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与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否符合标准

合集下载

输血知识培训

输血知识培训

• (二)内科输血指南
• 1、 红细胞: • 用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丢失或生成障碍引
起的慢性贫血并伴缺氧症状。血红蛋白< 60g/L 或红细胞压积<0.2 时可考虑输注.
• 2、 血小板:
• 血小板计数和临床出血症状结合决定是否 输注血小板,血小板输注指征:
• 血小板计数>50×109/L,一般不需输注。 • 血小板 计数10-50×109/L,根据临床出血情
• 4)全血申请应由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 签发后,报医务部批准,方可备(用)血。
• 本条款规定不适用于急救用血。但对符合 报批要求的急救用血应在3日内履行补办报 批手续。(备注:1u红细胞=100ml,全血、 血浆按实际ml计算,其余品种不计入量)
• 等级医院评审要求:输血申请单审核率100%, 大量用血报批率100%.
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 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Hale Waihona Puke • 2、 血小板• 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 出血倾向或表现。
• (1)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 输。
• (2)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 (3) 血小板计数在 50~100×109/L 之间, 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 4、 全血:
• 用于内科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 和血容量的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 状。
• 血红蛋白<70g/L 或红细胞压积< 0.22,或出现失血性休克时考虑输 注,但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仍 是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输血方案。
二、输血申请有何规定?
• 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 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 出申请、上级医师审核,方可备(用)血。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 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 签发后,方可备(用)血。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 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或输血科医师 (翟立富)会诊后,报医务部门批准,方可备 (用)血。

临床输血相关制度

临床输血相关制度

二、 输血前申请
(一)常规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向患 者或其亲属说明输血的目的,可能的 替代方法(如自体输血)、选择的血 液品种、有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 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亲属同意, 并签署《输血治疗同意书》。
(二)无自主意识患者且无亲属签字 的紧急输血,以挽救患者生命为原 则决定输血治疗方案,报业务主管 部门批准后实施,备案并记入病历。 (三)经治医师应逐项填写《临床输 血申请单》,经主治医师核准签名。 要求项目填写完整,字迹清晰易辩, 准确提供以下信息:
宝泉岭管理局中心医院 临床输血管理制度
输血科 刘伯连
为了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合理、 有效,避免滥用血液,减少输血 不良反应及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 根据《医疗机构用血管理办法》 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 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 输血前评估
申请输血的医师应根据患者的临床 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仔 细评估,在替代方法不能治疗或缓 解患者病情,并且不输血可能危及 患者生命或影响预后方可采取输血 治疗。输血指征如下:
(二)血液贮存 1、血液贮存设备实施24小时温度监控, 每天温度记录不少于4次。 2、温度监控系统必须处于开通和自动报 警状态,血液贮存设备的高低温度报警 装置应正常,任何时间发生温度异常和 报警,必须查找原因,并做好记录,如 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应将贮存的血液转移 到其他血液贮存设备内。
3、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并每 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细菌生长 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合格。 4、将不同品种、血型、规格的血液按有 效期先后顺序分别放置于不同专用冰箱 内或同一专用冰箱不同层内,并具有明 显标识,血液的摆放要便于冷空气的流 通。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一、引言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采集的血液用于其自身的输血过程。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的制定旨在确保自体输血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减少输血相关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二、自体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自体输血适用于以下情况:- 术前自体血液储备,以备手术期间或术后使用;- 患者有特殊输血需求,如罕见血型、免疫反应等;- 减少异体输血引起的感染和免疫反应。

2. 禁忌症自体输血禁忌于以下情况:- 患者无法耐受输血过程,如严重心脏病、肺病等;- 存在自身免疫性血液疾病;- 患者无法提供足够的自体血液。

三、自体输血的准备工作1. 患者评估在进行自体输血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自体输血。

2. 自体血液采集自体血液采集应在手术前进行,以确保足够的自体血液供应。

采集方法可以选择静脉穿刺或自体回收设备。

3. 自体血液保存采集的自体血液应按照规定的方法保存,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有效性。

保存期限一般为42天,但具体时间应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四、自体输血的操作步骤1. 输血前准备- 检查自体血液的标签和相关信息,确保血液的正确性;- 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输血需求,避免输错血;- 检查输血设备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2. 自体输血操作- 采用无菌操作,确保输血过程的无菌性;- 根据患者的输血需求,选择适当的输血速度和输血量;-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体温等;- 输血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输血后处理- 输血结束后,记录输血的相关信息,包括输血量、输血时间等;- 监测患者的输血反应情况,如发热、过敏反应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的输血。

五、自体输血的质量控制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自体输血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评估指标,确保自体输血的质量和安全性。

输血的指南解读

输血的指南解读

内科输血指南
• 七、全血: • 内科急性出血引起的血红蛋白和血容量的
迅速下降并伴有缺氧症状。 • Hb<70g/L或HCT<0.22,或出现失血性休
克时考虑输注(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仍是治疗失
血性休克的主要输血方案)
2013年杭州市重症医学学术会议
输血指南解读
1
内科输血指南
2
外科输血指南
3
2012AABB
4
自体血回输
5
小结
2013年杭州市重症医学学术会议
外科输血指南
• 一、红细胞: • 需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
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 1.Hb>100g/L的患者围术期不需要输红细 胞。
围术期输血指南(2007)中华麻醉协会
2013年杭州市重症医学学术会议
外科输血指南
• 一、红细胞: • 2. 需要输红细胞: • ⑴Hb<70g/L;
对不伴急性心肌缺血的创伤和重症成年患者制定 限制输血指南,以Hb<7 g/dl作为输血标准
欧洲心脏病学会:
对于ACS患者应暂缓输血,直至Hb降至8 g/dl以下
2013年杭州市重症医学学术会议
本指南与既往指南的差异
• 与上述指南比较,此次AABB发布的指南是 基于现有证据制定的,并采用了GRADE方 法
实验数据
2013年杭州市重症医学学术会议
临床结局比较
2013年杭州市重症医学学术会议
限制性与开放性输血风险比较
2013年杭州市重症医学学术会议
Q1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住院患者,当Hb 达到多少时须考虑输注RBC?
• 推荐意见
• 1、AABB推荐遵循限制输血策略
• 2、对于成人和儿童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当Hb ≤7g/dl时应考虑进行RBC输注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一、引言自体输血是指将病人自身的血液采集、储存、再输回体内,用于手术或者治疗过程中的一种血液管理方法。

自体输血具有避免血液传染疾病、减少输血反应、提高手术成功率等优点。

为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有效,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二、术前准备1. 病人的适应症评估:严格按照适应症评估标准,确保病人适合进行自体输血。

2. 术前血样采集:在手术前适时采集病人的血样,进行血型鉴定、交叉试验和病毒筛查等检测,确保病人的血液符合自体输血的要求。

三、自体血采集与储存1. 自体血采集: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采用合适的采血设备,从病人的静脉或者动脉进行血液采集。

采集时注意采血量的控制,避免过度采血引起病人不适。

2. 血液储存:采集的自体血液应即将进行标本处理,将其分装到合适的血袋中,并在血袋上标明病人的个人信息、采集时间等必要信息。

储存时应遵守血液储存的温度、湿度等要求,确保血液的质量。

四、自体血输注1. 输注前准备:在输注前,应核对病人的个人信息、血型鉴定结果等,确保输注的血液与病人相符。

2. 输注操作:输注操作应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采用合适的输血设备,确保输注的速度和流量符合要求。

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输血反应等异常情况。

五、自体输血管理1. 记录与追踪:对每一次自体输血,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血液采集、储存、输注的相关信息。

同时,建立血液追踪系统,确保血液来源的可追溯性。

2. 质量控制:建立自体输血质量控制体系,定期进行血液质量检测,包括血型鉴定、交叉试验、病毒筛查等。

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血液,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3. 培训与教育:对参预自体输血操作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与教育,提高其对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六、风险与安全措施1. 输血反应:自体输血虽然降低了输血反应的风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因此,在自体输血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输血反应的征兆,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输血适应证管理规定

输血适应证管理规定

石家庄市藁城中西医结合医院输血适应证管理规定为科学、安全、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河北省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制定本规定。

一、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二、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三、对不符合输血适应证的用血申请,输血科不予发血。

四、急诊输血除外。

输血适应证一览表项目输血适应证去白悬浮红细胞1、内科输血一般规则:(1)血红蛋白>100g/L和/或红细胞压积>0.3,可不输注。

(2)血红蛋白60-100g/L和/或红细胞压积0.18-0.30,根据患者组织缺氧情况、心肺代偿功能等情况综合评估考虑输注。

(3)血红蛋白<60g/L和/或红细胞压积<0.18,可输注。

特殊情况:(1)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40g/L,根据组织缺氧情况、心肺代偿功能等情况综合评估考虑是否输注。

(2)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患者<130g/L,可输注。

(3)伴有心肺疾患如心肌梗死、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感染和实施肿瘤放化疗等患者,输注指征可放宽。

(4)曾有输血过敏反应史、IgA缺乏症期肝肾疾病与高血钾等患者宜输注洗涤红细胞。

2、外科输血(1)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血红蛋白<70g/L,可考虑输。

(3)血红蛋白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普通冰冻血浆1、多种原因导致的凝血因子缺乏。

2、大量输血、大面积烧伤、创伤、血浆置换。

血小板1、血小板计数减少和/或功能低下引起的出血。

2、有潜在性出血倾向的预防性输注。

3、大量输血患者冷沉淀凝血因子Ⅷ和/或ⅩⅢ和/或vWF和/或纤维蛋白原缺乏洗涤红细胞1、对血浆成分过敏患者;2、免疫相关的溶血性贫血;3、高钾血症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4、新生儿输血、宫内输血及换血;5、非同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2021年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2021年临床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欧阳光明*创编 2021.03.07输血指征综合评估的指标一、欧阳光明(2021.03.07)二、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内科:1、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2、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3、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消化道活动性出血外科:1、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2、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3、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特别说明:1、怀疑患者血液浓缩导致血常规结果Hb假性偏高应首先采取合适的扩容剂扩容,然后再检测血常规。

2、输血前血常规:最接近输血决定时间的血常规报告;3、输血后血常规:首选第48小时;次选第24或72小时;4、逆推指征:输血前未做血常规,根据输血后血常规的指标扣除,每输2U红细胞=Hb-10g/L或Hct-0.03;5、活动性出血的多次输血:至少出现过一次符合输血的指征,既可以判定输血合理:6、关于检测误差,判定标准可放宽+10%三、冰冻血浆⑴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⑵DIC急性期;⑶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⑷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延长>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⑸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⑹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特别说明:1、搭配血:整个住院期间并未发现血浆输注指征,但24小时内习惯性按照“2U红细胞+200ml血浆”或类似处方,或当天输2U红细胞,第二天输200ml血浆,两者反复轮替输注。

临床输血指征评价指标

临床输血指征评价指标

临床输血指征评价指标一、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一)浓缩红细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携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患者。

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体液或胶体液应用。

1 血红蛋白>100g/L,可以不输。

2 血红蛋白<70g/L,应考虑输。

3血红蛋白在70~100g/L 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

(二) 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伴有出血倾向或表现。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之间,应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渗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输血小板不受上述限制。

(三)新鲜冰冻血浆(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1.PT或APTT>正常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2.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后(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

3.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

4.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

(四)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

回输自体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据患者血容量决定。

注: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到组织细胞。

贫血及容量不足都会影响机体氧输送,但这两者的生理影响不一样的。

失血达总血容量30%才会有明显的低血容量表现,年轻体健的患者补充足够液体(晶体液或胶体液)就可以完全纠正其失血造成的血容量不足。

全血或血浆不宜用作扩容剂。

血容量补足之后,输血目的是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首选红细胞制品。

晶体液或并用胶体液扩容,结合红细胞输注,也适用于大量输血。

2.无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只要血容量正常,红细胞压积达0.20(血红蛋白>60g/L)的贫血不影响组织氧合。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一、引言自体输血是指将病人自身的血液收集、保存并在需要时输回体内的一种治疗方法。

为了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体输血的相关规范,包括自体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技术要求等方面。

二、适应症1. 预计手术失血量大于500ml的手术患者。

2. 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的患者。

3. 有特殊输血需求的患者,如免疫缺陷患者、特殊血型患者等。

4. 术后预计需要输血的患者。

三、禁忌症1. 严重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0g/L。

2. 活动性感染患者。

3.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

4. 出血性疾病患者。

5. 存在自身免疫性溶血反应的患者。

四、操作流程1. 术前准备:a. 确认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b. 评估患者的输血需求量。

c. 与患者充分沟通,解释自体输血的风险和好处。

d. 完成患者的自体血液采集和保存。

2. 术中操作:a. 根据术前评估的输血需求量,准备好自体血液。

b. 术中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自体输血。

c. 自体输血过程中,严格按照血液安全管理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3. 术后处理:a. 对输血后的患者进行观察,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输血相关并发症。

b. 对自体输血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需要决定是否继续进行自体输血。

五、技术要求1. 自体血液采集和保存的设备必须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并经过严格的检验和验证。

2. 自体血液的采集和保存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污染。

3. 自体血液的保存时间和温度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4. 自体输血过程中,必须有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5. 自体输血的记录必须详细完整,包括血液的采集、保存、输血量等信息。

六、质量控制1. 建立自体输血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管理、质量评估、质量监控等方面。

2. 定期进行自体输血的质量评估,包括输血效果的评估、并发症的监测等。

临床用血管理实施细则

临床用血管理实施细则

临床用血管理实施细则引言概述:临床用血管理是指在医疗实践中,合理、安全地使用血液及其制品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临床用血管理实施细则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安全、有效的血液治疗而制定的一套规范。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临床用血管理实施细则。

一、血液需求评估1.1 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手术情况等因素,评估患者是否需要输血治疗。

1.2 血红蛋白水平评估:通过检测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判断其贫血程度,从而确定是否需要输血。

1.3 输血指征评估:根据临床指南和相关研究,评估患者是否符合输血的指征,如出血性休克、严重贫血等。

二、血液源选择2.1 自体输血: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通过自体输血的方式减少对外源性血液的需求,降低输血相关的风险。

2.2 同型输血:对于特定的患者,如重症患者或者特殊血型患者,需要进行同型输血,以确保血液的兼容性和安全性。

2.3 血液制品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品,如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等,以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

三、输血前准备3.1 患者血型鉴定:在输血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以确保输血的兼容性。

3.2 交叉配血测试:对于需要输血的患者,必须进行交叉配血测试,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3.3 输血前的检查: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等,以评估患者的输血风险。

四、输血过程管理4.1 输血速度控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控制输血的速度,以避免输血反应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4.2 输血监测:在输血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以及输血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4.3 输血记录和报告:对于每次输血,必须进行详细的记录和报告,包括输血的时间、血液来源、输血量等,以便追溯和评估输血效果和安全性。

五、输血后处理5.1 输血反应处理:如果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浮现不良反应,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住手输血、赋予抗过敏药物等。

输血的指征及原则

输血的指征及原则

输血的指征及原则
输血的指征有急性失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于70g/L,慢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者血红蛋白值未达输血值但患者有严重的贫血症状,抢救时。

输血的原则是尽量选择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

输血是快速纠正贫血,改善患者贫血症状及抢救的重要治疗措施。

对于有输血指征的贫血患者,可予以同型红细胞悬液输注,同时完善贫血六项、胃镜、肠镜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贫血病因,针对病因治疗纠正贫血。

如果是择期手术的患者,可以术前储存自体红细胞或术中回收自体血液回输给患者。

自体输血的最大优点是不会出现输血反应,无输血风险。

对于既往有输血过敏史的患者,需要予以去白红细胞悬液输注,对于发生过输血相关性溶血的患者需要输注洗涤红细胞。

临床自体输血标准操作程序

临床自体输血标准操作程序

1、原理或目的:自体输血是手术前或手术中收集自己的血液,需要时输回到自己的身体。

这样既可以保留输血的优点,又可以避免感染和溶血反应的危险,癌症患者可减少肿瘤复发、转移的机率。

2、自身血液采集有几种形式、择期手术病人自身储血:临床经管医生根据择期手术患者的身体基本情况( Hb >120 g/L Hct>34%,心功能Ⅱ级以上),预计手术中出血和需输血量,与输血科一道制定患者术前采血计划,动员患者采集血液储存,以备手术中、后输用。

、急性稀释性自身输血:是在手术患者麻醉后采出一定量的血液,同时输注晶体及胶体溶液,使患者血液稀释,而维持正常的血容量,患者在血液稀释的生理状态下进行手术,术中所流失的是稀释血液,手术中、后再回输自己的血液。

、回收式自身输血:回收式自身输血是以机械吸引装置将患者手术中流失的血液(如肝脾破裂、宫外孕大出血、各种大手术的创面出血等)收集过滤,分离清洗、净化后再回输给患者。

目前国内外有血液回收机生产销售,血液回收后在封闭的管道系统中分离清洗,安全可靠。

3、操作步骤、采血程序、采血员应核对患者的姓名、有效证件、住院号、床号、血标签等,核对无误后方可采血。

、采血时应选择上肢肘窝部清晰可见、粗大、充盈饱满、弹性好、不易滑动的静脉进行穿刺。

3. 、在肘窝上5cm处系好压脉带,使静脉充盈可触及。

3. 、选择皮肤无损伤、炎症、皮疹及新针眼的区域为穿刺部位,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旋转擦拭,用2%的碘酒消毒皮肤待干,用75%酒精脱碘,消毒面积不得小于10X10cm,遵守无接触采血原则,执行采用无菌操作技术进行静脉穿刺。

3. 、去掉护针帽,采血者右手拇指、示指、中指持采血针柄,针头斜面向上或稍侧斜,减少皮肤阻力,针与皮肤呈30°-50°角刺入皮肤。

当针头刺入皮肤后改变角度呈10°左右,沿静脉走行方向平稳刺入静脉,进入静脉后,阻力明显减少时再推1cm左右,可见血液流出,此时保持针头位置稳定,视血流通畅,即可固定针头位置,用消毒棉球覆盖针眼,并用胶布固定。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制定了《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关于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输血适应症管理规定如下一、临床医生在输血中的责职:1、严格掌握输血指征,能不输者坚决不输;能少输者坚决不多输,输成分血,不输全血,积极开展自体输血;2、熟悉血液及其成分的规格、性质、适应症、剂量和用法;3、决定输血冶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以及做输血前检查的必要性。

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

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

4、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一日送交输血科备血。

5、在输血过程中,临床医师必须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反应,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迅速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均应填写输血反应回馈单交输血科,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

严重输血不良反应要及时向输血科及医务科报告。

6、输血治疗后,临床医师要对输血的疗效作出评价,还应防治可能出现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二、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1、原则上血红蛋白>100g/L时不予以输血;血红蛋白<80g/L时应考虑输血;血红蛋白在80—100g/L之间时,应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心肺代偿功能、有无代谢率增高以及年龄等因素决定,并在病历中做好分析评估记录。

2、手术患者术前应根据术中估计出血量决定申请备血,失血量小于总量10%(500ml),机体代偿,原则上不输血;失血量10~20%(500~1000ml),HCT无明显变化,输注晶体、胶体、代血浆。

失血量20~30%(1000~1500ml),血压波动,HCT下降,加用浓缩红细胞(CRBC),失血量小于30%以下原则上不输全血。

输血

输血

输血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高佃军一、输血的作用(一)作为替代性治疗,可直接挽救病人生命。

(二)改善循环。

(三)增加携氧能力。

(四)提高血浆蛋白。

(五)增进免疫力。

(六)凝血功能。

二、适应证(一)大量失血:输血的主要指征1. 当失血量达总血容量的 10%~20% 时,可根据临床表现,输入适量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浆代用品。

2. 当失血量达到或超过总血容量的 20% ( 1,000ml )时,除输入晶体或胶体液补充血容量外,还应输入浓缩红细胞以提高携氧能力。

3. 失血量在 30% 以下时,不输全血;超过 30% 时,可输全血与浓缩红细胞各半。

4. 当失血量超过 50% 且大量输入库存血时,还应及时发现某些特殊成分如白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缺乏,并给予补充。

(二)严重感染1. 全身性严重感染包括烧伤脓毒症。

2. 输血有助于纠正营养缺乏状况,增加病人的抗感染能力。

(三)严重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四)凝血异常包括各种凝血因子的缺乏,先天性的凝血因子缺乏,和继发性的,后天性的凝血因子缺乏。

三、并发症(一)发热反应: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

1. 原因:免疫反应、致热原引起、细菌污染和溶血所致。

2. 表现( 1 )常发生在输血中或输血后 15 分钟 ~2 小时内。

( 2 )表现为寒战、发热,体温高达 39 ~ 40 ℃。

3. 处理方法( 1 )停止输血。

( 2 )保温。

( 3 )肌肉注射异丙嗪或哌替啶。

( 4 )体温过高时行降温处理。

4. 预防方法( 1 )输血器具严格消毒,消除致热源。

( 2 )对多次输血或经产妇病人应输注不含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血制剂。

(二)过敏反应1. 概述( 1 )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对血液中相应的蛋白类物质过敏。

( 2 )具有过敏体质的供血者的某种抗体可随输血传给受血者,使受血者在短期内对供血者所敏感的某些物质也发生过敏。

( 3 )病人因多次输注血浆制品,体内产生多种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抗体。

2. 处理方法( 1 )应用抗过敏药物 , 如苯海拉明口服或异丙嗪肌肉注射。

自体血规范

自体血规范

自体血规范江阴市中医院自体输血规范自体输血可以避免血源传播性病人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

自体输血有三种方法:贮存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I)及回收式自体输血。

一、贮存式自体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体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

1. 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

或红细胞压积>0.33,行择期手术。

患者签字同意都适合贮存式自体输血。

2. 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

3. 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体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

4. 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

5. 血红蛋白<110g/l的患者及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不能采集自体血。

6. 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

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IT)ANH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溶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血液适度稀释,降低红细胞压积,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

然后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体血回输给患者。

1、患者体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估计术中有大量失血,可以考虑进行ANH.2、手术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灌流时,也可采用。

3、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红细胞压积不低于0.25.4、术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和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5、下列患者不宜进行血液稀释:血红蛋白<100g/l,低蛋白血症、凝血障碍,静脉输液通路不畅,及不具备监护条件的三、回收式自体输血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中失血即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滤过、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

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

输血科三甲评审标准

输血科三甲评审标准
4.19.2.1
有独立建制的输血科, 职责明确并执行到位, 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 持续改进输血工作。
【C】
1.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设置独立建制输血科, 与临床科室诊疗需求相称。
2输血科工作职责明确,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相关技术规 范与操作规程。
3.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 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5.职能部门每季度对各临床科室和临床医师合理用血的考核记录(抽1个季度的)。
【B】符合“C” ,并
【 现场核查 】
1.各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1.核查临床科室(2个)对本科室临床医师合理用血评价结果与个人业绩考核、用血
2.临床科室将医师合理用血的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
权限挂钩是否落实。
认定管理。
2.核查输血科每月对临床科室(2个)合理用血评价结果与科室绩效考核、评先评优
1.核对科室24小时排班表。2.核对临床用血储备设备情况及储血登记本。3.现场考 察应急用血的后勤(通信、人员、交通)保障能力、供血单位记录。4.核查用血登记 本,核对其来源是否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采供血机构供应。
【B】符合“C” ,并
根据临床用血需求制订合理的用血计划和安全储血量,有特殊用血(如 稀有血型)应急协调机制,确保急诊抢救用血。
护理、检验等相关专业的专家。
1.查看医院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文件,明确了相关职责。
会并履行工作职能。
2.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有明确职责,至少应包括:
2.查看临床输血委员会的的相关会议记录(每年≥2次)。
(1>履行对本机构临床用血的规章制度审订职责,并监督实施;
3,查看职能部门的检查记录、工作总结。

检验科输血培训

检验科输血培训

输血不良反应
• • • • • • 1.过敏反应 2.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3.输血后紫癜 4.移植物抗宿主病 5.输血性血色病 6.大量输血后反应 (1)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 (2)枸橼酸钠中毒 (3)出血 (4)血管微栓塞 (5)低温反应 (6)细菌污染反应 (7)溶血反应
输血注意事项
• 1.输血前必须“三查、八对、一确认”: 三查:①血液有效期; ②输血装置是否符合标准、完整、无破损; ③血液质量; 八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门诊号、血型、 血量、血袋号、交叉配血结果。 一确认:确认患者和配血报告单相符。 • 2.全血、成分血和其他血液制品从血库取出在室温停留 时间不得超过30min • 3.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最常发生于输血开始后的5min输注 初期,10-15min或输注最初30-50ml血液时,医务人员必 须严密观察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生命体征。
输血的指征及适应证
•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一、 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 内科:1. 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 2. 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 3. Hb70~100g/,伴有:①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 心病、呼吸机、>70岁 高龄) ②代谢率增高(高热、严 重感染) ③严重缺氧(晕迷、各种 休克) ④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 4.血制品禁止随意加入其它药物,不得自行贮存, 应尽快用完。 • 5.禁止使用临时性、不规范的加温方法对血液加温: 如将血袋放于热水、使用微波炉或水箱加热。 • 6.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 渗血现象并做相应处理。 • 7.连续输入不同供血者血液制品时,中间输入生理 盐水。 • 8.出现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 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通知医生,做好抢救准 备,保留余血,并记录。 • 9.输血后的血袋及不良反应回报单,一并送至输血 科,低温保留24h,按医疗废物处理。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

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一、引言自体输血是指将患者自身的血液采集、保存并在需要时输回患者体内的一种输血方式。

为了确保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自体输血制度与技术管理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体输血的相关规范,包括自体输血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流程、质控要求等内容。

二、自体输血的适应症1. 预定手术患者:对于预定手术患者,如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或者术前估计需大量输血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自体输血。

2. 预定产科手术患者:对于预定进行产科手术的患者,如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或者术前估计需大量输血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自体输血。

3. 预定介入治疗患者:对于预定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如术前估计需大量输血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自体输血。

三、自体输血的禁忌症1. 活动性感染:对于存在活动性感染的患者,禁止进行自体输血。

2. 全身性恶性肿瘤:对于存在全身性恶性肿瘤的患者,禁止进行自体输血。

3. 严重贫血:对于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0g/L的患者,禁止进行自体输血。

四、自体输血的操作流程1. 术前准备:a. 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自体输血咨询,包括自体输血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等内容,并取得患者的知情允许书。

b.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务人员应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型鉴定、抗体筛查等。

c. 确定自体输血的时间和数量,并安排相应的采血和保存。

2. 采血和保存:a. 采血前,医务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消毒、穿刺部位选择等。

b. 采血时,应使用无菌器具,避免交叉感染。

c. 采集的血液应放置在适宜的血袋中,并进行标记,包括患者姓名、血型、采血日期等信息。

d. 采集的血液应储存在恒温冰箱中,确保血液的质量。

3. 输血操作:a. 输血前,医务人员应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b. 输血时,应使用无菌器具,避免交叉感染。

c. 输血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避免浮现输血反应。

五、自体输血的质控要求1. 医疗机构应建立自体输血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和工作流程。

输血指征完全版

输血指征完全版

输血的临床指征和成份输血之欧侯瑞魂创作输血是把双刃剑,正确的输血可以挽救生命,可是输血仍是有风险的,即使血液质量标准不竭提高,输血仍是一项高风险的治疗办法,需要严格掌握输血指征.实施输血治疗前,对患者的综合评估非常重要,评估包括实验室指标、贫血状况、耐受情况、心肺功能、机体代偿情况等.在不输血缺乏以维持患者的正常生命体征或不能度过难关时,才考虑为患者实施输血治疗.值得牢记WHO制订的“临床输血实践的原则”:①输血只是患者治疗的一部份;②根据国家临床用血指南,考虑到患者自身需要再做输血决定;③应尽可能减少失血以减少患者输血需求;④急性失血患者应首先采用有效复苏办法(静脉输液、输氧等),同时评估是否需要输血;⑤患者血红卵白水平尽管重要,但不是决定实施输血治疗的唯一因素.需要缓解临床症状,预防患者死亡和病情恶化等都是支持输血的因素;⑥临床医务人员应该了解输给患者的血液和血液制品有传布输血沾染病的危险;⑦只有当输血对患者的好处年夜于所冒风险时才应进行输血;⑧医师应明确记录输血的理由;⑨应有经培训的医务人员监测输血的患者,当呈现不良反应时能立即做出反应,采用办法.(1)全血输注的适应证为:①急性失血、产后出血等年夜出血;②体外循环;③换血治疗.(2)全血输注的禁忌证为:①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贫血患者,婴儿、老年人、慢性病体质虚弱的患者;②需长期反复输血者;③对血浆卵白已致敏的患者,以往输血或妊娠已发生白细胞或血小板抗体的患者;④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⑤可能进行干细胞或其他器官移植患者.(3)全血输注的输注剂量:根据患者的贫血水平、年龄及体重、输血适应证、心肺功能等来决定.临床纠正贫血、提高患者的携氧能力,主要是输注红细胞制品.内科慢性贫血:慢性贫血病人的输血指征:①Hb小于60g/L或HCT小于0.18,陪伴明显贫血症状者(遗传性血液病患儿在其生长发育期,输血指征可放宽);②贫血严重,而又因其他疾病需要手术者或待产孕妇.③Hb年夜于60g/L而小于80g/L,医生要仔细评估患者具体病情酌情处置,做到能不输血就不输血的原则内科急性失血量多按外科急性失血处置外科急性失血患者红细胞输注应根据失血量和实验室指标来确定.①失血量:失血量不超越血容量的20%,只输液,不输血;失血量达血容量的20%~30%时,输液和输注红细胞;失血量达50%~100%时,应输液、输注红细胞和输注白卵白.失血量超越总血容量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弥补血小板、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等.②实验室指标:血红卵白年夜于100g/L,可以不输血;血红卵白小于70g/L,应考虑输血;血红卵白在70~100g/L之间,根据患者的贫血水平、心肺代偿功能、代谢情况及年龄等因素决定是否需要输血.术中输血,其目的是为了弥补血容量的丧失、改善血液的运氧能力、维持正常的凝血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临床上通常是根据敷料、吸引器中失血量的几多,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血流动力学的监测结果和变动,以及Hb和Hct的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从而估计失血量.可参照急性失血指征来确定是否需要输血,红细胞的输注应使Hct坚持在30%~35%,术中过高的Hct可增加血液的黏滞度,晦气于血液对组织的灌注,有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介入止血,当患者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时,需要输注外源性血小板以到达止血或预防出血的目的.根据输注目的分歧,血小板输注分为治疗性输注和预防性输注.根据制备方法分歧,血小板制品有两年夜类,一种是通过对收集的全血离心分离出的浓缩血小板,一种是利用血液分离机自动收集的单采血小板.前者可以节约血源,一血多用,后者可以从单个供者获得高纯度和含量高的血小板.血小板输注的指征主要包括:①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陪伴出血倾向或暗示;②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③血小板计数在(50~100)×109/L,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④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注;⑤如术中呈现不成控制的出血,确定血小板功能低下者,无论血小板数量几多,均可考虑输注;⑥控制产科DIC出血时很少需要血小板,但抢救重症DIC时,一次性输注3个治疗量血小板,效果好.血小板输注的剂量因具体情况而定:①成人每次输注1个治疗剂量的单采血小板(血小板含量≥×1011/袋),或8~10U的浓缩血小板(血小板含量≥×1010/U),一般可到达明显的止血效果.理论上可提升患者外周血小板(30~50)×109/L.②严重出血或已发生同种免疫反应者应加年夜输注剂量.③儿童应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将1个治疗剂量的单采血小板分为2~4次输注.血小板输注的输注方法值得注意:①输注前应轻摇血袋,使血小板和血浆充沛混匀;②输注前不需要作交叉配血,ABO血型同型输注;③运用标准滤网(170üm)的输血器输注,同时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年夜速度输入.4.血浆输注血浆(plasma)是血液的液体成份,由卵白质、脂类、无机盐和年夜量化合物组成.主要生理功能有弥补卵白质、维持酸碱平衡、运输、调节和维持胶体渗透压等.血浆制品主要有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rozen plasma,FP),前者包括全部凝血因子,后者不稳定的凝血因子特别是Ⅴ因子和Ⅷ因子几乎全部失活.血浆输注的指征为:输血量相当于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年夜于正常的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有先天性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时,应考虑输新鲜冰冻血浆.应当注意的是只要纤维卵白原浓度年夜于0.8g/L,即使凝血因子只有正常的30%,凝血功能仍可维持正常.即患者血液置换量达全身血液总量时,实际上还会有1/3的自身成份(包括凝血因子)保管在体内,仍有足够的凝血因子.但如果休克没获得及时纠正,可招致消耗性凝血障碍.新鲜冰冻血浆的输入量到达10~15ml/kg才华到达弥补凝血因子的作用,对需要输注的患者,一次足量输注才华到达最佳效果.血浆输注剂量取决于患者具体病情需要,一般情况下,凝血因子到达正常水平的25%基天性满足止血要求.一般成人患者输注剂量为200~400ml,或按10~15ml/kg计算.儿童患者酌情减量.冷沉淀是在控制条件下融化新鲜冰冻血浆而收集的沉淀物,使悬浮于20~30ml的血浆中.每200ml血浆制备的冷沉淀,Ⅷ因子含量≥80mg、纤维卵白原含量≥150mg,同时还含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纤维结合卵白和因子Ⅷ等.冷沉淀凝血因子输注剂量:①血友病A患者,一般认为按10kg体重输1单元计,每日1次维持3~4天.手术出血时,应维持7~10天.②纤维卵白原缺乏症,所需的冷沉淀剂量取决于患者血浆中原来的纤维卵白原水平,经常使用剂量为每l0kg体重输1~1.5单元.使血浆中纤维卵白原水平维持在0.5~1.0g/L为适度.③对年夜量出血患者,弥补冷沉淀的指征是纤维卵白原小于0.8g/L.。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与自体输血自体输血是否
符合标准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与自体输血是否符合标准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输血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对于输血的指征参考标准以及自体输血是否符合标准等问题,仍然存在许多争议。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结合相关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对其进行分析。

一、输血指征参考标准的概述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是指医生在决定是否给予患者输血治疗时所依据的一系列指标。

这些指标旨在确保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然而,由于不同疾病和患者的特殊情况,输血的指征参考标准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而言,输血指征参考标准大致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血红蛋白水平:低于特定数值时,可能表明患者出现了贫血,需要输血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2. 血容量和循环状态:在失血或休克等情况下,输血可以迅速补充血容量,维持患者的循环状态稳定。

3. 其他临床指标:如患者的症状、疾病类型和进展情况等,也会在决定是否需要输血时考虑。

需要指出的是,输血并非一种完全无害的治疗方法,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超过其益处。

因此,在确定输血指征参考标准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治疗效果和可能的风险。

二、自体输血是否符合标准
自体输血是一种特殊的输血方式,它指的是将患者自身的血液存储起来,以备后续手术或治疗使用。

相比于从其他人身上获得的血液,自体输血具有以下优点:
1. 减少免疫反应:自体输血避免了与异体输血相关的免疫反应,因为使用的是患者自身的血液。

2. 降低感染风险:自体输血可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因为使用的是患者自身的血液,没有输血源的问题。

虽然自体输血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自体输血。

合适的自体输血条件包括:
1. 自身血液质量良好:自体输血前,需要确保患者的自身血液质量良好,不受其他因素(如贫血、凝血功能异常等)的影响。

2. 预计需要大量输血:自体输血通常适用于预计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例如手术中可能需要大量血液的患者。

需要强调的是,自体输血也并非没有风险,潜在的并发症和风险仍然存在。

因此,在决定是否进行自体输血时,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是否符合自体输血的标准。

总结起来,输血指征参考标准是医生在决定是否给予患者输血治疗
时依据的一系列指标,旨在确保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自体输血是一种特殊的输血方式,可以避免免疫反应和感染风险,但
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进行自体输血。

医生在确定输血标准时需要综合
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并在实施自体输血时慎重评估患者的病
情和是否符合自体输血的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