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评价讲科学 虚假报告遭惩罚
安监总局 单位瞒报谎报事故最高罚万
安监总局:单位瞒报谎报事故最高罚500万中国国家安监总局6月20日发布通知称,今后,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存在瞒报、谎报情形的,将按事故级别,处以20万—500万人民币的罚款。
通知规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通知明确,隐瞒已经发生的事故,超过规定时限未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并经查证属实的,属于瞒报;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性质、伤亡人数和涉险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的,属于谎报。
通知称,一旦查实事故发生单位存在瞒报、谎报行为,如没有贻误事故抢救,处200万元的罚款;贻误事故抢救、造成事故扩大或者影响事故调查的,处300万元罚款;瞒报、谎报手段恶劣、情节严重的,处500万元的罚款。
事故发生单位对事故发生负有责任且存在瞒报、谎报情形的,发生一般事故的,处20万元的罚款;发生较大事故的,处50万元的罚款;发生重大事故的,处200万元的罚款;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处500万元的罚款。
安监总局在相应查处办法中称,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瞒报或者谎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100%的罚款,并由公安机关有关规定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事故发生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瞒报或者谎报事故的,处上一年年收入100%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纪律处分规定由监察机关或者任免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通知称,事故发生单位瞒报、谎报事故的,由有关部门依法暂扣或者吊销有关证照;负有事故责任的事故发生单位有关人员瞒报、谎报事故的,依法暂停或者撤销其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执业资格、岗位证书。
对重大、特别重大事故负有主要责任的生产经营单位,其主要负责人终身不得担任本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矿长、厂长、经理。
安全检查处罚规定 (2)
安全检查处罚规定一、背景介绍安全检查是为了保障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加强对安全检查过程中违规行为的惩罚,维护检查工作的公正性和严肃性,制定了安全检查处罚规定。
二、违规行为及相应处罚措施1. 虚假报告情况如果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在安全检查中提供虚假信息、报告不实情况,将根据情节轻重采取以下处罚措施:(1)口头警告:对于情节较轻的虚假报告行为,可以通过口头警告提醒其改正错误。
(2)书面警告:对于情节较重的虚假报告行为,将赋予书面警告,并要求限期整改。
(3)罚款:对于严重虚假报告行为,可以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罚款金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拒绝配合情况如果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拒绝配合安全检查工作,妨碍安全检查人员履行职责,将采取以下处罚措施:(1)口头警告:对于情节较轻的拒绝配合行为,可以通过口头警告提醒其配合检查。
(2)书面警告:对于情节较重的拒绝配合行为,将赋予书面警告,并要求限期配合检查。
(3)行政拘留:对于严重拒绝配合行为,可以采取行政拘留措施,拘留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 违反安全规定情况如果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违反安全规定,存在安全隐患,将采取以下处罚措施:(1)责令整改:对于情节较轻的违反安全规定行为,将责令其即将整改,并限期完成整改工作。
(2)罚款:对于情节较重的违反安全规定行为,可以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罚款金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停产停业整顿:对于严重违反安全规定行为,将采取停产停业整顿措施,并要求限期整改。
4. 涉及人身伤害情况如果安全检查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责任在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的,将采取以下处罚措施:(1)罚款:对于轻微人身伤害事故,可以处以一定金额的罚款,罚款金额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行政拘留:对于较重人身伤害事故,可以采取行政拘留措施,拘留时间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3)刑事追责:对于严重人身伤害事故,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虚假安全评价报告认定情形
虚假安全评价报告认定情形一、周边环境与评价期间实际情况不符,且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故意隐瞒的。
二、主要建(构)筑物与评价期间实际严重不符,主要生产装置、储存设施、建(构)筑物之间的距离不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故意隐瞒且影响评价结论的。
三、对企业提供的资料及第三方出具的技术服务报告或者结论进行伪造、篡改的。
四、故意隐瞒企业的重大事故隐患及整改落实情况,影响评价结论的。
五、企业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隐患排查记录严重缺失,企业主要负责人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或者职称不符合要求的,故意隐瞒且影响评价结论的。
六、存在不符合行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项,故意隐瞒且影响评价结论的。
七、存在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中列举的重大事故隐患,未消除或者采取的管控措施未经监管部门认可,故意隐瞒且影响评价结论的。
八、故意隐瞒矿山开拓生产系统现状与安全设施设计不符或者未按照安全设施设计完成工程建设的情况,影响评价结论的。
九、故意隐瞒油气田内部集输管道占压情况,影响评价结论的。
十、陆上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存在占压、保护距离不足、人员密集型高后果区未设置全天候视频监控设施,未按要求开展法定检验,故意隐瞒且影响评价结论的。
十一、金属冶炼企业的设备设施明显不符合《炼铁安全规程》《炼钢安全规程》《铝电解安全规程》《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安全规程》《粉尘防爆安全规程》《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等规定,故意隐瞒且影响评价结论的。
安全评价机构汇总表填报单位: 截止日期:填报人: 联系电话:专项整治情况汇总表虚假安全评价报告汇总表联系电话:专项整治联络员表安全评价机构自查整改清单机构名称: 填报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相关处室、区应急局自查整改清单填报单位(处室):填报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日期:相关处室、区应急局典型案例报送情况表联系电话:区应急局涉及安全评价的生产经营企业统计表注:1.审批类型应从1.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2.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3.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4.危险化学品使用许可;5.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6.金属冶炼安全条件设施设计审查;7.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备案与核销;8.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设施设计审查;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要求的备案等9类中选取。
对出具虚假安全评价报告处罚依据是什么
条 适 用于 此 冲突 。该 条确定 “ 同
・
上 的 ,并 处 违法 所 得 2倍 以上 5倍 以 下的 罚款 ; 没有违 法 所得 或者 违 法 所得不足 l 0万元 的,单 处或者 并
处 l 0万 元 以 上 2 0万 元 以 下 的 罚款 ;
机 关制 定 的法 律 、行政 法规 、地
( ( 立法法》第 九十二条来对此 冲突进
行 判 定 , 原 因 在 于 立 法 法 该 法
“ 由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 门和其他 负
有 安全 生产监 督 管理 职责 的部 门按 照职 责 分 工决定 ” ( 县 级 以 上均 可 , 但 第 二 款 行 使 处 罚权 的 部 门 特 殊 , 应按 照许 可法 的 原则 ,由 发放资 质 的部 门行使 ) ,且 管理规定修订 与 否
方性 法 规 、 自治 条例 和 单 行 条例 、
规章 ,特 别规 定 与一 般规 定不 一致
的 ,适 用 特 别规 定 ; 新 的规 定 与 旧 的规 定不 一致的 ,适 用新 的规 定 ” , 实 质指的 是法 律效 力相 同级 别的情 况 下判 定效 力 的原 则。该 案例 应 以
F o r u m
又 = j 『 出 具虚假 安 全评 价 楣 告
处 罚 依 据 是 什 么
白杰
文 \白杰
上海市 闵行 区安全生产监察 大队专 家
偶然 读 到 一则安 全生 产监 管 系
管 理规定) )与 ( ( 安 法 行 政 处 额 度 在 违 法所 得 1 0万 元 以 上
区 间 相 同 ,5 0 0 0元 至 1 0万 元 区
立法法 第八十八 条第一 款为判定 原则 ,即 : “ 法 律的效 力高 于行政法
虚假评估报告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一、引言评估报告是评估机构根据委托人的要求,对特定资产、项目或者企业进行的评估,并出具的报告。
评估报告在金融、法律、税收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虚假评估报告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本文将从虚假评估报告的法律后果出发,分析其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相关规定及应对措施。
二、虚假评估报告的定义及特征1. 定义虚假评估报告是指评估机构在评估过程中,故意隐瞒、歪曲、篡改事实,出具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估报告。
2. 特征(1)故意性:虚假评估报告的出具是基于评估机构的主观故意,而非客观原因。
(2)隐蔽性:虚假评估报告往往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易被发现。
(3)后果严重性:虚假评估报告可能给委托人、投资者、债权人等造成严重损失。
三、虚假评估报告的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虚假评估报告可能涉及的刑事责任包括:(1)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评估机构出具虚假评估报告,为他人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伪造、变造、出售伪造、变造的公文、证件、印章罪:评估机构伪造、变造评估报告,出售伪造、变造的评估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3)诈骗罪:评估机构通过虚假评估报告,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民事责任虚假评估报告可能给委托人、投资者、债权人等造成损失,评估机构应承担以下民事责任:(1)赔偿损失:评估机构因虚假评估报告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违约责任:评估机构未按约定出具评估报告,或者出具虚假评估报告,构成违约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3. 行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虚假评估报告可能涉及的行政责任包括:(1)责令改正:评估机构出具虚假评估报告的,由有关部门责令改正。
(2)没收违法所得:评估机构因虚假评估报告获得的违法所得,由有关部门没收。
出具虚假实验报告罪
一、概述出具虚假实验报告罪,是指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出具虚假的实验报告,情节严重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对出具虚假实验报告罪进行了明确规定,旨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公共利益。
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出具虚假的实验报告,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构成要件1.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市场经济秩序和公共利益。
2. 客观要件:行为人实施了故意出具虚假的实验报告的行为。
3. 主观要件:行为人明知其出具的报告是虚假的,仍然故意为之。
4. 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
四、案例分析案例一:某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案某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
在审计过程中,该事务所故意隐瞒公司财务问题,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告。
经查,该事务所负责人和审计人员均明知报告虚假,但为了获取高额审计费用,仍然故意出具虚假报告。
最终,该事务所负责人和审计人员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二:某检测机构出具虚假实验报告案某检测机构承接了一项产品质量检测业务。
在检测过程中,该机构故意篡改检测数据,出具了虚假的实验报告。
经查,该机构负责人和检测人员均明知报告虚假,但为了获取客户信任,仍然故意出具虚假报告。
最终,该机构负责人和检测人员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法律后果1. 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故意出具虚假实验报告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民事责任:受害人有权要求中介组织承担侵权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恢复名誉等。
安全评价报告虚假情形认定-失实报告认定标准
安全评价报告虚假情形认定
根据应急管理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评价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安全评价报告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认定为安全评价报告虚假:
一.故意伪造的。
二.在周边环境、主要建(构)筑物、工艺、装置、设备设施等重要内容上弄虚作假,导致与评价期间实际情况不符,影响评价结论的。
三.隐瞒生产经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及整改落实情况、主要灾害等级等情况,影响评价结论的。
四.伪造、篡改生产经营单位相关信息、数据、技术报告或者结论等内容,影响评价结论的。
五.故意采用存疑的第三方证明材料、监测检验报告,影响评价结论的。
六.有其他弄虚作假行为,影响评价结论的情形。
安监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标准
发生一般事故的
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较重
发生较大事故的
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发生重大事故的
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10万元以上15万元以下的罚款.
特别严重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
对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给予撤职处分或者处1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般
建设项目投资额1000万元以下的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较重
建设项目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3000万元以下的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处2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严重
建设项目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处5万元的罚款。
10
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未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的。
《安全生产法》第八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二)矿山建设项目或者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未按照批准的安全设施设计施工的;……。
没收违法所得,对机构并处违法所得2倍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各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法所得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
安全生产虚假评价报告怎么处罚
安全生产虚假评价报告怎么处罚对于安全生产虚假评价报告的行为,应该进行严肃处理和严厉处罚。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处罚措施:1. 行政处罚:- 撤销相关人员的工作职务,停职检查一段时间。
使其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深刻反思,并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自我反省。
- 罚款:对于虚假评价行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关单位或个人进行罚款,罚款金额应该足够高,令其深感压力,同时可以起到警示作用,避免类似行为再次发生。
- 取消相关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或者执照。
这将使其无法继续从事相关工作,严厉警惕其他单位和个人。
2. 刑事打击:- 行为涉嫌犯罪的,应将其移交给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并通过法律程序对其进行刑事责任追究。
- 具体处罚的性质和判决根据犯罪行为的严重程度而定,包括拘留、刑事处罚、刑罚等。
刑法对于虚假评价行为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如动用伪造证件、虚假评价涉嫌的以及平台行为违法广告等行为可能被认定为犯罪行为。
3. 声明公告:- 对相关单位或个人在媒体公告板上进行公开曝光,公告其虚假评价的事实和处理结果。
公开曝光可以产生较大的舆论压力,公众的监督能力将有助于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4. 监管加强:- 对于监管部门亦应加强对安全生产评价报告的审核和抽查力度,建立更为严密的监督制度,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单位不敢轻易出具虚假评价报告。
- 配合当地政府建立相关的安全风险报告公开制度,强调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
以上是对安全生产虚假评价报告的处罚建议,但具体的处罚措施需要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相应法律法规以及监管部门的规定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安全生产法评价机构被罚
安全生产法评价机构被罚标题:安全生产法评价机构被罚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推行安全生产法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然而,近期发生的一起安全生产法评价机构被罚的事件引发了人们对该机构可靠性和监管系统的疑问。
本文将对该事件进行评价,并对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对于安全生产法评价机构被罚这一事件,该机构的不合规行为必须受到严肃的批评和指责。
作为安全生产法评价机构,其首要职责是确保评价工作的客观、准确和可靠。
然而,该机构被发现存在评价结果的操纵、服务质量的欠佳和违反行业规范等问题,对此应予以谴责。
其次,这一事件也暴露了现有监管体系的不足。
监管机构在此案件中未能有效发现和纠正该安全生产法评价机构存在的问题,导致了评价结果的不可信和安全风险的忽视。
我们必须认识到,监管机构在安全生产法实施过程中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需要强化对评价机构的日常监管,还需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监督和指导,以确保安全生产法的有效执行。
此外,对于该事件,社会各界应当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对待。
尽管这一事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影响不容忽视,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一事件而否定整个安全生产法评价体系的意义和价值。
相反,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该机构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以提升评价机构的专业能力和监管机构的有效监管。
在解决该类事件的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对评价机构的日常监管,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提高机构的诚信度和专业水平。
其次,加强监管机构的能力建设,提高其针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第三,增加公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参与和监督,形成多方共治的格局,提高安全生产法评价体系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最后,对于那些不合规行为的安全生产法评价机构,应严厉惩罚,并加大法律制裁力度,以示警戒。
同时,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和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良好氛围。
总之,安全生产法评价机构被罚的事件揭示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企业安全生产弄虚作假处罚
企业安全生产弄虚作假处罚近年来,随着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力度。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还有一些企业不仅无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甚至还敢于玩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弄虚作假的行为。
对于这些企业,我们必须严肃处理,以期建立起良好的安全生产文化,保护员工和社会的切身利益。
首先,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在惩罚力度上应该加大力度,以给予企业足够的威慑力。
针对企业弄虚作假的不同情形,可以进行如下处罚:罚款、吊销执照、停产整顿等。
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甚至还可以追究企业负责人刑事责任。
通过这些惩罚措施,能够真正让企业深感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形成对底线的尊重和遵守。
其次,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效果,我们应该增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和频率。
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检查和评估,定期抽查企业的管理记录和工作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此外,还应建立起企业社会责任考核评价制度,将安全生产管理情况作为评价企业能否获得政府扶持资金等优惠政策的重要指标,激励企业加强安全管理。
再次,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弄虚作假行为,应加大舆论曝光力度,提高社会对这些企业的警惕和监督。
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官方媒体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公开曝光企业的违规行为,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形成舆论压力,并促使企业正视安全生产的问题。
最后,为了预防企业安全生产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教育。
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帮助企业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指导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倡导企业安全文化,让员工树立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定。
综上所述,对于企业安全生产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罚,应该加大力度,通过罚款、吊销执照、停产整顿等措施来惩戒企业。
同时,加强监管力度和频率,提高社会舆论曝光力度,增强对企业的培训和教育,旨在建立起严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保障员工和社会的安全与利益。
新安法:虚假报告都怨评价机构吗
新安法:虚假报告都怨评价机构吗《安全生产法》第九十二条,增加了两个条款,并对原有的条款内容也进行了调整。
补充的第1条款是出具失实报告,这个不是虚假报告,和实际的不一致都是失实报告,构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建设单位提供虚假的资料,这一次要把责任都放到了机构身上,需要评价单位睁大眼睛,免得违法。
第2个条款才是针对的虚假报告,这个报告就纯粹的是评价单位的问题,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提高了处罚力度。
原来是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现在修改为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补充的第3条款是关于进入行业的要求,只要是对前面两个条款有了违反,受到处罚,同时就需要吊销资质和资格,规定一定的禁止从业的要求,甚至是终身禁入,这个力度还是很大的。
如果仅仅是罚款,交些钱也就可以了,现在是这个行业就不能干了,换一家机构也不行,因此新的《安全生产法》大大的对服务机构的要求提高了。
尤其是对于第1条款出具失实报告的,对中介机构有些过于严厉了,比如说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说不含有某种物料,这时候到底去不去测,如果不测就有可能违反这一条,如果要去测,那么多物质都要测一遍吗?第九十二条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职责的机构出具失实报告的,责令停业整顿,并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职责的机构租借资质、挂靠、出具虚假报告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十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对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及其直接责任人员,吊销其相应资质和资格,五年内不得从事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等工作;情节严重的,实行终身行业和职业禁入。
评估报告做假构成什么罪
评估报告做假构成什么罪
伪造或篡改评估报告可以构成以下罪行:
1. 伪造公务文书罪:根据刑法,伪造公务文书罪是指故意伪造、篡改、销毁或者隐匿政府机关的公务文书,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 伪造证据罪:根据刑法,伪造证据罪是指故意伪造、篡改、销毁或者隐匿证据以蒙骗司法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公众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 诈骗罪:根据刑法,诈骗罪是指为了非法占有财物,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或者其他方法,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如果伪造评估报告的目的是为了诈骗他人,那么伪造评估报告也可以认定为诈骗罪,根据被骗取财物的数量大小来决定刑罚。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伪造或篡改评估报告会构成的罪行,具体罪名和刑罚根据法律规定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评估报告造假构成什么罪
评估报告造假构成什么罪
评估报告造假构成的罪名可以涉及欺诈罪、伪造证据罪、侵犯商业秘密罪、虚假陈述罪等。
以下是对这些罪名进行详细解释:
一、欺诈罪
欺诈罪是指以虚假陈述、隐瞒真相、使用或伪造虚假文件等方法,蓄意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从而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评估报告造假可以被视为一种欺诈行为,因为它通过伪造、篡改或隐瞒真实情况,误导他人作出错误的决策,从而获得不正当利益。
二、伪造证据罪
伪造证据罪是指伪造、篡改、毁灭、抑制已有文件、资料或制作虚假证据,用以欺骗他人或误导司法机关的行为。
评估报告造假属于伪造行为的范畴,因为它涉及虚构或篡改评估结果或相关数据,以构建一种不真实的信息来源以误导相关方。
三、侵犯商业秘密罪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未经合法授权,获取、披露、使用他人商业秘密并给予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评估报告可能含有特定的信息或算法,属于商业秘密范畴。
如果一个人在评估报告中伪造商业秘密或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就构成了侵犯商业秘密罪。
四、虚假陈述罪
虚假陈述罪是指在重要事实上做虚假陈述,使他人误解或错误决策,从而获得不正当利益或给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
评估报告造假可以被视为虚假陈述罪的一种表现,因为它在报告中虚构或篡改了重要的评估结果或数据,误导了相关方的判断和决策。
对于以上罪名,其刑法法律体系和司法解释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具体适用的罪名和处罚将取决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实践和具体案件的情况。
在实际运作中,相关法律机关将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法律适用原则来对评估报告造假行为进行定性定罪,并给予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刑事处罚。
安全评价讲科学虚假报告遭惩罚
安全评价讲科学虚假报告遭惩罚安老师:某化工厂工人王某下岗后,开办了一家化学品经销公司。
在申办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过程中,王某聘请了本市一家取得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其进行评价。
该评价所在评价过程中发现,其备货库房未经公安消防部门验收合格,按照〈〈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的规定,此项不合格为否决项,即评价结论应为不符合安全要求。
于是,王某在请评价人员吃饭的时候,提出将评价费从1800元提高到3000元。
评价人员终于经不住王某的请求,同意为其出具符合安全要求的安全评价报告。
然而,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收到其申请材料,在对其评价情况进行现场核查时,发现了这一问题,遂对该安全评价所做出了没收非法所得3000元,罚款2. 5万元的处罚,并吊销其安全评价资格证书。
请问,本案中的执法依据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吗?这样的处罚是否过重?肖晓肖晓同志:对于安全评价机构在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过程中,出具虚假报告的行为,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并没有具体的处罚规定。
但是,在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36号令〈〈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中却做出了非常明确而严肃的规定,即承担安全评价的机构出具虚假报告,由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 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并建议授予其资质的部门吊销其安全评价资格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此,执法人员的执法是适度的。
安全评价通过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发现各类事故隐患,对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状况获得定量或定性的结果,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因此,安全评价机构所做的工作,既可为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也可为政府的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鉴于安全评价在企业生产经营和政府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是否客观真实,直接影响到有关安全生产决策的科学性,进而影响到能否切实保障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虚假评价报告怎么处理
安全生产虚假评价报告怎么处理
安全生产虚假评价报告是一种严重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1. 停止使用虚假评价报告:立即停止使用虚假评价报告,并扣回之前已经发布的虚假报告。
同时,对以上行为负有责任的人员进行严肃问责。
2. 彻查责任人员:成立调查组或委托第三方进行调查,全面了解事件的真相,并查明虚假评价报告产生的具体原因和责任所在。
3. 严肃问责责任人员:对虚假评价报告的责任人员进行严肃问责,依法依规进行惩处。
根据情节轻重,可以采取行政处罚、工作调整、停职、辞退等相应措施。
4. 再评估安全风险:重新评估相关安全风险,重新制定安全生产规范和操作流程。
确保安全生产报告真实可信,以便更好地保障员工和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 加强内部监管:加强内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安全评价报告的真实可靠。
严格监督和检查各个环节,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 进行公开道歉或补偿:对于被虚假评价报告所影响的相关方,应及时公开道歉,并给予相应的经济、法律或其他形式的赔偿,以维护受影响人的合法权益。
7. 加强培训与教育: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加强对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能力。
总之,对于安全生产虚假评价报告,应该采取严肃的态度进行处理,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加强内部管理与监督,以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质量和效能。
安全生产法及法律法规学习随笔
1、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出具虚假证明,
违法在五千以上的处罚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
违法在五千以下的处罚五千以上二万以下罚款
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验,的机构负责人员出具虚假证明处五千以上五万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及主要负责人不保证安全投资资金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处二万以上二十万以下罚款
3、生产经营的主要负责人未履行本法规定的安全生产职责,造成安全事故
处二万以上二十万以下罚款,5年内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
4、安全管理机构人员、
5、《中国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国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评价讲科学虚假报告遭惩罚
安老师:
某化工厂工人王某下岗后,开办了一家化学品经销公司。
在申办“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过程中,王某聘请了本市一家取得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其进行评价。
该评价所在评价过程中发现,其备货库房未经公安消防部门验收合格,按照《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安全评价导则(试行)》的规定,此项不合格为否决项,即评价结论应为不符合安全要求。
于是,王某在请评价人员吃饭的时候,提出将评价费从1800元提高到3000元。
评价人员终于经不住王某的请求,同意为其出具符合安全要求的安全评价报告。
然而,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收到其申请材料,在对其评价情况进行现场核查时,发现了这一问题,遂对该安全评价所做出了没收非法所得3000元,罚款2.5万元的处罚,并吊销其安全评价资格证书。
请问,本案中的执法依据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吗?这样的处罚是否过重?肖晓肖晓同志:
对于安全评价机构在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过程中,出具虚假报告的行为,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并没有具体的处罚规定。
但是,在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第36号令《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二十三条中却做出了非常明确而严肃的规定,即承担安全评价的机构出具虚假报告,由省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没有非法所得的,
处以2万元以下罚款,并建议授予其资质的部门吊销其安全评价资格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据此,执法人员的执法是适度的。
安全评价通过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发现各类事故隐患,对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状况获得定量或定性的结果,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
因此,安全评价机构所做的工作,既可为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也可为政府的安全监督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鉴于安全评价在企业生产经营和政府安全监督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是否客观真实,直接影响到有关安全生产决策的科学性,进而影响到能否切实保障安全生产。
安全评价机构出具的评价报告必须保证客观、真实、确切。
本案中,业主王某为了尽快获得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对存在的隐患不是认真加以整改,而是采取欺骗、请客、提高评价费(等于变相送礼)等不正常手段,要求安全评价所出具虚假的评估报告。
而安全评价所经不住王某的甜言蜜语、信口承诺和经济诱惑,违背原则,出具了与实不符的虚假报告,严重违背了职业道德,触犯了法律,应当依法处理。
鉴于本案中的虚假报告被及时发现,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不够追究刑事责任,对其没收违法所得,处以高额罚款,并吊销其安全评价资格证书是完全正确的。
安老师——摘自2004年5月11日《中国安全生产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