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事说理的文言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事说理的文言文

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编辑本段译文

金溪县的农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本族的人为内容,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我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先天的才能,远胜于一般有才能的人。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常人,是因为他受到后天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的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普通人,现在那些天生就不聪明,本来就是普通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怎么写设喻说理的文章。

我们老师要求800字。

如果有现成...

设喻说理方法面面观设喻,又叫讽喻,这是比喻修辞的一种扩大化的用法,是借叙述一个故事,通过暗示、类比,说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张的富有机智幽默情趣比较婉曲的语言表达方式。

它往往是一段话,甚至是一篇文章,用整个故事透露出喻意,不用比喻词,喻意较含蓄,让读者去体会两件事情在道理上的相似之处,有时有“意在言外”之感。

讽喻的使用非常灵活,既可以在行文中插叙,并且点明本意;也可以独立成章,寓意其中,并不明说,而留给读者以思考。

无论是哪种形式,一般都蕴含着讽谏、讥刺、规劝、批评、诱导的意义。

设喻说理有多种形式,按表达功能分,讽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别:(1)进谏性讽喻。

多为封建社会臣下对君主提供施政建议,或委婉匡正时弊所使用。

比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就是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

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的秘方,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齐王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邹忌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3)寓理性讽喻。

即以一个故事作为喻体,比说某一种道理,或将其化入整个论说之中。

比如柳宗元的寓言小品《蝜蝂传》,借小虫蝜蝂言事,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

文章虽然短小,却像是一面明镜,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

由于善于观察生活,把小虫持物负重的本性描绘得如可目睹,写贪官污吏的贪婪成性更是入木三分,具有很强的批判精神。

千载至今,仍能警戒世人。

按结构分,又可以分为独立性讽喻和非独立性讽喻两种。

(1)独立性讽喻指的是那些独立成章,寓意其中,并不明说,而留给读者以思考的文章。

如《齐人有一妻一妾》通过一个生动的寓言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种不顾礼义廉耻,以卑鄙手段追求富贵利达的人。

选文中,只选了故事,而道理让你自己去悟,给读者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

(2)非独立性讽喻指的是那些在行文中插叙,并且点明本意的讽喻故事。

比如上文提到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所用故事就是邹忌的“闺中小事”——与徐公比美,而延伸出去的则是国家受蒙蔽的大事,故事穿插其中,国家受益无穷。

设喻说理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传统,运用生动具体的事例,往往可以变深奥为浅显,变逆耳为顺耳,变生硬为柔和,变涩泽为风趣,蕴含深邃,说服力强。

我想,这应该是古人喜欢用设喻说理这种表达技巧的原因吧。

(2)启迪性讽喻。

它提示一种生活哲理,或激发人们某种信念;或暗示一种生活流向,或概括一种有益的人生经验。

如庄子的《秋水》一文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但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寓言故事来看,带给我们的启迪却是多重的。

它告诉我们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告诉我们要保持谦虚的美德,谦受益,满招损;告诉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告诉我们有比较才有鉴别;告诉我们知耻而近乎勇;告诉我们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告诉我们自大是由于无知;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超越自己,才会有所发展;告诉我们要有广阔的胸襟和远

大的志向;⑩个人的见识是有限的,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以风波为话题的作文 800字左右

不好意思,只有一篇。

另一篇估计你不会用的,很幼稚。

不过还是把网址给你人生如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骇浪,因此,人的生活也会有起有伏,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风波。

风波的降临:――下午就要数学考试了,10月的天空一片蔚蓝,但天气仍如夏天那样干燥炎热,似乎在为即将考试的我们大气加油。

此时同学们都在专心致志的复习功课。

突然,我的同桌大叫了一声:“我的计算器呢?”此声音可谓惊天动地震耳欲聋。

都市同学们的目光集中到她身上,只见她慌慌张张,手足无措地望着大家,似乎在等待着哪位同学会给予她理想的答案。

只听同学们七嘴八舌的纷纷议论:“再找找看。

”“我可没又拿!”“会不会是忘带了?”……“会不会是被别人借去了没还?”不知道是谁说了这句话,它在人群地一轮中,显得那么响亮,富有“哲理”。

“你,我刚刚不是把计算机借给你了吗?”她嘶叫真,并指着我,狠狠地盯着我,似乎恨不得想一口吃了我。

“啊??我?”我呆若木鸡,难以置信地指着自己反问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