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自远方来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十二则全部翻译

文言文十二则全部翻译

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二、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出谋划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三、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四、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五、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六、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七、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八、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常常忧愁。

”九、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严寒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十、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十一、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身品行端正,不用命令也能行动;自身品行不正,即使命令也无法遵守。

”十二、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不改正,这就是真正的错误。

”。

论语君子三则的翻译

论语君子三则的翻译

论语君子三则的翻译
论语三则分别是: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翻译:学习到的东西,常常去练习、实践,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翻译:学习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凭此做学习的榜样。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翻译: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为迷惑而更加危险。

七上课文:《论语》翻译

七上课文:《论语》翻译

《论语》十则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学而篇第一之翻译及自我赏析

《论语》学而篇第一之翻译及自我赏析

《论语》学而篇第一翻译及自我赏析————————————————————————————————【原文】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另译】自己的学说,要是被社会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要是没有被社会所采用,可是很多朋友赞同我的学说,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不采用,人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就是君子吗?【自我赏析】这三句话是我们非常熟悉的。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对此章评价极高。

本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

这些思想主张贯穿《论语》始终,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部分。

我们也应该学习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原文】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自我赏析】此章中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是孔子以仁为本的哲学、伦理思想的核心。

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

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

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从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

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论语前四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前四篇原文及翻译

《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

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欢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长兄,这就是仁的根本。

【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人。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们交往是不是做到了诚实可信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使役百姓要不误农时。

【原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子能竭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能够做到说话诚实恪守信用。

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9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译文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1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虚心好学;不以请教别人为耻;所以才称他为‘文’呀.”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良啊;颜回一个竹筐盛饭;一个瓜瓢喝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贫困的忧患;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身的快乐.贤良啊;颜回.”1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1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1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1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他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饭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1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18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19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2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译文颜渊感慨地叹息说:“老师的学问和人德、仰望它愈益觉得高深莫测;钻研它愈益觉得坚不可破.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觉得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步引导我们;用文化典籍开阔我们;用礼仪制度来约束我们;想停止不学都不可能.我已经竭尽了我的能力;好像有所成就独立站立.虽然想象老师那样去做;可是又不知道从哪入手了.”2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23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周彡也.”译文孔子说:“天气寒冷了;然后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落的.”24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颜渊问仁是什么.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仁的纲领是什么.”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遵照您的话去做.”25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统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26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讲遵循道的基础上的和谐;而不是盲目的随从;小人讲求无原则的盲目随人与附和而不是和谐.”27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28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译文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不随便说话的人接近于仁.”29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31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译文孔子说:“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不与他交谈;这是失掉了人;不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与他交谈了;这是失掉了语言.明智的人即不失掉人;也不失掉语言.”32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33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34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35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36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3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38 子曰:“有教无类.”译文孔子说:“教育人不分任何类别.”39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40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41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42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43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止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谨慎;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4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4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46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47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48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懂天命;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礼义;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是非;不能了解别人.。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

《论(lún)语》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翻译::“我每天多次进行自我反省: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ò),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ǔ)。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做事情,又不会超过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wéi)师矣(yǐ)。

”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翻译: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子曰:“贤哉(zāi)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piáo)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hào)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呼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
意思:学习知识后,按照一定的时间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前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学而时学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诗是错误的,正确的应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论语·学而》。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作者简介:
孔子(前——前),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祖先本来就是宋国的贵族,后因躲避宫廷祸乱而移居鲁国。

孔子的父亲就是一名武士,虽跻身贵族之列于,但地位很低。

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了,他跟著母亲过着贫穷的生活。

孔子年轻时搞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掌理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但他却把任何事情都筹办得较好。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愠:音yùn,恼怒,怨恨。

8、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

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文言文十二则翻译

文言文十二则翻译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之后按时复习,不是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生气,不是也很君子吗?”【则二】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反省自己三次:为人处事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则三】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这样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则四】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则五】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则六】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知识的人不如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则七】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坦荡,小人总是忧愁。

”【则八】原文: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译文:孔子说:“不担心财富少而担心分配不均,不担心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则九】原文: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译文:孔子说:“君子之间的交往清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蜜如酒。

”【则十】原文: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孔子说:“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则十一】原文: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不正义却富有和尊贵,对我来说如同天上的浮云。

”【则十二】原文: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过文学来结交朋友,通过朋友来辅助仁德。

”。

有朋自远方来的五个论述 简短的

有朋自远方来的五个论述 简短的

有朋自远方来的五个论述简短的
1、有朋自远方来的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

2、此句出自《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是也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吗?有学生从远方来(请教),不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有人不了解你而不对他生气,不也是君子之行的一种表现吗?
4、“有朋自远方来。

”修行到某一刻,突然见到了另一个自己,因为这个说不出来名字的生命体是自己在修行中生发出来的(当然,祂本来就是存在的),不知道怎么命名,只好用个“朋”字,表示是和现在的自己一样。

“远方”是形容难得,太难得了不是吗?长这么大,第一次见到从自己心中生出来个不知名的生命,跟自己一样(这个生命形态还会变化,这是后话在此不提)。

其实孔子已经暗示了,是“自,远方来”,不是来自远方的别人,正是远方的自己!难得一见的另一个自己!
5、“有朋友自远方来”的意思大致可以解释为,由共同致力于行圣人之道的君子,共同联手。

如人中之凤,继承宇宙之自然,用礼仪法治教化天下,目标是以让人们全部明智,譬如礼仪使用,由心的信仰产生,而不只是装样子给别人看。

这样,必然天下和谐。

礼治天下,一直是孔子的主张。

君子联手,教化天下。

不亦乐乎?。

友情名句文言文翻译

友情名句文言文翻译

古之君子,必有友朋。

友朋者,所以相辅相成,共进共退者也。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贤达之士,皆以友情为贵,留下许多传颂千古的名句。

以下将选取数句,予以文言文翻译,并略加解读。

一、《论语》中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解读:此句表达了孔子对友情的珍视,无论朋友来自何方,只要能相聚,便是极大的乐事。

二、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云:“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翻译:其他人各自邀请我们到家中,都拿出酒食来款待。

解读:此句描绘了陶渊明在桃花源中与朋友相聚的欢乐场景,反映了古代文人追求的归隐田园、与友共乐的生活理想。

三、王勃《滕王阁序》中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翻译:夕阳与孤独的鸟儿一同飞翔,秋水与天空连成一片。

解读:此句描绘了一幅壮丽的秋景,寓意着友情如同这美景一般,美丽而广阔。

四、李白《将进酒》中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翻译:桃花潭水深达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时的深情厚意。

解读:此句表达了李白对朋友汪伦的感激之情,即使潭水深不可测,也比不上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五、苏轼《赤壁赋》中云:“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翻译:客人也知道水和月亮吗?它们逝去如同这样,却从未真正离去;它们满溢和亏损如同那样,却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

解读:此句通过水的流动和月亮的盈亏,比喻友情的持久和永恒,寓意着友情如同水和月亮一般,无论经历多少变迁,都能保持其纯洁和永恒。

六、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有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翻译:原野上的草,一年一枯萎,一年一繁荣。

解读:此句以草木的生长变化,寓意友情的起伏,说明了友情如同自然界一样,经历风雨,终将茁壮成长。

以上六句,虽出自不同文人墨客之手,却都蕴含着对友情的赞美和珍视。

这些名句穿越千年,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论语三文言文翻译

论语三文言文翻译

一、《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复习。

同时,也提倡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共同进步。

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谦逊,不因别人的误解而生气,体现君子的风度。

二、《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自己的位置,其他星辰都围绕着它。

”解读: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德治”的思想。

他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以道德为根本,就像北极星一样,以德行为核心,使人民都围绕着道德而行。

三、《论语·八佾》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个器物。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才能,而应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才能。

君子应该具有全面的素质,才能在各个领域都能发挥才能。

四、《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翻译:孔子说:“居住在仁德之地,才是美好的。

选择不住在仁德之地,怎么算是有智慧呢?”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居住环境对人的影响。

孔子认为,选择居住在仁德之地,有利于个人的修养和成长。

反之,选择不住在仁德之地,就难以具备智慧。

五、《论语·雍也》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了解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以兴趣为动力,只有真正喜欢学习的人,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论语》中的文言文语句简洁精炼,寓意深刻。

通过对这些语句的翻译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论语第一篇及译文

论语第一篇及译文

《论语》第一篇?学而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吗?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吗?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译文】有子说:“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却好犯上的人,少极了;不好犯上,却好作乱的人,绝对没有。

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有了根本,就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就是做人的根本吧!”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是否敬业?交友是否守信?知识是否用于实践?”5. 子曰:“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应该事事认真,时时诚信,处处节约,关心群众,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

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重贤轻色、尽心孝顺父母、尽力献身国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没有高等学历,我也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稳重就不会有威严,经常学习就不会固执,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译文】曾子说:“认真办理丧事、深切怀念先人,社会风气就会归于纯朴。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

《论(lún)语》十二章原文,注音,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正人乎?”翻译:孔子说:“进修了常识然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志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活吗?人家不懂得我,我却不朝气,不也是正人吗?”2.曾(zēng)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同伙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翻译::“我天天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他人处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同伙来往是不是真挚呢?先生传授的常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吾十有(yòu)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ò),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jǔ).”翻译:我十五岁开端立志进修,三十岁能自力做工作,四十岁遇事能不困惑,五十岁能知道不克不及为人力所安排的工作,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合看法,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地做工作,又不会超出规则.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认为(wéi)师矣(yǐ).”翻译:孔子说:复习学过的常识,可以得到新的懂得与领会,就可以当先生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翻译:孔子说:“只是进修却不思虑,就会困惑;只是幻想却不进修,就会有害.”6.子曰:“贤哉(zāi)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piáo)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是何等崇高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豪华的小屋里,他人都忍耐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转变他勤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是何等崇高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hào)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孔子说:“知道怎么进修的人不如快活爱好进修的人;快活爱好进修的人,不如以进修为乐的人.”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qū)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个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个中了.用不合法的手腕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孔子说:“几小我一路走路,个中确定有可以作我先生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来进修,(看到本身也有的)他们的缺陷就要纠正.”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日夜.”翻译:孔子在河畔感慨道:“时间像流水一样消失,日夜不断!”11.子曰:“全军可夺帅也,匹(pǐ)夫不成夺志也.”翻译:孔子说:“部队的主帅可以转变,,通俗人的志气却不成以转变.”12.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个中矣.”翻译:子夏说:“博古通今普遍进修,并且有果断的志向,诚恳地提问,多斟酌当前的工作,仁德就在个中了.”。

先秦-论语《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注释

先秦-论语《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注释

先秦-论语《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论语十二章先秦-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曰:“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曰:“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子曰:“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子曰:“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文言文原文翻译及其注释

文言文原文翻译及其注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1. 子曰:孔子说。

2. 学而时习之:学习了知识之后,按时温习。

学:学习;而:连词,表顺承;时:按时;习:温习。

3. 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说:同“悦”,愉快。

4. 有朋自远方来: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有:存在;朋:朋友;自:从;远方:远的地方。

5. 不亦乐乎:不也是很高兴吗?乐:快乐。

6. 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生气。

人:别人;知:了解;不愠:不生气。

7. 不亦君子乎:不也是君子吗?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翻译: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解析:
这段话主要讲述了学习的态度和做人的修养。

孔子认为,学习知识之后,要按时温习,以便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不要生气,要有宽容的心态,这样才能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这段话强调了学习、友谊和宽容的重要性,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具有启示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