大的进步。
四、结束语
学堂乐歌的快速发展,不仅在思想方面启发了大批的青少年,让他们对于音乐、教育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还创作了切合人民群众的演唱形式,为以后的军歌、群众歌曲的体裁奠定了先天条件。与此同时,西方先进的音乐教育体系引入我国,让中国的音乐教育模式走上了规范的道路,提高了国民群众的音乐文化修养,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和音乐教育工作者。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同时推动了中国音乐和世界音乐文化的发展。
论学堂乐歌的发展及历史意义
![论学堂乐歌的发展及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bfd7585a0116c175f0e4835.png)
活 语言 和 形成 文字 的 学 习歌 曲统
成 儿童 难 以理 解 的文 言文 或 古风 化 的语 言 。 中 国留 学 生将 这 一思 想 带 回中 国 是 中国 的 乐歌 在一 开 始就 强 调
一
言 文
校教育
政 治宣 传 和人 民 生活 中 发挥 巨 大作 用 的乐 歌活 动 专 门聘
的影 口 组 织 中国 留学 生 成立 了 音 乐讲 习会 自
请 日本音 乐 家 为师 研 究 中国 乐 歌 的创 作 问题 这 是 国人 举 办 近代 音 乐 讲 习活动 的 首创 。 19 3年 2月 沈 心 工回 o
浪 潮 。这 一 创举 很 快就 在 全社 会 获得 了 热烈 的 响应 。 沈心
致 和适 应 儿 童 的需 要
工身 体 力行
典 雅 隽永
极广 。
一 生作 有 乐歌 1 o余 首 沈 心工 作 品的 风格 8
词 曲配 台贴 切 .易 于 上 口 因此 在 社会 上 流传
在 曲调 方面 学 堂 乐歌 最 常 用 的方 法 就是 选 曲填 词 这 也是 当 时 日本 乐歌 的 主要 创作 方 式 由于 沈心 工 , 李叔 同 曾志 志等 我 国最 早 的乐 歌创 作 者们 都 曾 留学 日本 因
音乐的主张。 { )代 表 人 物 二 1 沈心 工 1 2年 4月 赴 日本 9o 受 明 治 维 新 以 后 在 学
学 堂 乐歌 的兴 起 是我 国近 代 新 音乐 文 化发 展 最 初阶 段 的重 要 标 志。 它伴 随 着清 末 明初 的社 会 变 革而 诞 生 在 中 日 和 中西 文化 的碰 撞 中发 展 因此形 成 了 与 中国 传统 音 乐 相 区别 的 种 新音 乐体 裁 无论 在歌 词 或 曲词 上 都有 其 独 具特 色 之处 。 学 堂乐 歌歌 词 的 个重 要 特 点 就 是 主流 歌 词 与 少年 儿 童 的学 习 生活 紧 密结 合 。这 一 特 点源 于 20世 纪 初 日本提 倡 的 言文 致 活动 要 求 把 儿童 的 日常 生 起 来 而 不应 把 歌词 写
学堂乐歌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意义
![学堂乐歌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fe7ef26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9.png)
学堂乐歌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意义1. 学堂乐歌的艺术特点那可真是丰富多样啊!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音乐宝盒。
你看像《送别》这样的歌曲,旋律优美动人,歌词还那么有意境,这难道不是艺术的魅力吗?它的历史意义也超级重大,开启了中国音乐教育的新篇章呢!2. 学堂乐歌有着简洁明快的节奏呀,就好比是轻快的脚步,让人忍不住跟着摇摆。
像《体操-兵操》这样的,多有活力呀!它可是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呢,让当时的人们接触到了新的音乐形式,这多了不起啊!3. 学堂乐歌的歌词通俗易懂,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亲切。
比如说《竹马》,多好理解呀!它在历史上可是有着推动文化传播的意义呢,让更多人能感受到音乐的力量,这不是很神奇吗?4. 学堂乐歌的曲调朗朗上口,简直就像顺口溜一样容易记住。
像《勉学》这样的,哼上几遍就忘不了啦!它的历史意义在于给那个时代带来了新气息,就像一阵春风吹过,多棒啊!5. 学堂乐歌的情感表达真挚,仿佛是在掏心掏肺地和你诉说。
拿《黄河》来说,那情感多强烈啊!它在历史上可是有着激发民族情感的重要作用呢,想想都让人感动啊!6. 学堂乐歌的形式多样,就如同一个满是惊喜的大礼包。
比如《春游》,多有特色呀!它的历史意义在于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多么伟大的贡献呀!7. 学堂乐歌有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好像是一部记录那个时代的影片。
像《扬子江》这样的,多有代表性啊!它在历史上可是有着见证时代变迁的意义,这真的太让人感慨了!8. 学堂乐歌的传播广泛,就像是一阵风迅速吹遍大地。
想想《男儿第一志气高》,多火呀!它的历史意义在于让音乐走进了千家万户,这多厉害呀!9. 学堂乐歌的创作手法独特,如同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大师在雕琢作品。
比如《秋瑾》,多有创意呀!它在历史上有着推动音乐创新的意义,这是多么值得称赞啊!10. 学堂乐歌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璀璨明珠呀,它的艺术特点和历史意义简直让人惊叹!像《祖国歌》这样的经典之作,不正是最好的证明吗?它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音乐的辉煌,这是多么让人骄傲的事情啊!总之,学堂乐歌的艺术特点鲜明独特,历史意义重大深远,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论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及历史意义
![论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及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8295fa5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4d.png)
论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及历史意义学堂乐歌,指20世纪初期中国各地新式学校中音乐课程中大量传唱的一些原创歌曲。
这些歌曲多以简谱记谱,曲调来自日本以及欧洲、美国,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
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选曲填词)。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等人,代表作有《送别》《春游》等。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
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
清末民初,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止科举等旧有教育制度,效法欧美,创建新型学校,于是一批新型的学校逐渐创建了出来。
当时把这类学校叫作“学堂”,把学校开办的音乐课叫作“乐歌”课。
所以“学堂乐歌”,通常就是指发生于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学校歌曲(相似当今的校园歌曲)。
今天的年青人可能将很少人重新认识它们,但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却占据很关键的地位。
这可以说道就是它们的特点之一。
具体概念学堂乐歌所指的就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创建而蓬勃发展的歌唱文化,通常指学堂开办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
中国近代的新音乐以学堂乐歌为代表,步入了一个代莱阶段。
做为中国音乐历史上的代莱音乐形式,学堂乐歌的发生不仅有著深刻的社会的内因,除了着独特的外力作用。
它“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启蒙运动,对于中国迈向近代化社会的行程,起著了促进作用”。
产生背景19世纪末,在变法维新思潮影响下,“创立新式学堂,引入西方一流教育体制,积极开展现代科学教育”的潮流已经开始蓬勃发展。
年,清廷施行《壬寅学堂章程》,年,废止科举。
新式学堂纷纷创建,中国现代教育由此发轫,音乐做为美育的方式在那个时代先进人物的心目中占据着关键的地位。
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开始意识到,如若不想在被欺负,只有“学夷以制夷”。
谈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谈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d69322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0e.png)
谈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 张天婷 (黑龙江艺术职业学院)
SONG OF YELLOW RIVER / 13 2020
Hale Waihona Puke 摘 要:学堂乐歌的兴起,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统的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器乐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等丧失了主流地位; 1912 年,乐歌正式被列为中小学、师范各类学校的必修课程,宣告了以唱歌和将基础乐理为内容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体制初步确立, 显示了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肯定了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学堂;乐歌;历史意义
据初步统计,刊载在 1912 年前后出版的唱歌教科书和各级报刊 上的学堂乐歌,大约有 1400 多首,汇集了诸如集体歌咏、唱歌游戏、 演奏各种西洋乐器和举行音乐会等音乐活动,极大提高了我国人民, 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音乐修养,活跃了社会文化活动;学堂乐歌的创 作经验和教训,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业余或专业的音乐人才,为日后中国 普通音乐教育的迅速开展,提供了师资准备;学堂乐歌所开创的新音 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倡,并逐渐成为日后中国歌曲的发展趋势。
清朝晚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一些文人的思想由于受到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影响以至于学堂乐歌的创作在内容上大力地提倡了学习欧美先进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学习西方科学文明提倡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如夏颂莱何日醒黄公度军歌石更即辛汉中国男儿倩朔即华航琛汉族历史歌叶中冷十八省地理历史沈心工体操兵操李叔同哀祖国李剑虹云南大纪念等
172
三、曲调来源与历史意义 学堂乐歌的曲调来源主要有三:一是所选曲调大多为日本歌。 这是因为最初的学堂乐歌,大多是由去日本留学的学生根据日本歌 曲的曲调进行填词编创的。如根据日本歌曲《木南公》的曲调填词; 沈心工编《革命军》,根据日本军歌《勇敢的水兵》(奥号义曲)的 曲调填词;秋瑾编《勉女权》,根据日本歌曲《风车》曲调填词;李 叔同编写的《送别》,源于日本学校歌曲《旅愁》的曲调填词等等。 二是根据欧美歌曲填词的学堂乐歌,如吴怀疚、沈心工编《春游》, 其旋律来源于美国作曲家罗·梅逊 (Lowell Mason,1792-1872 年) 所作的宗教歌曲《一泓泉水》;沈心工编《勉学》是根据美国艺人歌 曲《罗萨,李》的旋律填词改编;李叔同编《大中华》是选取意大 利作曲家贝里尼 (Vincenzo Bellini,1801-1835 年)的歌剧《诺尔玛》 (Norma) 第一幕第三场中的乐队进行曲旋律填词的;三是以我国民族 传统曲调填词的作品,然而这部分作品的数量在当时是相当少的, 代表作有华航琛的《上课》;沈心工的《缠足苦》和华航琛作词的《女 革命军》;沈心工的《采茶歌》;李雁行和李倬编的《女子从军》;文 君作词的《桃花院》等等。 学堂乐歌这种音乐文化的复苏,主要把视野放到了欧美及日本。 早期的学堂乐歌,在旋律上除了少部分采用了中国民间歌曲原有的 旋律加以填写新词外,绝大部分都沿用了日本和欧洲的流行曲调。 这些歌曲的风格大都明朗雄壮,简单朴素,极易上口,篇幅较小, 结构一般多为简单曲式和分节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 提倡学堂乐歌的这些知识分子,他们都只是从音乐爱好者的角度去 从事歌曲创作与编配,或去担任学校的音乐课教学,一部分应聘来 我国教书的日本人也对我国的民间音乐不甚熟悉;而另一个因素则 是这些新派的知识分子认为,欧美近现代音乐中那激越的曲调、铿 锵的节奏和雄壮的风格更能比我国那些婉转缠绵的小调激发人的斗 志,鼓舞人的志气。 综上所述;学堂乐歌这一文化现象的出现,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是不言而喻的,它在于历史上自先秦中断的官学中的音乐教育在此 得以全面恢复。学堂乐歌是 20 世纪初期中国音乐艺术领域中的一个 新生事物。伴随学堂乐歌的兴起与发展,我国近代音乐文化进入了 一个新的阶段。学堂乐歌从它最初的兴起到后来被世人所广泛传唱 的局面,以及它所产生的重要历史意义早已超出了创始人的预料。 它从文化心理上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人传统的音乐审美思想和审美情 趣,它是继封建社会之后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文化接轨的一个开端, 它是 20 世纪中国音乐文化中的一道曙光。它的产生预示着中国音乐 的发展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期。这一新文化变迁的开端, 标志着中国古代音乐阶段的真正结束和新音乐历史阶段的开始。■
学堂乐歌的发展及影响
![学堂乐歌的发展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3280679f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04.png)
contents •学堂乐歌的起源与背景•学堂乐歌的内容与形式•学堂乐歌的演唱方法与技巧•学堂乐歌的影响与意义•学堂乐歌的传承与创新•学堂乐歌的局限与不足目录01起源背景晚清时期,中国开始向现代化转型,教育改革也随之兴起。
学堂乐歌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近代音乐教育的开端。
起源原因学堂乐歌起源于西方教会学校传入的儿歌和游戏歌曲,同时受到日本“学堂乐歌”的影响。
这些歌曲通常以简谱或五线谱记谱,内容涉及爱国主义、民主主义、科学知识等方面。
初步发展学堂乐歌的发展历程发展高潮衰落与影响01反映时代背景传播知识培养道德观念010203代表作品《送别》《春游》01演唱方法技巧呼吸技巧学堂乐歌的演唱需要掌握声音的控制技巧,如音量、音色和音长的控制,以展现歌曲的韵味和情感。
声音控制咬字吐字音乐特点01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推动音乐普及促进文化交流提升音乐教育水平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影响奠定音乐教育基础学堂乐歌为现代音乐教育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培养音乐人才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为现代音乐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促进音乐教育改革学堂乐歌的创新性和开放性,为现代音乐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03推动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意义01开启近现代音乐先河02传承民族文化011传承23学堂乐歌的创作往往基于中国古典诗词、民间音乐和传统文化,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学堂乐歌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保留了历史记忆学堂乐歌的推广和传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培养了音乐人才创造新的音乐形式推动音乐教育发展融合中西音乐元素创新发展前景保护和传承学堂乐歌创新发展国际化推广01局限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参与度低不足加强本土特色提高教师水平增加设备投入解决办法与建议感谢您的观看THANKS。
近代学堂乐歌的内容
![近代学堂乐歌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861acc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9.png)
近代学堂乐歌的内容一、学堂乐歌的背景及意义学堂乐歌,诞生于晚清,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
其目的在于通过音乐的方式培养国民的品德素质,以达到社会改良之目的。
学堂乐歌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新纪元,它不仅对后来的音乐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中国近代社会文化的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学堂乐歌的发展历程1. 起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堂乐歌起源于19世纪末,伴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为了适应教育需要,学堂乐歌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其早期的代表作品有《体操——兵操》、《男儿第一志气高》等,这些作品多采用外国曲调,填入中文歌词,以简陋的方式创作而成。
2. 发展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随着学堂乐歌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开始关注这一领域,并尝试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堂乐歌。
如萧友梅、黎锦晖等人,他们致力于推广中国新音乐,创作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学堂乐歌。
同时,也有一些音乐家开始尝试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与学堂乐歌相结合,如《中华好》等作品。
3. 成熟阶段(20世纪中叶-20世纪末)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学堂乐歌也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学堂乐歌更加注重音乐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如《送别》、《春游》等作品,它们在歌词、曲调、伴奏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
同时,也有一些作品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如《卖布谣》、《妇女苦》等作品反映了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
三、典型作品分析1. 《送别》《送别》是学堂乐歌的经典之作,由李叔同作词作曲。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了离别的情感。
歌曲采用了美国通俗歌曲的曲调,但填入了中文歌词,使得整首歌曲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通过这首歌曲,人们可以感受到学堂乐歌在传达情感方面的艺术魅力。
2. 《春游》《春游》是另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学堂乐歌,由李叔同创作。
这首歌曲以明快的旋律和愉悦的歌词,表现了春天郊游的美好景象。
歌曲在音乐结构、旋律运用、伴奏编配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充分体现了学堂乐歌在音乐创作上的创新精神。
论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及历史意义
![论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及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4db1d5702020740bf1e9b4a.png)
论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及历史意义作者:祁旭晴来源:《参花(下)》2019年第06期摘要:学堂乐歌是产生于中国清末民初,在新式学堂的乐歌课上所教授的歌曲。
学堂乐歌以其独有的音乐特点和意义,在近代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学堂乐歌音乐特点历史意义音乐教育鸦片战争之后,许多爱国志士踏上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为了激发中国民众(主要对象为青少年,新式军兵)的良知,创作并传唱爱国、反抗、自由、解放等题材的歌曲是当时社会的需要。
一、学堂乐歌的音乐特点(一)创作题材的特点1.学堂乐歌产生于新式学堂,当时之所以开设乐歌课,最大的目的就是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
因此,学堂乐歌最主要的创作题材就是“爱国”“强兵”。
在学堂乐歌中的体现有:夏颂莱作词的《何日醒》、石更作词的《中国男儿》等。
还有一种教育青少年的“军歌”题材,如屈塬作词的《从军歌》等。
2.学堂乐歌的形成时期正是民国建立的初期。
因此,推翻中国传统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也是当时社会对歌曲题材的需要。
这些歌曲大都赞颂祖国的美好河山,也体现了当时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沈心工作词的《革命军》等。
3.呼吁妇女解放、倡导男女平等为题材的乐歌。
我国的封建社会制度时间较长,其扎根之深,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自由,尤其是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女性。
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女性的思想受到强烈冲击。
因此,出现一批专门针对女性解放的歌词,如秋瑾的《勉女权》、沈心工的《缠足苦》等。
4.鼓励人们学习新文化、教育青少年热爱学习和生活等题材的乐歌。
(二)学堂乐歌的旋律曲调特点学堂乐歌诞生时期是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起步阶段。
随着我国与西方文化的深入交流,西方音乐也在影响着我国的本土音乐。
中国的很多音乐人开始将西方音乐与本土音乐结合进行创作,甚至直接套用国外的音乐曲调。
学堂乐歌大多数是由现成的西洋曲调填中国本土的新词而改编,而由编写者自由作曲的歌曲很少。
这可能与我国古代歌曲都是依曲填词有关,也与当时缺少音乐创作人才有关。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be31a29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b7.png)
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学堂乐歌是一种以歌曲形式来传达学习知识的教育歌曲,它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堂乐歌通过朗朗上口的旋律和简单易记的歌词,能够帮助学生轻松地学习知识,加深记忆,提高学习的效果。
本文将从学堂乐歌的历史渊源、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对学生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学堂乐歌在近现代音乐教育中的影响。
一、学堂乐歌的历史渊源学堂乐歌起源于19世纪,最初是由德国教育家佛洛贝尔(Friedrich Fröbel)提出的。
在佛洛贝尔的教育理念中,歌曲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轻松地记忆知识。
他提出了“教育的游戏化”概念,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愉快的游戏,学生通过歌唱、游戏等方式去接触知识,这样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知识产生兴趣。
随着佛洛贝尔的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应用,学堂乐歌开始在欧洲各国的学校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在20世纪,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学堂乐歌逐渐传入了美国和亚洲各国。
在中国,学堂乐歌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随着音乐教育的不断完善,学堂乐歌成为了中国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许多音乐教育专家和教师开始将学堂乐歌引入课堂,用歌曲的形式来教授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学堂乐歌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不仅仅可以用来传授基础知识,还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节奏感。
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选择一些简单易唱的学堂乐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学堂乐歌的旋律简单易记,歌词朗朗上口,非常适合用来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和歌曲。
除了音乐教育,学堂乐歌在其他学科的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语文教育中,一些经典的诗词和古文常常会被编成歌曲的形式来教学,让学生能够通过唱歌来记忆诗文,提高学习的效果。
在英语教育中,英文歌曲也常常被用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通过唱歌来练习发音和记忆单词,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谈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谈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9637579d5bbfd0a78567365.png)
谈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作者:张天婷来源:《黄河之声》2020年第13期摘要:学堂乐歌的兴起,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传统的民间歌曲、歌舞音乐、器乐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等丧失了主流地位;1912年,乐歌正式被列为中小学、师范各类学校的必修课程,宣告了以唱歌和将基础乐理为内容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体制初步确立,显示了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肯定了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学堂;乐歌;历史意义据初步统计,刊载在1912年前后出版的唱歌教科书和各级报刊上的学堂乐歌,大约有1400多首,汇集了诸如集体歌咏、唱歌游戏、演奏各种西洋乐器和举行音乐会等音乐活动,极大提高了我国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音乐修养,活跃了社会文化活动;学堂乐歌的创作经验和教训,培养了一大批中国业余或专业的音乐人才,为日后中国普通音乐教育的迅速开展,提供了师资准备;学堂乐歌所开创的新音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倡,并逐渐成为日后中国歌曲的发展趋势。
一、学堂乐歌记谱法和唱名法清末学堂乐歌的教学,最先采用的是简谱和首调唱名法。
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沈心工编著的《学校唱歌集》是中国正式出版的第一版简谱歌集。
《共和国民唱歌集》、《新唱歌》、《军民教育唱歌初集》、《中小学唱歌教科书》、《中华唱歌集》等一大批民国初期出版的音乐教材所使用的均是简谱记谱法。
清康熙年间,五线谱传人宫廷。
清朝末年,五线谱在学堂教育中试行。
七个基本音级唱名依次为:乌、勒、鸣、乏、朔、啦、犀。
民国后改用do、re、mi、fa、suo、la、Sl为唱名,并采用首调唱名法。
1916年f民国五年)后的中小学音乐课开始推广五线谱,并陆续出版《新学制音乐教科书》、《中等学校唱歌集》、《高中唱歌集》等一系列五线谱音乐课本。
1930年国立中央大学音乐系首先采用固定唱名法进行教学,1935年上海国立音专也开始采用固定唱名法教学。
二、学堂乐歌所用教材“乐歌”课开设之初,教材匮乏。
一批留日学生,将自己留学期间所熟悉的曲调重新填词,编写了第一批“乐歌”教材,并刊行了《学堂唱歌集》(沈心工)、《教育唱歌集》(曾志吝)、《鄂都张弓保新制学堂唱歌》(路黎元)、《新撰唱歌集》f胡君)、《女子新唱歌》5种。
学堂乐歌的产生
![学堂乐歌的产生](https://img.taocdn.com/s3/m/a62fcd46be1e650e52ea9931.png)
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艺术特点,代表人物,历史意义
产生:当时的洋务运动破产以后,从1860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正是在这推行新学和促进社会变革的潮流中,产生了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的歌曲形式——学堂乐歌
发展:清末,当时的政治改革家们主张废除科举制等旧教育制度,效法“日欧”建立新式学校,把里面的开设的课称为“乐歌课”由此为“学堂乐歌”当时,提倡学习日本和西方的音乐,选别的曲调自己填词去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为学堂乐歌的发展做准备,由此在各地设立的新音乐课程带动了学堂乐歌,使其形成潮流
特点:从表现内容和词作来看有6中不同题材①鼓吹抵御外侮,激励歌曲②提倡尚武精神歌曲③宣男女平等,女儿当自强④为学生教学唱歌而做的歌⑤欢庆推翻封建制歌颂新时代歌曲⑥宣传封建思想鼓吹立疾
从曲调来看,学堂乐歌与传统中国填词歌曲不同,学堂乐歌主要来用日本的西式曲调,或直接以欧美的曲调以本国传统曲调填配或按词自谱曲调的乐歌为数不多
代表人物:沈工心,曾志忞,李叔同
历史意义:正面①标志着我国民主主义新文化在音乐领域里已吐露了新的幼芽
②一种新艺术形式及群众集体唱歌的形式在我国得以确立发展③为后来我过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以及群众歌曲体裁发展开了先河④使西洋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逐渐为我国人民有所认识,其中特别对线谱,简谱及两种新记谱法的介绍⑤造就了一批传播现代音乐文化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音乐家反面①政治目的极端化,使得学堂乐歌在诞生初就沾染上忽视音乐教育的印记②对中国传统音乐普遍存在的存在心理③机械的选曲填词导致许多的作品不具备历史生命力④在学习外来音乐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对东西洋音乐过度美化的倾向⑤对中国传统民间音乐的歧视观念导致作品中的民族性级个性缺乏。
论述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论述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9653d4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98.png)
论述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论述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咱们可以先聊聊它的来历。
这可不是随便编出来的,学堂乐歌可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
想象一下,在那风华正茂的年代,知识的火种在中国大地上点燃,学堂乐歌就像一阵清风,吹进了无数学生的心田。
它不单单是几首歌,而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我们说,读书求知,这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堂乐歌不仅让知识更容易接受,还让求知的过程变得活泼生动,简直就是让人欲罢不能的“知识调味剂”。
说到学堂乐歌的意义,咱们得先明白它是个啥。
在学校,老师带着学生唱歌,那场景可真让人怀念。
学生们一起挥舞着小手,跟着旋律节拍,一边唱一边学习。
这种“乐中学”的方式,不仅能让知识更容易记住,还能增强同学们之间的感情。
想想看,谁能不爱这样的学习方式?而且这不光是唱歌,它传递的更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我们常说“好歌能传千里”,学堂乐歌更是把这种力量发挥到极致,让每一个音符都在课堂上飞扬。
再说说学堂乐歌在传播文化方面的贡献。
它可是连接古今的桥梁,给那些在书本上埋头苦读的孩子们带来了灵魂的滋养。
那些经典的曲调,轻轻松松地把文化的种子撒播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无论是《三字经》的朗朗上口,还是《弟子规》的耳熟能详,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深入人心。
这种形式活泼,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谁说读书不能轻松点?这不仅让文化得以传承,还能让学生在愉快中理解和吸收其中的智慧。
就像喝可乐一样,刺激又解渴,文化的传承也因此变得更加顺畅。
而且呀,学堂乐歌可不止是为了学习。
它其实还有一种团结的力量。
试想,当一群小朋友在操场上聚在一起,齐声唱着那熟悉的旋律,瞬间就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这不仅拉近了同学间的距离,甚至还能让他们在歌声中建立起友谊。
就像“人心齐,泰山移”,大家一起唱、一起乐,瞬间就变成了一个小团体。
这个团结的氛围,恰恰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
学堂乐歌教会孩子们如何合作,如何沟通,这可是比学会一篇课文重要得多的技能。
论述学堂乐歌的创作与历史意义
![论述学堂乐歌的创作与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bc28720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f.png)
论述学堂乐歌的创作与历史意义学堂乐歌,始创于古代中国的明清时期,属于传统的文艺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创作特色和历史意义。
它是在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创新而成,包含了音乐、诗歌、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气质。
学堂乐歌的创作,主要是在学校或官府中进行,一般由官员或学生组成,其创作以考试为主要背景。
它的内容以经典文化、礼制习俗、学术思想为主题,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深厚的学术修养和文化素养。
在创作方式上,学堂乐歌一般采用“曲”、“调”、“辞”、“义”和“音”等五个方面,结合音乐表现形式,展现了独特的音乐韵律和情感表达。
学堂乐歌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首先,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承。
其次,学堂乐歌展现了中国文人的才华和文化自信,对于推动中国文学、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学堂乐歌在推动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当今社会,学堂乐歌已经成为传统文化创作的重要元素之一,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许多文艺工作者和文化爱好者,利用学堂乐歌的创作方式和表现形式,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这一文化传统的延续,为我们了解和认识中国的文化传统提供了重要的参
考和借鉴。
惟愿学堂乐歌能够在不断的创新中,继续传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精华,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长久繁荣作出贡献。
学堂乐歌的产生以及历史意义
![学堂乐歌的产生以及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32ab40bbceb19e8b9f6ba8f.png)
走唱指的是一些带有歌舞色彩的流动的说唱形式,如安徽的“凤阳花鼓”,湖北的“三棒鼓”,四川的“盘子”,“车灯”等。其伴奏乐器多用打击乐器。
板诵是一些没有歌唱性旋律,只是按照一定的节拍,朗诵有节奏有韵律的诗体故事的一些曲种,如“快板”,“山东快书”,四川“金钱板”等。
弹词:
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南方的板腔性的曲艺,唱词以七言诗赞为主,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和三弦也有增用二胡,四胡协助伴奏的。
中华民国音乐概况:
梆子腔:
是戏曲音乐板腔体的剧种,它确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板腔体戏曲音乐形式,对近现代戏曲产生了深远影响。梆子腔造成强烈的节奏感,并形成粗犷激昂的音乐风格,与感情激烈的冲突与对比。对深化戏剧性矛盾冲突十分有利,并因而受人喜爱。
道情:
它渊源于唐代道曲,始于南宋的曲艺,用渔鼓、简板伴奏,宣扬道家思想。
明清时与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支流,有陕北道情、湖北渔鼓、湖南渔鼓、四川竹琴等。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有只唱不说的,唱腔各不相同。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不同表演形式。
明清明间代表的歌舞:
明清时期汉族主要的民间歌舞
1、秧歌
二人转
6、二人台等。少数民族主要的有1木卡姆2囊玛3锅庄4堆谢
古琴音乐的发展极其成就:
古琴在历代一直为文人所重,到明清之际演奏流派繁多,明代有徐选为为代表的浙派,刘鸿为代表的江派,张岱为代表的绍兴派,严徵为代表的虞山派,著名琴曲有《渔樵问答》《秋鸿》《伯牙吊子期》《平沙落雁》《长门怨》
皮黄腔:
是乱弹剧的重要声腔之一,他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声腔,原来是各自独立,产生于不同地区,后来合流,常在一出戏中运用,所以称为皮黄腔
xx:
创始人严天池,他在琴艺上从名师承精华,创立了清微淡远,博大和平的琴曲风格,虞山派为中国第一个有代表人物,代表琴谱,理论纲领和地狱特色的琴派。从明到清虞山派主要琴谱有十多种。
学堂乐歌的发展及历史意义
![学堂乐歌的发展及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32a15e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08.png)
学堂乐歌的发展及历史意义中国近代早期专业音乐创作发展20C2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我国新型音乐创作的发展也正式起步,最初在音乐创作上作出认真努力和广泛试探的代表性作曲家有萧友梅、赵元任、黎锦辉、刘天华等。
这时期音乐创作的中心题材内容主要有:一、从不同角度弘扬五四反帝国主义的思想;二、反映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精神;三、美音是学校音乐创作的中心题材。
20年代新音乐的初步发展20年代新音乐有着多方面的进展,歌曲创作尤为显著。
其中多声部歌曲特别是小型合唱曲也都出现一些成功之作。
同时,为了适应普通与专业音乐教育之需的学校歌曲也由学堂乐歌时期用既成曲调填词为主的编配方式,改变成依据歌词谱写音乐的创作方式,这是近代音乐创作进步的一个鲜明标志。
1919年,北京大学创立音乐研究会,后又接受萧友梅提议改为音乐传习所,从而变成教育机关,萧友梅开始系统讲授夕阳音乐史及和声学。
在此期间,他有目的地进行依词配曲的艺术性的歌曲创作,出版了《今乐初集》及《新歌初集》,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
稍后,赵元任的独唱歌曲和多声部歌曲,是20年代音乐创作中突出的收获。
他采用的歌词都是反映了‘五四’精神的新诗,其音乐既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又借鉴了欧洲艺术歌曲的创作方法的独特性很高的歌曲。
他的音乐创作开我国音乐界一新纪元。
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曲,歌舞表演曲与儿童歌舞剧,既能作儿童音乐教材,更符合儿童的课余游戏与表演。
这类作品的出现,是民国时期儿童音乐创作的重大收获,对新歌剧和新歌舞剧的探索也具有启迪和开拓的意义。
以刘天华的《光明行》等乐曲为代表的二胡独奏音乐的出现,显示了传统音乐形式在近代的新发展,对中国乐器音乐的影响有着尤为深远的意义。
音乐理论在这时也取得了重要的成绩。
王光祈从20年代开始,便以比较音乐学的方法,研究中国传统音乐和东西方音乐,把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欧洲乐器音乐创作也有了更多样的尝试;萧友梅、赵元任等人创作了钢琴曲、弦乐四重奏、欧洲管弦乐等多种体裁形式的西洋乐器音乐作品。
简述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及历史意义
![简述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及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821d80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c.png)
简述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及历史意义
学堂乐歌是一种具有独特艺术形式的音乐作品,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学堂教育环境,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化,对于我国古代文化和音乐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主要以儒家经典为基础,通过音乐形式表达对经史知识的讲解和教化。
它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采用规范的旋律和韵律,通过对歌词的演唱、合唱和舞蹈动作的表演,传达出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学堂乐歌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经常在学堂中用于教学,作为一种教育辅助手段,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儒家经典的内容。
同时,学堂乐歌也是一种日常娱乐活动,人们可以通过合唱和观赏演唱来放松身心。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是中国古代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艺术修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其次,学堂乐歌在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普及和传播。
此外,学堂乐歌还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重要一环,它为后世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尽管学堂乐歌在现代已经逐渐式微,但其艺术形式和历史意义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方面,也对于我们理解古代音乐和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840c64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4.png)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学堂乐歌》是一首中国民歌,它源于春秋时期,早在宋代就有
传说。
它是由春秋诸侯国的苏秦改编的一支歌曲,虽然一直沿用至今,但随着年代的推移不断演变出许多版本,因而被广泛称为校园歌曲,
渊源甚深。
《学堂乐歌》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乐歌苏秦的离开。
他在宋朝时
去世,去世时被派去担任连江学院(今天的连江大学)院长,他在那
里为学生精心教授诗歌,激励他们以伟大理念激励自己,所以这首民
歌成为一首激励和自信的歌曲,带给人们感受之类的力量。
在社会改革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学堂乐歌》成为中国校园的宝
贵符号,成为中国纪念民歌交响乐的一部分。
由一位歌手唱出,令全
栈站立,向苏秦致敬,希望学生们学习他心中伟大的理念,不忘初心
勇于担当,实现中国梦。
此外,有些教室里也有学堂乐歌的版本,中国传统文化中存在至今。
它正在发生变化,具备许多新的内容,意义也有所改变,但总体
上来看,它对中国文化历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历
史上勤奋学习的精神,更象征着对家乡的热爱。
学堂乐歌作为一首宝贵的经典,流传至今,它承载着重要的文化
意义和历史背景。
学有所教,勤有所绩,《学堂乐歌》在教会我们用
爱心和勤奋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因此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与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学堂乐歌是中国古代学术机构中的一种音乐形式,起源于宋代至清代的中国传统学堂。
它由学堂师生们自创和流传,以丰富学堂生活和培养学生音乐才能为目的。
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教育意义:学堂乐歌是古代学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乐歌的演唱和创作,可以扩展学生的文化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乐歌中融入了大量的文学、历史、哲学等知识,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可以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2. 培养音乐才能:学堂乐歌不仅要求演唱者具备良好的音乐表现能力,还需要学生们能够创作和改编乐曲。
这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3. 社交交流意义:学堂乐歌是学堂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
通过参与乐歌的演唱和创作,师生之间可以加深感情,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还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4. 保存历史记忆:学堂乐歌中多以古代文人为题材,歌颂历史人物和事件,因此也成为一种保存历史记忆的方式。
通过乐歌的演唱和传承,这些历史故事和传统文化得以流传下来,为后人了解和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总之,学堂乐歌作为中国传统学堂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教育意义,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也成为培养音乐才
能和促进师生交流的重要工具。
它的存在和传承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