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浅谈语文阅读五步法
浅谈语文阅读五步法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目标,其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则是我们重点和难点。
有效的阅读,将会使学生在阅读中提高自己,从阅读中增长知识,认识真、善、美,辨别假、恶、丑,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远大的世界观。
因而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则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长期观注的一个问题。
以下便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总结的阅读五步法。
一、通读。
我们的知识表现形式大都以文字为载体而出现,因而我们要获得知识的前提必须是通读文字。
在语文课本中更是如此,所以通读文本是我们阅读的一个首要环节。
一般来说,通读时要注意一些字词的正音问题。
纠正错别字,了解文章的大概内容,都应该放在这一阶段来解决。
我在这一阶段中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孩子们自读,自己解决生字生词,可以和同学之间交流识字,也可以查字典,问老师。
总之,将文章读通,读顺就达到了这一环节的要求。
二、导读。
在通读的基础上,我们要进行对学生的导读。
即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正确的引导。
这时我们要注意从不同方面的引导,比如文章的思路脉络、情感起伏、内容结构。
让学生在老师的自然引导下,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基调内涵。
在导读中我们可以适当的为学生创设情境,可以利用音乐、表演来增添气氛。
让孩子们自己去体验情境中的人物情感,教师也只是作“导”的作用,也可以说在孩子们的阅读中进行推波助澜,而不进行具体的操作,真正的行动者还是学生自己。
《回乡偶书》是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名篇,可是孩子们不懂,我在讲时进行了这样的引导,我用很慢的语速配乐介绍了贺知章本人的生平,告诉他们贺知章一生在外作官直至八十多岁才得以回家乡探望,在古曲的伴奏下,孩子们自己读,想,真是“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上演,就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
”三、赏读。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也常常陶醉在文人墨客的佳作之中。
因而让孩子们学会去“赏读”,将是一件受益终身的事。
要做到真正的“赏读”是不容易的,那就要求自己进入文中,和作者一同去感受,体验。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有哪些想让学生学习好阅读,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良好的学习兴趣是不能学习好任何功课的,就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了。
不但是学习如此,就是其他的事情也是如此。
因此,想让学生学习好阅读,就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对阅读的热情,当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之后。
他们就会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了,他们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困难了,而是真正地进入到了阅读的神秘境界之中,当有的学生进入到阅读的痴迷状态时候就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就要比老师以灌输式进行挤压教学好得多。
在小学教材选编中,文本以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体裁占绝大部分,这些课文都具有内容生动具体,描写叙事活泼鲜明。
所以从这些美文中,学生可以领略到文章的最大益处,当我们进入分析课文的时候,要让学生去很好地赏析文本里的精炼美妙的语言,挖掘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能够在文章中得到深刻的启迪和教育,并且和作者产生共鸣。
所以,当他们进入课文的语言形象画面后就会被吸引住,融进课文的崇高境界之中,他们自然也就越读越感兴趣,达到乐在其中的效果。
例如,我执教《海底世界》时,我先向学生问道:“我们今天来学习《海底世界》一课,请同学们先说说,海底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接着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说了自己的看法:海底下看不到太阳。
应该是漆黑一片;有的说:海底应该非常的寂静,静得非常可怕;还有的说,海底下有很多动物,很多植物,非常美丽等。
我对同学们的回答没有进行纠正和肯定,而是启发他们从课文里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了。
小学语文一年级阅读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法浅谈
小学语文一年级阅读教学“一体化”设计方法浅谈摘要:“一体式”的教学方法可以把多种知识点加以有效的结合,可以使乏味、简单的阅读显得更为活泼化、形象化和丰富化,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学校语文教学的质量。
不过,就目前中国传统“一体化”阅读教学的开展现状来看,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直接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面对这一状况,如何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寻找出一条适合小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就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体化一、开展“一体化”阅读教学的意义(一)明确阅读教学目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实施“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使我们更加明晰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其教学目的的确可以为语文阅读教学指明方向,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供有力的保障,让阅读活动的开展更加顺畅。
在小学语文一年级阅读教学中,学校实行了“一体化”的读书教学方法,能够为同学有效地进行阅读知识的拓展,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能够拓宽自己的阅读见识,能够从阅读活动中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二)降低阅读学习难度“一体化”阅读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将日常生活与阅读活动进行有效地融合,将字词的掌握与读写活动进行有效地融合,同时还可以把学生课外阅读与课内读写活动融合起来,在充实了学生阅读教学内容的同时减轻学生语文学习的难度,进而调动学生的读书欲望,使同学们更加喜欢阅读,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培养语文综合素养,进而实现了学校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
(三)巩固知识学习基础小学语文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字音字形的认识、对拼音的拼写、声母韵母的认读以及对常见字词的组成和认读等。
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一体化”阅读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进行阅读学习的同时加强对教材中相关字词的巩固学习,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强度,还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巩固语文基础知识,这就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学习渠道。
浅谈统编教材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进策略——以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为例
浅谈统编教材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进策略——以小学语文四年级教材为例摘要:统编语文教材相较于老版教材而言,在教学内容的主导思想以及教学内容的科学排版方面都有了进一步提升,其在阅读方式和练习方面的设计都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其准确的定位也有助于学生扫清阅读理解中的障碍。
笔者以老版教材和新版教材的区别为切入点,浅析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然后提出改进小学阅读教学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统编教材特点分析1.全面关注阅读能力的培养相较于以往的教材,统编教材在编写理念上有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往的重视阅读结果转变为重视阅读过程、阅读方法及阅读技巧的训练。
比如在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将学会提问作为本单元阅读教学总目标,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最终全身心体验到阅读的每一个步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在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的阅读训练中,又将学会阐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作为单元教学目标,这进一步彰显统编教材注重阅读能力培养的特点。
1.编排指向学生阅读技能发展的真实需求在统编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其排版更加适应小学生酷爱想象、活泼好动的发展特点。
如在统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用《盘古开天地》《普罗米修斯》等充满传奇色彩的文章,在第六单元选用《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等富有童趣的文章,这些充满趣味性的文章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神奇的想象与欢乐中快乐阅读、掌握阅读技巧。
二、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阅读素材形式单一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持续性地熏陶才能有明显的成效,然而当前小学生仅有极少数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兴趣。
与此同时,学生获取素材来源多为课外书或老师整理的纸质材料,其素材形式的单一导致学生阅读兴趣匮乏,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强,这也是当前大多数小学生阅读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
(二)阅读环境欠佳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最重要的莫过于有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摘要:在教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模式是教师在讲台上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学生认真做阅读学习笔记这样的流程。
这种固定化的教学流程难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文本阅读质量,在这种情况下,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成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比于传统教学手段,读写结合法更注重于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加深学生对语文文本知识的理解,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策略探究引言阅读与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
而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将阅读与写作这两中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通过阅读的深人理解加强写作能力,同时通过写作方式的引导启发学生加深对于阅读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因此,读写结合的策略不仅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将阅读作为一种单独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未能完全发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
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有效的提升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发挥阅读教学在语文综合能力培养上的重要作用。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1.1学生认为语文阅读枯燥乏味小学生受年龄阶段的思维发展程度的限制,在进行语文文本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
比如,在阅读过程中会遇见生僻字,字典很难进行查阅;在理解文本主旨感情的时候受到人生阅历的限制,在教师讲述作品的情感部分时没有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导致学生在进行文章主旨类题目解答的过程中只会套用理论格式进行解答。
久而久之,学生在开展语文文本阅读时会觉得语文阅读枯燥乏味。
1.2教师对读写指导重视度不高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平时多读书就可以提高阅读和习作水平,在平时布置作业时,经常为学生留一些读课文和抄写好词好句的任务,但小学生学习能力有限,整合知识的水平不高,即使将好词好句完全记忆,但是在运用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大难度。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解读与有效教学
小学语文教材解读与教学策略来宾市兴宾区古三小学教材是教与学的主要依据,解读教材的目的是按照教学要求,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等预定的目标,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读懂教材是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必然途径,是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前提,更是决定教学手段的必要参考。
更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那么究竟该怎么解读教材,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我们用心去思考,积极去积累经验。
现就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效及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体会认识。
一、教材解读〔一〕教材的特点1.全面、准确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在教材编排中,首先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目标要求,如“课标”提出了默读速度的要求,“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五、六年级教材则编排文章较长,有利于训练默读,在教材中明确地提出了默读要求。
2.主题板块式结构,围绕主题精选课文既考虑传统课文,又有新选文章,课文内容丰富,文质兼美,体裁多样,语言标准。
3.密切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习的拓展与运用。
每课都设计了“拓展与运用”练习栏目,目的是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拓展语文学习资源,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操作实践。
4.注意系统性和规律性。
如教材在课后的练习上都有比较完整、系统的设计,每课设有“朗读”、“思考与交流”、“拓展与运用”、“积累”四个基本栏目。
引导学生完成课文内容,学会学习。
5.加强了语言积累。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丰富语言的积累,这是语文素养的基石。
比方,在课后练习中通过“读读写写”加强词、语积累;通过背诵加强段落、篇章的积累等。
6.“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如“汉字家园”的编排是长春版教材一大特点,表达了汉字文化。
教材处处洋溢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气息。
如,教材安排了古诗、成语故事、谚语、俗语、三字经、对子、春联等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让学生受到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教育的发展,呼唤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阅读教学应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教学应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我们把语文阅读教学由理性分析转为重视学生的感性体验,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实践活动的指导,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阅读,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如果老师能针对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看一些知识性强又喜闻乐见的课外书籍,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孩子们对文学的爱好。
1 教给孩子合适的阅读方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可以较快地提高阅读水平,减少盲目性,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潜移默化地积累学习方法、领悟学习规律,以阅读促写作,以写作促理解,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使字、词、句、段、篇、章融为一体,做到读有作用、用有所长1.1 浏览。
要求学生在最短时间内了解文章大概意思、主要人物,这就要求提高速度,要想提高速度就要学会浏览、跳读等技能。
学生阅读时经常停顿必然影响阅读速度,这就要求老师要加强阅读指导,使学生能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逐步提高阅读的速度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1.2 细读。
细读就不必读得太多,只要在第一步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选取出有用的或有兴趣的文段来读,逐字逐句地分析。
其意义在于练习选取有用的部分,可训练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作文水平。
要激发学生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就不能调动积极性,就不能深入到作者的内心深处。
1.3 回味。
即对文章进行“全面理解,综合分析”,理清文章的脉络,抓住主线,身临其境地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分析作者的写作方法,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加以练习,最后形成对文章的最终评价。
由于建立的第二步的基础上,这次的认识程度将比第一次深刻得多。
然后再总结阅读心得,通过心得积累经验,逐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读、多说、多写2.1 多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1)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努力兼具知、能、意、情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尽力实现综合整体效应,从而有效推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
本文分析了阅读教学中的三种方法:创设情境,引趣激兴;巧用评价,激活课堂;着力培养自学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一、创设情境,引趣激兴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
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实体情境。
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指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受和理解。
此法尤其适用于中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的教学,如教材中的《庐山的云雾》,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观察“云雾”这些自然现象,了解云雾的一些特点;又如《触摸春天》、《桂林山水》、《荷花》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发情趣。
2、模拟情境。
教师根据讲解的需要,可运用电教手段,如放幻灯,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觉;或出示相关的摄影、图画,再现教材中的情境;或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样,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寓教于趣,寓教于乐,提高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鸟的天堂》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鸟生存的情境,鸟的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3、语感情境。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老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渲染也是创设情境的很好方式。
浅谈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
阅读写作课程教育研究182 学法教法研究阅读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能力、知识以及情感,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在想象的天空中翱翔,充分发挥学生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特征。
这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帮助,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教学的内容。
(四)培养合作精神多媒体技术不单单可以让教学工作变得更加的生动,同时也构建了一种“合作、自主、探究”的模式,转变了传统教学工作中教师一味的灌输,学生听课的形式。
它能够利用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增加彼此交流的机会,通过小组的方式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中的应用(一)巧设思维情境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起来的。
因为小学生本身阅读经历较为匮乏,在教学的进程中,教师无法直接的向学生灌输一些抽象的学习方法。
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的特征通过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工作,巧妙的设计出满足学生自身特征的情境,通过情境的渲染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推动学生主动开展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得教材能够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材料。
比如《巨人的花园》这节课程中,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存在差异性,因此教师通过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花园的四季,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在动听的音乐中品读人物之间的对话,课程仿佛是电影一样,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创设阅读空间为学生营造出浓厚的阅读氛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教师需要从学习环境出发,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推荐各种阅读的书目。
比如,教师能够在午休的时候在课堂上播放各种有声读物;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里向学生推荐各种有助于他们成长的书籍,并且使用多媒体设备集中展示。
对于那些不喜欢读书的学生,教师还需要为他们营造出阅读的空间,尽管他们不喜欢阅读,但是听故事是所有孩子都喜欢的一种形式,他们能够从讲者的叙述当中理解故事的情节,并且掌握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
(三)激发阅读渴望多媒体技术通过图像、动画以及音乐等方式能够充分激发起学生阅读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之我见
灵活 变换 角度 . 设丰 富的教 学情景 。 创 并把 学生 引入情 景 , 而使 从
学生对学 习产 生兴趣 , 萌发 求知欲 , 引学生主动地去 探索延伸 。 吸
例如 , 在教 学《 美丽的小 兴安岭》 一课之 前 , 我先 布置学生 观察
入 角色” 强化 感受。 ,
由读到写是 学生阅读能 力的进一步提 高和升华 。 这里说 的写 ,
并不是说 写写生字 、 写写课 文 , 而是从大语 文教学观来 考虑 。从低 年级阅读教学 中的写句子 , 到中年级 的写片段 , 再到高 年级 的把人 物、 动物 、 活动 、 件等 写具体 . 事 这并不 是一 日之功 。 需要 语文 教师
能解决课文 中的问题 . 而且有 一个 明确 的阅读思路 。 掌握 了这 种阅
我根据讲解 的需要 , 时运用 电教 手段 , 适 如播放 多媒体课 件和
录音 带 , 学生获 得形 、 、 的直观 感觉 ; 出示相 关的摄影 、 使 声 色 或 图
读 方法 , 学生对 阅读课文 的理 解会感觉轻松许 多。
赞美之情 。
像《 大灰狼》= 生童话》 格林童话》 《 安徒 H 《 等许 多童话故事 集纷纷 在同
学 们中传 阅。几年下来 , 我发觉学生似 乎已经养成 了一种 习惯 : 有 问题找资料 、 有空 闲翻书架 。 以说到现在 为止我们班 的学生 已经 可
这一 环节 中让学 生能发现 问题 , 到整体感知课 文所 要表达 的一 做
我充分利用 实物指导学 生进行细致 的观察 ,加深 对课 文内容
个 大概意 思是什么 ; 然后 让学生 “ 想一 想” 者写 这些 内容 的 目的 作 是什么 ; “ 再 议一议 ”不仅 要找 到 以上 问题 的答案 , , 还要 “ 议一 议”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文阅读技巧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文阅读技巧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而课文阅读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语文教案,需要针对课文阅读技巧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讲解。
本文将从背景介绍、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拓展四个方面来论述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课文阅读技巧。
背景介绍:小学四年级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阶段,此时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积累,需要进一步提升课文阅读技巧。
课文阅读不仅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是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课前准备:在教案中,课前准备是关键步骤之一。
首先,教师需要提前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其次,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关注重点细节、培养分析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辅助教学工具,如图片、实物或PPT等,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
在教案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在课文阅读中引入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或播放录音带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调和节奏。
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例如让学生预测故事的发展、猜测人物心理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比赛,增加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参与度。
课后拓展:课后拓展是巩固和拓展学生课文阅读技巧的重要环节。
在教案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作业,例如写读后感、整理课文关键词汇、创作延伸故事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优秀作品或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阅读。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如口语对话、角色扮演等,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小学四年级学生更好地提升课文阅读技巧。
在课前准备中,教师需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设计精心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在课后拓展中,教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作业和拓展阅读资源。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
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文章的阅读,阅读是最基本、最典型的学习形式。
阅读既是学习语言的过程,又是使用语言的过程,通过阅读可以获取信息,知识越多,越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忽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有些教师把语文课上成政治课、思想教育课,忽略了语文这门课程本身特有的工具性。
轻视字词句等方面的训练,只顾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忽视学生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而有些教师只专注于字词句和内容分析,而不注意深入挖掘课文中蕴涵的丰富的人文思想内涵,不能让学生从中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未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应试教育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思想已被功利主义思想所取代,而在功利主义思想下,教师对学生进行功利主义的阅读教学,片面追求教育结果,以考试的分数论成败,忽视了教育过程中学生价值的实现。
功利主义的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教师按照考试模式对课文进行讲解,把熟记、难写的字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完全不涉及原文的情、意、道。
有的教师甚至将课文编成考题,要求学生在不读全文的基础上完成考题。
(三)重内容理解,轻人文熏陶语文既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又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要靠学习主体__学生感悟获得,而不是只靠教师讲解。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育中应该特别重视“重意会、重感受、重直觉、重自悟”的人文方法。
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于偏重于对阅读内容的详细分析理解,而轻视和机械进行人文教育。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
如何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摘要: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中明确强调的阅读策略,且是拓宽学生认知视域、丰富学生认知体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最佳途径。
整本书阅读的开展,使新时代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彻底摆脱了传统阅读模式的禁锢与束缚,更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充分提升。
而且,学生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其对于阅读的认知也会得到充分转变,更利于其良好习惯与完备意识的培养。
因此,结合小学学生认知现状,教师在落实阅读指导时,应切实加强对整本书阅读的实施与践行,并借助一些针对性、科学化、实效性阅读技巧的点拨,让学生在自主、灵活、精准、正确选用各类文本、读物、素材中去汲取养分,不断丰富自身认知体验,更好强化自身素养。
以通过整本书阅读作用的发挥,来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效能,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认知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开展;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阅读教学整本书阅读中涉及的诸多阅读方法、技巧、途径,不仅能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且可以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素材中激活灵活、开掘潜能,以实现对自身综合素养的深度塑造。
而且,做好对整本书阅读资源的选择,也是确保其效能得以发挥的关键所在。
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词汇积淀、理解能力、思想认识等方面的显著特性,也为整本书阅读的开展铺设了道路,提供了保证。
尤其对一些阅读能力比较欠缺的学生而言,其可以在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认知,以弥补在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认识能力的不足,获得良好习惯与阅读兴趣的强化。
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中开展整本书阅读时,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切实做好对整本书阅读素材的筛选与开发,让学生在灵活驾驭各类阅读策略的基础上开展对整本书内容的感知、体验、探究,以不断拓宽其认知视域,来改进自己在阅读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困惑。
通过优质阅读文本的洗礼、涤荡、熏陶,获得正确价值观念、良好道德品质、完备意识形态的塑造,以切实助力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塑造。
一、借助联结性整本书阅读策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长期以来,受到诸多因素制约,以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重点以教材为载体,且教师更为注重对课文内容的解析、阅读素材的分析。
浅谈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浅谈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摘要:提升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教学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需要认识到它可以帮助学生开拓阅读视野、教师更好开展阅读教学,也需要通过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现教学存在问题,开展问题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进行对比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掌握知识,进而提升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教学成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快乐读书吧”;阅读教学;重要意义;策略无论是在学校接受教育,亦或者是走上职场,学生都需要阅读书籍、文件、材料等。
这就涉及到阅读能力。
从一个学生的成长来看,他们在学校学习语文、养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这些都会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当他们进入到职场之后,他们也需要进行一定的阅读活动。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可有可无的。
我们是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国家,生活与工作大多是使用汉字,学生在学校、职场也往往是使用汉语、汉字进行沟通。
我们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也指的是提升汉语阅读能力。
我们该怎么样去提升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呢?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之下,学生一般要经过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等四个阶段的学习。
在这四个学习阶段当中,小学是一个基础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汉语拼音、书写、词义等知识,然后逐步进行阅读学习。
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打好了汉语基础,那他们在开展阅读学习时,往往学习就会相对较好;如果他们在小学阶段没有打好基础,那他们在开展阅读学习时,往往学习就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
鉴于此,我们就需要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的提升。
下面,本文就从统编版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整本书阅读的角度,探究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快乐读书吧”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快乐读书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从这一角度来探究阅读教学,那就首先需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第一,它可以帮助学生开拓阅读视野。
浅谈语文教学怎样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水平。
叶圣陶先生以前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
”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但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持续提升语文素质。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水平,引导学生巧读呢?下面本人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协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水平和理解水平。
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
比方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
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连……都……”等句子。
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草原优美的风光所陶醉。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实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
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这样极其简单的摆设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实行比照,来说明周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把工作任务繁重与办公用品简单比照;把工作非常劳苦与食物非常简单比照。
通过这样的比照,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周总理的伟大。
二、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水平。
浅谈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有效路径
浅谈提升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有效路径【摘要】语文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提出的创新教学理念,是一种涵盖了知识、能力、技术的整合概念,它的综合性、动态性以及全面性都非常符合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需求。
本文主要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有效课外阅读进行了路径探究,并提出了科学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有效课外阅读;路径研究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除常规的课程教学内容之外,也要求教师注意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促使学生能够有效开展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性教学理念,包含了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个性品质、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非常适用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基于此,教师应该顺应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将课外阅读与多个素养维度相整合,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外阅读教学。
下面我们就针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有效课外阅读展开路径探究。
一、精心选择课外读物,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正处在形成和发展阶段,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都还处于形成的过程中,在面对教师组织的课外阅读活动的时候,他们参与的最主要动力就是兴趣。
兴趣不仅是学生阅读行为产生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重要条件,这对教师的课外读本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从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来看,很多教师在进行读本选择时都忽略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及实际的阅读水平,不仅无法实现对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的调动,部分学生在此过程中还会对课外阅读产生抵触心理。
虽然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还不牢靠,但是他们通常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容易被新奇有趣的事物所吸引。
基于此,教师在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文本时,应该立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注重课外读物的知识性、趣味性和适宜性,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心理,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浅谈部编版教材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浅谈部编版教材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然而,审视我们目前的阅读教学,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其中,学生阅读量的严重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因此,做好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延伸迫在眉睫。
一、合理选取阅读材料心理学家布鲁纳明确提出:“自学的最出色提振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教学,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写作材料。
形式多样、深浅相对较低、富于趣味的写作材料,能够唤起学生的自学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展开多角度、多层级的钻研、体味和观赏,获得科学知识的滋润、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
在课外延展写作过程中,做为写作主导者的教师应协助学生搞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材料选文必须存有典范性,文质并任美,富于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多样,深浅适当,适宜学生写作。
二、要注意学生阅读心理的个性差异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爱好等因素存有轻易关系,由于年龄、学识、科学知识、能力的相同,写作认知上也可以产生差异性。
黑格尔曾形象地定义这种情况:“正如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认知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道出时,总没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备的意义和辽阔性,后者能抒发这句格言所饮食的内容和全部力量。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时,挑选的材料应当防止模式化,引导灵活多样,特别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必须珍惜学生独有的体会、体验和认知。
不懈努力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挑选出最合适的写作方式,选不好合乎自己口味的写作材料,更好地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人与自然发展踢不好基础。
三、课外阅读与读书笔记相结合读取就是语文基本能力,二者相辅相成,念就是累积,写下就是诉说运用,惟有二者有机融合,就可以同时实现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崇仁县马鞍镇中心小学谢菲小学语文课文分为讲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两类,语文老师一般对讲读课文倍加重视,而略读课文如何教好往往被忽略。
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
对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略读课文教学,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使略读课文教学达到它应有的目标。
现依据我多年来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经历,谈谈我的看法。
一、紧抓提示,凸显重点我们知道略读课文一般只有一课时,在这有限的一课时里,我们可以采用“三读”的做法,就是一读知大意,二读谈感受,三读抓重点,也可先抓重点,再谈感受。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科书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编写了“提示语”,这种“提示语”提示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在内容和表达方法上的联系,提示了略读课文学习的要点和方法,便于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于略读课文,我们要充分利用略读课文前的“提示语”,明确这篇课文的略读重点。
例如,三年级上册《槐乡的孩子》的提示语写道:“无论是在草地上玩耍,还是去野外登山,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快乐,让我们来读下面这篇课文,看看槐乡的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和同学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四年级上册《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的提示语是这样的:“法布尔长期坚持观察昆虫,成了著名的昆虫学家。
下面课文的主人公在观察中发现了什么?认真默读课文,看看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有了这个想法以后,他又做了什么,把你阅读课文的感受讲给同学听。
”这两则“提示语”有一定的代表性。
它们的共同点是第一步都要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区别之处是前一则是先谈感受,再重点赏读;后一则是先抓内容重点,再谈自己感受。
略读课文教学有一定的模式,但要避免模式化。
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做到“常中有变”,让略读课文教学也富有情趣。
比如三年级上册年级的《找骆驼》一课,教师引导学生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这一课里写谁找骆驼,找到了没有,大致上知道怎样找到骆驼的。
浅谈“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体裁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李琼艳重庆市北碚区人民路小学蔡家区重庆北碚 400700关键词体裁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应用小学语文教学应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重视阅读教学,正确引导学生自行进行读后感写作,在日常阅读教学与写作中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另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与质量。
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应用体裁教学法,帮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
一、体裁阅读法在阅读问题整理中的应用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模式为教师安排课堂、课下阅读任务,教师提出文章内容,最后由学生回答。
在这种教学课堂中,小学生无法正确的回答教师的问题。
久而久之,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解答能力会下降,更别提实现语文高效阅读了。
语文学科是一门开放性科目,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问题没有固定唯一的答案,只有描述符合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大意即可。
教师应换位思考,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提出问题,不否定学生的答案。
语文教要创建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环境,只有认真听取学生的问题和意见,教师才可以发现小学生的独特的想法。
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出问题并创造一个空间,让学生轻松地回答。
多例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的想象力强、新知识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思维活跃,有很大的创新潜能,这些因素都为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先决条件。
俗话说:“学启于思,思源于疑。
”心理学表示,思维意识的培养都是从问题开始的。
只有心存疑点,心存问题,才会主动思考辨析,才会学会观察。
例如,在讲解《爬山虎的脚》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爬山虎的照片看,在文章梳理结束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爬山虎的脚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爬山虎的脚牢牢的挂在墙上?在这种阅读体裁教学中,学生会根据问题大胆的假设和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都得到提升,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优秀、和谐、文明的学习风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材中阅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0-12-27T10:33:13.790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徐燕
[导读]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扩大知识面
徐燕(罗甸县板庚小学贵州罗甸550101)
【摘要】阅读课文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扩大知识面,从而更好的促进语文教学工作。
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对学生成绩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提高语文教学及学生阅读能力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试图从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挖掘、运用课程资源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阅读课文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兴趣;创新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在教学中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扩大知识面,从而更好的促进语文教学工作。
但是,现在教学语文阅读课文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对课堂阅读兴趣不浓,教师感觉在唱独角戏,教师费劲大而学生收效微。
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1.重视新课导入
导入是一堂课的伊始,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小学生对事物好奇、好问、喜欢新异刺激。
因此,不能忽视课堂导入,导入得好,就能激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和求知欲。
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
2.善于创设情景
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巧用教具和教材,善于创设简单易行的情景,可以使在阅读过程中展开丰富的联想。
比如:一张风景挂图《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
可带学生进入美丽的风景之中。
学生看图后,让他们谈谈所见、所闻、所想,使学生进入旅游之佳境,接着将其引入课文中,感受、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
学生通过“游、看、”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说话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及口语得到加强,又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课文的重点。
使阅读教学收到一石多鸟之效。
3.以学生为主
教师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和核心,充分调动学生,使其自觉、主动积极地探索求知。
作为每一节阅读课的教学,也要善于打破传统的教学常规,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能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的改变教学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只有在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去实现创新,在阅读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教师绝不能替代;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能暗示。
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自我学习讨论的时间,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机会和获取成功的乐趣。
教师要做的是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等传递给学生一种亲切、信任与尊重的情感信息,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在,乐在其中,在阅读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能力。
4.拓展阅读空间、发展自我能力
据我了解,大部分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时学生不会拘泥于对某个词语的理解,对某个语段的分析。
而是在一种轻松、自由没有精神压力的氛围下获得知识。
如果我们在课堂内有选择地选取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文章,放手让学生去阅读、去品味,相信不久之后,他们也会喜欢上阅读课的。
从我们身边的例子也不难发现,学生为啥喜欢借课外书籍看,那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压力。
所以上阅读课文教学时,教师有必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
5.培养创新精神
培养创新精神就是培养学生有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如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时我的阅读教学是先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感悟李大钊同志的内心世界,加深对人物精神的感悟。
学生的答案会让你意想不到,被捕前,李大钊在局势紧张的环境下紧张地工作。
被捕时,沉着冷静、临危不惧。
被捕后,用安定沉着的表情暗示家人要坚强。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多给学生一些阅读思考的时间,相信他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才会体会到阅读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学”和“做”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
这将是我们每位教师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而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不同的想法,展开讨论,达到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6.思维延伸
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果则使成功得以巩固,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同样可以体现出来。
如《金色的脚印》学生阅读完了课文,老师可以提问:“同学们理解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有的说:小狐狸一家虽然是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着感人至深的亲情,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
有的说:它们的生命同样珍贵,那回归山林的脚印正是珍惜生命的象征,小狐狸一家能得到人们的关心而和家团聚,回到树林自己的家中去,这是最美好、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因而用“金色的脚印”来赞美这件事,这样不仅使学生概括了所学的知识,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升华,提高。
总之,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要重视新课的导入,情景的创设、以学生为主、拓展阅读空间、培养创新精神以及注重延伸思维等的问题。
多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