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新人教)
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工业地区的形成课题名称第四章工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工业地区的形成一、教课目的课程标准:1、剖析工业区位要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区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色。
2、联合实例说明工业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要求: 1. 掌握工业联系的原由及主要方式。
2.理解工业齐集的主要原由和长处。
3.掌握工业地区的种类及工业地区的形成,认识不一样工业地区种类的主要发展特色。
4.理解工业分别与工业的地区联系的主要原由、长处。
5.认识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工业地区联系的影响。
教课建议:1联合实例,指引学生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区之间的内在联系。
2.采集有关资料,指引学生认识工业分别的表现3.理解工业分别形成的原由。
二、教课重难点1.解工业齐集的主要原由和长处要点2.理解工业分别与工业的地区联系的主要原由、长处。
难点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工业地区联系的影响。
教课方法:启迪式讲话法、讲议练联合三、教课过程预设环节名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形式学生活动方式称复习工业区位,引 1. 发问回首知识环节 1 入工业地区 2. 明确本节课标、考试说明1. 回首工业区位知识的知识点和重难点新课 2. 看书:阅读教材(必修3. 提出学生看书要求(浏导入1P1-2 ),找出有关的地理观点加览),巡视、关注学生自学以理解,提出自己的迷惑;状态,合时对学生反应出来的问题进行个别答疑。
知识问题化:在老师的指引下思虑并查找问课提出的主要问题以下时1. 工业联系有哪两种形题的答案,合时加以议论环节 21.解说式?各有什么特色?工业联系的形式和特色梳理骨干知识新课2. 工业联系产生了工业的什工业联系有工序工业联系和么现象?依据联系形式的不空间地区联系两种形式。
同剖析其产生的原由?工序工业联系是产品与原料教课方案意图承上启下,理解有关的地理观点;打破重难点,查漏补缺3. 工业地区是什么基础上产的联系,一家的产品是下一家的生的?从成因看有哪两种形原料;式?从发展程度看有哪两种空间地区联系是共同利用工种类?业基础设备、其余生产生活服务4.工业分别现象是怎样产生设备、当地低价劳动力,形成经的?主要有哪两种状况?济技术开发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3.完成课后练习册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工业地域形成对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撰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课本知识和课堂所学,体现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作业格式规范,字迹清晰,注意书写的工整。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实践活动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时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教学拓展:
(1)鼓励学生关注时事政治,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增强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如产业转移、工业污染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工业地域的概念有所了解,但在具体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工业地域形成的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掌握工业地域的分类及主要工业部门的空间分布规律。
2.掌握工业地域形成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交通、市场、政策等,并能够分析这些因素对工业地域发展的影响。
3.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我国及世界典型工业地域的案例,提高地理信息的解读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地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形成过程及区位因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4.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工业地域发展中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5.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了解世界工业地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对于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章节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兴趣和求知欲。但由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实践经验等方面存在差异,学情分析如下:
1.知识层面:学生对工业地域的概念、分类及特点等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查漏补缺,巩固基础知识。
2.思维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但针对复杂问题,如工业地域形成的内外部因素分析,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3.实践经验:学生对工业地域的实际情况了解有限,缺乏实地考察和亲身经历,影响了对工业地域发展问题的深入理解。
3.我国典型工业地域的分布、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分析工业地域发展问题的方法及实践能力。
(二)教学难点
1.工业地域形成的内外部因素综合分析。
2.不同类型工业地域的发展特点及比较。
3.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工业地域相关问题。
4.学生对工业地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
(三)教学设想
2.邀请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家乡的工业发展,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4.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我国某一典型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报告。要求报告结构清晰,观点明确,数据充实,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工业地域的形成 教案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教案标题:探究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工业地域的概念及其形成的原因;2. 掌握工业地域的分类和特征;3. 分析工业地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研究能力。
教学重点:1. 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2. 工业地域的分类和特征;3. 工业地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掌握工业地域形成的综合原因;2. 分析工业地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复杂影响。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2. 地图、图片和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著名的工业地域,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区为什么会成为工业地域?2. 引发学生对工业地域形成的原因的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知识讲解与探究(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工业地域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包括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交通条件、人力资源等因素。
2.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工业地域进行研究,调查该地区的形成原因,并列举相关的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
3.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结果,其他组进行评议和补充。
三、工业地域的分类与特征(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工业地域的分类和特征,如重工业地区、轻工业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
2. 分组讨论:学生继续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工业地域,调查该地区的工业分类和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结果,其他组进行评议和补充。
四、工业地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15分钟)1. 通过案例分析和图片展示,讲解工业地域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如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就业率、改善基础设施等。
2. 分组讨论:学生继续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工业地域,调查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并分析其与工业地域的关系。
3.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结果,其他组进行评议和补充。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分类和特征,以及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2.教学策略:
a.针对重点内容,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b.针对难点内容,采用分层教学,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地理因素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理必修一的基础知识,如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素养。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工业地域形成的内因与外因、分类及我国工业地域的分布特点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当前学生处于高中阶段,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社会现象充满好奇,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实证意识。
2.小组讨论时,注意记录每位成员的观点,形成完整的讨论记录。
3.建议同学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提高作业质量。
4.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无误,按时提交。
4.教学资源:
a.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
b.结合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增强实践体验。
c.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将学生的实际经验融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b.培养学生分析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特点及其地理因素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内容:
a.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实际情况,分析工业地域形成的内因与外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特定类型的工业地域进行深入分析。例如,第一组分析资源型工业地域,第二组分析市场型工业地域,以此类推。每组需要回答以下问题:
1.该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2.该工业地域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该工业地域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4.针对该工业地域的发展,可以提出哪些可持续发展策略?
4.作业提交截止时间为下周三晚自习前,请同学们按时完成。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首先,回顾工业地域的概念、类型、特点及影响因素,强调它们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然后,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醒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注意。
最后,我会强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工业发展问题,激发他们为我国工业地域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工业地域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乐趣。
-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与生活的密切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分析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探讨工业地域可持续发展策略,引导学生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国际视野,提高社会责任感。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我会展示一组我国不同工业城市的图片,如沈阳、上海、深圳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城市的工业特点。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发展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工业地域的形成。
接着,我会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为什么工业活动会在某些地区集聚?”“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地理位置、资源、交通等因素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高中地理《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环节4课堂作业
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巡视、关注学生落实状态,适时对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答疑并点评。
完成高一地理第二册填图册第四章第二节,提出自己的疑惑
及时落实知识点,巩固学习内容。
环节5课后反馈
总结归纳
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完成练习
落实知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学生做出了明确要求,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但收集的资料、实例有限,有些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问题。
2.工业联系产生的现象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工业联系产生了工业集聚。工序工业联系产生相关工业集聚,便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费和能耗;空间地域联系产生了空间地域集聚,共用设施节省投资,运输量大靠近港口、铁路枢纽,耗能大的接近电站。
3.工业地域是工业集聚的基础上产生的。
从成因看有自发工业地域和规划工业地域,以生产工序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形成自发工业地域,规划工业用地建成基础设施吸引投资建厂,形成规划工业地域。
4.工业分散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主要有哪两种情况?
5.工业分散后工业地域是如何联系的?
进行讲解,并补充相关内容。
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并查找问题的答案,适时加以讨论
1.工业联系的形式和特点
工业联系有工序工业联系和空间地域联系两种形式。
工序工业联系是产品与原料的联系,一家的产品是下一家的原料;
空间地域联系是共同利用工业基础设施、其它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当地廉价劳动力,形成经济技术开发区。
工业地域的形成
课题名称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高中地理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流程:一、教学设计思想1.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非执笔内容引入地理课堂教学非执笔活动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但如果只让学生在课外完成,不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往往会流于形式,学生只会把它当成额外的负担,学生的积极性难于提高。
笔者认为,要想使非执笔活动真正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就应该与课堂教学结合。
在本节课中,我把授课内容分两大部分,先让学生展示他们“花都汽车工业”资料;再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理论加以分析。
学生通过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觉得“学有所用”,并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2.注重学生的知识生成过程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本节课中,由身边的工业案例开始分析理论,再拓展到中国的四大工业基地和三大工业地带,通过拓展应用使所学知识内化,并与原有知识整合。
二、教学资源分析(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1.课标解析2.对课标要求的理解①举例和说明都属于理解水平,从整条课标要求来看,学生对这节知识的达成度应为理解。
②要求学生能用例子去说明工业地域是怎样形成的,用例子去说明工业地域是如何发展的,本人认为,这节课要采用很多工业案例,但并不是案例教学。
③课标要求达到的效果是:在了解工业集聚与分散的基础上,联系本地实际,分析本地工业区形成条件与发展方向。
(二)教材分析1.工业地域的形成在四大版本中都有涉及,北师大版和人教社版对工业地域的形成,描述十分详细,而山东版和湘教版描述相对较简单,糅合北师大版和人教社版的内容,得出这节课的主线:2.在工业这章内容中,这节内容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工业生产活动为什么会产生集聚或分散,要用上一节的区位原理来解释;这节课的结论又为分析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提供理论依据。
(三)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具备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能力,对五种导向型工业布局的原则基本掌握,对花都的工业通过非执笔活动已有一定了解;但因为要涉及较多的工业案例以及中国的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尤其是跨国公司,学生的工业基础知识仍显薄弱。
高中地理 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从容说课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
因此工业联系的概念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从工业联系到工业地域的出现,其间存在着前因后果的关系,在学习时要注意其中的联系。
工业集聚有许多明显优势。
正是这些优势的存在,才使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可能。
集聚又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传统工业的集聚,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利用基础设施,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
另一种是现代工业集聚,其往往是为了控制某~类或几类产品的国际市场,这些区域具有发达的专业化分工,有良好的产业文化,有利于技术的快速创新。
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传统工业的分散,是因为工厂在某一地区过度集中。
达到饱和后出现一系列问题,工业随后向其他地区转移,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而这种分散不是工业联系的结果。
另一种是现代工业分散,它是工业联系的结果,这种分散的前提条件是科技的进步.有两方面的原因:①原料或零部件及产品的运输量小,运输费用较低;②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条件,同时地区间经济联系加强,导致全球性跨国公司出现,其下属企业在全球分散分布,形成世界性生产网络,这样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扩大产品市场。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联系的形成和原因,明确工业联系的两种主要类型及其意义。
2.掌握工业集聚的优点及原因。
3.掌握工业地域的形成、发展、分类。
4.掌握工业分散的优点及原因。
5.了解工业地域联系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式。
过程与方法1.结合实例分析工业联系和工业地域的形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世界上许多“工业城”的形成过程,掌握其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由工业地域的形成认识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意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工业的集聚和分散,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高一地理教案:工业地域的形成2篇
高一地理教案:工业地域的形成高一地理教案:工业地域的形成精选2篇(一)课题: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材:高中地理课本教学目标:1. 了解工业地域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3. 能够分析工业地域的空间分布规律。
教学重点:1. 工业地域的概念和特征;2. 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2. 工业地域的空间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工业地域的认识:“你们对工业地域有什么了解?它们有哪些特征?”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讲解工业地域的概念和特征,包括:工业地域是指以工业为主导的地区;工业地域具有基础设施完善、工业企业集聚、劳动力充足等特征。
Step 3: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例如,可以选择中国的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或德国的鲁尔区等工业地域进行分析。
Step 4:影响因素介绍(15分钟)介绍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政策因素等。
Step 5:空间分布规律分析(15分钟)分析工业地域的空间分布规律,例如:工业地域集中分布于沿海地区、在交通便利的地理位置,同时受到自然和人文条件的影响。
Step 6:小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汇报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Step 7: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和空间分布规律。
作业布置:1. 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
2. 调查本地区的工业地域,并撰写一份报告,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概念讲解、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形式,促使学生对工业地域的形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提高了学生的合作与总结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二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
4.2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2.联系实际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4.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初步了解怎样进行工业的区位选择。
二、教学重点工业地域的形成三、教学难点工业联系和集聚现象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工业的区位选择是将工厂定位,然后进行生产,其生产是由企业来完成的;企业的集聚则形成了工业地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一)工业联系1.生产上的联系:有投入——产出的关系工业生产的过程复杂,工序繁多,往往需要经过多家工厂的加工才能完成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
因此,在这些工厂之间就存在着产品与原料的联系。
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原料,这两家工厂之间就形成了工序上的工业联系。
2.非生产上的联系:如地理空间上的联系布局在同一个工业区内,共同利用工业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者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形成了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建立在这种工业联系基础上的。
(二)工业集聚1.形成: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
2.工业集聚可获得效应:(1)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2)工业集聚还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例如,为了充分利用运输设备,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港口和铁路枢纽附近集聚;为了共同利用廉价的能源,减少能源成本,耗电最大的冶金工业,会在大型水电站或火电站附近集聚等等。
案例2:通过这个案例,完成活动活动:1.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涉及哪些不同类型的工业联系?点拨:惠州音响整机生产厂与周围音响零件专业生产厂集聚属于专业化的工业联系。
工业地域的形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工业地域的形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一、概念工业地域是指工业企业集中的区域,是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工业地域中,各种工业企业之间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空间连接关系,构成了一条生产、交通、流通和服务的有机的产业链。
二、形成原因1.地理条件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地理条件密不可分,地理条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很大,因此地理较优越的地区容易成为工业地域。
建立工业地域要考虑资源、劳动力、交通等因素,一般以高人口密度、交通便捷、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土地资源可利用等为主要指标标准。
2.政策导向政策导向是工业地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对地区工业的支持,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扶持、技术指导等。
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政府通常会出台各种扶持政策,这对于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经济效益工业地域的形成一定存在于经济效益的基础上。
工业企业之间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从而提高效益和降低成本,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增加利润。
而高效益的工业企业集中的地区就可以成为工业地域。
三、典型的工业地域1.欧洲欧洲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地域之一,早在19世纪时,欧洲就成为了工业时代的发源地。
欧洲的工业地域主要位于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和荷兰等国家,这些地区的工业具有很高的水平和技术含量。
2.亚洲亚洲也是许多著名的工业地域的所在地,其中以中国、日本和韩国最为著名。
中国工业地域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这些地区各种工业企业比较齐全,从规模到品种都很全面。
3.北美洲北美洲也是工业地域集中的地区之一,尤其以美国为代表。
在美国,工业地域主要分布在五大工业区,即东北工业区、中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西海岸工业区和加拿大工业区,这些地区的工业水平和技术含量也非常高。
四、工业地域的意义工业地域的形成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工业地域的形成,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其次,由于工业地域会吸引大批的人员、资金和技术,从而推动了这些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新人教版地理4.2《工业地域的形成》教案1(必修二)
《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张学国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及特点本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是对前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内容的深化,同时也为第三节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这部分第一、二自然段讲授了工业联系的类型,这是后面学习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的基础,所以这是本节课的重点;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工业集聚的优势和工业集聚的类型,并用惠州音响产业的发展来说明什么是专业化的工业集聚;五、六自然段介绍了工业地域按照成因分类和按照发育程度分类,在这里需要学生理解自发形成与有规划形成的工业地域以及发育程度高低不同的工业地域与工业联系之间的关系,所以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三)教学目标①结合实例,运用图表及多媒体手段,说出工业联系及其类型;讨论说明工业集聚及其意义。
②联系工业实际,采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讨论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③关注家乡的工业实例,尝试分析说明家乡工业地域发展的现状,选择合适的手段,说明家乡工业地域发展的建议。
(四)重点难点1、运用案例理解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三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工业地域形成的主要原因。
2、了解工业集聚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优势。
二、学情分析1、学生对工业本身并不是十分了解,就更不了解工业之间的联系了,所以也就对由此产生的工业集聚和工业地域都理解不深刻。
2、本节课内容专业性和理论性都很强,教材处理过于简单、抽象,很多名词晦涩难懂,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读不懂,也没有兴趣读,对本节内容缺乏感性认识。
三、教学方法教育理论告诉我们:“认识并非是主体(学习者)对于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建构过程中,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并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建立全新的教学体系。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教学设计
2.强调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提醒学生关注工业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家国情怀。
4.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工业地域形成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热情。
-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对工业地域形成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地理问题。
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习者能够利用GIS软件,分析工业地域的空间分布、产业集聚等数据,并撰写分析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地考察或观看视频资料,了解典型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证研究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工业地域形成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总结规律。
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师通过介绍我国工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取得的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引导学生为我国工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地理必修一的基础知识,如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为学习工业地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然而,对于工业地域形成的具体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实际案例分析,学生的理解尚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3.介绍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基地为例,分析其发展历程和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塑料产品可作为汽车的零部件,因此,塑料厂和汽车厂之间存在着工业
联系。织布和印染是布的生产过程中两道重要的工序,二者在加工过程中存在着
工业联系。故 B 错。
(3)服装厂、制鞋厂、制伞厂、包带厂等工厂都是劳动密集型工厂,这些工
厂之间基本上没有生产上的联系,而可以建在一些多层建筑的标准化厂房内,存
在空间上的联系。故 C 是对的。
降低生产成本
规划建设的
有工序联系或非生 吸引投资者建厂,
工业地域
产上的空间联系
降低生产成本
(3)按照工业地域的性质,可分为两种类型
不同的工业部门,因其对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的需求不同,以及
自身的工业生产特点,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工业地域,具有不同的特点,归纳如下:
工业部门
发展 条件
区域 特点
发展 潜力
要点提炼 工业地域按性质,可
发 展 程 钢铁工业、
面积大、协作企
度 高 的 石油化学工
工业联
业多、生产规模
大
工 业 地 业、汽车工
系复杂
域
业
大
分为发育程度高的工业 地域和发育程度低的工 业地域。
发育程
依赖当地的自然
度 低 的 面粉厂、制 资源和农产品发
糖厂、糕点
规模小,工厂少
小
工业地
展初步的加工工
域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学习目标导航] 1.知道工业联系的原因及主要方式。 2.理解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原因和优点。 3.掌握工业地域的类型,了解不同工业地域的主要发展特点。 4.知道实现工业的地域联系的手段和意义。
学习提示 本节重点是工业地
域的形成原因,难点是工 业集聚的优点和地域联 系的意义。
[自主学习互动] 下面是“韩国彭蒂亚克—莱曼牌汽车生产、销售示意图”(图中实线箭头表示
主导作用的工业部门是什么?以它为中心而形成的工业地域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水电站、机械工业、钢铁工业、铁矿开采工业、木材加工工业。
(2)主导工业是钢铁工业。
(3)以钢铁工业为中心形成的工业地域具有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
大等特点。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1.工业分散的原因
(1)为充分发挥不同地方的区位优势。
无线电设备 新加坡
发动机 澳大利亚
轮胎、电气设备 韩国
由上图可知:韩国通过进口美国、加拿大、日本、荷兰、澳大利亚、新加坡、
意大利的零部件,德国设计的彭蒂亚克—莱曼牌汽车图纸,韩国组装,然后将产
品销往以上国家或世界上其他国家。反映了现代交通和信息网络对工业布局的影
响日益突出。
请思考:彭蒂亚克—莱曼牌汽车的地区联系,决定了这类工业必须选址在哪
全析提示 工业分工越细,工业
联系越多。
要点提炼 工业生产的联系实
质就是工序上的联系。
思维拓展 我国许多地方的经
济技术开发区就是建立 在这种工业联系的基础 上的。
思维拓展 工业集聚容易使集
聚区产生环境问题。
通过我国广东珠江 三角洲地区的家电企业的 发展模式来理解工业生产 相互联系的关系,理解工 业因生产协作因素而聚集 的优点,从而理解工业在 地域分布上的聚集。
分析各工厂的产品
空间可以联系在一起的是( )
来源及其生产过程是解
A.钢铁厂、汽车厂、气门厂、棉纺厂
题的关键。
B.塑料厂、织布厂、汽车厂、印染厂
C.服装厂、制鞋厂、制伞厂、包带厂
D.机械厂、石灰厂、造船厂、水泥厂
解析:(1)汽车的生产需要大量的钢铁,而气门是汽车的零部件,因此汽车
厂与钢铁厂、气门厂在生产上有密切的联系。故 A 错。
答案:市场 资源 劳动力与科技发达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4
(2)当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以________型为主,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汽车生产的工业联系已经呈现________趋势。
解析:发展工业的目的是追求较好的经济效益,以此为目的企业可施行各种 战略,福特就是实施的全球化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它的合作伙伴。汽车是由 众多的零部件组装而成的,而不同的零部件的生产其最优区位不同。有的需接近 市场,有的需接近资源产地,有的则要首先考虑劳动与科技水平。有了最佳区位 则可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2
(3)由图可以发现,惠州音响零件供应厂家集中在惠州本地及其周围城市,
离惠州越近的城市厂家多。
3.工业地域
要点提炼
(1)概念
工业地域按形成可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称为工业地域。
分为自发形成的工业地
(2)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情况
域和规划建设的工业地
集聚基础
集聚目的
域。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有工序联系
零部件或设计方案运输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汽车销售方向)。
设计 德国
变速器
轮胎、金属油漆
美国、加拿大 荷兰
灯管、汽缸头 意大利
韩国 组装
车身薄板 日本
知识链接 现代工业生产分工
越来越细,部门越来越复 杂,工艺日益专业化、自 动化,各部门、各企业间 的联系越来越广泛。这一 切为工业地域的形成和 发展创造了条件。
阅读上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涉及哪些不同类型的工业联系? (2)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有哪些优势? (3)根据惠州音响零件的来源百分比,说明惠州音响零件供应厂家的地域分 布有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 (1)产品与原料的联系、工序联系及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2)音响生产的集聚,既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生产 成本,取得规模效益,又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教材优化全析]
1
一、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现代工业生产分工越来越 细,部门越来越多,工业生产的专业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现代工业生产的 特点,决定了工业间联系越来越多。工业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种: (1)生产上的联系 ①产品与原料的联系:指共同为某一产品生产零部件的各厂家之间的联系。 ②工序联系:各工厂分别完成某一产品的某道工序,前一道工序的工厂的产 品成为下一道工序的工厂的原料。 (2)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 有些工厂之间虽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或为了共同利用工业区的基础设 施以及其他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或为了共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而在地理 空间上联系在一起。 2.工业集聚 (1)概念 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 (2)工业集聚的好处 ①工业集聚可以加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 用和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 ②工业集聚可以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案例活动 2:珠江三角洲音响生产的工业集聚 音响生产通常需要成百上千的零件,如线路板、机芯、电容、唱盘机、扬声 器、开关等。这些零件全部由音响生产厂家自己生产是不可能的,整机厂家往往 需要从众多的专业厂家购买零件。因此,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以惠州的音响整体 生产厂家为核心,形成了大批音响零件生产厂家的工业集聚。通常,机芯、天线 等体积小的零件运输距离可以稍大一些,而塑料制品(如外壳)、外包装箱等体积 较大者,运输距离则要尽可能小,以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惠州某音响厂 82% 的零件来自周围的专业厂家。
联系,现代化的交通、通
请思考:“摩托罗拉”是美国的一家跨国集团公司,它的主要产品是手机等电 信技术方便了地域联系。
子产品,它的工厂或销售点已涉及全球各大洲五十个国家。试分析造成该公司分 要点提炼
散的原因及目的。
“摩托罗拉”家喻户
参考答案:轻、薄、小且价格昂贵的电子元件,可依靠空运来连接装配工厂, 晓,这是目前全球经济一
(4)机械厂与造船厂有密切的生产联系,石灰厂和水泥厂有生产上的联系。
故 D 错。
答案:C
【例 2】读“福特汽车的生产网络图”,分析回答问题。
(1)福特汽车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合作伙伴,寻找最优区位的基本原则是接近
_____、接近_____、接近________地区,目的是______________。
解析:见第 2 小题解析
厂、糖果厂 业,工业联系简单
要点提炼 描述资源丰富地区,
请思考:
围绕工业资源而形成的
相互依存的工业体系之
间的工业联系,及其所形
成的工业地域特征:面积
广、发育程度高、生产规
模大,往往由于工业地域
的扩展而形成工业城市。
某地区森林、铁矿和水能资源丰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工业体系,读图根
据上述信息并应用有关地理知识,分析该地区利用自然资源发展了哪些工业部门?起
工业区位的影响因
里?主要原因是什么?
素包括劳动力、运输、动
解析:这类工业必须选址在沿海地区,这样可以利用优越的海洋运输条件, 力、原料、市场、水源、
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便于零部件输入和产品输出。
土地、政策等多种因素。
●规律总结 1.知识与技能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其中工业地域的类型和特点是本节的重点, 工业的集聚与分散是本节较难理解的部分。由于现代工业生产的特点,导致工业分工越来越 细,工业间联系越来越多,由于工业联系的普遍存在,一定地域上的各企业间,一般都存在 各种形式的工业联系,由此形成了工业的集聚现象。工业的集聚又导致了工厂企业在一定的 地域聚集,规模扩大,形成工业地域。工业地域进一步发展,成为工业城市。本节内容前后 联系,因果关系非常强,学习时应注意这一点。 2.过程与方法 工业联系和工业集聚是工业地域形成的先决条件,它们之间存在前因后果的关系;工业 分散与地区间联系、跨国公司的形成之间也存在此种关系,在学习时可利用图表来解读其中 的关系。对于工业地域,根据其形成和性质可以分别分为两种类型,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 可用列表对比的方法明确其各自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