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21课 杨氏之子 人教部编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杨家之子杨修在曹操面前机智应对的故事,展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语言简洁明了,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对于文中一些古代词汇和表达方式,可能还需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文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可能有一定的困惑,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文中古代词汇和表达方式的理解。

3.对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2.互动式教学: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材料。

3.生字词卡片。

4.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材料,引导学生了解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然后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古代词汇,进行解释和讲解。

如:“杨修是谁的儿子?”“曹操为什么对杨修刮目相看?”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情节,讨论人物关系,然后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场景。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杨修,你会如何应对曹操的提问?”“家庭教育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历。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21杨氏之子》是人教部编本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杨氏之子,在父亲的朋友做客时,巧妙地拒绝了客人想要儿子陪酒的要求,表现了孩子的聪明才智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不断提高。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同时,学生对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家庭教育观念,教育学生尊敬长辈,懂得礼貌。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学难点: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分析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家庭教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生字词卡片:准备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相关阅读材料: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阅读材料,供学生拓展阅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出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有关聪明孩子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聪明孩子的关注,进而导入课文《21杨氏之子》。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的第21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的故事。

文章通过杨氏子对于孔君平的回答,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应答的能力。

教材内容简短,但内涵丰富,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文言文中的一些字词和句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同时,学生可能对于古代的文化背景和礼仪知识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运用思维能力进行推理和判断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训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杨氏子的聪明才智和机智应答的能力,培养学生诚实、聪明、机智的品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难点:理解文言文中的字词和句式,对于杨氏子的回答背后的思维过程和推理能力有所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和思考,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生字的读音和书写。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合作,通过共同解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提问、思考和解答,深入探究课文中的问题和困惑,培养推理和判断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精品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故事《杨氏之子》,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尊老爱幼的价值观念。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解释课文内容。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短的写作练习。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杨氏之子》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熟练掌握生字词的音、义、用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杨氏之子》中的隐含含义。

2.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四、教学准备1.备好故事《杨氏之子》的教材。

2.准备好教学课件。

3.准备相关的练习题目和作业。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杨氏之子》的背景,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第二部分:学习篇(25分钟)1.同学们跟读故事《杨氏之子》,教师解释其中生字词的意义,正确读音和用法。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第三部分:拓展(15分钟)1.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教师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进行联想和思考。

第四部分:巩固(15分钟)1.布置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进行答题。

2.讲解练习题目的答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第五部分:作业(5分钟)布置写作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杨氏之子》的故事情节写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故事《杨氏之子》的理解程度较高,但在写作环节中表现普遍较弱。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加强写作训练,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七、课后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

2.学生可以在同学间互相讨论整理,在下节课进行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杨氏之子》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解,并且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得到了提升。

希望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持续引导学生继续探索这个故事背后的更多寓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教案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教案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1 杨氏之子》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21 杨氏之子》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杨氏之子,在父亲的朋友孔君平面前,巧妙地避开了孔君平的追问,表现出了他的聪明才智。

本课的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有一定的把握。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寓意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提取关键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述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代入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巩固。

3.教学视频或图片: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或图片,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教学视频或图片,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杨氏之子的言行举止,让学生初步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21课《杨氏之子》(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21课《杨氏之子》(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21课《杨氏之子》(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查阅工具书,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实词和虚词,掌握句式和修辞手法,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体会到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礼貌待人的品质,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讲述了一个有关智慧与礼貌的故事。

课文通过孔君平诣其父、孔君平诣其母、孔君平诣其子三个场景,展示了杨氏之子聪明机智、善于应对的形象。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礼貌待人的品质。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实词和虚词,掌握句式和修辞手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激发兴趣:讲述杨氏之子聪明机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简介作者:介绍《世说新语》及其作者刘义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实词和虚词,掌握句式和修辞手法。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礼貌待人的品质。

2. 分享成果:各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 分析杨氏之子的品质:阐述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礼貌待人的品质。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练习题: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答案解析:教师讲解答案,学生订正错误。

六、课堂小结(5分钟)2.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杨氏之子聪明才智礼貌待人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词语。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杨氏之子的故事。

3. 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一个聪明机智、礼貌待人的人?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 杨氏之子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 杨氏之子 》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文言文故事,讲述了梁国杨家的儿子孔君平聪明机智,善于应对的故事。

课文通过孔君平与杨氏之子之间的对话,展示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和礼貌待人的品质。

本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方面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够理解文言词语,体会文章的表达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礼貌待人、聪明才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文言词语,体会文章的表达手法,领悟课文所传达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便于学生理解。

2.教案:编写详细教案,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引导学生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让学生通过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学难点】理解古文的意思。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在前几节课中学到了两首写小孩子的古诗,一起来读读。

(课件出示)刚才,我们背的都是古诗。

古诗语言简短,但是意韵丰富,诵读起来朗朗上口。

一、导入新课1.古人写的诗叫古诗,那古人写的文章叫——古文。

古文又叫文言文,它语句简短,字词的意思与我们现在的语言文字差别也很大。

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去学一篇文言文,去认识一个聪慧的小孩。

板书课题。

读一读课题(生读)杨氏之子。

2.谁知道课题的意思?“氏”指的是(姓氏)。

这里的“之”指的是(的),那“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老师姓刘,在古代就称作——那你就是—()之子二、接触文本,读通课文,理解句子意思1、学习文言文,朗读很重要,你们会读吗?先请大家打开课本48页,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板书:读)2、指名读。

第一次读就读得字正腔圆,真了不起。

正音:“为、应”。

3、听老师读。

听老师怎么读出古文的韵味,在哪些地方做了停顿。

出示课文,生自由反复读读。

男生读,注意了停顿,如果能用气息把词语连起来会更有古文的味道,齐读。

4、大家读得很好。

怎样学好文言文呢?常用的一个方法是借助书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板书),把文言文的字词变成一句一句的话来理解。

(课件)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自学课文。

要求 1.思考文章主要讲了件什么事情?2.逐字逐句地理解课文。

三、出示填空,检查自学情况1.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文章主要讲了杨家小儿才()岁,是个()的孩子。

21《杨氏之子》(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21《杨氏之子》(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案:《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领悟到智慧的力量,培养尊敬长辈、聪明才智的品质。

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3. 文化背景:介绍课文作者、时代背景和相关文化知识。

4. 语言特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如词汇、语法、修辞等。

5. 写作技巧: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抒情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兴趣: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杨氏之子》。

2. 回顾上节课内容: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复习。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查找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自主学习其含义。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2. 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如词汇、语法、修辞等。

3. 讲解课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抒情等。

四、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和讲解。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练习题,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复习所学知识,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1. 课题:《杨氏之子》2. 课文大意: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3. 关键词语:杨氏、之子、聪明、才智4. 语言特点:文言文的表达方式5. 写作技巧:描写、对话、抒情等作业设计:1.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杨氏之子》 精美教案(统编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 《杨氏之子》  精美教案(统编版)

《杨氏之子》精美教案(统编版)一、教学内容《杨氏之子》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品味文中人物语言,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读写“梁国、杨氏、孔君平、夫子、乃、设、曰、聪惠”等生字词,积累词汇。

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抓住文中人物语言,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中人物语言,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2.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聪明机智的人物?他们有哪些有趣的故事?b. 学生分享,教师总结。

c. 引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聪明机智的孩子的故事——《杨氏之子》。

2. 自主学习a.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b. 教师检查自学效果,指导学生正确读写生字词。

3.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a. 学生齐读课文,注意停顿、语气。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4. 品味语言,体会人物特点a. 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杨氏之子聪明机智的语言。

b.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这些语言,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明机智。

c.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5. 学习写作方法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特点进行描写的。

b.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6. 总结全文,布置作业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全文内容,提炼主题。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杨氏之子小明聪明机智、应对自如的故事。

通过这个小故事,教材旨在让学生体会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以及他们在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机智和勇敢。

本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大意。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他们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此外,学生对古代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可能不太了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杨氏之子聪明机智、应对自如的品质,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4.启发引导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启发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3.参考资料:教师提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古代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以便在教学中进行补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

新部编人教五年级下语文21《杨氏之子》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汉语寓言故事,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故事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杨氏之子,通过他的聪明才智,解决了一个难题,并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本文旨在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的汉语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一些基本的汉语词汇和句型。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词汇和句型,他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汉语的故事有一定的陌生感,因此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运用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2.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培养学生的聪明才智和思维能力。

3.能够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理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故事的内容和寓意,掌握故事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2.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词汇和句型,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五. 教学方法1.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2.互动式教学: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任务型教学:通过完成任务,让学生将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运用到实际中,巩固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案:准备教材和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和连贯。

2.多媒体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具,如PPT、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3.作业和测试题:准备作业和测试题,用于巩固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你们听说过杨氏之子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

2.呈现(10分钟)朗读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故事的内容。

然后,通过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选自《世说新语》。

它以精炼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机敏善对的九岁男孩形象。

全文情节简单,人物巧妙逗笑,颇具诙谐情调,犹如在孩子面前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历史先贤,感受言语智慧。

教学目标:1. 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读通文本,争取当堂背诵。

2. 借助注释自读自悟,读懂古文,欣赏文言语句的表达艺术。

3. 充分展开对话,聚焦高阶思维,理解杨氏之子对答的机智。

4.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1.充分展开对话,聚焦高阶思维,理解杨氏之子对答的机智。

2.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释题活读,感受文言趣味复习导入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古时候一位孩子,他就是——读题“杨氏之子”,齐读课题。

杨氏之子的“之”是什么意思?那么杨氏之子就是指谁家的孩子?2.学以致用,你们能这样称呼自己吗?你们会这样介绍同学、老师和家人吗?【设计意图:由于孩子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是有距离的,不是很熟悉文言的表述的。

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根据课题的文言特点,理解课题关键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仿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消解了学生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读准节奏,体味文言味道学生自渎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解决文中的两个多音字(1)“为设果”的“为”读第四声为谁准备水果的意思,所以读第四声。

(2)“儿应声答曰”的“应”读第四声3.读好文言文,还得读准节奏,刚刚听大家读的时候,发现这两句话读得不准确。

怎么读?(1)孔指以示儿曰(谁指着什么给谁看?读正确节奏)孔/指以示儿/曰(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理解“家禽”为家里的鸟,从而读懂节奏)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放入文中同桌之间互读,看看是否能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精美教案(统编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精美教案(统编版)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解重点难点时,部分学生对一些知识点仍存在理解困难。尤其是在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方面,一些学生还不太熟练。这说明我在教学中还需要更加细致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打算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对于重点难点内容,我将采用更多实例和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锻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古文的韵味和美感,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4.强化语言表达: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与人沟通交流的自信。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拓展环节,主动探索姓氏文化,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杨氏之子》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比我想象的要浓厚。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对生字词的学习和文言文的断句朗读都表现出很高的热情。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对今后的教学更有信心。
课堂上,我尝试通过提问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表达特点和古代文化背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文言文的韵味,对古代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甚、聪惠、应”等生字词和文言文的断句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运用文言文表达方式。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角色扮演。学生们模拟课文中的对话,体验文言文的表达特点。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杨家之子杨修的聪明才智。

文章通过杨修与曹操的对话,展示了杨修的机智和聪明。

本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但是,对于一些古代文化背景和用词,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进行解读。

此外,学生对于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也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杨修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用词,以及文本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文本和教学参考书。

2.教学多媒体设备,如PPT、视频等。

3.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引入相关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杨氏之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可以利用PPT或者视频等教学多媒体设备,展示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可以学生进行朗读和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并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 《杨氏之子》-人教部编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 《杨氏之子》-人教部编版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1 《杨氏之子》-人教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寓言故事,选自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故事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杨氏之子,在面对孔子的提问时,巧妙地回答,使孔子对其智慧赞叹不已。

本文主要通过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灵活应对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寓言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文言文方面,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言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灵活应对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寓言故事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2.难点:理解文言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灵活应对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多媒体教学设备3.课文翻译及相关资料4.教学卡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杨氏之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杨氏之子为什么能够巧妙地回答孔子的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在遇到问题时,是如何独立思考、灵活应对的。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1课《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精选三篇篇一:杨氏之子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背诵课文。

3.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懂故事,品味杨氏之子语言的精妙。

2.了解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1.在古代梁国,有一姓杨家的孩子九岁了,特别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拜访孩子的父亲,恰巧孩子父亲不在家,于是孔君平把孩子叫了出来,想考验一下他是不是像传闻一样聪明。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孔君平是怎样考验这个孩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

(板书课题)2.解释课题: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说意思,师归纳)二、初读课文,检查朗读1.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3.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读法。

4.学生练习朗读。

5.同学们,读完课文有什么感受吗?(生畅谈)6.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

(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三、再读课文,理解意思1.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自主理解课文。

2.用现代语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在说的过程中找出不能理解的词句,全班交流。

(在进行过程中,强调“杨、孔、君、夫子”等关键词,引起学生注意)预设:惠:同“慧”,智慧。

诣:拜访。

乃:就,于是。

示:给……看。

君:您。

古时敬称。

闻:听说。

禽:鸟。

夫子:古诗对年长而且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君平。

3.指名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连起来,说一说全文的意思。

4.理解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5.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你对杨氏之子了解多少?(2)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你从哪句中知道的?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说一说?(生举手说)二、体会语言的艺术与精妙导语: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觉得哪句话最妙(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在哪儿?预设:1.你说杨梅和我是一家,在姓氏上和我开玩笑,我说没听过孔雀和你是一家,也从姓氏上回敬给你。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21 杨氏之子》教案

部编版 五年级语文下册《 21 杨氏之子》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21 杨氏之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21 杨氏之子》是一篇古代汉语寓言故事,讲述了杨氏之子小明聪明机智,善于应变的故事。

通过小明与客人之间的对话,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礼貌待人的品质。

本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接受能力。

但是,对于文言文中的一些字词和句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文言文知识的讲解和引导,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礼貌待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字词。

2.难点:对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和字词的理解,以及文中寓意的深刻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为学生提供标准的课文朗读,帮助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2.教学PPT: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3.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杨氏之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孩子才能被称为聪明机智呢?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适时进行解释和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1 杨氏之子》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1 杨氏之子》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21 杨氏之子》教案一. 教材分析《21 杨氏之子》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讲述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杨氏之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学会了如何待人接物,并在与孔子的对话中,展现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本课内容丰富,语言优美,蕴含了深刻的道理,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针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分析文中的句子和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学会如何待人接物,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课文朗读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

2.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记忆。

3.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配合教学过程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播放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解释生字词的含义,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句子和词语,为接下来的分析做准备。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组讨论。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杨氏之子》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杨氏之子》教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21 杨氏之子》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21 杨氏之子》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杨氏之子聪慧过人的故事,展示了古代儿童早熟、聪明、机智的品质。

课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同时培养学生的品德。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古代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但课文中的成语和古诗词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学生对于品德教育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可以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成语;了解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尊老爱幼、聪明机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成语;了解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寓意,体会品德教育;学会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古诗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教学法: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品德素质。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课文译文和注释4.教学卡片(重点词语和成语)5.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杨氏之子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

操练(10分钟)1.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翻译课文,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成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氏之子》教学方案教材解析《杨氏之子》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1篇主体课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的故事。

本课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明,把杨氏之子巧妙的回答描写得惟妙惟肖,幽默风趣。

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和主人公的聪慧。

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学会“诣、禽”2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梁、诣、禽”3个会写字。

正确读写“聪惠、应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巧妙的语言艺术。

5.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我国古代有许多聪明过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

话说梁国就有一个这样的小男孩,他用巧妙的语言回答了对方的问话。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他的语言魅力吧!2.教师板书课题——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1.介绍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

他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2.作品介绍——《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3.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

造诣家禽禽:象形字,本义:走兽总名。

“擒”的本字。

(2)多音字。

①“为设果”中的“为”读作wèi。

②“应声”中的“应”读作yìnɡ。

(3)书写指导。

梁:右上有一点,不能漏掉。

(巧记:办撇不出头,前面有水流。

如果要承重,立木在下头。

)诣:第三笔是一撇。

(巧记:言(讠)传圣“旨”。

)禽:第十一笔是撇折。

(巧记:“离”不开“人”。

)(4)词语解释。

惠:同“慧”,智慧。

诣:拜访。

乃:就,于是。

示:给……看。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说说题目的意思。

“氏”,古代“姓”和“氏”分用。

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杨氏”可以解释为杨家。

“之”的。

“子”儿子。

“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2.再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译文: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访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孩子出来。

孩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4.根据原文填空。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杨氏之子,孙君平到他家去做客,杨氏之子摆出水果招待客人,孙君平指着杨梅说:“此是君家果。

”杨氏之子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5.再读课文。

四、总结提高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体现在哪里呢?我们下节课再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五、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课文。

2.完成相应课时训练。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体现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寻找答案!2.板书课题——杨氏之子。

二、感悟课文1.每一个句子的意思是什么呢?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同桌可以互相交流。

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孔君平来拜访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孩子出来。

孩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孩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重点句子指导。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

)①从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A.杨氏子是我国古代梁国的,他的年龄只有九岁,比我们大家还要小。

B.“聪”的意思是——聪明,“惠”是通假字,通“慧”,“惠”的意思是——智慧。

C.“甚”是“非常”的意思。

“甚聪惠”的意思是很聪明,非常聪明。

②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甚;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得淋漓尽致。

③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孔君平来拜访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孩子出来。

)①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孔君平;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会稽。

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后迁尚书,疾笃未任。

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

晋元帝年间,建议申明贡举之制,崇修学校。

死赠光禄勋,谥“简”。

②“乃”“其”分别是什么意思?乃:就,于是;其:他,指杨氏子。

③从这句话中你读明白了什么?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君平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

可见,孔君平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孩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

)①“设”是什么意思?谁为谁“设果”?端来,摆上;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

②孩子端出多少水果?你是从哪里看出来?多种;果有杨梅。

③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热情招待客人,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①他们之间在说什么?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我从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②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你能听出孔君平的话外之音吗?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③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你能说说孩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吗?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④对比下面这两句话,说说你的发现。

A.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使孔君平无语可答了。

⑤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应声答曰: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

⑥小结。

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3.再读课文,思考:你认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表现在哪儿?主要表现在他回答孔君平的话语上。

4.听了杨氏之子的妙答,孔君平会有什么反应?请展开想象说一说。

5.说话练习。

①李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

(出示李子的图片)②石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石榴是夫子家果。

”(出示石榴的图片)③龙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龙眼是夫子家果。

”(出示龙眼的图片)6.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①待客热情。

(“为设果”)②反应敏捷,聪明机智,幽默风趣。

(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③有礼貌。

(“夫子”)三、总结概括1.巧妙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交流、沟通,机智的语言能使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希望大家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把我们的生活装装扮得更加美好!2.拓展阅读:搜集并阅读《世说新语》中更多的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

如《谢太傅篇》《徐孺子篇》等。

四、拓展延伸1.小练笔:如果你是孔君平,听到杨氏子巧妙又不失礼貌的回答,会怎么夸杨氏子?而聪慧的杨氏子又如何拱拱手谦虚地应答呢?我们试着来写写他们俩后来的对话。

2.课后请你读一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并把这个故事的内容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吧。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五、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3.读《世说新语》的小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