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星的调研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西沙星

莫西沙星是人工合成抗菌药的一种,是由德国Bayer公司研制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为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本文主要从产品简介、药理学特点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市场分析等方面来做介绍:

一、简介

1、发展历程

莫西沙星为人工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喹诺酮类,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喹诺酮类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为靶。妨碍DNA回旋酶,进一步造成细菌DNA的不可逆损害,达到抗菌效果。

本类药物与许多抗菌药物间无交叉耐药性,是理想的抗菌药)的一种,具体发展如下:

第一代: 1962年萘啶酸(nalidixic acid),抗菌谱窄,对大多数G-菌有

效,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抗菌力弱,口服吸收

差,血药浓度低,AR多,现已淘汰;

第二代:1974年吡哌酸(pipemidic acid),抗菌活性>萘啶酸, 抗菌谱

由G-菌扩大到部分G+菌,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

但血药浓度低,主要用于尿道或肠道感染;

第三代:1979年诺氟沙星(norfloxacin)、环丙沙星等口服易吸收,血

药浓度大为提高,分布广,扩大和增强了抗菌活性:

G+球菌、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及分枝杆菌;

第四代:1999年莫西沙星(moxifloxacin),加替沙星等吸收快,体内

分布广,抗菌作用进一步增强:既保留了钱三代抗

G-菌的活性,又明显增强了G+菌的活性,特别是增

加了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临床既用于需氧菌感

染,也用于厌氧菌感染,还可用于混合感染,对绝

大多数致病菌的综合临床疗效已经达到或超过了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2、基本情况(莫西沙星)

通用名:Moxifloxacin

商品名:Actira(Bayer)

CAS登录号:151096-09-2

CAS登录号(盐酸盐):186826-86-8

化学名:1-环丙基-6-氟-1,4-二氢-8-甲氧基-7-[(4a S,7a S)-八氢-6H-吡咯并[3,4-b]吡啶-6-基]-4-氧代-3-喹啉羧酸

1-Cyclopropyl-6-fluoro-1,4-dihydro-8-methoxy-7-[(4a S,7a S)-octahydro-6

H-pyrrolo[3,4-b]pyridin-6-yl]-4-oxo-3-quinolinecarboxylic acid

结构式:

分子式(相对分子量):C21H24FN3O4(401.43)

理化性质(盐酸盐):白色至淡黄色结晶性粉末,熔点324-325℃

上市情况:1999年在德国首次上市,同年12月在美国上市;2002年在我国上市;适应症:细菌感染

用法与用量:拜复乐片,一日1次,每次400mg。注射用盐酸莫西沙星,静脉滴注,任何适应症均推荐一次400mg,一日1或2次。

3、合成工艺

以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酰氯(1)为起始物质的一锅合成法,先经加侧链得2, 2再成环得关键中间体1-环丙基-6,7-二氟-8-甲氧基-4-氧代-1,4-二氢-3-喹啉羧酸乙酯(3)。乙腈溶剂中,3与另一关键中间体(4aS-顺)-八氢-6H-吡咯并[3,4-b]吡啶(4)在1,4-二氮杂双环[4,3,0]辛烷催化作用下反应得到化合物5。用氢氧化钠水解5,得莫西沙星,莫西沙星在浓盐酸中结晶,得到莫西沙星盐酸盐。

具体合成路线如下所示:

反应的相关中间体:

(1)中间体1

化学名:(S,S)-2,8-二氮杂双环[4,3,0]壬烷

CAS登录号:151213-42-2

结构式为:

制备1:

以2,3-吡啶二羧酸(1)为起始原料,与甲醇成2,3-吡啶二羧酸二甲酯(2),

2还原得3,3羟基氯化得4,4成环得5,5溴化得6,6的吡啶环还原氢化得7,最后7碱性水解得最终产物8。

制备2:

以N-二甲氨基丙烯亚胺(1)和N-苯甲基顺丁烯亚胺(2)为起始原料,经7步反应合成,用L-(+)-酒石酸拆分,光学纯度≥99%,本工艺优点是反应条件

比较温和,操作简单,产品光学纯度较高。

(2)中间体2

化学名:1-环丙基-6,7-二氟-8-甲氧基-4-氧代-1,4-二氢-3-喹啉羧酸

CAS登录号:112811-72-0

结构式为:

制备1:

该法优点是反应起始物易得,但反应过程中须用高压釜、液氨、剧毒物质氰化钾,对反应设备要求高,因化合物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酸钠(9)的前体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酸系加替沙星的氟喹诺酮环中间体,该中间体廉价易得,因此以2,4,5-三氟-3-甲氧基苯甲酸为起始原料按同样路线合成终产物16,更适宜工业化生产。

制备2 :

以2,3-二氟-6-硝基苯酚(1)为原料,经5步反应得到,该法优点是反应路线短,但起始原料不易得。

制备3:

以3-甲氧基-2,4,5-三氟硝基苯(1)为原料,经4步反应。该法优点是反应路线较短,反应条件温和,但有些步骤的反应时间过长,且反应起始物不易得,价

格较高。

4、作用机制

(1)主要机制:

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对G-菌)和拓扑异构酶Ⅳ(对G+菌),干扰细菌DNA复制,杀灭细菌。

a)DNA回旋酶( Gyrase)

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DNA回旋酶( Gyrase)起到抗菌作用;DNA是高度缠绕的负超螺旋结构,在复制和转录的过程中,DNA首先要解旋把双链打开才能进行复制和转录。当局部的DNA解旋时,使解旋两端DNA发生过度缠绕,变成了正超螺旋,正超螺旋会妨碍DNA双链的进一步解旋,这时候,就需要DNA 回旋酶来去除正超螺旋。DNA回旋酶包含了两个亚单位:A亚单位和B亚单位。其中A亚单位具有开口活性和封口活性,可以把DNA双链切断再连接上。B亚单位提供能量,移链。在正超螺旋形成时,DNA回旋酶结合到正超螺旋部位两条DNA双链上,由A亚单位发挥开口活性,将后侧的DNA链切开,B亚单位负责提供能量,这时,前侧的DNA链经切口后移,A亚基发挥封口活性将切口封闭,DNA回复到负超螺旋。这是生理情况下DNA回旋酶的功能,将正超螺旋转为负超螺旋,对于维持DNA正常转录和复制至关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