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创业研究综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内部创业研究综述

作者:王瑜芬

来源:《今日财富》2018年第04期

本文选取现在越来越多公司开展的内部创业为视角,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内部创业作为公司谋求继续发展的一种方式途径,有着一定的背景和前提,同时不仅在大企业中有这种现象,一些中小企业也开始进行内部创业活动,最后结合内部创业的实施和相应成果,对于企业内部创业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1970年后,很多比较大的企业出现了所谓的“大企业病”,是指在企业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后,组织体系越来越复杂,相比小企业而言,缺少灵活性,限制了企业的创新和信息传递能力,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无法适应。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美国的一些大企业出现了鼓励和支持员仁在企业内部进行创业的现象,具体做法一般为大公司允许其员工在公司范围内创办小企业,开发新产品。后来日本企业中也出现了此类现象。实践己经出现了许多成功的例子,如美国的公司、贝尔亚特兰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宝丽来公司、日本松下公司和富十通公司等。

于是就有了一个新的研究主题“内部创业”,经历了一个长时间的过程。第一是概念定义问题的研究,内部创业是否区别于公司创业以及与独立创业之间存在的差异问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其具体定义也有着许多不同的观点;第二是关于内部创业的前提研究,即一个已经成立的公司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进行内部创业,同时也要关注外部的经济政治条件;第三是有关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内部创业的比较研究,在内部创业上,这两种类型的公司各有利弊;第四是关于创业的前因和后果研究,也就是研究进行内部创业公司采取的一些举措与其绩效或效果之间的一些关系。本文将从上述四个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出论述。

一、内部创业的概念研究

1755年,R.Cantillon提出了“创业者”的说法,第一次提出了现有企业内也存在着创业的功能(Entrepreneurial Function)。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一主题一直没有得到重视。但也有少数学者提到,如1876年的《工资问题》,这是第一本关于创业者的著作;1934年熊彼得的《经济发展理论》,也提出了创业是变革的一个关键驱动引擎。另外,古典经济理论也认可了创业的重要作用,可是新古典经济理论却并没有认同这一看法。后来1970年在美国才第一次有了关于创业研究的学术会议,此次会议在美国大学召开;1973年就有了关于创业研究的国际会议。此后创业问题逐渐得到重视,有公司创业、公司内部创业等不同的分支出现。

Chang(1998,2001)将公司创业分为了两类,内部创业(intrepreneurshio)是其中一种,还有一种是外部创业。这两种创业模式在起源、活动、投资、参与、控制及组织文化方面都有较大的区别,在这不一一列举。一个公司的内部创业发生在公司范围内,是公司鼓励员工

的一种表现。而Antocic(2001)认为,内部创业就是公司创业,因为其绩效是相关的,是在考虑公司整体绩效而进行的一系列创业活动。目前,大部分学者倾向于把公司创业的研究范围定义为组织内的创业(即内部创业)。在众多研究文献中,学者们经常将内部创业与公司创业这两个概念等同使用。因此,从一般意义上看,公司创业的研究成果也适用于内部创业。

二、内部创业的前提研究

公司要进行内部创业也是要有一定的条件的。这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公司内部创业的前提研究,也就是一个公司要具备什么样的前提条件,以便于实施内部创业的各种活动。在这一点上,主要有两方面的研究:一个是关注于外部环境的研究,一种是关注于组织特点的研究。

有许多学者表明,外部环境对于公司层级的创业来说,是一个决定性的变量。研究人员建立的应急模型来解释和预测的实施和结果,除内部变量,包括一系列的外部环境变量:一些环境特征(如动态、技术机会、工业的增长,和对新产品的需求)被认为是对内部创业有利的特点,另外的特点(不利的变化和竞争对手)则被认为是有害的(敌对的)。环境的丰富性正被概念化为四个维度:动态的、技术的机会、产业的成长和对新产品的需求。这些环境特征是有助于企业内部创业的。

具体来说,企业进行内部创业的外部环境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

第一,合适的经营领域。找到适合的经营领域和合适的切入时机有助于内部创业的成功。

第二,必要的社会人文条件。价值体系或社会诱导信号是由不同部门、社会认可,不同地区,不同个人的评价标准的有机系统,它适应的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在规范人们的行为的潜移默化,促使人履行自己的职责,履行自己的职责,发挥自己的价值评价系统,是一个健康的社会的本质,是社会健康的重要标志。

第三,就是企业需要考虑到的自身的各种组织特点是否适合选择进行内部创业,及企业本身进行内部创业的动机。

首先是企业的动机。前面已经提到过,一个企业选择进行内部创业是由于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在考虑到这个原因的同时,要注意进行内部创业是否是唯一的选择,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开展内部创业的各项活动。

其次是创始人的动机。组织和管理上的支持是有利于公司的业务活动进行的。“管理支持”是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资源、政策、制度等方面的对内部创业活动的支持。高度的参与,和管理的高层次的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支持。组织支持如培训或信任员工处理机会,并被认为有积极的作用,促进公司的创业行为,以及对公司的业务资源的推广也是一种支持。

在考虑动机的同时,也要注意公司创业文化的建立。

从企业内部创业研究的角度对创业理论有着深刻的贡献;从企业内部的经营角度来研究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方面也有助于揭开企业文化的模糊和神秘面纱。现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反映企业内部创业与企业文化的耦合研究趋势,多数研究倾向于认为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的影响,并没有深入阐述企业内部的内部文化与内部关系和原有企业文化的关系,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模型。

三、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内部创业的比较研究

虽然内部创业吸引了大量的研究兴趣,近年来,研究人员往往专注于大型企业的研究。Carrie(1994)关注于中小企业内创业的研究,着眼于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内差异的影响。可以确定的是:内部企业家的结构和背景的关系,以及他们正在工作的类型,刺激和奖励,内部企业家的战略过程中的结果并不满意。

虽然企业内部创业的概念一直是对大企业的研究,然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内部创业也十分重要。

大型企业的内部创业研究主要强调大型企业对内部业务的局限性。Ross(1987)和Pinchot(1987)同时指出,大型企业的控制系统往往成为创新的障碍。中小企业则被认为是可以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其结构和过程更简单,灵活和适当。在中小企业中,是高度集权的,所有的决策都由相对固定的管理者来制定,因而不会出现像大企业偶尔难以控制的局面。结构的灵活性是由较少的等级决定的。

在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研究创业型的中小企业,有学者认为,首先,对不同模式的业务分类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公司创业与创业研究的学者探讨的重点,在不同的商业模式分类方法本身促进创业研究的深化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小企业事实上,创业是一个复杂的和问题的实践。在各种类型的企业中,实施创业的行动,他们需要面对的实际风险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在不同的情况下,驱动不同的业务目标,确保创业成功实施的需要,重点是不同的,实现有效的创业目标特定的行动模式是不同的,这是体现了“目标决策行动指南”的一个重要原则。

四、内部创业的前因和后果研究

这一部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关于内部创业过程和结果的研究,也就是从实际经验中得出一些规律。有许多进行了内部创业活动的公司,在实施了各种战略举措之后,得到了怎样的成效。Zahra和Garvis(2000)通过对149家制造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与本公司业务和资产回报率和收入增长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在行业竞争更加激烈,正相关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强。除了工业环境外,企业制度、文化和经济环境对公司业务的影响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