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esh 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

合集下载

高血压分级诊疗指南(2023年版)

高血压分级诊疗指南(2023年版)

高血压分级诊疗指南(2023年版)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版高血压分级诊疗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高血压疾病。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健康问题,准确的分级诊疗对于控制血压并预防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是指持续性的血压升高,即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

分级诊断根据血压水平,高血压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正常血压:SBP < 120mmHg 和 DBP < 80mmHg2. 正常高值:SBP 120-129mmHg 和/或 DBP 80-84mmHg3. 高血压阶段1:SBP 130-139mmHg 和/或 DBP 85-89mmHg4. 高血压阶段2:SBP ≥140mmHg 和/或DBP ≥90mmHg诊断高血压时应在不同时间点测量血压值,并结合患者的整体临床情况进行评估。

分级治疗根据高血压的分级,治疗方案也会有所不同:1. 正常血压和正常高值:建议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同时进行定期随访和血压监测。

2. 高血压阶段1:除了生活方式改变外,可能需要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因素,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并定期复诊监测血压。

3. 高血压阶段2:药物治疗是必要的,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常常需要,在治疗期间进行定期随访以控制血压。

随访和评估无论患者处于哪个高血压分级,定期随访和评估都非常重要。

在随访期间,医生应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副作用,调整药物剂量或选择不同的药物,以实现良好的血压控制。

结论高血压是当代社会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准确的分级诊疗指南对于患者的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我们可以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确保有效治疗,建议医生和患者密切合作,并根据最新的指南进行治疗和随访。

> 注意: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决策,并遵循最新的临床指南。

《中国高血压管理与预防指南(2023版)》改版亮点

《中国高血压管理与预防指南(2023版)》改版亮点

《中国高血压管理与预防指南(2023版)》改版亮点中国高血压管理与预防指南(2023版) 改版亮点概述中国高血压管理与预防指南(2023版)是在吸收和总结近年来国内外高血压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实践经验和政策导向的基础上,对上一版指南的全面更新。

本指南旨在为高血压的预防、诊断、治疗和管理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以提高我国高血压防治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改版亮点1. 更新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标准- 诊断标准:细化了血压测量方法,强调了家庭血压监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应用,以更准确地反映患者血压状况。

- 治疗标准:引入了更多新型抗高血压药物,并根据不同患者群体提供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强化预防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加大了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推荐力度,明确了减少钠盐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限制饮酒、增加体力活动等预防措施的重要性。

- 普及健康教育:推广高血压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性。

3. 完善管理体系- 分级管理模式:优化了高血压患者分级管理模式,强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

- 远程医疗服务:推荐利用远程医疗服务进行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教育。

4. 注重患者个体差异- 危险因素评估:增加了对患者年龄、性别、种族、遗传背景等因素的考量,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建议。

- 合并症管理:针对高血压患者常伴随的其他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提供了合并症管理指南。

5. 引入最新临床研究证据- 随机对照试验:整合了近年来高血压领域的重要随机对照试验结果,为指南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 大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患者长期随访数据,为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支持。

6. 政策与资源配置- 政策支持:强调政府对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支持,包括药品政策、医保政策等。

- 资源配置:提倡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结论《中国高血压管理与预防指南(2023版)》的发布,不仅为临床医生和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新的诊断和治疗标准,也为政府、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在高血压预防和管理方面提供了行动指南。

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范化管理与个性化治疗

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范化管理与个性化治疗

个性化治疗策略
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制定
基于病因的个体化治疗策略。高血压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不同类型的高血压病因不同,如肾素依赖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等。因此,基于病因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可以更加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例如,对于肾素依赖性高血压患者,靶向肾素酶和垂体后叶素受体的药物可以达到良好的降压效果。
此外,在推荐钠盐控制的同时,指南也特别强调了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问题。这是因为,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发的患者相对来说需要更为严格地控制钠盐的摄入,以防止对糖尿病病情的恶化。
因此,在2023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钠盐摄取控制》部分,强调了个性化的、综合考虑的、包括糖尿病患者在内的综合营养干预措施。这种方法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科学的营养指导,同时也是为高效钠盐控制和更好的治疗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3
目录CONTENTS
01
高血压规范化管理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基于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进行分类和管理的重要策略。根据不同的分级,制定不同的防治措施,个性化治疗方案可以更符合患者的特点及需求,提高治疗效果。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患者分为三级,根据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合并症情况,确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和治疗目标。在高血压防治中的应用已得到广泛认可,未来也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规范化管理和个性化治疗将更好服务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生活。
Thankyou
2023
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应逐渐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通过摄入水果、蔬菜、全谷类等高纤维食物,降低血压风险。同时,应留意配餐平衡,避免仅靠单一高纤维食物过度补充膳食纤维,导致其他必要营养素的供给不足。
05
高血压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速览!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年版)最新发布

速览!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年版)最新发布

速览!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年版)最新发布中国慢性肾脏病(CKD)高血压人群具有病因复杂、发病率高、知晓率和控制率低等特点,因此如何规范合理诊治CKD患者高血压并改善其预后显得尤为重要。

近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专家组发布了《中国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年版)》,全文涵盖68条推荐意见,本文撷取部分内容,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高血压的定义、分类分层及测量方法1、高血压的定义及诊断标准•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SBP)≥ 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 90 mmHg。

(1A级)•单次诊室血压≥ 180/110 mmHg并具有靶器官损伤或心血管疾病(CVD)的证据。

(2C级)•家庭血压监测(HBPM)平均SBP ≥ 135 mmHg 和(或)DBP ≥ 85 mmHg。

(1B级)2、血压的测量•推荐成人血压测量采用标准化诊室血压测量。

(1B级)•推荐进行重复多次的诊室血压测量,明确高血压诊断。

(1C级)•建议采用诊室外血压测量,包括ABPM 和HBPM,作为标准化诊室血压测量的补充。

(2B级)•推荐诊室外血压测量用于识别白大衣高血压和隐蔽性高血压。

(1A级)二、CKD 合并高血压降压治疗的时机和控制目标1、降压治疗的时机•CKD患者SBP ≥ 140 mmHg 和(或)DBP ≥90 mmHg,推荐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1A级)•尿白蛋白排泄< 30 mg/24 h 的CKD 患者持续SBP ≥ 140 mmHg和(或)DBP ≥ 90 mmHg,推荐降压治疗。

(1B级)•尿白蛋白排泄≥ 30 mg/24 h 的CKD 患者持续SBP ≥ 130 mmHg 和(或)DBP ≥ 80 mmHg 需降压治疗。

(2C级)2、血压的总体控制目标•推荐CKD 患者高血压的降压总体目标为<140/90 mmHg。

中国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版

中国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版

我国高血压管理指南2023版1. 背景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全球范围内的健康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据统计,全球成年人口中,高血压患病率高达40以上,而在我国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7.9。

高血压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也是造成慢性肾脏疾病、中风及其他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科学有效的高血压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健康管理重点之一。

2. 目的我国高血压管理指南的制定旨在为临床医生、卫生管理者和高血压患者提供一套科学严谨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以期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3年版的指南在充分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更新了相关内容,力求做到更加全面准确,为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患者提供科学的诊疗服务。

3. 诊断(1)血压测量:临床医生在诊断高血压时,首先需要准确测量患者的血压值。

血压一般采用坐位静息状态测量,且应该在多个不同时间点进行多次测量,以便对患者的血压状况有一个全面准确的了解。

(2)诊断标准:根据国际上公认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成人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4. 分类与评估(1)高血压分级:根据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三个级别:轻度、中度和重度高血压。

(2)并发症评估:临床医生在评估高血压患者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等,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5. 治疗与管理(1)非药物治疗:包括体重控制、饮水限制、饮食调整、限制饮酒、戒烟、适量运动等非药物治疗措施。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患者降低血压,并且对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有积极作用。

(2)药物治疗:对于一些高血压患者,特别是存在其他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的患者,通常需要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压药物的使用,具体的降压药物种类和使用方法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对于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还需要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合理选择并慎重使用药物。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版心血管风险分层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版心血管风险分层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版心血管风险分层一、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的高血压不仅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损害,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制定科学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对于控制高血压病情发展、降低心血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版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了新的心血管风险分层策略,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科学的指导。

二、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1. 高血压的定义:根据2018年ESC/ESH高血压管理指南,高血压定义为静息状态时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或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

2. 高血压的分类:根据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不同范围,高血压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阶段。

三、心血管风险分层的重要性1. 心血管事件风险: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动脉硬化等原因,易患心脑血管事件。

2. 不同患者的风险不同: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受到芳龄、性别、吸烟史、血脂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个体化风险评估。

四、心血管风险分层策略1. 个体评估:通过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生活方式、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数据,应用专业的评估工具进行个体化评估。

2. 风险分层: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低、中、高三个风险组别,便于对不同风险患者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3. 干预措施:对不同风险组别的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血管病风险因素管理、生活方式干预等。

五、临床应用1. 临床价值:心血管风险分层策略有利于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整体风险,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2. 辅助决策:根据患者的风险分层结果,医生可以更加合理地选择降压药物类型和剂量,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3. 患者管理: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分层结果,调整生活方式,积极配合药物治疗,以实现更好的血压控制和心血管保护效果。

六、挑战与展望1. 临床操作性:心血管风险分层策略需要专业的评估工具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医生和患者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4(附图表)

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4(附图表)

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24(附图表)卒中是危害我国国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

高血压是导致卒中的首位原因,也是可控的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对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为推动心脑血管领域从业人员对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更加规范合理,北京高血压防治协会与中国卒中学会高血压预防与管理分会共同发起了《中国卒中患者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的制定工作,组织国内神经内科与心血管内科专家,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以及临床实践证据,形成对卒中患者高血压临床诊疗和管理的专业建议。

本共识采用的推荐分类及证据水平参照中国卒中学会的指南推荐意见分类和证据等级级别(表1)。

1、卒中急性期血压管理1.1 出血性卒中降压治疗时机及血压靶目标出血性卒中减压管理流程图脑出血血压管理推荐意见(1)对于需要降压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 h内开始降压治疗,并在1 h时内达到目标血压值,有助于降低血肿扩大风险并改善功能预后(Ⅱa类推荐,B级证据)。

(2)对于收缩压>220 mmHg的脑出血患者,在持续血压监测下积极降压是合理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

(3)对于收缩压在150~220 mmHg、发病6 h内的脑出血患者,将收缩压降至<140 mmHg是安全的(Ⅰ类推荐,A级证据),降至<130 mmHg会增加肾脏等器官缺血风险(Ⅱb类推荐,A级证据)。

(4)对于需要降压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确保持续、平稳地控制血压,避免快速降压和收缩压大幅波动,有利于改善功能结局(Ⅱa类推荐,B级证据)。

(5)脑出血早期综合管理(包括早期强化降压、控制血糖、控制体温、纠正抗凝)可以降低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并改善神经功能恢复(Ⅱa类推荐,B级证据)。

SAH血压管理推荐意见(1)避免用力及过度搬动,保持排便通畅,可能减少患者的血压波动(Ⅰ类推荐,B级证据)。

(2)平稳地将收缩压维持在<160 mmHg是合理的(Ⅱa类推荐,B级证据),但降至<130 mmHg可能是有害的(Ⅱb类推荐,B级证据)。

esh(欧洲高血压学会)血压计认定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esh(欧洲高血压学会)血压计认定标准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esh(欧洲高血压学会)血压计认定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对esh(欧洲高血压学会)血压计认定标准进行概述、说明和解释。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为了确保准确测量和评估血压水平,esh制定了专门的认定标准来评估和认可不同型号和品牌的血压计。

1.2 文章结构本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即为第一部分,将对文章的目的、内容以及结构进行简要阐述。

第二部分将介绍esh血压计认定标准的背景意义、含义解释以及相关的测量方法与技术。

接下来,第三部分将对该认定标准进行综述,并详细阐释其中关键要点以及与之相关的血压分类指南。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探讨该认定标准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并讨论影响因素、限制条件以及未来改进方向。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总结主要观点和内容提要,并展望esh血压计认定标准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提出相关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全面、准确地介绍esh血压计认定标准,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通过了解认定标准的关键要点,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该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并为未来改进该标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建议。

对于医疗专业人员、研究者以及血压测量设备制造商而言,该文将提供关键指导和启示,从而促进高血压治疗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2. esh(欧洲高血压学会)血压计认定标准:2.1 简介:esh(欧洲高血压学会)是一个致力于高血压研究、诊断和治疗的非营利性国际组织。

为了确保血压计能够准确测量患者的血压值,esh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认定标准,并对符合标准的血压计进行认证。

2.2 认定标准含义解释:esh认定标准是指其定义和规范用于测量患者血压的设备应具备的要求和特征。

这些标准涉及到不同类型的血压计,包括传统汞柱式血压计、数字式电子血压计以及其他自动化测量设备。

标准主要考虑了精度、可靠性、操作简便性和安全性等方面。

2.3 血压测量方法与技术:esh认定标准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型和技术原理的血压测量仪器。

2023年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

2023年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

2023年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最新版)目录1.2023 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发布背景2.高血压定义和诊断标准3.新版指南的高血压诊断界值4.高血压药物治疗推荐5.新版指南的核心要点正文2023 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发布背景2023 年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学术年会在米兰召开,备受关注的2023 版欧洲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正式发布。

此次指南更新的内容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旨在为临床医师和科研人员提供更完善的高血压管理策略。

高血压定义和诊断标准高血压仍定义为:非同日重复测量诊室血压 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诊室外血压水平标准为白天血压,135/85,mmhg、夜间血压,120/70,mmhg、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 和家庭血压,135/85,mmhg。

新版指南的高血压诊断界值欧洲高血压专家建议更为严格的管控血压。

2017 年美国颁布的高血压指南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下调为 130/80,毫米汞柱,但在 2018 年欧洲颁布的高血压指南仍然沿用了 140/90,mmhg 的高血压诊断界值。

这是因为欧洲学者认为,高血压诊断界值的确定取决于经临床试验证实、启动治疗后获益显著超过其风险。

高血压药物治疗推荐新版指南更新了对高血压药物治疗时机的推荐,高危患者治疗阈值下调。

推荐五大类降压药物,包括 ACEI(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CCB(Calcium Channel Blocker,钙通道拮抗剂)和利尿剂。

新版指南的核心要点1.高血压定义未发生变化,仍为非同日重复测量诊室血压140/90,mmhg。

2.高血压诊断界值未下调,仍沿用 140/90,mmhg。

3.更新了对高血压药物治疗时机的推荐,高危患者治疗阈值下调。

解读要点《2023版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动脉高血压指南》

解读要点《2023版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动脉高血压指南》

四、强调HMOD在高血压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HMOD(高血压介导的靶器官损害) 是心血管事件链中的一个重要中间阶段,介于仅合并心血管危险因素和临床 确诊的CVD或CKD 4/5期之间。HMOD是总体CV风险的重要决定因素。在高血压患者中,无论发生在哪个器官, HMOD的存在通常心血管风险分层即为高危,因此其评估对于高血压的管理非常重要。
ABPM还有助于了解在两次服药期间血压持续控制的情况。
2023 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ndorsed by the European Renal Association (ERA) and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ISH). J Hypertens. 2023 Jun 21 : 23-25. Doi: 10.1097/HJH.0000000000003480
HMOD常见于严重或长期高血压,但也可见于不太严重的高血压。随着影像学的广泛应用,HMOD在无症状患者 中的检测率越来越高。 CV风险随着HMOD的存在而增加,当损伤影响多个器官时更是如此。某些类型的HMOD 可以通过抗高血压治疗逆转,特别是在早期开始治疗时,但对于长期高血压,尽管血压得到控制,HMOD 也可能 变得不可逆转。 然而,降压治疗很重要,因为它可能会延缓HMOD的进一步进展,并阻止CV风险逐渐增加的趋势。
2023 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ndorsed by the European Renal Association (ERA) and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ISH). J Hypertens. 2023 Jun 21 : 1-11. Doi: 10.1097/HJH.0000000000003480

2020年最新ESCESH高血压指南

2020年最新ESCESH高血压指南
对于诊室外血压测量,尚没有基于事件的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来指导治疗,动态血压 监测和家测血压的目标血压推荐来自于观察性研究的数据。随着血压水平的降低, 诊室血压与诊室外血压的差值缩小。诊室收缩压大概相当于诊室外平均收缩压 +5mmHg,因此,自测血压收缩压靶目标为<130mmHg。
2020ESC/ESH高血压指南解读
06
生活方式调整
2020ESC/ESH高血压指南解读
生活方式调整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或延缓高血压的发生,降低心血管 风险。对于1级高血压患者,单纯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避免或 推迟降压药物的应用。生活方式干预有助于降压药物的疗效, 但对于存在HMOD或心血管高危患者,不能延缓降压药物的 启动。已经证实能够降低血压的生活方式改善措施包括限盐、 中度酒精消耗、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减肥并保持理想的体 重以及规律的体育锻炼。
2020ESC/ESH高血压指南解读
诊室外血压测量诊断高血压的血压水平 动态血压全天平均SBP≥130 mmHg和/或DBP≥80 mmHg 夜间平均SBP≥120 mmHg和/或DBP≥70 mmHg 动态血压白天均值及家测血压SBP≥135 mmHg和/或DBP≥85 mmHg。
高血压筛查和诊断应根据患者多次就诊测定的诊室血压,对于理想血压者至 少每5年测量一次血压,正常血压者至少每3年测定一次血压,而血压在正 常高值者至少每年测量一次血压。诊室外血压测量是诊室血压的重要补充,
新指南降低了对患者启动降压治疗的阈值,显得更加积极,对于临床控制高血 压及其并发症甚是有帮助。这点对于我国高血压指南修订更是重要。
2020ESC/ESH高血压指南解读
05
降压治疗的目标值
2020ESC/ESH高血压指南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 年esh 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
摘要:
1.2023 年ESH 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发布背景
2.新版指南的主要更新内容
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分类
4.指南对患者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建议
5.指南对治疗方法的推荐
6.高血压的预防措施
正文:
2023 年ESH 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将于北京时间6 月24 日22:15 在第32 届欧洲高血压和心血管保护会议(esh,2023)上发布。

这是一份由欧洲高血压学会(EHS)负责编写,并得到欧洲肾脏协会(ERA)和国际高血压学会(ISH)认证和支持的指南。

新版指南的主要更新内容是新增了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类别,即收缩压140mmHg 但舒张压90mmHg。

这与之前的指南相比,最重要的区别是建议优先考虑患者的主要心血管风险。

在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方面,新版指南维持了诊室血压140/90mmHg 的标准不变。

高血压的分类中,除了原有的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
≥140mmHg)和舒张期高血压(舒张压≥90mmHg),新增了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这一类别。

指南对患者心血管风险的评估建议也进行了更新,强调了高血压患者的心
血管风险评估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水平、是否存在心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等因素。

在治疗方法方面,指南推荐了针对不同类型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利尿剂、ACEI(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

同时,指南也强调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如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合理饮食等。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危险因素,会导致心脏病发作、卒中、肾衰竭和死亡。

因此,预防高血压至关重要。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善也起到关键作用,如控制肥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运动等。

总之,2023 年ESH 动脉高血压管理指南为全球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更为详细和科学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