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产业发展经验材料
近两年,绥滨县抢抓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的有利发展契机,把水稻生产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狠抓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增强科技支撑,壮大龙头企业,强力推进水稻产业发展。如今水稻成为我县占绝对优势的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01.2 万亩,占县属耕地面积的70%,成功打造了“百万亩水稻基地县”,水稻面积、质量、产量和效益大幅度提升,水稻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初步形成,水稻生产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已成为绥滨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水稻产业有如此大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几项举措。
一、建立种植基地,打造百万亩水稻基地县。绥滨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份,县委、县政府通过对比较优势进行再挖掘、再认识、再定位,立足本地万分之一坡降大平原和毗邻两江水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重新审视和科学定位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明确了“以稻抗灾、以稻增粮、以稻富民”的发展理念,用两年的时间将所有适宜种植水稻的耕地实现全覆盖。在2010年新增水田面积30万亩、粮食产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翻一番的基础上,绥滨县自加压力,攻坚克难,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提出举全县之力再新增30万亩水田,实现“百万亩,十亿斤” 的工作目标。为扩大基地面积,我县成立了水田开发专项推进小组,对各项工作实施目标管理,采取了四大班子齐上
阵,县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驻户的工作机制,并实施“白加黑”、“5+2” 的工作方式全力推进。通过整合各方面项目和资金,形成了“各炒一盘菜、凑成一桌席”的良性发展机制,两年共投入资金2亿元。制定出台了打水田井补助、建育秧大棚补助、新增面积奖励、每亩水田提供600元延期贷款等一系列水田开发优惠政策,激发了农民“旱改水”的主动性。通过两年的努力,全县水稻面积在2009年40万亩基础上,增加到现在的101.2万亩,占县属耕地面积的70%(160万亩),使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成功打造了“百万亩水稻基地县”。
二、改善生产条件,加大扶持力度。坚持“农业项目围绕水田开发转”的原则,将农业、农机、水利、农业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重点投入,集中建设,形成了“各炒一盘菜,凑成一桌席”支持水稻产业化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尤其是在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县政府使出浑身解数、倾囊而出,出资1亿多元,相当于一年的地方财政收入,用于水田开发建设。通过银行贷一些、项目投一些、财政出一些、农民自筹一些等方式,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撑,确保了水稻产业化发展必要的防洪排涝、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土地整治、林带绿化、耕作机械、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配套到位。为了确保水田的灌排需要,今年绥滨县制定了《2011年灌排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投入5700万元用于实施灌排能力建设工程。改造扩
建灌溉干、支渠60条,增加灌溉面积3万亩,计划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实现江灌稻50万亩,大幅提升水稻产业效益;建设排水渠道109条,全面提升排水能力,解决水田发展的后顾之忧,全力建设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良田。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增加补贴资金600万元,更新水田大型农用机械1100多台,争取投资1000万元实施大型水田农机作业合作社项目,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三是强化科技引导,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针对新发展水田面积大而新手较多的现状,组织开展专门的水稻生产实用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免费培训,强化科技支撑,引导水稻产业化经营合作社和种田大户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开发,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加工增值率,促进增产增收、节能减排。为了加快水稻适用科技的推广步伐,围绕“三小变三大”水田标准化生产模式,突出打造11处万亩水稻标准化科技示范区,实现“田方林网路水泥,渠直沟通电拉齐;绿色稻鱼标准化,规模经营增效益”的建设目标,使之成为永久性保护、永续性利用的水稻产业化样板。通过建设科技示范区,实施标准化建设,做给农民看、带领农民干,促进水稻产业种植水平的全面提档升级。如今,绥滨农民种的水稻品种一年比一年好,产量一年比一年高,生活更是一年比一年好。
四是鼓励规模种植,推进产业化经营。为推进水稻产业发展,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尽快改变现有百万亩水稻面积分散在1 万多农户手
中种植的传统农业格局,努力打造好水稻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平台,绥滨县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实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条件、有标准的统一、成片流转,努力确保水稻产业化基地建设的永久性和流出土地农民经济收益的稳定性。如今百万亩水田基本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全县150亩以上水稻种植规模经营户达到1300多户,面积20万亩,300亩以上规模经营户1000余户,面积达到30万亩,500亩以上600 多户,面积30万亩。
五是龙头、合作社带动,与农民结成紧密利益整体。为促进水稻产业化经营,在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水稻产业品牌等方面,绥滨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全县上规模的粮食加工企业有崧阳米业、宏和米业、永强米业3家。在农业部门的积极引导下,“市场引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生产格局初步形成。如万源米业,在忠仁镇建立优质稻生产基地10万亩,实行订单生产,有效推进了水稻产业化经营,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同时,鼓励水稻种植大户组建合作组织,提升米业品牌。合作社一方面组织专业户进行生产交流和技术帮助,另一方面成立米业公司,统一品种、技术,统一收储、加工,统一包装、品牌,实行产销对接,打造绥滨优质大米品牌,提高稻米附加值。
绥滨县通过发展水稻产业,不仅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发展,加快了现代农业建设步伐,而且也凸显了多重效益,推动了全县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是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通过算账对比,1垧地水稻的收入相当于2垧地玉米的收入,相当于3垧地大豆的收入。今年绥滨县水稻总面积达到101.2万亩,水稻产量将突破10亿斤,按去年的价格计算,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将达到8200元,种植水稻的效益之大,农民增收的步伐之快显而易见,不言而喻。二是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今年,全县实施土地规模经营的面积突破百万亩,其中仅水田实施集中连片开发的面积就达40多万亩。通过水田开发加快了土地规模经营步伐,提高了农业机械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了分工分业,流转土地的农民可以从事农业精细化种植、务工创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三是促进了三次产业的全面发展。由于水田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外地客商纷纷来到绥滨县洽谈投资,崧阳米业、宏和米业、永强米业等诸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落户绥滨,加快了产业化的经营步伐。通过实施规模经营,大量农民离土离乡,对全县第三产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由于大量农民进城,带动了餐饮、服务、流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仅去年一年城镇新增人口就达1.4万人,全县一年开发的20多万平方米住宅楼有1/5是农民购买的。可以说,通过发展水稻产业,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呈现出了农业兴、百业旺的良好局面。实践证明,绥滨县打造百万亩水稻基地县,发展水稻产业的思路是正确的,符合县情,符合民意,符合省委、省政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