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体系中的特教课程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拒绝、歧视 隔离 整合 融合或全纳
随班就读(learning in regular class) 属于融合教育的范畴,但又是基于中国的实际,
具有民族性的一种教育模式 “随班就读”的基本思路是:
将适合的残疾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 在普通中小学正常班级中接受教育,让特殊 儿童与正常学生共同学习和生活
功能一:特殊学校的评估职能
特殊学校发挥对特殊儿童的评估和鉴定的作用是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融合教育发展的现实诉求
功能一:特殊学校的评估职能
特殊学校可以作为评估体系的中心协调员之角色 为评估进行资料收集和准备 联络专业人员 联系专业机构和准备评估工具 联络特殊学校和普通学校相关管 理人员、教育行政
人员等
《提升计划》解读 ✓中国特殊教育-2014年第二期 ✓现代特殊教育-2014年第二期
三、特殊教育学校职能拓展、 ——
特殊学校应成为融合教育的支持者
之一
✓从自身体现融合教育理念 ✓寻求突破自身隔离性、封闭性等缺陷 ✓为特殊儿童提供融合环境,提高特殊儿童的教 育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特殊学校教育成效不彰, 归因问题? 隔离化的教育
随班就读开展2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提高了特殊儿童少年的入学率 促进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融合
随班就读的教育质量也面临挑战 研究发现:
随班就读的支持 保障体系的构建和完 善与随班就读质量的 提升密切相关
特殊学校将在随班就 读支持保障体系中占据 重要的地位;特殊教育 学校需要转变职能,更 好地促进融合教育的发 展
2011年调研发现: ✓全国范围内有20.5%的特殊学校建立了随班就读资源中心 ✓11所学校的资源中心独立设置了编制 ✓分布在天津市(2所)、北京市(5所)、上海市(1所)、江 苏省(2所)和浙江省(1所) ✓编制总数共33个

特殊教育学生融合教育方案

特殊教育学生融合教育方案

特殊教育学生融合教育方案引言:特殊教育学生是指那些因为智力、身体、情绪或社交方面的原因而需要特殊教育服务的学生。

与普通学生相比,他们面临着更多的学习、交流和适应问题。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更好地参与学校和社会生活,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探讨特殊教育学生融合教育方案的必要性、实施的步骤和有效的策略。

一、特殊教育学生融合教育方案的必要性特殊教育学生融合教育方案的出现是为了实现公平和包容教育。

特殊教育学生也有权利接受优质教育,并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和成长。

在融合教育中,特殊教育学生得到了更多的社交机会和学习资源,同时普通学生也能够培养同情心、尊重他人差异的意识。

二、实施特殊教育学生融合教育方案的步骤1. 评估:评估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了解他们的强项和困难;2. 制定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教育计划,包括学习目标、教学方法和资源;3. 教师培训:提供特殊教育培训给学校教职员工,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4. 环境适应:为特殊教育学生提供适应性的学习环境,包括辅助工具和设施;5. 协作合作: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适应。

三、有效的融合教育策略1. 差异化教学:根据特殊教育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个性化地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2. 合作学习:促进特殊教育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鼓励互相学习和支持;3. 情绪管理:教师要帮助特殊教育学生掌握情绪管理技巧,提高情商,增强自我认知和适应能力;4. 社交技能培养:特殊教育学生通常面临交流和社交困难,因此需要特殊培训和指导;5. 家庭支持:特殊教育学生的家庭是他们重要的支持系统,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合作。

四、特殊教育学生融合教育方案的成效特殊教育学生融合教育方案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融入主流教育和社会。

这种方案不仅促进了特殊教育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提高了普通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同理心。

研究表明,特殊教育学生参与融合教育后,他们的学习成绩、社交技能和自尊心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区域普特融合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以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手拉手做融合项目为例

区域普特融合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以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手拉手做融合项目为例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6区域普特融合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所谓天使,于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为“特殊生”)而言,为“折翼天使”,虽有缺陷,但仍能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融入社会,快乐成长;对普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为“普通生”)来说,是“爱心天使”,是爱与阳光的化身,友善待人,助人自助。

“与天使同行———广州市海珠区中小学手拉手做融合”项目由该区域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为“特殊学校”)发起,旨在联合普通中小学校,引领不同的“天使”在普特融合活动中结伴同行,携手进步。

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形成了可同步在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实施的普特融合活动课程,效果较好。

一、普特融合活动课程的缘起与推进1.融合教育需要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合作推进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 )已经成为教育革新的一种潮流,在打破特殊学校的隔离、封闭性,在平等和不受歧视的前提下,尽可能将特殊儿童安排在所在社区的普通学校就读,并提供最适合其需要的支持和帮助,使不同学习风格、不同能力和背景的特殊儿童能够得到尽可能好的公共教育[1]。

在实施融合教育过程中,特殊学校的职能逐渐转型为区域性的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开展宣导、评估、协调、培训、指导等工作[2]。

诸如北京、上海、厦门等作为国内融合教育的先行者,已沉淀出很多先进、可行的经验。

近年来,在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通过海珠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推动,融合教育也在多所学校之中进行探究与实践,促使学校行政管理与教育教学工作变得更具弹性、合作性与接纳性,从而为身处普通学校的特殊生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支持服务。

然而,特殊学校仍是当前特殊生安置的重要场所,尤其对于中、重度残疾的特殊生来说,如何更好地让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是众多特殊教育工作者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

2.普特融合活动为“双减”政策的落实开辟实践路径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与落实,社会实践类教育、公益志愿类活动作为学校开展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要形式,其优势愈加明显。

特教学校教研活动主题(3篇)

特教学校教研活动主题(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特教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如何聚焦核心素养,创新特教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特教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进一步提高特教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特教事业的发展,特举办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主题聚焦核心素养,创新特教教学方法,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三、活动目标1. 提高特教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明确核心素养在特教教学中的重要性;2. 探讨创新特教教学方法,提高特教教学质量;3. 促进特教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特教教学水平;4. 为特教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推动特教事业的发展。

四、活动内容1. 核心素养在特教教学中的内涵与价值(1)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点(2)核心素养在特教教学中的价值(3)特教学校如何落实核心素养2. 创新特教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在特教教学中的应用(2)多媒体技术在特教教学中的运用(3)游戏教学法在特教教学中的实践(4)个性化教学在特教教学中的实施(5)跨学科教学在特教教学中的探索3. 特教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1)特教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2)特教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3)特教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4)特教教师心理健康教育4. 特教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1)特教学校课程体系建设(2)特教学校教学模式改革(3)特教学校师资队伍建设(4)特教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五、活动形式1.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就核心素养、创新特教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2. 交流研讨:组织特教教师围绕核心素养、创新特教教学方法等主题进行交流研讨;3. 案例分享:邀请优秀特教教师分享教学案例,展示创新特教教学方法;4. 实践体验:组织特教教师参与实践活动,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六、活动时间本次教研活动为期两天,具体时间为:第一天:上午专题讲座,下午交流研讨;第二天:上午案例分享,下午实践体验。

七、活动地点特教学校多功能厅八、活动组织1. 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2. 邀请专家学者、优秀特教教师担任活动主讲嘉宾;3. 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确保活动顺利进行;4. 加强宣传,扩大活动影响力。

特殊教育学校多元融合协同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特殊教育学校多元融合协同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特殊教育学校多元融合协同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黄岱来源:《师道·教研》2020年第03期办好特殊教育,促进特殊教育公平融合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用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已成为广大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湛江市特殊教育学校(简称“湛江特校”)创办于1988年,是广东省规模较大的一所为听障、视障、智障、孤独症、脑瘫及多重残疾孩子提供学前教育至高中阶段教育康复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

面对新时代特殊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湛江特校作为湛江特殊教育中心学校,2015年11月在湛江市政府和湛江市教育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应时而变,着眼服务全市特殊教育的制高点,提出多元融合协同办学新思路,成功构建了“5+N+5”特殊教育学校特色办学新模式。

一、“5+N+5”模式简介“5+N+5”多元融合协同办学模式着眼终身融合教育,着手新型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着力提升办学质量。

“5”即基于全面康复、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理念,构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中高职衔接教育、成人教育五个阶段的特殊学生终身特殊教育服务体系,坚持“五育”并举,通过“康复教育、职教培训、文化传承、精品展示、特教科研”五个结合育人,实现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N”即基于协同育人理念,推进多方力量融合联动,构建协同育人共同体。

“+5”即基于融合教育理念和文化创意理念,打造集“中心、基地、园区、景点、窗口”的“综合性、文创型、融合式”新型特殊教育学校。

二、“5+N+5”模式主要做法(一)康复教育深度融合,多方联动建设特殊儿童教育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儿童障碍程度越来越重,多重障碍儿童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不仅需要接受特殊教育,还需要语言康复、动作康复等服务。

基于此,湛江特校坚持“医教结合、康教融合”,融合残联、医院、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积极探索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特殊教育模式,让特殊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如在争取教育部门支持成立幼教部、融合幼儿园的同时,协同湛江残联共建语训班、湛江市听力语言康复中心、湛江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为特殊儿童提供早期康复教育服务;协同湛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视障儿童免费白内障手术、低视力康复训练、健康保健义诊等医学康复项目;融合家庭和社会志愿者服务队力量,开展家校协同康复训练、校社协同“社会融合教育”、学业补救服务等爱心项目。

课题申报模板:3198-融合教育视阈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 (中心) 建设研究

课题申报模板:3198-融合教育视阈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 (中心) 建设研究

融合教育视阈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 (中心) 建设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2017年,新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公布之后,“培养融合教育的特殊教育师资”已成为中国特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指出:“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2016年,教育部印发《普通学校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指南》,提出“招收5人以上数量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一般应设立资源教室,不足5人的,由所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资源教室的布局,辐射片区所有随班就读学生,实现共享发展”。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支持特殊教育”“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等宏伟目标,伴随着残疾学生入学率的不断提高,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教育国策的实现,只有科学地分类安置残疾儿童,并为残疾学生入学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人力资源,才能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和平等参与机会得以充分实现。

湖北省内特校地域间差异很大,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很不平衡,资源中心建设进度缓慢;部分已经安置了残疾学生就读的普通中小学,因为缺乏必要的资源教室(中心)导致大量的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坐”,没有受到最适合于身心发展的教育。

只有坚持专业协同、区域协同、普校和特校协同等,以资源教室(中心)建设为切入点,进行残疾学生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才能找到破解特殊教育学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困境,着力提升育人质量。

这也是现今接纳残疾儿童少年就读的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的一项根本任务。

(2)课题界定融合教育视阈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 (中心)建设基本理论、现状问题、策略、绩效和应用推广。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研究者用“国外资源教室”、“国内资源中心”等相关语词作为关键词,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对2008年到2017年的相关研究进行检索,共检索到论文127篇。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普特融合模式构建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普特融合模式构建

融合教育背景下的普特融合模式构建发布时间:2021-12-27T03:51:03.738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13期作者:钟会芳[导读] “融合教育”既是一种教育安置形式和策略,也是一种特殊教育思想和理念。

江西省新余市特殊教育学校338000摘要:“融合教育”既是一种教育安置形式和策略,也是一种特殊教育思想和理念。

随着特殊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地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各地都在进行融合教育模式的长期理实践和探索,形成了诸多融合教育发展模式。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发展模式;一、融合教育发展背景纵观国际融合教育发展,各国都大力关注特殊教育的发展,推进融合教育,让所有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走进主流教室、回到普通学校接受普通教育,让特殊教育从隔离走向融合,促进特殊儿童融入社会,最终达到构建融合社会、和谐社会之目的。

二、普特融合模式构建探索当前特殊教育发展的困境也是融合教育的主要困境。

其中,社会不了解、不理解、不支持特殊教育,让融合教育原本作为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功效受到很大的限制。

很多地区特殊教育师资达不到师生比的要求,融合教育的师资更是匮乏。

社会对特殊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体现在融合教育领域就是局限为轻度的视、听、智力残疾的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围墙”并未被打通,普教特教未能真正的融为一体,在普通学校里,随班就读的工作单独管理,随班就读的学生被单独对待,没有将其融入学校的整个工作计划和发展目标中。

而我国《教师专业标准》对于普校教师并无具体要求,存在大批普校教师不了解特殊儿童,致使他们无法对特殊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从而使得大量特殊儿童处于“随班就座”的状态。

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融合教育的辅具、无障碍设施服务不配套等因素成为残疾学生无法接受平等教育的主要原因。

在特殊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我校全体教师凝聚智慧,群体发力,按照“特教特办”的办学思想特教学学校和融合教育合作校的发展需求和目标构建了独特的“1+2”融合教育模式。

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教院校分层教育模式核心分层要素浅析

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教院校分层教育模式核心分层要素浅析

[摘要]从提升残障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出发,以融合教育理念为指导,重点研究、分析特教院校残障学生分层培养模式中的分层核心要素: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期六个月的教学试验实践进一步证明,通过科学解析这三种核心要素,进行精准分层后开展的分层次、分阶段培养机制,使残障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职业能力有明显提升。

[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分层培养[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9)03-0112-02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教院校分层教育模式核心分层要素浅析①武鲁英(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山东济南250022)目前,分层教学[1]研究在国内外已非常成熟。

是否科学设置教学对象的分层标准,不仅影响分层教学的评价效果[2],更会影响实际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

一、残疾学生教育现状与融合教育理念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特殊教育,“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确保每个孩子享有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为残障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2016年全国政协主办的特殊教育会议提出让残疾学生走进普通课堂随班就读,实现残疾人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的理念。

打破残疾学生只能在特殊教育院校的特殊环境下学习的局面,实现残疾学生和健全学生在同一环境下一起学习、一起接受教育,真正实现教育的融合,也使残疾学生最终能回归主流社会。

作为残障学生重要的教育机构,特殊教育职院校肩负着重要教育教学责任。

根据身体状况,特教院校学生可分为听障生、视障生、肢体障碍学生和健全生等。

就具体教学实践来看,如果只是根据残障类别教学,忽略同类学生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的差异,往往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针对这一问题,教育界有识之士提出了全新的特殊教育理论———融合教育。

其核心理念是,分数不是唯一指针,以适才适能的快乐学习为目标,让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的课堂上学习,以经过特别设计的环境和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特质的学生,更有利于残障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特殊学校融合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

特殊学校融合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

特殊学校融合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摘要:特殊学校融合教育未能全面深入展开,各级部门及学校都有一定原因,就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而言,除特殊学校自身原因之外,同时希望国家充分重视特殊学校融合教育发展情况,帮助特殊学校解决部分难题,加强监制管理及考评工作,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能拥有一个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

关键词:特殊学校;融合教育;问题对策引言我国特殊学校大多都是独立建设,具有单独的教学体系,这也使之形成了“隔离式”管理教育。

其优点是更便于特殊需求的孩子们进行针对性教育规划,其不足则是不利于这些特殊孩子们更好的去适应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给部分特殊孩子未来回归社会带来困扰。

一、特殊学校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分析融合教育是指将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放在一起进行学习的教育方式,它强调为特殊儿童提供一切正常化的教育环境。

即在普通班级中提供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成为一个教育体系。

当今社会发展,融合教育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有效的融合教育,可以让更多人来接受这些特殊儿童,由此为这些特殊儿童提供一个情感通道及交往空间,使特殊儿童脱离自我限制空间状态。

教育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去改变每一个特殊儿童,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

融合教育旨在让特殊儿童走出自我空间,有效融入社会,形成健康、正确的人格品质,使每个特殊儿童在康复过程中接触社会规律与法则,学习与人交往、交流、自理、自立能力,从而得以健康成长。

二、当前特殊学校融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分析特殊儿童在我国占有一定比例,因其心理与生理方面都与普通儿童具有一定差异,由此不能完全以普通方式对待,而是根据特殊儿童的特殊性采取针对性教育,我国融合教育自实施以来已经取得一定教学成果,但仍难充分发挥其教育效力,特殊儿童教育也一直未得到完全保证。

(一)教师知识理论储备不足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教师自身的认知程度,决定了教育质量。

1993年联合国教科组织即提出了“包容性教育”概念,至今已有20多年时间,融合教育推行至今,仍有部分特教教师对这一理念不够了解,在早些年针对特教教师进行调查后结果显示,只有一半左右的特教教师了解“融合教育”,其中极少数的参与过融合教育技能培训。

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教院校分层教育模式核心分层要素浅析

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教院校分层教育模式核心分层要素浅析

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教院校分层教育模式核心分层要素浅析融合教育是指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将不同类型学生纳入同一教育体系,教育教学目标在一定范围内相互交融,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特教学校分层教育模式是融合教育的一种教育实践,它主要是将学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然后针对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设计、辅导指导、评价反馈和管理服务等教育活动。

这种分层教育模式的核心分层要素包括:层次设置、教学设计、专业师资和资源支持等。

下面将对这些核心分层要素进行浅析。

一、层次设置层次设置是特教学校分层教育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分层教育中,学校需要将学生根据其学习需求和能力水平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一般来说,特教学校分层教育模式涉及到三个层次的设置,即基础层、提高层和发展层。

基础层主要针对那些学习困难、能力较低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学习支持和个性化教育服务;提高层针对那些学习能力正常或者高于正常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学习挑战和突破;发展层主要针对那些学习能力特别突出和有特长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学习拓展和延伸。

通过对学生进行层次设置,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实现个性化教育服务。

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特教学校分层教育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分层教育中,学校需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和课程内容。

具体来说,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和教学评价的设计。

对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学目标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主,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教学方法主要是以个性化辅导和任务导向为主,教学评价主要是以个性化评价和综合评价为主;对于提高层的学生,教学目标主要是以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为主,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拓展知识和提高技能为主,教学方法主要是以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为主,教学评价主要是以多元化评价和综合评价为主;对于发展层的学生,教学目标主要是以发展学生的学术潜能和培养创新能力为主,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拓展知识和强化技能为主,教学方法主要是以研究学习和实践探究为主,教学评价主要是以实践评价和综合评价为主。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需儿童体育课程现状与对策探析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需儿童体育课程现状与对策探析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需儿童体育课程现状与对策探析在“回归主流”教育理念的驱动下,我国提出了随班就读政策,即在普通学校招收能够跟班学习的残疾学生[1]。

对于特殊需要儿童而言,随班就读工作的开展给予了他们获得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权利。

著名的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曾说:“体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最好工具。

”体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可以帮助特需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缓解学业压力,还可以促进普通学生与特需学生之间良好同伴关系的形成。

因此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师务必重视对特需儿童的体育教学。

本文基于融合教育视野,以探析特需儿童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为出发点,分析现今融合教育背景下特需儿童体育课程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为一线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提供建设性建议。

一、融合教育背景下特需儿童体育课程的育人价值(一)增强体质健康,促进感官协调发展特殊需要儿童由于身体机能的发展滞后,部分儿童存在特殊体质,自身抵抗力、免疫力极低,还会伴随感官发展不协调的现象。

融合教育背景下,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增强特需儿童体质健康、促进感官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

体育教学形式自由且内容多样,与语文、数学等课程不同,它无需学生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

体育教学的开放性与趣味性符合了特需儿童生理发展特点,能极大地满足特需儿童的发展需要。

通过跑、跳、钻、爬等动作,特需学生的肌肉得到了锻炼,加速了身体的新陈代谢,身体灵活性、协调性也逐渐增强。

例如,特殊儿童瑜伽就是一种很好的体育运动方式,它可以帮助特需学生学会呼吸,调节心率,增强学生对多种身体姿势的控制能力,以及身体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因此,融合背景下特需学生的体育教学对于特需儿童体质健康与感官协调的发展具有极高的育人价值。

(二)提升意志水平,培养阳光积极心态特殊需要儿童受身心发展的限制,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以及社会交往中,存在着许多受挫经历。

这些经历阻碍着特需学生积极心态的形成。

部分学生出现了不自信的现象,并伴随着恐惧感,甚至还会出现抵触情绪,这些消极心态严重阻碍着特需学生的心态养成与健康成长。

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教院校分层教育模式核心分层要素浅析

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教院校分层教育模式核心分层要素浅析

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教院校分层教育模式核心分层要素浅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特殊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特殊教育是一种针对具有智力、体能、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特殊困难的学生而设计的教育。

在特殊教育领域,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特教院校分层教育模式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教院校分层教育模式的核心分层要素进行浅析。

一、分层教育模式概述分层教育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能力,将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以便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特教院校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采用分层教育模式来更好地教育特殊学生。

特教院校的分层教育模式具有针对性强、个性化教学、差异化管理等特点,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潜能,提高学习成绩,增强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

1. 学生特征分层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教院校分层教育模式的核心分层要素之一是学生特征分层。

特殊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殊困难,需要更加个性化的教育。

在学生特征分层中,学校可按照学生的智力水平、身体状况、情感状况、社交情况等特征进行分层,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管理措施。

对于智力发育缓慢的学生,学校可以采取更加耐心细致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情感状况较为脆弱的学生,学校可以采取更加关怀体贴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交流能力。

2. 课程设置分层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教院校分层教育模式的核心分层要素之二是课程设置分层。

针对不同特征的学生,特教院校需要设计不同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课程设置分层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智力、体能、情感和社交等方面的特征,设计适合他们的课程。

对于智力发育缓慢的学生,学校可以设计一些涉及实践操作的课程,如手工课、美术课等;对于体能较弱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体能锻炼的课程,如体育课、舞蹈课等。

3. 教学方法分层4. 管理措施分层。

特殊学校融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特殊学校融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特殊学校融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发布时间:2021-06-02T11:52:22.83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期作者:官东辉[导读] 融合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和思想理论,体现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与自然的协调,官东辉富锦市特殊教育学校,黑龙江佳木斯 156100摘要:融合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和思想理论,体现了人与社会、人与人与自然的协调,融合教育理念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运用与整合,在特殊儿童与他人合作时,客观地认识自己,接受他人,我们的特殊教育制度与美国等其他国家不同,这种特殊教育体系似乎与国际融合教育的发展趋势背道而驰。

这就是中国民族特色融合教育——特殊教育学校与融合教育学校的互补,在这种教育体系中,特殊教育学校发挥了核心作用,他们在本地区开展上门教育和“巡回指导”服务,在后续的学习中为特殊儿童提供评价服务,为融合教育的教师和家长提供相应的教育,特殊教育学校负责“资源教室”的功能。

关键词:融合教育;问题;对策导言:我国的融合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依然有近一半特殊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

如何满足这部分学生的融合教育需求成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因此,必须要做好特殊教育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现今,特殊教育学校存在着教育知识技能不足、教学实践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必须将师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环境作为切入点,更有效地开展融合教育实践工作。

1 融合教育的内涵融合教育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现今的融合教育是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形式,也是一种持续教育过程。

而融合教育的目的就是避免社会“隔离”问题的出现,因此,广义上的融合教育就是为消除学校隔离问题。

特殊教育学校应当尽可能避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隔离”,使学生的受教育环境少受限制,这也是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2 特殊学校融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1 教师的融合知识和技能不足特殊教育教师是融合教育的实施者,他们这样的教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还有支持程度,从而决定了融合教育的质量。

融合教育背景下构建特教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

融合教育背景下构建特教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

融合教育背景下构建特教高效课堂的实践探索摘要:当前,融合教育是特殊儿童教育安置形式,也是一种持续教育过程。

而融合教育的目的就是避免社会“隔离”问题的出现,因此,广义上的融合教育就是为消除学校隔离问题。

特殊教育学校应当尽可能避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隔离”,使学生的受教育环境少受限制,这也是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下一步的改革方向。

鉴于此,本文对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融合教育背景;特殊教育;高效课堂;构建策略融合是教育的本质之一,是天然的融合。

融合对特殊孩子来说是权利而非恩赐。

孩子终究是要在社会中生活与发展的,主流的教育体系是特殊孩子最应该享有的机会与资源;也只有在主流的社会、教育体系里学习和生活,他们的社会技能才能发展得更好,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

可以说,任何一个学校都有因为各种原因处在弱势的儿童,都有伴有残疾或者有残疾但可能未被发现的儿童,都有发展不均衡、在生命早期阶段需要更多支持的各类处境不利的儿童。

因此,学校本来就应该是融合的,处境不利的孩子需要特殊教育,更需要融合教育。

一、特殊学校融合教育中的主要问题1、教师自身缺乏融合知识和技能融合教育是由一线教师来落实的,教师对于融合教育的认识、理解程度,对融合教育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发布的《哈尔滨宣言》中便提出了“融合教育”的理念。

20年后的今天,融合教育的理念在全世界盛行,我国的特殊教育界也对此有了积极的举措,这对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可是,现今我国有部分特殊教育教师对于该理念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在2013年的一项调查中表明,仅有一半对象了解融合教育的概念,极少数人员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比较精准。

在2014年调研中也同样得出这样的结论。

很多教师认为融合教育对自己的教学并没有显著积极影响,也不能提升与特殊学生的沟通效率,因此不愿去深入研究融合教育的教学目标,这便导致教学改革工作的进行缺乏明确的目标。

融合教育理念下中职特教班分层教育模式研究

融合教育理念下中职特教班分层教育模式研究

管理动态融合教育理念下中职特教班分层教育模式研究吴月花摘要: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对于残障学生的教育教学研究也在持续进步。

为了促进残障学生的职业发展,我校专门开设了中职特教班,为残障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坚持融合教育理念,推动残障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融合发展,让残障学生具备融入社会的能力与素养。

本文即以此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当前的中职特教班教育模式以及融合教育理念的内涵与意义,进而提出中职特教班分层教育的基本模式与策略。

关键词:融合教育理念;中职特教班;分层教育残障学生是社会弱势群体,由于身体或精神上的缺陷,导致他们的升学与就业问题更加多元化、复杂化。

为了进一步解决和促进残障学生的独立生存与发展问题,我校积极开设特教班,并采取全新的教育模式,以推动残障学生的就业发展前景,帮助他们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一、中职特教班现状与融合教育理念2017年9月我校开设了第一个中职特教班,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学制为四年。

为了更好地促进残障学生享受职业教育,我校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一方面从硬件设备与基础设施上为残障学生提供了必要帮助,另一方面则从人际关系与人文环境上做出引导,呼吁全校学生尊重并接纳残疾人,要在生活学习中积极帮助他们,从而增强残障学生独立生活与适应社会的能力,让他们尽可能地成为可以独立自主、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开设中职特教班三年来,特教部负责教导残障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使其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拥有一项谋生之技。

针对残障学生的教育发展,教育专家们提出了融合教育理念,根据残障人士的身心发展规律不难发现,很多残障学生之所以难以独立生存,并不是自己缺乏谋生技能,而是无法融入社会,无法展开正常的交流与沟通,在思想上与心理上存在较大的障碍,导致他们无法真正走向独立的人生。

因此,在特教班教育中,我校坚持融合教育理念,一方面创造更好的条件促进残障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交流,另一方面则通过优化特教班的教学模式,合理设计活动,让残障学生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教院校分层教育模式核心分层要素浅析

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教院校分层教育模式核心分层要素浅析

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教院校分层教育模式核心分层要素浅析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殊教育学校一直在不断探索改进教育教学模式,分层教育作为特殊教育学校常见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分层教育模式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特长和学习水平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就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殊教育学校的分层教育模式进行核心分层要素的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一、核心分层要素(一)教学内容的分层特殊教育学校在融合教育理念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分层教学,而这其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教学内容的分层。

因为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吸收程度和理解能力是不同的,所以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分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可以设置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扩展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面向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内容简单、易懂,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拓展课程则是为了学习能力在中等水平的学生设置的,内容相对深入一些,难度适中;扩展课程主要是面向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内容难度大,能够更好地挑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除了教学内容的分层外,教学方法的分层同样重要。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分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游戏教学等活动形式,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能力在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采用示范教学、讲授教学等形式,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形式,以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浅析分层教育模式的优势(一)照顾学生的个性需求融合教育理念下的特殊教育学校注重照顾学生的个性需求,而分层教育模式正是可以更好地照顾学生的个性需求。

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分层设置,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案例研究详细分析

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案例研究详细分析

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案例研究详细分析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案例研究详细分析一、案例背景在现代社会,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特殊需要儿童是指在身体、智力、情感、语言、社交等方面存在障碍或特殊困难的儿童。

他们需要更加细致的教育方式和环境,以满足其个性化的成长需求。

如何在幼儿园实施融合教育,提高这部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教育议题。

二、案例描述我们选取了一所幼儿园实施特殊需要儿童融合教育的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该幼儿园名为“启明幼儿园”。

该园坚持“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这一教育理念,致力于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一个包容、尊重和关爱的学习环境。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实践,该园在融合教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案例。

三、融合教育实施模式1. 提供个性化学习计划在“启明幼儿园”,每位特殊需要儿童都有一个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这个计划是由学校的特教老师与家长共同商讨制定的,旨在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特殊需求,制定出一套适合孩子成长的培养方案。

2. 引入专业特教团队学校引入了一支由心理学家、言语治疗师、康复治疗师等专业人员组成的特教团队。

他们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个性化治疗和教育服务,针对不同领域进行综合干预,全面促进儿童的发展。

3. 培养同伴关系学校鼓励普通幼儿和特殊需要儿童之间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通过组织小组活动、互助学习等方式,让他们在平等、尊重的环境中相互学习、相互成长。

四、成功案例分析以小明为例,小明是一名患有自闭症的特殊需要儿童。

在“启明幼儿园”的融合教育环境下,小明逐渐融入了园中的大家庭,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和专业团队的治疗,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技能和自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小明的成功案例证明了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五、观点与理解融合教育对特殊需要儿童来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

通过融合教育,可以让这部分孩子在更加平等尊重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特教融合课程设计幼儿园特殊教育

幼儿园特教融合课程设计幼儿园特殊教育

幼儿园特教融合课程设计1. 简介幼儿园特殊教育是指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

随着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重视和需求的增加,幼儿园特教融合课程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特殊教育融合课程设计旨在提供一个包容性的学习环境,使特殊教育需要的幼儿能够获得和普通儿童一样的教育资源和机会。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特教融合课程的设计原则、方法和实施步骤。

2. 设计原则为了确保幼儿园特教融合课程设计的有效性和适应性,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

课程设计应该基于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充分考虑每个特殊教育需要幼儿的特点和特殊需求。

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课程设计还应该强调协作和合作,促进正常儿童和特殊教育需要儿童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方法幼儿园特教融合课程设计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进行有效的需求评估,了解每个特殊教育需要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特点。

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和计划,针对不同幼儿的特殊需求和学习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

还需要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需要建立一个支持系统,包括家长、教师和专业人员,共同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提供支持和帮助。

4. 实施步骤幼儿园特教融合课程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需要建立一个协作的团队,包括特教教师、普通教师、家长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

团队成员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实施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支持措施。

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了解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学习进展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需要建立一个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包括适当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以及支持性的教师和家长。

需要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特教融合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共同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提供支持和帮助。

5. 结语幼儿园特教融合课程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努力,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提供一个包容性和支持性的学习环境。

通过遵循设计原则、有效的方法和实施步骤,可以有效地满足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融入到社会中。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融合教育体系中的特教课程建设研究作者:黄国能来源:《教师·上》2020年第06期摘要:我国教育的模式已经向融合教育方向发展,特殊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特殊教育环节也需要根据国家的教育发展方向进行调整,从而使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距不断缩短,满足特殊学生的未来发展。

融合教育的实施,要求学校与教育师资的融合,要求教育师资的有效培养要配上相适应的融合课程。

特殊教育体系中如何融合教育课程最为关键,文章对融合教育背景下学科课程与教学课程的建设进行探究,旨在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特殊教育;融合教育体系;学科课程;教学课程;建设研究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1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6-0127-02一、引言国际上对融合教育进行了研究,由于融合教育拥有较大的优势,我国教育学者也加入了融合教育的研究,促进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

通过研究,发现采用融合教育手段的学校能够提升教育系统的效能,能优化学生的培养过程,满足学生的未来发展。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环节中的特殊教育体制,虽然学生与普通学生不同,但是不能阻滞特殊学生的未来发展,要在教育过程中融入融合教育,有效建设学科课程与教学课程,满足特殊学生的发展需求。

二、融合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关联性分析融合教育的本质是要改变社会中存在的一切不平等现象,从广义的概念角度看,融合教育是要实现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学习机会并不断提升自我的目标。

融合教育起源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如今普通学校也重视起融合教育的作用,在学校运营过程中融入融合教育。

由于融合教育起源于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更应该充分发挥出融合教育的作用,根据特殊学生的特点,在学科课程与教学课程环节大力研究和建设,促进特殊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融合教育中一般教育与特殊教育的理念融合教育与课程进行融合,目的是要以普遍课程作为特殊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促进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掌握基础教育的知识,实现全面性的发展。

在融合课程的教育下,教师要充分挖掘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的潜力,使其与普通学生的距离不断缩短,将其培养成高质量人才。

四、基于特殊教育与一般教育融合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课程建设(一)学科课程建设研究1.随班下的特殊教育与一般教育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会出现随班就读的情况,随班就读环节一直是我国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随班就读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让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享受优质的教学过程。

由于就读质量低下,教师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会更多地关注保障体系,并未对课程如何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需求产生重视。

课程的建设不只针对教育理念与方法,还包括课程培养的目标,培养目标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

教育学者要加大力度研究随班就读课程的建立,满足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需求。

2.课程设计时兼顾特殊教育与一般教育我国对特殊学生的教育理念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使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距离不断缩短,与普通学生一样拥有专业技能,投入社会建设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教师需要在教育过程加大研究力度,将有效培养特殊教育学生的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

特殊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手段下,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

由于融合教育与课程有效融合的理念是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教师在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以融合教育为根本,在课程的设计中实现与融合教育相融合,使特殊教育学生与普通学生一样在我国教育的环境下共同成长。

针对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的课程设计可以采取通用课程设计方式,所谓的通用课程设计是指所有特殊学生都能够参与普通课程学习的一种课程设计方式,其通过实际运用已经拥有了实际性的成果。

通用课程设计的理念来源于建筑领域,建筑领域中的设计是采取无障碍通用设计的理念进行建设,教育学者对建筑领域中的这种无障碍通用设计理念与课程设计进行了融合,发现很适合特殊学生,进而研发出了通用课程设计的理念。

通用课程设计拥有三个特点,主要表现为呈现方式多样化、表达方式多样化、参与方式多样化。

呈现方式多样化是指同一学习的内容根据不同学生的感知能力进行调整或者是替换,减少学生学习的阻碍。

表达方式多样化是指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表达的运作机制。

参与方式多样化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方式,而教师根据学生的喜好匹配互动模式,这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教师在对通用课程设计时,要设置三个课程,包含标准课程、调整课程、替代课程。

调整课程与替代课程是为了满足有特殊需要的特殊学生而进行的个性化课程设计,调整课程与替代课程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融合教育的目标。

例如,在教学自由朗诵一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特殊学生残疾类型不同,眼疾、聋哑学生是无法进行朗诵学习的,教师可以在一节课中设置三种课程:标准课程為自由朗诵课程;调整课程为眼疾学生而设,即教师朗读一句、眼疾学生跟读一句;替代课程为聋哑学生而设,课程内容包括识字与书写文章。

通过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的教学模式,使特殊教育学生实现了共同提升学习能力的目标。

3.渐进式推动特殊教育与一般教育的改革根据国际对融合教育的研究,特殊教育课程的建设关系着我国整个特殊教育体系。

教育学者在对特殊教育课程建设进行研究时,要将特殊教育学校、随班就读问题与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相关联,将这三点有效融入融合课程设计中,实现一体化,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这样会逐渐提高融合教育课程的质量。

参与课程改革的教育者要包含教育人员与特殊教育的专业人士,两者的建设理念相互融合能提高融合课程的建设质量,充分发挥出融合教育的作用。

(二)教学课程建设研究1.教学课程要选择符合特教特征的教学内容融合教育下的课程内容要拥有综合性能、整合化知识与技能,特殊教育课程内容要以融合教育下的课程内容为核心,根据特殊学生的认知能力,运用与生活相联系的教学方式,高质量传授教学课程内容。

教学课程内容要以特殊教育学生为核心,利用生活与知识内容相结合的方式,让特殊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数学三视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生活中的物体与三视图联系在一起。

比如男生都比较喜欢车,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车的模型,此模型能够将车的内部构造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车,实现与三视图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目标。

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次观察车的模型,并且要与前一位同学看的角度不同,从而了解车的不同视图。

然后,再引入三视图的课程。

通过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升课程传授的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2.教学课程内容设置具有特教特色的标准教学课程内容设置的标准采取循序分层、切入点的寻找、对接可及技能方式。

在循序分层中,根据特殊学生的年级设置教学课程内容。

切入点的寻找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确定知识的复杂度、难度、灵活度,在切入点寻找完成以后确定知识和技能要求,知识和技能要求能够让学生接受,提高学习效率。

对接可及技能是为残疾过重、不能学习的学生而设计。

教师利用替换的方式,改变教学内容,变成适应这类学生学习的内容,可以把教学内容改变成社会适应、沟通能力、感觉运动的知识内容,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3.课程结构中特教内容的创建在设计融合教育内容时,课程结构的创建是较为重要的环节,只有在课程结构的引导下,教师才能根据教学要求制定教学策略,从而不断提升融合教育质量,让特殊学生能够掌握学科知识,实现全面发展。

首先,必修课的设立。

必修课的设立标准要以基本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为核心,根据特殊学生的特点编写教材,内容包含口語能力培养、书写能力培养、朗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培养、书法能力培养等语文学科技能。

另外,部分特殊学生属于聋哑儿童,所以必修课还要包括手语的教学内容。

针对盲童,必修课涉及盲文基础知识。

其次,选修课的设立。

选修课属于拓展性知识领域,创设的目的是根据学生的喜好针对学科内容进行延伸,从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融合教育中要加入选修课的内容,扩大特殊学生的知识面,让特殊学生与正常学生的学习内容一致。

再次,创建实践课。

当今时代下的教育理念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能力,实现理论加实践的教育过程。

融合教育中也要以此教育理念为教学核心,教师在创设课程结构时,要加入实践课的教学内容,让特殊学生能够把自身学习到的知识内容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有效培养特殊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综上所述,融合教育环境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课程建设,能使学科课程与教学课程中融入融合教育。

教师要根据融合教育理念设计学科课程和教学课程,让学科课程与教学课程满足特殊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改变以往的特殊教育学生适应学科课程与教学课程,让特殊学生实现更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1]陈梅浩,张悦歆,钱志亮.融合背景下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发展探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8(8):15-21.[2]白瑞霞.融合教育背景下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合理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8(1):61-64.[3]邓猛,潘剑芳,关文军.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5(6):1-7.[4]梁松梅.新时代融合教育呼唤融合教师队伍[J].基础教育论坛,2019(47):1.[5]王希海,王; 敏,白; 瑞.融合教育理念下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10):12-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