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

合集下载

高考知识点总结-外力作用和常见地貌类型

高考知识点总结-外力作用和常见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和常见地貌类型13、外力作用概况(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2)主要实施者:风、流水、冰川、生物、波浪等。

(3)主要方式: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前四种方式为主要的形式。

(4)外力作用的结果: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平缓14、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1)风化作用与风化地貌①概念: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并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②基本类型:物理风化和和化学风化(2)侵蚀作用与侵蚀地貌①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进行破坏②侵蚀地貌a.水蚀地貌:流水破坏地表岩及其风化物,形成水蚀地貌,如沟谷(V”型谷、峡谷)、瀑布等;或者流水溶蚀形成溶洞及钟乳石、石笋、石柱等b.风蚀地貌: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形成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c.冰蚀地貌: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形成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等d.海蚀地貌: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形成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3)搬运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①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的搬运作用下,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它本身不形成地貌,但为堆积地貌的形成、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②搬运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a.流水搬运:泥石流b.风力搬运:沙丘移动,严重时形成浮尘、扬尘、沙尘暴天气c.冰川搬运:物质迁移d.海浪搬运:物质迁移(4)堆积作用与堆积地貌①堆积作用:在搬运过程中,当外力作用减弱或遇到障碍物时,被搬运的物质就会堆积下来,形成堆积地貌②堆积地貌a.流水堆积地貌:地势起伏变缓或河道弯曲,流水的速度减缓,形成流水堆积地貌,如冲积扇,三角洲b.风积地貌: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弱,形成风积地貌,如沙丘、沙垄c.冰碛地貌:冰川融化后,其中夹杂的物质发生堆积,形成冰绩地貌,如冰碛湖等d.海积地貌:波浪遇到倾斜海岸,速度减缓,形成海积地貌,如沙滩、潟湖15、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③高山、高纬度地区多冰川作用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形成高山峡谷,中游搬运河道变宽,下游堆积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③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域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堆积地貌等16、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

外力作用以河流地貌为例优质教材

外力作用以河流地貌为例优质教材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植物细胞)教学设计〔总2课时〕名校教案(植物细胞)教学设计〔第1课时〕上地实验学校王红庚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玻片标本的根本类型。

2.认识植物细胞的根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根本方法。

2.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交流制作体会。

2.依据自己观察,客观真实地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二、教学重点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三、教学难点标准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

四、教学打算1.洋葱鳞片叶,清水,稀碘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绘图纸、铅笔。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好!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显微镜结构和如何使用显微镜,利用显微镜走进了微观世界,通过观察了X装片,我们看到了细胞。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手制作一个装片去观察一下活的细胞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玻片标本的类型1.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光学显微镜的原理。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之前,我们先要进行对光,其目的是使外界光线通过反光镜的折射,穿过通光孔,到达物镜和目镜,最终我们才能看到放大的标本。

2.在学习完显微镜之后,我经常看到有的同学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手指放在载物台上,想看看自己放大的指纹。

还有的同学在载物台上放上一张纸,想看看上面的字是否能被放大。

甚至有的同学从头上拔下一根头发来想看看头发的显微结构。

但是,他们都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看到的结果,这是为什么呢?3.有的同学说,这些材料都太厚。

实在如此,如果我们观察的材料太厚了,光路就无法通过了。

那么,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生物材料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呢有的同学会说,实验材料肯定要薄。

那么要薄到什么程度?我们观察的生物材料肯定要薄到透光才行,所以我们肯定要对所观察的实验材料进行处理。

装片:将能透过光线的标本直接放在载玻片上制成。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S宋林林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S宋林林

三角洲(河口)
流水侵蚀―形―成→沟黄谷土、高瀑原布的、千峡沟谷万壑、支离破碎
侵蚀
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红色沙漠”
风力侵蚀―形―成→风风蚀蚀沟蘑谷菇、、洼雅地丹地貌我国西北地区

戈壁、裸岩荒漠
沉积流水沉积―形―成→冲冲三积积角扇平洲、原:洪:河积河流扇流入:中海河下口流游流出山口处 风力沉积―形―成→沙黄丘土、高沙原垄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地势陡、落差
河流
峡谷、瀑布等
大,流速快,以
上游
流水侵蚀地貌
侵蚀作用为主
河流 地势平坦、流速 河漫滩、三角
中下 减慢,以堆积作 洲等流水堆积
游 用为主
地貌
②风力作用
地区
特点
典型地貌
风源地 附近
风力强,以 侵蚀作用为 主
风蚀蘑菇、风 蚀城堡等风蚀 地貌
风力减弱, 离风源地
以堆积作用 较远地区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一、外力作用与地貌
1.外力作用 (1)定义: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势能。
2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
固结成岩
侵蚀作用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堆积作用
搬运作用
风化作用
定义: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 生崩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砂粒
(2016 广东佛山市高三二模)“千湖沙漠”国家公 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边一直向内延 伸 50 千米,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 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读图回答 12~13 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专题2外力作用与地貌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学案专题2外力作用与地貌

专题2外力作用与地貌【考点总结】1.河曲地貌:根据河流的弯曲状况,判断凹岸凸岸(看岸勿看河),熟悉凹岸凸岸特点:(1)凹岸流速快,以侵蚀为主,河岸陡立;凸岸流速慢,以堆积为主,河岸平缓。

(2)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底层水流趋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

2.河流湖泊的顶托作用:顶托是指支流水流被干流高水位所阻,形成的壅水现象。

易发生顶托作用的地区:(1)支流汇入干流处:如黄河下游汇入的支流——沁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大清河等,因干流河床淤高,遇黄河涨水,支流来水就受到顶托。

(2)河流注入湖泊处:湖水水位增高,挡住流入的河水,使河水不易下泄。

(3)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的成因之一就是潮流的顶托作用。

3. 沟谷的发育过程:4.风力堆积地貌:(1)形成机理: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大或者遇到地面灌丛、岩块的阻挡,风力减弱,沙粒沉落,堆积形成沙丘等。

(2)地貌类型及分布:沙丘(垄)及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区及沙漠边缘,其次是沿河、沿湖及沿海地区。

(3)风向判断: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黄土颗粒由大到小的方向为风向。

如下图所示:【典例示范】【典例1】(2021•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的我国祁连山西段某山间盆地边缘,山坡、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植被均为草原,其中冲积平原草原茂盛。

山坡表面多覆盖有沙和粉沙物质。

附近气象站(海拔3 367米)监测的年平均气温为-2.6 ℃,年降水量约291毫米,集中在夏季,冬春季多风。

(1)说明冲积扇和山坡堆积物中砾石的差异及其原因。

(2)分析分布在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间迁移过程。

(3)说明冲积平原水分条件比山坡和冲积扇好的原因。

【典例2】2019年11月初,芬兰一处海岸边出现了数千颗“冰蛋”覆盖了30米长的海岸线(如图)。

这些“冰蛋”最小的如鸡蛋,最大的有足球那么大,而且它们还可以变得更大,最高可达3英尺。

摄影师马蒂拉说他是在一个寒冷多风的日子来到岛上的,而“寒冷多风”正是造成这一现象形成的主要条件。

浙江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2:外力作用与地貌

浙江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2:外力作用与地貌

浙江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2:外力作用与地貌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8题;共66分)1. (2分) (2020高三上·泸县期末) 河流阶地是河流在不同时期下切侵蚀形成的阶梯状地形,下图为渭河陇西段河流在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剖面图,该河段阶地是在构造运动、气候、河流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研究表明,在地质时期,冰期和间冰期降水都相对稳定,间冰期降水较多。

T3阶地下部是河漫滩沉积层,上部是黄土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河段两侧阶地数量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两侧()A . 流水的差异性侵蚀B . 构造运动的差异C .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不同D . 风力的差异性沉积(2)在气候转暖的时期,该河段流水的下切能力增强,主要原因是上游来水()①水量增大②含沙量增大③含沙量减小④水量减小A . ①③B . ①②C . ②④D . ③④(3) T3阶地黄土层()A . 形成时期早于下部河漫滩B . 形成于干冷的冰期C . 利于开挖宜居的窑洞D . 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2. (2分) (2013高一上·宝山月考) 造成狮身人面像严重缺损的主要原因是()A . 流水侵蚀B . 海浪侵蚀C . 风化风蚀D . 雨水溶蚀3. (2分) (2018高一上·北仑期中)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分布着由红色砂岩、砾岩形成的色彩斑斓的地貌景观。

读图,回答小题。

(1)左图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组合是()A . 侵入岩;甲B . 变质岩;乙C . 喷出岩;丙D . 沉积岩;丁(2)该地貌景观形成过程可能是()A . 外力沉积—褶皱运动—壳抬升—外力侵蚀B . 外力沉积—岩浆侵入—变质作用—褶皱运动C . 岩浆侵入—褶皱运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D . 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褶皱运动—外力侵蚀4. (2分) (2017高二下·静海期末) 崇明岛是位于长江口的中国第三大岛。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归纳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归纳

河流地貌的发育知识点总结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最强大而普遍的作用。

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

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三峡地貌崇明岛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形成原因不同。

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

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知识点一:河流侵蚀地貌(重点)侵蚀类型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

这三种类型分别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溯源侵蚀:河流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它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

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

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

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

下蚀:河流垂直于地面的侵蚀。

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大家再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像英语字母中的“V”字形,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河流发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河流的下蚀作用比较强烈。

侧蚀:河流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

全长420千米,而直线距离仅约185千米。

河道曲折之程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肠”之称。

每逢汛期,从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在这里左冲右突,两岸堤防险象环生。

据史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50年间,荆州江河堤防溃口186次,平均不到3年一次。

因此,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这主要是因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河流的侧蚀作用表现强烈,所以水流不畅,容易溃堤。

我们已经了解了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向及其对河谷地貌的影响,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呢?即陆地上本没有河流,那么河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面貌黄土高原上有着这么多的沟谷,为什么它们却没有形成河谷呢?沟谷和河谷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

二轮复习重点突破六 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轮复习重点突破六  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专题六外力作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河口地貌变化的推理过程经典讲解一、判断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对应地貌1.外力作用与地貌之间的关系图示2.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以我国为例)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1)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如图所示)(2)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渍丘陵、冰渍湖等。

(3)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图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二、河流地貌发育的判断技巧1.利用河谷形态判断所处河段,如图所示:2.利用堆积地貌类型判断河段,如图所示:3.利用堆积地貌形态景观图判断河段,如图所示:4.河漫滩5.利用河水水量及流速判断河段6.依据人类活动状况判断河段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河段,人类的活动较少;河流的中下游河段,人类的活动密集。

三、河口处地貌特殊变化的推理过程四、外力地貌的应用1.风向的判定2.河流流向的判定地貌类型地貌成因答题模板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可溶性石灰岩在流水中含有的CO2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溶解而形成的地貌风力侵蚀地貌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沉积地貌流水沉积地貌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三角洲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风力沉积地貌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冰川堆积地貌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五、外力作用的几点规律1.总体来说,外力作用通过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5讲外力作用与地貌(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5讲外力作用与地貌(二)

第5讲外力作用与地貌(二) 导学案一、本课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2.学会运用外力作用原理分析河流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二、基础知识自主学习(一)河流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1)峡谷:一般分布在河流中上游地区,河床深且窄,一般是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侵蚀形成的(2)V”形河谷(上游):①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

②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3)河谷(下游):堆积作用强,呈宽而浅的槽形。

(4)河曲(地势平缓地区):在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称为河曲。

洪水泛滥时,河水冲断河曲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特别提醒】河流“凹凸”岸的判别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1)山前洪积|冲积平原: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积扇)形成机制:季节性的洪水或河流流→地势突然趋于,河道变得→水流速度→搬运能力→洪积扇或冲积扇→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地貌特点:以谷口为顶点呈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堆积物颗粒由变(2)河流中下游河漫滩平原: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的滩地形成机制:凹岸,凸岸→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或继续侵蚀,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宽广(3)河口地区(口或口)的三角洲:河流携带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形成三角洲形成机制:入海处水下坡度,加上海水的作用,河水流速→泥沙堆积→三角洲地貌特点: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方向呈状鸟嘴状:;扇形:;鸟趾状:;(4)冲积岛:河流泥沙堆积形成的岛屿,如长江入海口处的崇明岛【特别提醒】流水沉积作用的规律河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密度的总是先沉积,沉积物颗粒较大且棱角分明;颗粒、密度的后沉积,沉积物颗粒较小,且呈浑圆状;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

地质学知识:河流流域的地貌特征与演化

地质学知识:河流流域的地貌特征与演化

地质学知识:河流流域的地貌特征与演化地球上的河流是一种重要的表面水体,它是地球系统中能量和物质交换的重要途径之一。

河流在地表垂直于等高线方向上流动,形成了一系列的地貌特征。

这些地貌特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形、岩性、气候、水文等。

本文将讨论河流流域的地貌特征与演化。

一、河流流域的地貌特征(一)河流自然地貌特征河流自然地貌特征主要包括河床、河谷、河滩、河口和三角洲。

河床是河流流经的水路,在不断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下,河床会不断变化。

河谷是河流两侧的峭壁,有时会形成河滩,河滩是河流两侧的沙洲或砾石洲,沙洲多为灰色河滩,砾石洲则多为红色河滩。

河口则是河流与海洋相交汇的地方,是河流上游、中游和下游之间紧密联系的承接部位。

三角洲是河流在入海口处沉积物堆积而形成的三角形平原。

它是由于河流的冲刷作用和携带物质的堆积而形成的。

三角洲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三角洲前缘,即河口处外伸的部分;三角洲后缘,即平原部分;三角洲带,即连接前缘和后缘的部分。

(二)河流人工地貌特征河流人工地貌特征主要包括水库、拦河坝、堤坝、水电站等。

水库是一种人工地形,用来收集、储存和调度水资源。

拦河坝用来拦截水流和沉积物,使水流有固定的流量和水质,同时可以防止洪水灾害。

堤坝是由土和石材等材料构成的挡水工程,能够保护沿岸的居住区、农田、道路等。

水电站是一种利用水流能量发电的设施,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大量的电能。

二、河流流域的演化(一)外力因素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气候条件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地球自然环境中,气候的变化是影响河流流域形成和演化的主要因素。

在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下,河流的形态、河床和河口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

同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对河流流域的开发和利用也影响了河流地貌的演化。

(二)内力因素河流的剧烈活动和侵蚀作用也是河流流域形成和演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河流的侵蚀作用不仅影响了地表地貌,而且影响了地下水的流动。

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1)流水作用:侵蚀—冲刷:沟谷、峡谷、瀑布等,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
溶蚀:溶洞等喀斯特地貌,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堆积—山麓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2)风力作用: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如戈壁
堆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等
(3)冰川作用:侵蚀—角峰、冰斗、U形谷堆积—冰碛丘
(4)波浪作用:侵蚀—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等)堆积—海滩(泥质海滩、沙质海滩)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以河流凹凸岸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以河流凹凸岸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

2020年第2期高中课例“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以河流凹凸岸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段芋竹,李永鸿(重庆市江津中学校,重庆402260)摘要:文章以重庆市江津区河流地貌为对象,由教师指导学生实地观察河流两岸的地貌差异,并鼓励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差异;将发现的地理现象及实验数据带回室内课堂,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地理问题。

从而使学生明确河流凹凸岸的地貌差异、形成原因以及河流凹凸岸合理的开发利用途径。

关键词:河流凹凸岸;外力作用;地表形态;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该部分对应课标为“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

”新课程标准是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倡导学生应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综合素养。

本节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我们结合实例(区域—区域认知)解释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特别要注重形成过程及其原理的探究(综合思维)。

本节内容所涉及的地貌普遍存在,但是学生缺乏观察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

所以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到野外实地观察、实地感受地理现象,再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科学实验、信息技术模拟演示(地理实践力)等方式,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解决地理问题。

同时,尝试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与人类生产生活相联系,形成人地协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人地关系)。

二、设计思路本节课标涉及内容较多,教学设计较为困难和复杂,而长江作为我国第一大河,流经重庆市江津区时形成众多弯曲,造就了典型的河流凹凸岸地貌,为本节教学设计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鉴于此,本节教学设计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乡土地理入手,着重以流水的搬运作用、侵蚀作用、堆积作用为核心,探讨凹凸岸地表形态的形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教学目标:①加强乡土地理教育,提高学生对家乡的熟知程度。

②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河流凹凸岸的地表形态,以科学探究方法为主线索,启迪学生用科学方法探究其背后的地理原理;让学生在动手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地理实践能力,进一步激发自主挖掘地理现象的激情。

外力作用(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外力作用(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岩浆
沉积岩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岩浆岩
玄武岩:如我国东北的五 大连池 花岗岩:我国的黄山、华 山、衡山等都是花岗岩分 布区
沉积岩
1
2 化石
形成
过程
3 4
变质岩
你能说出序号所代表的作用吗?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之一。 ➢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 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自然
C.风化作用
D.搬运作用
3.台湾东北的“野柳地质公园”有一块形似“金钱豹
”的岩石,每年只能在农历大潮的退潮期间见到,不过
在2011年4月勘查时,发现图3“豹头”掉在地上,金钱豹已
“一命呜乎” )
。金钱豹头部消失的地质作用主要是B(
野柳地质公园形状很像“金钱豹”的岩石
A.风力侵蚀作用
已断头的“金钱豹”岩石
B.海浪侵蚀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
读地貌景观图,回答4~5题。
D 4.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C 5.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 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
在沙漠地区,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沙粒 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
新月型沙丘——风力堆积作用
冰碛丘陵
冰川堆积地貌
沙滩——海水堆积作用
2.(2009·广东文基)由于河水和海水的相互顶托,河流
入海口常形成“水下沙坝”。其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_外力作用_以河流地貌为例_教学设计_唐伟

_外力作用_以河流地貌为例_教学设计_唐伟

内 的 晋 陕峡 谷 地 带 会 出 现 神 奇 的

蛇曲

地 貌 景 观 ? 调 动 学 生 积 极 性 激 发 其 探 究

展示学习


标 问 题 的 兴 趣



解 外 力 作 用 的 概 念 能 量 来 源 表现形 式 学 生



主学




外 力 作 用 能 量 主要 来 源 于 太 阳 辐 射 能
教师 总 结 通 过这


案例 和 刚 才 的 图

展 示 我们 可


以看 出

在 外力 作 用 影 响下

地表形 态 千 变 万化 不 同 地 区 的 外 力 作 用 存 在明 显 差 异 通 常 在 干 旱 地 区 以 风 力 作 用

为 主 湿润 地 区 以 流 水 作 用 为 主

环节 三
河流


2)
到 中 下游 由 于地 势 变 缓 流 速 变 慢 下 切侵蚀 减 弱 侧 方侵 蚀 加 强



河流

岸侵
地 貌 三 理 解 凹 岸侵 蚀 凸 岸 堆 积
“ ? ^ 、
, ,
蚀 凸 岸 堆 积 进而 形 成 连续 的 河 湾







教学
目标

塑 造

知识 与 技 能

了 解 外 力 作 用 的 形 式 及 对 地 表 形 态 的 教 法 指 导

【高考地理】第7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高考地理】第7讲 内外力作用与地貌

(4) 喀斯特地貌
①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淀作用。
②形成喀斯特地貌的条件: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喀斯特作用有关,喀斯特作用的进行主
要取决于岩石的可溶性和水的溶蚀能力以及岩石的透水性和水的流动性。具体如下表
1. 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
A. T0 B. T1 C. T2 D. T3 2. 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 T3形成时期
B. T2形成时期 C. T1形成时期 D. T0形成时期
3. 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 持续下降 B. 持续抬升 C. 间歇性下降 D. 间歇性抬升
中间岩层向下凹陷

有时成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紧实,不易被
山 侵蚀
形成谷
断层
地或陡 岩层发生断裂,断裂面易受侵蚀

②构造地貌
含义
景观特点
典例
由褶皱
褶皱 山
发育而 成的山 岭和谷

地层弯曲,常呈弧形 分布,大规模的褶皱 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 山系可以绵延数千千 拉雅山系 米
由断层
断块 山
发育而 成的山 岭和谷

组成 部分
分布
形成机制
地貌特点
河漫 滩平 原
河流 中下 游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水下堆积体→河漫滩→河流 改道,河漫滩被废弃→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
地势平坦、宽广
三角 洲平 原
河口 地区
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泥沙堆积 →三角洲相连形成三角洲平原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 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 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状
外力作 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4.2河流外力作用及河流地貌的发育

4.2河流外力作用及河流地貌的发育

观察不同时期河流的形状有 什么不同?是怎样形成的? 什么不同?是怎样形成的?
成 熟 期
河流的堆积地貌的典型例子——冲积平原 冲积平原 河流的堆积地貌的典型例子
洪积——冲积平原形成于山前 冲积平原形成于山前 洪积 地带
河漫滩平原形成于中下 游地区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 流入海处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1、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河漫滩平原, 高原地区:聚落大多分布在河漫滩平原, 呈带状。 呈带状。 2、山区: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冲击扇 山区:聚落主要分布在洪积扇, 和河漫滩平原 3、平原地区:形成沿河和沿海聚落带。 、平原地区:形成沿河和沿海聚落带。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 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 来自地球外部 阳辐射能。 阳辐射能。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通过风化、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通过风化、 主要通过风化 侵蚀、搬运和堆积等四种方式。 侵蚀、搬运和堆积等四种方式。
外力作用
侵蚀作用分为:风力侵蚀、流水侵蚀、 侵蚀作用分为: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海浪 侵蚀、冰川侵蚀。 侵蚀、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堆积作用分为:风力堆积、流水堆积、 堆积作用分为:风力堆积、流水堆积、海浪 堆积、冰川堆积。 堆积、冰川堆积。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河流地貌分为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堆积地貌
河流的侵蚀地貌的典型例子——河谷 河谷 河流的侵蚀地貌的典型例子
初 期 中 期凹 岸 Nhomakorabea凸 岸

21版: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步步高)

21版: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步步高)

第13讲外力作用与河流地貌[考纲呈现]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考纲解读]1.综合思维:结合某地貌的形成和变化,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区域认知:结合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考查特定地貌在特定区域的发展变化。

[思维导图]1.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主要表现形式表现影响因素作用风化作用温度、水、生物、空气等①使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侵蚀作用流水、冰川、风等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等①移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②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堆积作用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使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3.结果: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4.主要外力作用和典型地貌(1)风化作用作用因素发生区域作用结果示例图温度、水、空气、生物普遍风化地貌,如球状花岗岩地貌(2)侵蚀作用作用因素发生区域作用结果示例图流水湿润、半湿润区的坡度较大地区水蚀地貌,如沟谷、瀑布等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冰川高纬或高山地区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型谷等海浪海岸地区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3)搬运作用不塑造地貌,但形成重要的地理现象,如沙尘暴(风力搬运)、黄河水混浊(流水搬运)。

(4)堆积作用作用因素发生区域作用结果示例图流水湿润、半湿润区的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地区流水堆积地貌,如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风力干旱、半干旱区风积地貌,如沙丘、沙垄冰川高纬、高山地区及冰川滑过地区冰碛地貌、冰碛湖、峡湾等海浪海岸地区海积地貌,如沙滩、贝壳堤等方法技巧外力地貌与地理环境判定判定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风向的判定河流流向判定地貌与气候类型①峰林是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最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②冰斗是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发育最为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③沙丘是在干旱气候条件下发育的典型堆积地貌地貌与自然灾害冲积扇——泥石流“V”型谷——滑坡、泥石流冲积平原——洪涝(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盐碱化(华北平原)沙丘——荒漠化地理实践力外力沉积规律颗粒较大、比重较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较小、比重较小的物质后沉积。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外力作用与地貌景观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外力作用与地貌景观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外力作用与地貌景观一、课标呈现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外力)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解释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外力作用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

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1.风化作用概念:在地表或近地表的环境中,由于温度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及生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过程。

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

影响: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

意义:①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①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2.侵蚀和搬运(1)流水侵蚀和搬运(2)风力侵蚀和搬运:风沙流是一种常见的近地面沙粒搬运现象,磨蚀作用在近地面最为明显。

(3)冰川侵蚀和搬运:主要发生在高纬度地区和高原、高山地区。

(4)波浪侵蚀和搬运:主要发生在滨海地带。

3.堆积(1)概念: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外力搬运能力下降等原因不再继续搬运而发生沉淀、沉积的过程,称为堆积作用。

(2)规律:通常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常杂乱地堆积在一起。

知识点2:常见的外力地貌1.喀斯特地貌2.风成地貌3.河流地貌(以湄公河——澜沧江为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根据沙丘形状和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1)根据沙丘形状判断风向(2)根据沉积物颗粒大小判断风向搬运物随风速的减弱而沉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大的一侧为上风向。

易错点2:河流流向的判断(1)根据一条等高线,判断河流流向(2)根据一组等潜水位线,判断河流流向(3)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4)根据河床的深浅判断河流流向(5)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定河流流向在城市规划中,需清洁水源的工厂(如自来水厂)应位于河流上游;会造成水污染的工厂(如化工厂)应位于河流下游。

高二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貌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河流的河口附近,著名古迹严重缺损,其成因主要是()A.海浪侵蚀作用B.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冲积作用D.人类不合理活动【答案】B【解析】该河口附近气候干燥,且临近沙漠地区,所以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强,流水的冲积作用弱;而海浪侵蚀作用主要在沿岸地区,著名古迹距海岸较远。

故选B。

【2】下列关于B水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气候变干,范围将不断萎缩B.由于地壳运动,范围将不断扩大C.东西两岸的气候截然不同D.南北两端都有大河注入【答案】B【解析】B水域为红海,地处板块的张裂地区,范围将不断扩大;而东西两岸都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两端没有大河的形成。

故选B。

【考点】世界主要地区2.读地貌景观,完成下题。

【1】图中G地的地貌是A.冰斗B.冲积扇C.三角洲D.沙丘【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G位于河流出山口处。

河流流出山口处,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冰斗分布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是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是由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沙丘位于干旱的内陆地区,是由风力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2】G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流水侵蚀C.风力沉积D.流水沉积【答案】D【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冲积扇是由流水的沉积作用形成的。

【考点】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3.下列著名风景名胜区属于喀斯特地形的是A.峨眉天下秀B.桂林“碧莲玉笋世界”C.白头山天池湖水碧兰、白色群峰倒映风光D.挺拔险峻、登之可“一览众山小”的泰山【答案】B【解析】喀斯特地貌形成,因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地表崎岖,多峰林峰丛,地下有溶洞等,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选B项;峨眉和泰山为山地风光,白头山天池因火山喷发后在水在火山口堆积形成。

【考点】喀斯特地貌分布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不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流域地形地貌的发育也起到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网密度和水源获得的难易程度影响聚落的规模
3.对聚落选址的影响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避开自然灾害的威胁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地形
高原
山区
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岸的 狭窄河漫滩平原
洪(冲)积扇和 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形态 多呈狭长的带状 条带状
团状、带状
密度

较小

地势侧蚀 )作用为主河 湾不断向两侧扩展,最 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 内堆积大量泥沙,这时河 谷发育进入成熟期,发育 成熟期的河谷横剖面为 ( U )型,河谷特点为 ( 宽而浅 )
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谷横剖面的形状
上游 初期
下蚀和溯源侵蚀
中下

中期
成熟期
侧蚀为主(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活动探究
(1)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 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 而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 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河流上游海拔较高, 平坦地形较少,聚落靠近河流分布,取水比较方便; 河流中下游海拔较低,聚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 可避免洪水的威胁。
(2)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 有 可B能地发聚展落成更为有城可市能?发为展什成么为?城市
地形影响气候,间接影响风化作用。另一方面,陡坡上,地 下水位低,生物较少,以物理风化为主;地势平坦,受生物影 响较大,化学风化为主。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三、岩石性质 1、成分
岩浆岩比变质岩和沉积岩易于风化。岩浆形成于高温高压,矿 物质种类多(内部矿物抗风化能力差异大)。
沉积岩易溶岩石(如石膏、石灰岩等碳酸盐类岩石)比其它沉积 岩易于风化。 2、岩石的结构 岩石结构较疏松的易于风化; 不等粒易于风化,粒度粗者较细者易于风化; 构造破碎带易于风化,往往形成洼地或沟谷。
河流侵蚀地貌——瀑布
峰林 溶洞
路南石林 地下暗河
河流堆积地貌
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洪积—冲积平
——冲积平原
原发育于山前
冲积平原由哪三部分组成? 各分布于哪里?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 入海的口外海滨地区
河漫滩平原发育 于河流中下游
洪积—冲积平原
分布:发育于山前(山麓)或河流出山口
特点:以谷口为顶点
沱沱 河
通天 河 玉树

A 沙
扬子江
扬州 镇江
南京

武汉



枝城 江 长
洞庭湖 城陵矶
鄱阳湖
E

宜宾
B
C
D
河流侵蚀作用


③①
①下 蚀: 瀑布逐渐形成 ②溯源侵蚀: 使瀑布跌水不
断向上游后退 ③侧 蚀: 使瀑布展宽
侵蚀类型 下蚀
溯源侵蚀 侧蚀
概念
对河流的影响
垂直地面的侵蚀 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 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
水资源丰富
地势平坦, 地下水或地 表水丰富, 淤积有肥沃 的土壤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水资源丰富,河网密 布,有便捷的内河运 输和海上运输
在热举带例(寒青 雅带藏鲁)高藏平原布原地江地区谷区的地,气甘及布候肃人闷省口热城的潮市分湿(长市寒江与冷中人)下口,游的居平分住原布条各件城不利,
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亚马孙平原地区、西西伯利亚地区。
A
B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凸岸 堆积
凹岸 侵蚀
规律总结
1、凹凸岸的判断:以河流为参照物,河岸凸向 河流者为凸岸
2、河流凹凸岸的应用: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 烈,河床易塌陷且水位深,取水不方便,不安全, 不易开辟为住宅用地,但由于河道较深,流速快, 泥沙不易淤积,宜建港;凸岸反之。
3、当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对河岸的作用相冲突 时,惯性离心力是主导。
1)冰川侵蚀地貌:冰斗、角峰、U形谷、峡湾、冰蚀湖等。
2)冰川堆积地貌: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 貌,如冰碛丘陵等。
冰川侵蚀地貌
珠穆朗玛峰冰斗
U形谷
挪威峡湾
冰碛丘陵东欧平原西北部、波德平原东部地区是典型的冰碛丘陵
海浪作用与地貌
海浪侵蚀地貌
海浪堆积地貌
流水作用与河流地貌
沙丘
风力沉积地貌 黄土高原
冰川作用与地貌
冰川是一条以冰块组成的巨大河流,又称冰河。现在地球陆地表 面有11%的面积被冰川覆盖,南极洲和格陵兰岛的绝大部分被厚 度为1000~3000米的大陆冰盖掩埋,中低纬度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也有不少现代冰川。第四纪冰期时冰川曾波及更广阔的地域,北 美洲、欧洲和亚洲北部当时曾形成连绵的大陆冰盖,中低纬高山 和高原地区冰川也扩大为巨型的山谷冰川和山地冰盖。在古冰川 流行过的和现代冰川发育的地方,地表形态受到深刻的改造,形 成与流水、风、海浪等外营力塑造的地貌完全不同的地貌景观。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 形成高山、盆 (热能) 岩浆活动 地,变得高低
变质作用 不平
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 风化,侵蚀,削低高山、填
(太阳辐射 搬运,沉积,平盆地,使地 能和重力能)固结成岩 表趋于平坦
同时作用 内力为主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 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 使地表变的得高低不平
水的冻融
球状风化壳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
风化作用的速度主要取决于自然条件和组成岩石的矿物性质。 一、气候条件
气候寒冷或干燥地区,生物稀少,寒冷地区降水以固态形式为主, 干旱区降水很少,以物理风化作用为主。
气候潮湿炎热地区,降水量大,生物繁茂,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尸 体分解过程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具有较强的腐蚀能力,故化学风化 和生物风化都十分强烈,形成大量粘土,在有利的条件下可形成残 积矿床,可形成较厚的土壤层。 二、地形条件
河漫滩 河漫滩
三角洲
结合图示看三角洲 发育在什么位置? 分布:河流入海口 外的海滨地区 特点:从平面上看, 像三角形,顶部指 向上游,底边为其 外缘,三角洲的面 积较大,土层深厚, 水网密布。
三角洲形成的条件分析
入海口处河流泥沙含量的多少
黄河三角洲
河流入海口处水下坡度大小 河流入海口潮流作用的强弱
因为B地聚落位于两河交汇处, 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 集聚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 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 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 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较理想 环境。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修筑梯田
云贵高原的梯田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围海造田
福建的围海造田 上海的国际机场
澳门的海上跑马场
风力堆积作用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 丛或石块,风沙受阻堆积下来,就形 成了沙丘。
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丘在风力 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 田村舍,破坏交通。
风蚀蘑菇
雅丹地貌——魔鬼城
“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具有陡壁的土丘, 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
戈壁荒漠
风力沉积地貌
坡度小,海岸线平直 滩涂养殖
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和泥沼
热带、亚热带较低纬 度的海岸低洼处
抵御风浪、保护 生物多样性和湿 地
珊瑚岸海岸 珊瑚虫的遗骸 热带浅海 和分泌物
抵御海浪、保护 海岸
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1.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冲积平原凭借水源、土壤、交通等优势条件,往往 成为聚落集中分布的地区
2.对聚落规模的影响
风化作用与风化地貌
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
(化学风化)、生物生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 碎屑状沉积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为侵蚀作用提供 条件。
物理风化---岩石的热胀冷缩
在沙漠地区尤其明显。因为那里气温白天高达40-50℃,晚上 可降到0℃以下,岩石热胀冷缩,这种胀缩在岩石表部和核部是不 一样的。由于不同矿物的膨胀系数不一样,久而久之,岩石出现 了裂隙,由大块变成了小块,由小块变成砂,由砂变为土,石头 就烂掉了。在有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参与的情况下,风化作用进 行得更快,风化的过程和产物也更丰富多彩。
成扇形,冲积扇顶端
到边缘地势渐低;堆
A
积物的颗粒由粗变细;
多个冲积扇联合形成
洪积-冲积平原
B
原因:颗粒大 , 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 , 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B' A'
山前冲积扇形成(实验)
河漫滩平原
结合图示思考河漫滩平原是怎样形成的?
河漫滩平原
分布: 位于河床主槽一侧或两侧,在 洪水时被淹没,枯水时出露 的滩地,一般分布在中下游 地区。 特点: 河漫滩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 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 河漫滩比较发育,“V”字形河 谷展宽;多个河漫滩联合形成河 漫滩平原。
(深而窄) V型河谷
连续河湾
U型河谷 (宽而浅)
河流侵蚀地貌——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是 科罗拉多河的杰作。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蜿蜒 曲折,大峡谷两岸都是红色的巨岩断层峡谷。岩壁的水平岩层清晰明 了,这是亿万年前的地质沉积物 。在侵蚀期间,高原中比较坚硬的岩 、层构成河谷之间地区的保护帽,造成了平台型大山或堡垒状小山。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
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
地质作用: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指地球上由于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组成 物质、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 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1、由自然力引起的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表 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地表影响 相互关系
外力作用
又叫外营力作用,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 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流水作用, 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2)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