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家防范控制水污染事件的能力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启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及其处理

案例与思考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及其处理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吉林市的石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成百吨苯流入松花江,直接导致下游大城市饮用水资源严重污染。
然而,在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发生十天后,当地政府才首次承认爆炸事故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11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先后发出了两份停水公告,但停水原因却大相径庭。
首次公告称停水原因为管道维修,二次公告才称是因为松花江水可能受中国石油公司吉林石化公司(简称吉化)爆炸而污染。
市民陈宪超说,由于首次公告缺乏可信度,才造成了市民盲目抢购的现象。
很明显,谁也不会相信维修管道需要全城停水,而且维修前缺乏详细计划,维修时间又具有不确定性。
二次公告仍语焉不详,吉化爆炸可能造成松花江水污染,但污染到何程度,饮用后果如何,都没有明确告诉市民。
同时,哈尔滨市何时发现松花江水污染也未明确说明,现在是否有市民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呢?在80公里长的污染带不断奔流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极其缓慢、严重滞后的信息反应系统。
因此,我们也看到哈尔滨市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的措手不及。
同时,在吉化爆炸事故发生后,国家环保部门和地方环保部门也未能做出及时反应,致使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后果日益严重。
在松花江大面积污染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和关心,及时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赶到黑龙江,对处置松花江污染事件给予指导和支持。
黑龙江省政府及时制订了“三步走”的措施以确保哈尔滨的市民用水安全:第一步是停水并且保证在停水期间居民有水喝;第二步是解决恢复供水的问题;第三步是解决长期的综合治理污染的问题。
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主要领导分兵把口,深入实地解决问题。
省、市政府对松花江水质进行不间断监测,全面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扩大哈尔滨市饮用水供应,加强市场监管以平抑物价,确保全市生产生活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如在每个市区设置3至5个供水点、平抑市场水价、拨款用于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及时查处哄抬物价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行为。
松花江水污染的现状和治理【范本模板】

松花江水污染现状和防治措施【摘要】:通过对松花江水污染现状及原因的分析,了解到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的必要性,从而浅谈一下对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关键字】:松花江、水污染、现状、防治措施1.松花江水污染现状1。
1污染现状据国家环保局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按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表水资源质t标准评价松花江水系。
松花江水系监测101个断面:Ⅰ一劣V类水质比例分别为:1.0%、4.0%、22.8%、35。
6%、21。
8%和14。
8%。
嫩江为川类水质.松花江干流吉林省段以川类水质为主,黑龙江省段以vl类水质为主。
主要污染指标是挥发酚、生化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1]图1松花江水系水质类别比例[2]1。
2 水污染主要原因1。
2。
1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对环境保护带来不利的影响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松花江流域长期以来形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煤炭、石油等资源开发强度大,利用效率低,污染排放强度高。
1。
2.2工业污染源治理水平低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流域内废水总量的40%,并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
石油化工、制药、食品酿造、冶金、造纸等行业是区域内的主导产业,也是污染严重的行业,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原材料及水资源利用率低,不仅难以实现稳定的达标排放,而且污染应急设施缺乏,容易发生水污染事故。
1。
2.3城市污水处理率低流域内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截至2004年底,只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14座,处理能力156。
9万吨/日,实际处理量69.9万吨/日,全流域城市污水处理率不到15%.大量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成为松花江流域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1.2.4农业面源污染影响较大流域中下游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共有耕地面积5839万亩,化肥年施用量约203。
8万吨,平均化肥施用量为34.9公斤/亩,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5公斤/亩)和世界平均水平(6.3公斤/亩)。
农田退水汇入河流,加剧了流域水污染.[3]1.2。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课件

吉林省吉林市
污染物质及来源
污染物质
苯、苯胺、硝基苯等有毒化学物 质
来源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 生爆炸事故,导致大量有毒化学 物质泄漏进入松花江
影响范围与程度
影响范 围
松花江下游多个城市及俄罗斯哈巴罗 夫斯克边疆区
影响程度
导致松花江水质严重恶化,对生态环 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引发国 际关注。
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 打击违法排污行为。
效果评估及持续改进方向
治理效果评估
定期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估,总结 经验教训,为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01
科技创新
02 加强科技创新,研发高效、环保 的治理技术和设备,提高治理效率。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参与,加强公众教育和 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03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和渗 漏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畜禽养殖污染
畜禽养殖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中氨氮、总磷等污染 物超标。
农业废弃物处理不当
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在堆放和处置过程中,易产生渗滤液和有害气 体,对水体造成污染。
生活污水排放
城市生活污水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滞后, 导致污水直排现象严重。
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 认识和参与度。
鼓励和支持公众、媒体等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对违法行为 进行举报和曝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
06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未来防范与应对策略建 议
完善跨界水污染防治机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建立跨界水污染联合防治 机制
加强跨界水污染信息共享,定期召开联席会 议,共同研究解决跨界水污染问题。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在2005年的夏天,中国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发生了一起引起全国关注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这场事件使得数百万人口的饮用水受到了威胁,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对这场事件进行分析。
事件概述2005年11月13日,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表示,哈尔滨市的松花江水质中超标污染物五氯酚,已经检出,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
事实上,早在上个月的10月底,哈尔滨的一些市民就已经感到饮用水味道奇怪,黑水河水厂进行污染调查时才发现水中存在超标污染物。
松花江被多个城市用作饮用水源,2005年污染物的检测超标比例最高的是哈尔滨市,其次是佳木斯市、绥化市等。
此次事件中,松花江水质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为五氯酚和六氯苯,而五氯酚是一种有强烈毒性、会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的物质。
由于此次事件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黑龙江省政府随即启动了紧急反应机制,对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和治理,并对涉事企业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事件调查与原因分析经调查发现,此次事件的污染源头是一家名叫“香源集团”的造纸厂。
该厂位于哈尔滨市道里区、南岗区,是哈尔滨市污染主要企业之一。
通过对厂区进行调查,发现该厂的废水排放口直接排放至松花江中,致使大量的有毒污染物被直接排入河水中,最终导致松花江水质严重污染。
这件事故的发生并非偶然,它暴露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监管不力、环保法制情况严峻的问题。
一些企业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违法排放废水,导致环境污染。
同时,相关部门对企业的监管不到位,环保法制建设与社会发展脱节也是导致此类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
可以说,此事件不仅是单纯的环境问题,也是企业、政府、社会共同责任的问题。
事件影响与应对措施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对相关企业和地方政府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本次事件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环保问题,企业也认识到了环保对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
同时,本事件也加速了《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完善和执行,强化了对环境污染的惩治和治理力度。
松花江水污染带给我们的重大启示

3 问责 当成 一种普遍的机制
4 0多万沿江人 民生活 带来重 大影 响 , 以说 威胁 到 了人 民 0 可
问责是重锤 , 问责是警钟 。松 花江水 污染事件 问责 了 国
的根本利益 。缺水 的疑 问及污染 的程 度 一时 成为 市 民的舆 论焦点 , 如何度过 这次水 危机 , 让市 民喝上放 心水 , 为 如何 成
业; 矿难 发生后问责 了矿主 ……这 都 是在 事发 之后 , 且是 从 上到下 的问责 。中国庞大的经济规 模污 染企业 数 以万计 , 安 全隐患随时发生 , 上 到下 的问责 难 以发 挥应 有 的作 用 , 从 恐 怕 也问责不过来 , 该逐 步建 立一 种从 下 往上 的监 督 机制 , 应 让公 民对突发公 共事 件 , 突发 事件 有 足够 的知 情权 , 建立 公
党和政府关注 的重点 。温家宝 总理 亲临 哈尔 滨察 看水 污 染 情况时神态凝重地 说 , 我们 的政府 是人 民的政府 , 必须 对人 民高度 负责 , 对人民的生命 安全 、 身体健康 负责 。 充分 体现 了 执政为 民的宗 旨, 体现 了负责的重 大意 义 , 就是 要代 表最 也
什 么呢?
斯 ……送水对接 , 爱心 对接 , 演绎 了 一 曲曲和 社 会 的交 响 乐 。水利部 紧急协 调 , 大上 游水 库泄 量 , 满水 库从 平 常 加 丰 的 2 0 —3 m / 3 O s放 水 量 提 高 到 6 m / , 高 达 到 O s 最 l0 m / ; O 0 s同时嫩江尼 尔基水库 第一 次开 闸放 流 l m / 上 O s 下。以稀释被污染 水体 , 距哈 市 2 O k 从 2 m之外 的 黄委调 用 移 动监测车 , 强 污染水 体监 测 ; 道部 、 加 铁 交通 部 开辟 “ 色 绿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启示
➢二、企业经营行为要依法合 规。 ●严格规范内部人员岗位职责, 开展一岗双责制。 ●定期对专业设备操控人员进 行职业审查,考核,排除生产 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加强企业资质管理。严禁出 借资质、挂靠、违法转包等行 为。
启示
➢三、应急预案及平时的演练在关键时刻并没有发挥有效功能。
中石油吉林分公司与吉林市政府都已经制定了应急预案。在该公司爆 炸发生后5分钟内,吉林市消防局的官兵就赶到现场;吉林石化启动企 业应急预案;吉林市政府则启动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虽然中石 化吉林分公司既有预案,又进行了演练,但污染事故还是发生了。据 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鉴定,松花江水受到污染的直接原因是 消防人员用水冲洗爆炸现场时,制造苯原料的硝基苯与其他有机物一 起被冲刷出来,并被当成污水,通过排雨管线排放通道,流入松花江。 由此可见,中石化吉林分公司的应急预案及平时的演练在关键时刻并 没有发挥有效功能。这直接说明了应急预案制定的科学性及平时演练 的实效性的重要性。
对环境的影响
污染造成松花江江面上有一条长达80公里 的污染带正在向下流动,苯含量一度超标 108倍。污染带先通过了吉林省的多个市 县,包括松原市;之后污染带进入黑龙江 省境内,省会哈尔滨市几乎是首当其冲。 过了哈尔滨之后,污染带将继续从南向北 移动,并且流经佳木斯市等黑龙江省的多 个市县,然后在松花江口注入黑龙江。污 染带将沿黑龙江向东流动,先经过俄罗斯 的犹太自治州,然后进入哈巴罗夫斯克边 疆区,并且流经哈巴罗夫斯克(伯力)、 共青城、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等城市, 最后注入太平洋。
案例分析
事故经过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一车间发生爆炸。截至同年11 月14日,共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近70人受伤。爆炸发生后,约 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 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爆炸导致松花江江面上产生一条长 达80公里的污染带,主要由苯和硝基苯组成。污染带通过哈尔滨市, 该市经历长达五天的停水,是一起工业灾难。2005年11月21日,哈尔 滨市政府向社会发布公告称全市停水4天,“要对市政供水管网进行检 修”。此后市民怀疑停水与地震有关出现抢购。同年11月22日,哈尔滨 市政府连续发布2个公告,证实上游化工厂爆炸导致了松花江水污染, 动员居民储水。同年11月23日,国家环保总局向媒体通报,受中国石 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
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聚焦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加强环境保护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聚焦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曹言锋【背景材料】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11月23日通报,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受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水体苯超标曾达108倍,污染带长约80公里。
属于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国务院对爆炸事故引起的松花江污染事件极为重视。
温家宝总理指示环保总局等部门和地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饮用水安全,加强监测,提供准确信息。
爆炸事故发生后,国家环保总局和吉林、黑龙江两省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环保部门增加了松花江水质的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
面对全城停水,黑龙江省和哈22尔滨市政府进行了一系列部署。
哈尔滨市在全市各区设置供水点;实行紧急状态下用水限制,所有浴池全部停止供水,所有洗车行全部停止营业;增打新井;开足马力生产纯净水;从外地调运瓶装、罐装纯净水。
11月27日,哈尔滨市恢复供水。
【考点链接】1.政治学科哲学常识:①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各种环境污染之间也存在着联系。
②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③人类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好各类环境问题。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政治常识:①国家要行使社会管理职能,治理污染,保护公共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②国家要行使外交职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③依法治国的原则,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
④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⑤加强民族团结。
⑥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经济常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的统一;生产、消费与经济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2.地理学科①我国水资源的特点、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②水循环原理。
③河流的补给,径流的季节变化。
④雨带的移动,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
⑤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空间分布是南多北少,实施南水北调是解决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的重要措施。
环境污染事件与应急响应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环境污染事件与应急响应_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生态环境保护部门在环境应急响应过程中的主要任务不包括()参考答案:监督检查2.以下属于环境应急响应基本原则的有()参考答案:统一领导,分类管理_以人为本,减少危害以人_部门联动,社会动员_属地管理,先期处置3.关于PM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参考答案:又称为“总悬浮颗粒物”4.关于雾和霾的区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雾比霾的能见度高5.以下不属于霾的特点的是()参考答案:由于范围小,密度大,对光线影响大,因此霾的边界明显6.下列关于PM10和PM2.5的说法,错误的是()参考答案:PM10又称为细颗粒物,PM2.5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7.根据我国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下列AQI指数对应级别正确的是()参考答案:指数为305,严重污染_指数为50,优8.莱茵河水污染事件后,桑多兹公司都做了哪些赔偿?参考答案:桑多兹公司向法国渔民和法国政府支付了赔偿金_桑多兹公司向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捐款730万美元_桑多兹公司成立了“桑多兹-莱茵河基金会”9.桑多姿公司承认向莱茵河中排入()参考答案:除菌剂_有机汞_杀虫剂_除草剂10.下列不属于我国环境应急管理面临的挑战的是( )参考答案: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开始建立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雾霾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是()参考答案:易导致甲状腺肿大12.北京雾霾发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参考答案:汽车尾气排放13.根据《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如果预测未来三天交替出现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则应发布下列哪个级别的预警()参考答案:橙色预警14.下列关于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影响的地区,正确的是()参考答案:俄罗斯、吉林、哈尔滨15.2005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提出健全环境()、()和()体系。
参考答案:应急_监测_监察16.SARS事件是指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
处理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哈尔滨战役的做法及启示

作者: 王卫宪 苏华 孟虹
作者机构: 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哈尔滨150030
出版物刊名: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页码: 4-6页
主题词: 水污染事件 哈尔滨市 松花江 战役 抗非典精神 做法 硝基苯 黑龙江省 接触污染 城市建设
摘要:2005年11月13日,位于松花江上游的吉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太量硝基苯泄露,致松花江水严重污染。
松花江流经黑龙江省15个市县,接触污染较早的哈尔滨市被迫于23日~27日切断松花江自来水供应,给市区400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国内外城市建设发展史上罕见的重大水污染事件。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人民大力弘扬抗洪精神和抗非典精神,顾全大局,戮力同心,不畏艰险,奋勇拼搏,取得了处理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首场战役的胜利,确保了人心安定、生产平定和社会稳定。
哈尔滨战役的胜利。
为进一步打好松花江下游佳木斯、抚远等战役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更好地防控类似重大危机事件以有益的启示。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引言松花江是中国三大河流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然而,近年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频发,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本文将介绍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背景松花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全长1,897公里,流域面积105万平方公里。
它是中国重要的流域之一,为东北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然而,近年来,松花江的水质却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污染原因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是松花江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许多工厂和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污水的处理和排放标准,导致大量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松花江中。
2.农业污染:农业活动也是松花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农田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会通过土壤渗透进入河流,而畜禽养殖中产生的粪便、尿液等也会直接排放到松花江中。
3.生活污水:随着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推进,居民生活污水的排放也成为了松花江水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许多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导致大量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彻底就进入了松花江。
污染影响松花江水污染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1.健康问题:松花江污染后的水质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威胁,长期饮用受污染的水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胃肠道疾病、皮肤病等。
2.水资源短缺:松花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水源,但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可用性。
水污染导致水质不合格,无法直接作为饮用水和生产用水,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困扰。
3.生态破坏:水污染不仅影响人类,也对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水污染会导致水生生物的死亡和栖息地的破坏,破坏了生态平衡,可能导致物种灭绝和生态系统崩溃。
应对措施为了解决松花江水污染问题,需要采取综合的应对措施:1.制定严格的法律和监管措施:加强对工业、农业、生活排放的监管,对不符合标准的企业和个人予以处罚,并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
2.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建和扩建污水处理厂,增加处理能力,确保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得到有效处理。
政策建议摘要

40758加强国家防范控制水污染事件的能力: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启示一、事实2005年11月13日,松花江发生水污染事件,从那以后短短数月时间,北江、湘江、黄河连续发生水污染事件。
分析近期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可以归纳出一些类似或相同的特点:(1)造成水污染事件的基本是工业企业超标、违规、事故排放的化学品;(2)水污染事件虽然没有直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由于污染饮用水,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大超过一般的安全事故;(3)造成事件的污染源都没有被纳入环境风险管理的范围;(4)在发生水污染事件的地区和流域,污染源监测、监督、治理和水质监测的水平都很低;(5)造成事件的污染源多数为老工业企业,建厂时没有执行过环境影响评价;(6)在发生事件的流域,有些虽然制定了水污染防治计划,但都没有水污染事件应急的内容;(7)水污染事件的社会经济影响是相同或类似的,但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却很不相同,监控和处置的技术也各异,表明了水污染事件预警和应急的复杂性。
频繁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其中将“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作为未来15年国家环境保护的七项重点任务之首。
2006年2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正式发布。
2006年初,九个省的11家位于江河边有突出环境风险的企业被挂牌督办;127个投资总额4500亿元的化工石化类项目接受环境风险排查。
二、分析近期发生的一系列水污染事件虽然表现为突发事件,但在“突发”背后却存在必然性。
1.最近20几年,在大规模、高速度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一直滞后。
在“先污染、后治理”思想的主导下,遗留和积累了大量环境风险和隐患,本篇为世界银行“中国水战略研究”项目的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子课题的国际经验系列报告之一。
由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教授执笔。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严肃处理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污染事件相关责任人。
会议听取了关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调查处理的汇报。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
这是一起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特别重大水污染责任事件。
会议同意给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吉林省环保局等单位有关责任人员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会议强调,当前正值冬春事故高发期,各地区、各部门必须把加强安全生产和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重点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切实加强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督管理和环境监测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要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不放过一起事故的处理。
事件回放:松花江污染案2005年11月23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吉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启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采取措施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发生后,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
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
接到报告后,国家环保总局高度重视,立即派专家赶赴黑龙江现场协助地方政府开展污染防控工作,实行每小时动态监测,严密监控松花江水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污染事件发生后,吉林省有关部门迅速封堵了事故污染物排放口;加大丰满水电站的放流量,尽快稀释污染物;实施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应急措施,组织环保、水利、化工专家参与污染防控;沿江设置多个监测点位,增加监测频次,有关部门随时沟通监测信息,协调做好流域防控工作。
黑龙江省财政专门安排1000万元资金专项用于污染事件应急处理。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精选]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98a3818f28ea81c758f57884.png)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精选] 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经济7班佟士达 1121100211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998年至2006年共发生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14742起,平均每年发生1600多起。
一些重大的环境事件如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等,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目前国内针对各种事件的统计分析内容多数集中在安全生产方面,对于事件的起因,造成事故的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因素研究较多,而对于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将对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根据其发生原因、行业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规律和特点,并将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原因分析;意见总结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率逐年升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环境污染事件的高发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998年至2006年共发生环境污染和破坏事件14742起,平均每年发生1600多起。
一些重大的环境事件如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广东北江镉污染事件、2007年太湖蓝藻危机等,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
目前国内针对各种事件的统计分析内容多数集中在安全生产方面,对于事件的起因,造成事故的生产设备等方面的因素研究较多,而对于环境污染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
本文将对2005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根据其发生原因、行业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其规律和特点,并将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
一、事故详情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爆炸发生后,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造成了江水严重污染,沿岸数百万居民的生活受到影响。
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修正)

【法规标题】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修正)【发布部门】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文字号】【适用区域】黑龙江省【发布时间】2018-04-26【生效时间】2018-04-26【关键词】环境,水及废水管理,其它管理【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取代了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15年修订)【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修正)备注:国家尚未公布2018年修订后的正式版本,此版本是一点通团队依据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2018年4月26日发布的《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和修改<黑龙江省统计监督处罚条例>等72部地方性法规的决定(2018年发布)》编辑而成,仅供参考。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防治松花江流域水体污染,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保障用水安全,建立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汇入松花江水系的所有地表水的全部集水区域(以下简称流域)的水体污染防治。
第三条 流域水污染防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明确责任、依法监管、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依法批准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增加水污染防治投入,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和有利于水污染防治的生产方式,鼓励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第六条 省、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应当将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跨行政区界断面水质状况和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年度和任期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
松花江污染事件

松花江污染事件事件背景松花江是中国重要的一条河流,经过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个省份,流域面积广大,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松花江多次发生严重的污染事件,给沿岸居民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害。
事件经过事件一:化工厂废水直排在2010年,一家位于松花江沿岸的化工厂被曝光直排废水到江中,导致松花江水质严重恶化。
该化工厂为了降低成本,没有建设废水处理设施,直接将废水排放到江中。
废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
当地居民和环保组织多次上访和抗议,要求政府采取行动。
事件二:农药污染在2015年,松花江中发生了一起农药污染事件。
大量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农药,这些农药流入了松花江,对江水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经检测,松花江中的农药浓度超过了安全标准,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威胁。
事件三:工业废料倾倒在2018年,有媒体报道称,在松花江流域的一些地方,工业废料被非法倾倒到江中,导致松花江水质恶化。
这些工业废料含有重金属和有害物质,对水质产生了极大的污染。
倾倒废料的企业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没有考虑到环境和公共利益。
影响与损失影响一:水质恶化松花江污染事件导致了松花江水质的恶化。
污染物对江水的浑浊度和透明度产生了影响,严重影响了江水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大量有毒有害物质的存在,也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影响二:生态环境破坏松花江是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是众多动植物的栖息地和繁衍地。
污染事件破坏了江水的生态平衡,导致许多物种的数量和种群分布受到了影响,甚至有些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影响三:经济损失松花江污染事件对沿江地区的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失。
因为江水的污染,水产业、农业和旅游业等受到了重大影响。
很多渔民和农民因为江水污染无法正常工作,导致收入减少,经济困难。
旅游业受到的影响也很大,游客数量减少,旅游收入下降。
应对措施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应该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及缓解措施调研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分析及缓解措施调研松花江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第五大河流,也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对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缓解措施。
针对松花江水污染问题,需要采取以下缓解措施。
首先,要加强环境监管和立法。
加大对工业企业、农业生产者和城市居民的环境监督力度,加强对排污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完善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机制。
其次,要加强废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
要推动企业进行工业废水的处理,促使农业生产者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同时改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水平,确保城市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此外,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也是重要的手段。
通过研发和推广新的环境友好型技术,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另外,还可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对水环境保护意识,以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积极性。
在实施缓解措施的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参与。
政府要加强监管和管理,提供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鼓励企业和居民积极投入到水环境保护中。
企业要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公众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总之,松花江水污染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保护好松花江这一重要的水源地,维护好人民的生存环境。
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修正版)

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修正版)为了防治松花江流域水体污染,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保障用水安全,建立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新修正了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修正版),欢迎大家阅读。
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修正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防治松花江流域水体污染,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保障用水安全,建立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汇入松花江水系的所有地表水的全部集水区域(以下简称流域)的水体污染防治。
第三条流域水污染防治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明确责任、依法监管、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依法批准的《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增加水污染防治投入,并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清洁生产和有利于水污染防治的生产方式,鼓励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控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
第六条省、市(地)人民政府(行署)应当将重点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跨行政区界断面水质状况和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纳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年度和任期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考核结果。
第七条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组织实施本条例。
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需要,经批准在省内有关社会经济区域设立环境保护派出机构,负责该区域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
各级发展改革、财政、水行政、工业、建设、交通、卫生计生、农业、畜牧、林业、公安、国土资源等部门以及海事管理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流域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中国环保四年巨变——从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说起

一 一
从 松 花 江 水 污染 事 件说 起
口 曾贤刚 吴雅玲/ 文
短 短四 年 间 ,中 国环 境 保 护 的发 展 战 略 、组 织机 构 、工作 方 式 、管 理 手段 、 执 法 力 度 、公 众 参 与度 、学术 研究 情 况 及 中 国在 国 际环 境保 护 领 域 的主 张 均发 生 了 巨大 的转 变 。站 在 历 史 的转 折 点上 ,中 国政 府和 人 民选择 了 “ 环境 保 护 与经 济 增 长 并重 ”的 发展 道 路 。这 是 迈 向和 谐社 会 的必 然 选 择 ,是 社 会 需求 变 化 的客 观 反 映 。作 为 一 个特 殊 事件 ,松花 江 水 污染 注 定 要成 为观 察 中 国 环境 保 护 历史 性 变 化 的载 体 ,并 见证 中 国未 来环 境保 护 事业 更 伟大 的进 步 。
次会 议决定组建环境保护部 ,加大环保
部 门统 筹协 调 重大 环境 问题 的力度 。
组 织 机 构 :环 保 总 局
升 格为 环保 部
2 0 年吉林 化工 厂污染 松花 江 、 05
18 年 ,国家环境保 护局成立 ,从建设 98
部分离 出来 ,成为国务院的一个直属机
念 、道路 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它必将促 2 0 年 蓝 藻 接 二 连 三爆 发 07
重性 、 生的巨大影 响 , 之成为中 国 产 使
与世 界环境 污染史 上的 重大变化而被 载人 中国和世界环境保护
史册 。
时至2 0 年 1 月 ,距 松花 江水 污 09 1 染事件发 生 已4 。短短 四年间 ,中 国 年 环境保护 的发展 战略 、组织 机构 、工作 方式 、管理手段 、执法力度 、公众参 与 度 、学术研究情况及 中国在 国际环境 保 护领域 的主张均发 生了巨大的转变。站 在历 史的转折 点上 ,中国政 府和人民 以 超凡 的智 慧与巨大 的勇气 ,选择 了 “ 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国家防范控制水污染事件的能力: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启示
一、事实
2005年11月13日,松花江发生水污染事件,从那以后短短数月时间,北江、湘江、黄河连续发生水污染事件。
分析近期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可以归纳出一些类似或相同的特点:
(1)造成水污染事件的基本是工业企业超标、违规、事故排放的化学品;
(2)水污染事件虽然没有直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但由于污染饮用水,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大大超过一般的安全事故;
(3)造成事件的污染源都没有被纳入环境风险管理的范围;
(4)在发生水污染事件的地区和流域,污染源监测、监督、治理和水质监测的水平都很低;
(5)造成事件的污染源多数为老工业企业,建厂时没有执行过环境影响评价;
(6)在发生事件的流域,有些虽然制定了水污染防治计划,但都没有水污染事件应急的内容;
(7)水污染事件的社会经济影响是相同或类似的,但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却很不相同,监控和处置的技术也各异,表明了水污染事件预警和应急的复杂性。
频繁发生的水污染事件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2005年12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其中将“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作为未来15年国家环境保护的七项重点任务之首。
2006年2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正式发布。
2006年初,九个省的11家位于江河边有突出环境风险的企业被挂牌督办;127个投资总额4500亿元的化工石化类项目接受环境风险排查。
二、分析
近期发生的一系列水污染事件虽然表现为突发事件,但在“突发”背后却存在必然性。
1.最近20几年,在大规模、高速度开展经济建设的同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一直滞后。
在“先污染、后治理”思想的主导下,遗留和积累了大量环境风险和隐患,其滞后效应现在开始显现。
中国的环境保护投资实际上一直无力保护经济高速增长压力下的生态环境。
“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环境保护投资只占同期GDP的
0.74%、0.88%和0.99%,无论是比重和增长率都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如果比照同期
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三个5年内环保投资的比例分别为2.17%、2.46%和2.37%,基本没有增长。
即使是“十一五”规划的环境保护投资,比“十五”增长85%,按照过去15年中国GDP每五年增长80-120%的比率,也仍然是和GDP同比增长,无法实现超越。
温家宝总理坦承“十五”规划的环保目标没有实现,投资不足应是主要原因
本篇为世界银行“中国水战略研究”项目的水污染突发事件应急与预防子课题的国际经验系列报告之一。
由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马中教授执笔。
有关世界银行“中国水战略研究”项目的信息和其它报告,请与世界银行谢剑博士联系,电邮:,传真:202-522-1666;或访问项目网站/eapenvironment/ChinaWaterAAA
之一。
2.流域水污染防治,特别是跨省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具有国家公共服务的特征,中央政府应当承担管理责任。
但是长期以来,在跨省流域水污染控制问题上,中央政府过度强调地方政府的职责;中央政府各个部门之间也职能不清,揽权诿过。
中国主要的跨省流域,都存在上游经济落后但环境重要、下游经济发达的巨大差距,依靠贫困的上游,无论是环境保护能力制约还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都不可能解决流域的水污染问题。
为了纠正市场失灵和体制失效,中央政府必须保持强有力的直接监督权和控制能力。
3.中央政府对跨省流域综合治理的财政投资,在部门间也很不均衡。
同一流域的不同部门的投资项目和规划一直失于统筹协调,中央财政在洪水控制、水土流失和水资源调配上从来不吝惜投资,但由于上面提到的认识,认为水污染治理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市场的责任,导致财政资金严重短缺,由此造成政府对污染源监督失控,环保部门能力疲弱,水质监测信息混乱失真,中央政府没有在第一时间获得环境信息的渠道,更不掌握直接监控重大污染源和保护水源地的能力。
4.近年来政府鼓励环境信息公开化,支持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认可媒体报道环境状况和相关问题。
环境质量是具有很强收入弹性的服务,收入水平提高后,对于环境质量的需求会加速提升。
环境信息公开化和对环境服务越来越高的需求,也增强了水污染事件的社会影响力。
三、认识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进程中,每一次发生重大的自然、社会、经济事件,往往能从“坏事变成好事”,推动了政府公共管理体制的改革。
1998年全国范围的大洪水,促使中国政府决心大幅度提高生态建设的投资。
2003年的SARS,使中国政府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农民贫穷和农村落后的严峻事实,使得中央政府在2005年下决心“建设新农村”。
2005、2006之交的水污染事件能否帮助中央政府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于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而痛下决心呢?
中国的七大江河流域面积为437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4%,覆盖中国的29个省、市、自治区。
人口占全国的88%,耕地面积占全国的80%以上,河川径流量占全国的57%。
因此,控制流域的水污染就是保障国家的水安全,对于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社会发展都具有极其主要的意义。
频繁发生的水污染事件确实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普遍认为建立流域水污染应急机制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但是必须清醒的看到,造成水污染事件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没有应急机制,而是对污染源的监督失控,治理流域水污染的能力极度不足。
中国的水环境就像是病入膏肓的病人,污染事件只是病症的急性发作,面对事件,环境保护部门和专家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事件是表,污染源是本,建立流域应急体制虽然非常紧迫和十分必要,但过分强调应急,不看到造成问题的原因和应急所需要的制度、体制和能力条件,就不可能从根本上防范水污染事件的发生。
就好像治病,治表不治本,只可以救一时之急,不能解心腹之患,甚至可能误诊。
也会错失水污染事件这个坏事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水污染应急机制是一个综合管理过程,包括四个个环节:风险评估;风险预防;事件处置;影响清理。
其中风险评估和预防是事故发生之前的管理,是应急的基础,
也是最大限度减少污染事件的最重要条件。
而事件处置和影响清理是事件发生之后的管理,是处理和善后工作。
目前主管部门和专家在有过度关注事后应急的倾向,强调事件发生之后的信息传递和处理,对预防污染事件发生似乎认识不足。
首先,预防事件发生离不开水污染整体监控能力建设。
执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具备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包括污染源排放监控、环境质量监测、风险分析评估、预警(包括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时监控信息系统、应急资料库等)、响应(信息报送处理、应急监测、信息发布、安全防护)等具体能力。
这些能力是基于一个健全的污染防控体系的,脱离这一基础侈谈应急机制,无异于空中楼阁。
松花江事件表明,我国的环境信息获取和传递机制存在严重问题:(1)对污染源监控失灵,污染源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报告和报告什么;(2)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监督不足,地方政府也可以决定是否和如何上报;(3)中央政府没有直接获得第一手环境信息的渠道。
其次,实现应急目标离不开水污染管理体制建设。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确定了“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属地为主,分级响应”的原则,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部门直接协同合作,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这只是一个在应急状态下,临时形成的组织结构。
如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职责清晰的原则能够在日常的环境管理体制中得以落实,可以避免很多污染事件的发生。
部门间的协调机制:水利与环保;城建与环保;规划与环保。
在水质方面,加强流域部门的监测能力和与环保部门的信息共享。
第三,实现应急目标需要相应的制度基础。
包括(1)处理水污染事件的法律依据;(2)预防和处置水污染事件的规章、制度;(3)以预防为主的水污染风险管理计划;(4)改进现有的制度,主要是排污申报、排污许可证和环境影响评价对水污染事件的控制能力。
当前和今后比较长一段时间里,水污染是中国水管理面临的最严重挑战。
中国当前有三亿人的饮用水不安全,而直接决定饮用水安全的水污染管理体制依旧处于信息阻断、管理混乱、责任不清的状态。
与水资源调配、洪水控制和水土保持相比,中国政府在水污染控制的投资是最少的。
因此,对于中国政府来说,建立水污染事件应急机制十分紧迫和必要。
但是,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水环境如染沉疴,病来如山倒,病去却如抽丝。
应急系统是解决突发问题的手段,却不可能解决全部的水污染问题。
中国水污染的治理不可能速战速决,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只有建立起强大的水污染防治能力和管理体系,才能够从根本上防范和控制水污染事件。
一定要认清水污染应急和综合防治的关系,应急是手段,综合防治是基础。
应急是环节,综合防治是总体。
在建设应急系统的同时,必须把建立综合防治体系的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如果过分强调应急,忽视水污染综合防治体系的建立,无异于舍本逐末,应急系统也失去立足的根基。
四、建议
总体建议:
抓住举国上下高度关注水污染、党中央、国务院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高度的有利时机,建立水污染应急机制,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建立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体系。
建立水污染应急机制应当从改革管理体制、改进管理制度和加强管理能力三个方面同步推进,并且基于和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的体制、制度、管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