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留时间分布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xA 0 [1 xA(t)]E(t)dt 0 E(t)dt 0 xA(t)E(t)dt
xA 0 xA(t)E(t)dt
由此可见,只要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和反 应速率方程已知,便可预测反应器所能达到 的转化率。
化学工程系
二 .流体的混合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物料衡算。
uAC
C Ez A l
C uA(C dl)
l
C
Ez A l (C + l dl)
dl
化学工程系
C
2C C
t = Ez l2 - u l
将方程无因次化:
P其e数表值示C越对=大流CC,流0 ,θ轴动=向和ttˆ ,返扩Z =混散Ll程传度递越程小度。的相对大小;
F (t) CA CA0
F (t ) 1 et /tˆ
E (t ) 1 et /tˆ t
化学工程系
若用无因次量表示:
F F t
1 et/tˆ
1 e
E tˆE t
e
2 t
tˆ2
2
tˆ2
/
tˆ2
1
停留时间小于 平均停留时间 的粒子所占分 率为63.2%
混合状态的不同,将对化学反应产生 不同的影响。设浓度分别为CA1和CA2体积 相等的两个流体粒子,在其中进行n级不 可逆反应。如果这两个粒子是完全离集的, 其平均反应速率为:
rA
1.0
(1)0≤F(t)≤1 F(t) (2) F(0)=0;
F(∞)=1
(3)无因次
0
斜率= dF(t) dt
t
化学工程系
二、停留时间分布实验方法
脉冲法
停留时间分布实验方法 阶跃法 周期示踪法 随机输入法
百度文库
化学工程系
示踪剂选择依据
不与主流体发生反应; 尽可能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易于检测; 用于多相系统检测的示踪剂不发生由一
化学工程系
化学工程系
化学工程系
2.出现多峰,且递降 E(t)
tˆ
原因:反应器内有循环流
3.两个平行峰 E(t)
化学工程系
两股平行的流动,如列管式反应器,气体 分布不均,使各管压降不同,则气速不同, 停留时间也不同。
4.迟出峰 E(t)
化学工程系
原因:存在死区,或示踪剂被吸附在器壁上
化学工程系
对于一级不可逆反应,上式有解析解:
4 exp[ uL ]
CA CA0
(1 xA )
(1 )2
2EZ
exp[uL] (1 )2
exp[ uL]
2EZ
2EZ
[1
4k( L)( EZ
1
)] 2
u uL
一级反应结果:
化学工程系
二级反应结果:
化学工程系
习题6 一封闭容器,已知流动时测得Ez/ul=0.2,若
化学工程系
化学工程系
对于开开边界
2
2( 1 ) Pe
8(
1 )2 Pe
ˆ=1+2 1
Pe
对于闭-闭边界:
2
2 Pe
2 Pe2
(1 ePe )
ˆ 1
对于开闭(闭开)边界:
2
2
1 Pe
3
1 Pe
2
ˆ=1+ 1
Pe
化学工程系
Pe准数表征了流体的轴向分散程度;
C = Ez 2C - C θ ul Z 2 Z
Pe=uL/Ez , Peclet数
化学工程系
返混很小时,方程的求解:
ˆ 1
2
2 Pe
E(θ)形状 基本不受边界 条件影响;
方差具有加 和性。
化学工程系
返混较大时,方程的求解:
化学工程系
开开边界的停留时间分布曲线
F(t)
t dN
t
E(t)dt
0N
0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3.E(t)和F(t)之间的关系
化学工程系
时间轴上总粒子数为25,三个区间上流出的粒 子数分别为7,8,10个,因此
F(5)=7/25 F(10)=(7+8)/25 F(15)=(7+8+10)/25
化学工程系
基本性质:
t tˆ
N
1
Nt
e tˆ
对于脉冲示踪法,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 数为:
E(t) v0C(t) C(t)
Q
C0
化学工程系
E(t)
=
N N-
N
1 !tˆ
t tˆ
N
-1
e
-Nt tˆ
E(θ)
=
NN
N - 1!
θ
N
-1
e -Nθ
该模型只有一个模型参数N,根据停 留时间分布,算出N,即可求解x
v0 CA
化学工程系
Q(g或mol)
检测器
CA 应答曲线
输入曲线 -t 0 t
响应曲线 t
化学工程系
CA 应答曲线
t~t+∆t间示踪剂的量为
vC(t) ∆t 停留时间介于t~t+∆t的示踪剂所占分率: t
vC(t) ∆t/Q 根据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定义
E(t) ∆t= vC(t) ∆t/Q
E(t) vC(t) Q
t
然后求解E(t)、均值,从而求 得参数。
vb v0 Vs V V
v0
死区 模型:
化学工程系
( v )
e vm
平推和全 混串联组 和模型
化学工程系
化学工程系
4.停留时间分布曲线的定性应用 1.出峰太早
E(t) 短
路
沟流
t
原因:反应器存在沟流、短路现象,使出峰提前。
阶跃法易于操作,不需要确定示踪剂总量; 示踪剂成本高时,通常用脉冲法;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需要微分求解。
化学工程系
三、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的统计特征值 数学期望:对原点的一次矩 方差:对均值的二次矩
化学工程系
数学期望(平均停留时间)
ˆt
tE(t)dt
0
E(t)dt
tE(t)dt
2.阶跃示踪法
v0 CA0
v0 CA
CA0
化学工程系
CA CA0
检测器
输入曲线 0
t
响应曲线 t
化学 时间
0 t1 t2 t3
工程系
出口粒 子数
1
=c(t1)v0
2 1 =c(t2)v0
5 2 1 =c(t3)v0
化学工程系
CA0 1 应答曲线
F(t)=CA/C0
停留时间 分布曲线
t
化学工程系
d
V1C1 dt
C1 = 1 e-t / tˆ1 C0 tˆ1
v0C1 v0C2
d
V2C2 dt
C2 C0
=
t tˆ1tˆ2
e-t / tˆ2
化学工程系
CN
C0
N
1 1
!tˆi
t
tˆi
N
1
t
e tˆi
CN C0
NN
N 1!tˆ
化学工程系
三、非理想流动模型 学习了停留时间分布,对于非理想 反应器
怎样利用停留时间分布计算 反应器的转化率?
化学工程系
建立反应器模型 测定停留时间分布
零参数模型
离散模型 最大混合模型
单参数模型
求解模型参数
多釜串联模型 轴向扩散模型
组合模型
化学工程系
1.、多级全混釜串联模型: 用N个体积相等的全混釜(Vi)串联来模拟一个
0
0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曲线下面积重心 在横轴上的投影。
方差
化学工程系
用来度量随机变量与其均值的偏离程度
方差越大,分布曲线越离散。
化学工程系
无因次停留时间
t tˆ
F ( ) F (t )
E( )d E(t)d(t)
E( ) tˆE(t)
化学工程系
4.2理想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
化学工程系
①在垂直于流体运动方向的横截面上径向浓 度分布均一;
②流体以恒定的流速u通过系统; ③在流动方向上存在扩散过程,用轴向扩散
系数Ez表征该一维返混, Ez恒定;
④管内不存在死区或短路流。
化学工程系
2)轴向扩散模型建立
JA
EZ
dCA dz
设管横截面积为A,在管内轴向位置l 处截取微元长度dl,作
一、离集流模型
化学工程系
停留时间在 t 到t+dt间的流体粒子所占的分 率为E(t)dt,则这部分流体对反应器出口流 体中A的浓度的贡献应为C(t)E(t)dt,反应器 出口处A的浓度实质上是一个平均的结果。 反应器出口处A的平均浓度
CA 0 CA(t)E(t)dt
化学工程系
CA(t)-可通过积分反应速率方程求得。
用串联的全混流反应器能表达此系统,则串 联釜数为多少?(闭式边界)
3.组和模型:
化学工程系
化学工程系
采用阶跃示踪
vsCA0
vsCAs
Vs
dCAs dt
v0CA vbCA0 vsCAs
CAs CA0
1
exp
1
t
CA CA0
F(t)=1 (1 ) exp 1
相转移到另一相的情况; 示踪剂具有易于转变为电信号或光信号
的特点。
化学工程系
1.脉冲示踪法: 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一定量的示踪剂迅速注入 反应器进料中,然后分析出口流体中示踪剂 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脉冲法技术难点在于: 注入示踪剂的时间越短越好,可忽略; 注入点与反应器入口间的返混可忽略。
一、活塞流模型
E(t)
F
t
1 0
t tˆ t tˆ
E
t
0
t tˆ t tˆ
F(t) 1.0
t
t
2
2 t
0
化学工程系
二、全混流模型 阶跃示踪:
对示踪剂在dt时间内
作物料衡算: 流入量-流出量=累积量
v0C A0
v0CA
dVR C A dt
E(θ) 1.0
化学工程系
N=5 N=1
N=2
N=10
1.0
1.0
θ
F(θ)
N=1 N=2
N=5
N=∞
1.0
θ
化学工程系
多釜串联模型特征值及模型参数
① 无因次平均停留时间:
ˆ
E( )d
(N )N
eN d (N )
0
0 N 1!N
(N 1) N ! 1 N! N!
Pe准数越大,轴向返混越小,流体流动 越接近平推流;
Pe准数越小,轴向返混越大,流体流动 越接近全混流;
化学工程系
轴向扩散模型的应用
若将轴向扩散模型应用于管式反应器,对管内微
元段作反应组分A的物料衡算:
CA t
EZ
2CA l 2
u
CA l
rA,定态反应
CA t
0
② 无因次方差:
2
2E( )d
0
2
(N )N 1
0 N 1!N 2
e N
d (N ) 1
(N 2) 1 (N 1)! 1 N 1 1 1
N !N
N !N
N
N
化学工程系
③模型参数N
N
1
2
N 1
2
1
4.3流体的混合态及其对反应的影响 (零参数模型)
反应器中流体的混合
粒子之间不发生任何物质交换,即各个粒子都是 孤立的,粒子之间不产生混合。 宏观流体 离集流模型
粒子之间发生分子尺度混合,则这种混合称为微 观混合。当反应器不存在离集流体粒子时,微观 混合达到最大。 微观流体 完全微观混合或最大微观混合 部分离集或部分微观混合
dN E(t)dt N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化学工程系
单位:时间-1
化学工程系
停留时间分布密度
1.0
0 E(t)dt 1
E(t)
E(t)
停留时间t<t1的 质点所占分率
为多少?
△t
0
t1
t
化学工程系
2.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在稳定连续流动系统中,同时进入反应器的N 个流体粒子中,其停留时间小于t的那部分粒子占 总粒子数N的分率记作:
全混流模型
N 2 0 平推流模型
实际反应器:
0
2
1
化学工程系
2.轴向扩散模型(模型参数Pe)
由于分子扩散、涡流扩散以及流速分 布的不均匀等原因,而使流动状况偏离 理想流动时,可用轴向扩散模型来模拟。
常用于返混程度不大的系统,如管式、 塔式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的模拟。
1)模型假定:
实际流动的反应器(V ),V=NVi; 根据停留时间分布确定釜数(参数)N; 利用理想反应器设计方程计算转化率。 采用脉冲示踪:
假设:
①每一釜为全混釜,且 tˆi tˆ / N
②釜间无任何返混,且忽略流体流过连接管 线所需的时间。
化学工程系
流入量 -流出量= 累积量
0 v0C1
第四章 非理想流动
化学工程系
用以下3个概念描述非理想反应器 停留时间分布 混合程度 反应器模型
化学工程系
4.1 停留时间分布 一、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1.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 在稳定连续流动系统中,同时进入反应器 的N个流体粒子中,其停留时间为t~t+dt 的那部分粒子占总粒子数N的分率记作:
化学工程系
E(t)
1 tˆ
E
t
1 tˆ
et
/tˆ
0.632 0.368
tˆ
t
F(t)
1.0 0.632
F t 1 et/tˆ
t
tˆ
化学工程系
小结
1.全 混 流
2 t
tˆ2
2.平 推 流
2 t
0
3.工业反应器
0
2 t
tˆ2
2 1.0
2
0
0
2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