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析和讨论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观点和论据,掌握分析和讨论的能力。
10.教学反馈表:设计教学反馈表,包括对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于对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谈读书》和《不求甚解》的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
2.作业评价:
-认真批改:教师需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给出具体的评价和反馈,指出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
-点评: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分析和讨论问题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往往局限于表面的理解,缺乏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设计更多的讨论和思考活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此外,我发现学生在写作和表达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往往无法准确、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缺乏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设计更多的写作和表达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提高他们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九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
九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笔记以下是九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的笔记,包括重要知识点和关键内容。
一、文章主题《谈读书》和《不求甚解》都是谈论读书的文章,其中《谈读书》是一篇随笔,以议论为主,表达作者对读书的看法和感悟;《不求甚解》是一篇杂文,以记叙为主,通过讲述读书的方法和态度,表达作者对读书的理解和思考。
两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
二、知识点梳理1. 论证方法:《谈读书》中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用“比喻论证”来阐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的观点;《不求甚解》则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举例对比来阐述作者的观点。
2. 文章结构:《谈读书》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述作者对读书的看法,再分别从读书的方法、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总结全文;《不求甚解》则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先讲述“不求甚解”的含义,再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其内涵。
3. 语言特点:《谈读书》的语言简洁明了,表达准确;《不求甚解》的语言则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三、关键内容提炼1. 读书的作用:《谈读书》中指出,读书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不求甚解》则认为,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2. 读书的方法:《谈读书》中提出了多种读书方法,如“略读”、“精读”、“笔记”等;《不求甚解》则强调了“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即不要过于追求表面的理解,要深入思考。
3. 读书的态度:《谈读书》中强调了读书的自主性和选择性,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不求甚解》则倡导一种轻松愉悦的读书心态,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负担。
四、重点段落分析1. 《谈读书》中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阐述了不同学科的书籍对人的性格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02曾庆福冉斌何青松一、指导思想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作为自读课,本文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上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着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在自读中质疑、提问、主动探究;强调学生在比较阅读和拓展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三、课前准备1.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网络、图书馆、家庭藏书……)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名言,两篇短文作者的有关情况。
都是针对学生搜集的情况进行指导或补充。
2.学生将整理后的资料在小组间展示、交流,并进一步补充。
四、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方式一]名言导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道是谁说的吗?(培根)而知识又从何而来?现在我们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方式二」由名人读书故事导入[方式三〕由中学生学习现象导入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③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3.探究《谈读书》主要内容。
(1)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话题“读书”,围绕这一话题,谈了些什么内容?读书益处:①读书要与经验互补;②要讲究读书的方法;③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
(在小组讨论之后,让一部分学生在全班陈述讨论结果,老师作点拨补充)(2)质疑问难①精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有疑问的语句、内容。
②分小组讨论解疑,汇总、对得不到解决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注:分小组讨论解疑时,有条件的可以利用电脑查询资料,寻求解答。
)(3)进一步研讨──找出文中你认为富有哲理的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老师可引导学生谈对“读史使人明智……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句话的理解,并模仿这一句式续写几句话。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案新人教版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2. 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在课堂上,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氛围不够活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2)作业评价反馈不够及时:在作业批改和反馈方面,存在一定的时间延迟,影响了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及时了解和改进。
(3)课堂测试不够全面:在课堂测试方面,主要侧重于选择题和填空题,缺乏对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测试,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答案:示例: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谈读书》和《不求甚解》两篇短文。,《谈读书》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能够丰富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和个人修养。而《不求甚解》则提出了“不求甚解”的阅读策略,认为在阅读过程中不必过分纠结于细节,而是要抓住大意和主旨,提高阅读效率。
5. 请列出至少三个你认为有助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建议,并简要说明原因。
- 观察: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5课《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语文课件
板块二、走进培根小档案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英国著名的唯 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 科学的始祖,作家。出身 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 后又学习法律。开创英国 “随笔”这一特有体裁。 著有《随笔》《新工具》 等。
《随笔》共58篇,风格 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 言警辟。其中很多句子被 人当作名言 。
语文课件
板块三、个性阅读理文思
请大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认真的读课文, 拿起笔来,把课文中的关键语句勾画出来。看看 作者围绕着“读书”做了哪些论述?
关键语句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 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 简约,生动形象。
语文课件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训 练,已经初步具有了一定的 分 析、理解、审美、筛选信息的 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在 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让 学生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加 强合作交流,是教师最好的选 择。
语文课件
三、教学理念
1、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 位,强调学生阅读的 自主性和独立性,让 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同时激励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2、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 励每一个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的反应。
3、发挥教师的优势,给学生提供一 些未知的知识背景和拓展的 空间,组织好 阅读活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课后题及答案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课后题及答案《短文两篇》研讨与练习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一、你读了近十年书,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已经有了一些认识。
熟读这两篇短文,在关于读书的这些问题上,你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此题意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体验学习这两篇短文,把两篇短文中的精华化为自己的东西。
不妨引导学生各抒己见。
在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上,都值得一谈。
二、揣摩《谈读书》中的下边两段文字,说说它们的观点是什么,又是怎样阐述这些观点的。
1、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皆成性格”。
2、从“人之才智但有滞碍”到“皆有特药可医”。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谈读书》一文中的某些观点,以及了解作者是怎样论证观点的。
推而广之,期望学生能掌握或者了解两篇短文的所有观点和证明观点的方法。
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
用归纳法证明观点。
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用比喻证明观点。
三、《不求甚解》中说:“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然而也有相反的看法:“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意思是顺着作者思路,就能把握文意。
对这两种意见,你是怎么看的?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可先介绍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充分准备后,才有可能讨论得起来。
叶圣陶先生在《读〈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强调阅读就是顺着作者思路,进入作者胸境。
这样甚解可致,原意也不难重逢了。
叶老批评陶渊明“疏狂不可循”,是因为他推崇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阅读理论。
他说过,阅读是通过文字这道桥梁,与作者会面。
“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
”叶老认为,文本意义是确定的,它先于阅读已潜藏在文本之中,就像矿藏埋于地下,苹果核包在苹果里头,只要用适当的方法(工具)取出即可。
第13课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
(2)明确其作用:能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 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生动地论证语句所 在段落的分论点(中心句)。
[答题模式] 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 墨剑×飘×雨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的观点,
l从iyo而ng把qia抽ng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更加通俗易懂。
2.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
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
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核心观点
以类比的方式进行论述的。 墨剑飘雨 不同的书会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特质。作者先分别论述史书、诗歌、
liyo数ngq学ian、g 科学、伦理学和逻辑修辞之学的价值,然后做出总结归纳。
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而
不做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
而不失严谨。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怡情( yí ) 统筹( chóu ) 藻饰( zǎo )
狡黠( xiá ) 诘难( jié ) 蒸馏( liú )
滞碍( zhì ) 孜孜不倦(zī ) 吹毛求疵( cī )
读史使人明智……皆成性格。
①塑造人的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皆有特药可医。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②弥补才智上的缺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析读课文 墨剑飘雨
➢ 作者在第liyo三ngq层iang是怎样论述读书的价值的?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九年级语文《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语文《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二. 重点、难点分析《谈读书》1. 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3. 体会本文论述语言简练的特点。
《不求甚解》1. 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 整理文章的结构提纲。
3. 学习体会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
4.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三. 新课讲解(一)《谈读书》1. 字词:怡情(yí)傅彩(fù)藻饰(shì)矫情(jiǎo)诘难(jié nàn)咀嚼(jué)狡黠(xiá)伦理(lún)味同嚼蜡(jiáo)滞碍(zhìài)睾(gāo)阐证(chǎn)吹毛求疵(cī)2. 作家作品简介: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他的散文对英国乃至全世界影响都很大,作品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启人深思。
3. 整体感知:文章层次:第一,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从“读书使人明智”到结束,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缺陷。
4. 深入剖析:(1)第一层: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不求甚解”短文两则-邓拓
不求甚解邓拓(马南邨)选入人教版义教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册“短文两篇”之二。
第一篇为弗朗西斯·培根的《谈读书》一文。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
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末,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
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
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
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谈读书不求甚解的作文
谈读书不求甚解的作文
谈读书不求甚解。
读书这事儿,有时候真的没必要非得抠字眼儿。
你说,一本书
你非得字字句句都搞明白,那得多累啊!
我就喜欢那种轻松自在的读书方式,不求甚解。
翻到哪页看哪页,碰到不懂的就跳过去,何必纠结呢?就像逛菜市场,看到喜欢
的菜就挑一把,不喜欢的就绕过去呗。
当然了,不求甚解也不代表我啥都不管。
只是我觉得,读书就
像交朋友,重要的是感觉对不对,而不是非得深挖人家祖宗十八代。
有时候,一本书读完,心里有个大概的印象,就够了。
再说了,不求甚解也有不求甚解的好处。
这样读书,轻松啊!
不用担心自己跟不上作者的思路,也不用担心错过了什么重要信息。
就像吃火锅,你想吃什么就夹什么,多自在啊!
而且啊,不求甚解还能让你更开放地接收新知识。
有时候,你
可能对某个领域一无所知,但是通过不求甚解地读书,你能快速了
解个大概,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深入研究。
这不比一开始就死抠细节要高效多了吗?
所以啊,读书这事儿,真的没必要非得追求个“甚解”。
轻松自在点,享受阅读的乐趣,才是最重要的。
你说呢?。
第13课《短文两篇:谈读书和不求甚解》教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3课《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4.认识读书的益处,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和名言警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教学难点:学习文中使用的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两篇文章的作者及其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作者的观点,学习绘制思维导图。
2.学习并掌握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3.领悟文中的读书方法,培养爱读书的优良品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读书对我们非常重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邨教给了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短文两篇》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教师以课件形式展示作者的相关资料,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
被认为是归纳逻辑的创始人。
开浪漫主义的先河。
主要作品有《随笔》《新工具论》等。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本文选自《玫瑰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王佐良译。
培根反对经院哲学,强调通过实验去揭示自然界的秘密,获得知识,并认为“知识就是力量”。
他在《随笔》中写了对世家子弟的“社会的与道德的劝言”,内容涉及哲学思想、处世之道等。
共中《谈读书》犹如一位睿智老人对晚辈的谆谆教诲:要多读书,读书是有好处的。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读后感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读后感After reading the two essays on reading without delving too deeply, a sense of enlightenment coupled with a touch of contemplation arises within me.The first essay, written in a free-flowing narrative, argues that superficial reading can broaden one"s horizons by exposing oneself to a variety of ideas.On the other hand, the second essay, with its more structured approach,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deep reading for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读完这两篇关于浅阅读的短文后,我内心既有启迪也有沉思。
第一篇短文采用了流畅的叙述方式,认为浅阅读可以拓宽视野,让人接触到多样化的思想。
相比之下,第二篇短文则采用了更有条理的方法,强调深度阅读对于全面理解的重要性。
The first essay"s liberating message resonates with readers who are overwhelmed by the pressure to analyze every little detail.It suggests that sometimes, it"s okay to let go and simply enjoy the journey of reading, without fixating on every word and phrase.This approach allows for a more relaxed and enjoyable reading experience.第一篇短文传达的信息让那些被细枝末节分析压垮的读者产生了共鸣。
部编九下语文13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3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这两篇短文谈的都是读书。
比较阅读两篇短文,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说说它们在论述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参考答案:《谈读书》围绕读书的话题,探讨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不求甚解》通过对“不求甚解”语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本质,引导读者认真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从论述角度看,《谈读书》论述较为全面,侧重对读书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讨;《不求甚解》则选取一个角度,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讨。
二者也有相同之处,比如都谈及读书方法。
从写作方法看,《谈读书》往往先提出观点,再做阐释说明;《不求甚解》则顺着思考的路径,一步步提出观点,做出阐释,得出结论。
二、下面两段文字的核心观点各是什么?作者分别是怎样论述的?思考并与同学交流。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
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参考答案:1.核心观点是“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即不同的书会塑造人不同的性格特质。
作者先分别论述史书、诗歌、数学、科学、伦理学和逻辑修辞之学的价值,然后做出总结归纳。
2.核心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
这是用类比的方式进行论述的。
三、《不求甚解》一文提出,读书时“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结合你自己的读书经验,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这几句话反映了作者的观点:读书要重视整体理解,重视精神实质的把握,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钻牛角尖。
以前,我读《三国演义》,身边放着字典,哪个字不会就查,哪句话读不明白就寻求帮助,结果书没读几章回,自己早就厌烦了,也就没有继续阅读,半途而废。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 ·
—— ·
熟
读
深旧 思书 子不 宋自厌 苏知百 轼。回
读
,
拓展阅读
韦编三绝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 读《周易》。 春秋时期没有纸,字 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一 部书要用许多竹简,必须 用熟牛皮(韦)绳子把这 些竹简编联在一起才能阅 读。平时卷起来
放着,看时就打开来。《周易》文字艰涩, 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 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 (韦编三绝)。
③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 种缺陷。(读史使人明智——皆有特药 可医)
2、读书的目的有哪些?从文中提 取词语概括。
目的:怡情 傅彩 长才
3、说说文章中作者所运用到的论证方法。 比喻论证 事实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品味语言
1、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 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 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 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 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非好学深思者莫属。
不同点:
第一,两文的论证方式不同,《谈读书》 是立论,《不求甚解》是驳论;
第二,《谈读书》主要围绕读书的益处展 开论述,《不求甚解》主要谈论学习方法;
第三,《谈读书》运用了比喻论证,如 “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 剪移接。”《不求甚解》则没有;
第四,《不求甚解》中引用了名言,而 《谈读书》中没有;第五,两篇短文语言风格 不同:《谈读书》的语言具有古典风格,妙语 连珠,格言迭出;《不求甚解》的语言明白如 话,严谨质朴。
能力拓展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 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 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 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 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 和下流淹死。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原文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原文谈读书作者:培根读书之用有三:一为怡神旷心,二为增趣添雅,三为长才益智。
怡神旷心最见于蛰伏幽居,增趣添雅最见于高谈雄辩,而长才益智则最见于处事辨理。
虽说有经验才能就一事一理进行处置或分辨,但若要通观全局并运筹帷幄,则还是博览群书者能胜任。
读书费时太多者皆因懒散,寻章摘句过甚者显矫揉造作,全凭书中教条断事者则乃学究书痴。
天资之改善须靠读书,而学识之完美须靠实践;因天生资质犹如自然花木,需要用学识对其加以修剪,而书中所示则往往漫无边际,必须用经验和阅历界定其经纬。
讲究实际者鄙薄读书,头脑简单者仰慕读书,惟英明睿智者运用读书,这并非由于书不示人其用法,而是因为其用法乃一种在书之外并高于书本的智慧,只有靠观察方可得之。
读书不可存心吹毛求疵,不可尽信书中之论,亦不可为己言掠辞夺句,而应该斟酌推敲,钩深致远。
有些书可浅尝辄止,有些书可囫囵吞枣,但有少量书则须细细咀嚼,慢慢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可只读其章节,有些书可大致浏览,有少量书则须通篇细读并认真领悟。
有些书还可以请人代阅,只取代阅人所作摘录节要;但此法只适用于次要和无关紧要的书,因浓缩之收如蒸馏之水淡而无味。
读书可使人充实,讨论可使人敏锐,笔记可使人严谨;故不常作笔记者须有过目不忘之记忆,不常讨论者须有通权达变之天资,而不读书者则须有狡诈诡谲之伎俩,方可显其无知为卓有见识。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透,数学使人精细,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上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读适当之书而令其开豁。
不求甚解作者:马南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其实也不尽然。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
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悟一悟——探究论证方法
• 5.在《谈读书》中我们不仅领悟到许多读 书的好建议,而且还学到许多好的论证方 法。请再次朗读课文,品味下列句子使用 了什么论证方法?对作者观点的表达起到 了什么作用? • 6.《不求甚解》文中作者列举普列汉诺夫 的诸葛亮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 • 7.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背一背——积累提高
• 熟读课文中谈论读书的佳句,限定时间, 看谁背诵的多。
•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 五、达标检测
教学建议
• 一、每个教学环节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 性,确保训练到位。 • 二、《谈读书》一文,应加强诵读,力求熟读成 诵。课文中名言警句较多,应指导学生摘录下来, 并学会运用。 • 三、《谈读书》的译文有几种版本,除本文外, 较有名的还有水天同、吕同六、何新等人译文, 可找来供学生比较阅读。如果有的学生英文水平 尚好,可以把培根原文拿来,与几种译文对照阅 读。学生可以从理解两篇短文 的观点,掌握其论证方法及如何理解“不求 甚解”是教学重难点。
教法
• 《谈读书》这篇随笔,跟一般的议论文相 比,它重在发表观点,而不是周密论证。 《不求甚解》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 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依据两文的思想内 容和语言特色,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5.短文两篇
《谈读书》是培根《人生随笔》中的一 篇名作。这篇随笔论述的范围很广泛,先 阐述了读书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并阐述了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 相辅相成。接着阐述了读书的方法,指出 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 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最后论述了读书能 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教学过程
• 读一读 ——整体感知 •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关于读书,人 们已经发表了大量有益的意见。培根的 《谈读书》的中心话题是什么?围绕这一 话题,文章谈了些什么内容? • 2.《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请同学们 说一说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又阐述了 什么主张?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结合不求甚解和深入阅读
01 先不求甚解地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和结构。 02 再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阅读,分析细节和逻辑
关系。
03 结合两种阅读方式,既全面了解文章内容,又能 深入理解重点部分。
提高阅读技巧和思维能力
01
学习并掌握各种阅读技巧,如预测、总结、推理等。
02
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锻炼思维能力和分析能 力。
做笔记和总结
在阅读过程中,及时记录自己的感悟 和总结,有助于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 解和记忆。
03
不求甚解的好处
提高阅读速度
快速浏览
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允许读者快 速浏览文章,不必深入探究每个 细节,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高效获取信息
通过不求甚解的阅读,读者能够 快速捕捉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信息, 不必花费大量时间在无关紧要的 细节上。
03
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和体会。
感谢观看
THANKS
3
锻炼跳跃思维
不求甚解的阅读鼓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跳跃式思 考,有助于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跳跃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激发思考
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鼓励读者在短时间内对 大量信息进行筛选和判断,有助于激发读者 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培养质疑精神
不求甚解的阅读鼓励读者对所读内容保持质疑态度 ,有助于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质疑精神。
重视领悟
在阅读过程中,不要只关注表面的文字,而是要深入思考书中的思 想、观点和意境,领悟其中的深意。
读书的方法
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
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 的阅读方式,如速读、精读、朗读等。
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视野,同时也 能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成长。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m
《短文两篇》第2课时参考答案
量学:
1、(略);
2、邓拓、《燕山夜话》;
3、《五柳先生传》;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贬义词。
助学
1、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认为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
2、“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3、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
4、有立有驳,驳立结合。
测学:
1、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
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2、(1)《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排比、类比的修辞手法,充分随意的特点。
(2)《不求甚解》语言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生动形象。
古今读书成大事者必经三境界:
1、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3、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谈读书》紧紧扣住“读书”这个话题,分别从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不求甚解》则是从批驳别人的观点开始,接着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并分析其真正含义,然后论证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和会意,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学情分析:关于读书问题,古今中外有很多人议论过,但常谈常新。
《短文两篇》都是谈读书,但见解独到。
读《谈读书》如同沐浴在智慧的阳光下,读《不求甚解》如同聆听长者的谆谆教诲。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理解、积累“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咬文嚼字、豁然开朗、开卷有益”等词语。
2. 积累记诵文中的经典语句、格言。
3. 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4. 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1. 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2. 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情感与价值观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辩证地看问题。
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
感知《谈读书》的内容;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一、激趣导入: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尙。
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
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二、走近作者: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
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
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
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
《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词语1、藻饰:修饰文辞。
2、狡黠:狡诈。
3、诘难:诘间,为难。
4、滞碍:不通畅。
5、味同嚼蜡:形容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6、吹毛求疵:细致到烦琐挑剔的地步。
四、讨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要理清作者的思路,归纳总结。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五、合作探究、弄懂课文内涵:1.读书要有哪些好处呢?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明确:经验不读书之不足,经验范书中所示,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
“全凭观察得之”4. 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的含义。
说说比喻说理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趋于完美。
生动深刻,通俗易懂。
5.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用的是哪种议论方法?另举一例。
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
6.作者介绍哪些读书的方法?并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②对不同的书,要不同的读。
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9.分析文章的认证方法。
⑴比喻说理:“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⑵排比说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⑶对比说理:开头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而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
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而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六、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事: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见后补充)七、课堂小结: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赶快读书吧!八、板书设计:谈读书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第一层: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第二层:阐述读书的方法:仔细推敲细思、不同的书,不同的读、“3结合”第三层: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九、作业:练习册十、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要点:识记积累字词文常知识;感知《不求甚解》的内容;反省读书的态度方法;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一、激趣导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
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那些感悟?二、快速阅读《不求甚解》,合作交流: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盲目的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2.文章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他的有怎样的态度;并指出“不求甚解”的那两层含义?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
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明确:赞同提倡。
诸葛亮读书独观其大略。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5.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明确:书要反复读。
三、合作交流----列出提纲(板书):提示:按三段论的模式进行分析陶渊明读书态度,指明“不求甚解”含义树立靶子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强调书必须反复读表明态度全面解释“不求甚解”四、合作探究:文章是驳论文还是立论文?驳论文又是如何驳的?谈一谈你的理解。
明确:驳的是“论点”,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正确论点:读书在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书必须反复读”的主张。
这样通过树立自己正确的观点从而驳倒敌论。
五、拓展延伸: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②“班门弄斧”辩③“滥竿充数”辩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
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
“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六、课堂小结:“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忽略:“好读书”,其不可断章取义。
我们应该要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理解问题。
七、板书设计:树靶子(1)引出处(2)举例论证《不求甚解》释新义(3-4)驳论引用论证援例子(5-7)对比论证引语录(8)作总结(9)八、作业:练习册九、教学反思:十、补充内容:(1)名言警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好(hǎo)读书时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时不好(hǎo)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于谦)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卡莱尔)(2)名人论读书: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李清照的读书方法:兴味到时拿起书就读。
朱熹谈读书时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英】莎士比亚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瑞士】凯勒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之高尚。
——皮果夫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样,可能会把你戕害。
——【英】菲尔丁任何时候我也不会满足,越是多读书,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满足,越感到自己知识贫乏。
——【德】马克思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德】歌德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在书中能够得到安慰,书是一生最好的朋友。
——金庸在人生转折和变移的关键时刻,书是路标。
——陆天明在书中可以读到一种人生观,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
——白岩松读书是幸福的,有福的人才读书。
——贾平凹如果把生活比喻为创作的土壤,那么阅读就像阳光。
——池莉(3)名人读书的趣事:韦编三绝、头悬梁锥刺股、囊莹映雪、凿壁偷光◎鲁迅嚼辣椒驱寒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
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
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
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
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王亚南苦读成才王亚南睡三脚床王亚南小时候胸有大志,酷爱读书。
他在读中学时,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读书,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条脚锯短半尺,成为三脚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