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太阳系有关的资料

合集下载

天文学的太阳系探索(最全)

天文学的太阳系探索(最全)

天文学的太阳系探索(最全)1. 简介太阳系是指地球所在的星域,包含八颗行星、恒星和其他天体。

本文将全面探索太阳系的组成、特点和各个行星的特点。

2.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恒星,占据了太阳系绝大部分的质量。

除了太阳外,还有八颗行星、几十颗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

下面将逐一介绍它们。

3. 行星3.1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是太阳系的八颗行星。

3.1.1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是太阳系内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其特点如下:-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具有不同的大小、质量和组成。

-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中的土是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

-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的轨道直接影响了它们的特性和地质构造。

3.1.2 海王星海王星是太阳系中的外行星,其特点如下:- 海王星由冰和岩石组成,表面有大量的气体层。

- 海王星的轨道与其他行星不同,因此它的表面温度很低。

- 海王星是太阳系中最深沉的行星,其内部可能存在液态水。

3.2 其他行星除了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和海王星外,太阳系还有其他小行星、矮行星和彗星等。

它们在太阳系中的分布和特点各不相同。

4. 太阳系的特点太阳系具有以下特点:- 太阳系呈现出较为规则的运动轨迹和相对稳定的结构。

- 太阳系中的行星绕太阳公转,同时自转。

- 太阳系中的天体之间存在引力相互作用,维持着太阳系的稳定性。

5. 结论通过对太阳系的探索,我们可以了解到宇宙中的行星和天体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太阳系的探索为我们深入理解宇宙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参考。

6. 参考资料。

与太阳系有关的资料

与太阳系有关的资料

与太阳系相关的资料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天体,包括受太阳引力作用而环绕其运转的其他天体在内的天体系统。

太阳位于该系统的中心,并以其绝对优势的质量(占该系统总质量的99.8%,其他一切天体只占0.2%)所产生的巨大引力,像原子核对周围电子一样,控制着整个系统。

太阳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

它所发出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着整个太阳系。

当然,作为一个系统,其他天体成员也都有自己的相对应的位置,地球就是其中很具特色的成员。

太阳系的组成在太阳系中,除了中心天体一太阳以外,还有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其中行星和行星的卫星是太阳系中重要组成成员。

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八个大行星的运动和分布状况决定的。

在太阳系中,日前已经发现的大行星有八个。

按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自身都不能发出可见光,只能靠表面反射太阳光,才显得明亮。

有的看上去比其他恒星还要亮,那是因为它们距离地球很近的缘故。

另外,因为行星质量同太阳相差极大,所以在太阳的巨大引力下,它们都共同围绕着太阳旋转。

太阳在亿万颗恒星中,论其半径、质量、温度和光度等物理参量太阳仅仅一颗普通的恒星。

但是,因为太阳距离地球最近,所以对于人类和地球上一切生命来说,它又是一颗极其重要的恒星。

1.日地距离日地距离又称太阳距离。

指的是日心到地心的直线长度。

因为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个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所以这个距离是变化的。

其最大值为15 210万千米(地球处于远日点);最小值为14710万千米(地球处于近日点);平均值为14 960万千米;这就是一个天文单位。

19'7 6年国际天文学结合会把它确定为149 597 870千米,并从1984年起用。

按此距离计算,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只需8分18秒。

2.太阳的大小和质量在日地距离已知的条件下,只要通过仪器测得太阳视圆面直径的张角,即可计算太阳的体积。

关于太阳的资料

关于太阳的资料

关于太阳的资料基本信息1.大小和位置:•太阳是太阳系内最大的物体之一,其直径约为139.2万公里(864,400英里)。

•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它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旋转。

2.构成和组成:•太阳主要由氢气约占质量的74%和氦气约占质量的24%构成。

•除了氢和氦之外,太阳还含有少量其他元素,如氧、碳、氮、等等。

3.能量产生:•太阳的能量来自核聚变的过程。

在太阳核心,将氢原子融合成氦,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光辐射。

•这个核聚变过程持续不断地进行,为太阳提供了稳定的能量输出。

4.光和热能:•太阳产生的光和热能源源不断地向外传播,经过大约8分钟左右才到达地球。

•太阳的光和热能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重要来源,它们驱动了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5.太阳活动:•太阳表面存在着太阳黑子、日冕物质抛射等各种活动。

•太阳活动具有周期性,其中太阳黑子是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观测太阳活动水平。

6.结构:•太阳内部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

从内到外依次是核心、辐射区、对流区和光球。

•光球是我们能够看到的太阳表面,它呈现出明亮的¥¥。

7.温度和亮度:•太阳的核心温度约为1500万摄氏度(2700万华氏度),表面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10,000华氏度)。

•太阳是夜空中最亮的星体,它提供了地球上所见到的主要光源。

8.自转:•太阳以自己的轴向旋转,这个自转周期被称为太阳日。

在赤道附近,每个太阳日大约为25天左右。

9.太阳周期:•太阳具有一个约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这是由于太阳磁场的变化所引起的。

在活动峰期,太阳黑子数量会增加。

10.影响地球的活动:•太阳爆发会产生耀斑、日冕物质抛射等强烈的太阳活动,它们会对地球的电离层和通信系统造成影响。

11.直接观测和探索:•科学家们通过太阳望远镜和小型卫星对太阳进行观测,以了解其内部结构、活动和变化。

•太阳系的多个探测器已经被发送到太阳附近,如NASA的帕克太阳探测器,旨在获取关于太阳实时数据的更多信息。

12.距离:•太阳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约1.496亿公里(9300万英里),被称为天文单位(AU)。

【优质】太阳系的资料-推荐word版 (9页)

【优质】太阳系的资料-推荐word版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太阳系的资料篇一:太阳系天体资料大全太阳(sun):平均半径:696000 km平均密度:1411 kg/m3质量:1.989e30 kg表面重力(赤道):274 m/s2表面温度:5780 K自转周期:27~32天公转周期:225000000年太阳寿命:100亿年太阳年龄:45.7亿年物质组成:氢71.3% 氦27% 其它2%水星(Mercury):平均半径:2440±1 km平均密度:5427 kg/m3质量:3.302e23 kg表面重力(赤道):3.7m/s2赤道磁场:0.004Gs自转周期:58.65天公转周期:87.9693 天水日距离:4590~6970万千米最高地表温度:427 ℃最低地表温度:-173 ℃大气组成:氦42% 钠42% 氧15% 其它1%大气压:2 kPa卫星:无主要组成:石质和铁质平均公转速度47.89 km/s水星自转三周才是一昼夜。

水星上一昼夜的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176天。

与此同时,水星也正好公转了两周。

因此人们说水星上的一天等于两年。

金星(Venus):平均半径:6073 km平均密度:5240 kg/m3质量:4.67e24kg表面重力(赤道):8.78 m/s2自转周期:243天(逆向)公转周期:224.7 天金日距离:10821万千米最高地表温度:585 ℃最低地表温度:565 ℃大气组成:二氧化碳97% 氮3%大气压:9119 kPa卫星:无主要组成:玄武岩熔岩和铁-镍核平均公转速度35.03 km/s地球(earth):平均半径:6373 km平均密度:5515 kg/m3质量:5.974e24 kg表面重力(赤道):9.78 m/s2赤道磁场:0.4Gs自转周期:1 天公转周期:365.26 天地日距离:14710~15210万千米最高地表温度:57.7 ℃最低地表温度:-89.2 ℃大气组成:氮78% 氧21% 氩0.9% 二氧化碳0.04% 大气压:101.3 kPa卫星:月球年龄:45.4亿年平均公转速度:29.78 km/s月球(moon):平均半径:1738 km平均密度:3350 kg/m3质量:7.35e22 kg表面重力:1.62 m/s2平均公转周期27.32天。

太阳系的知识

太阳系的知识

太阳系的知识什么是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太阳、以及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系列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组成的。

它是我们所处的宇宙家园。

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是一颗巨大的恒星。

它的质量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的温度和能量极高,它的热能支持了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存在。

行星太阳系中共有8颗行星,按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为:水金火地(水金火地外有冥王星,但已不再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认定为行星)。

- 水星: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呈现灰色的岩石表面。

- 金星:与地球相似,被称为“姊妹行星”,有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层。

- 地球:我们所在的行星,适宜生物生存的气候和环境。

- 火星:有类似于地球的地貌特征,又被称为“红色星球”。

- 木星: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有明显的气体外壳。

- 土星:醒目的光环是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太阳系中第二大的行星。

- 天王星:自转轴倾斜,表面呈现蓝绿色。

- 海王星:太阳系中最远离太阳的行星,有浓厚的氨冰层。

卫星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同时,还有许多卫星围绕着行星运行。

比如,地球有一个唯一的卫星——月球。

而木星和土星分别拥有数量众多的卫星,其中一些卫星也有可能具备一定的生命存在条件。

小行星和彗星太阳系中还存在许多小行星和彗星。

小行星主要存在于太阳系行星之间的区域,而彗星则是从更远的区域飞来的冰、岩石和气体组合体。

结论太阳系是一个庞大而神秘的宇宙系统。

我们对太阳系的了解不断深入,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答。

通过对太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知宇宙的运行和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太阳系十大知识点

太阳系十大知识点

太阳系十大知识点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宇宙家园,它包含了太阳以及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太阳系的十大知识点,以便更好地了解我们所处的宇宙环境。

知识点一: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它是由炽热气体构成的恒星。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公里,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

它主要由氢和氦组成,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

太阳的能量支持着太阳系中的生命存在。

知识点二:行星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分别是:水金火木土天王海王。

其中,水金火木土是内行星,它们主要由岩石和金属构成;天王海王是外行星,主要由气体和冰组成。

行星围绕太阳运行,并具有自己的卫星系统。

知识点三:卫星太阳系中的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系统。

例如,地球有一个月球,木星有至少79个卫星。

这些卫星围绕行星运行,有助于维持行星的稳定轨道。

知识点四:小行星带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一个区域,它包含了大量的小行星。

这些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未能形成行星的残留物。

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天体是矮行星谷神星。

知识点五:彗星彗星是太阳系中的冰尘天体,它们具有长尾和亮晕。

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太阳的热量使冰尘蒸发,形成明亮的尾巴。

彗星的轨道通常是椭圆形的,它们来自太阳系外围的库亚柏带或奥尔特云。

知识点六:行星环土星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明显行星环的行星。

它的环由数千个冰和岩石碎片组成,围绕着行星的赤道平面。

行星环是太阳系中的奇观之一,为我们提供了对行星形成和演化过程的重要线索。

知识点七:太阳系边界太阳系的边界被定义为太阳风停止影响的地方,这个区域被称为震荡圈。

在这个区域之外,太阳的引力几乎不再起作用,而宇宙射线则开始占主导地位。

知识点八:行星间空间行星间空间是太阳系中行星之间的空旷区域。

尽管行星之间的距离很大,但它们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对行星轨道的稳定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知识点九:太阳系的形成太阳系形成于约46亿年前的一次星云坍缩事件中。

太阳系大家族

太阳系大家族

金星有浓密的大气层,为了揭开这层面纱,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开始 竞相发射探测器到金星上去,仅在1978年12月4日到25日,美苏就各有两个 考察船在进行着陆。 金星没有辐射带和磁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在
97%以上,还有少量的氮、氩、一氧化碳、水蒸气及氯化氢等。强烈的 “温室效应”使金星表面温度高达465-485摄氏度,温差很小,基本上没有 昼夜、季节和地区的差别。 金星表面的气压为90,相当于地球上海洋深 处900米左右所受的压力。表面风速大约2-3米/秒,随高度的增加,风速 逐渐增大,在50-70公里高空,风速高达100米/秒,强烈的对流产生了频 繁的闪电。在离金星表面30-88公里的空间,是一层浓密的硫酸雾。金星 表面不存在任何液态水,没有任何生命形式存在的可能。 金星上最高的
将混沌的宇宙规划得和谐有序。他地位显赫,译成中文便是天王星。
夜晚在院子里与他的妹妹卡洛琳·赫歇耳(Caroline Lucretia herschel) 用自制 的反射式望远镜观察星空时,偶然间在双子座发现了一颗与众不同的淡 绿色的星星,心中不免惊颤,这是一颗什么星呢?他让妹妹卡洛琳将观 察内容记录了下来,连续几天的跟踪观测使他认定,所发现的一定是太 阳系的天体,可能是彗星。于是他把一篇题为《一颗彗星的报告》的论文 递交给英国皇家学会。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惹人注目的一颗行星,它是行星九兄弟中的老大---个儿最
大。它的亮度仅次于金星。中国古代把它叫做“岁星”,用它来纪年,因为 已经知道它的公转周期近于12年。西方则称木星为“朱庇特(Jupiter)”,即罗马 神话中的主神。相当于希腊神话中的王者---天神宙斯。 木星直径约为14.3万 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1.25倍,体积为地球的1316倍,而质量为所有其他行星 的2.5倍。木星的平均密度相当低,仅1.33克/立方厘米。其绕太阳公转一周约 12年,而自转一周仅要近10小时。由于它自转太快,致使星体变扁,其赤道 半径与极半径相差5000千米之多。木星没有固体外壳,它是一颗由液态氢组

关于太阳的知识资料

关于太阳的知识资料

关于太阳的知识资料
太阳是我们太阳系中最重要的天体之一,以下是关于太阳的一些知识资料:
1. 太阳是由氢、氦和其他元素构成的一颗恒星。

它在太阳系中的重要性是因为它是太阳系中的中心点,所有其他行星都围绕着它旋转。

2.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000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

太阳的体积相当于地球体积的1,300,000倍。

3. 太阳的温度非常高,约为5,500摄氏度。

它的温度是由太阳内部的核融合反应产生的能量所引起的。

4. 太阳的光芒需要大约8分钟才能到达地球。

虽然它看起来非常小,但太阳实际上比地球大得多。

5. 太阳有大量的磁场活动,包括日冕质量抛射和太阳耀斑等现象。

这种活动可能会对地球上的通信和电力系统造成影响。

6. 太阳有一个周期性的活动,大约每11年一次。

这个周期被称为太阳黑子周期,因为在太阳表面上会出现大量的黑子。

7. 太阳对于生命在地球上的存在非常重要。

它提供了光和热,使得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从而产生氧气和食物。

总之,太阳是我们太阳系中不可或缺的天体,我们需要对它的特性和活动进行研究和监测,以保护我们的地球和人类生命的安全。

- 1 -。

关于太阳系的资料

关于太阳系的资料

关于太阳系的资料
太阳系,即太阳和其影响我们太空宇宙内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微小天体的聚集体。

从它的起源始至今,太阳系已经存在了45、62亿年,它由八大行星组成,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一共有1999个天体,它们如此错综复杂,遍布于整个宇宙中,互相缠绕,相互影响,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

它的运动方式有围绕自身的自转,也有绕太阳公转。

在太阳系中,太阳是整个太阳系的核心,它是宇宙中最大的星体,具有极强的
引力,不仅给八大行星和其他天体提供了热量和光照能量,同时也控制着太阳系的整体结构稳定性和运动状态。

另外太阳系中有1000多种小天体,但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彗星、小行星和小
行星带,由于它们处于“卫星-行星-太阳”三体力学系统之外,它们的轨道运动都会受到极弱的外力影响,因而呈现出错综复杂的运动状态。

此外,太阳系中有空间垃圾和其它许多废弃航天器,这些都影响着太阳系的运
动状况。

太阳系是我们宇宙中最重要的一个系统,它的规模和相对稳定性让它成为我们
探索宇宙的窗口,就像人们在探索其他宇宙天体一样,越深入,越可以了解太阳系内隐藏的宝藏。

太阳系资料图片赏析

太阳系资料图片赏析

太阳系资料图片赏析太阳系(The Solar System)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虽然它只是一颗中小型的恒星,但它的质量已经占据了整个太阳系总质量的99.85%;余下的质量中包括行星与它们的卫星、行星环,还有小行星、彗星、柯伊伯带天体、外海王星天体、理论中的奥尔特云、行星间的尘埃、气体和粒子等行星际物质。

整个太阳系所有天体的总表面面积约为17亿平方千米。

太阳以自己强大的引力将太阳系中所有的天体紧紧地控制在他自己周围,使它们井然有序地围绕自己旋转。

同时,太阳又带着太阳系的全体成员围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

太阳系内迄今发现了九颗大行星。

有时称它们为“九大行星”。

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这九大行星依次是:最近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以及最远的冥王星。

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也被称为类地行星。

除了水星和金星外,其他的行星都有卫星。

在火星和木星之间还存在着数十万个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小行星,天文学家将这个区域称为小行星带。

此外,太阳系中还有超过1000颗的彗星,以及不计其数的尘埃、冰团、碎块等小天体。

太阳系中的各个天体主要由氢、氦、氖等气体,冰(水、氨、甲烷)以及含有铁、硅、镁等元素的岩石构成。

类地行星、地球、月球、火星、木星的部分卫星、小行星主要由岩石组成;木星和土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其核可能是岩石或冰。

一、太阳(The Sun)太阳在浩瀚的宇宙中谈不上有什么特殊性。

组成银河系的有大约两千亿颗恒星,而太阳只是其中中等大小的一颗。

太阳已的年龄有46亿岁,正处在它一生中的中年时期。

作为太阳系的中心,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生长都直接或间接地需要它所提供的光和热。

太阳对太阳系而言是一个有着巨大影响并占支配地位的天体。

它的直径达一百四十多万公里,是地球直径的一百多倍;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九十九点八。

要用一百多个地球才能填满太阳的圆面,而它的内部则能容纳大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太阳内核的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五百万度,在那儿发生着氢-氦核聚变反应。

太阳系科普资料

太阳系科普资料

太阳系科普资料太阳系是我们所处的宇宙家园,是由太阳、八大行星以及一些小行星、彗星和其他天体组成的。

它是一个庞大而神秘的系统,我们将在本文中对太阳系的各个成员进行科普介绍。

一、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

它由氢和氦等气体组成,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公里,质量约为地球的330,000倍。

它的表面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能够照亮整个太阳系。

二、行星1. 水金火木土太阳系中的行星可以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类。

内行星是指靠近太阳的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土五颗行星。

水金火木土行星的特点各不相同,它们的大小、质量、气候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2. 天王星和海王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太阳系中的外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较远,因此被称为“冰巨星”。

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是气态行星,它们的表面主要由气体和冰组成。

天王星是太阳系中最冷的行星,而海王星则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风暴激烈的行星。

三、小行星和彗星除了行星之外,太阳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小行星和彗星。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的岩石和金属块状天体,大部分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

彗星则是由冰、尘埃和岩石组成的天体,它们通常呈现出明亮的尾巴。

四、其他天体除了行星、小行星和彗星之外,太阳系中还存在着一些其他的天体。

例如,卫星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例如地球的月亮。

还有行星环,例如土星的环,它们由冰和尘埃组成。

此外,还有一些矮行星和类地行星等。

总结:太阳系是一个庞大而神秘的系统,由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和其他天体组成。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行星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类。

除此之外,太阳系还包括小行星、彗星、卫星、行星环等。

通过科普资料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增加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太阳和太阳系资料

太阳和太阳系资料
微不足道的 • 地球自转
日心说:哥白尼
• 宇宙的中心是太阳 • 众星与其它行星绕日公转 • 地球自转 •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 行星的排列顺序和周期 • 逆行是两种不等速运动的反映
缺陷
• 恒星球层 • 不动的中心天体 • 匀速的圆周运动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 第一定律(轨道定律):行星轨道都是椭 圆;太阳位于椭圆的焦点之一;
二、 太阳系的组成
九大行星 ❖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 星,海王星,冥王星。
其他成分 ❖ 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
1、九大行星
• 轨道运动的基本特点: 共面性:倾角很小,水、冥比较大 近圆性:水、冥比较扁 同向性:自西向东公转 遵距性:提丢斯——波德定则
• 0.4+(0.3×2 n) (n=-∞、0、1…)
太阳的平均密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 外部很低,中心很高达到 钢锭密度的20倍
二、 太阳的热能、温度和热源
太阳热能
❖ 太阳常数:8.16J/(cm2·min); ❖ 平均距离,太阳直射,大气界外; ❖ 太阳辐射总量:3.826 ×1026J/s; ❖ 地球所得:1.74 ×1017J/s(占22亿分之
中国古代
• 盖天说: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 浑天说:天蛋壳,地蛋黄 • 地动说;天左旋,地右旋
地心说
• 托勒密:公元130年 1、地球是不动的中心 2、日月按简单的圆形绕转地球 3、行星按本轮均轮说转动
地、月、水、金、日、火、木、土、恒星
原始的日心说: 亚得山得里亚学派
• 宇宙的中心是太阳 • 地、日、月与众星所在的天穹高度相比是
❖ 第二定律(面积定律):行星向径在轨道 平面上扫过的面积与时间成正比,即面速 度不变 ;

太阳系的知识点

太阳系的知识点

太阳系的知识点太阳系是指位于银河系内的一颗恒星——太阳,以及围绕太阳运行的一系列天体的集合体。

它包括八颗行星、数十颗卫星、数以亿计的小行星和彗星,是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所在的系统。

以下是太阳系相关的一些知识点。

一、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拥有约99.86%的太阳系总质量。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公里,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30万倍。

太阳由氢和少量的氦等元素组成,并以核聚变的方式产生能量。

太阳是地球上生物生存所必需的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

二、行星太阳系中的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远近可分为:水金火木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其中,水金火木土为内行星,它们的表面较为类似,主要由固态或类似固态的地壳组成。

而外行星木土为气体行星,主要由气体和液体组成,没有明显的固态表面。

三、卫星太阳系中的行星拥有各自的伴星,称为卫星。

其中,木星和土星拥有最多的卫星。

最有名的卫星包括地球的月亮、木星的伽利略卫星、土星的土卫六等。

这些卫星的大小、形状、构成和运动都各不相同。

四、小行星和彗星小行星是太阳系中介于行星和彗星之间的小天体,主要位于火、木两行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内。

彗星则是在太阳系外围活动的天体,主要由冰和岩石组成,具有明亮的尾巴。

最有名的彗星包括哈雷彗星和静冈彗星等。

五、宇宙飞船探索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向太阳系的各个天体发送了多个探测器,进行详细的勘测和研究。

其中,最著名的任务有:美国的阿波罗计划登月、卡西尼-惠更斯号卫星探测土星、旅行者探测器从太阳系飞出等。

总结: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星系,它由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天体组成。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行星围绕着太阳运动,卫星则围绕行星运行。

太阳系的探索任务也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通过对太阳系的探索,我们对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我们自己的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地理:《太阳和太阳系》(文字素材2)(中图版选修一)

地理:《太阳和太阳系》(文字素材2)(中图版选修一)

太阳和太阳系一、太阳及其天体系统----太阳系二、太阳的圈层结构和太阳能流三、八大行星(一)行星运动基本特征:1.同向性 2.共面性 3.近圆性(二)八大行星的分布特点(三)行星物理化学特征(四)行星的卫星四、太阳系中的小天体(一)小行星(二)慧星(三)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五、太阳系的演化热点关注:嫦娥探月月球概况一、月球的基本参数:平均赤道半径: ae = 1738000米平均半径: a = 1737400米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1.618米/秒2平均自转周期: T = 27.32166天扁率: f = 0.006质量: M⊕= 0.07348×1024公斤月心引力常数: GM = 4.902793455×1012米3/秒2平均密度:ρe = 3.34克/厘米3地月系质量比E/M = 81.30068离地球平均距离: R = 384400公里逃逸速度: v = 2.38公里/秒表面温度: t = -120~+150表面大气压: p = 1.3×10-10帕二、圈层结构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它与地球有着密切的演化联系。

根据对建立在月球上的阿波罗11号和12号月震台记录资料的分析,以及对月球表面和月岩的研究,可知现今的月球内部也有圈层结构,但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月球表面有一层几米至数十米厚的月球土壤。

整个月球可以认为由月球岩石圈(0~1000公里)、软流圈(1000~1600公里)和月球核(1600~1738公里)组成。

月球岩石圈又可进一步分为四层,即月壳(0~60公里)、上月幔(60~300公里)、中月幔(300~800公里)和月震带(800~1000公里)。

软流圈又称为下月幔。

在月壳的10公里、25公里和60公里深处,均存在月震波速的急剧变化,表明在这些深度处存在显著的不连续性。

月球表面至25公里深处为玄武岩组成的月壳第一层次,25公里~60公里之间为月壳的第二层,由辉长岩和钙长岩组成。

太阳系简介

太阳系简介




表面面积: 4.6亿 平方千米
表面引力加速度: 8.78 m/s2 自转时间 : 243.02天 逃逸速度 : 10.4 千米/秒


质量: 4.67e24kg
表面温度: 最低、平均、最高温度分别为737K 、750K 、773K
木星

公转轨道: 距太阳 778,330,000 千米 (5.20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木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4332.589天,约合11.86年。 自转周期:木星赤道部分的自转周期为9小时50分30秒,两极地区的自转周期稍慢一些。木星是太阳系中自转最快的行星。 行星直径: 142,984 千米 (赤道) 质量: 1.90*10^27千克 表面重力加速度:23.12 米/秒2 卫星数量:64 逃逸速度:60.2 千米/秒 木星的成份绝大部分是氢和氦。木星离太阳比较远,表面温度低达摄氏零下150度,木星内部散放出来的热,是它从太阳接受 的热的两倍以上,所以如果木星只靠太阳的热来加温,表面温度还会再低20度。
两极半径: 24,973 ± 20 km(3.929地球) 扁率: 0.0229 表面积: 8.1156×109 km²(15.91 个地球表面积) 体积: 6.833×1013 km³(63.086 个地球体积)
天王星光环

质量: 8.6810 ± 13×1025 公斤(14.536 个地球)
天文符号:☉ 体积:地球体积的1 302 500倍 自转周期:25~30天 距最近的恒星间的距离:4.3光年
宇宙年:225百万年
直径:1 392 000公里(地球直径的109倍) 半径:696000 千米. 赤道周长:4.396 亿米 质量:1.989×10^30 千克(地球的332 946倍) 温度:大约5770℃(表面) 1560万℃ (核心)5百万℃(日冕) 体积:1.412× 10^27 立方米(地球的130万倍)

有关太阳系的资料

有关太阳系的资料

有关太阳系的资料一、太阳系在远古的时候,人们就注意到天上许多星星的相对位置是恒定不变的。

但有5颗亮星却在众星之间不断地移动。

因此人们把“动”的星星称为“行星”,“不动”的星星称为“恒星”,并给行星各自起了名字,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其中水星也称辰星,它最靠近太阳,不超过一辰(30度)。

金星又叫太白星或启明星、长庚星。

它光彩夺目,是全天最亮的星;火星又称“荧惑”,因它的火红颜色而得名;木星也称岁星,它大约12年运行一周天,每年差不多行经一次(全天分成十二次),古代用它来纪年;土星也称镇星或填星,因为它大约28年运行一周天,一年镇守一宿(中国古代把全天分成二十八宿)。

这就是人们肉眼能看见的五大行星,中国古代统称它们为“五星”,再加上太阳、月亮总称为“七曜”。

近两个世纪以来,天文学家又发现了3颗大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这样,包括地球在内的9颗行星就构成了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系统。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以下依次是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除了水星和金星之外,所有的行星都有卫星。

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存在着数十万颗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小行星,天文学家把这个区域称为小行星带。

此外,太阳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彗星、流星以及稀薄的微尘粒和气体等。

太阳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它以自己强大的引力将太阳系里的所有天体牢牢地吸引在它的周围,使它们不离不散、井然有序地绕自己旋转。

同时,太阳又作为一颗普通恒星,带领它的成员,万古不息地绕银河系的中心运动。

二、太阳清晨,当你站在茫茫大海的岸边或登上五岳之首的泰山,眺望东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时,一种蓬勃向上的激情会从心底油然而生。

人们热爱太阳,崇拜太阳,赞美太阳,把太阳看作是光明和生命的象征。

太阳在人类生活中是如此的重要,以致人们一直对它顶礼膜拜。

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

印度人认为,当第一道阳光照射到恒河时,世界才开始有了万物。

太阳系八大行星简介

太阳系八大行星简介

太阳系八大行星简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写作指导、造句大全、优美段落、高考作文、自然节气、散文大全、看图作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writing guidance, sentence making, beautiful paragraph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composition, natural solar terms, prose, picture composi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太阳系八大行星简介现在的人们可以去太阳系旅行,要是在几十年前这只是一场梦,而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让人们实现了这个理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太阳系有关的资料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天体,包括受太阳引力作用而环绕其运转的其他天体在内的天体系统。

太阳位于该系统的中心,并以其绝对优势的质量(占该系统总质量的99.8%,其他一切天体只占0.2%)所产生的巨大引力,像原子核对周围电子一样,控制着整个系统。

太阳是整个太阳系中唯一能够自身发光的天体。

它所发出的光和热,照亮和温暖着整个太阳系。

当然,作为一个系统,其他天体成员也都有自己的相应的位置,地球就是其中很具特色的成员。

太阳系的组成在太阳系中,除了中心天体一太阳以外,还有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其中行星和行星的卫星是太阳系中重要组成成员。

太阳系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八个大行星的运动和分布状况决定的。

在太阳系中,日前已经发现的大行星有八个。

按它们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八大行星自身都不能发出可见光,只能靠表面反射太阳光,才显得明亮。

有的看上去比其他恒星还要亮,那是由于它们距离地球很近的缘故。

另外,由于行星质量同太阳相差极大,所以在太阳的巨大引力下,它们都共同围绕着太阳旋转。

太阳在亿万颗恒星中,论其半径、质量、温度和光度等物理参量太阳只是一颗普通的恒星。

但是,由于太阳距离地球最近,所以对于人类和地球上一切生命来说,它又是一颗极其重要的恒星。

1.日地距离日地距离又称太阳距离。

指的是日心到地心的直线长度。

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个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所以这个距离是变化的。

其最大值为15 210万千米(地球处于远日点);最小值为14710万千米(地球处于近日点);平均值为14 960万千米;这就是一个天文单位。

19'7 6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它确定为149 597 870千米,并从1984年起用。

按此距离计算,太阳光到达地球表面只需8分18秒。

2.太阳的大小和质量在日地距离已知的条件下,只要通过仪器测得太阳视圆面直径的张角,即可计算太阳的体积。

通过测定,太阳的半径约70万千米,是地球半径(6 371千米)的109倍。

太阳的体积约为1. 4×1018立方千米,是地球的130万倍。

在日地距离和太阳体积已知的条件下,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可以间接地推算出太阳的质量。

太阳的质量约为2×l027吨,相当于地球质量(6×l021吨)的33万倍。

通过太阳的体积和质量,可推算出太阳的密度,其平均值为1.41克/厘米3,只相当于地球密度(5. 52克/厘米3)的1/4。

太阳内部有高达一千几百万度的温度,仿佛是一个巨大的原子能工厂,不断地进行着由氢变氦的核聚变反应,从而释放出巨大的原子能。

这是因为,太阳内部的氢原子在这样的温度下,会失去核外电子变成质子,质子在这样环境里以极大的运动速度,克服静电斥力而产生猛烈碰撞,在碰撞中2个质子结合成一个氦核。

在此核聚变反应中,以消耗掉一点点物质质量为代价,却辐射出惊人的能量。

八大行星1.行星性质、分类和其他有关状况*重物质指镁、铁、铝等硅酸盐和氧化物以及铁、镍等金属矿物冰物质指氧、氮、碳等和氢的化合物(如H2O, CH4、NH3)在低温下成的冰气物质指的主要是氢和氦。

水星在我国古称辰星。

距太阳最近。

在八大行星中水星的体积和质量排在第八位。

但它的密度较大,仅次于地球,列居第二位。

水星的自转周期为58. 6天,公转周期为88天。

也就是说,它自转三周的同时也绕太阳旋转了两周,这称做自转——公转偶合现象。

由于水星表面没有大气和水,所以它的表面环境在八大行星中是最严酷的。

朝向太阳的半球赤道上温度可达700 K,而背阳半球的表面温度可冷却到100 K以下。

金星在我国古代称太白星、启明星或长庚星。

金星距太阳比水星稍远些,但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所以夜晚看它,除月球外,是天空中最亮的一个天体。

金星的大小、质量和密度都和地球很接近,又是地球的近邻,所以过去一直认为金星的表面状况和大气成分等,都和地球差不多。

但是近二十多年来,通过向金星发射十多个宇宙飞船和探测器的探察,所获得的各种宝贵资料证实,金星与地球有很大的差异。

金星的自转很特殊,呈现缓慢的逆向自转。

所以若在金星上观日,就是西升东落了。

它的自转周期为243天,比公转周期225天还长。

有人认为金星的逆向自转,是在它形成的晚期,曾受到一个特大星体逆向擦边撞击所致。

金星没有磁场,这可能与其自转速度缓慢有关。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按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它处于第三位。

1968年宇宙飞船在36 000千米高空,拍下了第一张显示地球全貌的照片。

人类第一次看到了自己居住的整个大地,是一个被大气包围着的蓝色星球。

说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是因为它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并不显眼,它既不如木星和土星那样大,也不像水星那样小,更没有美丽壮观的光环带。

但是,地球也可以说是一颗最特殊的行星。

因为八大行星中,唯独地球是个有生命活动的生机勃勃的世界。

地球之所以区别于其他行星,而形成一个有生命活动的世界,主要是因为地球在太阳系中具备一些独特的优越条件,使地球表面产生了适于生物和生命活动的温度、大气和水等。

火星与地球的距离比金星稍远,体积和质量比地球都小得多(分别是地球的15%和11%),从地球上看火星,它是一颗明亮的红色星。

火星的大气很稀薄,表面大气压不足地球的1%,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占95%,其余为氢、一氧化碳和氧,水汽含量极少。

火星上风速很大,经常形成强大尘暴。

表面温度最高时300 K,最低时150 K,日变化常常超过100 K。

所以尽管火星与日距离比较适中(1. 5天文单位),又有与地球不少相似之处,如自转周期为24小时37分,自转轴与其轨道面成66º夹角,有明显的四季变化(公转周期为地球的二倍,四季长度也是地球上的二倍),等等。

但是,在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命活动是很难进行的。

木星是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一个。

经过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的宇宙飞船的探察,木星许多方面带有恒星的特点,与太阳很相似。

例如,组成物质主要为氢和氦,而且比例也是10:1;没有固体外壳,最外层有厚达1 000千米的大气;内部虽然以液态氢为主,还可能有个固态核,但温度在6 000 K~30 000 K。

本身释放能量,表面昼夜温度不变,太阳辐射能量占次要地位;密度与太阳相当,为1. 33克/厘米3。

并且木星周围有16颗卫星绕其运转,宛如一个小“太阳系”。

但是,从木星的内部结构、物理性质和运动规律上看,它仍然属于行星,而不是恒星。

木星自转速度很快,周期为9小时50分,轨道呈扁圆形,公转周期为12年。

它的表面温度为120 K~130 K。

有和地球类似的偶极磁场,但强度比地球大10倍,也有磁层,厚度相当于木星半径的100倍。

宇宙探测还发现,木星周围有个由黑色碎石组成的环带,环带宽几千千米,厚约30千米,7小时绕木星一周,碎石块的大小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并在木星背向太阳的一面有3万千米长的极光。

土星在太阳系中仅次于木星,是第二大行星。

土星的体积是地球的745倍,质量是地球的95倍,可是密度最小,仅有0.7克/厘米3。

它的自转周期为10小时14分,公转周期为29. 5年。

土星与木星很相似。

例如,在物质组成上,也同太阳一样以氢和氦为主;在星体结构上,中心有一个半径1万千米的岩石核心,周围是冰和氢的圈层,最外层是氢和氦为主的大气,并在大气中含有甲烷等;与木星一样内部也有热源,致使其表面温度(92 K),高出太阳辐射的推算值(76 K),并有比地球强1 000倍的磁场;更为有趣的是土星表面也有一些与赤道平行的明暗交替的带纹和一个特别美丽的光环。

光环宽约20万千米,厚20千米~30千米,组成光环的物质多是冰屑或带冰壳的颗粒组织。

另外,土星的卫星比木星还多,现已发现23个。

其中土卫六的半径为2 900千米,比水星还大,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也是唯一具有大气层的卫星,大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氢。

天王星离太阳更远,肉眼不易看清楚。

它的体积和质量都比地球大,分别是地球的65倍和14倍,但密度只有地球的1/4,其星体结构和木星、土星基本相似,物质组成也基本相同,并且也有一个环带。

木星、土星和天王星的环带,其组成物质基本上都是些很小的天体碎块和气体,天体碎块的直径一般在几厘米到百米之间,每个小碎块都好像一颗小小的卫星,在自己的轨道上绕着母体行星运行,虽然这些天体碎块的成因,各自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行星的引潮力使它们不能凝聚成团,只能以分散成圈环的形式绕行星运行不息。

天王星有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自转方式。

它在自转时,不但是逆向旋转,而且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几乎一致(大约成80º交角),就好像躺在轨道上滚动前进。

天王星的自转周期为12. 3小时,公转周期为84年。

正因为这样,造成天王星极点上的一天等于84年。

天王星有5个卫星,也都是逆行卫星。

海王星是第一个通过计算被发现的行星。

当人们发现天王星的轨道总是与万有引力计算数值不符的时候,有人认为天王星之所以有“越轨”行为,是受了另一个大行星的影响。

1845年和1846年,分别由英国人亚当斯和法国人莱威利尔先后计算出了这颗新行星的位置。

后来,柏林天文台根据这种计算结果,果然观测到了太阳系第八颗大行星——海王星。

这是对哥白尼的日心说和牛顿万有引力学说的有力证明,是天文学上的重大成就之一。

海王星的大小和质量都与天王星相近。

但是,距太阳已远达30个天文单位,其表面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的辐射量仅是地球的1/900,因而表面温度只有43 K (-230℃)。

海王星有3个卫星。

2.冥王星为何被取消了大行星的资格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逐出”行星行列,而被编人“矮行星”。

由此,除太阳外,一个包括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在内的太阳系新“家谱”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1)行星成员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定义: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2)矮行星成员包括冥王星和谷神星等。

定义:与行星同样具有足够的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3)太阳系小天体是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物体。

数十年来,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

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人到了大行星的行列。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

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 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